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肾病内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肾病内科范文1
1.1评价指标
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呼叫器使用率及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包括入院宣教、在院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中夜间护理5个方面,共12个条目,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设置,对应5分、3分、0分,每周一由护士长向本日出院患者发放,问卷总分≥80分为满意,实施前共发放调查问卷391份,收回有效问卷374份,实施后共发放402份,全数收回。自制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医护配合、治疗落实、健康教育、中夜间护理4个方面,共10个条目,均采用5点选项,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进行设置。由护士长每周一发放,问卷总分≥80分为满意,实施前共发放调查问210份,实施后共发放221份。每周四现场收集病区呼叫器使用情况并如实记录,实施前调查277次,实施后调查264次。统计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考核通报,并整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教育、综合质控、分级护理、病房管理分值,各项分值满分均为100分。
1.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呼叫器使用率比较,见表2。
2.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加深了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逐步理解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从管理方式到服务模式与内涵的改革,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化。活动实施以来,护理人员主动到床边服务、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更加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发生。通过疾病的健康指导,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发展的过程、规律、预防措施,并且达到了配合治疗的目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视对危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护理,以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全面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得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服务充分认可,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3.2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综合性医院实施较为普遍,护士以机械性操作为主,护患之间缺乏沟通、责任不明确,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后,调整了工作模式,并根据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护理人员真正做到围绕患者转、主动巡视病房、主动沟通,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患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融洽,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情况更加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3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品牌护理理念是医院的文化底蕴,展示着医院的品牌形象,让护理的特色、优势赫然与众,就是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品牌。在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关系到医院服务面貌的改变。患者首次入院后,接受治疗检查、心理疏导、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直到康复出院都离不开护理人员,患者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服务工作的优劣。因此,在病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体现护理特色、优势,提升医院护理服务品牌的重要措施。
4小结
肾病内科范文2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临床教学体会
肾系病证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多种肾脏疾病的诊疗仍有相当的局限性,而中医中药的治疗能明显发挥其特色优势,形成互补。所以加强中医内科肾系疾病的教学尤为必要,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十分关键,若教学不得当,讲授不明确,便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笔者就中医内科肾系病证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同道探讨如下。
1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的讲述,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中医内科学》中各章节的分类是在病因分类基础上,以脏腑分类为主导,围绕脏腑辨治来划分各病证系统的,分为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及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七大类。脏腑辨证是内科辨证论治的核心,它突出了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所以在讲述每个系统病证的分病种之前需要强调各病证共有的与所属脏腑的整体相关性。肾系病证尤以强调肾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为主,当学生十分熟悉肾主水、司气化;肾藏精、主封藏等生理特点及其病理变化过程后,就会清楚为何这些病证要归属于肾系疾病。因肾主水液,在调节人体水液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司,可致水液的运化障碍,出现水肿、癃闭;肾与膀胱相通,气化失司后水道不利,在下焦与邪热博结便可致小便频急涩痛、淋漓不尽,发为淋证。又因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主要物质基础,当肾的藏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生殖系统的病证:遗精、、阳痿等。这些均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疾病篇章中所涉及的病证。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上述病证的发生发展主要责之肾,而且要理解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肾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当肾处于病理状态又影响到其他脏腑时,便会导致诸多疾病发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发生的与肾相关的病证都在肾系疾病中讨论。如:肾阴亏虚,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病变影响到心后可致不寐、心悸;依据病证的特点和整体相关性,当隶属于心系病证。再如:肾精不足,腰府失于濡养、温煦,诛邪因肾虚而乘客,筋脉痹阻后可发为腰痛。内伤腰痛虽与肾元亏虚密不可分,但自身明显具有肢体筋络病证的特点,限于脏腑整体辨治也有其相对性,不可能面面俱到,则将“腰痛”一证归属于肢体经络病证当中。同时一些其他的病证随着病情发展也可累及至肾,如:“消渴”一证,当病变影响到肾,表现为主水、司气化功能异常,出现水肿、少尿等症时,便可纳入肾系疾病的范畴。重视系统病证中总论部分内容的讲述,这样有助于在分述各病证之前让学生对本章节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初步认识到病证之间发生、发展、演变与病变脏腑的关联性以及各个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性,加强知识的横向贯通。
2强调章节内容的共性,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
2.1中医学的“肾”并不局限于“肾脏”
本身,中医肾系病证范围更广肾系疾病的讲述,教学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中医学当中所讲述的肾,绝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二者并不等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医学从解剖学角度提出的肾脏是个很具体的概念,它是一对实质器官,具有排泄、内分泌等功能。而中医学所说的肾则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范围更加广泛、复杂,不但包括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延伸至许多更重要更抽象的功能概念。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主水液,司气化,肾纳气,肾主骨等等的理论都包含在内。它的意义在于从整体上把握系统间的相关性,维持机体内的动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有效指导实践,体现出中医学特有的整体观念[1]。我们所讨论的中医肾系病证主要就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肾脏疾病为研究对象,所属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预后都在其内涵范围之内[1]。
2.2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本虚标实为肾系病证的特点
肾系疾病既有先天病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但总体不离肾虚,肾虚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2]。无论是先天不足,肾元亏虚或肾虚兼有他脏虚弱均可导致肾系疾病。临床中绝大部分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的发生都与肾虚密不可分。“水肿”的发生离不开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关键责之肾,肾阳亏虚失于蒸腾气化,开阖不利,故水液潴留而犯溢肌肤;“癃闭”虽病因多端,但同样主要责之于肾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淋证”也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湿热而发生的;而禀赋不足、命门衰弱、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则是“阳痿”、“遗精”发生的主要因素。肾系疾病总体不离肾虚的本质,常常表现为本虚兼有标实的特点[3]。如:“水肿”一证中,邪实多集中在阳水,阳水多属实,由风、湿、热、毒诛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虽多为虚证,但不排除外感邪实的可能性,另外病久则可见瘀阻水停。再如:“肾虚而膀胱热”高度概括了“淋证”的发病机理,乃本虚标实之意也[4]。所以我们需要辨别病证的本虚标实以及辨别邪实的种类,这对临床准确遣方用药至关重要。强调总体章节内容的共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肾系病证的教学须关注此点。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强调肾虚对于疾病发生所起到的本质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肾系病证的一般辨证规律,同时亦要强调辨证不可完全拘泥,在辨识本虚的基础上还需要辨别是否兼有邪实,是以本虚为重还是以标实为急,临证需灵活处理。
3突出优势病种的重点教学,注意理论知识的重温
肾系疾病中具有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病种,如:水肿、淋证、尿浊等病证,教学时需要突出强调,宜安排较多的学时来重点讲述,让学生全面掌握其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进入临床后可以得心应手。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因“肾藏精、主生殖”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病证在临床上多归属于中医男科学和生殖学范畴;而“肾不纳气”所引起的病证则常常归属于肺病科的范畴。这是医学发展、学科分化的结果,所以作为熟悉、了解的内容讲述即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重温理论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及时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点,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乃至内经、伤寒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加深对疾病从生理功能过渡到病理状态,逐步发生发展过程的理解。这样知识才像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也会更加牢固、全面。
4勿忽视西医教学,真正做到中西医结合
《中医内科学》在教学上无疑要把理法方药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临证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但强调中医教学的同时,也勿忽视相关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这样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诊断治疗上的思路会更加开阔灵活[5]。另外,也需要让学生熟悉目前临床上全面诊疗该疾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熟悉哪个病种其中医中药的治疗占有明显优势,或者该病种在哪个治疗阶段更适宜采用何种疗法,或者哪个病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会提高疗效等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反映临床治疗上的诸多特点与变化,让学生尽早适应当前医院的实际诊疗状况,加强临床实用性。如:“水肿”一证,包括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功能性、内分泌失调性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其中肾性水肿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临证都可按照阴水、阳水来进行辨治。而“淋证”则是临床上常见的“尿路感染”;现代医学中提及的“乳糜尿”便可参考“尿浊”章节的内容来辨治。
5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好处十分显著,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更加丰富,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6]。如:“阴水”与“阳水”的病证鉴别,阳水肿处皮肤绷急发亮,按之凹陷即起;阴水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再如:“尿浊”之小便浑浊,白如泔浆。这些病证的特征和文字对此生动的描述,如果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即使该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历和恰如其分的表达能力,也难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形成具体和系统的印象。而许多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学生上课始终盯着投影仪观看,难免会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幻灯片一张连一张的播放纵然横向知识扩展很多,但缺少知识的纵向直观感。知识框架的搭建及重点、难点内容的突出需要结合板书内容,这样会更加醒目。所以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可优势互补[7]。
6课堂教学结合典型病例探讨,同时融入名老中医经验
肾病内科范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2012年共发生20例慢性尿潴留病人,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58~86岁,17例为脑出血、脑梗塞病人,3例为多发性硬化,行CTX治疗。疗程3~4个后拔除导尿管,能自行解尿。2例男性病人均合并有前列腺肥大,1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余16例发现慢性尿潴留后均以留置导尿,持续7~10天,14例拔除导尿管后能自行排尿,2例仍排尿不畅,每次排尿量少于平时量,约200ml左右,B超显示膀胱内残余尿量>100ml以上,再次予留置导尿,保留15天左右拔除,均能自解小便,尿量在250~350ml左右。电话随访2月均主诉排尿畅,尿量正常,无腹痛、腹部酸胀等不适。
1.2临床表现
尿频伴尿量减少16例,伴小腹酸胀者2例,出现假性尿失禁者2例,通过B超发现者3例。
2病因分析
2.1尿道梗阻
尿潴留可由于尿道炎症水肿或结石、尿道狭窄、尿道外伤、前列腺肥大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膀胱肿瘤等阻塞尿道而引起。
2.2神经因素
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疾患以及糖尿病等所致植物神经损害都可引起尿潴留。
2.3长期卧床、年老体弱、反应迟钝
脑出血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但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不能习惯床上排便,有的病人伴有意识障碍。老年人的腹壁脂肪较厚,腹肌较松弛,不能很好地使用腹压。
2.4精神紧张、憋尿等
老年病人思想保守,害怕暴露自己的下身,床上排尿时偷偷摸摸,导致每次排尿时均未能彻底排尽,逐渐形成慢性尿潴留。
3护理措施
3.1我科病人年龄均比较大,反应慢,或合并有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余留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躯体移动障碍。床位护士应耐心解释在床上排尿和每次排净尿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提供隐蔽的环境,床帘遮挡,消除病人的害羞心理。鼓励家属经常来院探望。床单污染后给予及时更换,不可训斥、取笑。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起床至卫生间排尿,要尊重病人的排尿习惯。
3.2观察排尿情况:注意排尿的次数和特点,每次排尿的量和色,切勿仅询问一句有无排尿就了事。使用尿不湿者注意尿不湿的重量,尿湿后及时更换。要观察腹部膨隆情况和行腹部触诊、叩诊,了解膀胱充盈程度。必要时超声波行膀胱残余尿测定。
3.3一经确诊,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行保留导尿术。留置导尿时间一定要保留7~10天;保留导尿第一次不能完全放空尿液;保留导尿期间要让导尿管完全通畅,目的让膀胱逼尿肌充分休息。
3.4鼓励病人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的清洁,要勤洗会阴。
3.5拔管前一日行间歇夹管训练,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夹管期间注意询问病人有无尿意,及时开管。
3.6拔管后,注意病人的排尿情况。
4健康教育
4.1心理护理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和焦虑,采取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4.2调整排尿的和姿势
酌情协助卧床病人取适当,如扶卧床病人略抬高上身或坐起时鼓励病人身体前倾。加压腹部以增加腹内压。尽可能使病人以习惯姿势排尿。对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应有计划地训练床上排尿,以免因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导致尿潴留。
4.3诱导排尿
利用某些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听细细的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或温水坐浴;让病人双手浸在温水中;采取用针灸中极、曲骨、三阴交等穴,刺激排尿。
4.4热敷、按摩
热敷下腹部及用手按摩下腹部,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4.5药物治疗
积极配合原发病治疗。
4.6开塞露纳肛
肾病内科范文4
【关键词】神经内科;长期卧床;压疮;护理措施;京万红软膏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2.6岁。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且压疮的发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故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2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
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的,科学精心的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程度。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一般处理必须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及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位,对于污染床单及时更换,避免受潮刺激皮肤。使用尿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垫平整,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更换,应用约束带的烦躁患者应2h松解一次,间歇15-30分钟,避免发生擦伤、坠床。
2.2减轻皮肤受压,可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液软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使用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2.3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管,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干净衣物。
2.4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每1-2小时翻身、扣背1次,水肿、过渡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2.5增进病人的营养,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2.6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检查受压部位,定期为病人温水擦浴,用50%酒精按摩全背及受压处。
2.7加强健康教育,增加病人及家属有关的健康知识。
3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直接压迫是首要诱因,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危重患者,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压疮会因感染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甚至败血症等,给病人的生活和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有效地治疗压疮是一大课题,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2011年7月-10月应用京万红软膏治愈压疮患者10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3.1治疗方法①II期压疮创面处理:一般有水泡形成,在无菌操作下剪破水泡,创面常规消毒。②III期压疮创面处理:用无菌棉球清楚创面分泌物,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创面清洁。③IV期压疮创面处理: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切除创面坏死或失活组织,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创面清洁,并对周围皮肤予以消毒。④用药方法:将浸透京万红软膏的纱布覆盖在创面上,对于III期、IV期压疮创面纱布覆盖的厚度应与皮肤保持平和即可,对于皮下潜行区域,将京万红软膏纱条填塞与间隙内,然后覆盖纱布,每日换药3次,观察病情并记录。⑤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
肾病内科范文5
1临床资料
2011—2012年在我院神经内科654例住院重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325例发生院内感染(49.7%),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56例。院内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35.3%,下呼吸道感染47.6%,泌尿道感染12%,皮肤及软组织感染5%,其他感染1%。痊愈及好转282例,抢救174例,成功115例,死亡59例,气管切开47例,切开天数15~65d,平均34d。根据调查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率较高,因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病理性死亡率,因此控制患者感染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
2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以脑梗塞、脑出血和帕金森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概率较大,因此在护理时着重以此类疾病为对象来加强预防和护理工作。
2.1心理护理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注重给予心理鼓励,加强战胜疾病死亡信心,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有效的医疗行为。意识清醒和非完全意识丧失者,术前详细讲解气管切开的目的、方法、术中配合、术后交流方法,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请亲身经历的成功患者现身说法给予心理支持。对术前昏迷和术后逐渐清醒者,及时补充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对昏迷患者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家属做好人文关怀。对于家属简单讲解常见抢救措施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危险。并交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认同医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有利于促进康复的氛围。
2.2加强病区和医疗器械的消毒隔离工作
2.2.1病房环境: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室内温度20~24℃,湿度60%~70%,室内空气消毒1次/d,消毒方法可采用紫外线照射60min或1∶200的84消毒液按10mL/m3的用量喷洒均匀,病室采用湿式清扫,物品表面和地面湿式擦拭2次/d,避免空气中尘土飞扬。严格控制病房出入人员,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必须戴口罩。定期空气培养,监控室内环境。
2.2.2医疗器械:呼吸治疗设备如吸氧管、吸痰管和呼吸机等人工呼吸装置应严格执行一次性适用原则,条件略差的医院要做到严格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湿化瓶每日消毒,用含有效氯4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95%乙醇10mL均匀冲洗内壁,1min后盛无菌蒸馏水作湿化液后使用[2]。每日更换鼻导管。
2.3注重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3.1气道湿化:呼吸道黏膜由于失去上呼吸道的吸入气体的湿化作用,而产生干燥并导致黏液纤毛系统损伤,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降低;并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而产生呢过细菌感染。实验证明,提高呼吸道湿化度,能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率[3]。我们采用加热加湿器或人工鼻保持呼吸道湿润。机械通气>72h、分泌物黏稠、气道灼伤和小儿等患者使用加热加湿器,可提高通气气流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使患者感到呼吸道温和、舒适,咳痰容易。加热加湿器设置在以保证最大适宜温度37℃;避免温度>37℃,以防止烫伤气道[4]。人工鼻能改善痰的性状和分泌物的颜色,防止新的细菌感染,也不影响呼吸功能的改善[5]。能自主呼吸患者我们均采用面罩雾化器,根据痰液的色、质、量给予持续或间断湿化。此方法既能保持有效湿化,减少痰痂形成,又可防止过度湿化。湿化液以灭菌注射用水或0.45%的氯化钠注射液为基础[4],根据患者病情、痰培养药敏情况加入药物,避免了因0.9%氯化钠注射液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进而引起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的弊端。
2.3.2吸痰护理:吸痰护理也是造成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严格执行一次性吸痰器、吸氧管,对雾化器、湿化瓶、呼吸机管件等应24h更换或灭菌消毒1次。吸痰时机和压力的选择是护理的注意点,一般听到痰鸣音或血氧饱和度改变时吸痰。吸痰前调节好吸痰负压器,一般成人压力40.0~53.5kPa;儿童<40.0kPa,动作轻柔,左右旋转边退边吸,时间不超过15s,切忌在同一个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或抽吸,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若痰液黏稠需稀释痰液应改变,拍背后吸痰。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以防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2.4注重导尿患者消毒工作
尽量缩短患者导尿时间,及时做会阴冲洗,导尿患者每日2次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导尿管,每3d更换导尿袋,预防逆行感染。
2.5其他预防感染相关的基础护理工作
①加强口腔卫生护理,每日3~4次,并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防止口腔细菌吸入呼吸道,引发感染[6]。②抬高床头30°,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利于患者肺部正常扩张,有助患者正常呼吸,防止长期平卧引起坠积性肺炎。
3讨论
肾病内科范文6
关键词:神经内科;痴呆;流行病学;预防
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老龄人口比例,以及老年性痴呆发生的情况来看,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成为了神经内科关注的重中之重,作为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来说,了解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原因以及研究老年性痴呆分布,对于门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全面掌握老年性痴呆患病率及特点及分布规律,归纳老年性痴呆患病情况,并对相关预防和治疗提出对策。
对于老年性痴呆的定义和概述不尽相同,但是存在着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观点和认识,即老年性痴呆指病患在智能上存在着持续性损害,导致患者部分丧失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疾病。其中包括记忆,认知障碍和交流障碍等,对于患者本身具有巨大的危害,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在临床判断时,认知障碍是长期的,一般诊断时间为四个月以上,并且在认知障碍中,必须是多种精神症状的并发体,单一的精神障碍不属于痴呆范畴,根据不同的门诊患者,医生在诊断时,必须要清楚痴呆性判断的的复杂性,必须准确的判断出痴呆症的病因,从而判断痴呆类型,并结合所判断的痴呆类型予以正对性、有效性治疗。从而达到缓解和康复的目的。
一、 神经内科门诊痴呆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
结合上述对老年性痴呆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对在神经内科门诊的痴呆,进行流行性病学研究,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辅助甚至直接治疗老年性痴呆。
1.老年性痴呆患病和发病率
从目前世界的老龄性痴呆调查结果相差较为明显,这主要受调查方法和判断标准的不同造成的。全国研究统计表明。国内大于六十岁老人,痴呆患病率1%―5%之间,并且从相关数据表明,痴呆患病与年龄存在很大程度相关性,大于85岁人群中,痴呆患病率高达30%,经过追踪调查,年龄没增加5岁,痴呆患病率就会相应的提高一倍。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预防和治疗痴呆发生,在老龄人群中,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重视,为老人营造一个健康的晚年生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从痴呆症的主要类型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最主要的痴呆症类型,二者在发病机理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在症状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都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老年性痴呆患病除了和年龄存在着密切联系之外,和以下其他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患者性别,患者的性别和发生痴呆并不存在明显关联性,但研究者主要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两个方面研究,女性更容易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而男性则更容易患有血管性痴呆,从临床经验也能够明显的得出该结论。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痴呆发生也存在着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发生痴呆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而受教育程度低,发生痴呆的可能就相对增加。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其中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自身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较好的老龄人,得到的关心和照顾越多,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越好,出现痴呆等认知障碍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少。这一系列的因素是导致痴呆发生的主要诱因,所以在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从上述几个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这样能够大大增加治疗的效果。
二、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
通过认识和了解老年性痴呆发病率以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对于神经内科门诊来说,如何对老年性痴呆进行科学诊断,是神经内科门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虽然行业对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增加了痴呆筛选难度,诊断的可比较性较差。
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对老年性痴呆进行初步的诊断,以WHO制定了国际疾病诊断标准ICO-10为例,ICO-10对记忆障碍的关注度和参考度较低,将痴呆症的病程设为6个月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在其他标准中,例如,swedish consensus把痴呆症的症状和损害部位联系在一起,这对于痴呆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非常适用于相关科研的需求。对于痴呆症的诊断关注度最高的属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受到两者在痴呆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二者病理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于这二者的鉴别工作就显得尤其的重要,血管性痴呆症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首先,诊断为痴呆,并结合诊断数据明确痴呆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所造成的,其次,确定改病患是否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变影响,例如,是否存在早期记忆障碍。受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变影响,记忆障碍显得非常的明显,这也是区别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依据,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加以注意和判别。
除了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之外,还要区分痴呆和其他精神疾病,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和抑郁的关系,在这个领域和问题上,存在着业界的分歧,但是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做出判断,以帮助和延续接下来的治疗工作。
三、 流行病学诊断测验
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利用神经心理学测验作为调查手段和工具的趋势日益明显,其能够提供量化数据和定性测量,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进行诊断,早期利用传统的认知功能测量,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以及韦氏记忆量表,对早期的认知障碍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随着测量工具的进步,一些简式测验更加适用于临床诊断,现在大多数神经内科门诊倾向于使用简式测量工具,例如,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其测验的稳定性较好,可靠程度和适用范围得到业界的认可,除了上述的测量工具之外,认知能力甄量表、常识-记忆-注意测验也应用广泛。在智力和认知测量之外,对患者的人格和日常行为测量也必不可少,这能过更加准确的了解病情,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常见的测量工具有老年认知减退知情人问卷、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