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之源;家庭;自然;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53-01

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常常因为无内容可写,或虽有可写的内容但却不知道怎么去写而倍加苦恼。其中,无内容可写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平时生活的积累,缺少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要解决“写不出”的问题,根本的途径在于为学生引入现实生活这一习作的“源头活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情感可抒,从而做到“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一、引家庭生活之源,导学生习作之流

家庭是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第一站。学生在所有的生活环境中,对家庭生活环境最为熟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培养学生感情的温床,是学生感情世界的摇篮,也是学生习作的丰富源泉。因此,可动员学生家长丰富家庭生活,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主动与家庭成员亲情互动,观察家庭成员在家庭活动中的某些细微动作和对话,于细微中感悟亲情。例如,寒假期间,可建议家长“因家制宜”开展各种家庭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亲情、奉献亲情。建议家长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和学生一起采购年货、整洁家庭环境、浓郁过年氛围;除夕之夜趁全家团圆之际开展“除夕家庭大团圆”活动,让学生当好活动主持人,精心演绎好事先准备的串词;新春佳节,让学生奉献上为父母长辈制作的写有体现浓浓亲情的贺年卡和为家庭书写的表达美好祝福的春联。学生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既获得了家庭小主人的体验,又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成员忙碌的意义和乐趣。

在母亲节来临前夕,布置学生对妈妈进行细心观察、详细了解,全方位感受妈妈每天操持家务的辛苦、辛勤上班的劳累。节日当天,在对妈妈亲切慰问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尝试着将妈妈一日内所要干的家务活进行亲身体验。学生经历观察和亲身体验后,就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位学生这样写道:“通过今天的体验,我才知道:妈妈,您为了我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每天都是这样起早贪黑,家里家外拚命干活,含辛茹苦地将我养育长大。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您辛苦了!我为有您这样伟大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没有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就不会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

二、引自然生活之源,导学生习作之流

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学生家庭生活的拓展延伸,它对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探索的欲望,对学生写作中的联想、想象或幻想等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美好情感的产生和学生写作欲望的唤起,都能起到有效的激发作用。因此,可根据大自然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特点精心安排平时的作文教学,“因季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以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对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山河田野、蔬菜瓜果等大自然景物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直接观察,全面认识、立体体验、加深感悟。这样,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例如,在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春天里,教师和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春景。在如诗如画般的大自然里,学生聆听着啾啾鸟语,欣赏着桃红柳绿,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和煦春风,陶醉于沁人心脾的小草芳香,脑海中自然浮想联翩,倾吐的欲望就会越发强烈。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关于“春”的文章就会自然流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也会流淌在字里行间。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春天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阳光轻轻地抚摸着我,像妈妈那轻柔、温暖的手;小溪潺潺,鸟语啾啾,那是大自然欢迎我们来到的亲切絮语……”

三、引社会生活之源,导学生习作之流

社会是个大熔炉,引导学生在走向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社会生活、热爱社会生活、在直接的生活体验中捕捉新印象,挖掘出蕴藏着的丰富作文素材,增强情感体验。这些素材都是建立在学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因而,写出来的文章既能自由发挥,又富有创造性,表达的情感也都是他们的主体意识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每年的“三・一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期间,学生在通过各种渠道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及如何治理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他们有的以记叙文的形式,结合了解到的具体事例,控诉了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有的写成调查报告寄给工商局长,提出了“作为监管者,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的最好办法,应该是源头上抓起,从正规生产企业抓起,同时,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地下制假窝点……”这样可培养学生从小自觉运用习作这个武器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服务于社会,尽一份责任。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广开生活之源,从各方面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多看、多走、多动手,在实践中丰富写作之源、激发写作欲望、学会有序表达,就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遇到的无内容可写和虽有内容可写却无法进行表达的困难。

参考文献: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作文素材缺乏素材积累方法

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作文教学中,最让学生痛苦的是无话可写,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将写作方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把老师讲的技巧掌握得非常熟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样点题,但在学生的笔下仍是“枯井干泉”,学生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是作文素材太少,如何给学生“下锅米”,成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因此,指导学生获取充实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来作文素材这源远流长的涓涓“活水”,才能使学生“有米可炊”,有文可作。

下面就怎样积累作文素材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 语文课本,作文素材取之无尽的宝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

课本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把课本作为取得作文“素材之水”的来源之一。

例如学到了《离骚》时,我给学生简介了屈原的生平,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一次作文中,学生以屈原投江的事例论证正确的选择的作用,可以使人名垂千古,是正确的、伟大的。课文里有大量的素材供我们使用,这些素材都是我们平常熟悉的课文知识,让学生明白他们都是写作的材料,更有利于他们去积累了,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积累途径。从近年高考中许多考生作文实践来看,很多作文高分考生都大量引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或典故,有的甚至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文章或故事为蓝本进行改写。

另外,也可教学生化用名句、名篇,点石成金。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除了事例性的材料,其实也包括语言性的素材。在作文时可以引用这些平时积累的名句、名篇,而且这种引用或化用往往可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苦心人,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语文素材,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我们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

二、 现实生活,作文素材用之不竭的源头。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关注自身生活。自身生活是我们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立足自身生活,就是写好自己,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看法,挖掘个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内容。

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家庭生活我们最熟悉,感受最深。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就是选取父亲送儿子时在车站买橘子这样一件细小的事情来表达父亲炽热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如果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用心观察,真心体验,珍爱亲情,热爱家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文章也会感染众多读者。

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多姿多彩,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些散文在选材上多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蕴含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流动。如何在平凡庸常的生活中发现材料,这些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采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才能写出情真意浓、血肉丰满的作品。

三、 课外阅读,作文素材五彩缤纷的花园。

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不过,高中学生可利用的阅读时间有限,真让他们每天拿出几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阅读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考生,作为一个想在高考中有所作为的考生,不能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都是触手可及的作文素材来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高三一年中,所有的考生肯定要做大量的试题,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

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例如, 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忙》,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以上阅读积累可指导学生以摘抄、读后感、剪报本等形式留存、交流。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3

【关 键 词】 习作;体验;素材;情境

“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或自身感受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即亲身经历,“验”即自身感受;所谓“言为心声”“情动辞发”都与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学生习作的灵感来自于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悟。近两年,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体验活动,适机进行习作指导,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快乐习作。

一、角色体验,积累素材

角色体验就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实感受。一个人感受到的生活越多,经历的生活越精彩,其生活和积累越丰富,写作素材就越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画自然神韵,感四季美景;涉足社会尝人间真情,悟世事真谛;留心校园,观校园风情,绘五彩世界;体察家庭,看家庭变化,品家庭杂味,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生活中,可让孩子参与体验的方式很多,如:

1.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家庭是学生体验最多的场所,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2.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不同的活动孩子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如开展“今天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当老师的助理,体验老师一天工作的繁忙;开展“消防抗震逃生演练”活动,让孩子们在演练中体验危险来临时应该怎么做;开展“亲子互动――学包饺子”,让家长手把手交孩子包饺子,让孩子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增进亲情;孩子们体验参加各项比赛(唱歌、写字、演讲、运动会等)后的感受。

3.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真实感受。如“我为社区洗洗脸”“我与武警叔叔手牵手”“走进消防大队”等活动。

4. 在大自然中体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大自然,如踏春、秋游、参观均溪河、县污水处理厂等活动,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在学科活动中体验。在各学科教学中,也有许多可供学生体验的活动。如科学课上做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劳动课后第一次煮饭的感受、美术课上学会了剪窗花的成功体会、体育课中参与游戏的快乐等等。

为了让学生积极观察体验生活,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生活随笔”,把每天体验到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几句话,实践证明,学生有了体验与积累,再也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如贴膏药游戏后,日记中出现了这样生动有趣的句子:“我的脸红红的,头上还长雾了。”“我都汗流浃背了!”“是呀!我流了好多汗,衣服都印花了。”“张小华跑得好快,我使出全身的力追呀,追呀,腿发软了,一点力都没了,还是没追上。”“李梅的连衣裙飘起来了,像只花蝴蝶,真漂亮。”“今天贴膏药,我只玩了三次,每次他们跑到我面前,我大声喊‘贴到我面前,贴到我面前’,可是他们又跑过去了。”“眼看就要抓到他,他机灵地向右一转,又逃脱了”……这就是孩子们对生活的体验,这是在享受生活后真实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二、再现情境,指导方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静态的事物可以让你慢慢研究,慢慢体会,进行多角度的立体观察;而动态的事物却不容你准备,不容你琢磨,一闪而过,转瞬间即逝,以至于没有观察的时间和机会。尽管在活动前,对观察的要点、观察的要求交代得具体再具体,可活动一开始,这些要点不是忘记了,就是没来得及看清,事情就过去了。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只记得大概的过程,根本记不住形象的动作、生动的神态、具体的心理。因此,再现情境,成了观察的重要倚仗。

所谓再现情境,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录音笔、照相机、录像机等,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上逼真再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大量的写话素材。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是孩子充分展示体育风采的重要舞台,我拍下不同项目的比赛场景后,把相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为学生再次情感体验创造条件。当然,此时要适机进行方法的指导,如写活动、比赛场景的作文,要注意点面结合、要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还要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因为过程的回放,让活动充满了情趣;因为充满情趣,让观察不断地深入;因为观察的深入,总会有新的东西发现。有了深入的观察和具体的指导,自然而然就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参加跳绳比赛的曾桂蓉写道:拿着跳绳,心扑腾扑腾跳个不停。洪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别紧张,你平时怎么跳,现在就怎么跳。”听了洪老师的话,我不那么紧张了。哨子一响,我两手熟练地挥舞着绳子,两个脚尖富有弹性地一起一落……一分钟到了,我跳了206个,得了第一名,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一年里有很多节日让孩子们难以忘怀,如植树节、母亲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而对孩子而言,最开心的是六一节,每到这个节日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展示孩子的才华,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节日。每一次的六一节,我都会拍下了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镜头,并让孩子们回忆参加演出或观看演出时的情境,此时,与画面相关的细节、想法及情感也融进了画面,儿童的思维活跃了,画面丰富了,写的内容也就生动了。

三、自主作文,个性表达

对于同一个活动,要杜绝学生从文章内容、结构乃至语言都趋于一致,出现大量的雷同文章,而是要少一些规定,多些自主作文,才有孩子们的个性表达。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学生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我们不要一种颜色,我们需要万紫千红;我们不要统一声音,我们需要唧唧喳喳;我们呼唤个性的舒张,呼唤心灵的坦白。因此,同一个活动,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感悟点入手,用手中的笔发出真实的、自我的声音,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抒写的空间。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才能用自己最熟悉、最得心应手的话语来描写自己的生活。正如管建钢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中提出,“解决学生作文上的温饱,老师最不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做饭,饭已经有了,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拿喜欢的饭。

如同样的接力赛,有的同学是以《第一次参加比赛》,重点写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前后心理变化;有的同学是以《接力棒“掉”了》为题,重点写接力棒掉棒前后运动员的表现;有的同学是以《伤心的时刻》为题,重点写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比赛失败等等。总之,孩子们写的是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内容。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写出的作文也因之赏心悦目,富有个性。

国际教育界流行的那三句话:“你看了,你忘了。你听了,你知道了。你做了,你记住了。”做,即实践、体验。体验生活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且为学生习作创建了源泉地。学生在体验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也诱发了孩子写作热情,对于他们来讲,写作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灵气,有个性。

【参考文献】

[1] 解蕊蕊. 生活中写作,写作中的生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2).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策略 思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在思考小学生的写作时,产生了关于小学写作策略性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

二、研读文本,掌握方法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排比手法写出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后,可激发学生你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介绍你所去过的一个地方,表现出那个地方的突出特点吗?学生有了文章作范例,手里多了一个写作的拐棍,有写自己去过的西湖,有写黄山……

三、阅读作品,丰富底蕴

阅读能吸收许多好的思想,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大脑,还成了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阅读其实是在和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自己的脑海,如身临其境,感受欢乐、痛苦、喜悦、悲伤……简直就是亲历了另一种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

四、开展活动,丰盈生活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丰盈生命、发展个性的必需天地。3月份读书节,6月份艺术节,9月份体育节,11月份科技节,已是我们小学生固定的节日。另外,各年级还根据本年级段的需要开展了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每一次实践活动,每一个校园节,学生都有一次独特的体验,都有一次心灵的撞击流于笔端。

五、赏识作文,激发兴趣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小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完成,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

参考文献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5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课时安排、教师素质、考试制度,比如教学中某些短视心理以及社会上某种功利趋向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益一直比较低下,教法封闭机械,流于技巧和套路。学法被动简单。缺乏热情和活力。一时间技巧作文、套路作文盛行,各种速成班、高分班齐上,这种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式的路子,不但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且会贻害他们的思想成长和人格发展,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绝无好处可言。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让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习得作文能力的同时也得到品质的提升,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作文教学也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理念,讲方法,分主次,知轻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中首当其冲和至关重要的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作文与做人、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一、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是中国人老生常谈的话题,谈了一代又一代,而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二者在今天甚而出现了某种分离乃至相悖的态势,其关系至少在实践层面特别是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处理,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写作实际上是运用文字表情达意、阐发论理的过程。文章则是写作者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性气质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灵魂的外化。文品即人品,一方面,人品高则为文也真、也善、也美;另一方面,文章好则为人也有识、有才、有品。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历代学者对此多有精辟阐发,今人也不乏真知灼见和身体力行。叶圣陶明确指出:“作文即做人”。

作文教学可使学生追求生活的充实,培养美好的情感,写诚实的话,做真诚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终身受用的本领,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这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教育学生讲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悟真理、做好人。而教师的人格濡染和行为教化对学生作文与做人的影响无疑是直接的、深远的。

二、作文与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是一种天然的依存关系,生活决定作文催生作文,作文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泉,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从生活人手,与生活同行。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可作文,作文篇篇有生活。

1 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生活

首先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边观察边积累。既分析又加工,到写作时,这些素材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写出真实可信而感情丰富的好文章。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有始有终,认真细致,寻根问底。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事物看全看细。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记日记、写随笔,老师要对日记随笔及时做出指导、评价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深入真切地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深化认识,非有真切的体验不可,没有全身心的真切体验,就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的好文章。而体验只能从亲身实践中来。组织学生按照某一主题有选择地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写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提高思想觉悟。

笔者常布置学生周末作业:今天我当家,今天我下田,今天我赶集……通过亲身实践,同学们既磨炼了自己的劳动意志,拓展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认识。他们深切体会到:劳动是艰辛的,又是快乐的;集市是热闹的,也是复杂的。这是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情感和思想收获。体验的途径和场所有多种。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读书生活等等。

3 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生活

夏丐尊说:“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并培养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和感悟生活,对于提高其写作水平、完善其人文素养。有着深远意义。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指引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真情去体悟真情。用理性的目光、审美的目光、道德的目光、伦理的目光去审视和思考人生,做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

看一位八年级学生的日记:今天我去饭馆吃早餐,邻座的一位阿姨和服务员吵了起来。起因很简单,阿姨说她要了早点,等好长时间都不见端来。问服务员,服务员居然说这位阿姨根本没要什么早点。

于是,她们就互不相让,大吵特吵起来,吵得面红耳赤、怒气冲天,吵得唾沫乱溅,脏话连连……‘

我想,为这么点小事,值得吗?服务员还不到20岁,骂起人来却那么的泼辣,一点脸面都不顾。阿姨40多岁了,看样子应该是个职业女性,吵起架来也是忘乎所以,显得很没修养。她们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呢?

这显然是个可以继续挖掘的题材。笔者启发这位学生:如果你能深入地想一想、悟一悟她们之间真正缺乏的是什么,你就会把这件事写得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第二天她交上日记,后面续了这么一段:论年龄她们可以做母女了,阿姨在家里肯定是个慈爱的妈妈,服务员在家里肯定是个可爱的女儿,如果她们都能把对方当亲人看待,那么还有什么过错不能担待和宽容呢?还会发生那么不友好不和谐的一幕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友爱,愿大家彼此成为亲人!

这就是感悟!学生在作文中实现了对人生的反思!

4 引导学生用真情书写生活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汉语;写作策略;思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对《汉语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在思考小学生的写作时,产生了关于小学写作策略性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

二、研读文本,掌握方法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汉语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作品,丰富底蕴

阅读能吸收许多好的思想,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大脑,还成了学生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阅读其实是在和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自己的脑海,如身临其境,感受欢乐、痛苦、喜悦、悲伤……简直就是亲历了另一种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

四、开展活动,丰盈生活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丰盈生命、发展个性的必需天地。3月份读书节,6月份艺术节,9月份体育节,11月份科技节,已是我们小学生固定的节日。另外,各年级还根据本年级段的需要开展了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每一次实践活动,每一个校园节,学生都有一次独特的体验,都有一次心灵的撞击流于笔端。

五、赏识作文,激发兴趣

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小孩子,语言的发展还没有完成,怎能用一个成人的水平去衡量呢?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那是另一种艺术、另一种精彩,只要释放出来,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作文教学时,有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一说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每次带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学生都要问我回来写不写作文,如果说不写,他们就会欢呼雀跃、如释重负。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没的写"和"不会写"。虽说生活中有的是写作的素材,但学生不认识、不会观察,或视而不见,或感受不深,即使观察到了,有些感受也不知怎样去描述。老师出了作文题目,学生只得硬着头皮写,结果,写得不好,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失去了作文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要由易到难地进行写作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作文的兴趣。

六、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从说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