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华浮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菁华浮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菁华浮梦范文1

精灵宝可梦斧牙龙怎么进化:

牙牙38级进化为斧牙龙,斧牙龙48级进化为双斧战龙。

精灵宝可梦斧牙龙介绍:

斧牙龙,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的掌机游戏《精灵宝可梦》系列登场的虚构角色,首次出现于精灵宝可梦黑白。

菁华浮梦范文2

一、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一)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支撑

非公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0年我区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9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分别比河北、辽宁、宁夏、江苏、浙江、山东低14.8、16.8、4.9、11.5、17.4、10.9个百分点。且我区非公经济单个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2011年我区工业中小微企业2.5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仅为4161户,占全部工业中小微企业的17%。吸纳就业人员的差距仍然比较大,2010年我区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32.5万人,仅相当于河北和广东的1/4、辽宁和山东的1/9。因此,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富民强区。

(二)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

目前,政府服务功能不完善仍是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对非公经济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全社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尚未形成,仍存在“唯成分论”等环境障碍,导致体制内外 “两张皮”。在政策落实上仍存在偏差,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涉入不够,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的获取、户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公平待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0-2011)》显示,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而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其次,政府职能还未能适应新阶段非公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统一归口管理部门,部门管理界限重叠交叉,缺乏协调。一些领域执法力度不够或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严重的“中梗阻”现象。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中仍存在对经济活动过度干涉现象,在执行环节仍存在准入审批程序不透明,标准不完备、不公开等障碍。因此,正确认识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加快非公经济领域改革,是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

(三)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配套金融服务不足仍是制约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50.8%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资金情况“紧张”;55.9%的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较难”或“很难”,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高近10个百分点。同时,95%以上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直接融资比重低的状况仍未改变。受抵质押物不足、财务账户管理不健全不规范、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影响,导致非公经济企业融资缺口大,据调查,我区存在着融资难和资金缺口的中小微企业达到85%以上。因此,通过破解非公经济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够促进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二、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一)提高对非公经济地位的认识,力争在政策落实上实现突破

非公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宽投资渠道的重要领域,在“扩投资、稳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非公经济,真正从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支持。

提高认识。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以宽准入为切入点,降低非公经济进入门槛,一方面,降低非公经济企业的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政垄断力量,国家没有明令限制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非公经济企业放开,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业领域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破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另一方面,降低非公经济市场进入门槛,将非公经济企业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中。转变“大即是优”的思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避免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突出政策集成。针对目前政策着力点比较分散,政策间缺乏衔接,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工业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资金、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搭建发展平台。积极创建低成本创业园区,通过对进入创业园的初期创业者实行厂房廉租制度等方式,努力为中小创业者解决无经营场地的困难,孵化一批企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培训、专业化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完善发展载体.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围绕实施“双百亿工程”、“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形成企业示范带动、园区建设支撑、项目实施推动的发展机制,扩大非公经济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逐渐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突破发展“瓶颈”。在金融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和建立促进非公经济企业政策落实的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探索建立非公经济企业的投资、投保联动机制及信贷风险循环管控和分担、激励机制。加快组建自治区非公经济再担保机构,增加政府注资,壮大其担保实力。探讨开发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联保、矿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提高对非公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在土地方面,按照“保、调、控”的要求,抓好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建立土地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为主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实现集约发展。

(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力争在非公经济企业经营成本上实现突破

围绕着落实促进非公经济、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政策,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降低税费负担,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围绕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执法透明度,增强个体私营业主的创业动力;围绕着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降低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切实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抓好落实。进一步落实 “非公经济36条”,加快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定,为非公经济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降低负担。加快实施个体私营企业零收费注册,对所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免费提供登记文本、免费办理登记注册,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加快实施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制度。

规范执法。严格限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上下限,均按下限执行。取消所有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评比、排序、授牌等活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以任何理由强迫企业参加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性组织,不得强行向企业摊派培训、接待、广告、报刊杂志等各种费用。

提高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硬执行“三个工作日办结制”,提高当场办结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资项目审批,实行首接联办制,做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收费,一次性同步审结。

杜绝干扰。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令明确规定外,涉企检查实行综合执法,原则上全年不能超过两次,严禁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

完善征信体系。针对多数非公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整合工商、税务、海关、质监、卫生、金融、产权登记、公检法等信息资源,加快联合诚信体系建设,改善非公经济企业投资、融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三)建立非公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机制,力争在非公经济专项推进上实现突破

抓目标,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范围。

抓监测,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统计工作,增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动态跟踪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菁华浮梦范文3

关键词:抗生素废水;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机理

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16504

1引言

抗生素广泛存在于抗生素生产废水、医院废水[1~3] 、城市污水处理厂[4, 5]、养殖废水、地表水[2, 6]、饮用水[2, 3]及土壤[7]中,其残留水平从ng/L到μg/L,检出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胺类等。抗生素生产废水、医院废水、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抗生素的主要环境污染源。抗生素属生物难降解物质[8, 9],可长期残留在环境中,对生态环境与人居的危害有:①引起微生物耐药性[10];②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11, 12];③影响植物生长[13, 14];④影响人类健康。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因此,抗生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的热点。

本文系统介绍常用的高级氧化抗生素处理工艺,并根据抗生素不同分类,对近年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高级氧化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抗生素高级氧化处理工艺研究

4结论

臭氧氧化和各种Fenton氧化工艺对抗生素去除效果较高,可作为处理抗生素废水的首选。高级氧化对青霉素类降解途径主要分为内酰胺环开环和羟基化(苯环位置)两种;对磺胺类经降解最终生成SO42-、NO3-、NH4+、CO2及其他难降解中间产物;对喹诺酮类降解包括羧酸键断裂、与哌嗪基连接乙基断裂、环丙基和氟键断裂、哌嗪环开环等。

参考文献:

[1] Brown K.D., Kulis J., Thomson B., et al. Occurrenc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 residential, and dairy effluent,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the Rio Grande in New Mexico[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6, 366(2-3): 772~783.

[2] Watkinson A.J., Murby E.J., Kolpin D.W.,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antibiotics in an urban watershed: From wastewater to drinking water[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8): 2711~2723.

[3] Chang X., Meyer M.T., Liu X.,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ntibiotics in sewage from hospitals, nursery and slaughter hous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source water in Chongqing region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0, 158(5): 1444~1450.

[4] Gbel A., Thomsen A., Mcardell C.S., et al. Occurrence and sorption behavior of sulfonamides, macrolides, and trimethoprim in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11): 3981~3989.

[5] Gulkowska A., Leung H.W., So M.K., et al. Removal of antibiotics from wastewater by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China[J]. Water Research, 2008, 42(1): 395~403.

[6] Golet E.M., Alder A.C., Giger W.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of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wastewater and river water of the Glatt Valley Watershed, Switzer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02, 36(17): 3645~3651.

[7] Schauss K., Focks A., Heuer H., et al. Analysis, fate and effects of the antibiotic sulfadiazine in soil ecosystem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28(5): 612~618.

[8] Al-Ahmad A., Daschner F.,Kümmerer K. Biodegradability of cefotiam, ciprofloxacin, meropenem, penicillin G, and sulfamethoxazole and inhibition of waste water bacteria[J].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1999, 37(2): 158~163.

[9] Ingerslev F., Halling S. B. Biodegradability properties of sulfonamides in activated sludge[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00, 19(10): 2467~2473.

[10] Reinthaler F., Posch J., Feierl G., et 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E. coli in sewage and sludge[J]. Water Research, 2003, 37(8): 1685~1690.

[11] Baran W., Sochacka J., Wardas W. Toxic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sulfonamides and products of thei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s[J]. Chemosphere, 2006, 65(8): 1295~1299.

[12] Sanderson H., Brain R.A., Johnson D.J., et al. Toxicity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our pharmaceuticals classes: antibiotics, antineoplastics, cardiovascular, and sex hormones[J]. Toxicology, 2004, 203(1-3): 27~40.

[13] Batchelder A. Chlortetracycline and oxytetracycline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liquid cultures[J]. Journal of Environ. Quality, 1981, 10: 515~518.

[14] Migliore L., Civitareale C., Brambilla G., et al. Effects of sulphadimethoxine on cosmopolitan weeds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Plantago major L. and Rumex acetosella L)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1997, 65(2): 163~168.

[15] Abellán M.N., Bayarri B., Giménez J., et al.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sulfamethoxazole in aqueous suspension of TiO2[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07, 74(3): 233~241.

[16] Addamo M., Augugliaro V., Paola A.D., et al. Removal of drugs in aqueous systems by photoassisted degrad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005, 35(7): 765~774.

[17] Lin A.Y.C., Lin C.F., Chiou J.M., et al. O3 and O3/H2O2 treatment of sulfonamide and macrolide antibiotics in wastewate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71(1): 452~458.

[18] De Witte B., Dewulf J., Demeestere K., et al. Ozonation and advanced oxidation by the peroxone process of ciprofloxacin in wate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1(2): 701~708.

[19] Dalmázio I., Almeida M.O., Augusti R., et al. Monitoring the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by ozone in aqueous medium via atmospheric pressur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2007, 18(4): 679~687.

[20] Ay F., Kargi F. Advanced oxidation of amoxicillin by Fenton's reagent treatmen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79(1): 622~627.

[21] Rozas O., Contreras D., Mondaca M.A., et al. Experimental design of Fenton and photo-Fenton reac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mpicillin solution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77(1): 1025~1030.

[22] Fan X., Hao H., Shen X., et al. Removal and degradation pathway study of sulfasalazine with Fenton-like react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0(1): 493~500.

[23] Dirany A., Sirés I., Oturan N., et al. Electrochemical abatement of the antibiotic sulfamethoxazole from water[J]. Chemosphere, 2010, 81(5): 594~602.

[24] Elmolla E., Chaudhuri M. Optimization of Fenton process for treatment of amoxicillin, ampicillin and cloxacillin antibiotics in aqueous solut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70(2): 666~672.

[25] Klauson D., Babkina J.,Stepanova K., et al. Aqueous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amoxicillin[J]. Catalysis Today, 2010, 151(1): 39~45.

[26] Trovo A.G., Nogueira R.F.P., Aguera A., et al. Degradation of the antibiotic amoxicillin by photo-Fenton process - Chemical and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J]. Water Research, 2011, 45(3): 1394~1402.

[27] Calza P. Photocatalytic transformations of sulphonamides on titanium dioxide[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04, 53(1): 63~69.

[28] Trovó A.G.,Nogueira R.F.P.,Agüera A., et al. Degradation of sulfamethoxazole in water by solar photo-Fenton. Chemical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J]. Water Research, 2009, 43(16): 3922~3931.

[29] Lange F.,Cornelissen S.,Kubac D., et al. Degrada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by ozone: A mechanistic case study with clarithromycin[J]. Chemosphere, 2006, 65(1): 17~23.

[30] Tong L.,Eichhorn P.,Perez S., et al. Photodegradation of azithromycin in various aqueous systems under simulated and natural solar radiation: Kinetic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otoproducts[J]. Chemosphere, 2011, 83(3): 340~348.

菁华浮梦范文4

记者:1989年4月6日至9日,在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持下,由日本盆景协会在大宫市举办了首届世界盆景大会,并在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了世界盆景友好联盟。24年后,日本大宫再次申办WBFF大会,是出于什么考虑?

福田次郎:WBFF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已先后在日本大宫、美国奥兰多、韩国首尔、德国慕尼黑、美国华盛顿、波多黎各圣胡安和中国金坛成功举办了七届。时隔24年,日本民众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大会重回大宫,并邀请全世界的盆景爱好者再次在大宫团聚,共叙友谊。

记者:大宫成功申办的优势在哪里?

福田次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一些盆景组织和从业人员纷纷从东京迂往大宫,成立了大宫盆景村,因此大宫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盆景艺术氛围。加之中国台湾的礼让,所以大宫取得了下届大会的举办权。

记者:如何评价本次大会?

福田次郎:这次大会非常成功!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中国的盆景作品,看到饶富中国特色的盆景制作技艺,还看到了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盆景艺术家的现场表演,非常震撼。

记者:本次大会对于下届大宫大会有哪些借鉴意义?

福田次郎:这次大会,尤其是现场示范表演对下届大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今后我们也会多多学习,互相交流。接下来,我们日本盆协将紧锣密鼓地着手筹备工作,争取在四年后给世人一个从未见过的、耳目一新的盛会。

麦培满 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创会荣誉主席

记者:作为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创会荣誉主席,您如何评价此次大会?

麦培满:自1991年主题为“盆石会友”的首届亚洲太平洋盆景赏石会议暨展会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以来,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已经不仅是亚太地区,更是世界范围内的盆景、赏石爱好者的传统聚会。亚太盆景赏石大会作为世界首创的盆景、赏石合并展,第一次将世界各地的盆景、赏石组织和成员集合在了一起,从而掀起了崇尚自然美的国际人士对盆景、赏石艺术的追逐热潮。本次大会更是别出心裁,首次将盆景、赏石界的两大盛会即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和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结合起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举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盆景和赏石艺术都深深植根于东方传统文化。亚太盆景赏石大会通过盆景和赏石合并展出,展示了当代盆景和赏石艺术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趋势,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同时领略盆景、赏石艺术的不同特点。

大会所坚持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界和文化界的广泛认同。因此,可以说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和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获得了成功,大大彰显了作为盆景、赏石发源地中国的气派,并将继续在鼓励全世界人民认识自然的价值及尊重自然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看:对于即将于2015年在中国广州举行的下一届亚太大会,您有哪些期许?

麦培满:下届亚太大会的承办方广州盆景协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谢荣耀、黄就伟、吴成发、罗小冬等先生都有很丰富的办展经验,另外他们还有石安海、陈昌等政商界名流的鼎力支持,我相信,在广州市政府的领导下,他们一定能在2015年为世界盆景界奉上一个高规格、高质量、高档次的盛会,给世界一个大惊喜。小西幸彦第十一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执行主席

免责声明

中文期刊网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AI高效写作

原创度高、更快速、更准确,服务至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精选

期刊咨询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