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罗福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罗福欢范文1
罗福欢范文2
随着中国经济近几年的腾飞,中国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服装业正经历着异化深长的变革。网络服装定制在中国市场上呈现出越来越迅猛的发展姿态,无论是从时尚产业角度,还是社会文化角度,网络定制都已悄然兴起。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加的理性更加的追求效率,随着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穿出满足自己体型和审美需要的专属服装。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诉求的转变,服装设计师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及基于于网络平台下的新型设计模式,所以服装设计师在为消费者提供设计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服装的质量、品质以及功能上,更多的是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于体验式服务的追求,由此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会增加更多的互动,设计师的工作也会有消费者的参与,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到充分的体验。
在传统的服装定制过程中,设计师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测量用户的体型和尺寸,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设计师的经验为用户裁制服装。这种方式既浪费了顾客的大部分时间,又不利于为异地的用户量体裁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三维人体扫描仪(3D Body Scanner)在服装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颠覆了设计师传统的服装设计流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定制服装过程中,专属的定制体验以及基于网络的服装定制原型系统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师的职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一套完善的设计指导,对于解决网络定制过程中设计师的链接工作,对提高定制服装的竞争力以及定制服装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络服装定制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更加精准,消费群体区分更加细致,致使产品生产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均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当今的“定制”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时尚领域,更不是极度奢华的代名词。更多企业调整自身品牌战略,为消费者提供平民化的定制服务,更加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研究数据表明大规模定制背景下消费者参与设计的实现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由于手工与大众产品的关系发生改变,以及客制化需求背景下产品内容和提供方式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的逐步完善,网络定制具有以下特点:一,定制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二,新技术的应用与定制的程度对服装定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定制概念”不仅专属于奢侈品牌,也可以将其平民化与大众化。
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实现高效快捷的服装定制生产的目标下,将传统服装定制过程中的测量、设计和销售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上,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了用户定制服装的时间,降低了服装定制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服装定制的效率。
设计师的主要职责
网络时代的服装定制系统均已在定制服装中得到运用,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主要是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将用户需求、喜好等资料进行分类收集,除此之外,还要对设计素材进行分类收集,最后将所有的资源整合以及建立集成信息库,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库的建立,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层层筛选、录入。由于定制系统的使用,使传统的服装设计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少有直接探讨基于网络平台服装定制中,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所有要知道设计师的职能,如何了解消费者定制需求让消费者可以体验到完美的参与感,则显得尤为的重要。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时尚敏锐度要高,独立系列款式开发能力强;具有时尚创意思维,对服装设计有独到的见解、能把握服装流行趋势,眼光敏锐且能较好把握产品的风格,然后需要熟悉自己的固定客群,然后为其设计符合其需求的服装,设计师的关注点只需着重放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即可。
基于网络服装定制系统下,设计师需要关注的接触点将变得更多。首先从自身能力上说,最好是有资深的设计经验,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因为真正有想法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能打动人的设计。具有敏锐的时尚触觉,对流行趋势有卓越的洞察力,能把握每季的流行并把其转换成买点,这些都是基于网络平台下对设计师技能的重要考量;其次,设计师与设计系统的关系的重新组合,所以这更要求设计师具有全局意识,熟悉网络定制系统下的整个设计流程,从了解顾客到从设计库中筛选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设计元素,从而跟进整个的设计到制作到工艺以及后期都要有整体的思路,这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策划能力与统筹实施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服务的人群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做出的设计也要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就需要设计师非常了解自己的顾客群,在与正式进入设计环节前,要对自己的消费者具有完美的调研,完成立体多方位的信息收集,以帮助后期设计成品的准确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准确判定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尽可能完成顾客所有的要求,最好做出他们喜欢的服装。
结论
定制的过程是顾客享受服务的过程,但是由于面对面的服务放到了网络平台,消费者的体验感相对会减少,如何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既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又良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一次完美的购物体验则是对设计师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除了熟练掌握的设计技能之外,要更加具有全局观念,了解定制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快速考量订单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更了解自己的消费客群,用对他们的了解以及满足他们的消费愿景,来增强他们的体验感,用完美的设计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定制体验。
罗福欢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网络环境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渗透,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拓展了读者服务的深度,同时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1 传统高校读者服务特点
传统的图书馆以藏书作为主要的中心内容,由于受载体和地域的限制,读者服务只能针对“本校”读者来进行。读者服务也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对定向的读者进行着借还,整架排架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和被动的读者咨询。各高校图书馆都处在一种封闭自守的管理模式中,使图书馆成了文献贮存仓库。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一成不变的“借还书,看着别丢书,提书,上架”成了外界对图书馆工作的概括。而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图书馆的形象,也是造成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
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读者服务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包括物理用户和虚拟用户两部分。物理用户是指到图书馆中来查找和获取资料的用户。虚拟用户是指通过网络,对图书馆进行访问,使用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的用户。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图书馆框架下的业务流程、服务模式,重藏轻用的机构设置,已经无法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需求。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由于其Web服务器通过校园网络与Internet相接,其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包括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的实现,如阅读、下载文献传递、离线打印,以网站形式提供查询、浏览信息报道等服务;它更多的可以提供包括信息库、教育环境、参考服务、个在内的服务平台。使网络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多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开放的信息环境使图书馆服务对象有了新的变化,把凡是利用图书馆从事阅读活动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集体、单位都视为读者。读者在拥有一台电脑终端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搜索所需文献信息,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由于其馆藏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社会上的读者,高校图书馆也由为本校师生服务而面向社会逐步开放,读者成份趋于多元化。读者只要通过查问联机目录和检索数据库找到需要的资料确认后,就可以收到图书馆传给远程读者工作站的以字符编码形式或电子页面图象形式存储的文献信息,供读者浏览或授权后打印。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借借还还,也不再受到实际存放位置和复本数的限制,并且还可以接受图书馆提供的网络检索馆藏、网络留言、远程访问等全天24h服务。
3 网络环境下加强读者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的一般性质是社会性、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这些性质的体现取决于图书馆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内容包罗万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网络信息中为用户收集有用信息。网络环境下只有将读者服务工作放到首位,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好读者服务工作,才能将图书馆的各种性质充分的体现出来。
加强读者服务可以使图书馆通过声、视、报、刊等多种媒介诸多介质传达图书馆的信息,加强图书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引导公众的阅读倾向和行为,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受众面。
4 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服务工作的着眼点
4.1 从图书馆的角色入手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满足读者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读者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功能的新模式下。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就是从收藏到获取,从文献描述到文献的传递,从提供文献线索到提供分析、加工后的增值信息产品。网络环境下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多种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鉴别、揭示、分析、提炼、浓缩的再加工,使信息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走向条理,创造出新的信息系统,让知识变为更有价值的资本。使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
4.2 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入手
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信息为工作中心内容的,通过对知识、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开发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师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信息需求的特点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最完整的文献信息。而学生由于“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特点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应具备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他们需要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论文资料和科研资料,了解反映学科前沿、科学进展和成就的信息。学校图书馆必须要做到能为教师提供科研信息跟踪服务,包括科研前期的查新、科研中期的追踪、科研后期的成果转化服务。所以主动地搜集、加工网上信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快速的信息服务,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尽可能多的节约用户的时间,实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最大价值,达到图书馆与用户的双赢。
只有这样图书馆的工作才能从简单的借还服务,转移到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中来,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图书馆员成为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使原来的读者服务由简单劳动型转向智力型。
4.3 从图书馆的职能入手
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还有一个义不容辞的义务,就是要开展好用户教育和用户培训。培训用户是培养用户具有获取和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传统的用户教育手段是通过咨询辅导,讲座培训,资料宣传等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向用户介绍具有适用性的方法。而网络环境下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开发用户教育网页和网站;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用户教育课件。通过网上教育向图书馆用户介绍使用电子资源的方法和检索策略;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网上文献检索的培训和宣传。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是图书馆必须要切实实施的工作。否则,图书馆新购的电子书刊、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就不能为用户所熟悉,用户教育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应该培养设置专门的用户教育管理人员。
5 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措施
建立适合本馆馆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倡“完美服务”的服务质量,坚持进行定期的服务评价。
加强馆内人员自身建设,培养组建出一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和谐团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组织者,除必须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
术等。
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是关键。有特色才有新意,有突破,有生命活力。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结合自身的馆藏实际,人员知识结构、文献资源优势,融合学校的重点学科,代表性学科,选准行业及学科领域作为突破口,开发不同层次的信息产品为教学科研服务。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好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读者利用图书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等待参考咨询员来答疑解惑。参考咨询也就成为了更加体现出读者服务的增值作用和馆员价值的工作,参考咨询服务的水平成为衡量现代高校图书馆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速“一卡通”的建设和应用。实现网络环境下真正意义的通借、通还、通阅。让用户拥有一张借书证便可以在任何一个加入高校图书馆网络的图书馆借、阅,也可在任一图书馆归还。
完善图书馆传真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的用户自主操作使用,方便用户信息采集。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和完善读者服务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需要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广明.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
[2] 杨熹连.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
罗福欢范文4
1新型服务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由以期刊文献为主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由提供整刊转变为提供知识单元,更加重视资源共享与用户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需求导向,重视信息开发。并出现了如下新特点[6]:
(1)开放性。面向网络环境,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网络覆盖的区域转化为虚拟的、全天开放的馆舍;作者—编辑—读者—评论者间可以多向交互,直接对话,即时交流。
(2)主动性。除了做好本馆的服务外,馆员也开始走出馆舍,主动联系用户,了解需求,采用24h全方位服务方式,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和专题咨询服务。
(3)多样性。图书馆将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分析服务型”,开展信息的深加工,深入到知识单元层面,提供代查、复制、光盘检索、原文传递等服务。同时,开始提供有偿服务,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4)共享性。现今全国图书馆已经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立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图书馆”三级联合保障体系;图书馆间、其他文献信息机构间也广泛开展了电子期刊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资源,全面满足读者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网络环境下期刊服务发展趋势
2.1载体形式多样化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促成了期刊数字化的逐步转换。数字期刊、多媒体光盘数据库日益增多,图书馆的期刊信息资源已发展成为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多种信息载体形态共存互补的格局。
2.2资源信息共享化网络环境不仅更新了期刊的载体形式,而且建立了具有期刊特色的数据库、馆藏期刊索引数据库及联机目录数据库。这种资源的共享访问是对订购电子期刊的二次开发。丰富的馆藏期刊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化”“共享化”,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使期刊工作更富于生命力。
2.3服务方式人性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手段更为灵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各类资源的开发、组织、整理、筛选和连接,同时发展个性化的定题服务和跟踪服务,将更新的文献信息推荐给读者。通过建立完善的期刊检索体系,给读者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期刊文献检索途径,提高了期刊利用率[7]。现今的期刊服务实现了“以馆藏为中心”到“以读者需要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服务能力[8]。
2.4馆藏建设专业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收藏应朝着“新”与“专”的方向发展,及时收集新颖、前沿的期刊资料。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应密切与校内各院系、科室联系,紧跟科研、教学第一线,掌握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应根据学校特色,确定期刊收藏的范围和重点,建立细化、专深的期刊资源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期刊数据库。同时,要结合学校教育的需求,适时调整馆藏期刊的数量、内容、文种等,使馆藏期刊一直保持合理的结构与科学的布局,充分体现期刊的应用价值[9]。
2.5管理模式创新化网络环境下期刊的管理模式需要重组、创新,以符合新环境下期刊管理内容的要求。首先,要根据期刊的内容进行业务和部门重组,实现多重交叉服务;其次,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具有较好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和情报技能,应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优势,建立本馆特色资源数据库,找出一条适宜的期刊管理服务模式;此外,应创立兼容性期刊阅览室,进一步提高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率,为读者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3网络环境下提高期刊服务水平的可行措施
3.1夯实期刊馆藏建设图书馆期刊工作能否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取决于期刊基础工作的开展情况。只有充分发挥期刊优势,促进期刊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才能最终顺利实现网络文献服务,提高期刊资源的保障能力。网络环境下,期刊基础工作的完成需要调整采访策略,优化资源组织结构,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期刊资源数据库;开展网络化建设,实现期刊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此外,还应建立文献传递服务机制、变革期刊参考咨询服务的策略和途径。同时,注重本馆期刊利用率的研究,处理好各种信息媒体资源的入藏比例,做到重点期刊重点保护为此,图书馆员要充分了解本校的专业特色及培养方案,认真分析读者对期刊的利用情况,通过校园网期刊信息的最新动态,广泛收集师生对期刊的意见并及时汇总,为调整期刊内容提供依据。
3.2拓展期刊服务层次新形势下的期刊信息服务呈现出了“服务社会化、服务一体化、服务集成化、服务精品化、服务科学化、服务专业化”的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拓展、深化服务层次势在必行。广泛宣传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开展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网络信息检索、网上文献传输等,使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和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各种咨询服务———通过专题、定向咨询,开展定向服务,并开展服务追踪;深入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建立专业期刊信息资源指引库,推荐相关网址给读者,帮助其在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适时开设培训服务———以专题的形式向读者进行现场培训和网上培训,使其迅速掌握新的信息查询方法,调动其利用期刊的积极性;不断增设多种增值服务———原文传递,最大化地提升随刊附盘的价值[10]。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如科研成果数据库、学生论文数据库等,以提升图书馆资料室的服务层次;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为各院系开辟专栏,在专栏上定期个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某些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课题立项等信息,将各学科的文献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图书馆[11]。
3.3建立特殊信息服务体系在网络服务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可利用网页、电子邮箱等与期刊用户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图书馆可以为学校内各学科的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重点学科带头人等提供特殊的快捷服务,通过邮件等方式将最新期刊目次发送给他们,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可以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建立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档案,根据学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目次及内容提要。加强文献的二次、三次开发。图书馆可以对期刊文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系统归纳不同期刊中的相同学科领域、相同知识单元,然后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学科发展综述、科研动态通报、热点技术评论等,利用图书馆网页主动向读者提供此类信息,使广大师生能快速、全面地获得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3.4完善开放存取(OA)期刊服务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获取文献信息。开放存取正好满足了科研工作者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大的范围内与全世界同行交流的要求[12]。因而,图书馆应加紧建设OA期刊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读者对文献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利用本馆OA资源开展学科化服务[13]。学科化服务是一种专业化服务,目前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科范围非常广泛,这对OA期刊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领域应具备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并加强该学科服务团队的管理。此外,学科馆员要积极开展利用OA资源的推介宣传,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并用E-mail等方式将期刊信息主动推送到各学科教师和研究生手上,将用户注意力转移到专业相关的免费资源,起到导航作用[14]。当然,OA期刊作为馆藏的一部分,应实现其与馆藏资源的整合。为提高OA期刊的利用效率,图书馆可以通过集成系统将OA资源与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进行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15]。
4结语
罗福欢范文5
【关键词】 新型网络 学校建设 校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正文】在这样开放的信息网络时代,一块黑板,几张幻灯片的学习方式已不满足学生的自身需求。因为传统的电教媒体如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和电视与机等虽然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体来传播和处理信息,但人机无法交流,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因此建设新型的网络环境能够最大程度上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创新精神和完善交往能力。让学校和着时代的节拍,走上教育现代化的道路。
1小学学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各学校积极争创“信息技术学校”,关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在学校工作、活动中的运用。配备电脑网络设施,师生共学,一起冲浪,让学生们真真实实地体验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2)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及电脑课程的相对连贯性,在三至六年级的四个年级中分别开设了《信息科技》课程。学生对电脑课的兴趣非常厚,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打字、电脑小报制作、演示文稿动画制作以及上网制网页等知识技能基本掌握。
3)学生拥有电脑率很高,但上网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在家家长对孩子上网还存在多方面的顾虑,怕孩子的自律能力差,分辨能力不强,在网上学不到应学的东西,浪费时间,影响视力。
2网络环境下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策略
1)提高辅导员的电脑网络意识。
网络信息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必须运用电脑网络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题活动的场景化和可视化,阵地建设的自觉化。辅导员可以帮助队员提高搜集,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网络交友社会化,个性化。
2)组织教师学习电脑网络知识。
校园网络生活建设工作的电脑化,网络化的开展,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具有电脑网络知识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应基本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电脑浏览器使用,网上交流,网页制作等网络基础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建立起自己的网页、创办电脑小报等。
3)利用网络创新校园网络生活建设活动
电脑网络活动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以网络活动为载体,以网上交友为活动形式的校园电脑网络活动。电脑网络活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跨越空间、快节奏的“网上联络”;交流心声、不见面的“网上聊天”;围绕主题、有见地的“网上论坛”;信息获得、有选择的“网上冲浪”;学习技术、有创新的“网页制作”等。
考虑到许多家庭没有上网,我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创设模拟的网上空间,进行一系列的模拟网上活动。实现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a、网上“手拉手”活动。
有针对中队手拉手和队员手拉手两种形式。各中队之间可以开展网上各种交流活动,如网上棋类的竞赛等。队员们将自己的烦恼和困难存入电脑,在校园网上寻找选择自己的伙伴,在网上交流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此类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互帮互助的精神,从而引导孩子们初步形成良好网络道德意识。
b、 网上安家活动.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各中队主页,小队网页,并上挂学校网页,在学校主页中安一个家,完善学校网页,激发队员制作网页的兴趣,培养队员利用网络在网上查询信息的能力。
3校园网络生活建设的作用
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而我们开展的电脑网络活动是让队员通过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好途径。这一点在进行“电脑作图”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的“电脑作图”其结果是非常“直观形象”,就是一幅幅可爱、简单的图画,从而也就激起了队员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困难的勇气。在动手前进行“分析图形”的练习,可以锻炼队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处理问题的“先后”逻辑习惯。再通过“浅入”“深出”地教学,学生们逐步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图形绘画技能,使得学生在尝试与体验的过程中一步步迈向成功,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2)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随着表象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丰富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在我们的信息科技课上,我们安排了大量的上机时间,就是让队员们将老师所教的和自己所想的,通过自己操作键盘、鼠标来完成。学生在掌握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练习、作业都可以没有“主题”限制而大胆地创新。我们相信在网络上可以给我们的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理想的双翼”。
3)完善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通过网络媒体,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空间,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传统的“面对面”式教育处于师生相对无言的状态,网络给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手段,那就是“网上交流”。师生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克服“说不出话”的情绪状态 ,而教师的教育工作效率也会因此插上“飞翼”。特别对于“腼腆”、“内向”的少年儿童,网络环境--一种非正式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走出狭小空间,相信自我,尝试迎接新的挑战。
4结 语
网络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秘密的社会中。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帮助的同时也产生了烦恼。面对这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又时时处处与我们行影相随的“网”,少年儿童是不成熟、发展中的孩子,在培养其自主上网的同时培养其鲜明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是前提条件。因此,学校在引导和建设校园网络生活的同时应注意:1、加强网络健康教育,提高警惕;2、正确指导学生上网,提高鉴别能力;3加强学生校外上网监督力度。使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实、形式新、方法活、有实效、有特色地形成学校德育教育整体氛围和科学的领导机制。相信只要我们系统地组织和创设校园网络生活,我们的校园必定会和着时代的节拍,走上教育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罗福欢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制创新;服务创新
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是以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方式,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信息现代化的变化、文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图书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同时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朝着建立“知识管理服务创新的目标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在网络信息运用新的管理方法,改变原来工作模式。服务观念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环境技术手段对策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网络信息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化必须走信息服务创新之路。创造优良的信息查询,利用,传递的网络环境及数字图书馆的影响,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络信息环境服务理念创新
图书馆理念反映特定的价值取向,对图书馆方方面面的工作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理念包涵经营哲学、观念、宗旨、目标追求,策略方针等广泛内容。网络信息,这些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实际上决定了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谋生之路的精华。图书馆理念有一定稳定性,但也必须随网络环境社会 条件的变化而推陈出新,对传统思维观念有所扬弃。
树立网络信息化的服务理念。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正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深刻变化。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正在改变其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馆与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个体高校图书馆将告别过去封闭独立的状态,进入一个开放的、广阔的网络环境,成为全球图书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形象和改变现代高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因此,只有树立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理念,才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网络信息环境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知识服务就是要挖掘馆员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充分利用信息知识资源,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对各类信息知识进行搜集、加工整理,适合读者的创新价值的知识产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解决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模式:①信息转播,即出于某种安全原因不能与Internet连同的局域网,可通过采集和转播来实现对Internet上的有选择的方向。②知识的检索具有体现搜索站点的机器人专业化、检索机制语音化和查询界面自然语言化。③个性化主动服务。个性化即针对每一个用户独特信息需求进行针对,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分流”。主动性,即将“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④准电子商务。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用户基础,主要原因有三,通讯费用问题,上网设备价位问题和网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通过实行现代付费、信息和货币分流,降低了在网上直接付费的风险,可称为一种“准”电子商务的方案。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有三张创新模式:①以新闻媒体为主的服务,如中国经济电讯网络等。②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如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主题的各部委的信息中心。③商业协会及公司创立的服务机构,如联网的网络、纪元完用信息网络等。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有三种模式:①以图书馆馆藏为基础的电子文件传递服务。②以商业为主要运作模式的电子信息传递。③以专业数据位基础的电子信息传递。“网络信息加知识”服务是文献情报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献情报机构创新的重要战略。
三、网络信息服务体制创新
网络信息服务创新需要以组织创新为依托,通过科学组织体制,通过领导组织的决策,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调整和优化图书馆系统资源配置。创新的要求是建立效益高、服务好、应用能力强的组织结构,配备职位明确,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一是改革工作机构。组织创新是由技术的应用和服务需求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以前需要多部门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有一至几台计算机就可以代替,光盘、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式的机构部门模式,充分体现读者第一的思想,强化现代化信息的功能,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当今读者服务的需要。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图书馆管理重心下移到部门一级、二级管理,各岗位在馆内全员范围内公开竞争,制定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准则和奖罚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图书馆领导接待日制度,为教职工和读者提供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机会,逐步形成民主管理风尚,为人才辈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要提倡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以工作成效为唯一评价标准,奖优罚劣,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断改进服务策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四、网络信息环境服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