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
本学期我任教四(3)班和四(4)班。四(3)班现有43人,男女生比较平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比较好。有十几个学生上课非常积极,每一个都会抢着回答,有个别学生还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思维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特别陈越同学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而且很会捣乱,时不时地会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打乱了课堂教学,我是苦笑不得。四(4)班现有42人,由于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跟他们接触的多,交流的也多,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这个班的学生也很给面子,上课都非常积极,动手操作能力,同学合作能力也相当不错。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因素。希望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能够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三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解答方法,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对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检验,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点:学会小数的意义、单位,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应用以前学的方法求近似数。
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性质的应用,正确按要求近似数。
3、小数的乘、除法。
重点:掌握计数方法,知道小数乘、除法同样可以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进行简算。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简算。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三角形的垂线和平行线,各种图形特征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和学生学习情况,这学期数学教学,我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 ……………………………………………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 ……………………………………… 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课时左右
5.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期中复习考试
六、三角形 (6课时)
1.三角形 …………………………………………………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 ……………………………………………2课时左右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八、统计(4课时)
九、数学广角(4课时)
管家 ………………………………………………………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月9日—2月15日
四则运算
4
2
2月16日—2月22日
四则运算及单元复习测试
位置与方向
3
1
3
2月23日—3月1日
位置与方向
1
婚假3天
4
3月2日—3月8日
位置与方向及单元复习测试
乘法运算定律
3
1
5
3月9日—3月15日
乘法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
2
2
6
3月16日—3月22日
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3
1
7
3月23日—3月29日
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3
8
3月30日—4月5日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清明节放假
9
4月6日—4月12日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
1
10
4月13日—4月19日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
期中考试
11
4月20日—4月26日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测试
3
12
4月27日—5月3日
三角形
4
五一放假1天
13
5月4日—5月10日
图形的拼组
第五单元复习测试
2
2
14
5月11日—5月17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15
5月18日—5月24日
小数的加减法及单元复习测试
4
16
5月25日—5月31日
统计
4
端午节
17
6月1日—6月7日
数学广角
4
六一
18
6月8日—6月14日
总复习
4
19
6月15日—6月21日
总复习
4
20
6月22日—6月28日
知识梳理
期末考试
七、针对学生提出的措施
切实加强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文明学生评比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课堂。
2、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用, 有趣, 易学, 富有成就感。
3、 课堂教学除上好新授课、练习课、复 习课外, 适当延伸。补充一些兴趣课内容, 尝试上专题课
4、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 创新思维训练。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力求每一课都有一至两个训练点。
8、抓好质量监控,从平时起密切注视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以下几个过关。
9、 当堂课当堂作业过关, 课堂作业量少精题,大部分力求在课堂内完成,最迟不能迟于中午。
【2】
>>更多同主题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概念、命题、规律、定理、公式、法则、方法和技巧等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念。“基本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数学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抽象思想、概括思想、归纳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与模型思想等。
事实上,单纯的知识积累,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遗忘,而方法的掌握与思想的形成则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数学教材体系来看,整个中小学数学教材中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写进教材的基础数学知识,是明线,一直都很受重视;另一条则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暗线,较少或没有被直接写进教材,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却十分重要,也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者的重视。数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方面,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只有认识到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才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思想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有助于使学生将相关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深化整合。另一方面,数学思想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备课时准确定位,立足数学本质,挖掘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定义、概念等都是在教材中明显的、“有形”的知识,学生都能直接“拿来”使用,而数学思想却是“无形”的、”默会”的知识,只能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思考从知识的背后总结出来,使之更加明朗地呈现并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准确把握住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关联点,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说明本课教学内容要渗透哪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理解编者的意图,明确每一堂课的知识所要渗透的数学方法;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情,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怎样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数学思想。备课时还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在具体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抓实课堂教学,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在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总结、概念的归纳、结论的形成以及规律的揭示等过程,都是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极好机会。
例如,数学上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是指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同类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性方法并加以推广运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载一棵(两端都载)。一共可以栽几棵树?
这道题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化繁为简法解决,先以10米、15米、20米的小路为例,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不难总结出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时的一般性规律:植树棵树=间隔数+1。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在以后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就会想到化繁为简的方法,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普遍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在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例如:在讲到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时间的关系时,学生必须记住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一个量不变时,另外两个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量一定,用的时间越长,效率就越低;假如时间一定,那么工作效率越高,工作总量就会越大。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加以对比,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数学学习中掌握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比和除法、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回忆除法的性质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就运用了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对既有知识的回顾和分析中更好地获得和吸收新知。
三、练习中及时提炼,在知识的总结过程中,归纳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在进行练习、小结测验和知识巩固时,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由于我们的教材是按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规律编排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蕴涵在数学知识的体系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小结、单元总结或复习测验时及时归纳梳理,使数学思想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四、应用中不断深化,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增强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和数学问题解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思想方法的指导,而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却忽视了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只看表面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而数学思想恰恰可以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获得深化,以至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反思知识的形成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提高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范文3
一、数学家庭作业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里讲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课堂作业外,合理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因为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家庭作业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而作为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是发现自己教学不足的重要手段,发现学生学习弱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40分钟的课堂要保证质量,匹配的课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充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并提出家庭作业限时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内完成,杜绝“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现今各门功课的作业累积起来,总时间有点长,作为老师要严格掌握作业量。
新课程改革过后,我们的数学教材发生了不少改变,以前教科书上出现的练习题基本上都是为例子服务的。而现在的教材上练习题中有些也是新授。如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中的数学思考,明明放在复习课上,其实是新授。一些数学家庭作业的配套练习很多题目在难度上大大超过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现今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影响因素太多,如电视、上网和同学嬉戏,有些还得先帮家长分担家务。
三、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
1.教师的问题
教师压力大,学生压力自然大。很多的指标导致教师不得不布置较多的家庭作业来达到巩固学科知识的目的。数学学科具有它的特殊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需要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熟练地操作并提升到技能的目标。例如计算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整数、小数、分数)、%i的计算等,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2.学生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影响因素太大,看电视、上网等事情诱惑着他们。而在学校里有老师的督促,有时间的限定,有其他同学学习的感染,所以很多学生可能虽不情愿,但迫于压力,看到其他同学在学习,自己不学不太好,怕落后,不得不完成课堂作业。
3.家长的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的比重特别得大。这些务工人员大多数工作很忙,文化程度较低,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包括一些本地的家长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辅导孩子的作业比较困难。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低年级的知识,家长还能承受,但从三、四年级开始,家长就比较吃力了,有些根本就不懂。另一方面,家长监督不力,也促使了学生不认真做作业。
四、解决对策
《儿童心理学》中提到有需要才有动机,有动机才有行动。一个学生如果自身缺乏学习动机,也难以在学业上取得长足地发展。孩子的家庭作业做的比较差,因为对作业不感兴趣。这不禁让我想起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要由兴趣主导。虽然数学常常以抽象概括的方式进行形式化的表达,但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不应该是仅就“学术状态”的数学学习,而应该是“教育状态”下的数学学习。应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唤起兴趣是引导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要务,让小学生学“与生活联系的”数学,而教师要善于创造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数学情境。
数学学科对于同种类型的题目,机械型的题目能少做就不要多做,能不做就不做。布置作业还必须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新课程观注重以人为本,学习方式多样性的原则,让他们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对于基础弱的同学而言,数学家庭作业多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如计算、简单面积体积计算等,然后再慢慢地加深。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在基础性的题目上增加一些需要“稍转一转”的题目。优秀的学生,基础性题目掌握地较熟练,可以相对地少做一点,多加一些难度高的题目,但不宜过多。
评价语言方面多鼓励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境界,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被赞扬。语言是老师和孩子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教师内心,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