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个现代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个现代化范文1
一个医院要进行成功的经营,必须先要分析它的价值构成和来源。一般来说,医院的价值网络中主要有顾客、互补者、供应商、替代者,他们都是医院经营价值的重要构成和来源。
医院的顾客有助于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企业、事业单位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把捐助者当做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治疗手段透明化
说到医院的顾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病人,他们是医院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是说来奇怪,一些医院并没有把病人看做是医院真正的顾客,病人虽然从医院获得了医疗保健服务,但是他们却对医院的任何工作过程都不是非常清楚,不知道医院究竟是如何为他们制定、实施治疗方案,确定治疗价格的。医院也好像一直认为病人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医院帮病人治愈疾病就行了。事实上,如果病人能够很好地了解医院的各种病例的处理过程,或许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让医院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能够让病人满意,从而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
当企业、事业单位为他们的员工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保健福利时,企业便成为了医院积极争取的顾客;当政府通知医院要接待几个特殊紧急的病人或承担某项公共卫生研究的任务时,政府便成为了医院的顾客。这些顾客虽然在时间上不是常规定期的,在数量上也不恒定,但是他们却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
此外,捐助者也是需要医院争取的顾客群,这是一类被大多数医院忽视的重要顾客。捐助者捐赠财物给医院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满足感、声望或作为其贡献社会的一项举措,重在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保障水平。往往一些医院为了获得捐助者的慷慨赠与就想尽办法说服他们,却很少听取捐助者的意见或建议。但是如果医院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将捐助者作为医院的顾客来看待、让捐助者和其他类型的顾客一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捐助者可以像“上帝”那样,提出他们对合理使用捐赠财物的建议,并且看到捐赠财物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和反馈,这样在医院和捐助者之间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不管在现在或是将来都能为医院持续获得更多的资助,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医院供应顺畅化
医院主要的供应商是员工提高与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选择好的学术期刊,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正确把握经营动向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是服务产业,所以人员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缺少了人员的供应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医院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医院主要的供应商是它的员工,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数量、质量、服务水准等都与医院的经营息息相关,经营好的医院往往在这类人员的供应与储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由于医院要进行治疗保健业务,需要药品、医疗器械等一系列的物质储备与供应,所以医疗器械商、药品供应商等都是医院重要的供应者,医院应该提高与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在保证药品、器械品质的情况下争取压低进货价格,控制好经营成本,这对大型的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大型医院具有一定的用药和器械消费规模,因此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对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比较明显。对于病人来说,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问题也是在选择医院时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医院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与长期合作,能够帮助病人争取到比较便宜的药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的话,那么在人们心目中自然对这个医院会产生好的看法,这对于医院的病人来源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还有一类供应商容易被医院忽视,那就是行业内的学术期刊。以前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学术期刊大都由卫生系统统一订购或摊派,但现在不同了,医院选择什么样的学术期刊大有讲究。好的学术期刊能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显著实质的作用,并且一些期刊或者网络信息能为医院把握经营动向、趋势指航。
医院的替代互补化
医院之间的竞争可能很明显,但也有十分隐蔽的,医院之间的竞争将突破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远程医疗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医院并不会缺少替代者,替代者也是医院的竞争者,主要有其他医院、各种私人诊所、学校医院等。
各家医院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争夺病人;获得政府拨款和研究基金;争取潜在捐助者的支票和财物;取得某项新型先进医疗设备或最新特效专利药在该地区的最先引进使用权;雇用到好的医生、护士、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等。现在医院间的竞争激烈而且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医院与诸如私人诊所、非营利性的学校医务室、专家私人咨询等替代者的竞争则隐蔽一些,但这些竞争与替代也不容忽视。比如说,一些医院的专家会进行一些私人的有关医疗方面的咨询业务,这样他们和医院之间就产生了相互替代、竞争的关系。目前通讯和医疗技术非常发达,这会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突破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当通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日益完善,而诊治价格更加低廉的时候,远程治疗的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当病人得了一种病之后,他可以向最擅长治疗这种疾病的医院寻求帮助,进行咨询,进而接受治疗。
医院之间有竞争,但也是互补的,医院应善于寻找和利用互补者。虽说各个医院为了病人、医生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又是互补的,他们在创造和提高某个地区的医疗保健市场方面又成了互补者。因为任何医院都不可能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成为该地区的一流,只有各个医院发挥专长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备的医疗保健体系,使得人们相信在这个地区可以治疗任何疑难杂症,这样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将这个地区的医院作为他们诊治的首选。
医院还有很多互补者,例如疗养院、心理医疗机构、餐饮店、礼品店等。疗养院是医院的一个完美互补者,病人在接受大手术治疗后,如果能够转入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备完善的疗养院里面度过他的恢复期,这样的条件必然会使得人们优先考虑这样的医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心情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很多事实表明心理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一家医院能够很好地利用心理医疗机构作为其互补合作者,共同为病人的康复而努力的话,那么无论是病人、医院还是心理治疗机构都会皆大欢喜。还有礼品店和餐饮部也可以使得医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好的礼品店能够为前去探望病人的人们提供适当的礼品,并且能够根
据他所探望的病人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建议。好的餐饮部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食谱,这样对于病人的身体康复能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国内外许多有实力的大医院都在疗养、餐饮、心理、礼品等服务项目上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随着各行各业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多与流行,医院在竞争中也不妨将这些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可以减轻负担,又能取得经济效益。
医院经营价值化
医疗价值是由医疗提供的医疗技术、设备、环境以及管理水平所产生的价值,其核心是患者接受治疗后获得的健康效益,也就是能不能最大限度、最短时间解除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医院的技术建设是一个核心环节,“小而全”“大而全”的建院思路是不现实的,针对服务人群提供实用医疗技术服务项目,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狠抓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是提升医疗价值的重点,也是提高医疗市场竞争的切入点。
通过改进服务态度,营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微笑服务,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一方面加强医患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见,让患者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推出病人选医师的制度,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专家,由患者选择自己治病的临床医师;同时医院尽可能为患者提供附加服务,组织各类疾病的病友中心,病人不但可以互相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而且互相关怀鼓励,可以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努力打造医院的品牌是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提出能打动患者的医院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哲学和服务理念。在社会上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以及户外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医院内候诊室、过道设立宣传栏,介绍医院技术建设、专科特点、专家名医,提供病人主动参与医疗过程的信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信息;二是要改善就诊环境和休养环境,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娱乐休闲设施;三是要建立患者意见反馈机制,在社会上聘请一定数量的医德医风监察员,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种意见和建议,建立意见处理公示,密切医患关系;四是要对出现的医患矛盾,要组织人力及时处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热情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四个现代化范文2
我国在过去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采取了放权让利、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以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重大措施。但是,目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健全。国有企业上市普遍采用“一股独大”和存续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的模式,带来一系列的弊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必须从股权结构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本文围绕我们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展开论述,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关系进行理论辨析和现状分析,说明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重点研究推行股权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最后简要说明推行股权多元化需要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
公司治理问题源于问题,而股权结构对关系、成本和管理者激励机制的影响,使其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作为出资人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问题与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制度是为了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管理而产生的,而这一制度本身包含层层递进的关系链。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目标冲突,如果这些关系得不到明确的规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会产生问题。问题根源于管理者只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或几乎不拥有公司的任何所有权。因此,管理者对公司决策的控制权大于其对公司收益的索取权,他们不能完全得到其努力工作的全部收益,也不用完全承担其在职消费的全部成本。那么,他的努力水平会低于最优水平,在职消费水平也高于最优水平。因此,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把成本降至最低。
2.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
在公司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股东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监督管理者的行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和问题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业绩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所有权形成大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大投资者在公司中拥有较高比例的所有权,一方面,由于他们对公司的索取权比例较大,因而监督管理者的动机比较强烈,并且由于他们在公司中的控制权也比较大,因而有能力对管理者的渎职行为实施惩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公司决策的控制权较大,因而有能力利用这一权力侵害其他索取权人的利益,进而降低公司治理效率。国内外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认为股权结构是公司在其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况的最优股权结构。
3.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公司制企业是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形成的。这些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股权结构得到部分地改善,除国有股外,一般企业也吸收了法人、外国资本、自然人、内部职工、管理层等投资主体的股权资本。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股权结构仍然高度集中,尤其是国有股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普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43.9%。
国有股“一股独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国家持有公司的大量股权,导致国家作为企业投资者监控管理者的职能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管制企业的职能难以完全分开。一方面,使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目标难以最终实现;另一方面,政府也倾向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采取过多行政干预,使企业难以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另外,国家作为投资者通常也难以全面执行一般投资者所具有的监控企业管理者的职能,出现出资人缺位现象。出资人缺位又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钻国家难以全面监控企业决策的空子,进行大量的在职消费和关联交易,将国有资产转入私囊。
因此,要完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必须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三、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
所谓股权多元化,就是要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由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自然人股、管理人员股、内部职工股等多种性质的股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组合的最优股权结构。当前,推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主要是降低国有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比重,增加其他性质的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因此,股权多元化的主要措施包括:(1)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吸收外资入股;(2)企业员工人力资本作价入股,推行职工持股;(3)向其法人、自然人、外商、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转让国有股权;(4)通过增资扩股,吸收其他性质的股权投资。下面首先分析不同性质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然后分析推行股权多元化的各种方式的利弊和适用条件。
(一)各种性质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国有股
国有股虽然容易导致行政干预、政企不分、出资人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但是在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因此,在改革中不能一味追求国有股退出,而是有进有退,注重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国有股在能源、电力、通信、金融等行业占有控制地位,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法人股
法人股主要指境内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法人主体作为投资者,持有企业的股权。工商企业之间通过股权纽带建立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重要发展,对于企业追求规模效益,规避经营风险,增加融资渠道,扩大市场力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法人企业相互持股有利于建立灵活多样的企业组织形式,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作为股权投资主体,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拥有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在单个企业中持股比例较高,因此有动机,也有能力监督被投资企业的管理者,有利于树立健康有序的公司治理机制。它们也是公司并购市场上积极的收购者,形成对目标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约束。因此,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自主经营的机构投资者。
3.外资股
外资股是指外商投资者个人、外国企业或金融机构作为投资者持有我国企业的股权。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策略。因为,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商投资者在我国进行投资并从事生产活动,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缺乏经济建设资金的问题,也有利于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还能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储备。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吸引外资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外商投资者不仅能够监督和约束企业管理者,而且可以把国外比较成熟的公司治理经验引入我国企业。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4.自然人股
自然人股是指我国社会公众以个人资金投资于我国企业,持有企业的股权。自然人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人股作为居民个人财富积累和保值的有效方式,改变了以往仅仅通过储蓄来积累财富的局面,为居民个人选择和持有有效投资组合创造了条件;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直接向居民个人筹集资金,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三是自然人如果成为企业的大股东,他就会集中精力监督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活动,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管理者,并且承担企业亏损的责任,因而有利于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5.内部职工股
内部职工股既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持有的股权,也包括一般职工持有的股权。管理者持有股权有利于协调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对管理者的额外激励和约束。企业职工持有股权一方面使职工的努力程度与收入更加相关,另一方面也使职工更加具有主人公意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在工资中得到补偿,国有企业改制直接取消了他们在原企业享有的社会福利待遇,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可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通过无偿或低价向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发行股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补偿。这种补偿也会形成内部职工股。
(二)推行股权多元化的政策与措施
虽然建立了公司制度,但是国有股仍然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带来了政企不分、廉价投票权、出资人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所以,改革的焦点转移到股权多元化改革上,试图以股权多元化为契机,完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所谓股权多元化就是把当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调整为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外资股、自然人股、内部职工股等多元投资者主体的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最优股权结构是由各种政治的和经济的、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过来又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最优股权结构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试探和摸索的过程。当然,调整股权结构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先验的原则,比如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必须保持国有控股,而一些竞争性行业则可以由其他性质的投资主体控股。
调整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内部职工持股、转让国有股权、增资扩股等方式来实现。
1.合资、合作
虽然合资和合作已经不再是改革研究的焦点,但它仍不失为推行股权多元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外商以资金、设备或技术作价入股,既能增强企业财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又能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外商投资者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有利于保证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康运行。
2.职工持股
推行职工持股的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管理层收购(MBO)、员工持股计划(ESOP)、管理层员工收购(MEBO)等。在管理层收购中,公司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收购公司股权,并试图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这样,公司的经营权与控制权就统一起来,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公司向职工无偿或低价转让股票,从而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绩效结合起来,激励职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管理层员工收购可以看作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尤其适合我国当前股权多元化改革。另外,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收益中的贡献的不断增加,职工持股也是解决人力资本难以量化和支付报酬的有效方案,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3.转让国有股权
国有股退出某些行业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其他性质的投资主体转让国有股权,包括向外商、法人投资者、管理层、职工、社会公众等。促进国有股权流通不仅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提高企业效益的必要条件。协议转让是国有股流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国有股没有上市流通,因此难以取得公允的转让价格。这样,在巨额的股权转让关联交易中就难免出现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问题。关于国有股的转让定价问题,人们提出追溯原始成本和成本补偿等方案。目前,争论的焦点是国有股全流通问题。有人提出,非流通股有条件地转换为A股,转股条件是将一定比例的非流通股作为转股代价送给同公司的A股股东。这样就解决了国有股的流通和定价问题。也有人提出,将国有股转变为优先股,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决策权转移问题,也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增资扩股
通过向各种不同性质的投资者新增发行公司股票,也可以实现股权多元化。这一种方式与转让国有股权的区别在于:转让国有股权的标的是公司现在已经发行的股票,而增资扩股的标的是新发行的公司股票。但是,两种方式都将增加外商投资者、国内法人投资者、自然人投资者或者企业内部职工的持股比例。
四、结语
四个现代化范文3
记者:市场经济应当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政府管理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互依赖、不可或缺的有机体。你是搞政治与行政研究的,能否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吸收与借鉴的角度谈谈政府管理的现代化问题。
林尚立: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时期的动力因素将是迅速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如果说前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力是以权力为后盾的政府政策,那么今后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要力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前一种力量是人为的,而后一种力量则是客观的。这种客观的力量将以自身内在的运动规律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使中国的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正因为今后的改革开放主要由社会主义市场推动,所以当这种市场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市场接通,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以世界发展的标准来衡量。
应该说明的是,以社会主义市场为主要推动力的改革开放,并不排斥政策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反,对政府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还不够发育,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良好而有效的政策培养和推动,另一方面,在市场推动下的改革开放,将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在保证以市场为动力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必须生产出高水平的政策。
新时期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与政体制的最大挑战,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能力的挑战。
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人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认识已趋向理性和现实。大多数人不再抽象地考虑这问题,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来考虑政治改革。当然,在这问题上不能太功利。我认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的最大挑战,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能力的挑战。在这新时期,改革将使经济从计划走到市场,开放将从原来开放引入模式走向引入国外先进经验与直接参与国际活动相结合的双向开放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势必要求政府对其旧的管理观念、体制和运行方式进行一场革命;中国社会要在开放中步入世界,政府的许多管理就应参照国际惯例。因此,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呼唤着现代化的政府管理。
那么,我们现在应如何根据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要求,努力推动我国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政府管理是一门科学。这也就是说,政府管理,即政府对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管理活动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这些规律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将起作用。例如,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任何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都要高出地方,因为,只有这样,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对全社会的有效调控,否则,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将流失。8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改革就遇到这一问题: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倒挂,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巨大冲击。
其次,在承认政府管理是一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认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除了具有政治统治职能外,都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而且社会管理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基础。尽管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有本质区别,但它们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学的政府管理原则、方法和经验,都具有普遍意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排斥,而应深入地研究。
说到研究,我有一很深的感受。去年暑期,我为了研究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再次研读了构成美国宪法思想基础的《联邦党人文集》。在这里,汉密尔顿等人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有力的说理证明美国搞邦联的危害,主张实行保证国家统一的联邦制。就在这时,原苏联的新联盟条例出台,该条例的核心是主张搞邦联制。当时,我就告诉同事说:苏联现在搞的,正是美国人在立国时就坚决反对的东西,苏联将自食其果。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因此,我觉得研究国外的政府管理经验十分必要。这不仅能够给我们许多启发,而且也能使我们避免走弯路,犯错误。
最后,我们应在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所谓创造性地吸收,一方面要求我们不能犯老病,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应把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在充分考虑国情基础上,形成我们自己的政府管理方式。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在几个主要省市进行分税制试点,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分税制,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西方国家很流行。但各国的具体做法不一,日本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德国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实践证明,分税制很有效。现在我们吸收了,但不是照搬,而是从试点开始,逐步形成中国自己一套的分税制。
重新设定我国现代化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闯过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关,形成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实现政府管理的国际化。
现在我们说的是中国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去设定这种现代化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而应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就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主要体现为前面所说的市场化和国际化。鉴于此,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取向有三:
第一,全面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把社会生活所有可能的领域纳入市场调控范围,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新的社会调控机制。这种机制与原先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政府为核心的调控机制完全不同。因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政府的职能应进行全局性的变化。这一关不过,职能转变还只限于零敲碎打,我们的下一步改革就无法顺利展开。
第二,形成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在旧体制下,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很强,但是这种宏观调控是在逐级的微观和中观调控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旧的宏观调控是靠逐级强控制而实现的。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政府放松、甚至是放弃对微观和中观领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旧的宏观调控机制将完全失去效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政府职能全面转变应与这套机制的确立相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缺乏经验,必须向人家学习。
四个现代化范文4
当前各国家关注及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和能源动力问题,而且,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保障就是能源动力工程,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逐渐加强,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总体来说,国家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是成正比的。能源亦动能产品生产得越多,能源就需要得更多,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富裕。并且,在世界上我国属于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其主要能源动力供给就是煤炭。因此,污染我国大气的主要因素即未能充分燃烧的煤炭,再加上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程度及年限有限。所以,在能源动力及环境保护双重任务下,我国还面临着能源利用不充分,匮乏优质能源,及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依赖国际能源的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须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命脉是能源。因能源问题导致的国家战争,而带来的领土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能源动力工程关系着国家安全、人们实际生活这两方面。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数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要落实解决民众生活问题,就必须加强农业发展力度,而农业发展就必须生产,其生产过程利用的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和化学化设备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撑。那么,农业生产要提量还需投入大量能源,也可以说棉花、粮食的增产皆是能源换来的。并且,能源为日常生活换来了更多用品,如:纤维材质的衣服、建筑材质、调节温度及家用电气和照明设备等,都需要能源来支撑,由此可见,没有能源就什么也做不了。此外,国家国防中的各种武器设备使用也需要能源,比如坦克飞机、战舰潜艇等,一旦匮乏能源,就保障不了国家的安全,其经济建设自然难以平稳发展。所以,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要发展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确保人们生活物质和精神两项文明的双丰收,以及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能源将占据这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国民经济及民众生活水平和确保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现实意义。
2当前能源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
2.1能源动力工程思路方向
基于当前国情,要加大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众所周知,我国现实国情即能源资源少利用效率不足,因此,还需要专业人士对如何提高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程度加以研究,也是我国今后能源动力工程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重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受程度和年限制约,由此可见,未来能源市场主战场将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且不能因匮乏资源而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专业人士千万不能止步不前,要注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从而确保我国工业能长期持久的发展;第三,实践理论要并行。由于不同于其他专业,能源开发利用将直接作用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转化为直观的工业产品和经济成果,所以专业人士在校学习时,就要做到理论实践并行,既要专研书本知识,又要进行科学探究和工业时间,促使得出实际结合理论的科技理论成果,从而促进能源的发展经济的腾飞。
2.2能源动力工程环保方向
环境污染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活,更制约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若没有良好生活环境及可长期利用的能源,那么社会将止步不前,人类也会失去确保发展生存的基础。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最首要关注的问题便是环境与能源,遏制为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力度,但凡改建扩建新建、建设经济开发区等,都必须遵循环境评价标准,坚持使用环保建设设备及建筑工程主体共同施工设计投产制度;再次,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改进,要淘汰陈旧设备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严格禁止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多的产品生产;最后,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大,健全完善环保法制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执行,确保环境保护是在法制下进行。
2.3煤炭清洁技术的利用
(1)净化处理燃烧前煤炭,其流程为:清洗选取煤炭,将煤炭中的灰分等杂质清除减去,洗选处理效率务必要达95%以上;民用煤炭加工,将粉煤与低品位煤炭用机械设备制成相应形状的煤炭产品。(2)净化处理燃烧后煤炭,以湿式或干式脱硫法,确保使用率达到90%左右;以静电除尘方式处理大型电厂燃烧后煤炭,保证除尘率在90%左右。
3结语
四个现代化范文5
在2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大地之秀,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心智。到了17世纪,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科学知识,我们的心智来自于脑,而不是心脏。既然人脑如此重要,那么人类独特的脑是怎么形成的?从原则上讲,没有例外,人和所有地球上存在的其他物种一样,遵循着达尔文提出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进化论,在物种竞争中,依靠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虽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是研究一切生物学问题的核心,始终指导着生物学的发展。但是,在他最初提出时,进化论类似于一种假说,缺少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每一次生物学的新进展中,达尔文的进化论都会遇到挑战,在挑战之中,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其中,有关人脑的进化是进化论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开始研究脑的进化时,限于科学手段的有限,研究者主要集中关注解剖学上的比较和脑进化的生理形态。在宇宙形成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存在的历史只占很短暂的一瞬间。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显示,大约在200亿年以前,宇宙发生大爆炸;45亿年以前,形成太阳和地球;34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生命;4.5亿年以前,出现鱼,地球上开始有了约1毫米大小的脑;3亿年以前爬虫动物出现,爬虫动物的脑分成3个部分:前部很小,用于嗅觉、中部用于视觉、后部用于平衡和协调;2亿年以前出现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脑中出现了新的皮层,新皮层从端脑衍生而成。大约在2500万年以前,人类和目前活着的猿分离,这之后,脑的体积不断增大。脑的体积急剧增加,只是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左右。300多万年前,脑量只有300毫升左右,和当今生存着的黑猩猩差不多。直立人存在180万年至30万年以前,早期直立人的脑体积平均为900毫升,到了后期平均为1100毫升。智人最早出现在50万年以前,脑的平均容积为1200毫升。前额皮层的出现,皮层面积的增加,提供了人更多的适应性和更多的复杂功能。现代人脑的尺寸平均为1380毫升,重量在1300~1500克范围。人类的文明史存在约1万年,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左右。如果把地球的历史45亿年比作1天,智人存在50万年,相当于10秒,人类有文明史的时间只相当于0.2秒。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体积不仅增大了,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前额部分明显突出,皮层实际面积大大增加,为了能塞进脑颅,大脑皮层出现了许多凹凸的沟和叶瓣。如果把脑的皮层摊平,人的大脑皮层面积是黑猩猩的4倍,有4张a型标准打字纸那么大。人脑中皮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结构不同的层数增加到6层,而且神经元间的相互连接明显增多。脑颅体积增大的同时,连接增多,功能提高,脑里的信息处理速度就必须加快,因此消耗的能量增加。人脑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消耗总能量的25%,这是各种动物中比例最高的,而日夜工作不停的心脏,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5%。
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如何从基因角度解释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成为科学界的又一次挑战。根据基因遗传的原理,物种进化必须发生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要能够引起生物行为的变化,如果这种行为的变化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后代,这样一组基因的变异才能保留下来。因而从物种变化看,需要回答有关基因变化的一些问题。比如,从测出的基因组对比看,我们人类和现存的近亲黑猩猩,以及曾经存在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有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基因的变化改变了人的什么功能?尼安德特人大约在50万年前和我们来自同一个祖先,曾经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生存过,大约在20万年前,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至今没有搞清楚。近年来,从法国洞穴里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骨头残留物中,美国科学家测出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对比结果显示,人类和大猩猩,以及尼安德特人的dna中98%部分是相同的,基因几乎是100%相同。其中,不相同的基因中,有的基因差异是十分关键的。例如,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别出使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脑尺寸产生差异的2个基因:microcephalin和aspm。这2个基因也是在现代人群发育时控制人脑尺寸的基因。如果这2个基因发生变异,会导致脑小畸形的疾病。
在对比人脑和猴脑的研究中,发现基因变异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选择(direct selection),即一个新的基因取代了原有的基因;二是平衡选择(balance selection),一个新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共存;第三种是重复次数的选择(frequency depending selection),基因出现的重复次数变化了。在人进化过程的基因变异中,第三种形式最为普遍。在进化过程中,最后胜出者意味着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一组基因被表达。
无损伤功能脑成像技术的问世,也为脑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可以用功能成像技术,比较人脑和猴脑功能回路和行为的相关与差异。例如,科学家发现人脑皮层中,脑岛区皮层的特殊性。前脑岛皮层是一个很小的脑区,几乎是塞进脑深部的其他皮层里面。它与包括情绪、自我察觉、社会交互行为有关;并在人的自我察觉和精神疾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个区域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ven)。以前认为这个区域和ven神经元是人特有的,但是现在发现在猴子的脑中也存在,但是数量很少,它们和其他神经元连接的通路也很少。又例如,人脑和猴脑处在静息状态的脑回路惊人地相似,但是人有两个回路是独特的,猴子有一个独特的回路。我们特殊的回路位于脑皮层的后顶部,以及在皮层的前部,这两个区域都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关,和意识有关。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人的左右脑分工是提高脑处理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原来以为是人特有的,现在发现,早期脊椎动物的左右脑的功能就是不对称的。
所以,人类的确具有独特的脑皮层回路,但是它是从其他低等动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形成的。不仅自然环境对人的进化形成了驱动力,从近几百万年来脑进化的突然加速看,人的社会性增加,会形成很大的进化驱动力。如今,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因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出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理世界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新的特点,范围大,速度快,联系紧密。在这种环境和文化中,个体和群体人脑的变化情况如何,已经引起了跨学科的关注。
科学研究还证明了在人类这个总的种族中,普遍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80%的人有单个编码的差异,20%的人存在基因的缺失和重复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少数民族中经常出现。人群中出现的这种多样性,有利于人作为一个种族在竞争中生存。如果一个种族完全一样,那么一种疾病就可能把整个种族消亡。环境的变化和食物的缺失就容易引起种族的灾难,同一种族中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所以自然界不同种族的多样性要保护,同一种族内的多样性也是有利于自然选择的,也同样需要保护。在人类社会中,需要保护多样性,尊重差异,相互包容和爱护。
进化论是一切生物学研究的核心,也是科学和宗教争斗的重地。前几年,美国就发生了反对在学校科学课中讲授进化论的一股逆流。美国科学界为此展开了坚决的反击,美国科学院发表了正式的报告,加强了对中小学科学教师进化论知识的培训。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不太重视哲学思想的讨论。在一次重点科学教师的培训中,讨论到进化论,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很难向学生说明人和动物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因此,在撰写“做中学”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这次修订小学科学教育标准时,我们把人与动物类似的身体和器官功能的部分放在一起,而把进化而成的脑单独予以列出,以加强对进化论的关注。
四个现代化范文6
有人说,选报志愿是“一门科学”,“很有学问”。这话虽不够确切,但也说明了选报志愿有一些规律性东西值得注意。高考录取的原则是:“在政审、体检合格的条件下,从高分到低分,参照考生所填志愿顺序,适当注意相关科目的成绩,择优录取。”如果选报的志愿恰当,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志愿,也有利于学校录取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那么考生究竟怎样选报志愿呢?
先要搞清楚招生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每年高考之前,各招生院校都要印发招生专业介绍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院校的地址、性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这是很好的“升学指导”。
填报志愿时,既要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把自己的德智体状况同招生院校和专业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衡量。例如,按照体检标准规定,患有某些疾病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报考某些大学或专业要受到限制。比如色盲(包括色弱),只能报考工科的机械类专业,理科的数学、力学、程序设计、信息、理论物理等专业,艺术类及文科的不要求辨色力的专业;斜眼、对眼,医疗各专业不能录取,等等。关于体检限报专业的规定,可以向当地招生办公室询问。此外,各院校、专业对考生德智体条件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需要适当注意。
选报志愿不宜过于集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由于报名人数很多,录取分数一般都比较高。如果我们将几个志愿都集中报这类院校或专业,成绩又不是特别突出,当第一志愿录取满额时,其它院校也可能已经满额。这样,第二、三、四志愿就将失去作用,弄得不好还可能落选。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政治表现,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有恰如其分的估计,防止选报的志愿偏高或偏低。特别对第一、第二志愿的选择,更要仔细斟酌。各院校在录取时,除了注意考生总分数外,还注意相关科目的成绩。如报考数学专业,即使总分很高,但数学成绩甚低,也可以不录取。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也要估计到自己相关科目成绩的影响。
选报志愿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多请经验多、熟悉情况的教师作参谋,在他们指导下,尽可能把志愿填报得合理些。
但是,选报志愿决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两年来,我们从全国考生选报志愿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报考自动化、计算机、电子、物理、数学等院校和专业的多,报农林、煤炭、石油、地质等院校或专业的少;报大城市、地区性院校的多,报全国性院校的少;报普通院校的多,报军工院校、专业的少。据十八所农林院校统计,一九七七届录取新生七千一百一十八名,其中报有农科志愿的只有三千二百四十八人。这是解放以来报考农科志愿人数最少的一年。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石油学院,七八年计划在北京招生五十三人,报考第一志愿仅有一人,报第六、七志愿的稍多
些,但采油、测井、储运这几个专业,都没有人填报。甚至有些考生已被这类院校录取,却不服从分配,不去报到。由于考生来源过窄,只好改变某些考生的志愿,有些院校还要降低录取分数线,使新生质量受到影响。这对于培养专门人材是很不利的。
当然,出现这种“三多三少”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不容忽视。例如,有的青年同志说,报考计算机、自控、电子等专业是为了攻尖端;报农林、煤炭、地质、石油等院校、专业“没啥可学”,“不光彩”,不如那些“热门”贡献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对的。我国所有高等院校的每个专业,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不同专业培养的不同人材,都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缺少某个零部件乃至一颗螺丝钉也要影响运转一样,任何专业人才的缺乏,都可能拖四化的后腿。因此,选择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学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绝非“没啥可学”,更非“不光彩”。就以农业科学来说吧,它是研究农林牧渔生产过程中,生物及其环境控制的基本理论的科学,涉及面很广。现在遗传工程、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技术、人工气候装置等已在农业上得到应用,为农业科研开辟了新的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怎么能说农业没啥可学呢?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关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达到这一步,就需要有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才。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农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人员。在每万农业人口中的农业科研人员,美国有二十一名,日本有九名,我国还不到一名。这种状况,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很不适应的。青年应当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报考农业院校,为祖国农业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至于说到贡献大小的问题,这绝不是由学习什么专业来决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取决于他的工作成绩。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热爱地质科学,从事地质研究五十年。他不避艰险,跋山涉水,奔波野外,足迹遍于祖国山川,为社会主义建设探明了许多宝藏,用毕生精力创立了地质科学的崭新学说——地质力学。这又怎么能说学习地质贡献不大呢?因此,选报志愿时,应该把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使个人的志愿服从祖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