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1
关键词:写生 作文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直观感受的重要。直观感受是最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以往我们在作文训练中,教师会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在教室里指导学生习作。这样的方式尽管学生观察了,但他们的思维往往只囿于记忆中的表象,写作时也只能是“闭门造车”。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直接感知,现看现写,使学生目有所见、耳有所闻、鼻有所嗅、体有所触,避免了观察与写作的“错位离体”。
一、作文“写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就是把学生引向生活的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发现自然之美,通过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及时捕捉作文的素材,边看边写,抓住扣人心弦的每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件小事,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来。学生走出教室奔向生活,会觉得眼里有形、心里有情、笔下有话。例如在写《我们的校园》这一作文题目时,我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具体方式可模仿导游的口吻向学生讲解。我紧紧围绕题目,进行直观、形象、准确、有序的讲述。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校园,并同时掌握写作方法,达到有内容可写的效果,教师要按顺序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简要勾画出教学楼、校门、亭子、运动场地、绿化带等建筑设施;也可较详细地告诉学生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各功能房(室)、场地区域在校园所处的位置和方位。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把具体的用词、写话示范给学生。这样一讲、一看、一做,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有物有序地写好作文。
这样学生在观察中写作,又在写作中观察,以观察促进写作,以写作指导观察,使学生明白观察是为了写作,写作是观察的反映,知道哪里需要观察,哪里无需多看,从而理清观察的侧重点。
二、作文“写生”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学生在教室里习作,思维会受到空间的局限,写作时往往感到枯燥,常常是应付了事。而在室外“写生”中,学生会随着写作环境的改变提高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捕捉灵感,情随境至,文笔畅达。在教师的帮助下,许多学生还主动自己去“写生”,锻炼文笔,写出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习作。如我班一位学生到湿地去练习“写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伫立在观景台,极目远眺,顿觉心境似海样般的广阔,广袤的湿地像画卷在眼前铺开,我的胸中满含一腔激情,渴望宣泄,灵感在任性地跳跃,思绪也格外敏捷,我的笔飞快地在本子上书写着所见所感,生怕文思稍怠即逝……”这篇通过“写生”而来的习作《穿越湿地》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还被刊登在我校的文学校刊上。
三、作文“写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作文“写生”教学可以弥补室内课堂教学的缺陷,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瞬间的捕捉力。作文“写生”让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将写实和想象融为一体,寓景于情,思路也会随之开阔,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奔驰,无拘无束。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作的思路才得以打开,写作时才会有话可写,文章才会丰满。如在作文《黑河水》习作写生中,我让学生亲近黑河水,在习作指导中提出: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学生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我尝试带学生到家乡最美的风景区、花圃、林果园、工厂等地让学生去“写生”,使学生亲眼目睹具体可感的美景和地区变化,联想到未来家乡的繁荣昌盛,学生大都能写出想象合理的作文来。
四、作文“写生”可优化作文教学,取得高效的习作指导效果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2
一、高效作用
高效作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与学都能收到良好效果。理想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
1.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教好。如许多优秀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尽管对课本上的内容十分熟悉,几乎能倒背如流,但是在备课时,把这些内容仍然作为第一课。他们正是用认真的备课和课堂中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准确精练的讲评来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笑脸和进步中得到激励和安慰,使教育、教学超水平发挥,提高了教的效果。
2.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提高了学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就会促进学习。
二、创造作用
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运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它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对人的充分地尊重。
1.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代的青年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他们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
2.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凡是热爱学生的、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教师,都会把教育、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化作用
教化性是指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观念的作用。苏霍姆林斯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态度之所以在发展学生意识,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和激发学生的道德品格上产生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是与教师的高尚情操,纯正的人格品行和坚定正确的观点,信念及理想分不开的。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身教示范的作用。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四、心理保健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师生在教学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生活环境,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心理状态。张承芬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维护心里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也是心里健康的内在需要。教学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
从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任务又是艰巨的,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其职业感到厌恶,教师工作会变成他的毫无乐趣。如果教师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赖,就会增强自尊、自信和荣誉感。尽管工作很忙很累,报酬很低,但精神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3
【关键词】高段 ; 习作教学 ; 学校活动 ; 课堂游戏 ; 家庭劳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13-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学段的年段教学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低段写话(中高段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小学高段的习作中,提了五点要求。第一,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三,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些常见应用文。第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第五,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基于以上习作的要求,结合我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小学高段加强活动作文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有利于抵制抄袭行为。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我平常的习作教学中,学生活动作文的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六・一”汇演、书画比赛等。第二类是教师根据作文的需要精心安排的课堂游戏活动,如“乒乓球传球接力赛”游戏、“一鼓作气”游戏等。第三类是各种家庭、节日活动,如包饺子、给长辈洗头、帮妈妈过“三・八”节等。下面我就结合我班的教学实际来谈谈以上三类活动的习作教学情况。
第一,巧用活动,让学校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天然素材。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小学来说,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是每年定期举行的两项大型活动。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活动的契机,在活动之前布置好作文的任务,让学生在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中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认真思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感情真挚。
一位同学在运动会《100米往返接力赛》中这样写道:黄伟,我们班最后压轴的短跑健将,只见他接到我们班的“希望之棒”后,便一蹬腿风驰电掣般向前跑去,连系在手上的标记都快被风吹掉了。眼看我们班胜利在望,可就在拐弯处,黄伟摔了一跤,我的心不由地被揪得紧紧的,黄伟挣扎着爬了起来,顾不得身上的疼痛,继续向前冲去……
还有一名同学这样写道:到我了,我挽起袖子,咬紧嘴唇,眼睛直盯着前面一位同学,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看着前面一位同学离我越来越近,我心里就害怕,害怕这次又跑了倒数第一,害怕被别班的同学嘲笑,害怕老师失望的眼神……
第二,巧设活动,让课堂游戏为作文教学添砖加瓦。
寓教于乐,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的过程是快乐而短暂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游戏的过程中,适时地暂停游戏过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采访,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印象。同时,生活中的游戏时间在作文里是可以拉长的,它就像影视作品中的慢动作一样。学生在重点写游戏过程的时候,可以运用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想象、联想……
在《一鼓作气》课堂游戏作文中,学生写道:比赛一开始,我便使出全身力量猛地一吹,乒乓球一下就从第一个杯子越过了第二个杯子,跳到了第三个杯子里。我看了看我的对手吴若雨,只见她脸早已涨得通红,而乒乓球还在第一个杯子里不停地打转,飞溅的水珠在她脸上晶莹剔透,我心里暗自得意:哈哈,这次我赢定了!吴兄,对不住了。可当我把乒乓球吹到第四个杯子里时,它却止步不前了,好像和我诚心作对似的。而一旁的吴若雨似乎找到了窍门,乒乓球接二连三跳进了第二个杯子、第三个杯子。眼看她就要追上我了,我心急如焚,一不小心,球掉了。我快速捡起球,从头再来,又一不小心,球又掉了……最终,我还是输给了吴若雨。
第三,巧布置活动,让学生在家庭、节日活动中一举多得。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平时在家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家务做得少,对生活的体验少;与父母沟通少,孩子对家长的感情淡薄。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布置一些家务劳动,节日活动,既解决了孩子们没素材可写的作文现状,又有利于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在活动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包饺子》的作文中,学生写道: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起一团剁好的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央,接着在饺子皮的边上抹一点水,然后把饺子皮折合过来用两个大拇指轻轻一捏,在给饺子皮边缘弄出一点“皱纹”,第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但是,由于饺子皮太薄,我的包饺子技术又不到家,肉团挤破了皮探出了头来,好像在对我说:“主人,里面太挤了!”这时,我赶快用筷子把肉团塞进去,并且另外拿起一张饺子皮给他打了个“补丁”。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4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命题不切合学生实际,或因小学生没有必备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致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学生的形象描述能力差,表达难做到具体、形象、生动,这些都是诱发他们厌烦心理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生对周围事物有一定的观察,但往往缺乏艺术联想,思路打不开。例如写《冬天到了》,学生往往把冬天写成箫条冷落的季节,只看到冬天冷了,树叶落了。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出现的片面性或顾此失彼,正是缺乏形象思维训练、没有通过联想打开思路的结果。
学生不会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把概括的语言形象化,这也是缺乏形象思维训练的表现,是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如《我帮大爷搬煤饼》,学生这样写:“……我立即干了起来,帮大爷把煤饼搬进屋里,起初不觉得累,后来有点吃不住了。但我坚持着干,搬了一趟又一趟,干得汗流浃背,最后终于搬完了……”文章许多细节都用“干”“搬”两个词代替,显得苍白无力。笔者让学生回忆那天帮大爷搬煤饼的具体情况,结果学生作了如下的修改:“……我立即紧紧裤腰带,卷起两袖,捡起了六个煤饼,堆成一柱子,两手一夹,咚咚地上了楼。开始几次并不觉得累,后来真有点吃不消了。汗水直往下滴,两只小腿开始发软,每上一步楼几乎都要喘一口粗气。但我想一想,帮人帮到底。于是我也顾不上擦脸上的汗珠,每次照样堆六个煤饼,一咬牙捧了起来,挺直身子,登上楼梯,转过弯道,跨进厨房。就这样我来回坚持着,终于搬光了……”学生把原有的“干”与“搬”分解成“紧”“卷”“捡”“堆”“夹”“上”“捧”“挺”“登”“转”“跨”等细小动作。一个小学生不顾劳累地帮大爷搬煤饼上楼的情景跃然纸上。
二、解决对策
要使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作文又能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形象思维的酝酿及其发生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合力结果。
1.表象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重视让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实地观察和形象的分析,把客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感触,动静的状态等,通过各种感官传到脑子里,留下印象。这些具体的、感性的、活生生的东西,当学生提起它,就能在脑际呈现出形象来。作文训练,就要充分重视这种“形象”的作用。例如:让学生通过看、听、闻、触等方式细致地观察,抓住小白兔的各种外部特征,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就能把小白兔的外部特征比较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一个学生写道:“小白兔的嘴较尖,腮帮不停地颤动,嘴唇张开成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小灯笼,见到阳光时就微微眯起;耳朵直竖,有时还会微微转动,前腿短,后腿长,跳跃式前进;肉垫脚,爪向趾内侧弯曲,尾巴短小。”
2.联想
当学生思路阻塞落不下笔时,教师可以借助联想的桥梁提供线索,开阔他们的思路,帮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如《冬天到了》一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在冬天,还有哪些不怕寒冷而生气勃勃的情景?让学生联想或出去看看“岁寒三友”,松柏常青,梅花傲霜怒放,一派生机;人们在严寒中抓紧时间锻炼;温室里正生长着各种瓜果蔬菜,一片“春色”,这都是冬天欣欣向荣的一面。当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形象、更富有创造性时,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3.想象
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意境更加开阔,含意更深刻,还需借助联想的桥梁提供线索,开展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在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启发想象力,采取以下方法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1)以某一抽象的词语或某一哲理性的词语,要求学生用形象来表现。例如:夏天来临,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热”字,要求学生在“片断”里不可以用“热”字,但要把“热”的情况写具体。
(2)以一事物的状态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叙述。如要求学生就水仙花一物进行叙述,有的学生就写道:“听别人说,水仙花三年才能开花,在这三年里,它把在水里吸收了的养分积蓄起来,度过了一千多个昼夜,在严寒的冬天,带给人们阵阵清香。啊,每当人们夸赞着水仙花的芬芳和那美丽的花朵时,怎么会想到它是积蓄了三年的养分才开出来的呀。同样,当人们夸奖一个人取得的成绩时,他们是不是会想到取得成就过程中的困苦和艰辛呢?我望着婷婷玉立的水仙花,想得很多很多。”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思想开放,文章想象丰富。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 写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75-0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与写作两者密不可分。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理解为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形式。阅读时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写作就是学生把知识外化的过程。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作就是把阅读中积累的内容合理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策略包括:
1 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习作方法
语文阅读与思考合理结合,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生读书必须边读边想,如此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阅读过程中必须清楚了解如何思考、思考什么。例如:遇到不懂的字词、科学术语、难解句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须采用联系的办法展开思考。结合上下文章的内容思考难懂的词语、句子,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内,根据上下文琢磨理解不懂内容。基于这种情况,必须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采用批注式阅读办法,让学生进行圈画批注,这样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让学生实际生活中多观察、记录看到的内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从日常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写好记事作文。实际教学中,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仿写、拓写、续写等办法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1]。要让学生掌握组织语言技巧,使用更恰当的词语,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可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心情愉快地写作。所以,老师采用不同形式,使用教材习作资源进行练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表达欲望,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力、想象力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老师引导学生变换文体进行写作,激发学生自身的表达欲望。例如:《荷花》一文中详细介绍出荷花的各种姿态等,抒发了作者对仁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荷花》作为自述题目,同样以自己的认识来介绍荷花,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训练选择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其习作水平的上升。老师在知道学生写作文时,可以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畅游在知识的田野中。例如:《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文中,使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对春天的热爱。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陶醉其中,学生眼前犹如出现春天的色彩、野花遍布在山野
间……。此时,老师知道学生运用文中场景描写,二次对课文进行创作,把某个场景添加早自己的想象中展开描绘,确保文中可以散发出浓厚的山野气息。
3 阅读中进行练说训练
实际进行阅读教学时,在文章的字词中,可以让学生从课文语境内体会、理解文章词语的含义,掌握了解词语的用法,把课文作为语言交际的典范,深入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感情,切身感受作者的观察和思维表达方式,领悟文中内容的遣词造句,通过实际练说由词成句,由段落成篇,更好的为写作服务。实际练习中,学生不要单一练习文中某一词语,根据积累中对词语分类进行有目的的练说[2]。所用的练说素材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把实际生活中的事采用优美词语串联起来,形成独有深意的文章。在练习说话时可以提升要求,采用合理的修辞手法,添加某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所学的词句,也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练说训练。①掌握练说课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行选择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②锻炼词语、句式理解能力: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悟,多次阅读领悟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根据文中语境深入理解词语、句子,学生通过理解表述其含义;③锻炼学习感悟能力:让学生把学习课文的感悟说出来,学生不仅深入理解内容,也为更加流畅的表达奠定深厚的基础。
4 结语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写作中的反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是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深化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家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协调两者的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生写事作文范文6
[关键词]和谐 高校 大学生社团 维稳作用 发挥
[作者简介]胡吉红(1973- ),女,辽宁朝阳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心理研究;刘华政(1972-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教育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社会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广西 南宁 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项目编号:2013JCA270)、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群团组织参与高校管理和服务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13YB137)和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基于和谐校园的构建”(课题编号:2012LSZ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46-03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日益严峻的挑战给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本文拟从和谐校园的角度,立足大学生社团,探讨其在高校维稳中作用的发挥问题。
一、何谓和谐校园
“和谐”两字均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谐”,“谐”乃“和”,引申为各种事物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相互协调,即《周礼》里所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和《中庸》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和谐是其核心的价值追求。其主旨为“和而不同、”,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而不是整齐划一状态,具有协调性、共荣性、和平性三重内涵。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等组成的微社会,是按照一定制度、规范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般认为,广义上的和谐校园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就内部环境来说,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友好相处;就外部环境来说,是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环境的平和相处。狭义上的和谐校园是这样一种状态:学校结构、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生态环境等要素能够协调发展,各种资源能够充分释放,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素质能够全面提升,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合作真诚,健康竞争,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部各要素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本质上说是校园内部各种矛盾关系经过冲突、协调,趋向统一的过程,体现的是不同利益冲突的个人或群体和平共处、相得益彰的状态,这是矛盾及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和制度化解决的过程。
二、和谐校园的构建格局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一个社会能够在稳定中得以发展,在于社会的三大支撑点――政府、民间、个人各有分工,并各司其职,共同维护并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明显增强,政府的角色由“全能”向“有限”转变、由“控制”向“服务”过渡,一些社会事务将由“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转向有着广泛公民参与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公民)治理为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也是社会民主法制的重要表现。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诸多民间性质的社会组织日益受到重视并日趋活跃,其活动的边际也越来越广,承担着从政府中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同样,和谐校园的构建同样离不开校园内部的三个支点――校方、群团、个人,并形成校方主导、群团参与、个人自律的三维一体的工作格局。
(一)校方主导
和谐校园建设是校园管理的方向,也是重点。包括党委、各行政职能部门和校属各单位在内的校方,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主体,处于领导和主导地位。当前,校方需与时俱进,正确把握校内外新形势新特点,针对校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首先是转变理念,从传统的校方“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观念;从校方“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群团力量、形成建设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道德、科技、行政、经济等手段综合管理的观念转变。校方主要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主导作用,须重在以下方面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实践安全监管体制、师生权益维护机制、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及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二)社团参与
大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是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存在的形态和相互维系的纽带,也是个人与校方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更是校方与个人之间利益矛盾的“减压阀”“缓冲器”。社团建设得好,可减少校方的建设尤其维稳方面的支出,有效降低治理成本。社团引导得好,利于校方决策措施的贯彻执行、落实到位,消除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因此,要引导学校各类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学校的能力,并支持社团参与学校管理和公共服务。社团对和谐校园构建的参与,重在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突出表现在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于内部,不致使问题扩大甚至恶化造成校园的不稳定。允许、鼓励乃至激励群团参与,需要校方切实推进职能转变,赋予大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以合法性,使群团代替校方行使部分职能,并从政策、经费、场所等方面予以有力支持。让群团有所为,从短期看是当务之急,从长远看则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必然。校方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凡群团“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都交给它们去办去管,自己只需通过制定规则,形成机制,从宏观上把握好群团的方向。
(三)个人自律
公众由个人组成,官府或校方是公众出让部分权力并委托帮助管理的机构,而民间或群团是广大普通民众存在的场域。不管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官府或校方,抑或是身居相对次要地位的民间或群团,个人均是其基本组成要素。因而,个人的素质影响到群团组织的构成及作用的发挥,也制约着官府或校方的效率和信誉。所以,就个人而言,也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法律规章许可又无损他人的,可为;否则,不可为,应及早避之。为与不为,决定权在个人,这就是个人的自律。自律,须注意和学会“换位思考”,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须常思“要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的问题;须不但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还应影响、帮助、感染、感化他人;须主动参与,加入群团,支持和监督官府或校方,坚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同时注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到“慎独”。作为和谐校园构建的基本主体,个人作用不容小觑。
总而言之,校方与社团之间并非竞争、对立,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双方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建立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应是一个持续的良性互动过程。通过合作,社团可以做许多校方想做而做不好的事情,填补学校管理中的缺陷;与此同时,社团也可以在校方的扶持与培育下完善自我、克服不足,成为介于校方与个人之间的第三种力量。
三、大学生社团作用发挥的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团具有“组织联系,凝聚人心”“锻炼能力,培养才干”“解决纠纷,营造和谐”等校园维稳的功能,是高校维稳的主力军。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中,社团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维稳:
(一)有效的内部管理
大学生社团属“非正式组织”,由一些理想、信念、志趣相投的在校大学生为了共同目标而组成。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加入和退出社团比较自由,这不利于社团对成员的管理,更不利于学生问题的社团解决。因此,社团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实行有效的内部管理,改变这种涣散、近似无组织无纪律的状况,树立起作为解纷主体的权威,确立起作为维稳生力军的地位,切实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在学生各类问题、矛盾纠纷日趋增多、复杂的情况下,不断强化社团的维稳功能。这就需要社团积极探索能促进自身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式。首先,社团自身要有一套可行的活动组织措施、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宗旨而凝聚成的一个整体,社团内部管理须由学生自己来承担。社团需定期召开议事会,讨论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方法,解决问题,布置下一步工作,确定开展活动时各种人员的协调合作。其次,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进来,使成员能切实感受到加入社团所获得的乐趣和取得的进步。再次,要在组织开展某项活动前,集思广益,认真做好预案,争取把活动开展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及解决的对策、办法考虑周全。同时,在活动开展中,需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人专门负责,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最后,要注意社团信息的收集和成员情况的研判,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社团内部才会稳定,才能真正成为同学反映意见、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平台。通过社团管理学生,做到“事不出团”,全校各社团共同为之,校园方能和谐。
(二)有效的横向沟通
校园的和谐稳定是一个整体概念,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破坏校园安全有序的整体效果。因此,学生各社团须有全局观,有必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平衡沟通,协调好社团关系。高校学生社团种类多样,数量众多,因此,大学生“一人多社”现象也十分普遍。社团之间成员的交叉重叠,注定了社团解纷的复杂性,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和维稳的成本。成员身份的多重性及成员问题矛盾的部分涉外性(注:涉外,指涉及本社团以外的),使得一些问题和纠纷没办法完全通过本社团内部来解决,而必须借助涉及的其他社团力量。因此,社团在解纷维稳过程中须实行相互之间有效的横向协调。社团间横向协调时须坚持、平等互助原则。不同的社团,有不同的兴趣认同和目标要求。无论从地位上、合法性与合理性上,每个社团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社团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社团的发展与支持。社团间相互联系,可以减少隔阂,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能够实现建设和谐社团的重大目标。高校犹如一个小型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许多的社团主体,在学校这个范围内各团体以社团为主体参与“全校事务”,相互间加强合作,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问题会商机制、会同解纷机制、善后平息机制等。
(三)有效的纵向衔接
社团存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自社团,另一方面来自成员。这些问题,大部分可在社团内部得到妥善解决,有部分借助其他社团力量也可得到圆满解决,但也有部分需提交到校方才能决断、处置。这就要求社团主动和加强与校方的对接和联系,注意汇报,争取到校方的认可、理解和支持。社团尽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行自治,但与校方之间却不可分割,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社团对校方提供的政策、规章制度环境的依赖,因为校方往往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对社团的活动施加最具权威的影响。因此,社团须经常保持与校方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有效地将社团的声音传达给校方,以便校方了解社团,并适时地出台有利于社团发展的举措。学校的各职能部门是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的,社团主动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此,社团应把处理好与学校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作为自身基本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上,社团应谨慎地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自觉地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尊重这些部门的权力,接受其领导和管理,遇事请示、有问题主动对接,不谋越轨之私,不做越权之事。此外,社团应坚持向校方多请示、勤汇报,不失时机的宣传、展现自己,以取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事实证明,部分社团有效地处理了与校方之间的关系,校方也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了很多服务,从而为社团赢得了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和社会的历史使命,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引领未来社会的核心力量。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学习实践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大学生社团对于正处青春期和“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在校期间,大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加入社团,通过社团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有组织地参与到学校稳定的维护与校园和谐的构建工作中,切实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EB/OL].http:///gn/2011/02-19/2854836.shtml,2011-02-19.
[2]刘华政,丘贵明.纠纷解决与校园和谐――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有效开展为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李立刚,李书梅,高鹏飞.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4]李毅昂.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变革和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