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山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泰山的诗句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1

在治理易于污染的城区明渠的简单做法是将其覆盖,明渠转暗,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有一定的益处。但在盖去明渠的同时,也埋葬了一种城里人能体验到的自然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填埋排水渠的历史之后,已开始回味明渠的意义,并重新考虑明渠的设计,成为城市难得之景观(Thayer 1989).

起湾道排洪渠的南段已覆盖(图10),而北段尚为明渠。建议不再覆盖。在可能的情况下打通已覆盖的暗渠,使之与现有明渠连为一体。

(b)节制使用工程措施,还水道以自然本色

目前,国内对城市河渠的工程处理基本上都是水泥衬底和驳岸,裁弯取直,这似乎对排洪排污有效,但实际上这种工程措施是落后的。目前,国际先进国家已普遍反对河道治理的这种工程措施,包括美国洛杉机河流治理,都强调还河道以自然本色。拓宽河道使之成为一个水-湿地-旱地生境系列综合体,节制地使用钢筋水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第一,减少工程投资;

第二,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净化污水;

第三,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即可以成为自然水生、湿生和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也是联系城市各自然栖息地斑块以及于城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道。

(c)治理污染,引注清水

除西河外,上述几个水系都已遭严重污染,主要因为城市生活污水排入其中所造成(图6)。应设排污管将污水分别处理,同时沟通通水系,引注自然清水,使污水河成为清溪。结合两岸绿化带,使河道两侧成为人们消暑纳凉,闻花香听鸟语之好处去,此也是中山市人民之理想(杨桂濂,1996)。

(2)连接城中残遗斑块

中山市城区目前保留有多个山丘而成为建成环境中的自然残遗斑块,并陆续成为公园绿地。这些绿色斑块象是城市海洋中的孤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图1),与城外自然丘陵山地也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建立这些联系是中山市整体景观可望发生重大改观的一个突破点。

建立这种景观联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a)水系廊道联接城中绿色斑块

以上述水系网络结构为联系,将城中孤立斑块连为一体,形成一种串珠式结构(图7),这就要求城市扩展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留出绿化用地,以保持山体与水系之间的空间联系,这种空间联系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如水源于山泉),也为生物提供一个连续空间。许多生物需要两个以上的生物的生存,孤立的山丘就很难满足这些生物的生存,城中自然就失去"鸟语花香"的生物景观之美。目前景观格局下,通过较少的改造就可使员峰山与北部水系相连;葫芦山、莲峰山与东部排洪渠绿带相联;紫马岭、孙文纪念公园及筹建中的体育公园与白石涌相连。这样,基本上构成城区山水相连的整体景观格局。

通过水系还可以把城中孤峰与郊野整体自然山水基质建立联系。

(b)城区街道绿化作为联系通道

目前城中绿色孤岛与主要街道绿化带缺乏空间联系,如烟墩与城区主要绿化的街道包括孙文西路,光明路等,仅有几十米之隔,却被建筑物团团围住,缺乏绿色的联接通道(图1,5)。绿色被迫退缩到一个令人窒息的极小范围内。应有意识地设计这些绿色斑块与主要街道绿地的联系廊道,并通过主要街道绿地将城区各孤立斑块联为一体。如通过湖滨路可以有意识地将员峰山。逸仙湖和烟墩联为一体,通过延龄路和莲塘路,又可把莲峰山一带与上述绿地系统联为一体(图7)。

这在旧城区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旧城区融合了中山市城市历史的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筑、习俗,形成了中山市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观,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审慎地加以保护,使之成为中山市有独特吸引力的一部分(吴锐成 1996,方敏 1996,林文辉,1996,鲍文莉,1996)。但旧城区的道路、建筑缺乏适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规划,其街道狭窄、绿地空间缺乏。应该在保持旧城区原有的文化景观风貌的基础上,扩展旧城区内部的绿地,并通过道路和水系廊道建立旧城区与周围的生态联系。通过改造,使旧城区的传统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过程都得以保持和恢复。

(c)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开辟新绿地

建立城市景观生态连续体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增设园林绿地来实现,这需要规划师和城市建设决策者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联接点投子,使城市景观格局形成一盘活棋,在中山市有许多这样的关键性部位,经过全面分析可作为新建绿地的部位,对全局景观会有重要影响。

(d)未雨绸缪,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应把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应注重城市边缘带的土地利用格局。这就需要分析景观生态过程,通过其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判别对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景观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 (Yu 1995a-c, 1996,1997)。中山市城区在向东南山地扩展中尤其应注意山地与水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为总结,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象中山市这样的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先进城市,下一个目标应该是什麽?不应该仅仅增加一两个公园或美化一两条街道,而应把城市放在区域的整体景观基质中,设计城市的景观格局,使之成为区域整体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致谢

本研究得到建设部城建司园林处李如生、中山市副市长吴锐成、公用事业局局长陈鹏、市建委副主任扬桂濂、规划局副局长伍瑞家、市园林管理处主任刘炳祥、孙文纪念公园副主任刘锡求等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吴锐成 1996.认清形势,适应变化,迎接新的挑战.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专题论文集.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2(1-8).

吴锐成 1996.旧城更新──一个值的关注的课题.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1(1-2).

杨桂濂 1996.创造良好的综合环境,实现碧水,蓝天,绿地花鸟城. 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1(69).

叶富强 吴楼 1996. 试论中山市的城市景观风貌.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2(12-18).

梁焯彬 郑洁艺.1996.中山市城市性质与特色初探. 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2(59-61).

方敏 1996.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旅游·文化功能篇.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1(36-37).

林文辉 1996. 中山市孙文西路建筑文化及更新的思考.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1(38-40).

鲍文莉 1996. 中山市旧城区民居建筑形式探讨.中山市城市规划研究与探索. 1(41-43).

Forman, R.T.T. 1987. The ethics of isolation, the spread of disturbance, and landscape ecology. In M. Turner, 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disturbance.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pp.213-229.

Forman, R. T. T., 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man, R. T. T. and Godron, M., 1986. Landscape Ecology. John Wiley, New York.

Forman, R. T. T. 1990.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landscapes: the rol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In Zonneveld I.S and R. T. T. Forman eds. Changing Landscapes: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Harris, L. D., 1984. The Fragmented Forest: 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and Preservation of Biotic D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

MacArthur, R.H. and Wilson, E.. O., 1963. An equilibrium theory of insular ziigeography. Evolution 17:373-87.

MacArthur, R. H. and Wilson, E. O.,1967.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McHarg, I. (1969). Design with Nature. John Wiley & Sons, Inc.

McHarg, I. (1981. "Human ecological planning at Pennsylvania." Landscape Planning (8):109-120.

Naveh, Z. and A. S. Lieberman, (1983).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pring-Verlag., New York..

Noss, R.H., 1991. Landscape connectivity: Different func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In Hundson, W. E. (ed.), Landscapew Linkages and Biopersity. Defenders of Wildlife. Island Press, pp 27-39.

Risser, 1987. Landscape ecology: State of the art. In Turner, M.G. 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Disturbanc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PP3-14.

Schrieiber, K.-F. (ed.), 1991. Connectivity in Landscape Ec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logy. Ferdinand Schoningh. Paderborn.

Steiner, F. G. Young and E. H. Zube. Ecological planning: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Landscape Journal, 1987 6(2): 31-39.

Turner, M. G. (1989). "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e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20: 171-197.

Yu, K.-J., 1994 Landscape into places: Feng-shui model of place making and some cross-cultural comparisn. In, Clark, J. D. (Ed.) History and Culture. Mississipi State University, USA. pp320-340.

Yu, K.-J., 1995a. Security Patterns in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a Case In South China. Doctoral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Yu, K.-J., 1995b.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of landscapes: concept, method and a case.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informatics'95, . Hong Kong, pp. 396-405.

Yu, K.-J.,1995c.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landscape and GIS applicat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1 (2): 88-102.

Yu, K.-J., 1996a.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6(5):1-17

Yu, K.-J.,1997 Ecologists, farmers, tourists -GIS support planning of Red Stone Park, China.In. Craglia, M. and Couclelis, H., (E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Atlantics. Tayor & Francis. pp. 480-494..

图题

图1. 中山市现状景观格局(概略)

图2. 中山市的绿岛景观

图3.中山市道路绿化绿之一

图4.城市边缘所反映城市扩展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缺乏尊重

图5.城中绿岛缺乏与外界联系的生命廊道

图6.水系廊道没有的到维护,生活污水排入

图7. 中山市绿色景观的改进方案之一(概略)

图8. 歧江可将郊野景观引入中山城区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2

(一) 题目的含义

1. 题:额头

西方人称赞人美丽常标榜“漂亮的额头”,中国旧时的年画中寿星的额头之大则是健康美的象征。冯梦龙“三言”中记载苏轼、苏小妹的一段趣话“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这是关于额头的玩笑。苏州方言表达“幸运”的通俗说法为“额骨头高”。

2. 目:眼睛

中国人更注重一个人的眼睛,称为心灵之窗。

《诗经》中早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说。文学作品中我们接触过不少有关眼睛的描写。《祝福》中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显现她麻木崩溃的状态;《老残游记》中说书艺人王小玉的眼睛则“如寒星,如秋水,如宝珠,如白水银中养着两丸黑水银”,这双眼睛体现着镇定自若的神情。

额头眼睛可以展示人的整体风貌,而诗歌的题目则恰恰能展示整首诗的精神面貌和基调。

(二) 如何以题目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初读此诗,学生一般会认为诗中含有伤感之情。其实,李白在情感方面并非含蓄之人。其写与汪伦的送别场景,就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思念友人,即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黄河的壮观则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庐山瀑布的姿态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自己的愁苦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自己与权贵势不两立,则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句。

由此可见,李白诗中的感情表达一向是直抒胸臆、畅快淋漓的,而本诗中并无任何表达伤感之情的词句,学生有上述伤感之情论正是未看题目所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题目分为三大内容:黄鹤楼、孟浩然、广陵。

(1) 黄鹤楼:送别之地

黄鹤楼自唐代就是长江一线闻名天下的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一,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对于“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李白来说,黄鹤楼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此次又是故地重游又兼与友人相聚,自然就带着一种喜悦的心情了――楼非寻常之楼。

(2) 孟浩然:所送之人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的老大哥,诗名早著,人品极佳。李白心中的孟浩然是一个陶醉于山水、风流儒雅的形象。李白有一首《赠孟浩然》的诗,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首联即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尾联更表现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由衷的崇仰之情。能在黄鹤楼与自己心目中无比景仰的诗人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自然是其乐融融――人非等闲之人。

(3) 广陵:前往之处

广陵即扬州,自南朝就是繁荣富庶之地,经隋炀帝苦心经营,到唐代更是盛极一时。扬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海港之一,经济文化繁荣,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当时就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腰缠三十万,骑鹤下扬州”等诗句。包括李白在内的唐代人对扬州一直憧憬有加,李诗颇有“你先去,我随后就到”的意味。那么这样的送别诗就是言喜言憧憬了――地非平常之地。

从以上三方面内容来看,李白在天下闻名的非寻常之楼,送风流倜傥的非等闲之人,去当时繁荣富庶的非平常之地,自然不会带有伤感之情,而是在愉快的分手中带着诗人的向往之情。

通过以上对题目的分析,再细读此诗时,学生便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当时的那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情了。

2.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初读这首诗,我们会认为它是一首平常的送别诗,但细细品味“易水”二字就会发现这是一首抒发内心忿懑、渴望建功立业的借古咏今诗。这里的“易水”决不是单指现湖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的那股细细的支流,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千百年前在易水之滨上演过的那悲壮的一幕:太子丹等人素服送荆轲至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那种视死如归、反抗的精神不正是骆宾王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的东西吗?骆宾王虽为初唐四杰之一,但人生际遇颇为凄凉。他借易水送别的特定场景就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和决心有所作为的心愿。

3.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很多学生对其中的“荡胸生层云”有着错误的理解,认为是描写泰山之高的句子,解释为:作者站在泰山之巅,胸前飘着层层的白云。将尾联理解为:站在泰山的绝顶一看,所有的山都变小了。其实,只要仔细看看题目,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题目中的“望”字,说明了作者是在远处观望泰山。所以,“荡胸生层云”是指杜甫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为之荡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的想要攀登泰山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

4.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的题目也很有特色。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早”是一个线索,诗文中的首联、颔联、颈联都体现了“早行”的特有景象。早晨起床,旅店外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这时鸡刚鸣,月亮还清晰可见,旅人收拾行装启程,却发现板桥薄霜之上“早”有人迹了。因为天色尚早,枳树的白花就显得非常显眼。这些早行所看到的景色很自然地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的景象,既与“客行悲故乡”首尾呼应,又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悲切感受。此外,诗题中的“山”字在诗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如“茅店”就是山区特有的景物,“槲叶落山路”更是直接地写出了山路上的景色。自始至终,思乡之情都是紧紧围绕题目而抒发的。

此外,《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安西”、《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江南”、《逢入京使》中的“逢”等字都为我们分析诗歌内容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对话;学案导学;课堂检测;高效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诗词中简洁凝练的语言、委婉含蓄的表达、意味悠远的境界、深厚长远的文化,无一不打动着我们。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词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人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共计选编了古诗词28篇,推荐课外古诗词背诵50首。尤其是推荐的50首课外古诗词,虽说只是要求学生能背诵即可,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教材推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古诗词知识对课外古诗词进行赏析、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背诵。但是,古诗词的教学确实非常不容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

一、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现状

纵观整个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笔者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会影响着课堂的进程,甚至是学生的思维。一堂古诗词阅读课上得好坏,也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但是现阶段在古诗词阅读这一教学中,许多的教师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将古诗词的教学等同于文言文的教学

当前,不少教师在遇到一首古诗词的时候,首先就是带领着学生进行重点字词的理解,然后在理解重点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句子翻译。这样做不仅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字词的理解上,而且由于古诗词大部分都是采用借景抒情,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导致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理解感悟,但是学生仍旧“不知所云”。

2.古诗词教学经常出现“无声”或演变成“一言堂”

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尴尬。这种尴尬总结起来就是:教师没有针对学情去合理地进行教学的设计,或者没有放胆去让学生自主鉴赏。这样的情况下,古诗词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叫一位学生回答,学生“无声”;第二位学生也是如此;第三位第四位亦是如此……教师开始或心慌意乱或气愤不已,内心暗骂学生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在一片“无声”中,教师开始“侃侃而谈”,将自己认为的很重要的而且是学生应该要知道的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而学生呢,在教师的“侃侃而谈”下,开始“奋笔疾书”,像打字机似的将教师所说的都打印在了书本上。

3.只有“半桶水”的教师难以教出“一桶水”的知识

大部分教师对于古诗词的素养都停留在学生阶段所学到的。不少教师在学生生涯中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诗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整体素养并不是很高。工作之后,教师们大多难以静心学习,平时教学时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大多靠的是教师参考书或者是网上参考资料,所以对于课本中的古诗词往往是“一知半解”。教师都只有“半桶水”,又怎么能给学生“一桶水”呢?

那么,面对这种种问题,当前的古诗词教学该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古诗词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提高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文化素养,更是因为在我们的中考中会有古诗词的默写和古诗词的鉴赏这两种题型。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希望将课文中的古诗词当成一个“例子”,通过对这个例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方法,从而能够在考试的时候,面对这种题型能够更加有方法、有效率。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笔者将古诗词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本文就针对如何建立古诗词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希望通过学习,寻求多种教学途径,改变古诗词课堂上学生“沉闷”教师“无奈”的现象,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二、小组合作交流模式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笔者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组4人,或者让他们自由组合,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赏析。每位学生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余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帮助答疑。如果每一位学生都不能理解,那么就求助教师。这样一来,不单单是让课堂成为了“学堂”而不是“讲堂”,而且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时:改变了原本教师引领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词中的内容和情感。首先,笔者导入到这首诗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并且带着自我的理解,去细细地分析整首词;然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组的人数不能少于2人,不能多于5人,在组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质疑答疑;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对词进行讲析,并且说明重点和难点,而疑点呢就交由教师进行简答。

采用这种形式后,第一小组总结归纳:“肠断白O洲”一句中的“肠断”一词,读出了悲伤、痛苦的感情。第二小组总结归纳:“过尽千帆皆不是”,从中看出了失望的情感。同时这一小组的一位学生提出疑惑:温庭筠是不是女的啊?第三小组总结归纳:“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的“独”字给人孤寂的感觉。第四小组总结说:这里写的应该是一个妇人,她的丈夫远在外地,她去望江楼是盼望着她的丈夫归来。第五小组急忙归纳道:“我组认为,这位女子早晨梳洗完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望江楼,盼望丈夫归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女子盼望丈夫归来的急切心情。”第六小组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小组:他们首先表示,他们小组所讨论出来的,其他小组都讲过了,不管是内容或者感情基本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小组还发现一个地方,“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中的“悠悠”一词他们认为是指妇人等待的时间很长。这堂课讨论到这时,全班都沸腾了。其余组中没有轮到发言的同学的激情更是高涨,他们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说等待时间长应该是从“梳洗罢”和“斜晖”两个词语中看出这位女子是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有的人说“悠悠”给人一种水一直不停地流,而人也将一直等待下去的感觉。

上到这里,笔者不禁拍手叫绝。之前一直都是教师在讲解时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的思维的碰撞下,竟然将《望江南》一词中的重难点都讲析了。笔者也不禁思考:之前笔者在课堂上所讲的其实都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而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却只字不提。至此,我将我原本想要讲的洋洋洒洒的大堆内容舍弃掉,只跟学生一起学习走近温庭筠。

小组合作交流模式的运用,避免了教师提问、学生不答的尴尬,而且让课堂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了“小老师”,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的探究意识逐渐地体现出来,掌握了赏析古诗词的一些方法。

三、“对话教学”模式让古诗词课堂“闹”了起来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教学”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自我的对话、学生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对话。但是需要时时刻刻紧记的是:学生应是对话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例如,《渔家傲・秋思》一词: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自由朗诵《渔家傲・秋思》一词,从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

生(读),齐答:写了秋天的景物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哪些词句是在写秋景?

生(找)读诗句

师:刚刚同学们找到的关于秋天景物的诗句具体是哪个地方的秋景呢?这个地方的秋景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描写了边塞秋景的奇异

生:大雁没有一丝逗留的意思,应该是说边塞的秋天天气非常寒冷

生:声音也都是边塞特有的声音

生:长烟感觉是烽烟,说明此时的边塞正在战争中。

生:我觉得长烟不一定是烽烟,但是从“孤城闭”中看到了因为战争的原因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师:边塞的无论是天气、声音还是城市,都和词人的家乡如此得不同,是这样的奇异。那么情感呢?从词中去找找看。

生:除了“浊酒一杯家万里”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可以看出的思乡之情外,我不能理解“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句,也是在写思乡的情感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帮助这位同学的呢?

生:词语手册上说“燕然未勒”其实运用了典故。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师:因为还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所以回家的日期遥遥无期,这表达了什么?

生: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通过这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文本间的思维一再地进行碰撞,学生的发言也在这样的对话中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学生对于《渔家傲》一词的理解认知也在逐步地深入。同时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上“说得多了”、“动脑动得多了”,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古诗词的教学不再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也敢于提出他们的疑惑、发表他们的看法,让古诗词的阅读课不再是沉闷的课堂,而是“热闹”起来了,变成了富有活力的课堂。

四、学案导学课堂检测相结合让古诗词教学“高效”起来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能够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情,对学生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差异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避免“学生希望你讲的你不讲,学生不希望你讲的你拼命讲”的情况的出现。同时一堂课是否高效?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检测是否过关。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不单单只是例子而已,无论是期末测试还是中考,都可能出现关于古诗词的名句默写或者是古诗词的对比阅读。所以对于古诗词的教学,笔者认为课堂检测这一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如在教授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一诗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下发了一张表格――师生学习案,围绕学习案学生进行预习思考。

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状况,将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围绕在学习案中的第3、4、5三个问题上,整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这三个问题上,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最终解决问题。然后笔者留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检测,题目是:一、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诗以言志,杜甫在《望岳》中的“――――――,――――――”。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2)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3)作者细览泰山美景的诗句是――――――,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包含的人生哲理是:

二、测一测你的记忆力:默写该诗。

通过学习案的学习和课堂的当堂测验,教师一方面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对于古诗中难以把握的地方,着重去讲解学生不能了解且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课堂检测环节的设置,也让整堂古诗阅读课变得更加得紧凑且有实效。因为检测机制让学生能够更专注地学习,更用心地思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对于语文教学中这块难啃的骨头之一――古诗词,要让学生喜欢,唯有教师首先要采用学案导学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古诗词。其次就是要教师、学生都参与到与古诗词进行对话中去,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话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或者自由组合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读起来、说起来、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寻求多种教学途径,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从而建立更为高效实用的古诗词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4

周围环境变了,几乎难以辩认。不变的是燕子矶,它历经沧桑而洞悉世事,只因目睹太多人生悲欢、潮起潮落!

园门旁的“南巡蹬道”,将人引向矶顶的“御碑亭”,记述着康熙皇帝五次率群臣登临燕子矶的典故。峭石小径旁以形命名的“酒樽石”,传说是李白把酒问天、一醉方休的诗仙遗迹。江风浩荡,波涛翻卷,激起多少壮志豪情。毕竟,望大江东去,想世代兴亡,给帝王开阔治理天下的胸襟,给诗人点燃浪漫情怀的火种,燕子矶似乎能“点石成金”。

那是一种值得后人遐想的生命状态。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巡,一路前呼后拥,固然不乏君临天下的排场,然而当朝在位数十载,平定北疆、,“康乾盛世”的强盛景观,已经溶入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史册。“康熙微服出访”的民间故事之多,直至屏幕上的康熙幽默诙谐,也是康熙留给后人的遗产吧。在燕子矶上想到康熙,仿佛《康熙王朝》主题歌犹在耳边,韩磊用低沉雄劲的嗓音喊:“我还想活它五百年!”

相比之下,在乾隆皇帝之前一千多年的李白,游燕子矶也许更为潇洒、更为自然。那时金陵远不如后来繁华,燕子矶附近荒草没膝也属正常。李白是骑毛驴还是骑瘦马,坐小舟还是乘大船,不得而知,反正他竟然登上了燕子矶,挥笔写下“吞江醉石”的妙句。如果说李白“月夜登矶”,那肯定一步一个诗句,浪漫到家。不过,真的挨近“酒樽石”题字,脚下可得留神,石头错落插足都难。李白能在半夜时分,乘月色攀石而上,实在是一大壮举。我宁可相信有此传说,李白就该临石望远,飘飘欲仙。因为李白无拘无束,如此挚爱生命而神采飞扬的人杰,显然是难不倒的。

燕子矶应该记得,有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慷慨激昂、抒发抱负,留下了生命的蓬勃印记;也有许多失意之士、绝望之人在此触景伤神、愁肠百结,甚至划上了生命的句号。陶行知亲笔所写“想一想,死不得”的名言,现在刻成了一块石碑。据说当年是陶行知叫校工找来两块木牌,竖在燕子矶头。一块上写大字“想一想”,小字曰:“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另一块写大字“死不得”,小字曰:“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

那是1927年,陶行知在燕子矶畔的晓庄乡开启中国平民教育先河,创办晓庄师范学校。这位36岁的留洋博士也曾登临燕子矶,沐浴江风,重振精神。他听说,燕子矶下又有年轻女学生沉江自尽,非常震惊。其他人告诉他,燕子矶常有跳崖自杀的悲剧,人们见怪不怪了。陶行知却无法安宁,他大声疾呼“想一想,死不得!”这句劝喻轻生者的呐喊,至今回响在燕子矶上。陶行知立志于平民教育,不就是希望中国人有抱负、有知识,活的有尊严、有人格吗?他怎么能漠视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呢!

陶行知不会想到,时隔十个春秋的1937年,惊心动魄的枪炮声与爆炸声拉开了一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当这支丧失人性的东洋军队攻占民国首都之后,对放下武器的士兵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燕子矶滩涂尸骨遍野,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中华民族这道深深的伤痕,凝聚成燕子矶头峰下的三角石亭,当中“遇难同胞纪念碑”字字如血,似乎是数以万计生命的控诉!

就在诗仙李白对酒当歌的美丽胜境,就在康熙皇帝豪情满怀的登临之地,近代中国却留给我们一个如此痛苦的参照。山顶的陶行知“劝诫碑”,让人绝不放轻言放弃生命,应该体味生命的宝贵价值,为民族振兴尽一份力量。山麓的“大屠杀纪念碑”,让人永远记住残害生命的罪恶,知道落后的民族只能挨打,以血的教训呼唤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5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80cm B、东岭到惠安县城的距离大约是20kmC、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径是40mm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为(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7、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8、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阳 B.阳光下的树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1∶2 B、 2∶1 C、9∶2 D、2∶9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15、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1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17、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的图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A、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B、听到发令枪声计时C、看到举枪时计时 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19、火车的速度为72km/h,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速度为20m/s,则( ) A、两者速度一样大 B、火车的速度大 C、地铁的速度大 D、无法确定20、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 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 21、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同一个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对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现象 B、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是折射现象C、三基色是红、绿、蓝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二、填空题:(14×1分=14分)1、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②_________(“停止”或“继续”)。3、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②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③______(“快”或“慢”)的缘故。4、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现象。5、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对电梯厢是②_________。如右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③_________(“运动”或“静止”)。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①_________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②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4、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四 实验题:(共22分)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①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跟振动的②_________有关;(2) 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观察图 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③_______(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钟表每格为1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如图A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仔细分析下面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与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B光屏转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③______线、④________线、⑤________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①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是②______(“实”或“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镜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________,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⑤________(“对称”或“不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做在答题卡) 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题:(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动, ②停止。3、①响度。②音调,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运动, ②静止。③静止。6、①5m, ②不变。 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 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答: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四 实验题:(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频率; ③一切发声物体在振动;④液体可以传播声音;⑤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钟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线、④法线、⑤反射光线。5、①A ②虚。③相等、④相等、⑤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题:1、在军事演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经过1.5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多少?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略

关于泰山的诗句范文6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80cm B、东岭到惠安县城的距离大约是20kmC、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径是40mm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为(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7、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8、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阳 B.阳光下的树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1∶2 B、 2∶1 C、9∶2 D、2∶9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15、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1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17、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的图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A、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B、听到发令枪声计时C、看到举枪时计时 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19、火车的速度为72km/h,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速度为20m/s,则( ) A、两者速度一样大 B、火车的速度大 C、地铁的速度大 D、无法确定20、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 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 21、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同一个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对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现象 B、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是折射现象C、三基色是红、绿、蓝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二、填空题:(14×1分=14分)1、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②_________(“停止”或“继续”)。3、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②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③______(“快”或“慢”)的缘故。4、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现象。5、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对电梯厢是②_________。如右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③_________(“运动”或“静止”)。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①_________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②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4、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四 实验题:(共22分)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①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跟振动的②_________有关;(2) 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观察图 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③_______(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钟表每格为1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如图A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仔细分析下面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与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B光屏转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③______线、④________线、⑤________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①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是②______(“实”或“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镜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________,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⑤________(“对称”或“不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做在答题卡) 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 初二年物理试卷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题:(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动, ②停止。3、①响度。②音调,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运动, ②静止。③静止。6、①5m, ②不变。 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 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答: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四 实验题:(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频率; ③一切发声物体在振动;④液体可以传播声音;⑤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钟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线、④法线、⑤反射光线。5、①A ②虚。③相等、④相等、⑤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题:1、在军事演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经过1.5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多少?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