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外收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外收获

意外收获范文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活动与探究”,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按教材要求的正确加热方法,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一次在组织学生进行该“活动与探究”时遇到了意外:有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并没有得到明显的蓝色沉淀,加热后也没有生成黑色物质,学生一片惊呼。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药品有问题?我用学生的药品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当然跟学生做的不一样。我心里一惊,这是课前没有预设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大的差异呢?惊诧之余,我迅速思考,并详细了解了这几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很快心中有底了,原来问题出在所加药品的顺序上。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要求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但他们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硫酸铜溶液中,这种滴加顺序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是有影响的。于是把问题抛给学生:“为什么用同样的药品实验,老师跟同学们得到的现象不一样呢?”学生们提出了好几个猜想:可能与药品的滴加顺序有关;可能与滴加的溶液量有关……我趁势引导学生现场实验验证猜想,发现真的是滴加顺序惹的“祸”,滴加的溶液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课堂上出现的这个小插曲虽然占用了几分钟教学时间,但是,它却让学生懂得了实验中“加入”与“滴入”、“先滴”与“后滴”的重要性。

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时,会发生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接着加热,发生反应:Cu(OH)2CuO+H2O,这时可以观察到蓝色沉淀变成了黑色。

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2ml硫酸铜溶液中时,开始发生反应:4CuSO4+6NaOHCu4(OH)6SO4+3Na2SO4。可以观察到有浅绿色块状沉淀生成,溶液久置后呈蓝色,绿色块状沉淀即为溶解度很小的碱式硫酸铜的Cu4(OH)6SO4。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后,发生反应:4NaOH+CuSO4Na2[Ca(OH)4]+Na2SO4,久置后有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生成,该沉淀即为四羟基合铜酸钠。

对于课堂上出现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为保证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常常用“这个问题课后再研究”、“这个问题超出了你们学习的范围”等话语去化解,其实是一种敷衍,它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探究不拒绝“意外”,“意外”的偶然性背后有其必然性。动态、多变的课堂决定了教学具有一定的非预设性,教师不可能将课堂教学过程作详尽的、全面的预设。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意外”,其实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要心胸宽广,能容纳各种异样的的声音,要提高捕捉“意外”的能力,能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资源,正确引领生成,创造一个灵动、多彩的课堂,让“意外”绽放出美丽之花。

意外收获范文2

“铃铃铃”,闹钟早早地就把我从美梦中叫了起来。这时妈妈说话了:“平日起得最晚,今天怎么这么早?”我指着画板神气地说:“写生去。”可能是因为兴奋,刚刚七点,我就已经来到了天坛。白天不太热闹的天坛,早晨反倒热闹许多,不少老人在晨练、散步。我突然有种奇异的感觉,仿佛每株草、每枝花都在争着敲打我的画板;每个细小的事物都抢着映人我的眼帘;每一处景物都在一点点地增加着我的好奇心。我再也忍不住了,便打开了画夹,拿出了一张纸,准备开始画。就在这时,天仿佛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刚刚还喜眉笑眼,转脸却哭了起来。没办法,只好先躲躲雨吧!我躲进了小亭子。亭子里还有几位避雨的老人。

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一只小麻雀身上,它就在亭子旁边的树枝上,我赶快拿出了纸和笔,细细地勾勒出它的头、身子。雨点打在麻雀的身上,只见它张开翅膀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却没有飞走。我停下手中的笔,不自觉地走向了麻雀,并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右手。没想到,它没有飞起来,却被我逮住了。我把它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轻轻地抚摸它,顿时我感到手里热乎乎毛绒绒的,非常可爱。它时不时用黑豆似的小眼睛望望我,“咦?”它的翅膀好像受伤了。哦!它不能飞了。多可怜的小鸟呀!正在我叹气时,一个声音传人耳鼓:“给我看看行吗,小朋友?”我随着话音转过了头,一位个子不高,穿着朴素,带一副金丝眼镜,头发已脱落大半的老人,笑着向我伸出了手。我托着小鸟举给了他。他小心翼翼地从我手里拿走了麻雀。这样我便与老人攀谈了起来。老人端详着鸟,并不时看看我的画。一会儿,我们便熟谈了起来,而且似乎很投缘。老人一边抚摸鸟,一边问我:在哪儿上学,学画多长时间了……天渐渐晴了,老人问我:“小家伙,相信我能抚养小鸟儿吗?” “相信。”我说。老人托着麻雀走了。亭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看着那幅不完整的画发呆。

过了几天,传达室窗子上挂着一个大大的信封,是我的信!会是谁写来的呢?我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画和一封信。我打开了画,上面画了一只小麻雀展翅飞翔。“画得多好呀!”我的目光便迅速移到落款,上面写着“飞翔,高高地飞翔,陈大章”。啊!?原来上次与我见面的是一位大画家。我赶快拿出信,上面说: “我很高兴认识你这个小画友。上次的小麻雀的伤我已经把它治好了,并放回了大自然。我想,这样它会飞得更高。我知道你没有画完小麻雀,所以特地画了一幅送你。一位画友大章。”看了信,我真是激动不已,我跑回家把我的画与大师的画都挂在墙上。

这次写生虽然没有完成,意外的收获却很大。每当我看到《飞翔》的画,就提醒自己,这不光是一幅老画家教我怎样画小麻雀的画,他更希望我能像画中的小鸟一样,尽快长满羽毛高高飞翔。我给陈爷爷回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告诉爷爷,总有一天,我的名字后面,后人会加上“大师”二字,等待我高飞吧!

范文二

赵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进来,以后要注意。”赵老师接着又说了起来:“今天早上我从咱们班的信箱里看到这样一封信,是给孟云同学写的,寄信人地址是‘本班’。像这样的信我已经看到四封,没盖邮戳。这前三封信一直扣留在我这,没交给孟云同学。这四封信笔迹相同,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这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信。同学们呀,考上这所重点中学不容易呀,家长对你们抱有多大的希望啊,你们可不能这么小就……现在请这个人自觉站起来。”接着下面一阵窃窃私语。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把信还给孟云。”“坐下!”赵老师没有再和他讲下去。“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承认错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成绩拔尖,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站起来。”“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意外收获范文3

【教学案例】“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了物体长度的测量,请在小组中回忆一下测量方法。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

生:我想知道黑板的长度。

生:我想知道操场的长度。

生:我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生:我想知道我家到学校的长度。

师:想法都不错,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去测量它们呢?(小组讨论各自的测量方案)

生:老师,你挺胖的,我想知道你的腰围是多少?(一语打破了教室的寂静,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教师也被搞得有点不知所措,微微地皱了皱眉头。这时该生也被笑声噎住了,羞愧得涨红了脸……)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还是蛮有创意的,你们真想知道老师的腰围吗?

生:想。(异口同声)

师:那好啊!动动脑筋,你们将用什么方法测量出我的腰围呢?

生:就用米尺。(说着就麻利地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

生:不行,老师的腰是弯的,米尺是直的,应该找一根长长的纸条,再对着米尺标好刻度,这样就可以变成一个软尺,用它来测量一定比你的好。(话音刚落,教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干脆找一根细毛线绳,用它把老师的腰绕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不就得到老师的腰围了吗?

生:我们干脆借老师的裤子量一量。

生:还是借老师的皮带方便。

生:不行,皮带一定比老师的腰围长。

生:老师,用不着这么麻烦,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一拃有10厘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那就好好地研究一下,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比较好的测量方法呢?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试试测量同学的腰围,验证自己的想法,好吗?

【思考】

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因而会表现出种种认知差异、思维差异,不时会呈现出意外。善待意外,就应从容、科学地对待游离于预设之外的生成,创新地把握生成,因势利导,定会收获无限的精彩。尊重学生,主动引领,用智慧唤醒学生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点拨矫正,实现去伪存真、促进理解、深化建构的根本目的。

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益,不是只看教学环节是否流畅、基本任务有没有完成,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本状态。课例中学生很唐突地说了句“老师,你挺胖的,我想知道你的腰围是多少?”完全背离了教学的预设,然而灵活驾驭意外生成定会呈现无限的精彩。教师微微皱了皱眉头的细微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出乎教师预期的意外,而教师善于捕捉课堂瞬间的信息,也正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句“这位同学的问题还是蛮有创意的,你们真想知道老师的腰围吗?”扭转了本已初现尴尬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重塑信心和希望,也激励学生去探索、去研究,也为学生敢于探索提供了精神支持。“那好啊!动动脑筋,你们将用什么方法测量出我的腰围呢?”这句话,刺激了学生的神经,使他们倍加兴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习探索之中。于是,各种想法就应运而生,甚至还不乏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展示了许多极致的想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抛弃了刻板的预设,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教学的生成,用孩童的眼光评判学生的思维,因而激发了各种奇思妙想。“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在课例中就有很好的体现。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因个性差异及各自的经验做出多种理解也是合理的,因此,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层次。虽然有时会花去一些时间,但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意外收获范文4

本期买车故事的主人公小段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从小到大,小段都和一般女孩子不同。洋娃娃和漂亮裙子从来都不是她的最爱,而男孩子喜爱的体育运动倒是很吸引她。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这些运动样样都玩得出色。特别是篮球,在球场上,看着小段轻松地带球过人,躲闪,篮下急停跳投,精准地命中,那身手简直比男孩还厉害。

在开车方面,小段也算得上是一名拥有10年驾龄的老司机了。对于家中的那辆老捷达,她也是爱护有加。不过无奈捷达的后排空间太小,跑长途时,后排坐时间长了会特别累。而且毕竟是10年的老车了,每年年检,尾气检测总是个麻烦事。

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听听小段对自己未来新座驾的要求吧。首先,节约最重要,希望15万元就能全部办齐上路。第二,实用性要强,车内的储物空间和乘坐空间都要大,因为家里是五口人,周末出游时不单是全家行动,还要有足够的地方装下五人的行李。第三,品牌别太小众了,这样将来维修保养都能够比较方便,而且今后车辆的保值率也会更高。

选择一 大空间是日系车的一大优势,骐达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此行的第一站,我们带着小段来到了东风日产4S店。

一进门,小段就被展厅中那辆红色的骐达吸引住了。骐达动感的外形确实很能捕获时下年轻人的潮流心。

不过接下来,小段并没有迫不及待的跳进驾驶室,而是拉开了骐达的后车门,坐了进去。“这车后排可真大,腿部空间感觉比一些中级车还要宽敞”小段惊讶地说。与此同时,舒适的座椅也让小段感觉非常满意。另外,车内的储物空间不但多,而且每个储物格设计得都比较宽大,特别是后排中央扶手上还能放置水杯,方便、实用。

问题出现在试驾结束之后。“骐达的外形、内饰还有空间我都很满意,就是开起来感觉方向和油门都太轻了,而且底盘感觉有些单薄”,之前小段的老捷达开了多年,所以她还是非常喜欢德系车的那种厚重的驾驶感觉。另外,骐达1.6 CVT豪华型售价为13.78万元,目前只有5000元的优惠,都办下来的话已经超过了她的预算范围。不过她告诉我们,骐达这款车在实用性方面还是不错的,她可以考虑。

小段对大众品牌最为认可,“我特别喜欢白色的新宝来,看着很干净,而且感觉也比较大气”。那还等什么,第二站,一汽-大众4S店。

选择二 小段在拿到驾照后就一直用家里的老捷达练手,所以对大众品牌也非常认可。新宝来也是她的备选车型,特别是白色的新宝来运动版,看上去感觉非常大气。

还没进展厅,小段就看到了店门口停着一辆新宝来运动版的试驾车,所以我们还没有等到销售前来讲解,小段就迫不及待地去试驾了。销售人员告诉小段,自动挡的1.4TSI发动机再配上DSG变速箱,市区里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基本在8升左右,而且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市区里驾驶,初段提速的动力也是相当出色,基本上想超谁就是一脚油的事儿。别看小段是个女孩子,平时开车还是属于那种“急性子”型的,所以新宝来运动版正好能够满足她对出色动力的需求。

不过看得出来,小段对于新宝来还是有些犹豫,“这车哪点都好,就是后排空间实在有些小”。最重要的是,1.4TSI车型目前只有2000元的优惠,都办下来又超出了预算。

选择三 骐达、新宝来目前都属于比较畅销的车型,所以优惠幅度都不是很大。不过如果你跳出这种思维定势,市场上还是有很多实用并且有档次的超值车型可以选择的。

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一直都是以高实用性著称。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后备厢空间,在没有放到后排座椅的情况下就已经达到了560升,这点对于买车以实用为先的小段来说简直太有诱惑力了。“我最喜欢明锐那个整体开启的尾门,打开后连我的折叠运动自行车都能装进去了”,小段兴奋地告诉我们。

与新宝来相比,明锐的车身尺寸更大,这也为它营造出了宽敞的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宽敞的腿部空间让小段非常满意。

意外收获范文5

可是,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天早晨课代表匆匆忙忙地跑来告诉我,上一天的写话作业还少了一份。我相当不悦,翻看着他们的作业。只见学生都在规定的空格上填写了类似如下的话语:I like spring best. It is warm. I can fly kites. I can wear my jacket.当然也有描写喜欢其他季节的,但基本都围绕天气、穿着及活动这几个规定的层面来展开的。那么究竟是哪一位学生连这么容易的写话练习都要不做呢?第一节就是我的课,我一定要弄个明白。

“同学们,昨天的作业简单吗?”

“简单!”大家异口同声。

“但是这么简单的作业还有一位同学没有交!”

“Mr.Zhou,Kathy的作业写好了,但她不敢交呢!”坐在Kathy后面的David说道,“她没有用你给的示例,都是自己编的,她怕你说她。”

Kathy,原来是她,虽然有些内向的她并非班上佼佼者,但我对她的印象并不差。我赶紧走了过去,她慢慢地把自备本拿出来递给我。只见上面写着:“Fall is cool. Fall is an apple. Fall is an orange. Fall is my new clothes.” 这不是一首富有个性的小诗吗?我不禁欣喜地问道:“是你自己编的吗?能说说这首小诗的寓意吗?”

她羞涩地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我一直觉得秋天是凉快的季节。炎热的夏天一过,秋风送爽。那时爸爸妈妈的果园就丰收啦,苹果、桔子挂满了枝头。把它们卖了,我就能添新衣服了。所以我想到了这几句话。”

这孩子居然超越了我的框架,用独特的视角写下对生活的体验。多么可贵的尝试啊!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生成的课堂资源将其升华,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于是,我组织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首小诗,并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同学们纷纷表示,用这样的形式去描写季节,读起来既新鲜又有趣。我抓住时机继续引导:“Kathy同学由感而发,对季节的写法进行了自主创新,非常棒!让我们为她喝采吧!”大家都向她投去了无比羡慕的眼神。

“可是Kathy同学没有按老师规定的要求去描写季节,格式也不对啊。”忽然有人小声嘀咕。

“是的,虽然Kathy同学的写话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但她笔下的季节是她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正是来源于她的生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把她的诗句拆开,放到之前的格式里去,大家读一读还那么有趣吗?”

同学们试着读了读,摇起了小脑袋。

“好,既然大家都喜欢Kathy的新作,那现在我们就自己开动脑筋,也来一次创新吧。这次不定格式,自由发挥,记住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季节。”话音刚落,许多同学的笔就唰唰地悠鹄戳恕

第二天我收到了同学们的作业,尽管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依然存在,但我再也不用“预设”来框住孩子们的思维,因为“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在这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前的做法,并深刻地意识到了以为把写话作业巧设成填空的形式就能减轻学生负担的想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孩子正如幼苗,那种发散的创新思维就像他们的根。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片广袤的土壤,悉心栽培,守得枝繁叶茂。

现在,我不再给学生提供单一的作业模式了,大多时候让他们自由发挥。遇上较难的话题时,就给学生提供一些灵活的语言支架或设计不同程度的分层作业,同时激发学生间思维碰撞,相信只要我们老师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舒展的空间,学生的“生成之花”定会绽放枝头!

意外收获范文6

这是我工作时发生的事情,我像以前一样,备好课,准备素材,准备上课,课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已有了思路。我常习惯于应用“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所以一直采用给出一个范例、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来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希望能启发学生的操作技能。在Fontpage2000网页制作综合课上,我按照常规开始组织教学,在前面的课中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设置网页背景、插入图片以及用表格来对网页进行简单的布局。在回顾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之后,安排学生欣赏范例个人网站,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用Fontpage2000制作个人网站”。由于担心课堂时间不够,事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个人网站的文字资料及图片,通过“多思多媒体教学软件”传到每位同学的机器上。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Fontpage2000相关知识,把老师提供的有关个人网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组织起来,完成“个人网站”,并宣布下课之前要组织评比。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布置完后,学生开始操作练习,5分钟之后,意外出现了,有一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您提供的资料太少了,而且有的资料我们并不喜欢,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个人网站,能不能把网络打开,让我们自己到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下载我们自己喜欢的素材,制作我们自己的个人网站?”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几乎全班同学的赞成,我一听急了,这些孩子不就是想上网吗?那我先前做的准备工作不全白做了?这节课的任务怎么完成?但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没有立刻拒绝他们。也许同学们并不是单纯的想上网,如果简单的拒绝,势必造成同学们的消极对待。打开网络吧,会不会造成学习内容的“跑题”?一时间,我的脑子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老师,我们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个个网站的素材,而且我们学习过如何在网络中搜索资料,也学习过如何下载网上的资源。您就让我们试一试吧!”

“行!心想:看一看,这节课你们能完成怎么样”,我就答应了,“不过我们要开展竞赛,因为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单靠个人的力量在一节课内完成个人网站的制作不现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主题演示文稿的制作,组内同学分工协作。”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打开了网络,同学们按照平常的操作小组很快投入了紧张的搜索,一时间,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活跃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