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文1

学生主体 教学语言 合理评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是达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创新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使思维活跃,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学生自主学习起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活生生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那么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努力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美术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带耳,还要动目、动手、动口、动脑,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口”。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宇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如何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我在讲《花的畅想》一课时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相信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花儿的喜爱和赞美是相同的,今天老师特意搜集了一些关于花的诗句,你们来猜一猜描绘的是什么花好不好?(学生:好)那请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开始就举手啊,看谁反应最快,我找第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咱们来个抢答,好不好?请听第一题:‘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做百花王’。开始答题。(很多学生积极举手:牡丹),(男/女同学好厉害,男/女同学加油了啊)请听第二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生:荷花),牡丹和荷花都是名花,牡丹雍容华贵倾国倾城,是百花之王,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新脱俗。请听第三题:‘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学生:梅花)太厉害了,老师也没词了,真难不住你们,那这样吧,你们集思广益说出几句描写花的诗句让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好,学生们开始思考描写花的诗句)。”三分钟过后每个同学都积极举手,想说一说自己想出来的诗句。这一环节通过老师说,学生猜的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其次,是引导学生“动手”。一个例子能反映“动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我听其他老师讲课的时候,一位教师讲《色彩的感受》,他让小组内的一位学生做模特,替他小组成员用不同颜色的布料为这位模特做简单的衣服,从而考察学生对色彩的合理搭配的理解,在活动过程中,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他们有设计方案的,有拿布料的,一个个都很认真的考虑怎样设计合理,色彩怎样搭配协调。做完之后都能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什么用了几种颜色相搭配,把老师讲的搭配理念都掌握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不再厌烦上课,体会到了愉快的教学气氛。

二、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和谐的教学语言是关键

我认为教师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尝试让自己变得被孩子们喜欢,幽默、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个人魅力的途径。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使人精神放松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全国教育家魏书生曾明确的指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的课堂上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触动。那么怎样才能在美术课堂上发挥教育幽默的作用呢?

首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和谐幽默的效果,能熟练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情是关键,如果微笑着、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整堂课也会运用自如,学生也会被老师愉快的心情、爽朗的笑声所感染。这正所谓“境由心生”。我是一名新调入中学的美术教师,以前一直在小学。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天,说什么都言听计从,但是初中学生就不一样,看你不顺眼故意气你,任凭你在教室里大吼,细声细语说软话就是不听,我感觉我越是歇斯底里地嚷他们,他们越是给我气受,所以半年下来,一种不良情绪始终缠绕着我,但参加了“国培”计划让我有所反思,正如袁立壮老师所说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我决定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思路,我开始调整心态,愉快进课堂,带着微笑进课堂,结果我发现,微笑能使我心情好,心情好能让我说出很多幽默的教学语言,几节课下来,学生不故意给我捣乱了,上课时都认真听讲,原来幽默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愉悦了自己还愉悦了学生。

其次,我觉得要从导入部分入手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整堂课有个和谐幽默的开端。记得校领导来听我讲的《用线条表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上课铃响,我一进教室什么话都没说,先在黑板上画了一组很乱很乱的线条,然后提问:“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这组线条猜出老师现在的心情?”同学们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说:“烦躁。”我借机说:“同学们真聪明,因为今天有领导听课老师怕讲不好,所以很紧张很烦躁,(同学们笑、校领导笑),大家看,线条能够表现出老师的心情,也能表现出大家的心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用线条表现。生动的语言描述,微笑的表情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了自己创设的情境中。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文2

“这钟一声,鼓一声,磐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乐音在大殿里,迂缓的、曼长的回荡着……”小时候读徐志摩的诗《常洲天宁寺闻礼忏声》,眼前浮现的除了轻烟缭绕的大殿,还有花团绵簇,清香一瓣。

爱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花卉美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观,花卉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中华民族爱花养花历史悠久,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荷花花粉化石,证明我国人民利用荷花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观赏花卉,并以花为赠、以花为饰。《周礼》中有一句诗:“诸侯执薰,大夫执兰”,描写的是当时上流社会人人佩戴兰花的情景;《诗经》中也有关于在三月三在芍药盛开时节,男女青年聚会,赠送芍药等习俗的诗句。

[1]

[2]兰花

唐朝,盛世伴随鲜花留在了历史里,以致后人在拍摄杨贵妃出浴时,都要给满浴桶的花瓣一个很长的特写镜头。唐代的花卉的栽培已有相当水平,百花繁茂,香飘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阅尽长安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共道牡丹对,相随买花去”……文人墨客们以花吟诗,观花饮酒,写尽大唐盛世的浪漫与雍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除了赏花,“花馔”盛行。所谓“花馔”,是食疗的一支,即将花做成菜,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比如当时就有将桃花入菜,不仅补气养血、强健脾胃,还有很好的养颜的作用,深受官家小姐、富家太太的欢迎。

到了宋代,花卉品种更是日益增多,同一种花有了颜色上的类别。比如山茶花有红、黄、白、桃红、粉红等色;兰花品种也很多。此外,还出版了许多专门阐述花卉培植的著作,著名的有《洛阳牡丹》、《范村梅谱》等。

历经岁月的变迁与沧桑,鲜花的清香穿越时空,飘到了现代。而今,千里山河不仅山花烂漫,就连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少不了一两盆花。各大旅游城市春天有桃花节,夏天有荷花节,秋天有节,冬天有梅花节;不过“节”的时候,人们就买上一两束花,送给爱人、亲友、师长,传递祝福,手留余香。

培育

“爱养花者多康寿”,养花不仅可以调节人的心理调节,还能有效地净化空气,实实在在地保护人的身体健康,香怡身心,我们从几个方面,点出家庭养花的基本知识。

家庭养花选择

室内最适宜选择四季常青的花木或能吸收有毒气体的品种,如吊兰、文竹、万年青、仙人掌、龟背竹、常青藤等。

不宜养的花有丁香、夜来香等,它们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不良影响。此外,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 洋绣球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发生瘙痒; 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易使人毛发脱落; 松柏类花木散发出的油香,会影响人的食欲。

有些花对人体无害,但却与其它品种相克,买花种时也应避免。如:玫瑰和木犀草在一起,木犀草就会凋谢,但木犀草在凋谢前会释放出一种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虞美人、兰花、石竹花、紫罗兰、百合花等草花和别的花卉难以相处,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3]绿叶衬白花

[4]仙人球

家庭养花技巧

合理浇水合理浇水是养花成功的关键。家庭养花,一般而言,尤室内花卉不能浇水过勤,置阳台的花卉可多浇;气温炎热时多浇,气温凉爽时少浇,草本多浇,木本少浇,并按照干湿交替进行,即在土壤相对较干时才浇水,每次浇水要浇至盆底有水渗出为止。

适时施肥家庭花卉一般不需要太多肥料,其它生势较为旺盛的花卉,一般每月施肥一次即可。介绍一个自制有机肥的窍门:将淘米水、洗奶瓶水,加入桔皮、蛋壳密封浸泡半个月后,就成了无臭味优质有机复合肥料。

无污染治虫害家庭养花,对虫害最好以人工捕捉为主,也可自制无公害花药喷杀,如将大蒜捣汁加入少量洗衣粉,稀释50倍;或将烟丝加水25倍,浸泡48小时,取其滤液加适量洗衣粉,或用风油精加水500倍等,对一般害虫均有明显的毒杀效果。

[5]盆花

[6]含苞待放

家庭养花注意事项

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在阳台上养花,希望在客厅、室内也弄些花花草草,室内养花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耐荫性较强的观叶植物为上。冬季它们需要在室内过冬,在夏秋生长季节,只要放在室内空气流通处,或者室内与窗台、阳台、庭院轮流调换摆放,最好晚上能把盆花放在室外,就可使植株生长繁茂,四季常绿。

(2)盆花生长的姿态和放置的地方要适当。如直立生长的,或者植株较高的,宜放在低处。对有些枝叶悬垂的或扩展性的盆花,则应放置较高的地方,这样就会产生立体美的感觉。

(3)植物大小与房内的空间要相协调。居室小的摆放小型盆栽花卉,显得精巧玲珑,雅而不俗。居室大一点的,可适当放一些大型盆栽花卉,如橡皮树、龟背竹、苏铁等,使人感到美观大方。

(4)盆花的颜色要和室内墙面和家俱的颜色相协调。这样能产生对比,反映厂整体美。另外可在泥盆外套上合适的紫砂盆、釉盆或者花篮、竹编盆套。

礼仪

传情、致意、慰问、祝福……现代都市生活中,鲜花广泛地运用在人际关系中,但什么时候送什么花,什么场合送什么花,对什么人送什么花,都是有所讲究的

传说

牡丹

相传很早以前,洛阳邙山脚下有个有名的孝子叫英哥,为了给母亲治病,得到南极仙翁的帮助,去天宫偷王母娘娘的灵丹妙药,不料却发现,丹药洒落人间。英哥伤心回家后,发现屋前屋后,长满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娇艳无比的鲜花,并用它的其根皮煎汤,治好了妈妈的病。这就是王母娘娘仙丹所化的 “母丹”。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为睢雌、雄两种,雌的称“牝”,慢慢演变成了芍药,雄的称“牡”,改名“牡丹”。至今,人们还称牡丹和芍药是姊妹花。

水仙

“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男孩叫那格索斯,英俊漂亮,生下来就被预言,他只要不看见自己的脸就能一直活下去。有一次他打猎回来,不小心在清泉里看见自己,并爱上了自己的形象,目光离不开自己的脸,直到死在清泉边。就这样,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水仙花。

[7]郁金香

[8]荷花

[9]蓝色妖姬

郁金香

古代欧洲,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一把宝剑,一个送一块金堆。但她对谁都不于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堆变成球根,这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郁金香有白天开花夜间闭这一特征。

兰花

春秋时期,郑文公的姬妾燕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气味芬芳的花,并对她说:“我叫伯,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 第二天郑文公来见燕,并留宿于燕的寝宫,几天后,燕就怀孕了,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他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来,人们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荷花

相传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动了凡心,下界来到秀丽的西子湖畔,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把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拜倒在石榴裙下”由来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杨贵妃却认为大臣们对她不尊敬,唐明皇闻之,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施礼。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行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花与男人

如果在大街上看见一位男士手捧鲜花,人们只有两种猜测:要么是他还没送出去;要么是他为他老婆拿的,他老婆在旁边系鞋带。

为什么总是很少有人给男人送花?为什么男人说爱花总是羞羞答答?

在大自然里,花木是有强劲生命力的,花有它的性格与情感,如迎春花个性顽强;石竹对友谊真挚,坦率;杏花个性诚恳、直爽;的雅号叫“花中隐士”,有克己耐劳的美德;兰花,君子兰温文而雅,又不失落落大方的君子风度。

花内外皆美,是值得一交的“好朋友”。这点我就不嗦了,宋代学者曾端伯早把十花称为十友:茶糜为韵友;茉莉为难友;瑞香为殊友;荷花为净友;岩桂为仙友;海棠为名友;为佳友;芍药为艳友;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在男人的世界里,也许总忘不了征服和理智;那么,在爱花养花护花的过程中,会给男人们很多的启示,随手摘录几则吧:

1.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2.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3.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4.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是不是它是要向人们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

男人,就不该为自己买束花么?

链接:

数字花名拾趣

半支莲、 一品红、

二月兰、 三色堇、

四季海棠、 五月梅、

六月雪、 七月菊、

八仙花、 九重葛、

十姊妹、 百子莲、

千日红、 万年青。

世界主要国家的国花

中国:牡丹

日本:樱花

新加坡:卓锦・万代兰

俄罗斯:向日葵,

德国:矢车菊

法国:莺尾

英国:玫瑰(月季)

美国:山植花玫瑰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文3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对有特点的文字产生直觉的敏锐性,将文字信息还原成人、事、物的敏捷性,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处在兴奋状态,对学生的注意力、联想和想象力、情感积淀、思维品质(语言的敏感性训练实际上也是这些心理品质的训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次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提出要求,进行指导和点拨,减少训练的盲目性,提高训练效率。

1对有特色的文字产生敏锐的直觉

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以“的裙”作比喻,写出了荷叶的形状,“亭亭”写出了荷拔的姿态,由于比喻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诉诸听觉的歌声来写诉诸嗅觉的清香,感觉奇妙相通,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香气清淡而时断时续的状态,巧妙的表达使只有在当时特定情景下才感受得真切的香气在文章里也极易捉摸;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四百多年里,他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琉璃”“朱红”“野草荒藤”都不是具有情感的人,而是客观的物,此处却分别用“浮夸”“炫耀”“自在坦荡”等词语来修饰或描写,词语的组合打破了常规,新奇而有深意……特色鲜明的文字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阅读时,即使不能立刻准确把握文字的意蕴,也起码应该能注意到这类文字的与众不同,意识到这些文字需要涵泳,倘若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对语言缺乏敏锐的直觉――这类问题在青少年身上也确确实实存在着。

自古以来,许多名篇佳作之所以脍炙人口,长久流传,大都与它文字表达的独特魅力不无关系。例如,《木兰诗》中大量铺排手法的运用,不但使事件的表述如行云流水,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扩大了诗句的容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段文字不能机械地理解成分别在四个市场买了四样东西,它用铺排的手法,渲染了出征前准备工作的忙碌(读者仿佛能看见一个年轻女子满市场转的身影),有力烘托了木兰“愿替爷征”的心情(与上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呼应)。“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铺叙了木兰奔赴战场的行程,加点字的表现力是很强的,时间词“朝(旦)”“暮”表现了行进速度之快,“不闻”“但闻”表现了留恋家乡的情绪与紧急的军情之间的矛盾。“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铺叙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的反应,渲染了家人团聚时的喜庆气氛。《木兰诗》运用铺排手法,使文句顺口,并且强化了读者对事件的印象,所以儿童也极易记诵,中学生应该在初读时就能觉察文字上的这种铺排的特色。此外,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之类的以炼字出名的诗句,其文字表达的鲜明特色对读者的吸引力就不必多说了。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进入阅读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文字,并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进行交流,各人畅谈自己的理由。坚持这样做,就可以养成学生对文章语言自觉注意的习惯,从而提高语言感知的敏锐性。

2敏捷地将文字还原为人、事、物

对语言敏锐的直觉固然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但直觉往往是肤浅的,它只是为深入的品读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它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要真正进入文章的境界,还需要有还原能力。还原是否敏捷,取决于读者的联想、想象产生的速度和联想想象的丰富程度。如果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处在高度的活跃状态,那么他在接受文字刺激时,就可能及时地调动大脑储存的经验,在脑海里浮现人物的音容状貌、景物画面、场面,伴随阅读过程在脑海中随机地演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还原也就是敏捷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品味这段文字,感受敏锐的读者应该会立即在脑海中浮现出月下荷塘的优美画面,他本人就变成了朱自清,荷塘的形状、规模,荷叶的姿态,荷花的神韵,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还似乎闻到了淡淡的香气。

面对作品中的人物,也应该能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在脑海中快速地浮现人物的外貌,演绎人物的言行。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鲁四老爷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思想陈腐,但在鲁镇很有地位,他可能是这副模样:圆(或方)脸,稍胖,面部肌肉有点儿松弛,头发有光泽,辫子梳得颇顺溜,身材中等,穿长衫,而且颜色可能是黑色、棕色或深灰色。阿Q是农村中的无产者,靠帮人打短工过活,与鲁四老爷相比,他可能是另一副模样:长脸,较瘦,额头有明显的皱纹,脑后吊一根枯黄的小辫子,背微驼,披粗布短夹袄(或打赤膊),衣服颜色是褪淡了的灰色或蓝色。二人的言行举止:鲁四老爷见有身份的人应抱拳寒暄,平时在家人或下人面前应该不苟言笑;阿Q见上等人时应该是怯生生的,说话带点儿口吃,见到小D或王胡之类的身份卑微的人时应该是一脸的不屑,可能还破口大骂。

对作品情节的还原是否敏捷,主要表现为能否在初读文章之后即能迅速把握事件的梗概和典型细节(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此处不赘述)。

还原的过程,也就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过程。还原是否敏捷取决于联想和想象的速度,而联想和想象的速度既与文字自身的特点有关,也与读者的心理机制有关。我们试着将上文中引述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话,作一下改写:“荷塘上面满眼都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叶子中间,散布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吹过时,送来缕缕清香。”描写去掉了,文字失去了形象性,读者只知道荷塘里有什么,而无法知道这些事物是怎样的。对象是模糊的,读者大脑中不能形成鲜明的画面,联想的触发就变得困难。

学生快速联想与快速想象的心理机制则有待教师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建构。上述的通过将形象的文字改为抽象的文字来比较二者的优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比较中可以凸现文章语言的形象化特点,增加语言对读者大脑的刺激强度,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荷塘月色》中的这段文字,还可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在规定的时间内绘一幅月下荷塘的风景画,锻炼联想的速度和质量。

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所写的人、物、景描画出来;学生初读文章,就要求能马上复述情节等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训练快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是要有训练学生语言敏感性的意识。

3自觉而持续的情感和思维活动

还原过程是进入文章情境的过程,但它仍不是阅读活动的终点,中学生的阅读大多是要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最终能从文章中获取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抒的胸臆容易把握,借景物借事件含蓄表达的感情则不容易把握或不容易准确把握。要快速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思想,需要读者的情感和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并且能够始终与阅读活动相伴随。情感和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既与读者主动揣摩和思考的阅读习惯有关,又与读者的人生阅历、情感积淀、价值取向有关。对中学生来讲,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特别是后者,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和建构。比如,朱自清将月下荷塘写得朦胧、素淡、静谧,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者要先在脑海中浮现出月下荷塘的静美画面,接着将画面与人结合起来,揣摩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心境。揣摩需要想象,也需要分析思考――他为什么去荷塘(文章第一段中说“心里颇不宁静”),在如此的美景中,他的情绪又怎样(第三段中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揣摩与思考不是读到某一句某一段才开始的,它应该贯穿阅读的全过程。

体会景物中所包含的感情尚不十分困难,体会叙述的文字中所蕴涵的感情和哲理,则更需要读者细腻的触觉和缜密的思维,因为叙述的文字不像描写的文字那样有鲜明的形象,不易引起读者注意,且不易触摸。“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这段文字中,大多数读者注意到的是后面的感悟,而对前面的交代――“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却往往忽略了,中学生读者更是如此。实际上这两句不起眼的交代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蕴涵着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两句话不同寻常。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用好几年去想关于死和生的问题,这绝对是不合生活常理的,没有哪一个健全的人愿意这样做,因为想关于死的事、追问为什么要出生,并不是什么让人好受的事。阅读时想到了这一层,就有了刨根问底的欲望,就会去联系上文作者所写到的自身遭遇,去揣测二十岁的年轻人突然残废双腿后的心理状态,从而理解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作者的心灵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所受的煎熬以及对生的顽强眷念,从而对作者的不幸产生深切的同情,进而理解下文作者的感悟对其心灵的巨大安慰。可见,对这样的文字产生敏感,要多种因素――生活常识、情感积淀、主动质疑的习惯――共同作用。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现在的教学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语文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误区

综合性学习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发和利用周边各种课程资源,释放自身的能力个性与人格魅力,充分展示学校的文化特色,重组或新建的一种实践性课程。主要体现了一种学科综合化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语文课程为依托。

1.严重依赖教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捧为圣经。在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有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做课堂作业来要求学生完成。甚至有部分学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排入了课表,与“语文”“作文”并驾齐驱。“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认为,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里,教材上综合性学习板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要走出教材,引导学生从引子中找到学习的钥匙,并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目标模糊

由于综合性学习所追求的是体验性目标,所以往往给人一个错觉:这种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由于把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对立起来,在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有“虚化”的嫌疑:尽量使用时髦流行、大而空洞的语汇来描述其学习目标:如感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熏陶、多元等。学习目标一旦被这些空疏的概念所占据,教学内容必然无序拼凑,教学过程无以调控,学习的效果也就无从检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当然,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某个方面有所收获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可能获得一定的“副产品”或“附加值”,如增强了在其他领域里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在跨领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受到启发,找到其他领域的课题;开始学做课题,包括课题咨询、查阅资料、设计活动方案以及每一个细节,方案的实施与调整,成果的提炼和展示。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紧扣基本目标,同时争取更为丰满的成果。但是,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其他领域的问题作为“引子”,引发兴趣,提起话题,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果设计都要首先落实到语文的目标上。

3.教师缺乏主导

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力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人们大力提倡自主性和主动性,从“选题”到“探究”再到“成果展示”,任由学生自由,教师完全放任自流。然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对象毕竟是一些中学生,不是专家学者在搞科研攻关,教师决不能成为“局外人”。由于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二、综合性学习实施中的有效策略

1.完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灵活地应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有:教师个体评价、教师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校外人员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主要有:学习作品鉴赏与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小组答辩、教师观察评价等。虽然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都以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策略的鼓励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重视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示板块、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设计方案等均可。只要能够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综合性学习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笔者曾上过一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如参观莲塘荷池,搜集有关莲的资料,在组内讨论,甚至争辩有关莲的各种问题,进行关于莲的诗文朗诵。课堂上,由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有读(搜集到的古今作家诗人对莲描写的片段、诗句);说(介绍莲的种类、习性、色彩、用途);听(听配乐咏荷诗文章,倾听其他同学讲述荷花的传说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在说、听、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自己的感受,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这节课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听、说、读、写各自的要求和训练整合在一起,一个个专题活动既为学生的听、说、写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之间的勾连。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往往是交错进行、互为推动的,而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果断地做出决策,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初三英语复习

下一篇幺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