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的现代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1
关键词: 奥托·艾舍;国际主义版式设计风格;企业识别系统
Abstract: Otto Aicha is one of the German modernist design master, is a German practical graphic design pronoun, he is not only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UlmSchool of design, but also the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develops and creator, his work is based on the abstract geometric design elements, combining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 international format art design style, created the visual system has to Germany for 1972 Munich Olympic Games recognition system and Lufthansa German Airlines and other enterprises. His grid system design become an accurate and concise, structured visual effect, with obvious internationalism style influence, formed the standard and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large-scale propagation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recognition system.
Key words: Otto Aicha internationalism design style; layout;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奥托·艾舍背景简介
在20世纪的乌尔姆出生了一名国际知名设计师-奥托·艾舍。1941-1945年,奥托.艾舍的军旅生活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战后,参与城市重建,他开始反思并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落没的德国。他与其他人一起建立“乌尔姆朋友”,其中涉及的传播海报均由艾舍设计,这是他初次涉入设计工作。1946年,他开始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雕塑,和他的朋友一起创立了乌尔姆民众高等学院,于同年乌尔姆设立工作室。1947年,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设计公司- Büro Aicher,为学校设计了视觉形象、手册和海报等。1948年,和设计公司同事建了乌尔姆造型学院。
在20世纪50年代时,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国际最流行的风格,奥托·艾舍深受这种风格的影响。1967年-1972年,他取得重大成绩一—慕尼黑奥运会形象设计和图标设计。两年后,创造了Rotis系列字体。1991年9月1日,奥托·艾舍去世于一起交通意外。
2.奥托·艾舍作品特征透析
奥托·艾舍作品的主要特征是以最基本的构成方法和国际主义版式设计风格结合的基础下,以抽象几何形呈现,采用点、线、面构成,颜色以纯色表现为主,弱化色彩,强化元素语言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的微妙变化,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和韵律美。笔者将其创作方法和理论从以下进行透析:
2.1抽象几何形—韵律美
艾舍早期海报作品的表现,是解决社区与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实践,发扬德国战后新精神,体现了设计的实用性。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在校内宣传系列讲座和音乐活动的海报,如:为乌尔姆民众高等学校课程设计的海报和为德国小镇 Isny 设计的视觉形象的一部分海报。其海报都是以点、线、面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重复、对比等平面构成设计韵律进行排列。第一个举例中,其作品采用简单的黑、白、灰三色,弱化色彩,突出点、线、面在海报中的韵律和律动。第二个举例中,利用暖色的前进感和冷色的后退感形成距离错视原理,增强了海报画面中的空间层次和空间动感。在色彩对比强烈的海报中,艾舍常采用黑、白作为陪衬色,形成对比调和关系,使海报形成和谐统一的韵律美。
2.2理性与功能性结合
艾舍力图通过最简单的网格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在作品中注重理性与功能的结合。如以下两个案例:
2.2.1汉莎航空形象设计
在汉莎航空的形象设计中,他将方法论与实践相结合,沿用汉莎航空公司以飞鹤为主题的企业标志,把这只鹤的图形环绕在一个圆圈中,鹤以向左上30度的角度向上飞翔,增加了规范感和统一感,在设计中,艾舍使用最基本的线、面组成的矢量几何图形,颜色采用了紫黄的互补色对比,紫色作为支配作用,将黄色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对比强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2.2.2慕尼黑奥运会的形象设计
在慕尼黑奥运会的形象设计中,奥托·艾舍与其团队将设计重点在运动员的醒目图像与严谨的网格系统,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不失灵活性,使用了 Univers字体,形成了一套具有丰富色彩的标识形象设计。设计出一套将近有180图标涵盖所有项目和服务设计,在正方形网格系统的基础下,视觉元素的角度都设计成90度和45度,准确简明并具有结构性,但由于印刷条件限制,使其缺乏个性和情感。慕尼黑奥运会的形象设计除具有传达信息功能外,还能够传达民族文化。在这点上,艾舍将传统的德国色彩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让其在不失本国特质的情况下进行色彩的更换。没有使用德国的专色—红与黑,而是搭配贯穿冷静又具有活力的蓝绿。在整个设计中,采用功能至上和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修正了五环标志的结构和色彩,对色彩、图表和网格对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和系统管理,规范化地应用标志。在整个项目中,创造了对后世深远影响的标志标准网格系统,它并不是简单的方的色块,而是具有度量单位与比例的基础设计底图,能够使形象标志被大批量的复制,缩小以及在不同的媒介上按照相应比例准确的呈现,不会造成变形和比例错误等问题,在网格系统下,设计出来的成果将会是具有准确比例、严谨结构的理性设计达到以达到高度的理性化和功能性的结合。
吉祥物 Waldi 是几何化的德国腊肠犬,它象征了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艾舍采用几何图形,利用线条分割为蓝,绿,蓝紫,橙色等色块,以橙块作为单一度量单位,奥运吉祥物的身体部分色块比例为:4:1:1:3:2,形成了一种渐变色彩系列,具有节奏序列和秩序的调和效果,这就形成了色彩的推移调和,使不同色相色彩和谐的构成一个和谐又醒目的画面。
2.3优美弧线与黄金分割完美结合
自上个世纪来,西方字体世界逐渐形成了两种大的字体家族,非饰线字体和饰线字体,两种字体各有优缺点,奥托·艾舍开始尝试是否能够设计出一种融合两种字体优点的字体。Rotis字体的优美弧线和黄金分割,给字体设计界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对现代的字体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结语
艾舍的海报作品都以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表现,通过单一的纯色,用最简单的表现 方式和最基本的方法,他的海报作品对德国战后新精神的一种勤奋态度,更加特别的是艾舍的设计在解决社区与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其强烈的视觉识别性在企业的识别系统里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识别系统的创造者与开拓者。
4、参考文献
[1] 理查德·B·道布尔迪. 设计的金牌得主 [J].求索,2005(4):129.
[2] 李砚祖.乌尔姆: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M]
[3] 臧丽娜.国内外园林标识系统的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82.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2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古典意蕴;现代精神
对于现代诗歌,有些人认为它比较直白,没有什么值得深入研习的。其实,在思潮之中,现代诗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现代思潮“杂交”的产物。对于这样一种新生代的文学样式,如果仅仅以其文字近乎现代的特点而轻视它,那自然是一种盲视行为。
为此,对于现代诗歌的解析,必须还原到古典与现代融合这个原点。笔者以闻一多先生的《发现》为例,谈谈如何开展中国现代诗歌教学。
一、由言及文,理顺错综关系
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很多学生乃至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次性“扫描”。在他们的意识里,现代诗歌比较简单,读过一遍就可以掌握其主要内容。其实,这是学生在古诗鉴赏之时就容易犯的错误,一直以来就没有改观,如今“传染”到现代诗歌鉴赏领域。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指望着一遍阅读就能读懂诗歌内蕴,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事实证明,只有开展渐次的阅读,理顺诗歌文本内蕴的关系,才能算作真正理解了诗歌。
执教《发现》之时,教师们习惯于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概括诗歌大意,然后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观摩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是进行了一个回合的读与讲:学生整体诵读诗歌,讲出诗歌整体内容。在这个简单的教学流程中,教师的期望值极高,很希望学生一次性阅读之后就能掌握诗歌内容。实际上,这里透露出教学领域里现存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教师的教总会获得及时的回应,学生能有丰硕的收获。就《发现》而言,教师很希望学生诵读过一遍之后就能掌握其主体内容。但是,这个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有差异,他们的现代诗歌阅读图式建构情况不一;另一方面是由于这首诗歌充溢着磅礴的情感气势,又运用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诗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开展阅读,帮助学生明晰任何诗歌在语言表达之时都会遵循一定顺序的道理。在《发现》中,诗人闻一多是由于在国外深受刺激,生发对祖国的热望之情;但是急切地回国之后,呈现在他眼前的祖国竟然与他意念中的截然不同,于是由期望到失望、痛苦的心情随着事件的展开而逐一涌现。如果没有针对诗歌语言的逐字品读,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肤浅,对诗人纷繁复杂的情感也必然体会得不够真切和深刻。所以,由言及文的赏析过程是现代诗歌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程序。
二、由今及古,透析古典意蕴
现代诗歌具有其现代特性,如果阅读现代诗歌读不出古典的意蕴,那么这样的阅读也就必然悖谬于诗歌这种特殊文学样式的魅力。畅游诗歌殿堂,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现代诗歌往往都包含着古典的意蕴,大家熟知的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如此,闻一多先生的这首《发现》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这首现代诗相对比较直白,但是其中不乏古典诗歌的一些精华。从开头来看,“我来了”,伴随着“迸着血泪”的状态。可以讲,这迸着血与泪的呼喊,表达诗人浓厚而深沉的爱国情怀。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眼前祖国的状况,但是“这不是我的中华”可使读者想象得到此时的中华是如何的残败不堪。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热泪纷飞乃至热血贲张的情形就凝聚成深沉的意境,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再看结尾处“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此时的诗人情状――茕然立于青天之下,四处凉风侵袭。只不过,诗人不是被动而颓然地接受残酷的现实,他愤然指责苍天,内心迸发的悲怒之气直逼八面来风。当我们将这些现代诗行用古典诗歌的方法进行品鉴之后,会发现其中内蕴的古典之风竟然如此迷人、耐人寻味――这恰恰是被当今教学严重忽略的地方。为此,《发现》这首诗理应带给广大师生一个重大发现――透过现代品古韵。
三、由古及今,领略现代精神
作为现代诗歌,其表达方式业已随着“五四”之后人们思想的觉醒、情感的勃发而悄然发生变化,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明显增多。
以《发现》为例,当诗人发现眼前的不是梦魂牵绕的祖国之时,他惊呼“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其中依然含有意境的营造,似乎自己挂在悬崖之上,做着一个恐怖的噩梦,诗人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很显然,诗人的情感发展已至极端,用比喻已经不能畅叙内心的郁结之气。于是,直接抒发出“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再如结尾之处,“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也是富有情境韵味的现代诗句。哭的是不堪入目的祖国母亲,叫着的是撕心裂肺的爱国赤子,这样的画面不能不使任何一位读者为之动容、悲戚。而将自己的心“呕”出来,这明显使用了夸张手法,但又恰如其分地将诗人此时的心境直接表白出来。这是一个爱国志士的真情表达,也是一个富有现代精神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惊天呼唤和哀叹。这就是“五四”之后诗人们所共同具有的现代精神,他们不再满足于朦胧的表达,他们需要也实际运用了现代直白的方式直接而率真地抒发内心的想法。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诗歌的进步之处。
其实,现代诗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么简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而缜密的诗句品读,理顺其中蕴含的错综而复杂的事件、情感关系,在反复的品味中渐进地领会其真谛。
参考文献:
[1] 吴建英.现代诗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J].中学语文,2011,(Z1).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3
摘要:现代诗体的进入,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新的挑战和考验。笔者在一次新诗研讨会上,也亲历了一些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迷茫,坦诚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障碍:现代诗歌难教!最近,在同几位语文教师的交谈中,也发现了共同的问题。作为现代诗歌的尝试者,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
关键词:现代诗;挑战;实践
【中图分类号】I210.5
现代诗到底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该如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现代诗歌教学难、学习难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适度把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流派上,现代诗大体上有二、三十种之多,过于复杂。它们之间有的有时很难界定、把握。但从种属上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既是诗也是歌。其文字含蓄优美,富有意象美、音乐美、节奏美;可以朗诵、吟诵,易学易懂,但又很难谱曲和唱。如,某些叙事诗、抒情诗等;第二类是歌。其文字凝练,浅显、易懂、直白,极富音乐美,节奏美,可以谱曲和唱。比如时下流行的大众化的、通俗化的大部分歌词等;第三类是诗。其文字凝练含蓄,寓意深刻,其意象、建筑很美,但很难谱曲和唱。这类诗属内审型的,重在理解,重在解读,需要读者仔细品读,仔细品味,仔细体会,仔细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人类某种灵性的抵达。
二、注重教学拓展,切忌陷入就诗论诗、就诗学诗的本本主义
就诗论诗、就诗学诗是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大忌。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进行现代诗歌教育教学时,过于注重诗歌本体的教与学,注重翻译式、捆绑式,甚至劫持式的教授、讲授,而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张力所在,忽视了诗歌自身所特有的深刻的寓意美、含混美特质。比如,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课堂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不能把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引起客体——读者(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共振共鸣紧密结合起来,往往陷入到某种知识的学习、传授领域。这一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就诗歌而言,诗是神性的、灵性的,是排斥、摒弃知识的。我们学习现代诗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读者(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心理产生共振共鸣,而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类的东西。
一切教学的目的(特指诗歌)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和某种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诗歌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进行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郭沫若的《炉中煤》、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我们不要把作者和诗歌本体划等号。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世界里来”。教师要精心组织,要使用非常煽情的课堂教学语言,跳出诗歌本体,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并使之共振共鸣。从而使师生的精神、灵魂得以升华,甚至产生某种感知和诗性倾向。这就基本达到了我们教学的某种期望。至于诗中一些迷离性、含混性的东西,能诠释的诠释,一时不能诠释理解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能逐步实现理解。
三、善于解决、突破诗歌本体中某些迷离性、含混性的东西
首先,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从诗歌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和诗歌内容。这是进入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题目是诗歌的灵魂,她集中体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写作对象,或思想感情或一种感觉或一种意象。是文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她最大的功能就是诠释和解读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解读诗歌就是解读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些内涵深刻的哲理以及某些象征性的东西。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解读诗歌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注重诗歌意象的非常组合、意义的空白、时空的跳跃以及意识转换在瞬间的完成。主要以哲理性、象征性和意义的非理性组合来实现对现代生活的深度表现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和诗歌内容才能够实现的。
其次,加强通感(粘连)这类修辞手法的学习,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的日常训练培养。训练学生善于抓事物的本质,善于深入事物的内核,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有机必然联系,以及善于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观察事物,解读事物。另外,诗歌讲究原创性,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独立思考,开展创新性学习。这是诗歌教学应特别注意的。
再次,提倡老师下水锻炼实践,锤炼语言。一个优秀称职的语文老师是应有实践精神的。如果一位老师也能写出像样的一手好诗,不仅能够锤炼语文课堂语言,有利于自身教学,还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感染力和诗歌兴趣、诗歌倾向。生活是诗性的,生活是需要诗歌解读的。同样,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语文课。一个充满诗性的语文老师,一堂充满诗性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是自然可想而知的。
四、提倡诗歌欣赏性学习和欣赏性教学
一是要充分运用诗歌自身的音乐美和语言文字自身的张力美,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朗读或诵读。教师要加强基本功锻炼,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朗读或诵读的基本功修养水平。最近,在某所高中听课时就发现了一些示范朗读上的问题。要明白,有时一次高水平的诗歌朗诵胜似教师一百次的干枯说教。
二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或活动,组织学生收看、观看、聆听高水平的诗歌“歌会”。比如2009、2010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新诗会”等,以提高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诗歌本体的心理感知以及美学认知水平。
三是有目的的组织一些配乐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诗歌兴趣和诗歌倾向。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朗诵、吟诵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发音技法、发音技巧。比如,胸腔、腹腔、颅腔、背腔的不同使用,使之尽可能的逐暂上升到艺术领域。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诗歌朗读、朗诵、吟诵、吟唱是要建立在深刻理解诗歌内容、内涵的基础之上的。内容不同、感情的基调不同,其朗读、朗诵、吟诵的语调、语气不同,情绪和节奏也不同。老师应切实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4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3课,这首诗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颂的名篇。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缅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的慷慨激昂的诗,这首诗具有意象独特,情感表达强烈等特点。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采用诵读、析读、悟读、赏读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象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4、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向学生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理解诗人以独特的、具体可感的意象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象和象征。
2、自由探讨诗歌的主题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究,提升关于诗歌的答题能力。
4、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点
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读。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诗歌内在的感情基调。
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意象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教学突破
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的认识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应采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并且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诗歌的意象和象征的作用。
学法指导:深情朗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备好课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观看图片,畅谈感悟
出示一组日军侵华图片,让学生谈感悟。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中,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他是地主的儿子,因为命相克父而被寄养在奶妈家中,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他自称为“悲哀的诗人”,早期诗歌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感情深沉,格调昂扬。代表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这些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获得法国颁发的文学艺术勋章,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诗歌写作背景: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品读诗歌,领悟情感
1、初读,读准节奏;
本环节主要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节奏,并能根据节奏朗读诗歌。
朗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范读、抽学生试读进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 / 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风,
和那 / 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2、研读,读出感情;
本环节主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重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本环节通过名师范读、学生表演朗读、名家配乐诗朗诵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3、赏读,品味思想
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品读,体会诗中渗透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设计目的:读诗是享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借助意象,认知象征
1、小小拦路虎——意象。让学生明白意象定义并能快速找出文中意象。
2、普通拦路虎——象征。通过举例、作诠释等方式,结合课文让学生明白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的涵义,能找出文中意象的象征义。
(设计目的:弄清意象和象征两个概念的涵义)
五、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合作学习,攻下四个问题——
问题:1:小鸟的歌声应该是“清脆的”或者“婉转的”,可是诗人却用 “嘶哑”一词来形容自己的歌声,这是为什么?
问题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的?
(设计目的:为读懂诗歌打基础,提升答题能力)
六、分析诗歌,发掘主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在诗歌中,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通过诗人的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朗读—— 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领会发掘主题之法,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七、拓宽视野,渗透德育
运用幻灯片闪现“”事件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事件”的认识,《宪法》,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不容侵犯。
(设计目的:通过当前政治热点问题“事件”让学生谈谈对“事件”的认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渗透法制教育。)
八、寄语学生,鼓励自强
课后寄语: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5
读完这些书才让我真正懂得了生活的真谛,知道了这本书为何能改变中国千万青年的命运,它为何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向我真正地打开了与另一个世界沟通的大门。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后感800字,请您阅读。
读后感800字1最近,我自己整理房间,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本《不老泉》。于是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越看越让我感动,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在一片林子的外面,是福斯特一家,这片林子是属于他们的。福斯特的女儿温妮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她跑出家进了林子。她发现一位男孩正在喝泉水,可男孩怎么也不肯给她喝,而是直接把她带回了家。这泉水原来是传说中的“不老泉”,喝了则会长生不老。男孩父亲告诉过他,如果泄露了秘密,这个世界将会毁灭。
是的,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长生不老,那么世界上将会到处都是人,末日也会来临。世界就像一片海洋,在太阳的日照下,海水不断被蒸发,然后形成雨,雨水落进江河,江水不停地流动,最后又把水送回了海洋的怀抱。它们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轮子,每个生物、非生物都是轮子的一部分。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会生老病死,我们人类也是轮子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都长生不老,这个轮子将会停止转动,世界也就毁灭了。
男孩一家都不希望温妮喝泉水,应该做轮子的。只要男孩的哥哥不同,他希望温妮也能长生不老,和他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当然大家都希望长生不老,永存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我们不能这么做。
温妮最后把男孩哥哥给她的泉水,倒在了一只青蛙身上。
80年过去了,男孩一家去了附近的一座墓地,在那里他们看见了温妮的墓碑。
温妮的选择是正确的,她选择了做轮子的一部分。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遇到的事。
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态瓶,里面有小石头、水草、小鱼、小虾。生态瓶的瓶口虽然被封住的,但小草会给鱼儿、小虾提供氧气,鱼儿、虾会给小草提供二氧化碳,因此它们都能快乐地生活。后来小草被我拿了出来,小鱼、小虾便慢慢地死去了。当时我心里真后悔!
这也说明生态瓶也是一个轮子,不管少了哪部分,轮子都转不起来。我们的世界也一样,需要大家永远做好轮子上的一部分。我们的世界才会转得越来越稳,越来越美丽!
读后感800字2在漫长的暑假中,我们肯定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我也不例外。在暑假读过的书籍中,有一本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本书名叫《101个成长胜经》,它的编者是彭凡。这本书有101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温暖人心,能教给你深刻的道理。在这101个小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禅师的兰花》这个故事。
《禅师的兰花》这个故事讲的是唐代有位著名的僧人,叫慧宗禅师。慧宗禅师是位得道高人。
一次慧宗禅师要去云游,让弟子照顾好她养的十几盆兰花。不料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暴风雨,众弟子早已熟睡,不知兰花被忘在了外面。第二天众弟子看到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
几天后,慧宗禅师回到寺院后了解了原因,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众弟子养花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生气的,为这么一点小事不用着急上火。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花的”慧宗禅师这一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寓意深刻。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呢?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生气,老师留的作业好多呀,爸爸妈妈唠唠叨叨,今天和同学相处得不好……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愉快,有太多可以生气的地方,可是很多时候,生气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伤害身体。
慧宗禅师话的启示就在这里: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不是为了生气而学习的,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体验生命的快乐,为了美好的明天,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为何不开动脑筋,让生活过得更愉快呢?
相信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是快乐的。很多同学都把学习当苦差事,但当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一切时,品味学习的收获时,你会有奇特的发现:学习是幸福的。
永远把生气放在最远的位置,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去动用他,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快乐温暖,看到你所拥有的幸福,世界就是永远快乐的!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很喜欢这本书。以后我要多读书,增加知识,拓展视野,让生活更愉快,明天更加美好!
读后感800字3在诗歌课堂这样的栏目里为下一代讲讲现代诗歌,这当然是件极有意义的事,尤其编辑特告最好在中学教材所选作品内作评,其本意自然是为了切合孩子们的诗歌教育实际,我亦觉得颇为中肯而欣然领命。然而,当我遍寻了当下最为权威、使用也最为广泛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全套教材后,我还是感到了些许无奈与为难。作为一个在中学和大学的课堂里讲了近二十年中文课程的教师,虽然我本人对国内现代诗歌教育的种种偏颇与失误早已有切实经验和足够认识,但时至今日几经改革后的“实验”教科书在现代诗歌篇幅上的匮乏、内空上的肤浅与课堂研讨环节设计上的平庸,仍然让我深感震惊和不安。出于对孩子们和对诗歌的责任,我不得不把绝大多数作品直接略过了,这里仅仅(艰难地)选出一首外国诗歌作为今天讲评的对象,这就是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的《黑人谈河流》。
《黑人谈河流》既是一首可以被归入爱国主义正统题材范畴的诗歌,同时也是这类题材中不多见的能够折射出现代诗歌某些特性的作品。事实上它的确被编入了“爱国思乡”那个单元里,诗歌中对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的由衷赞美(当然也延伸到了对所有孕育了黑人文明的其它几条大河如幼发拉底河、刚果河和尼罗河的亲切呼唤上),以及写到林肯去新奥尔良而隐含了对美国历史进程与社会进步的深沉慨叹,等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美国、对黑人乃至对全人类的真切热爱。这一点,也就是此诗的所谓思想内容方面,但凡有着爱国情操或民族情节的读者都应该容易理解,而且也大概是中学老师们的讲解重点,故此我就不再赘论了。我感兴趣的是此诗能够体现出的现代诗性的那些成分,它们虽然微小然而可贵,尤其是与同类作品进行对比的时候。
要知道这首诗其实是休斯的处女作,是他十八岁时路经密西西比河时的偶感之作,正是这偶发之笔却成了后来的经典名篇,成为美国现代黑人诗歌的一个典范。客观地说,做到这一点,只靠澎湃如潮的爱国激情或民族豪迈感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说的是,一首诗首先必须是一首诗,然后才是它写了什么——实际上,也才能够真正写出什么;那些表面上看似一样的内容可以写成诗,也可以用日常语言说出来,但无论如何,无论后者的形式被修葺得多么像诗,也请不要冠以诗名,请不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们——这就是诗,或者,这才是好诗。那么,这首《黑人谈河流》中的现代诗歌成份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所产生、所寓托的精神性的纯度与深度,到底与用白话来说出、或者用低级的“诗”的形式来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读后感800字4当然,类如意象、比喻、拟人、排比和反复的用法在诗中是较为明显的,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大大增强了抒情力度和情感强度,大大扩展了诗意的时空坐标,把黑人的苦难历程与坚强步伐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修辞或表达手法无论在传统诗歌还是在现代诗歌当中都随处可见,虽然具体到本诗的情形,像灵魂变成河流、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河水催我入眠、我在河畔建造金字塔、密西西比河的浑浊胸膛等等抽象意象和混合诗意已经和标准的传统诗歌拉开了距离。而我真正想要强调的,则是此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诗意上的互文性和诗感上的散漫气质。
不知是因为少年休斯对黑人命运的透彻感悟,还是由于诗歌天才与生俱来的创造禀赋,《黑人谈河流》中的互文性既简洁清朗,又富有内倾性和延扩力——晨曦中的沐浴、茅舍里的入眠、建造金字塔的诸多影像和(听到)大河之吟、(瞧见)大河之肌成为完美的一体,几条河流成为一条河流,那就是黑人的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河,那就是永恒流动的像河流一般深邃的黑人的灵魂。这样,通过几个看似孤立的抽象意象和隐喻成份,诗人把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黑人历史汇入了一条河流,诗人自己也与他的民族融会为一体,成就了诗中的那个“了解河流”的大大的“我”。这里,互文性成为一个潜藏在字里行间的隐性纽带,它既存在于单个的意象里,又存在于宏阔的情思中,它既是文化和历史的,又是政治和社会的。
另外,全诗语调的平和、节奏的舒缓、意象的简洁大气和措辞的不温不火,都有意无意呈现了一种散漫而庄严的智性,这种智性效果把诗歌的内在肌质与外在语感合而为一了。休斯的这首诗初步具有了这种散漫气质,那其实是现代诗歌在发展了许多年之后才在个别作品中达到的一种境界。对此,如果我们去读一读休斯的原文,可能会更加实在地体会到。
但是,并不是说这首作品是足够精致和深刻的,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得并不完整,如果以一个较高的标准来衡量,它在许多地方本来还可以加以改进。诗人始终基于抒情传统,未能在现代诗歌的智性表达上再进一步,这也是休斯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民族诗人的原因。而不管怎样,在今天的中学教材里能够出现这样一首编者未必在意的初具现代气质的诗歌,终归可使我们收获聊胜于无的欣慰。
读后感800字5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等内容,读着它,我仿佛推开那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进入一个个令我新奇神秘,又让我欣喜不已的天地。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左邻右舍都夸我心灵手巧。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后,我对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本身有学画画的功底,想着剪着,剪的花样就越来越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把全家装扮得喜庆多了,过年的味也更足了,亲戚朋友来拜年,都说:“瞧,这窗花贴的多好看,喜庆得狠。如今人们对过大年的意识越来越淡了,这老传统啊不能丢。过年吗,大人孩子穿新衣,给孩子压岁钱,放烟花,吃饺子,走亲戚,窜门子,就图个热闹,团圆,一家子人乐呵乐呵……”每每听到大人的夸奖,都让我对这小小的窗花越发喜欢,对着不起眼的剪纸又有番新的认识,在这五彩斑斓的剪纸中,它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爱国的现代诗范文6
当下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就意味这对现状的不满,要破旧出新,于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新课,高效课闪亮登场,无形之中就陷入了高效课堂的形式主义,例如: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热衷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流于形式的讨论与点评、滥用繁复的教学情境,这是核心知识教学的高校课堂所反对的。我们注重的是实效,不是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魏书生老师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在平淡中让人有收获,不是热闹非凡之后无所获。核心知识是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单元教学、一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①,是整个教学活动链条中的关键链环,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轴心骨,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它是教学之魂,教师要找准核心知识,教授核心知识的基本策略就是:收和放。教师要对知识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把它分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相关知识与无关知识,对于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一定不能代替,不要做"二传手"和"中转站",教是基于学的,先学后教,老师只是起辅学、助学、促学的作用。核心知识教学强调问题教学,问题来源与学生,学生自己或通过合作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教,就教学生通过合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高效教学和战争是一样的。老师不要老是担心没有自己的讲授,学习效果一定不太好,不做超多的练习,就没有好成绩,要把学生从繁重的练习堆里解放出来,改变老师保姆式的教学,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教学。
例如:教授《天净沙、秋思》,核心知识就是作者借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关于意象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至于元曲的知识、作者简介、字词、朗读,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不同的学生准备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就可以,老师应予以点评和指导,就是体现了核心知识教学的收和放,利于形成三优的"简明课堂、内涵课堂、绿色课堂",实现"低耗高效"、"绿色环保"、"内涵充实"②的课堂教学形态。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现代诗为主,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体会不同时期,不同国界的人的爱国情感。本单元以《乡愁》为起点,诗的意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现代诗的教学,领会作者的情感,有了学生对分析《乡愁》知识的积累,学习后面的诗歌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不需要老师当中转站,就可以构建核心知识的高效课堂,这就是核心知识教学在实际中的有效用运。
当下的教育呼唤高效课堂,核心知识的高效课堂应运而生,这是教育的幸事,当然从理论到实践的应运还有一个过程,这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期盼教育减负的春天的来临,就让我们从核心知识的高效课堂做起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