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科学

初一科学范文1

关键词 初中生 数学课堂 新 活 近

一、设计新颖,在“新”字上下功夫,引发学习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 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

a2c2-b2c2=a4-b4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ABC为直角三角形(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题材新 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笔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2 在97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二、适当开放,在“活”字上动脑筋,诱发学习兴趣

思维方法活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

例3 如图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

思维成果活 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

例4 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

“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

再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三、学与致用,在“近”字上做文章,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周围的一事一物,贴近生活寻找数学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数学练习,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 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 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初一科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要问题 措施对策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掌握不了要领,更没有时间思考、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课堂气氛沉闷,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只有笔试和听力,不考核学生口语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口语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口语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

二、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简单省事,不用多动脑筋和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虽然有些学校不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为了图简单和省事,不认真动脑筋考虑教改问题,不想搬动教学设备,只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进行英语教学了,使学生在缺乏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课堂上被动接受。

2.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虽然考试分数是检验教学成果和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但是单纯为了考试,教师只注重猜题和笔试练习,忽略了口语教学、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训练。有的甚至只注重抓毕业班、抓重点班和抓尖子学生,使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3.教学和学习任务过重。在教学上,由于一些学校英语教师相对缺乏,致使教师上课班数多,批改作业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去研究怎样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内容简单重复,由此产生厌教情绪。在学习上,由于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压力很重,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三、措施与对策

要克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精练讲解,导练结合。“精练讲解”是指教师在传授语言基础时讲解要精,不必面面俱到。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疑点、讲难点,所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典型、实用,以便学生记忆和模仿。“导练结合”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所设计的练习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学一句真正掌握一句,到交际场合能够脱口而出。例如在教基数词和序数词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熟悉的基数词入手,请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one到twenty的基数词,然后教师写出相应的系数词形式,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变化规律,教师再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学得轻松,记得牢靠。

2.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手段组织教学。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不仅通过语音室设备、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教学,还采用了电脑教学手段、电脑考试手段等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对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比如笔者在教牛津英语6A中,有一单元Simon’s Journey to School,我先用数张PowerPoint来向学生展示各种交通工具,音、形、意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3.加强英语口语讲授。初中生的母语习惯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性移较大,因此。必须创造外语环境,尽量减少负迁性的作用。比如起始年级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如:Open your book.Stand Up.Sit down.Read after me.Listen to me.please等等。待学生积累多了,基础牢固了,就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了。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用简单的英语,既浅显易懂,又易于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设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初中学生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心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尊重学生的思想,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初一科学范文3

(1)数学与图形相结合,激发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存在很多的不适应,如何来更持久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想学,爱学。老师不妨让它们动笔来画一画,在看似不经意地涂画中,却学会了知识。

曾听过一位教师给二年级小朋友上“鸡兔同笼”,刚一看这课题,脑中闪过的疑问是这个内容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学会吗?带着这种疑问听完了整堂课,不由从心里佩服名师的教学水平。在整堂课中,徐老师采用的一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小朋友动笔画,用一个简单的圆形来代替动物的头,用两根竖线来表示动物的脚,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多了或少了可以马上就改。画完后选取部分作品加以展示,并请作者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很好地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

整堂课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充满了兴趣,学得兴致勃勃,丝毫也看不出由于内容的难度而带来的疲倦感。就在简单的画的过程,他们对鸡兔同笼中“几个头、几只脚”有了一个最基础的认识,对这类题目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有趣。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感觉,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精彩。

(2)数学与图形相结合,突出重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仅仅依靠学生在脑子中的想象,学生考虑问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周密,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性。这时,老师也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来画一画。以画促思。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题。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这么一道题:把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不出所料,有些学生脱口而出“40厘米”,再问问那些没回答的学生,虽然感到有一点疑问,但又说不出究竟在哪儿?

的确,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光凭想象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看到学生陷入了困惑状态,我轻轻提醒一句:你把图画出来看一看呢?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动笔,不一会,只听见下面有人叫:“不是40厘米。”“不是40厘米。”……响应的学生越来越多,刚才的疑问也在动笔画的过程中解决了。

初一科学范文4

1.程实验中,数学教师的备课是以“教学设计”最为关键

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在日常备课设计过程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着重体现了如下原则。

1.1 问题性原则。每节课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导课,并适时创设提出动态问题,注意问题的发散和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过程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主体主导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还课堂给学生,还问题的探索、发现权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求知欲,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1.4 民主讨论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的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辅以阅读、操作、思维、讨论、倾听、尝试练习等手段,集思广益,努力创设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合作创新。

只有遵循上述几项原则,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主战场,有一定的复杂性。

2.程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

教师要在充分吃诱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引向生活,把数学课堂跟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3.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真正还主体地位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展翅飞翔,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开让他们去探究、去实践、使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还应适时引导学生调查和数学专题的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科的灵魂,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行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分析综合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概念数学及例习题等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初一科学范文5

关键词政治 教学 自我定位

好的教学应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即时消化,鲜明的教学个性必然能够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智和价值认同。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同样体裁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众多政治教师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观点,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要区别互动与活动。新课程强调体验、实践、参与。毫无疑问的,这就使得活动课变得十分重要。然而,"活动"毕竟是形式,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活动本身,而是活动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感受、经验、感悟。然而,在实践中,许多老师并没有完全把握好这一问题,而是盲目地运用活动的形式,缺乏真正的互动、交流、沟通,缺乏准备、组织、指导、针对性。

其次要区分知识与能力。知识就是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主张知识本位。在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就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而在课程改革中,能力的培养也进一步地不断被强调,为此初中政治科有了诸多变化。如教学内容、出题方式、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但在喜悦以及成绩丰收的背后,许多地方的考试变化更多地是在考教师,而非真正在考学生的能力,故而出现考试结果一荣(师)俱荣(学生),一损俱损的现象,评价机制也当然离不开中考成绩的结果,这也是当前考试制度须改革的地方,更是热点问题。什么时候,我们的政治教学评价,能从纯粹的考试制度中真正跳离出来,我们的初中政治教学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的也才真正是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学生。

第三,要过程与结果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重过程,意味着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获得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培养;过程往往就是结果,结果往往就是通过过程表现出来的。而教育的结果和效果或目的是有一定区别的,并不能等同.而我们也经常性地把政治课的考试结果和成绩同教育的结果甚至效果或目的等同起来。这是一个误区。平等交往即重过程又重结果。

第四,注重个性也要共性。共性是要的,即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等,但更重要的是在现今的形势下培养有个性的年青人。由于种种的原因,学生个性的培养仍不免受到限制,有来自教师的,但更多的是领导的及体制的压力,而教师在评价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真正放开手去实施的。对政治科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注重个性也要共性的平等交往,才能推动政治科教学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

平等交往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本质定位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主要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者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不平等的教学方式,是"假教学"。教育学认为,教师是客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帮助学生自己找到结论,让学生以间接学习的形式了解并掌握经验的客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平等交往行为的必要性分析新课程政策下政治教师角色定位必须由"传授型"向"平等交往型"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初中政治教师如果不能实现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政策下要想实现政治教学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政治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体现平等交往,实现角色的转换。

在国外,这样的观点很流行:"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能否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交流,体现了我们是否尊重孩子,能否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能否进入学生的心灵。

初一科学范文6

关键词:基础医学;系统模块;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陈志武,男,1963-08生,博士,教授.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医学院校要“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为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国乃至国际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多数是按学科设置[1-3],其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莱因的教学理论,后经前苏联凯洛夫等重新改造后进入我国。其核心是按学科设置课程,一个学科基本就是一门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安排基础医学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其优点能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医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学习容易适应,能较快、有效地掌握较多的知识,学到的知识也较扎实,并较为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该课程体系阶段性过于明显,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基础与临床分离,正常与异常分离,偏离了医学工作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并且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学科间的知识重复过多,但学科间横向联系不够,造成学生思维单一,难以形成临床工作所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国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应开展课程改革,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并且自2009年起,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业综合部分已由以学科改为以人体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为考核单元。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优化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初步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现总结交流如下。

1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1按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线设置课程,以模块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基础医学各学科有机整合,精简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各学科教学之间的不必要交叉和重复。

1.2注重知识完整性。无论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应掌握知识的标准不能少,不能遗漏原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并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

1.3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的原则来组织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加强学生对机体的功能、疾病及治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工作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1.4以疾病为引导,在教学实施中,尽量采用PBL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密切结合临床实际,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贯通。

2本系统整合课程体系的模块

在参考兄弟院校的器官系统模块课程整合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过院、校两级有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整合建立了基础医学导论、生命的化学、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与免疫、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和精神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泌尿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与生长发育等12个模块课程。该12个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目前我院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既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叠,又全覆盖核心教学内容与基本理论[2,4-6]。

3教学团队的组建和运行

在本课程体系建立之初,将拟建设的12个模块课程作为院、校两级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招标,由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改革的教师申报,经过专家严格、认真的评审后,择优给予立项资助。然后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各模块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各模块课程的研究、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团队组织后,制订和撰写12个模块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编写和印制了各模块课程的教学讲义。

由于以教学研究项目的形式来启动,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也是个模块课程的负责人,在项目研究的同时,即可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整合,可及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改的实践中,大大促进了课程整合工作的推进。在模块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虽然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但教研室主任同样非常重要,要带领大家反复研究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本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遗漏,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4初步实施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探讨

本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建立后,按照学校安排,从2013年开始在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小班中进行实施。虽然目前不是所有的模块课程均进行了实施,但已完成一轮教学的模块课程后的调查意见表明,学生总体对模块课程认同度、欢迎度和期望值较高,反映教学效果良好,认为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拓展了知识视野,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启发。如由各学科主任共同讲授的基础医学导论,作为一门先导课程,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历史与发展、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加以扼要的介绍,使学生能快速地对基础医学有一个概况性的了解,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