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雪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雪诗句范文1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 谢安 (东晋) - 《咏雪联句》
12.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 李世民 (唐) - 《饮马长城窟行》
1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 李白 (唐) -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4.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 毛滂 (宋) - 《上林春令》
15.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 张孜 (唐) - 《雪诗》
16.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 唐代 - 《南秦雪》
17.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 (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 向子諲 (宋) -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1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 (唐) - 《塞下曲·其三》
20.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 (唐) - 《春雪》
2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23.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2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2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2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
28.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转应曲》
2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30.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南秦雪》
4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除夜有怀》
41.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4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43.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44.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联句》
4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
4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48.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大雪诗句范文2
关键词:云教育;云数据;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01-01
云教育数据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教学、管理、学习、互动交流于一体,共享教育资源,分享教育成果,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即时互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因专业和应用方向不同,其实验教学要求各异,通过云教育数据平台,融合专业个性化教学,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起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一、云教育数据服平台概述
1、云教育数据平台服务模式。“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该模式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以教育云服务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架构一个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融合教师精品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管理与反馈,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信息化边界,凸显教育公平、高效、便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云教育数据平台构成。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要在开放、整合、共享的框架下,创设有效机制,协同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管理员以及技术客服等各类参与主体,设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目标,实现互利共赢。通常情况下,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采用“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评估准入、师生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
二、云教育数据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1、“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教科书局限,发挥互联网传播知识、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的知识量,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内容量。此外,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幅度的增加了知识和信息量,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促使教师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2、“教”与“学”的高效便利――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的自习室,网络化的图书馆,网络化的教学设备逐步在高校中普及。与此同时,我们处在信息资源爆炸时代,要在网络资源海洋中快速找到吻合课程内容的资源极为困难。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高校根据课程安排专门订制的用于教学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上陈列的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每一份展示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师精心制作,体现该教师最佳水平,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的最优资源,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同时,依托这一平台之便利,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即时交流,教师之间可相互讨论教法,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师生之间可以答疑解惑,课堂一下子宽广了,“教”与“学”的效果更加明显。
3、“学”与“学”的互帮互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
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协同合作是学生未来走上任何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协同合作、互帮互助是在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云教育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交流谈心的场所,这个场所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本班或本校师生,它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甚至融入全世界。学生在半现实半虚拟的世界中沟通交流、交心结友,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不断练兵演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融入世界的速度。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
1、“教师演示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在实验课上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在上机操作之前,教师首先系统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按照操作步骤上机操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对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种枯燥的“教师演示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围观教师照本宣科的演示,然后按部就班填写实验报告的方法简单、粗糙,了然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单机操练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采用“单机操练―各自为战”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一般谆谆教导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报告提示的步骤,一步步模仿练习,对教师演示或报告提示的情景无法知悉,也无法处理步骤之外的其他突况。这种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对计算机未知情况的探知欲望,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实现途径
1、云教育数据平台下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大学计算机实验课任课教师应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首先应研读教材,突出课程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对照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准备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便利性,按照实验项目特点将学生分成实验群组,然后向每个实验群组下发实验项目,组织监控各个实验群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即时交流功能组织群组讨论,师生互动答疑,最后,学生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提交实验报告。
2、云教育数据平台下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高校学生也应随之转变学习模式。学生首先应认真预习教材,了解学习重点,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操练自身薄弱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步骤,同时,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中的即时交流功能,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总结学习体会,巩固提高学习内容。
大雪诗句范文3
一、随机通达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仅仅理解事物的表层意义和识记零碎的知识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解构和认知。斯皮罗(Spiro,1991)等人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认知弹性超文本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概念。随机通达教学正是在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开发出的解决知识灵活应用问题的教学方法。所谓“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指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1]。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1)非线性和多维性。在网络环境和弹性超文本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对同一内容的学习是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2)案例性和情境性。随机通达教学是把概念具体到不同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从不同方面说明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使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对知识的多维理解,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信息加工和重构(顺应或同化)[2]58。由此可见,随机通达教学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从而使学习者在接受教学任务后能够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不过,笔者需要提醒的是,随机通达教学的适用目标是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的获得,对结构良好领域内的初级知识学习作用有限,切勿随意使用。
二、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各要素之关系如图1所示[3]: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认知弹性理论解决的是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学习的问题,对结构良好领域内的知识学习作用有限,教师可以考虑采用传统教学策略或其他教学方式较为合适。因此,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宜在多媒体环境下采用随机进入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作出分析,有所选择。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内容选好后,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遴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三)随机通达教学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基本情境——帮学生确立学习的主题,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学生在明确问题后,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激发自身潜在的主动探求欲望。
2.随机通达学习——取决于学生学习所选择的内容,内容应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通达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教师在这类学习中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与结果的反省意识水平。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四)学习效果评价和迁移应用
建构主义主张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评价、学生探究能力评价等。学习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知识迁移运用于真实世界的新情境之中,即通过在弹性超文本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能够将获得的高级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而知识的迁移应用正是能力的外化和体现[2]57。
三、基于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的历史教学设计
随机通达教学如能有效实施,则会使学生的高级学习①产生类推性、反加性与连贯性,促使学生获得对事物或知识全貌的认识,产生认知上的飞跃和意义建构。本文以人民版必修Ⅲ“人类文明的引擎”一课为例,课程标准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本课的基本史实仅作一般性了解,其重点在于探讨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对人类的影响。因此,随机通达教学适用于本课内容的讲授。
(一)设计背景:教学目标分析
关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必修Ⅱ“‘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中对科技革命已经有所了解,且必修Ⅱ侧重探讨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本节的“知识与能力”时,要求就比较高,将科技革命的影响领域扩展到整个世界。除此之外,突出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意在使学生在感受其人生经历的同时学会正确评价其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发明创造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与思考,社会的进步则须创新的持续驱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我们知道前两次科技革命的余威依然在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科技发明都来源于此,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寻找创造发明的“原点”,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课在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也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科技的巨大作用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理念。而历史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认为,掌握基本历史史实是学好本课内容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突出核心内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不过,教材中的基本史实纷繁复杂、纲目众多且不具备一定的逻辑规律,十分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故采用列表法和归纳法可使知识框架一目了然,重难点突出。理论如何联系现实其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答题的弱点,新课程专题教学容易造成思维模糊,记忆误区;深入思考存在难度,浮于表面。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层层诱导、步步深入的方式将重难点浅化,以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呈现基本情境
首先,播放《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中的片头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小天地。请同学们在看完视频后,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结合已学过知识,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
通过视频导入与教师的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从而自然引入本课所学内容。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起端,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历史情境的设计既可以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设置的相关问题,也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视听音频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重视学习与教学的可视化、情境化可以帮助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注意不同情境中事物的重要特征和相关信息。情境的创设不止由教师单独完成,也可由教师提供方向性的建议,由学生自己设置或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2.随机通达学习
利用多媒体呈现表格1内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国籍、发明家、发明及影响。给学生约五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及所提供的背景补充资料并按要求填写对应的空格。请学生根据两个表格思考以下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都有哪些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又有哪些显著特点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结合课本和背景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适宜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自主选择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到学习中去,不必拘泥于教师的预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观察、讨论、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特别是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文献分析总结等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呈现基本教学情境”与“随机进入学习”两个环节虽独立自成一环,但由于两者前后是相承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融为一体。可见,“随机进入学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轴承”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多维探究阶段。
3.思维发展训练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发生范围、发生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生产工具的变化四个方面简要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随后,鼓励学生从本课的补充材料发现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发现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的身份是不同的,进而思考得出其个人素质与知识水平的迥异。教师可用提问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你的意思是指.......”“还有没有其他含义?”“还有没有什么更为简单的方法呢?”等,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实现由发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发散的螺旋式上升。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呈现在屏幕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环境中边观察边思考,将有助于左右大脑的开发使用,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的能力的核心,不仅对当前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帮助,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也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分析不应仅限于现有教材的论述,而应积极利用提供给学生的教辅材料引导其自我观察、自我探究,不但有助于学生扩宽知识面,同时也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
本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小组协作模式,对“科技进步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进行辩论。于教师而言,除设定必要规则外,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成员组成、时间问题、课堂掌控能力等。由于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选择进入的途径、方式的差别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所产生的观点、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和发表意见的平台,使他们在阐述自己想法、反驳或认同他人意见与观点的同时,既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又易于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知。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起来的社会协作环境中受到考察、评价,同时每个学生也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反应。因此,协作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为整个全体所共享。
5.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情绪激发性、情感沟通性及强大的启示力,其内容与形式必然影响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不利于学生发展;随机进入教学则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质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容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更利于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当然,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既可来自教师,也可来自小组内评价及学生自己。本环节因受多种因素影响,笔者建议采用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为恰当。
6.迁移应用
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4]。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既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其受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熏陶,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下为该环节设计的题目,仅供参考。
材料一: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材料二:“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注:第三幅图为劳累的爱迪生正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盹。
请回答:一位仅仅读了三个月小学而辍学的爱迪生,他凭什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发明?我们应如何评价科学家在科技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呢?
四、结语
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从中可以看出,随机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丝丝相扣,层层深入,形成完整的教学流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并没有固定的顺序,在实际的随机通达教学中往往整合为一体。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模式时,切勿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大胆取舍,使之更好地适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实际。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3.
[2]王超杰.认知弹性理论与网络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1,(4):58.
[3]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77-79.
大雪诗句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 MOOC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05-02
2012年以来,以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发展为标志,教育领域迎来大数据时代。不仅大数据成为教育行业的热词,谋划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革新更成为教育前瞻者的行动焦点所在,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都纷纷开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标志着一个教育全新时代的到来。
一 学校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
1.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泛指海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就可能找出某些规律,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但长期以来,这些数据很难收集和利用,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字设备特别是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数字设备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碎片式数据的收集成为可能。同时,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使得海量数据的处理成为现实。
根据腾讯公司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亿。这6亿用户在微信和WeChat中的活动数据,就是巨量的数据集,腾讯公司据此已在微信朋友圈进行了有精准受众的分类广告推送,为其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2013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三大技术变革。
2.MOOC的兴起标志着学校教育走进大数据时代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2000年以后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MOOC2012年在美国顶尖大学兴起,后因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产生而蓬勃发展。
MOOC教育实现了教育全过程的数字化,把教师传道授业的教学过程、学生问学求道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研讨过程等全部教学活动都存储为海量的非结构化大数据,适合在云计算环境中开展在线教育,带有深深的大数据烙印。
2013年以来,中国知名高校对MOOC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反应。它们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际MOOC提供商的合作,另一方面马不停蹄地自己创办MOOC平台,开发课程。先后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与Coursera合作,清华大学加盟edX。同时,清华大学创办了“学堂在线”,台湾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创办了“ewant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创办“好大学在线”,吉林大学创办“吉林大学在线学堂”,深圳大学创办“优课联盟”,复旦大学创办“复旦大学慕课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慕课平台”,等等,在线教育呈井喷式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具有大数据特征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教育部2015年3月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6.4万个中小学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设备配置、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
无论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是高校积极进行的MOOC建设,都预示着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预示着学校教育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而这场革命可能改变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既有的地位。
二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教育变革
1.大数据改变学校教育
大数据时代,学校内外每天都产生着海量的数据。在校外,相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领域、企事业单位每天产生着海量的数据;在校内,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师生个体也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大数据逐渐会被有效利用,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第一,促进政府、社会对学校的管评模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将逐步过程化、精细化,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则会呈现多元化。比如对一所高校来说,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毕业生的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都可能纳入对这所高校的整体评价中,从而改变学校既有地位。
第二,促进学校的定位及学科专业设置的变革。一所学校的定位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社会经济领域所产生的大数据为学校准确定位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参考,大数据可以使学校的服务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社会人才需求、产业结构更紧密地对接。有效利用大数据的学校将获得生机。相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与产业结构相脱节的学校与专业将会被时代淘汰。
第三,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变革。如今学校教育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时代批量生产的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教学场景。但在大数据时代,学校原有的标准化的教育将转由网络完成,而学校教育主要承担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成功,学校教育因此转向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例如,同样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感兴趣的可以学经济新闻,对时政感兴趣的可以学时政新闻,对体育感兴趣的可以学体育新闻,对娱乐感兴趣的可以学娱乐新闻。学校通过大数据应用可实现个性化的指导和利用无穷无尽的配套资源,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驱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使学校教育摆脱工业化生产模式,走向“私人定制”。
第四,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服务管理等都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随着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将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学校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业规划,从而更好地管理、服务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在2015年新生分宿舍工作上,就利用了大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新生的身高、作息时间、兴趣爱好、是否租赁空调等信息,为新生安排生活上合拍的室友。
第五,促进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变革。当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还是以成绩为主要指标,而大数据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正在推行学生“终身一人一号”的电子学籍管理办法,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大数据,将全面反映一名学生的习惯、能力、责任感、心理状态等状况,从而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学校招生录取、用人单位招聘提供重要依据。
2.得数据者得天下
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报告,认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这也是edX等在线课程提供商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广泛收集数据的原因。数据这么重要,学校如何获得和利用数据?
第一,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国家对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学校在大数据时代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学校大数据的产生和利用。
第二,加强与在线教育机构的合作。一所学校自身的数据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开发水平有限,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整合利用校外大数据教育资源。一方面要积极加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并发挥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优秀在线教育机构的合作,为整个教育信息化服务,促进自身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
第三,加强与政府、企业及行业性单位的合作。政府数据资源已逐渐开放,以上海为例,2014年就有190项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涉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交通服务、教育科技、产业发展、金融服务、能源环境、健康卫生、文化娱乐等11个领域,使用这些数据将有利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又如,人才资源服务单位的大数据,将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设置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加强大数据应用的研究与培训。大数据具有精准定制、预测等多项功能,但数据本身并不能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大数据应用专业团队的建设,加大对大数据应用的研究探索。另一方面,大数据又将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各个环节,未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大数据,所以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相关培训。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竞争是对核心数据的争夺和利用,学校要想在这场深刻变革中获得长足发展,就得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性,不断获取核心数据,不断挖掘和利用好数据,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才能从变革中胜出,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大雪诗句范文5
让假期过得有意义,我想是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想法。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回家之后无所事事。我们的青春不容许这样虚度。大一的暑假就遇到了民政局和学校联合组织的实习活动,这是我们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的荣幸。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们不会被骗。这似乎已经成为学生外出打工的主要障碍了。社会黑暗是学生难以应对的棘手问题。所以这次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在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看着住址却找不到住户了。我们对忻州都还不是很熟悉。小组中有一个忻州女孩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还有就是居委会主任了。有天我们找不到时就电话求助,主任很爽快的说5分钟就能到我们身边。指点了一下我们就把那一片居民楼的情况都搞清楚了。很谢谢那位叔叔。帮了我们很多还一直说我们辛苦。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一、提高能力很重要。 低保办主任在培训我们时就说过,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也需要我们把他们“合并同类项”。 把200多家分街道,分小区,分楼号的全部整理出来。交通工具怎样选择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虽然简单却很花时间。这应该也能称为一种能力了。
二、我一直都不善交际。和陌生人说话时总会紧张。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讲话不委婉,这是很尴尬的。我们小组在工作中就出现了沟通的问题,我和另一个组员甚至吵了起来。还好我们在吵完后解决了问题。要不工作还不知道该怎么完成呢。我很想谢谢她。是她让了步。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三、遇到问题时要勇敢冷静得来处理。主任给我们打预防针时我们没太在意。觉得那些仿佛很遥远。可真的碰到像不友好配合的,要我们隐瞒虚报时,我们不能强硬的回绝他们什么,要找各种理由来先搪塞过去确保我们能安全离开他们家。从这些住户家出来时总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有些夸张了可能。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假期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活动,能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结交更多的朋友。
大雪诗句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生 思想 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学作为科研和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各种数据的统计综合更加快捷。教育工作者如何分析大数据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更全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精确的,而是混杂的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关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数据化”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行为可能侵犯学生隐私
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多多少少都会侵犯到学生的隐私权。虽然我们在收集数据之前,可能依照当下隐私保护法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告诉学生,我们收集了哪些数据,作何用途,并且在收集数据之前征得学生个人的同意。但是大数据的价值更多源于它的二次利用,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并无意作其他用途,而最终却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用途。所以我们无法提前告知学生尚未想到的用途而学生也无法统一这种尚是未知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便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2.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可能不可靠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可能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但是大数据可能没有那么可靠。数据的质量可能很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不是客观的;数据分析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或者数据达不到量化的目的。比如说用标准化测验来检验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和评定其对大学老师或者学校的奖惩是不合理的。测验能否全面检验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反映出师资队伍所需要的品质?这些都无法回答,但是数据分析却看不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二、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1.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数据,最终预测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层面上建立行为预警机制是可行的,将微博、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中获得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某些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例如,许多大学生在遇到恋情告吹、就业不顺、学业受挫、人际矛盾等情况时,会通过人人网、微博、QQ状态、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宣泄情绪、表达感想、寻求帮助。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后,就可以预测哪些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加强关注、哪些需要朋辈互助、哪些需要老师的沟通和引导、哪些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哪些需要特别关注以免出现突发事件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云课堂”
目前,课堂讲授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一位老师面对一大群学生,教育的形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对传授的内容无法自主选择,缺乏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横空出世,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如同已有的一些专业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政教育“云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自由地选择受教育的地点和时间。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这种思政教育“云课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体意识大大增强,而老师也能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云课堂”在开展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关注热点、思想动态、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
3.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怎样满足每个毕业生个性化的需要、怎样实现学校和市场两方面供需的有效匹配,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普遍遇到的难题。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大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在各院系还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老师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以常规意义上的就业形势分析和指导讲座、企事业单位就业宣讲会、就业经验分享会等为主,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开展得很少或者效果不够理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求职意向、专业测评、个性分析、岗位匹配、薪酬对比等服务,产生每个毕业生的个人数据信息,再将社会上分散、海量、复杂的就业需求信息与每个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匹配对应,帮助每个学生认清和解答“哪个城市适合我发展”“这个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如何”“我目前的水平和能力能够胜任哪方面的工作”“我还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才能胜任心仪岗位的需要”等困惑和问题,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入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