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词语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词语翻译

词语翻译范文1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学翻译;词语翻译

作者简介:翁珲珲(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化语境与英语翻译的研究”(项目编号:125120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56-02

翻译,是指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内在与外在含义的转化过程,要求既要有对源语(sourc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深入理解,又要能够驾驭这两种语言的异化对应转换。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而翻译之难事的解决途径,也是众多翻译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翻译是把跨文化交流联系起来的纽带。翻译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特别是和文化语境密不可分。因此,翻译一定是与文化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一、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内在跨度补偿

文化从学者的角度看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①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作了如下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语境随文化的进化而改变,而“文化进化的主要趋势是趋同,即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只要文化还存在,文化趋同的过程就是无止境的。”②文化语境是受到文化进化趋同影响最深的一个部分,因此对于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化语境与翻译最终需要内在跨度补偿予以解决。

著名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其中文化语境的定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这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对文化的一种承载,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有机的一部分。美国著名汉学家李达三(John Deeney)教授在《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Biculturalism and Translation)中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感情方面的习惯。”中西方文化间的碰撞、结合、相互渗透、影响甚至趋同,使不同语言间的翻译进入一个新探求领域,无论是横向的跨度还是纵向的深度都处于不断胶着也分离的状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语言跨度需要一个内在跨度解决途径,文化语境解析是首当其冲的重要解决途径。

由于翻译语境的主观性和动态性,文化语境的构建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永无休止的对话过程,就其对话性予以翻译内在跨度解决。文化语境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就其动态性予以翻译内在跨度解决。因此,译者在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特别是文学翻译,需要在文化语境和翻译之间做出内在跨度补偿,即用两种语言文化的内涵延展来补偿两种语言在内在文化性差异的跨度上带来的问题,最大限度使其译至信,信至达,达至雅。对于文化语境的理解受制于译者,受译者自身兴趣、需要、知识、经验、文艺修养、欣赏习惯、个人信仰的影响,因此可以就其主观性予以翻译内在跨度解决。即译者需把握好文化语境与文学词语翻译的转移关系。

二、文化语境与文学词语翻译的转移关系

有学者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特别是词汇,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也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签”。③如何把握词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如何把握文化语境内涵的问题。文化语境与翻译存在的转移关系在词语的运用上体现无疑,特别是针对文学翻译中的词语翻译。对于词语间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蕴意,如果没有对文化及其所处的语境的深入了解,是无法实现其内涵的转移的。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的文字就会显得苍白晦涩,甚至词不达意。

1.内在含义转移(Differential transfer in connotation)

曹靖华教授在为北京大学的师生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文学翻译难定标准,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文艺的再创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用形象来感染人,而不是用逻辑的论证来说服人。翻译工作者除应将原文本意完整地介绍给读者,使他获得与本国读者同样的概念外,同时还要照顾到语言风格,力求明白易懂,又要保存原作的丰姿。”④文学翻译是把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进行第二次加工。茅盾先生也曾就翻译提出:“好的翻译者一方面阅读外国文字,另一方面却以本国的语言进行思索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译文摆脱原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特殊性的拘束,使译文既是纯粹的祖国语言,而又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④这就要求译者有能力辨别词语受语境影响在内在含义上的转移。

词语翻译范文2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07-02

摘 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重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然而其出现频率和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拟将英汉两种语言中及英汉互译时常见的重复略作归纳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重复;替代;省略;方法

1 引言

重复是指同一个语言成分的多次出现或相同语言成分的重现。词语重复在汉语语篇中十分常见,是语篇衔接的一种主要手段。然而,英语语篇的衔接主要依赖代词、助动词或同义词替换,一般情况下避免重复的出现。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回避重复。

2 汉英词语重复差异对比

2.1 英语回避重复:

英语行文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避免重复。当然,出于强调或修辞的需要除外。回避重复的主要原因是,重复会使语言的表达单调、冗余,所以在能够明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英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用词的重复。

2.2 替代法: 英语中,代词数量多,使用的频率高,英语中避免词语重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代词。名词性替代,即用代词取代名词或名词短语,是最常见的替代法。例如:

Wrought iron is almost pure iron. It is not frequently found in the school shop because of its high cost. It forges well, can easily be bent hot or cold, and can be welded.

熟铁几乎就是纯铁。熟铁在校办工厂里不太常见,因为熟铁价格很贵。熟铁好锻,很容易热弯和冷弯,还能够焊接。

原文中只出现了一次wrought iron,其它都用it进行了代替。

其次是动词性替代,即用替代词取代谓语动词或词组。例如:

He buried her where she could see the mountains.The book of English poems lay with her and so did the flowers from the woods.(so did替代lay with her)

他将她埋葬在她能看到群山的地方,那本英文诗集和她躺卧在一起,从树林里采来的鲜花也和她躺卧在一起。

2.3 省略法: 省略和替代一样,也是避免重复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有时,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有的语言学家将省略称为“零位替代”。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名词性省略,通常指重复的名词以及名词性短语中的中心词或修饰语的省略。例如:

They are fine actors. Smith is the finest I’ve ever seen.(the finest后省略了actor)

他们是优秀的演员,但史密斯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演员。

(2)动词性省略,通常是指发生在动词词组内的动词的省略或整个动词词组的省略。例如: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 riding for the head.(平行结构中省略了谓语动词is good for)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

2.4 变换法: 此外,英语中还常用同义词、近义词等方法来避免重复,也就是所谓的“变换”。变换方法的使用不但避免了单调、枯燥,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例如:

The solemn but simple ceremony held in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was attended by Zhou Nan, vice foreign minister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d Sir Richard Evans,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and the head of the British team.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出席仪式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驻华大使、英方代表团团长理查德·伊文思爵士。

句中的“head”替代了“chairman”,“team”替换了“delegation”。

总的说来,英语比较忌讳重复,因而常用替代、省略、变换等方法来避免重复。

2.5 汉语的重复: 相比而言,汉语则比较习惯于重复。汉语的重复与其语言文字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在组词造句别讲究结构对应和平衡对称。汉语的重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5.1 同词重复(即同一个词或短语的多次出现)。例如:

桌子上面有一个古瓷花瓶,花瓶里面还插着鲜艳的步步高花,花瓶周围则摆着好几瓶好酒……(《子夜》)

An antique porcelain vase, with immortelles in it, stood on a table in the center of the room, surrounded by bottles of choice wines and spirits…

在这句话中,为了语篇的连贯,用了三个“花瓶”,但并不使人觉得累赘。译文中为了避免重复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将其合并为一,提取了出来。

2.5.2 同义重复(指的是汉语中常连续使用两个同义或近义的部分,尤其是结构类似、含义相同的两个四字词组或单个的四字对偶词组,以强调要表达的意思,提高修辞效果)。在汉英翻译时,往往省译同义词。例如:

(1)感恩戴德———gratitude

(2)长吁短叹———to sigh deeply

(3)筋疲力尽———exhaustion

(4)繁荣昌盛———prosperity

2.5.3 反义重复(同一个意思先以肯定形式出现,然后又以否定形式重复的语言现象)。这种重复,在英译时往往只译出肯定部分,去掉否定部分。例如:

安排财政开支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不分主次。

Financial expenditures should be arranged in order of priority.(而不是Financial expenditures should be arranged in order of priority, rather than be given equal status.)

2.5.4 结构重复(其表现形式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在汉语中被称为骈偶,汉语中的骈偶音韵可以和谐,字数要求相等,结构可以匀称,辞义可以对应(邵志洪2005:136)。在汉英翻译转换时,必须考虑汉英重复结构的差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When false is taken for true, true becomes false;

If non-being turns into being, being becomes non-being(杨宪益、戴乃迭译)

2.5.5 叠词的使用。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

(1)静悄悄———perfectly quiet

(2)熙熙攘攘——hustle and bustle

(3)磨磨蹭蹭——tardiness

3 英汉互译中重复现象的处理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明显发现:汉语崇尚重复,而英语力求简洁,一般用替代、省略和转换等方式避免重复。因而,在汉英互译中,应当采取一些方法来处理重复现象。

3.1 汉译英的常见方法: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 汉语中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一般多用重复,而在翻译成英语时要尽量避免重复表达,选择英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例如: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周敦颐《爱莲说》)

T’ao Yuanming alon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hrysanthemum. Since the opening days of the Tang Dynasty, it has been fashionable to admire the peony; but my favorite is the water-lily.

汉语原文中“爱”重复使用三次,如全部译成“love”会很单调乏味。现将其分别译成“devote oneself to”, “admire”和“favorite”。这样的译文显得通畅、不单调,更有生气。

(2)用代词来避免重复: 汉语中重复的词或结构往往可以用英语的代词进行翻译。例如:

词语翻译范文3

【关键词】数字式新词语;报纸中新词语;政治经济领域新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汉语新词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谓汉语新词语,首先在于其“新”。当前新词语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汉语中出现的过去从未有过的,或者是已有词语却脱离了原本含义而被赋予新义的,以及正在不断出现和即将出现的新词语。为了促进中外的各种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既是英译,就必须考虑英译的接受对象――英语受众的认可与接受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英语中找到汉语新词语的对应语,对应越恰当翻译越成功。下面从几个方面剖析一下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一、汉语新词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汉语新词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弄清新词语的来源。对于借自外来语的新词,应还其“庐山真面目”;对于汉语本身创造的新词或旧词新用应灵活处理,尽可能使英语译文在指称意义、联想意义、感彩,三方面都能与汉语新词语对等,表达出汉语新词的内涵。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回译、直译、直译加注、释译、归化。

(一)回译(a back translation)

对于外来词,应该还原。

(二)直译(bilateral translation)

在不违背英语习惯用法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有些汉语新词可以将其指称意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出来。

(三)直译加注(clitoral translation with interpretation)

采用直译的方法,有时只能译出新词的字面意思,造成其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丧失,而使读者对译文一知半解。这时,就需要在直译后加一些注解,补偿直译带来的意义损失,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进他们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

(四)释译(interpretation)

在翻译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点的汉语新词时,往往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而使直译的译文不为读者理解,此时就只能舍去形象意义和文化的意义,用释译的方法,即把原文中的内涵及所包含的背景知识,按照“信”和“顺”的标准进行翻译。

(五)归化(domesticating)

汉语中有些新词与英语中的某些说法“不谋而合”,形式迥异,但内涵相当。此时不妨直接套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采取目标语读者的习惯来表达原文的内容,这种方法称为“归化”。归化照顾了目的语的文化习惯,替我们扫除了语言障碍,能使译文读来比较生动和地道。

二、部分特殊新词语的译法

(一)数字式新词语

所谓数字式新词语,如“一国两制”、“三讲”“三个代表”、“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三高农业”等等,是一种简略的表达形式。中国人善于归纳概括,善于总结,常常使用数字式或速记式语言,即把丰富的内容或好几层意思用数字概括为寥寥几个字。数字式新词简洁明快,加上新闻记者又大多惜版如金,因此,这类新词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频频出现。这些新词或者因为立意生动形象而使人难以忘记,或者因为其构造别致而迅速流传,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如何翻译这一类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的新词语,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难题。英译这类新词时,除直译外,通常需要译出数字式新词的全部内容,或加以解释,或加以补充。否则,外国读者不易接受。在保证达意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的方法。

(二)新词缀的使用

人类语言有无穷无尽的生成能力,任何一个新词缀的出现都是语言生成能力的产物,这是词缀产生的内在原因。汉语的词缀一般分为前缀和后缀。词缀是词根虚化的产物,当代汉语中的新词缀还不是真正的词缀,我们称它们为“准词缀”、“类词缀”,这类词缀在当代汉语的新词汇中数量不少。

(三)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反过来说,文化是语言存在的基础,为语言发展提供养料,要掌握某种语言,就需要有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观察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使人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或看法。有时这些不同的观点甚至可以导致误解。为了处理中文新词语中出现的文化成分,我们不应忽略英文的习惯及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并使用外国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模式。

三、不同领域中新词语的英译

随着国际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常要“进口”或“出口”很多新词,总的来说,“进口”词有三种翻译方法:

第一种就是音译,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等。

第二种是音译加意译,例如地名新西兰New Zealand。

最后一种就是完全的意译了,激光(laser)就是这样的离子。这些词常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把它们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最好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叫做是“回娘家”。

(一)报纸中新词语的英译

近二十年来报纸上出现了很多新词语,大部分都是从其他语言发展而来的,如果译者不知道这些词语的原型,而以另一种方式来翻译,就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例如,我们常见到“国际性大都市”这个词,英语里“cosmopolis”这个词本身就表示“国际大都市”的意思,而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人把它翻译成“international city”。这样的翻译是大错特错,译者根本没有弄清“international city”指得失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international”在这的用法和“international waters”(国际水域)是一样的。

(二)政治经济领域新词语的英译

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而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出现了不少与经济和政治有关的新词语。政治术语是很难翻译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汉语里的政治属于都很熟悉,但对于外国人,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了解这些术语的。比如说,“廉政建设”常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目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各级政府都在全力以赴打击这种不正之风。有些人把它翻译成“in-corruption construction”。而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是“建设一支廉正的政府队伍”。所以更好一点的翻译是“to build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总之,汉译英难,而没有先例可援的汉语新词语语英译则更难。学海无涯,译无止径。要译出地道的,能被广泛接受的英语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摸索过程。随着中外交流与沟通的不断发展和我们在翻译方面的不断积累,汉语新词语对应的英译也会不断增多。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需要在翻译的指导之下,根据每个新词语的具体类别、特点综合考虑多种适用的方法,并力争选择最佳的译法,以确保信息等值及其畅通传递。

参考文献

[1]覃金菊.论汉语新词的英译[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2]外研社.现代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词语翻译范文4

关键词: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特性;英译汉;汉译英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41-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36

1 . 引言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

汉语之所以称之为汉语,是根据语言的特点来决定的。在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记录文化的主要载体。常敬宇在其专著《汉语词汇与文化》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词语:“是特定文化范畴的词语,他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何更好地解决汉语文化词成功的英译呢?以往的作者只是就翻译特性的某一方面对汉语文化词的英译进行分析,我们需要从翻译的基本特性来总体分析文化词的英译,从而有助于汉语文化词的成功英译。

个性和共性是文化的两个特有的表现,民族性说的就是文化的个性表现。不一样的民族拥有不一样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就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差异,他们不会通过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他们也具备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是翻译过程别重视的一种底蕴乃至技巧,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翻译出来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翻译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平台和视角。这一平台却受到了文化背景因素影响,它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

2 . 翻译之文化特性

许钧在《翻译概论》里说过,翻译并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实践(2009:4)。在这个基础上,许钧总结了翻译一共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特性。

第一,翻译是具有社会性的,翻译理论家让・皮特斯指出,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现象,翻译活动理应被包括在对于社会运行的整体研究之中(张露,2001:2)。所以翻译这项活动是需要与社会生活、文化联系起来的,共同讨论社会环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第二,翻译是有文化特性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语言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因素,然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必然会含有文化性。第三:翻译具有符号转换性。新的词汇具有某种意思,那么它就是“符号”,开始融入本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中。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符号系统,然而原文在被翻译成译文的时候就是在解码和重新编排的过程,这就是符号的转化特性。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才能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义。理解错误,译文不可能正确。第四,翻译具有创造性,也就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众多的表达方式里面挑选一个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然后通过原文的构架等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境、风貌和内容等。第五,翻译是有历史性的,受历史和时代的限制,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是不同的。译者需要顾及翻译的历史性,把当前的历史环境还原到原文中,尽量做到不让译文与时代脱轨。

3 .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

3 . 1 社会性

翻译是具有社会性的,翻译理论家让・皮特斯指出,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现象,翻译活动理应被包括在对于社会运行的整体研究之中(张露,2001:2)。所以翻译这项活动是需要与社会生活、文化联系起来的,共同讨论社会环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译例一: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史湘云也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杨宪益译文:

Naturally I’ll never come up to you this life time, I’ll just pray that you marry a husband who talk like me, so that you hear nothing but “love” the whole day long. Amida Buddha! May I live to see that day.

霍克斯译文:

I shall never be a match for as long as I live. Xiang-yun said to Dai-yu with a disarming smile,“All I can say is that I hope you marry a lisping husband, who that you have “ithee-with” “itheewith” in your every minute of the day. Ah holy name! I can see that blessed day already before my eyes.”

原文反映黛玉和史湘云之间的斗嘴,整段话俏皮活泼。杨宪益先生事先有对“爱”和“二”作过标注,对这一段的翻译偏向于中规中矩。而霍克斯的译文用了一些咬舌音,较好地反映了原文的谐音特点与当时社会的说话方式,二者的翻译都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的结果。

译例二: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现象。肢体语言是民俗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同民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民俗对应不同的肢体语言,虽然历史逝去,却不会阻止那个历史背景下的肢体语言流传下来并为人们使用。他们从民俗中累积而成并存留了下来,即使很多使用他们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起源。例如“matzo”这个词,指的是张开手掌,伸向其他人的脸的姿势。这个姿势在中国人看来没有恶意,但是在Achaean人眼里是一个极其无礼的侮辱的手势。它起源于拜占庭时期,人们在犯人脸上扔污物的侮辱动作。现代希腊人做这个动作来表示一个张开的空的手掌,但是侮辱性的含义没有改变。

3 . 2 文化性

翻译是有文化特性的。民族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语言能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因素,然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流的载体必然会含有文化性。

译例一: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译文一:穷得像教堂里的老鼠

译文二:穷得像叫花子/一贫如洗

在中国,信奉基督教的人比较少,对教堂的了解也不多,如果把“church mouse”直接翻译成“教堂里的老鼠”就不能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意思,而译成“叫花子”才是中国人了解的意向,使读者明白其表达的穷的程度。

译例二:

欧美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有不少词汇包括他们的节日都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如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弃的盟约),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较之,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佛教和道教是分不开的,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无边。再有一些如“武术”wushu,“功夫”kung fu,“扭秧歌”yang ko,这些都是具有民间的特色文化。

译例三:

“童养媳”

“child wife: girl raised from childhood to be wife of son of family”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童养媳在清代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童养的女孩年龄都很小,有的达到了清代法定婚龄,也待在婆家,等候幼小的女婿成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习俗,翻译的时候就加了一个注释去解释child wife以便更好地去对这个词语进行理解。

3 . 3 符号转化性

新的词汇具有某种意思,那么它就是“符号”,开始融入本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中。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符号系统,然而原文在被翻译成译文的时候就是在解码和重新编排的过程,这就是符号的转化特性。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才能通过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义。理解错误,译文不可能正确。

译例一:

“两岸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两岸关系”这个新词实际上指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也就是大陆与台湾间的关系,故英译时,不能只简单地译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而应稍作解释,补译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译例二:

“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real economy”

翻译语言的符号转换性需要重视的是民族习惯,尽量做到不让读者误会。虚拟经济是个新的概念,国外的经济学家实质上并不太认可把虚拟经济用在金融体系或者金融活动中去。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国外的新闻报道也经常提到the real economy(实体经济),但是像纽约时报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等权威媒体从来没有出现ficticious economy的提法。因为在纽约和英国,the financial sector金融部门才是和实体经济the real economy相对应的。the virtual economy在英语里面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是跟虚拟经济没什么关系的一种说法,而是用来形容网络游戏里面虚拟世界的经济的。所以,在提及或者翻译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提到“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应该是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real economy而不是the relations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这样的话主要使用英语的读者就不会困惑,网游里面的虚拟世界中的经济怎么会对现实世界影响如此巨大。

3 . 4 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即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众多的表达方式里面挑选一个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然后通过原文的构架等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意境、风貌和内容等。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者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包惠南、包昂,2004:9-13)。

在西方,所谓的“创造性的青春期”说的就是翻译。翻译人员的创造性叛逆是语际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实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言转换或者文化传递的条件下,翻译人员根据翻译的目的,超脱语言的制约,突破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实现对原文的高度重视的一种翻译策略(张德鑫,1999)。

译例一:

“A beautifully situated park on the lake’s shore provides a perfect spot to savor an ice cream while watching the boats darting about on the bay or the exciting arrival of the famous M/S Mount Washington as she docks nearby.”

“公园坐落在湖边,风光秀丽。在那儿,你可以一边品尝冰淇淋,一边观赏湖湾里的游艇飞也似地穿梭往来;当著名的华盛顿山号游轮刚刚在附近的码头靠岸时,你会看到那些兴奋的游客熙熙攘攘地上岸。”

译者将这个句子的主句A park provides a spot提出,把其他修饰语译成5个独立的主谓结构句,既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又使读者明白易懂,不失为一个佳作。

译例二:

“Ulvi is a young, cinematically handsome man.”

“奥尔威年轻、英俊,赛过电影明星”

普通读者根据字面翻译得到的是“奥尔威很年轻,而且如电影里的演员般帅气”,这样的译文未尝不可,但却不免显得唆,就不如译者的翻译:奥尔威年轻、英俊,赛过电影明星。这样一来,读者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奥尔威有多么英俊帅气呢?

3 . 5 历史性

受历史和时代的限制,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是不同的。译者需要顾及翻译的历史性,把当前的历史环境还原到原文中,尽量做到不让译文与时代脱轨。

译例一:

“Queen’s English”――《麦田的守望者》

“标准英语”

意译法的特点是以目标语为导向,用规范的目标语语言将原文本的意思表达出来,注重译文的流畅,意译法不再像直译法那样极力地保留原文本的句子结构等,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更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而改变原文本的结构和修辞手法。Queen’s English如果直译就是女王的英语的意思,这样会有些不妥而且也使得语句上下也不顺畅,所以就采取了意译法将其译为“标准英语”。

译例二:

“It was cold a witch’s teat”――《麦田的守望者》

“天气冷得邪门”

由于21世纪的读者已经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就偏向于阅读的流畅性。

4 .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意义再生

文本的多义性或歧义性,对原文中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味的传达之难做了简要分析,归纳起来有两点:原文的多义、韵味、情调创造了一个宽阔的阅读空间,它给译者提供了多重的阅读和阐释的可能性,这种多重的可能性的存在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之一。译者的任务是要调遣译入语或目的语所提供的语言手段,着力去建立一个相应的阅读空间,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阅读空间的重建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对原文可能提供的众多意义,译者出于表达的需要或由于多种原因的局限,往往选择其中的一种意义,即他自以为准确的意义加以传达。这样一来,在理论上便缩小了原文本的阅读空间。在事实存在的这些困难面前,到底如何既传达原文字句的意义,又传达原文含蕴未吐的意味呢?应该说,作者有意识地创造元文本丰富多义的想象空间,本身是一种创造,每一个多疑的词句的聚合、每一个留给人以丰富想象的情景的创造,也是非常困难或具有挑战性的,且这种创造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我们在此不可能为传达原文所创造的“义”和“味”提供一个万能的方法,只能基于我们对意义的理解,再借助一些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在处理有关意义问题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原则:

4 . 1 去字梏

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明白了意义不是确定与唯一的,并认同维特根斯坦“意义即用法”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会进一步领会到萨特所说的文本的意义不是每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的深刻道理。在翻译中,要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必须细心地揣摩作者的意图,全面地把握上下文的关系。总之,要在动态的语境中正确领悟字词的意义。学外语者习惯了依赖字典,从开始学习外语就习惯于从课文的词汇表所列的母语解释中去理解外语字词的意义,往往误以为词汇的意义是固定的。要破除字的桎梏,首先要破除流行的逐字对译的习惯。去字梏,并不是去破除字的存在,相反,字词的意义是一部作品意义的基础。同样的字和词,在不同的作家笔下,通过不同的组合和上下文,会赋予他们不同的色彩和生命。

4 . 2 重组句

去了字梏,就必然涉及原文的句子。

杨绛认为:“翻译包括三件事:选字,造句,成章”。选字需经过不断的改换,得造成了句子,才能确定选用的文字。成章当然得先有句子,才能连缀成章。所以造句是关键,牵涉到选字和成章。”

傅雷特别重视翻译中“重组句”这一环节。在《致林以亮论翻译书》中,傅雷就明确谈到了短句与长句的翻译问题。他认为短句的翻译难在传达原文的语气、情调与气氛,而长句的翻译难在“重心的安排”。要解决这两难,就应该依靠句法,多加句法的变化。

杨绛在《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一文中对组句的理论依据、困难及方法作了系列的分析与介绍,尤其是她根据实例将组句的机理、步骤和效果作了透彻的揭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4 . 3 建空间

在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言文化词语翻译中,译者不但要着重将原文的意义确切地表达出来,还要考虑读者能不能通透地理解原作的深层韵味,通常译者需要把原文中隐含的意义也要直接地表露出来进行传达,所以原文的立体结构空间就变成了平面的结构空间,原文中隐晦复杂的意思也就变得更加透明,这样一来,译文往往就没有原文立体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大大缩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怎样克服这样的障碍呢?只有通过智慧地翻译而不是去复制原文,机械性地翻译原文,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再把原文放入这个语言关系空间中,找出原文的主旨,在翻译的时候,重组这些语意并进行和谐的空间改造,既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也把蕴含在文章中的深层意义也表述出来,重新赋予译文生命。

5 . 结论

通过从翻译的五个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入手,本文采用举例证明的方法来探讨英语文化词语的汉译。本文发现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译者主体性等条件制约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我们进行翻译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方面的影响,使翻译真正发挥其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22.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1-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杜争鸣.翻译策略与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54-175.

傅敬民.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74-79.

顾学梁、何建乐.汉英互译实用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6-70.

辜正坤、史忠义.国际翻译学新探[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27.

任虹.翻译引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9-30.

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8-20.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王宏印.英诗经典名译评析――从莎士比亚到金斯伯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114-119.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27.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

词语翻译范文5

关键词: 四六级翻译新题型 文化词汇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是由教育部主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英语等级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四六级考试近年来历经多次改革,近期最瞩目的一次正是2013年12月起开始实施的试题结构及题型调整。调整后,四六级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新题型共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听力部分,二是长篇阅读部分,三是翻译部分。本文重点探讨翻译新题型。从试卷结构上看,翻译部分现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为30分钟。新题型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题型说明部分信息最清晰且最吸引人的是段落汉译英所涉及的内容,即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广义的文化无所不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历史的,是不同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不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二、考查要点分析

根据翻译新题型评分标准,对最高档分数13―15分(满分15分)的要求是: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从中可以看出,段落翻译汉译英考查的要点有三:词汇、句型和语法。现结合2013年12月四级样题和真题作分析。

1.词汇

四级翻译样题给出的一段是关于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简介,其中具有典型文化信息的词汇有:剪纸、春节、婚庆和明清时期,剪纸和明清时期两个词组原文已给出相应译文。四篇汉译英真题的话题分别是中国结、中餐、信息技术,以及茶和咖啡,其中体现的文化类词汇有帝王、茶馆、中餐、烹饪、中国结、团聚和辟邪等。可以看出,翻译新题型对文化类词汇比较侧重。

2.句型

四级样题和真题的句型长短句结合,每句话信息量丰富,部分句子需要考生认真构思,译成合适的英文句式。语序的调整是其中最普遍且最重要的汉英翻译方法之一。主动和被动的转换,there be句型的用法等是常见的出错点。

3.语法

只要是以英文呈现的试题,对考生来说就会涉及语法问题。因此,翻译新题型万变不离其宗,英语译文的语法不能出错。常见的语法错误有:(1)名词的可数/不可数及单复数,(2)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3)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式,(4)平行结构的使用,(5)时态的选择,(6)主谓一致、性/数/格/人称保持统一,(7)关联词的使用,(8)一个简单句只能有一个谓语。

三、文化词语翻译策略

有些文化负载词汇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且内涵一致;有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内涵意义不同;还有一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缺失。

1.直译法

直译法针对对应词汇,即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对应存在的词汇。比如样题中的“剪纸”、“舞狮”可译为Paper-cutting,Lion-dance,四级真题中的“中国结”译为Chinese knot,“中餐”译为Chinese food或Chinese cuisine,“春节”译为Spring Festival等。直译法是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很多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词汇都可用直译法处理。“孝道”可译为filial piety,“中药”译为Chinese herbal medicine,“诊脉”译为feel one’s pulse,“儒家文化”译为Confucian culture,“春联”译为Spring couplet,“春秋时期”译为Spring and Autumn Period,“老人节”译为the Elder’s Day,等等。

2.意译法

直译法针对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词汇,直译的结果不为英美读者所理解。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把真正的含义体现出来。如“阴历”译为lunar calendar,“元宵节”译为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译为Tomb-sweeping Day,“端午节”译为Dragon-boat Festival。再如“滥竽充数”可意译为make up the number,而无需解释这则成语的来源。

3.借用法

汉英语言和文化有共通之处。借用法多用于习语类,指借用同义英语习语翻译汉语习语。如用burn one’s boat译“破釜沉舟”,用a drop in the ocean译“沧海一粟”,用gild the lily译“画蛇添足”,用fish in troubled waters译“浑水摸鱼”,等等。

4.音译法

音译法主要针对的是词汇空缺现象,如人名、地名及其他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如“风水”、“功夫”、“饺子”、“胡同”、“太极”等,可音译为fengshui,Kongfu,jiaozi,hutong,Tai Chi。此外,很多音译的词汇已经融入日常用语中,如咖啡(coffee),吉普(jeep),沙发(sofa),沙龙(saloon),巧克力(chocolate)和威士忌(whisky)等。

5.综合法

把文化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译为英文时,提倡灵活变通,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实践中多为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如富含中国特色的“唐装”一词就有多种翻译方法,其中Tang suit不失为较好的译文,“唐”可以直译,因为西方人士早用“唐人”指中国人(如China Town“唐人街”),而suit是西方通行的服饰,此处就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再如“京剧”译为Being Opera,就是音译和直译的结合。

四、结语

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汉译英部分比例的加重及翻译内容对历史、文化词汇的关注,体现了翻译作为文化传播重要途径的意义,指引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考试侧重点的把握。翻译新题型从句子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难度自然增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只要做到选词贴切、句子通顺,就可拿到高分。至于文化词汇的英译,可以多关注此类词汇的常用表达方式,结合翻译的几种策略,推而广之,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词语翻译范文6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认知语言学就是要分析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减少听话人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西班牙语中的连接词语提供了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线索,缩小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具有认知语用上的制约作用。

连接词语是指在语篇中能够连接完整的句子、段落或语篇的词或短语,它们一般位于句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句子、段落和情节连贯起来。我们知道,西班牙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特别多,不仅包括传统的连接词(conjunción),还包括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形容词、代词以及各种短语。现在常把这些词或短语统称为连接词语。在语法上,连接词通常分为并列连词(conjuciones coordinantes)和从属连词(conjunciones subordinantes),这表明语句中逻辑意义的主次。这类词语不仅包括y,o,pero, si等简单连词,还包括各种短语,如mientras tanto,tanto como。这些连接词语提供了语句之间语义关联的线索,缩小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标示说话人或作者思路的来龙去脉,具有认知语用上的制约作用,因此一些认知语言学家将它们称为“话语标记语”。从它们的作用来看,认识和掌握它们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对阅读理解、听力理解以及写作与表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其地位上来说,缺少这些词则会文句不通,成为错句。再从使用频率来说,我曾做过粗略的统计,连接词语的覆盖率一般在语篇中占到百分之十左右。由此可见,连接词语是值得深讨和研究的。现根据它们所表示的认知功能简单分析如下:

1.并列和列举

连接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连接词语处于后一个事件或最后一个事件之前,事件的分量相当或前重后轻:y,no solo...sino también等。例如:

Era un hombre enamorado solamente de las artes,las letras y las curiosidades científicas.

2.内涵与排除

内涵指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添加或发展。表示“内涵”的连接词语有y,además de,tanto...como等。表示内涵的连接词语前后的内容都应加以注意。如以下例句:

Tanto Raúl como Arturo alzan los brazos.(Raúl和Arturo都举起了胳膊。)

Ni a su hijo ni al mío les gustan las películas de terror.(他儿子和我儿子都不喜欢看恐怖电影。)

表示“排除”常用的连接词语有salvo,excepto等。这类连接词语通常用在一个普遍的或一致的发展路标中的例外。例如:

No hay nada que hacer excepto esperar.(除了等待,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Fue todo el mundo, menos Julio.(除了Julio, 大家都去了)

3.时间与顺序

表示时间与顺序的连接词语是交际者思维道路上留下的非常重要的痕迹,它们如同语篇信息发展的路标,清晰地将话语信息排列出来。它们通常表示所连接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情景。表示“先于”的有primero,antes等;表示同时的有mientras tanto,en cuanto等;表示“后于”的有luego,después等。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语可以标志为同一时间发生的动作,之前或之后的动作,重复动作,动作的开始或动作的限制。例如:

La comida occidental es más bien individual.Se pide cada uno un primero,un segundo y después el postre.

Aquí en China se suele pedir unos platos fríos de entrada y luego se sirven los platos calientes.Al final se sirve la sopa.

这两个句子在分别介绍中西方上菜方式的不同的时候,就是靠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互相衔接,清楚地描述了上菜顺序。

4.原因与结果

这类连接词语表明上下文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表示原因的连接词语有como, porque等;表示结果的连接词语有así que,de modo que等。在信息的理解上,我们应该将重点落在这些连接词语之后的,尤其是“结果”这一部分上。例如:

Te llamé porque quería hablarte.

通常情况下,表示原因或结果的连接词语只能连接两部分内容来表示一种从属关系或复合关系;而在表示并列连接的时候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段,例如:

Oye música,atiende el teléfono y dibuja.

在西班牙语中,连接词语同时还能起到标志谓语动词的时态的功能。原因从句连词如果是肯定的,那么从句动词使用陈述式;如果连词前面加否定词,则后面从句动词需要使用虚拟式。例如:

Lo hago porque quiero,no porque me obliguen.

5.比较与转折

比?^连接词是用来连接性质或情况相同或相似的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在程度上的差异。常见的比较连接词语有que, como 等,比如在短句中más gente que antes,tantos ciertos como errores;转折连接词表示所连接的事件与实际或预期结果不协调,或表示上文所说的话太过分或不全面,需要修正或承认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才比较符合事情的真实情况。表示转折的常用连接词语有aunque,ya que,pero等,例如:

Camina diariamente hasta su trabajo aunque vive lejos.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表示“比较”关系,则应明确前后两个相比较的东西;如果表示“转折”或“让步”关系,则应侧重转折后的内容。因此,后一个例句应把重点放在获取camina diariamente hasta su trabajo的信息上。

6.例证与解释

例证的意思即是所述部分对前面所述内容的举例说明;解释即是把前面抽象或较为难懂的描述用简单或具体的描述连接起来,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同义或同指。表示例证或解释的连接词语后面的所述部分乃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听话者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查阅或快速阅读中如果已理解主要内容,则这部分内容尽可不看或快看。常见的连接词语有por ejemplo,es decir等。如例句:

Pueden tomar una cerveza sin alcohol,o bebidas blandas, como por ejemplo agua mineral,Coca-cola,Fanta o Kas.

7.概括与总结

所谓概括与总结,就是把前面已说过的话加以归纳,用简单的一句或几句话把要点概括出来。常用的词语有en fin,en resumen等。这些词后所叙述的内容是对前文的概括和总结,是语篇或话语的中心所在。也可认为是说话者思路结束的标志,从而使听话者有个整体印象。例如:

En resumen,la ciudad de Hangzhou es realmente encantadora.

根据以上所列述的西班牙语连接词语的作用来看,此类词语标示说话人表达语义的轻重所在。学习者应倍加注意这些词语前后的主题观点,抓住主要信息。若能从认知角度把握连接词语所传递的重要语用信息,听话者就会在心中进行一定预测,这样在信息处理时就会清晰地沿着理解的线索,从而更加自然流畅,继而达到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取较大的认知效果。

西班牙语中的连接词语就像作者或说话人思维上的路标一样,标明思路是如何一步一步行进的,信息是如何按照先后顺序组织起来的,命题线索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它们发挥着交际中的“语用信号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交际的认知角度来加以分析,从话语中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在翻译中,译者和听话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会进入最佳状态。

那么,连接词语的认知功能对于我们的翻译教学有什么启发呢?

一、听辨句子逻辑关系的训练

首先无论是叙述、论证、介绍,演说还是对话的话语类型,它们都有着各自特点的思维线路。例如在叙述文体或言语体中,其思维路线通常会沿事物发生时间线索叙述。因此,教师在翻译技能训练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即脉络思维。这里的脉络指思维的表达层次,也是思维发展的形式,一般表现为句子与句子或主句与分句的组合关系,正确听辨句内和句间的逻辑关系,是翻译人员理解句子以及话语的重要一步。西班牙语的句式比较紧凑,句子内部和句与句之间有大量的逻辑衔接结构(conección logical),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保证语言结构的完整性,也传达了重要的语义信息。因此,在基础阶段训练中,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单个信息上,而忽视其中帮助“合成”整体信息的逻辑线索。在例句中:

(1)La economía está luchando,sin embargo,la Reserva Federal ha dejado los tipos de interés sin cambios.

(2)La economía está luchando,en consecuencia,la Reserva Federal ha dejado los tipos de interés sin cambios.

即使在句中的关键词都听懂了的情况下,学生如果漏听或者误听了逻辑线索词sin embargo,en consecuencia,仍然无法正确理解整句的意思。所以熟练掌握西语中的逻辑衔接结构是提高听辨西班牙语信息准确度的重要步骤。其具体方法有复述语篇内容和概括语篇内容等。在学生对其复述的过程中,需要抓住重要的表示逻辑顺序的连接词来重现文章内容,因为逻辑思维最表层的结构就是以连接词语来架构的。同时,在弄清脉络的时候还应对原语重心进行探究,句子的重心有时候也是有连接词语体现的。在复述或概括语篇内容后,学生实际上已经对原语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而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动态地勾画说话者的路线图,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做法。

其次大学本科翻译技能训练应围绕基本技能训练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应以具有明显顺序思维的叙述文体的原始材料为主,由易到难地让学生进行训练。

二、逻辑分层组块记忆训练

流畅准确的翻译离不开对原文信息的准确记忆。尤其在口译中,对译者短时记忆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口译时记忆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逻辑记忆和形象记忆。其中逻辑记忆主要通过对语言信息进行纵向的逻辑分层和横向的细节组块,从而帮助记忆信息。那么,逻辑分层组块记忆法就是以原文的逻辑结构为纲,将散乱的信息点组合成较大的信息块儿,并利用关键词来加强记忆,这样对一整段话的记忆就变成了对几个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的提纲式的记忆。例如关键词一,二,三;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简化逻辑关系和信息归类后,译员就能顺藤摸瓜地回忆起整段话的内容。逻辑联系词是连接关键信息的纽带,假如把关键词比作“珍珠”, 完整的信息是一条珍珠项链,那么逻辑连接词就是将零散信息串联起来的线条。

三、数字归纳法训练

所谓数字归纳法,就是对原文信息进行提炼和浓缩,归纳成有限的几个信息单元,并以数字+主题的形式命名和分组,以提高记忆效率。数字归纳法尤其适用于列举类或排序类信息。如说话人介绍城市的特色和招商引资的政策时,讲到该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众多,环境优美,同时政府吸引投资,在税收,土地,研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记忆这段信息的时候,可以把它归纳为“城市的三个优点+政府的四项支持”。在稍后的信息整合中按照这两大部分逐一复述或翻译。

四、笔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