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现代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个现代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个现代化范文1

一个医院要进行成功的经营,必须先要分析它的价值构成和来源。一般来说,医院的价值网络中主要有顾客、互补者、供应商、替代者,他们都是医院经营价值的重要构成和来源。

医院的顾客有助于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企业、事业单位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把捐助者当做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治疗手段透明化

说到医院的顾客,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病人,他们是医院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是说来奇怪,一些医院并没有把病人看做是医院真正的顾客,病人虽然从医院获得了医疗保健服务,但是他们却对医院的任何工作过程都不是非常清楚,不知道医院究竟是如何为他们制定、实施治疗方案,确定治疗价格的。医院也好像一直认为病人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医院帮病人治愈疾病就行了。事实上,如果病人能够很好地了解医院的各种病例的处理过程,或许他们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让医院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能够让病人满意,从而改善医院的工作、经营方式。

当企业、事业单位为他们的员工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保健福利时,企业便成为了医院积极争取的顾客;当政府通知医院要接待几个特殊紧急的病人或承担某项公共卫生研究的任务时,政府便成为了医院的顾客。这些顾客虽然在时间上不是常规定期的,在数量上也不恒定,但是他们却是医院经营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

此外,捐助者也是需要医院争取的顾客群,这是一类被大多数医院忽视的重要顾客。捐助者捐赠财物给医院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满足感、声望或作为其贡献社会的一项举措,重在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保障水平。往往一些医院为了获得捐助者的慷慨赠与就想尽办法说服他们,却很少听取捐助者的意见或建议。但是如果医院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将捐助者作为医院的顾客来看待、让捐助者和其他类型的顾客一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捐助者可以像“上帝”那样,提出他们对合理使用捐赠财物的建议,并且看到捐赠财物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和反馈,这样在医院和捐助者之间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不管在现在或是将来都能为医院持续获得更多的资助,为医院的发展经营获得资金、财务的外援。

医院供应顺畅化

医院主要的供应商是员工提高与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选择好的学术期刊,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正确把握经营动向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是服务产业,所以人员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缺少了人员的供应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医院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医院主要的供应商是它的员工,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数量、质量、服务水准等都与医院的经营息息相关,经营好的医院往往在这类人员的供应与储备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由于医院要进行治疗保健业务,需要药品、医疗器械等一系列的物质储备与供应,所以医疗器械商、药品供应商等都是医院重要的供应者,医院应该提高与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在保证药品、器械品质的情况下争取压低进货价格,控制好经营成本,这对大型的医院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大型医院具有一定的用药和器械消费规模,因此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对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比较明显。对于病人来说,药品、医疗服务的价格问题也是在选择医院时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医院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与长期合作,能够帮助病人争取到比较便宜的药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的话,那么在人们心目中自然对这个医院会产生好的看法,这对于医院的病人来源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还有一类供应商容易被医院忽视,那就是行业内的学术期刊。以前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学术期刊大都由卫生系统统一订购或摊派,但现在不同了,医院选择什么样的学术期刊大有讲究。好的学术期刊能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显著实质的作用,并且一些期刊或者网络信息能为医院把握经营动向、趋势指航。

医院的替代互补化

医院之间的竞争可能很明显,但也有十分隐蔽的,医院之间的竞争将突破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远程医疗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医院并不会缺少替代者,替代者也是医院的竞争者,主要有其他医院、各种私人诊所、学校医院等。

各家医院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争夺病人;获得政府拨款和研究基金;争取潜在捐助者的支票和财物;取得某项新型先进医疗设备或最新特效专利药在该地区的最先引进使用权;雇用到好的医生、护士、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等。现在医院间的竞争激烈而且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医院与诸如私人诊所、非营利性的学校医务室、专家私人咨询等替代者的竞争则隐蔽一些,但这些竞争与替代也不容忽视。比如说,一些医院的专家会进行一些私人的有关医疗方面的咨询业务,这样他们和医院之间就产生了相互替代、竞争的关系。目前通讯和医疗技术非常发达,这会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突破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区域,当通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日益完善,而诊治价格更加低廉的时候,远程治疗的方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当病人得了一种病之后,他可以向最擅长治疗这种疾病的医院寻求帮助,进行咨询,进而接受治疗。

医院之间有竞争,但也是互补的,医院应善于寻找和利用互补者。虽说各个医院为了病人、医生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又是互补的,他们在创造和提高某个地区的医疗保健市场方面又成了互补者。因为任何医院都不可能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成为该地区的一流,只有各个医院发挥专长优势,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备的医疗保健体系,使得人们相信在这个地区可以治疗任何疑难杂症,这样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将这个地区的医院作为他们诊治的首选。

医院还有很多互补者,例如疗养院、心理医疗机构、餐饮店、礼品店等。疗养院是医院的一个完美互补者,病人在接受大手术治疗后,如果能够转入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备完善的疗养院里面度过他的恢复期,这样的条件必然会使得人们优先考虑这样的医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病人心情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很多事实表明心理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一家医院能够很好地利用心理医疗机构作为其互补合作者,共同为病人的康复而努力的话,那么无论是病人、医院还是心理治疗机构都会皆大欢喜。还有礼品店和餐饮部也可以使得医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好的礼品店能够为前去探望病人的人们提供适当的礼品,并且能够根

据他所探望的病人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建议。好的餐饮部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食谱,这样对于病人的身体康复能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国内外许多有实力的大医院都在疗养、餐饮、心理、礼品等服务项目上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随着各行各业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多与流行,医院在竞争中也不妨将这些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可以减轻负担,又能取得经济效益。

医院经营价值化

医疗价值是由医疗提供的医疗技术、设备、环境以及管理水平所产生的价值,其核心是患者接受治疗后获得的健康效益,也就是能不能最大限度、最短时间解除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因此医院的技术建设是一个核心环节,“小而全”“大而全”的建院思路是不现实的,针对服务人群提供实用医疗技术服务项目,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狠抓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是提升医疗价值的重点,也是提高医疗市场竞争的切入点。

通过改进服务态度,营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微笑服务,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一方面加强医患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见,让患者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推出病人选医师的制度,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专家,由患者选择自己治病的临床医师;同时医院尽可能为患者提供附加服务,组织各类疾病的病友中心,病人不但可以互相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而且互相关怀鼓励,可以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努力打造医院的品牌是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提出能打动患者的医院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哲学和服务理念。在社会上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以及户外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医院内候诊室、过道设立宣传栏,介绍医院技术建设、专科特点、专家名医,提供病人主动参与医疗过程的信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信息;二是要改善就诊环境和休养环境,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娱乐休闲设施;三是要建立患者意见反馈机制,在社会上聘请一定数量的医德医风监察员,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种意见和建议,建立意见处理公示,密切医患关系;四是要对出现的医患矛盾,要组织人力及时处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热情真诚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四个现代化范文2

关键词:中药学 现代化 学科交叉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03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课程多通过中药基本理论结合中药物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进行编排,课本则来源于古代中药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整理。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验积累的成果,中药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然而,在工业现代化和标准国际化的冲击下,中药学已经逐渐走向与世界接轨、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发展道路。因此,随着中药研究领域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承古纳今,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把现代科技成果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具备现代研究思路,通过中药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重点培养其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顺应当代中药学应用和研发相关工作的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模式:

1 根据传统概念寻找现代科学术语进行关联,形成连贯的思维习惯

中药学的理论知识系统与古代中医学相辅相成,在中国本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于病理状态、病症分型及相应的药物运用都有自己的称谓和体系。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概念有“五脏六腑”等,可以通过生活常识较易理解其表意,而如“缓急”、“御瘴”等中医药术语词汇则与当代医药称谓相去甚远,甚至有些词汇或理论很难找到现代医学支持。因此,需要教师尽量使用现代医药术语进行变通解释。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中药学知识点,又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现代医药学习思路。

2 根据理解需要寻找学科交叉整合知识网络,形成理解性记忆习惯

随着中药研究手段的丰富和完善,中药现代化使中药学科与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分支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知识网络,他们为中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解释与技术支持。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为中药学阐明了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则阐明了中药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药学提供进一步研发的筛选手段,分析化学则为中药学的鉴定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其理论依据并提供实验手段。因此,借助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性学习中药学,同时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网络,使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比如,讲到药用草乌的作用,其既具有镇痛活性又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我们可以通过阐明其不同药效成分的药理学作用进行解释:草乌所含的高乌甲素草乌甲素成分有无成瘾性镇痛作用,而其抗心律失常和抗纤颤功效则来源于关附甲素成分[1]。由此,可以通过天然药物化学了解某味中药的化合物构成,再运用药物化学的构效关系理解性记忆各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甚至可以进一步结合药理学模型和活性筛选体系对有效成分进一步探讨,最终对此类中药形成系统的认识,久而久之养成现代化的中药研究思路。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深化理解记忆,又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整体思维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引入新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增加兴趣,提高实验效率诠释科学内涵

除了教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在研究生教学当中显得更加重要。中药学发展至今,其科学研究一方面以通过现代科学阐述其古意成果为目标,另一方面则拟通过新兴科技手段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加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对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引入新的实验方法和学科技术则将为提高实验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利用能够与靶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化学小分子来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发现靶蛋白质的化学蛋白质组学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2],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刻揭示中药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新药研发;而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效率的实验手段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分离分析与质量控制,解决了中药研究中的许多实际问题[3]。

中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知识体系上凝聚了千百年来医药科学知识的实践成果。学习这个复杂体系不仅需要教师对中药传统理论深入掌握,又需要融会贯通、借助现代化的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传授知识。通过多种技术辅助、多角度切入、多学科交叉渗透,才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中药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锋鹏.从草乌化学研究开发的新药思考中药现代化的方法[J].化学进展,2009.

[2]岳荣彩,单磊,严诗楷等.化学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2010.

[3]张立煌,李杰.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四个现代化范文3

记者:市场经济应当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政府管理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相互依赖、不可或缺的有机体。你是搞政治与行政研究的,能否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吸收与借鉴的角度谈谈政府管理的现代化问题。

林尚立: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时期的动力因素将是迅速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如果说前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力是以权力为后盾的政府政策,那么今后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要力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前一种力量是人为的,而后一种力量则是客观的。这种客观的力量将以自身内在的运动规律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而使中国的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正因为今后的改革开放主要由社会主义市场推动,所以当这种市场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市场接通,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融入了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以世界发展的标准来衡量。

应该说明的是,以社会主义市场为主要推动力的改革开放,并不排斥政策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相反,对政府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还不够发育,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良好而有效的政策培养和推动,另一方面,在市场推动下的改革开放,将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在保证以市场为动力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必须生产出高水平的政策。

新时期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与政体制的最大挑战,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能力的挑战。

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人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认识已趋向理性和现实。大多数人不再抽象地考虑这问题,而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来考虑政治改革。当然,在这问题上不能太功利。我认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的最大挑战,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能力的挑战。在这新时期,改革将使经济从计划走到市场,开放将从原来开放引入模式走向引入国外先进经验与直接参与国际活动相结合的双向开放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势必要求政府对其旧的管理观念、体制和运行方式进行一场革命;中国社会要在开放中步入世界,政府的许多管理就应参照国际惯例。因此,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呼唤着现代化的政府管理。

那么,我们现在应如何根据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要求,努力推动我国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政府管理是一门科学。这也就是说,政府管理,即政府对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管理活动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这些规律不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将起作用。例如,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任何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都要高出地方,因为,只有这样,中央政府才能实现对全社会的有效调控,否则,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将流失。8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改革就遇到这一问题: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倒挂,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巨大冲击。

其次,在承认政府管理是一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应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认为,任何国家的政府,除了具有政治统治职能外,都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而且社会管理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基础。尽管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有本质区别,但它们在管理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学的政府管理原则、方法和经验,都具有普遍意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排斥,而应深入地研究。

说到研究,我有一很深的感受。去年暑期,我为了研究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再次研读了构成美国宪法思想基础的《联邦党人文集》。在这里,汉密尔顿等人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有力的说理证明美国搞邦联的危害,主张实行保证国家统一的联邦制。就在这时,原苏联的新联盟条例出台,该条例的核心是主张搞邦联制。当时,我就告诉同事说:苏联现在搞的,正是美国人在立国时就坚决反对的东西,苏联将自食其果。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因此,我觉得研究国外的政府管理经验十分必要。这不仅能够给我们许多启发,而且也能使我们避免走弯路,犯错误。

最后,我们应在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所谓创造性地吸收,一方面要求我们不能犯老病,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应把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在充分考虑国情基础上,形成我们自己的政府管理方式。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在几个主要省市进行分税制试点,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分税制,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机制,在西方国家很流行。但各国的具体做法不一,日本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德国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实践证明,分税制很有效。现在我们吸收了,但不是照搬,而是从试点开始,逐步形成中国自己一套的分税制。

重新设定我国现代化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闯过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关,形成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实现政府管理的国际化。

现在我们说的是中国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去设定这种现代化政府管理的基本取向,而应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就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主要体现为前面所说的市场化和国际化。鉴于此,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取向有三:

第一,全面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把社会生活所有可能的领域纳入市场调控范围,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新的社会调控机制。这种机制与原先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政府为核心的调控机制完全不同。因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政府的职能应进行全局性的变化。这一关不过,职能转变还只限于零敲碎打,我们的下一步改革就无法顺利展开。

第二,形成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在旧体制下,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很强,但是这种宏观调控是在逐级的微观和中观调控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旧的宏观调控是靠逐级强控制而实现的。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政府放松、甚至是放弃对微观和中观领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旧的宏观调控机制将完全失去效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灵便、有效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政府职能全面转变应与这套机制的确立相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缺乏经验,必须向人家学习。

四个现代化范文4

当前各国家关注及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环境和能源动力问题,而且,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保障就是能源动力工程,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逐渐加强,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总体来说,国家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是成正比的。能源亦动能产品生产得越多,能源就需要得更多,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富裕。并且,在世界上我国属于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其主要能源动力供给就是煤炭。因此,污染我国大气的主要因素即未能充分燃烧的煤炭,再加上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程度及年限有限。所以,在能源动力及环境保护双重任务下,我国还面临着能源利用不充分,匮乏优质能源,及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随着我国依赖国际能源的程度不断提高,能源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须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命脉是能源。因能源问题导致的国家战争,而带来的领土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能源动力工程关系着国家安全、人们实际生活这两方面。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总人口数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要落实解决民众生活问题,就必须加强农业发展力度,而农业发展就必须生产,其生产过程利用的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和化学化设备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撑。那么,农业生产要提量还需投入大量能源,也可以说棉花、粮食的增产皆是能源换来的。并且,能源为日常生活换来了更多用品,如:纤维材质的衣服、建筑材质、调节温度及家用电气和照明设备等,都需要能源来支撑,由此可见,没有能源就什么也做不了。此外,国家国防中的各种武器设备使用也需要能源,比如坦克飞机、战舰潜艇等,一旦匮乏能源,就保障不了国家的安全,其经济建设自然难以平稳发展。所以,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要发展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确保人们生活物质和精神两项文明的双丰收,以及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能源将占据这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国民经济及民众生活水平和确保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现实意义。

2当前能源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

2.1能源动力工程思路方向

基于当前国情,要加大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众所周知,我国现实国情即能源资源少利用效率不足,因此,还需要专业人士对如何提高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程度加以研究,也是我国今后能源动力工程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重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受程度和年限制约,由此可见,未来能源市场主战场将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且不能因匮乏资源而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所以专业人士千万不能止步不前,要注重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从而确保我国工业能长期持久的发展;第三,实践理论要并行。由于不同于其他专业,能源开发利用将直接作用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转化为直观的工业产品和经济成果,所以专业人士在校学习时,就要做到理论实践并行,既要专研书本知识,又要进行科学探究和工业时间,促使得出实际结合理论的科技理论成果,从而促进能源的发展经济的腾飞。

2.2能源动力工程环保方向

环境污染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活,更制约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若没有良好生活环境及可长期利用的能源,那么社会将止步不前,人类也会失去确保发展生存的基础。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最首要关注的问题便是环境与能源,遏制为发展而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同时,要加强环境管理力度,但凡改建扩建新建、建设经济开发区等,都必须遵循环境评价标准,坚持使用环保建设设备及建筑工程主体共同施工设计投产制度;再次,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改进,要淘汰陈旧设备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严格禁止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多的产品生产;最后,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要大,健全完善环保法制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执行,确保环境保护是在法制下进行。

2.3煤炭清洁技术的利用

(1)净化处理燃烧前煤炭,其流程为:清洗选取煤炭,将煤炭中的灰分等杂质清除减去,洗选处理效率务必要达95%以上;民用煤炭加工,将粉煤与低品位煤炭用机械设备制成相应形状的煤炭产品。(2)净化处理燃烧后煤炭,以湿式或干式脱硫法,确保使用率达到90%左右;以静电除尘方式处理大型电厂燃烧后煤炭,保证除尘率在90%左右。

3结语

四个现代化范文5

在20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大地之秀,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心智。到了17世纪,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科学知识,我们的心智来自于脑,而不是心脏。既然人脑如此重要,那么人类独特的脑是怎么形成的?从原则上讲,没有例外,人和所有地球上存在的其他物种一样,遵循着达尔文提出的本文由收集整理进化论,在物种竞争中,依靠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虽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是研究一切生物学问题的核心,始终指导着生物学的发展。但是,在他最初提出时,进化论类似于一种假说,缺少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每一次生物学的新进展中,达尔文的进化论都会遇到挑战,在挑战之中,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其中,有关人脑的进化是进化论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开始研究脑的进化时,限于科学手段的有限,研究者主要集中关注解剖学上的比较和脑进化的生理形态。在宇宙形成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存在的历史只占很短暂的一瞬间。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显示,大约在200亿年以前,宇宙发生大爆炸;45亿年以前,形成太阳和地球;34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生命;4.5亿年以前,出现鱼,地球上开始有了约1毫米大小的脑;3亿年以前爬虫动物出现,爬虫动物的脑分成3个部分:前部很小,用于嗅觉、中部用于视觉、后部用于平衡和协调;2亿年以前出现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脑中出现了新的皮层,新皮层从端脑衍生而成。大约在2500万年以前,人类和目前活着的猿分离,这之后,脑的体积不断增大。脑的体积急剧增加,只是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左右。300多万年前,脑量只有300毫升左右,和当今生存着的黑猩猩差不多。直立人存在180万年至30万年以前,早期直立人的脑体积平均为900毫升,到了后期平均为1100毫升。智人最早出现在50万年以前,脑的平均容积为1200毫升。前额皮层的出现,皮层面积的增加,提供了人更多的适应性和更多的复杂功能。现代人脑的尺寸平均为1380毫升,重量在1300~1500克范围。人类的文明史存在约1万年,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左右。如果把地球的历史45亿年比作1天,智人存在50万年,相当于10秒,人类有文明史的时间只相当于0.2秒。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体积不仅增大了,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前额部分明显突出,皮层实际面积大大增加,为了能塞进脑颅,大脑皮层出现了许多凹凸的沟和叶瓣。如果把脑的皮层摊平,人的大脑皮层面积是黑猩猩的4倍,有4张a型标准打字纸那么大。人脑中皮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结构不同的层数增加到6层,而且神经元间的相互连接明显增多。脑颅体积增大的同时,连接增多,功能提高,脑里的信息处理速度就必须加快,因此消耗的能量增加。人脑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消耗总能量的25%,这是各种动物中比例最高的,而日夜工作不停的心脏,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5%。

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如何从基因角度解释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成为科学界的又一次挑战。根据基因遗传的原理,物种进化必须发生基因的突变。基因的突变,要能够引起生物行为的变化,如果这种行为的变化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后代,这样一组基因的变异才能保留下来。因而从物种变化看,需要回答有关基因变化的一些问题。比如,从测出的基因组对比看,我们人类和现存的近亲黑猩猩,以及曾经存在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有什么不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基因的变化改变了人的什么功能?尼安德特人大约在50万年前和我们来自同一个祖先,曾经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生存过,大约在20万年前,就消失了。消失的原因至今没有搞清楚。近年来,从法国洞穴里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骨头残留物中,美国科学家测出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对比结果显示,人类和大猩猩,以及尼安德特人的dna中98%部分是相同的,基因几乎是100%相同。其中,不相同的基因中,有的基因差异是十分关键的。例如,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别出使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脑尺寸产生差异的2个基因:microcephalin和aspm。这2个基因也是在现代人群发育时控制人脑尺寸的基因。如果这2个基因发生变异,会导致脑小畸形的疾病。

在对比人脑和猴脑的研究中,发现基因变异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选择(direct selection),即一个新的基因取代了原有的基因;二是平衡选择(balance selection),一个新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共存;第三种是重复次数的选择(frequency depending selection),基因出现的重复次数变化了。在人进化过程的基因变异中,第三种形式最为普遍。在进化过程中,最后胜出者意味着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一组基因被表达。

无损伤功能脑成像技术的问世,也为脑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可以用功能成像技术,比较人脑和猴脑功能回路和行为的相关与差异。例如,科学家发现人脑皮层中,脑岛区皮层的特殊性。前脑岛皮层是一个很小的脑区,几乎是塞进脑深部的其他皮层里面。它与包括情绪、自我察觉、社会交互行为有关;并在人的自我察觉和精神疾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个区域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ven)。以前认为这个区域和ven神经元是人特有的,但是现在发现在猴子的脑中也存在,但是数量很少,它们和其他神经元连接的通路也很少。又例如,人脑和猴脑处在静息状态的脑回路惊人地相似,但是人有两个回路是独特的,猴子有一个独特的回路。我们特殊的回路位于脑皮层的后顶部,以及在皮层的前部,这两个区域都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有关,和意识有关。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人的左右脑分工是提高脑处理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原来以为是人特有的,现在发现,早期脊椎动物的左右脑的功能就是不对称的。

所以,人类的确具有独特的脑皮层回路,但是它是从其他低等动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形成的。不仅自然环境对人的进化形成了驱动力,从近几百万年来脑进化的突然加速看,人的社会性增加,会形成很大的进化驱动力。如今,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因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出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理世界之间的联系出现了新的特点,范围大,速度快,联系紧密。在这种环境和文化中,个体和群体人脑的变化情况如何,已经引起了跨学科的关注。

科学研究还证明了在人类这个总的种族中,普遍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80%的人有单个编码的差异,20%的人存在基因的缺失和重复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少数民族中经常出现。人群中出现的这种多样性,有利于人作为一个种族在竞争中生存。如果一个种族完全一样,那么一种疾病就可能把整个种族消亡。环境的变化和食物的缺失就容易引起种族的灾难,同一种族中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所以自然界不同种族的多样性要保护,同一种族内的多样性也是有利于自然选择的,也同样需要保护。在人类社会中,需要保护多样性,尊重差异,相互包容和爱护。

进化论是一切生物学研究的核心,也是科学和宗教争斗的重地。前几年,美国就发生了反对在学校科学课中讲授进化论的一股逆流。美国科学界为此展开了坚决的反击,美国科学院发表了正式的报告,加强了对中小学科学教师进化论知识的培训。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不太重视哲学思想的讨论。在一次重点科学教师的培训中,讨论到进化论,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很难向学生说明人和动物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因此,在撰写“做中学”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这次修订小学科学教育标准时,我们把人与动物类似的身体和器官功能的部分放在一起,而把进化而成的脑单独予以列出,以加强对进化论的关注。

四个现代化范文6

有人说,选报志愿是“一门科学”,“很有学问”。这话虽不够确切,但也说明了选报志愿有一些规律性东西值得注意。高考录取的原则是:“在政审、体检合格的条件下,从高分到低分,参照考生所填志愿顺序,适当注意相关科目的成绩,择优录取。”如果选报的志愿恰当,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志愿,也有利于学校录取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那么考生究竟怎样选报志愿呢?

先要搞清楚招生院校和专业的特点。每年高考之前,各招生院校都要印发招生专业介绍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院校的地址、性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这是很好的“升学指导”。

填报志愿时,既要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把自己的德智体状况同招生院校和专业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衡量。例如,按照体检标准规定,患有某些疾病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报考某些大学或专业要受到限制。比如色盲(包括色弱),只能报考工科的机械类专业,理科的数学、力学、程序设计、信息、理论物理等专业,艺术类及文科的不要求辨色力的专业;斜眼、对眼,医疗各专业不能录取,等等。关于体检限报专业的规定,可以向当地招生办公室询问。此外,各院校、专业对考生德智体条件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需要适当注意。

选报志愿不宜过于集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由于报名人数很多,录取分数一般都比较高。如果我们将几个志愿都集中报这类院校或专业,成绩又不是特别突出,当第一志愿录取满额时,其它院校也可能已经满额。这样,第二、三、四志愿就将失去作用,弄得不好还可能落选。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政治表现,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有恰如其分的估计,防止选报的志愿偏高或偏低。特别对第一、第二志愿的选择,更要仔细斟酌。各院校在录取时,除了注意考生总分数外,还注意相关科目的成绩。如报考数学专业,即使总分很高,但数学成绩甚低,也可以不录取。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也要估计到自己相关科目成绩的影响。

选报志愿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多请经验多、熟悉情况的教师作参谋,在他们指导下,尽可能把志愿填报得合理些。

但是,选报志愿决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两年来,我们从全国考生选报志愿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报考自动化、计算机、电子、物理、数学等院校和专业的多,报农林、煤炭、石油、地质等院校或专业的少;报大城市、地区性院校的多,报全国性院校的少;报普通院校的多,报军工院校、专业的少。据十八所农林院校统计,一九七七届录取新生七千一百一十八名,其中报有农科志愿的只有三千二百四十八人。这是解放以来报考农科志愿人数最少的一年。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石油学院,七八年计划在北京招生五十三人,报考第一志愿仅有一人,报第六、七志愿的稍多

些,但采油、测井、储运这几个专业,都没有人填报。甚至有些考生已被这类院校录取,却不服从分配,不去报到。由于考生来源过窄,只好改变某些考生的志愿,有些院校还要降低录取分数线,使新生质量受到影响。这对于培养专门人材是很不利的。

当然,出现这种“三多三少”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不容忽视。例如,有的青年同志说,报考计算机、自控、电子等专业是为了攻尖端;报农林、煤炭、地质、石油等院校、专业“没啥可学”,“不光彩”,不如那些“热门”贡献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对的。我国所有高等院校的每个专业,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不同专业培养的不同人材,都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缺少某个零部件乃至一颗螺丝钉也要影响运转一样,任何专业人才的缺乏,都可能拖四化的后腿。因此,选择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学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绝非“没啥可学”,更非“不光彩”。就以农业科学来说吧,它是研究农林牧渔生产过程中,生物及其环境控制的基本理论的科学,涉及面很广。现在遗传工程、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技术、人工气候装置等已在农业上得到应用,为农业科研开辟了新的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怎么能说农业没啥可学呢?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关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达到这一步,就需要有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才。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农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农业科研人员。在每万农业人口中的农业科研人员,美国有二十一名,日本有九名,我国还不到一名。这种状况,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很不适应的。青年应当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报考农业院校,为祖国农业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至于说到贡献大小的问题,这绝不是由学习什么专业来决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取决于他的工作成绩。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热爱地质科学,从事地质研究五十年。他不避艰险,跋山涉水,奔波野外,足迹遍于祖国山川,为社会主义建设探明了许多宝藏,用毕生精力创立了地质科学的崭新学说——地质力学。这又怎么能说学习地质贡献不大呢?因此,选报志愿时,应该把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使个人的志愿服从祖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