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1

一、大量的“听”、“读”,为“说”和“写”打好基础

“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快捷方法。“听”的意义在于辨别语音,理解语义,从而立即对听到的内容做出反应,进行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听”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首先是课内教材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常听课文、听教师同学的大声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熟悉课文内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背诵。如,小学五年级下册草原》这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静听课文的磁带和悠扬的蒙古音乐,体会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如再配上逼真的草原风光图,能让同学们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课堂上打好听的基础,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课上的教学更有效率。此外,听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量的听课外有声读物,或者多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介,提高对语言的辨别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为语文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在阅读的教学中,老师应教导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其中,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语的表达和运用,以及词语在不同情境中感彩区别和作用。其次,应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课文中不同句式的表达,以及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教授字词句技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美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五年级上册《窃读记》这篇课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认读“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接着,大声朗读课文,通过主要句子,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最后应让学生体会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对教材内课文进行补充和延伸,拓展课内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语言写作的素材,了解各种文本形式的应用,体会作者文章构思的巧妙。在平时阅读的点滴积累中,逐步提高对字词句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说”是个体对思想表达的最直接方式,人们通常将心里所想经过修饰表达出来,达到沟通或交际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等,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剖析。此外,老师也可以配合教材内容,通过讲故事、开展辩论赛,或表演剧情等形式加强学生表达技巧,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更有序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例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带领同学大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如“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劳累,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对课文中出现的场景进行表演,揣摩作者各种描写的用意和所要表达的效果。

“写”是学生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与“听”、“说”、“读”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将听说读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尽量扩展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按照一定的规律,从点滴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首先,观察生活,从细节开始,教师应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从细节中体会作者的构思,及对实物或景色的描写。例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描写“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情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以及对园子里动物、植物的细节刻画,这时,可以让学生们拿起画笔,跟着“我”的视角,描画出园子里的不同景色,以及“我”在园子中自由游玩的情境。其次,培养学生点滴积累的习惯,教师应带领学生摘抄课文中精妙的词语、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用法,和在文章中起到的修饰作用。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中,应让学生学会“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优美词语的应用,体会“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句话所描写出的花团锦簇的优美意境。此外,应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摘抄并写读书笔记。通过训练学生记日记,记周记,或者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表看法等方式,都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教师应系统地讲授各种文体的区别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熟练掌握写作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重点、要点。能运用写作技巧和能力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以达到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2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3

一、丰富教材内容,拓展“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口语交际内容的安排,体现了由低到高的梯度要求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坡度安排。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依据。但其缺点是内容安排及要求都比较简单,而且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施教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实、拓展教材的内容,有效搭建生与生、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平台。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材的提示是:你身边有哪些小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如果简单地按教材提示安排口语交际活动,就可能演变成无趣的一问一答式。笔者这样创设情境:第一步,“撒鱼饵”――带一只小兔子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小兔子最爱和了解它的人交朋友;第二步,“放长线”――同桌一起说说小兔子的特点,比一比谁说得好;第三步,采访说,没养过兔子的同学采访养过兔子的同学,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养的,从中学养兔子的经验知识;第四步,自由说,从说小兔子拓展到说其他小动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还为每个学生铺设表达的路径,提供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说”的内容更具体、丰富,“说”的形式更多样、有趣。

二、立足生活实践,体验“说”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在喜欢说的基础上,明确说什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于永正老师在一年级“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课中,巧妙地借助班主任角色,创设一个情境:家里来客人,买蔬菜、水果准备招待。上课铃响了,这些东西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就带到了教室。接下来,他把篮子里的蔬菜水果一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后说,他家来了客人,他买了什么东西招待。整节课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兴趣盎然。 受于老师的启发,笔者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劝说”时,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两个学生表演卫生委员检查班级卫生,发现一名正在看书的男生脚下有纸屑,卫生委员让该生捡纸屑,该生十分不满,与卫生委员发生争执。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话题引领下,把观察与交流巧妙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又如“三八”妇女节前夕让学生采访家长,请家长说说古今中外的女豪杰,把采访中了解到的知识在晨会的“新闻会”上进行介绍。另外还可以设计问路、购物、借书、还书、打电话、传话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交流,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丰富生活经验,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善用多媒体,模仿“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让学生阅读、观看、理解、分析、判断,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模仿的能力,培养与人交往能尊重理解对方,与人交谈有条理、注意语言美的和谐交流态度。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笔者模仿QQ漂流瓶,创设了“心情漂流瓶”的交际情境。课前将同学们写好的“心情漂流瓶”打乱顺序,提前放到学生的抽屉里,让拿到“漂流瓶”的同学相机写上安慰的话,然后让“漂流瓶”漂到下一位同学。“漂流瓶”漂流三站后,再回到起点,由最后一站的同学和起点站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个情境与时代接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闻乐见,乐于交流,乐于表达。除此之外,电视媒体“新闻袋袋裤”“大仓库”“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等节目都可作为口语交际模仿的情境。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关系密切的难点问题。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讨论、交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高了交际的兴趣和表达的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立足课堂,训练“说”

新课标新增了“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要求。课堂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表演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学习创造性地组织语言、表达交流。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的爱”,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是刘明明或者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例,先想一想:这个同学该怎么说?而后分好角色,演一演母子或父子俩的对话。学生练习后,有代表性地选择一至二组同桌,组织班级交流评价。这样用表演作为口语交际的“燃引点”,由“情境创设”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效果良好。此外,结合阅读教学,笔者还设计了一些交谈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长城》,以“话说长城”为题,让学生扮演节目主持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长城知识。教学《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草原》《记金华双龙洞》这些写景的课文,让学生扮导游和游客,“导游”介绍这些景物的特点,“游客”针对景点的特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五、组织竞赛活动,评价“说”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4

[关键词]研学后教 先学后教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8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在此种情况下,教师的后教如何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避免后教成为前置学习的简单重复,甚至是学案题目答案的评讲订正呢?笔者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后教的策略。

一、有目的地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要创设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自主、全面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应不拘形式:可诵读文本,发表议论;可开展辩论,合作表演……可以是单一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形式。不论载体:可呈现课文批注,表达见解领悟;可呈现研学案的作答、叙说的思维过程;可呈现小黑板上的板写绘画,描述想象与推理……不定人员:可组长,可组员,可一人,可多人,但展示的必须是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而非个人的学习成果。

如四年级上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围绕着“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呢”这一核心问题(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在小黑板绘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恐龙演变成鸟类的四个阶段及其具体的演化过程,然后小组合作复述“恐龙是如何飞上蓝天”的整个演化过程。又如四年级上册的《母鸡》一课,学生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为什么不敢讨厌它”这一核心问题(学习任务)展示小组学习的共同成果:有的组员读具体描写母鸡的句子,有的表演母鸡生活的片断,有的对母鸡的行为发表议论。

二、有意识地解决学习疑难

教师除了要在学生前置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个别指导外,还应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认真观察、细心聆听,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另外,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各小组在阅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后教时不仅要解决学习疑难,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索文本生成的意义。

如《母鸡》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通过读、演、议展示了对母鸡形象的理解。从展示中可以看出,由于对母亲形象的惯性思维,学生的阅读只关注课文的后半部分(即母鸡保护、关爱小鸡的内容)。因此,他们对“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为什么不敢讨厌它”的理解只停留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形象和作者不再讨厌母鸡的情感上。很明显,学生对作者“不敢再讨厌它(母鸡)”的“不敢”这一强烈的情感理解得并不到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关注课文的前半部分,将母鸡“有了一群小鸡雏”的前后行为进行一一对比,感受母鸡因“有了一群小鸡雏”而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而体会到母鸡的伟大,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深刻含义。这样,对“不敢”的理解才水到渠成,学生才真正读懂了作者对母鸡的尊敬之情。

三、有针对性地领悟语言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忽略文本的语言形式。因此,在后教时,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结合学段要求、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中,既要读懂文字的内涵,也要领悟语言的规律,实现“言”“意”兼得。

如四年级下册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时,读句子:“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喊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爸爸”和“我们”对和平的热切渴望。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句子是怎样把“爸爸”和“我们”对和平的热切渴望表达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者通过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感叹号连用等方法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形式的反复朗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领悟了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四、有机地提炼学习方法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经历了一系列的语文学习实践,已初步悟出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呈现出学习的结果,还要引导学生展示出获得相应学习结果的思维过程,并相机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相关的学习方法。这样,使得学生初步悟出的模糊的、粗糙的学习方法清晰化、精练化,最终成为学生自己方便、实用而高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如四年级上册《白鹅》的教学,学生展示“从叫声体会到白鹅高傲的特点”时,说道:“‘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见一只高傲的白鹅在我面前大叫。”教师趁机追问:“哪些词让你仿佛听到了鹅的大叫?”在学生说出“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两个词后,教师接着追问学生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有学生说出词典中对于这两个词语的解释,也有学生联系“不亚于狗的狂吠”来理解两词的意思,还有的甚至说到从“嚣”的四个“口”猜测到“叫嚣”是“很多人大声叫,吵得不得了”的意思(教师也顺势把“嚣”的构字原理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出查词典、联系上下文及抓关键词语、结合字理等理解词语的方法。由于有了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对于这些方法的提炼更加容易,也明白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多种方法同时运用对词语的理解会更加准确。

五、有侧重地进行读写迁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课文的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当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到一些语言规律,提炼出有关的学习方法后,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巩固运用,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选入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可以多角度地进行读写迁移。但在具体教学时,读写切入点不宜面面俱到,而适宜精细,有所侧重,做到一课一得。一般而言,读写切入点应体现学生前置学习时解决主要任务的方法迁移或在相关课文所领悟到的语言规律的运用。如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学,课文学习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提炼出“抓关键词、结合课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因此,教师应以此作为阅读方法的迁移切入点来选择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又如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当学生领悟到作者通过反复的句式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后,可以借助课文结尾的情景,设计如下练笔,迁移运用:请想象“我们”话别的场面,尝试运用反复句式写下来,表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的情感。这样的练笔训练,能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后教要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针对性策略。阅读课的后教,教师则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意识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规律,有机地提炼语文学习方法,有侧重地进行读写迁移。教师要讲到实处,点到关键,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教学目标充分、有效的达成。这样的后教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5

教师风格和语言的诗意化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风格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尤其是教师的语言,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感染性,对学生学习和情感点燃的作用不言而喻。试想,即使一位教师学识再渊博,如果他在教学中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也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这样引入课文:“同学们,大自然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真像是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接着,出示苏轼、杨万里等诗人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样的导语给整篇课文的教学铺设了基调,孩子们一下子就受到了感染,对接下来的课堂交流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也可以充满诗意。当教师想说:“很好!真棒!”时,也可以说:“孩子,你把我感动了!” “你是在用心读书,用心表述!”这些语言不仅可以鼓励孩子,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和美感。

诗意化的教学要以学生获得诗意化的进步为目的。何谓“诗意化的进步”?即学生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如何帮助学生语言诗意化呢?除了教师语言风格诗意化的引领外,还要多积累,多练习。要引导学生诵读精练、优美的诗文,从童谣、儿歌到散文、诗歌。要让这些富有美感的文字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有诗意、有深度地表达。例如,我在教学《匆匆》一文时,结课环节留了时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并且说:“现在同学们是不是有很多感触呢?那么我们就用心灵倾诉吧!把感触写下来,写出学完课文后的内心感受,对自己、对朱自清或对社会要说的话。”孩子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将心中的感悟记下来――有的说:“生命如杯水,你是细细地喝完,还是白白地倒掉?”有的说:“时间在嬉戏中流逝,在勤奋中定格。”还有的说:“当黑夜来临时,我们无法挽留那最后一线阳光,但我们可以点燃光明。”……他们不仅在表达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阐述了自己对时间的认识,而且是那么充满诗意。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诗意化

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文。教师如何做到教学内容诗意化呢?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发现课文内容的诗意。语文老师要有言语的敏感性,寻找到文章中的诗意之处。描写山水田园的文章、叙述人物风情的文章、阐明深刻哲理的文章……它们都有各自吸引读者的诗意内容,教师要善于引着孩子去探寻。记得许多年前,听过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王老师发现了文中内容的诗意,便将课文排列成诗行,引导孩子们读出了其中的诗意。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围绕文本主题、根据教学需要,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源,使阅读教学更具诗意。例如,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思念,适时引入《我的中国心》的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样的歌曲,会唱进孩子们的心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卡片、小黑板到多媒体计算机。适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从视觉和听觉上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文悟情,可以使阅读教学更有效,更加诗意化。适时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催意;难以理解处,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图示、动画,帮助理解课文;还可以链接相关视频,丰富阅读感受……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时,我适时播放美丽的大草原的视频,同时配乐《美丽的草原》,孩子们看着视频、听写音乐就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再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适时播放地震的图片与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地震灾难的无情,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对父亲与儿子的坚强、执着才有了更深的体会。

教学环境的诗意化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师也许对校风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大环境的作用能力甚微,但是在教室布置、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可以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一些展示学生诗意化作品的空间。“他山美石”用来张贴孩子摘抄来的好词佳句;“品味书香”用来记录孩子的阅读感受;“笔墨留香”用来张贴孩子们的得意佳作……在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融洽、民主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课内、课外,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些都对阅读教学的诗意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草原课文范文6

[关键词]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 悦读银行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厚重学生的文化积淀是实现大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从2014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语文主题学习观摩活动到2016年的各种培训活动让我们从各种角度看到了另一种语文课堂:学生们出口成章的表达,敏锐跳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逐步积淀的文学功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我所想要追求的语文课堂。众所周知,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量的提升,实际上多数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收到的效果却并不好。尽管老师天天要求读书、布置了阅读的任务,但没有引导、激励、反馈,最终使得学生的阅读成为浮萍,无所依托。我们学校从2007年开展经典诵读、读书展示活动到现在把海量阅读引入语文课堂,教育行为由先前的零零碎碎到现在逐步形成了以“课堂-实践-评价”为体系的阅读课程,把学生置身在阅读的拥抱中。下面围绕我校开展主题阅读实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感触:

一、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浸润学生的阅读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用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教学,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和阅读实践。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主要以教材为主,再以阅读教材辅助,来实现一课一得、一以贯之这个目标。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基础阅读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汇报交流课的教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教师带领同学们在多元化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文学习,有以“文体”为主题、以“课程内容”为主题、以“文章思想”为主题、以“学法指导”为主题、以“阅读方法指导”为主题、以“人物”为主题、以“作者”为主题、以“时代或朝代”为主题、以“写作风格”为主题等各种阅读文章的整合。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卧共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与丛书中的《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进行整合,这两篇文章可以让同学们学习和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白杨》这篇文章的写法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此在丛书中可以选取同类写法的文章《胡杨赞》进行学习;《丝绸之路》与丛书对应的文章有《海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与丛书《给西部建设者的一封信》《高原汽车兵》相对应。这些文章我们都可以根据它们的语用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并进行迁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学校氛围萦绕着学生的阅读

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走进校园,优雅、快乐、幸福、和谐的校园文化迎面而来,富有人文化、艺术化的校园设计让眼睛应接不暇。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的书画作品,在教室走廊、楼梯口、转角处放着一些书,旁边的小桌子、小凳子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每天的经典诵读时间为学生积累名家名句,每周的阅读课为学生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读书报告会、朗诵会、主题演讲活动已经成为阅读课上的常规性阅读活动,极好地为展示阅读成果搭建平台。

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校本着“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宗旨,制订了“悦读成长计划”,成立了“悦读发展银行”,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跟踪和激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聚焦学生阅读

读书是一件非常单调和枯燥的事情,学生们跋涉在读书的路上十分辛苦甚至有时候是孤独的,因此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走得更好、更远。学校每学期举办的读书节、图书漂流活动、童话节、阅读积分兑换活动等都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极大兴趣。如果说阅读课是学生阅读的基石,那么图书漂流、积分兑换等活动就是学生一步一步向上的阶梯,而读书节、童话节等活动则是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它们共同激励着学生每天坚持阅读,让他们看到自己阅读成长的轨迹。

四、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