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寂寞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寂寞的文章

寂寞的文章范文1

我摊开桌边的日记本,似是很久没有动笔了。闲数先前的几页,牵动了心中尘封的美好记忆,却又不禁苦叹一声,罢了,如今连个倾诉的知己亦无,又怎去记下这些如空岁月。

母亲,最爱的亲人,总想与她交流,想必她定能让我茅塞顿开,解我心头之苦,可每次望见她疲倦的面容,总不忍多去打扰她。算了,将所有的甘苦终日憋闷在心里吧。若是住校,更不必多说,不善言辞的我就如离群的孤雁,总是孤僻地独来独往。而今秋琐院头,心也如这秋景般萧索起来,时间流逝的是孤独,是寂寞如秋的苦闷。

夜来,风透窗扉,渗入心底的凉。我躺在床上,凝望着天花顶,呆呆怔住,这一怔,就是好久,心底空落落的。这无言的岁月难道就该是我青春的回忆吗?我辗转难眠,伸手一碰竟触下了什么。月光透过明净的玻璃,淡淡地撒在那片金色的书签上。我捧起书签,轻柔地用手抚过细密的纹印,这如叶的书签,是母亲送给我的礼物。当时只觉书签美丽,便欣然接受,顺手一插就夹进了书页中。流年驰隙,不曾翻过,它静默地躺了整整八年。

我的手突然一颤,心竟随之哆嗦起来,有股柔而不脆的力量在朦胧间扩散在我的身体里。我望着那片书签,竟无语凝噎。是的,八年了,在我不再赏之用之的岁月里,它竟一点不变,美丽如初,甚至比当初更具几分古朴的风韵。书签迷人的光泽淡淡地、一点一点透进我的心中,心竟有无穷的动力在汇聚。

寂寞的文章范文2

一、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模式

(一)经济增长模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其产出与投入的比例来衡量。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要素投入增长模式,另一种是知识投入增长模式。

要素投入增长模式,主要以劳动力、机器、能源及其它物质生产要素(如钢铁、水泥及煤等)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物资源为主,但却没有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将很容易受到报酬递减定律所支配,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和要素劳动生产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率亦随之下降。

知识投入增长模式,主要是依赖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传播及应用,使每单位生产率提高、效益增加。因此,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是靠知识投入和技术进步,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合方式及生产方法。知识与技术的累积及使用愈多,愈能价值增值,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不增加而降,称之为报酬递增定律。

(二)经济持续增长之谜。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特区为试点,由供给制产品经济逐步过渡到交换制市场经济,并且不断引进外资及技术,成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过去十年,我国总共吸纳了3000多亿美元的外资,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首位。过去二十年来我国的出口产业,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3%。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生产全球2/5的鞋类,一半以上的玩具及近1/5的成衣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释放大量的经济资源,使农业的过剩生产力不断投入工业和城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率。此外,外资的不断涌入,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过去20多年来的持续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这种要素投入增长模式,主要取决于工资水平及要素价格。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亦是东亚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就以纺织业为例,泰国的一般工资水平是中国的四倍,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完全失去对等的竞争力。中国因而取代东亚国家,成为美国及其它先进国家的生产基地及出口平台。

(三)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经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要素投入增长为基础,这种增长模式必然受到报酬递减定律所支配。因此,我国经济增长率由1992年的15%,到1999年却下降为6%左右。从2000年到2004中国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单位数的增长。所以,中国经济虽然潜力巨大,但要再次形成两位数增长速度却很困难。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及40%的水泥,但所创造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此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却占GDP的15%。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高物耗、高能耗及低技术的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转变为低物耗、低能耗及高技术的知识投入增长模式。

(四)知识投入增长模式及其特征。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舒尔玆指出: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生产增长中的主要生产因素。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其成员国的经济结构,50%以上的GDP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能调整就业结构,是使生产效率和就业长期获益的推动力。

何谓知识?知识就是结构化的经验、信息、见解能力和价值的混合体。知识以人为载体,因此教育与培训,研究与开发是知识发展的主要关键因素。技术是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而创新就是不同领域知识的结合与发展。人力资本中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商品,例如软件、电脑晶片及自动化机器等。因此,高新技术的产品,80%以上都是由知识之投入所形成的,所有专利、版权及设计等知识产权,亦是由知识所创造出来的。因此,知识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累积的知识愈多,愈能增加价值。

知识的投入与产出比率,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系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知识投入增长模式已经是所有先进国家所采用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特征如下:1、它是用少量的实物资源,结合所需的知识与技术进行经济活动。2、经济体系内的知识,可以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产业重复地使用,因而可以减轻由于资本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压力。3、它是一种“无重量”的经济形态,由微电子、信息技术与知识的结合,使GDP增长时,单位所消耗的能源、劳动力及物料等都大大下降。4、就业人口的劳动形态从体力工作,转为脑力工作。5、经济活动从主要依靠实物资源转为主要依靠知识资源。6、经济投资从主要以实物投资,转向主要以无形投资。

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势在必行

概括地说,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以下方面突破了旧体制及相应的发展模式:一是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的土地使用经营权的变革冲破了农村近乎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和政治经济合一的体制,产权的重新界定、经营自的改革带来的劳动的全新分工和交换以及由此释放的体制绩效为产出结构的调整、消费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收入和产业基础。二是脱胎于原有的社队企业以及从新富裕农民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城市的个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逢勃发展形成了市场主体“双轨”发展的格局。三是商业领域的改革使指令供给制经济时代残留下来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合法化和扩大化进而奠定了市场化的制度基础。四是沿海经济特区及一系列经济开放区和内地计划单列市的设置,使该地区生产要素的配置半径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和高智力的人才、海外的企业家技能、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和重新配置,使该地区获得超高速增长的动力,从而迅速拉开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形成双轨增长的区域经济格局。五是行政放权、财政包干、利润留成等一系列体制环境的改革以及扩大自的国企经营机制的改革推进了经济的市场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即向个人倾斜)。形成了体制外的“增量”和体制内的“存量”同时并进的局面。

然而,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显现出疲态和效益减弱的趋势:一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和资本产出率升高意味着的生产效率和资本效率在下降,这势必制约未来的增长速度。二是高投资率有可能下浮而制约经济的增长,其原因在于,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限制,高储蓄率很难长期存续;已位居世界第一的FDI受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作为一个中间过程最终依赖于消费,而内需不足靠出口拉动的潜力已接近极限,等等;三是模式内生的问题制约经济增长,如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出售导致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境外溢出、相应的外部负效应和损失带来的国民总福利(总剩余)的下降、腐败性寻租而生的资本的境外流出以及货币从流通中消失的沉淀以及租金耗散的资源浪费、花钱买稳定的无效率投资和转移支付等等都会减少GDP的流量和存量。总之,代价过大的粗放低效型经济增长是有时间维度而难以长久维持的。如果推至极端,假设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如若干年后崛起的印度等国以更廉价的优势挑战我国以及国际分工的变动和汇率变动等因素引发我国增长模式的失效,很可能是逆转出口导向向内挤压,沿海地区进一步挤占内地市场,本来内需不足的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产能过剩的全面化进一步导致投资和消费的萎缩,外资流出,财政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爆破,股市崩盘,经济陷入萧条,高速增长抑制的问题必然出现。如果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失效,不仅对中国经济,而且对世界经济都是灾难性的。因此,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同所有改革一样,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都必然要经历阵痛,都必须在探索中前进。

今年以来,转变增长方式(模式)的主流提法,是将粗放外延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内涵型的增长方式。可以说,增长方式的粗放低效性质一直是我国之“痛”,中央早就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可惜收效不大。问题出在哪里?有学者认为,政府定位有问题,是缺位、越位、错位所至,并提出政府转型论,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等等。粗放低效的增长模式与政府的经济决策有关,这是无疑的,但仅从政府转型入手恐怕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从理论上说,政府转型是非常必要的,但它只是整个模式转型的一个环节。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及其负面问题并非是一个节点问题和单纯的认识问题,也不能简单归结于地方政府的经济扩张冲动。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到不同的层面或者说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转变粗放低效的增长方式,必须系统、全面地考虑,必须找到相应的替代办法,而且必须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经济模式的转型,如果仅就投资论投资、集约论集约只能治标一时而不能治本一世。

三、全面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系统性,至少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则的重建;二是市场主体的重构;三是政府行为的重塑。为什么把市场规则的重建摆在首位呢?这只是表述上的排序,并非实践顺序。其实这三方面的转型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第一,市场规则的重建。市场规则的重建,一是并轨原则,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二是产权原则,建立健全以个人产权为基础的产权自由、产权界定、交易和保护规则;三是法治原则,确立法律至上的神圣性和公正性的法治意识形态规则,完善市场经济的立法、司法、执法的规则。(1)公正、公开和公平规则的重建。首先将双重规则转为单一规则。其次,市场准入和市场待遇方面的并轨规则,变垄断为竞争,减少差别性和歧视规则,实行普惠规则,从而逐步建立统一市场的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再次,透明化规则,既是政务的公开及其管理层内部文件和法规文件的公开化、也包括所有经营单位、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化。(2)产权规则的重建。产权规则的重建包括:产权自由、产权界定、产权交易和保护等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自由和产权保护规则。产权规则重建的基石是一套完善的个人财产规则,由于存在个人产权包括信用产权的社会确认和界定(没有个人信用证明)以及保护上的缺陷,我国的私人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有缺陷或不透明的,民营资本在香港的打折上市或被低估就是明证。因此,完善个人产权规则非常重要。(3)法治规则的重建。法治规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及其规则的法律体现。其核心是法律至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依法行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令行禁止。它包括立法、司法、执法规则的透明性、公平性和正义性。法治规则的重建涉及到改革和司法独立,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总体目标。从中短期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维护个人产权的法律规则(集体和国家产权可视为个人产权的集合)以及与此相关的部份经济领域的规则,如独立审判等规则。这是市场规则重建的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

第二,市场主体的重构。企业转型的实质是重构市场主体,主要体现在创业方式、治理结构和赢利模式等三个方面。20多年改革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从零状态的市场意义上的企业发展为如此众多的具有市场特征的企业。企业是国民经济成长和GDP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是,我国企业的成长与GDP的高速增长并不相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由知识产权、管理和销售技术等构成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世界级大企业(如果不计垄断资源型大企业)。这是为什么?这与我国企业的创业方式、治理结构与赢利模式有关。从创业方式看,许多企业靠的是吃政策偏饭,搞“倒卖”方式起家的。。从治理结构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存在问题。从左看是“信托责任”问题,人没有很好地履行应负的信托责任;从右看是产权所有者责任即委托人的问题,委托人或缺位或责任不明权力不清,这是国有资产和民有资产流失以及企业长不大做不强的主要原因。一些上市(包括海外上市)的国企和民企肆意圈钱,玩弄转移资产和利润的把戏,欺占和损害广大小股东(小投资者)利益就是明证。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非上市企业可想而知。从赢利模式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主要靠廉价资源、政府保护、资源垄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而赢利,有的甚至热衷和擅长于资本投机、寻租、转移资产和利润等方式“赢利”。这是我国企业缺乏长久的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值得高兴的是,20多年改革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反省,他们正在着手企业的转型或市场主体的重构,以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应寄希望于我国企业尤其是民企在创业方式、治理结构和赢利模式等三个方面的转型,因为民企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复兴的希望,代表着中国市场的未来方向。我国企业重构或转型成功之日,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完成转型之日。

寂寞的文章范文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parameter in Price's documental growth model and the shortage of three methods for estimating. Further, the modified estimation methods are given. The modified methods are more reasonable and their numerical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关键词:文献增长模型;参数估计;3准则;最小二乘法

Key words: documental growth model;parameter estimation;rule of 3σ;least square method

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17-02

0引言

美国科学学与情报科学家普赖斯(D.J.Price)提出的揭示科技文献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文献指数增长模型如下:

Y(t)=aebt(1)

其中Y(t)表示t时刻已积累的科技文献量,a为某初始时刻(用t=0表示)的科技文献量,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b为某常数。

显然,要利用(1)式来具体描述某类科技文献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关键的是要确定出参数b。在文[1]中探讨了参数b的含义,认为参数b近似等于“单位时间”内文献数量的增长率,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两种确定参数b的方法;文[2]在接受文[1]对参数b的释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简捷的确定参数b的方法。本文将分析文献[1,2]方法的不足,并分别提出了其改进的方法。

1对普赖斯增长定律中参数b的理解

设Y(t)表示t时刻已积累的科技文献量,a为初始时刻t=0时的文献量,如果设单位时间内新增文献量是已有文献量的b倍,则得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bY(2)

Y(0)=a(3)

求解此初值问题得Y=aebt,可见普赖斯文献增长定律的表达式正是该初值问题的解。

如果将方程(2)变形成=b,则可看出参数b正是单位时间内的文献增长率。因此这里对参数b的理解跟文[1]的解释是一致的。但在文[1]的推演过程中要求b

2参数b的估计方法的讨论

2.1 对文[1]方法的改进普赖斯文献增长定律的应用,最关键的是参数b的确定。单位时间内的文献增长率可作为b的近似,但不同时段内文献增长率可能是变化的,因此文[1]提出了对文献增长率取平均的两种方法,并把算得的“平均值”作为参数b的估计值。

方法一(文[1]称其为“全段平均值技术”):如果统计数据表明各时间段的增长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不大时,则取各时间段的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b的近似。

方法二(文[1]称其为“去头尾取平均值技术”):如果统计数据表明各时间段的增长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时,则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低值。然后对剩下的增长率取算术平均值作为b的近似。

文[1]给出的这两个方法简单易算,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不大”和“较大”怎么理解,相差多少算“不大”或“较大”,没有给出量化标准,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两个方法就缺乏可操作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所谓3σ准则,把这两个方法统一起来,并进行改进。

一般来说,我们可假设文献增长率r服从正态分布,即r~N(μ,σ2)。根据概率统计知识,我们知道增长率r介于μ-3σ与μ+3σ间的概率为99.74%,因而增长率r?燮μ-3σ或r?叟μ+3σ可能性就很小。如果某个增长率数据r落在区间(μ-3σ,μ+3σ)之外,则可认为此数据r异常,应予以剔除。这就是3σ准则的思想。即使不作增长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我们也可由切贝谢夫不等式知P(│r-Er│?叟3)?燮

下面我们假设“单位时间”为年,根据3σ准则,给出确定年平均增长率的方法。

方法三:设r1,r2,…,rn为n个年份的文献增长率,可先算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r(4)

s=(5)

因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可作为总体均值μ和总体标准差σ的近似,所以我们认为若某个rk落在区间(-3s,+3s)之外,即增长率rk偏离样本均值太多,要么是偏小,要么是过大,属于异常数据,应将rk剔除。

将r1,r2,…,rn中的异常数据都剔除后,对剩下的增长率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参数b的近似。

方法三显然是对文[1]中的方法一、方法二的改进,不光统一了方法一和方法二,也给出了剔除异常数据的量化标准,精确表述了“偏大”、“较小”的含义。

2.2 对文[2]方法的改进文[2]以年为“时间单位”,设a为初始时刻t=0时的文献量,Y(n)为第n年末(t=n)时的文献累积量,r为年增长率,则Y(n)=a(1+r)n,所以r=-1

根据文[1],b≈r,从而文[2]给出确定参数b的公式:

b=-1(6)

正如文[2]所述,这个公式比文[1]的两个方法都更简单,但公式只用到初值和终值,而完全不涉及中间过程中的年份的数据,这显然不合情理。如果允许只用文献量的初值和终值来计算参数b,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在普赖斯增长定律Y(t)=aebt中令t=n,则可得:

b=ln(7)

由(7)式计算参数b应该说比用(6)式更好,因为(7)式是由普赖斯增长定律直接导出的,而不存在把b近似地解释为年增长率的误差问题。但我们认为仍然不能用(7)式来确定参数b,这正如由序列数据求回归直线时不能只由两点就把直线确定下来一样。

在普赖斯增长定律Y(t)=aebt两端取自然对数得:

lnY(t)=lna+bt(8)

lnY(t)是关于时间变量t的线性函数,系数b可由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或最小二乘法来确定,这样确定的b使得整体误差Q=[lnY(t)-(lna+bt)]达到最小,而不只是与初值(t=0时)和终值(t=n)时完全吻合。

我们认为,由于文[2]的方法完全不涉及中间年份数据,因此它的计算结果不应和文献增长的变化情况吻合得好。由(8)式通过线性回归虽然计算上比用(6)式稍复杂一些,但所得b值更能整体上反映文献增长的变化规律,比文[2]的方法更具有合理性。下面的计算实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3计算实例及结果比较

为了叙述方便,下面我们把用公式(6)求参数b的方法叫做方法四。而把从(8)式出发通过线性回归来确定参数b的方法叫做方法五。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下面的计算引用的原始数据完全同于文[2],即我国1979年~1993年的社科类图书出版种数,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表1中的数据,文[2]已按方法一[1],方法二[1],方法四[2]分别计算出参数b的值,我们按方法三,方法五分别求出了参数b,现将文[2]的计算结果和我们用新方法计算的结果一并给出如下。

方法一:b=b1=0.360358872

方法二:b=b2=0.280085925

方法三:根据3σ准则,1980年的增长率(其值为1.564263323)为异常数据,去掉该数据后求得参数b=b3=0.267750836

方法四[2]:r=b=b4=0.299935918

方法五:利用(8)式通过线性回归求得b=b5=0.243580459(我们还算得相关系数为0.955701057,比较接近1,说明(8)式中lnY(t)与t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当b=b5=0.243580459时,模型(1)是合同理可用的。)

同文[2]一样,我们也利用方法三和方法五估计出的参数b代入普赖斯增长模型(1)中,求出1980年至1993年各年份的文献量的理论值,与这一时段各年份的实际值比较,我们发现方法三的计算结果比方法一、方法二的要好,而方法五的整体误差比其余四个方法的误差都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回归方法确定参数b更合理些。

参考文献:

[1]罗式胜. 关于普赖斯曲线方程参数b的讨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4,(1).

寂寞的文章范文4

自然界如此,人类亦然。

身受宫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耐住了牢狱的寂寞,挥笔写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因此,他的生命在寂寞中得到了升华。

仕途不顺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耐住了田园的寂寞,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心胸豁达之下他吟出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从而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他的生命在寂寞中得到装扮。

双腿残疾的史铁生,奋发而起,耐住了心灵的寂寞,在文坛上开垦出了一块沃土,耕耘着自己的人生。他文章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无不凝聚了血泪和辛酸,让人不由得敬畏生命,关爱亲人。因此,他的生命在寂寞中得到重生。

企业界女强人依文,弃教经商,耐住了不被人理解的寂寞。她从点滴开始,以诚信待人,最终创办了北京依文公司,又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公司一跃成为中国百强,从而让无数失业者重新就业。因此,她的生命在寂寞中变得灿烂。

聋哑舞者邰丽华,不向命运屈服,耐住了无声的寂寞。她在舞台上舞出自己最青春、最阳光、最灿烂的一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因此,她的生命在寂寞中变得完美。

只有寂寞时才能叩问灵魂,深思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把寂寞中的迷惘化为一种纯真的追求,把寂寞中的彷徨化为一种深沉的思考,把寂寞中的失意化为一种奋起的力量。如果寂寞是一种挑战,我要迎接它;如果寂寞是一种耻辱,我要雪洗它!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寂寞。

有一种寂寞,你没有咀嚼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朋友,请记住:如果要飞得高、飞得远,就必须忍受暂时的寂寞与孤独!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县第三中学高二(165)班学生,指导教师:沈艳】

点评

寂寞的文章范文5

寂寞,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寂寞,梦里贪欢,梦醒凭栏;寂寞,不知酒醒何处,不知更与谁说寂寞。

寂寞是什么?我想是独自一人时的无味,因为真正空旷悲凉的寂寞大多不会发生在荒芜的沙漠,否则,王维绝不会造出“长河落日圆”这般绝美的句子。那种深刻的寂寞,往往来自喧嚣,就如满目繁华却盖不住一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沉痛。

寂寞,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

看吧,文化史碾过的车辙里,寂寞留下了多深的痕迹,从屈原的诗,到李煜的词;从苏轼到秦观,都是一笔深似一笔的寂寞。寂寞,变成一种文化,一种气质,环锁萦绕。

昂贵,寂寞是昂贵的,寂寞的人,往往走在更高远的路上,常常飞在更高远的天空;寂寞的人,悟得透别人悟不透的事,脱得开别人脱不开的世俗;寂寞的人有别人进不来到不了的自己的世界;寂寞的人的背后总站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只有攀上常人攀不上的高峰才懂得高处不胜寒,只有心灵飞得出常人的世界,才有了寂寞。于是,生命里开放着寂寞的彼岸花的人,往往不同:就像哈里波特的寂寞让他成了忧郁的复仇王子,就像黛玉葬花式的寂寞让她成了大观园里的奇葩,就像海子的寂寞让他成了王,王在写诗。

曾经,寂寞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现在,寂寞是“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这位哥的一句话,不知为什么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共鸣,难道是物质文明带动着上层建筑狂飙突进,使人人的思想都到了凌人的境界?不过,一旦人人都超脱了,又何所谓寂寞?千万人一同的寂寞就不应该叫寂寞了。还是,这句话不过就是无病?当然,我不知那位哥是不是真的寂寞了,我只知道他似乎耐不住寂寞。

共鸣?共鸣寂寞?是共鸣空虚吧。也许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也迅速勾勒出了精神世界的苍白,日本秋叶原杀人事件不也就因为一句“生活没意思,空虚”而起么?投资于空虚,就像是投资于一种质量过差的股票,连续暴涨然后又在千分之一秒内崩盘,什么也不会留下,所以,别把空虚当寂寞,押错了宝,会输的。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位哥,没人否决你吃面的权利,不过,请别把寂寞当面吃。

寂寞的文章范文6

近义词有:

1、默寞:独自的寂寞。

2、清静:安静,不嘈杂。

3、寂寥: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4、伶仃:孤苦无依靠,瘦弱无力的样子。

5、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