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课范文1
一粒沙子进入蚌壳,蚌感到难受,为了减少沙子带来的伤害,蚌分泌出平滑的保护性物质,将沙粒包裹起来,结果生成了美丽的珍珠。
这本《你害怕什么》正是朗达・布里顿女士与恐惧斗争近20年,用生命的能量包裹酝酿出的一颗珍珠。
朗达・布里顿在童年时曾遭受过非常惨痛的创伤:她目睹了父亲亲手开枪杀死母亲,然后自杀。这段经历一直如梦魇一般伴随着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朗达・布里顿酗过酒,自杀过,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慢慢摆脱了恐惧的阴影。当然,上天是公平的,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遭遇和洗练的过程,朗达・布里顿才能对生命有了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的思考与体验,才能对生活中形形的恐惧进行分析,并且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实用可靠的对策。此后,她开设了“生活无惧”课程,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摆脱恐惧和压力。
《你害怕什么》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朗达・布里顿对恐怖心理的细致观察,以及她所指出的人们在恐怖驱动下的“行为四步曲”。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看上去千差万别:有的人时刻担心失败,于是从出生开始便一刻也不能停歇,无法享受生活;有的人害怕被否定,即使受到欺压也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人害怕自己不可爱,于是宁肯陷身于不良关系身心受挫,也不肯主动逃脱……尽管人们的恐惧版本看上去各不相同,但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所有陷入恐惧不能自拔的人都有着相同的“运作程式”,即行为四步曲:
第一步,发生了某件事,于是这件事就成了你的一个“恐惧开关”,你时刻感到自己恐惧的事情有可能再发生,一旦有类似迹象出现,你便心跳加速、掌心出汗。有的人怕被人看做失败者,有的人则怕被说自私、软弱。比如一位销售员,他内心的“核心恐惧”是被看做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于是,每月的销售工作指标就成了触发其恐惧的扳机。再比如,一位担心被指责自私的女士,你的一句恶性评语也许就会诱发她的恐惧。
第二,在恐惧的驱策下,你会出现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常常是未经仔细思考就做出的。你主观上期望通过这样做,可以避免那可怕的结果。比如那位推销员,为了回避“我是失败者”的感受,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拼命工作,争取最好的业绩,他以为这样就不是失败者了。而那位希望永远无私的女士,可能一直活在别人的要求里,即使自己不愿意也会帮助别人做这做那,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好像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帮别人解决问题。
第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努力常常会驱使你设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于是你所害怕的结果还是会发生。销售员的业绩不可能永远第一,即便他干得很好,还是会被人超越,于是他又会感到自己是失败的。而对于那位可怜的女士,没有人能够满足他人的所有要求,一旦她没有达成对方心愿,或者有了拒绝对方的念头时,她就会暗骂自己:“我怎么能这么自私!”事实上,在恐惧中人们不自主做出的那些努力,反而会推动我们所恐惧的事情发生。
第四,你开始采用一些方法来麻痹情绪上的痛苦,且几乎无可避免的都是一些自我毁灭的行为,譬如酗酒、暴饮暴食、游戏成瘾、滥交、吸毒、拖延成性、把要紧的事放到一边而去处理那些琐事、愤世嫉俗、睡眠过多、虐待小动物,或者封闭自我,向那些能支持你的人关起大门等等。这些方法会让你暂时觉得好过些,随之而来的后悔内疚又会加重你心中的恐惧,因为这样做的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这个行为四步曲就像一个恐惧之轮,循环往复,令人不能自拔。
类似精彩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如果你认真阅读此书,将会有以下收获:
1.识别你的恐惧模式,看清恐惧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心理课范文2
关键词: 职业高中学生 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时期,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个别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了个别教师心中“遗忘的角落”。再加上一些社会的不良因素及家庭偏激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抓住学生心理,上好职业高中的心理健康课就成了摆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分析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
这是中职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初中时期成绩就不理想,目标不明确,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影响,认为上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没有出路,进入职中学习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很难树立起来。
(二)希望组织“小帮派”来保护自己。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命运”,同一样的“归宿”,使他们心理易于沟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的“小团体”,他们力求通过这种形式来保护自己,在这种群体中感受到认可。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导致班级出现不良局面。
(三)自我意识不够健全。
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往往不能够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职中学生,他们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表现”的欲望较强。有的同学由于基础不扎实,成绩进步不很明显,学习劲头不足,心理的倾斜度较大;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比如有教师在的时候,发出异样的声音,或做出奇怪的动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自己在这个集体中遭受“冷落”,在班级同学中寻找一个“扭曲”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一)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精彩,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授知识为主的课要精心准备,活动课老师学生要准备的工作也很多。若想上好一堂心理活动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好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尽其所能了解学生。老师所有的准备都要首先从学生出发,教师设计活动方案中所选择的事例,安排的活动,都必须是职业高中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引起他们注意和重视的。这是上好活动课的重要一步。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诚与学生沟通。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教学中,要极力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信心去参与课堂活动,真诚地与人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三)努力让学生动起来。
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建立自信。常用的方法有:1.操作法:主要有游戏、心理小测验、动手操作等。2.集体讨论、体会法:讨论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自身、身边的事或当前社会热点。心理健康课应该多让学生去体会,有真实的感受。在课的进行中,穿插学生谈自身体会的一些环节。因为学生们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危机,即使没有遇到过,他们也应该看到过,听说过。把这样一些素材说出来,肯定比老师单纯地出示一些实例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3.角色扮演法:可以由部分同学参与的、事先排练的小品表演,也可以是由全体参与或个别参与临场发挥式的现场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体验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兴奋,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同学在角色的互换过程中学会了使用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4.主题联想法: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并以音乐或积极的暗示语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闭目联想,使学生获得情境体验,从深层次了解自己,体会别人。此外还有放松训练,自我表达能力训练、自信心训练、行为训练等。
(四)教师要收放自如。
心理课范文3
心理课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心理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并不是通过在心理课上学习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达到。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不知不觉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心理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把握好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平衡,防止心理课学科化。
下面,我就以《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这一课为例。
一、上课内容源自学生生活
设计意图: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告别了孩童时代,心理上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情绪自控能力比起孩童时代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了心理“闭锁”的特点,有心事宁可放在心里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和父母的代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有时候父母的关爱会被孩子误解成是唠叨或是应该做的。而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间这种“爱的冲突”,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孩子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我们要通过心理课激发孩子们对父母付出的重新认识,学会感恩,用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家庭更和谐,亲子关系更紧密。
课前准备1:角色调换,做一天“爸爸、妈妈”。
利用周六休息日,让孩子们扮演一天“爸爸、妈妈”。在这一天中,孩子们可以不做作业,可以看电视,可以吃垃圾食品,可以打电脑游戏;早上不可以睡懒觉,要准备全家的早饭,然后要打扫房间、洗衣服,接着要帮助妈妈准备午饭、晚饭。
课前准备2: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
让爸爸、妈妈填写一张表格,内容包括:您孩子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您孩子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您和孩子之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父母填写完成后直接封存到小信封里,由孩子带到心理课上。
上课过程:
首先,让孩子们分享做了一天“爸爸、妈妈”的感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做家务实在太辛苦了,周六一天干完家务后基本没有什么时间休息,更别说看电视、打游戏了。总体感受就是做家务还不如做作业。
然后,让孩子们填写一张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你爸爸、妈妈生日是什么时候?你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填完以后让孩子们打开采访爸爸、妈妈的时候的调查表格,把两张表格进行对比。结果是爸爸、妈妈可以非常准确地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而他们自己只能填出几项内容。
接着,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苹果树》的故事,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这棵树把自己果实、树枝、树干都给了男孩,最后自己只剩下一个老树桩了,依旧一样的开心、快乐?孩子们从故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就和苹果树一样,对子女只是付出,不求回报。
二、上课内容回归学生生活
课的最后给孩子们布置回家作业,内容是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孩子们有的为父母捶背,有的晚饭后主动洗碗,有的在家里拖地……这样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带着感恩父母的心情做好这件事,深刻体会父母平时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在分享完成回家作业感受的时候时,一个孩子说:“我吃完晚饭主动把饭桌上的碗全部洗了,爸爸、妈妈先是感觉很诧异,因为我以前从来不干家务活,后来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欣慰的微笑。”又一个孩子说:“我吃过晚饭陪妈妈在小区里散步,以前妈妈也要求我陪她,可是我总嫌她事多,从没答应过。这次虽然只是陪妈妈走了半个小时,但是感觉妈妈非常开心,我也感到很愉快。”……通过孩子们所做的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会使亲子关系更美满。
三、在生活中拓展心理教育
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最期待的,可以他们缓解的学业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在集体活动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如一次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教师给学生一个建议,“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好吗?”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参加。随后,教师设计了“刮大风”“解千千结”“驿站传书”三个活动,先热身再进入主题活动,学生分四组进行,先完成的获胜,落后的表演节目作为惩罚;然后让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中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关注,并且一起探讨);最后,教师总结活动并引出“团结合作”的主题。
心理课范文4
关键词:分享环节;心理咨询技能;相通性
一、心理辅导课分享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分享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当老师说:“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感受或想法呢?”这时,常见的情形是教室一片寂静,学生都低着头不愿意说话。一方面,学生不好意思,害怕被人说“爱出风头”;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
2.分享的感受不真
有些时候,学生即使愿意跟同学分享,但是因为有全班同学、有老师在场,在分享时学生会有所保留,甚至会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来回答,而非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模式主要是社会公认的一种评判标准。
3.对学生的分享没有很好的回应
在分享环节中,学生的感受需要回应,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学生就不能从中得到收获,也会使其他学生打消分享的念头。
二、心理咨询理念与心理辅导课分享的相通性
心理咨询是一种为达到预定目的的交流方式,就是心理咨询师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与劝导的过程。这种交流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了使来访者感悟的成分,要求发挥求助者的主动性。理想的心理辅导课,也是一个自主互助的过程,这与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完全相通的。
因而,教师在心理辅导课的分享环节中,恰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能,能够帮助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心理自由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安全情境,使学生在分享时,不用担心教师以及同学的回应,能够和谐、自由、平等地与大家探讨相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就感,提高效能感。
三、运用心理咨询技能促进学生的分享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
分享环节中,教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分享不要询问过多,不要急于下结论,使学生觉得教师的干扰太多。通过良好的倾听,可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是分享环节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2.学会提问
在心理咨询中,提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一种是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而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要注意将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分享提出的问题需要采用开放式提问,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来感悟活动,表达自我。而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偏离正题的情况,封闭式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事实,获取重点。当然,心理辅导课教师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开放式提问,不可过多地使用封闭式提问。
3.恰当地使用鼓励和重复技术
鼓励,即直接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
下去。
在心理辅导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这种鼓励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教师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另外,以重复语句作为鼓励学生的一种反应,可以表明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通过这样的鼓励,可以引导学生的回答向某一方向的纵深部位进行。在运用鼓励语句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身体语言的运用,如专注于对方的神情、倾听的姿势以及点头示意等。专注的神情和倾听的姿势对学生的回答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而点头所表示的含义就更为明确了。
4.适当的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分享环节中,自我开放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把对学生分享内容的感受告诉学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老师很好地关注了我的感受,并对我的感受有了正面的回应,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能够帮助建立师生的信任感。
心理课范文5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理课)是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它既不同于语数外等学科课程,也不同于专业技能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知、情、意心理过程的和谐统一。
心理课虽然只是一门“副科”,但学校的心理教师都非常重视,都希望自己的心理课能精益求精,越上越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呢?除了多学习、多实践外,我还利用期末学生考查的机会,鼓励学生给教师提书面建议。
由于教育部门规定心理课不用考试,于是在期末考查时,我给学生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对上心理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好的建议?”同时,为了打消学生们的顾虑,我在考查前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为了使心理课上得更好,希望大家给我出谋划策提建议,不管哪方面的建议都可以提。对大胆提建议的学生,我保证不会生气,更不会打击报复,相反还会加分。谢谢同学们!”在我的热情鼓励下,不少学生在考查卷上写下了有价值的建议,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以下是我归纳的几条学生建议。
1.“老师,你上课自己制作的教具很好,我们很喜欢,希望你以后多制作一些这样的教具。”
为了能上好心理课,我曾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些教具。如在上“心态决定命运”这节课时,我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两张分别代表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心态的面具,上课时让两位学生戴在脸上,由于这种形式直观有趣,比单纯讲课效果好得多,因而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尝试了制作教具。当时我还是一名司法警察,领导知道我讲课不错,深受学员喜欢,通过公平选拔让我代表上海赴四川参加全国劳教场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化教学观摩比赛决赛。为此,我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以配合上课,再加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了二等奖。
既然学生们喜欢我制作的教具,我今后一定会为了教学需要,不辞辛苦,多制作一些这样的教具。
2.“老师,有时候在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要停顿一下,给我们一点思考的时间。”
这条建议很有意义。因为心理课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育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应作过多讲述。即使是在教给学生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时间,心理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一言堂有意义得多,效果也好得多,正如一位很有经验的教师曾说过的:“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而我讲课时恰恰有这样一个不足:在课堂上一旦投入起来,会滔滔不绝,刹不住车,学生则完全成了听众。
看了学生的这条建议,我改变了上课“满堂灌”的做法,尽量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
3.“看视频很好,但不要太多。”
现在,不少教师为了上好课,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犹不及。我知道学生喜欢看视频,为了能上好心理课,我也从网上下载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视频,上课时给学生播放。学生一开始还觉得新鲜,但看多了也会感到没意思、厌烦,再加上有些视频内容太单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另外,事实上,上课多放视频,对教师来说多少也带有一点偷懒的成分。因为一节课只要放一两段视频后,需要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教师不用多动脑筋,还可以坐在旁边休息。
提这条建议的不止一名学生,这也等于给我提了个醒。以后,我播放视频要注意适可而止,除非必须,否则不再多放。
4.“我们非常喜欢上课做一些心理游戏,但有些游戏意义不大,希望你能自己创作一些适合我们的心理游戏。”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买了不少有关团体心理游戏的书籍,并在心理课上带领学生做了很多心理小游戏。但实事求是地说,有的效果不太好,因为有些游戏不适合中职生。有的游戏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班级气氛很活跃,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实际意义不大,造成有的中职生根本没有从中得到相应的心理体验,更多的是感到好玩。这条建议也给我出了个课题:今后怎样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适合的游戏。
5.“有的课也可以让我们学生来上,效果不一定比教师差。”
我曾参加过一次德育教师培训,获益匪浅。授课教师是北方某卫生学校的副校长,她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经验:她们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给教师上公开课。有一名女生为了上好这节课,作了充分的准备。如在讲到尿量200㏄这一概念的时候,她当场拿出了一个内装有该尿量的瓶子,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尿量200㏄是多少这一概念,结果她的课上得很精彩,也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交口称赞。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也有潜能,只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没有注意到这点而已。
这条建议比较大胆创新,也是我最欣赏的一条建议。提这条建议的人是一名上课比较活跃的女生,初中时曾任班长,当时在教师的鼓励下,她曾为本班学生上过一节课。由于本身就是学生,熟悉学生心理,上课贴近学生实际,结果这堂课上得特别生动有趣,使一些不肯学习的学生深受触动,有的学生甚至感动地哭了。
我特别重视这条建议,决定以后适当挑选一些有创新精神和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来上心理课,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6. “上课多讲一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引申出心理学原理。”
学生在课上都喜欢听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果心理教师在上课时适当讲一点心理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学生都非常爱听。在这方面,我曾尝过甜头。如在上“信念决定情绪”这节课时,我没有先讲概念,而是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几年前的夏天,我乘车到上海展览馆去参观书展,准备买几本新出版的心理学书籍。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才发现放在口袋里的钱包不慎被人偷了,内有500多元钱和一张身份证。结果书没有买成,还害得我身无分文,只得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当时我一路上情绪很低落,真恨不得抓往小偷狠狠地揍他一顿。可是后来,我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即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心态又平和了许多:一是还好钱不多,其他重要的证件也没有放在皮夹里,还算大幸;二是吃一堑长一智,只要吸取教训,今后可避免更大的损失;三是给了我一次锻炼身体的机会。由于观念变了,情绪也就跟着变了。就这样,等我快走到家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好了许多。
由于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下来我再给学生讲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时,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
为了提升课堂效果,今后,我会多讲生动有趣的故事。同时,我借本文顺便给全国的同行们提一个建议:上心理课不要先讲原理,可以先讲一个切题并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最好是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通过讲故事自然而然地引申出心理学原理,这样学生们爱听,也容易理解。
7.“老师,你管理学生太软了,希望你对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要凶一点,让他们怕你。”
不可否认,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成绩低的原因没能进入普通高中,无奈进入了中职学校。他们中有些人对读书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上也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等现象。说实话,对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中职生,我不是没有采取措施,例如,我会在讲到一半时,突然停下来,眼光扫向悄悄说话的学生,或径直走到他们旁边,拍拍他们的肩膀,直到他们的声音停下来,我才继续讲课。由于我没有用大声训斥或让班主任来“压制”他们的强硬方法,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不“怕”我,当时安静下来,过后又重新开始讲话。
提这条建议的是一位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我理解他的心情,并感谢他的建议。但这条建议我只能参考,决不会为表明自己不“软”,而对学生“凶”——用大声训斥、罚出教室或向班主任告状等方法。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让学生怕不是本事,让学生爱才是本事。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你爱学生,学生才能服你。师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教育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我也会在维持课堂纪律上下一点功夫,如平时与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或提高课堂的质量,用精彩的内容来吸引那些学生的注意力。
8.“老师,你的衣服样式太单调了,可以穿得活泼一点。”
看到这条“另类”的建议,我笑了。这是一名心直口快的女生,平时喜欢和我聊天。应该说,这名学生还算给我面子,她没有用“严肃”“威严”等词语。
由于我是一名退休警察,以前的警服较多,有些还比较新,一下子穿不完。为了节约,我就将警服当便服穿。尽管衣服上面的警察标志我已全部去掉,但毕竟还是警服,穿上后总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让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前警察”。加之我在穿着上不拘小节,不大注意色彩搭配,难免会使学生们看了心里不舒服,仿佛我在给他们上法制教育课一样。
教育无小事。这名学生提的建议尽管看起来是穿着上的小事,与教育关系不大,但细究却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育效果。我采纳了这位学生的建议,在学校尽量少穿警服,多穿看起来活泼一些的衣服。另外,为了包装自己,我还买了两件颜色较鲜艳的休闲装,穿上它们上课后,学生们都说我的衣服好看,一下子年轻活泼了许多。
有一首小诗是这样说教师的:“我是一粒土,我愿化作学生成长的沃土;我是一滴水,我愿融入学生思维的海洋;我是一粒沙,我愿托起学生知识的大厦……”
心理课范文6
心理健康课心理训练新课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获取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激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把此课搁浅,只抓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课有名无实,是个空设。
一、现状与问题
1.心理健康课是虚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在我们西部学校教学中只是个虚设。表面上看课表上有安排,实际上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心理健康课名存实亡。课程排在体育老师的名下,但体育老师不代班,不熟悉学生,根本无法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被占用。再加上教育评价的问题,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语数成绩,无人过问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心理健康课就成了一种摆设。社会上,人们也存在一个观念问题,本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非要说成是犯法,人们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无人重视这堂课。家长从不过问学校有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家长会上,不问孩子心里想什么?有什么想不开或不痛快的事?只是追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课的成绩,孩子的施暴、恐慌、压力甚至失眠无人过问,再加上寄宿,2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
2.缺心理健康课教材
义务教育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端正学生态度;疏导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与应试技能;纠正不良习惯等。目的是解决学生厌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叛逆、欺霸、过激、考试焦虑等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这期间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心理,本来是一个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可我们的中小学只是有课程安排,却无正规教材进行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老师上网找教学资料,条件差的教师无教案,我对8所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教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容五花八门,深浅不适,有的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如三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出现“性成熟心理早期教育”这显然是安排过早了,而在八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安排了“生活要自理”。也许老师准备的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上课根本不用。此实例说明,心理健康课缺标准的教材。
3.缺心理健康课老师
心理健康课是老师在心理学的原理上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整的活动课。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是把训练的内容放在心理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心理训练。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授课,利用谈话、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方面进行调适、转变、矫正。从而纠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习惯,塑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品质。老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各种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训练,如“健全人格”“寻找自我”“头脑风暴”“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的调适”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不要“开错了窗”。但没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没办法完成的,不会给学生带来满意的“心灵鸡汤”。
二、方式与方法
1.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
课改不能只管语文数学,学校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健康课。和语数课一样,有具体的安排。
2.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呼吁全社会人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管学业成绩人生安全,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要意识到有些安全问题是心理不安全造成的。
3.把心理健康的教学纳入学校工作的考核中
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该有一张心理健康课的答卷。
4.配备正规的教材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亟须配备正规的教材,让老师上课有书可依。
5.培训心理辅导老师
培训具备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老师上课。
6.心理咨询室
中学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调适、转变、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7.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课也要像语数课一样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让心理健康课和其他课程同步发展。
三、期待与关注
1.早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心理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健期”和“最佳期”,也引起专家和老师的关注。但是这项教育“只打雷,不下雨”,只不过是会议上说一说,并没有把工作做在实处。出了问题后由班主任处理,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找不到原因。毫无前瞻性。造成好多学生埋下“心理隐患”。如我校撤点并校后,在八年级的宿舍里发生了一起不安全事故。一个男孩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引起心理紊乱。用一把小剪刀捅伤平时欺霸他的几个学生,自己打开窗户要跳楼,幸亏老师及时制止,没有酿成大祸。后来,从这个孩子压在床下的日记中了解到他没有倾诉的对象,没人缓解他心中的焦虑与不满,缺乏心理疏导,造成情绪偏激酿成的。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课跟不上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像预防流感那样,提前打“预防针”,一但学生消极的挫折习惯化、稳固化,就难“医治”了。所以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尽力消除教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