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清玄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1

【关键词】林清玄 乡土散文 散文特质 佛学意识 情景交融 意境

在当代华文世界,林清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其散文创作在华人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声誉极高,有“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将佛学哲理融于平常生活之中,散文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自然,又有情景合一的创作手法。此外,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呈现出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灵动唯美。

一、平常生活中的佛学意识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多写平常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同时,乡土散文中有着大量的文化意象,意象亦多为平常之物且范围广泛,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平常的生活和意象展现了林清玄平静安详的心态,平静安详的心态让林清玄能够冷静地观察当下的都市生活。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浓郁的佛学意识。

平静安详的心态即是佛常说的“平常心”,不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之心。林清玄以“平常心”对待当下的都市生活,从中感悟到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这正是佛家所倡导的“慈悲仁爱”。出于宗教人文情怀的道德关爱,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平凡之美。

在《木鱼馄饨》中,作者在深夜的巷口偶遇了一位卖馄饨的旧人。“虽然抵不过岁月的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但“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当被问及为何要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时,老人的回答“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这令读者产生一股敬意。虽然平凡弱小的他面临着生活的压力,但仍考虑他者的感受。他以淡定的节奏边敲木鱼边卖馄饨,走过了一个个寻常巷陌,温暖着一个个迟睡者的心灵,有一股默默的温馨之感。在《卖茶老妇》中,林清玄用静默的安详展现了老者的温暖。

那位老妇人只有一只眼睛,她沉默的冲好了茶,就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里面,沉默地坐着。……最好的是雨大的黄昏,一个人独自在龙山寺,要一壶乌龙茶,一碟瓜子,一小盘绿豆糕,一只脚跨在长条凳上……更好的是到黄昏的最后一刻,雨忽然停了,斜斜映进来一抹夕阳,金澄色的,透明而发光。

老妇人衬着那一袭金澄色的夕阳,仿佛笼罩着一层光辉,她默默无语,只是用心冲好一杯茶,再缓缓的踱回去,用一只眼睛看着你,看着这个世界,淡定的步履和温暖的眼神展现了其心灵的安详,营造出一种静默的肃穆之美。而作者在寺庙中,一人、一茶、一碟瓜子足矣,“一”字有“纯”之意,简简单单就是人间至美,平平淡淡就是最好。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展现了平常生活中的美,挖掘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佛教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景、事相融的表现手法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大多有一个相似的模式:他将眼前的景物与记忆中的事物相联系,将现实的场景与历史上的某些文物事件相联系,引出下文后再用散文的笔法和诗的境界,将其一一收入艺术的品味和美好的冥想之中,熔铸在抒情的淡雅风格之中。这类模式因为有了虚实相生、时空交错与多元文化互动,而让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显得内容翔实、生意盎然,大大丰富了其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使散文艺术面目一新。林清玄所创造的散文模式,更被许多评论者称为“林清玄体”或“林清玄风格”,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境生于象外。而虚实生辉。

这种特色文体的创新。与林清玄的人生经历、创作观念密不可分。首先,受林清玄深刻的童年经验影响。《现代心理美学》指出: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童年的林清玄,虽然物质生活过的比较艰难,但有手足之情与亲情的滋润,精神上并不空虚。林清玄在《长途跋涉的肉羹》中写道: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成年后的林清玄,更是熟谙此理,常用也爱用微小的事物来表达深邃的情感、哲理。

其次,林清玄的审美视角非常广阔,审美立场比较完整,折射出其对时代宏观审美的良好把握。在《随风吹笛》中,写道“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净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在《雪中芭蕉》,写道“以《雪中芭蕉》来说,那裸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林清玄热爱阅读,涉猎广泛,茶道、音乐、书画等艺术内容都能信手拈来,各类典故在其乡土散文中的交错让散文显得内容充实、内涵丰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林清玄对情景交融的拿捏也更加到位。

再者,林清玄的整体性立场十分全面,不仅有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分析,更有主观与客观等诸多范畴中明慧而清晰的辩证联结。林清玄的乡土散文是一种整合,他先用客观的语句来描述自然风景、人文事物,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辨证分析引出自己富含哲理的主观见解。最后,受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的影响,林清玄注重所描绘对象的内在意蕴,情景交融的散文形式更能够展现出乡土散文的深厚文化内涵。

三、清新空灵的意境

林清玄的乡土散文熔铸了丰厚的东方美学和佛家宗教情怀。风格清新。笔触清新淡雅。清新自然的散文语言流露出婉约含蓄的美感,散文显得典雅又不失灵动,更具有冲淡之美。同时,林清玄非常注重乡土散文的节奏感,清新淡雅的文风配上一句一段的分段风格,使散文有了合适的停顿,有了诗的韵味。林清玄坦露无遗、昭然若揭的叙述加上诗歌的韵味,再配上男人最清简最空灵的胸襟底蕴,从而创出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

在《秘密的地方》中,林清玄写道“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小野花的田原……响着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林清玄用清新的词汇、简短典雅的句式,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小河流水、岸芷汀兰的美景。而“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田原……琮琮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的句式有着朗朗上口之感,河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空静而不失灵活的气息,能穿过一切直至永恒。在《月光下的喇叭手》中,喇叭手站在寒凉的街头,从冬天一直吹到了春天。“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塞了整条街”,老人吹着乡愁小曲,抑制不住的落泪。喇叭手的生命是“伸缩喇叭凹凹扭扭的最后一个长音”,长音不高,笔触平淡,但节奏分明,喇叭声充塞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而“凹凹扭扭”四字更将曲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笑春风》中,林清玄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苏轼的《赠刘景文》,先塑造了清新空灵的散文意境。此外,更在文中用诗的形式写道“幸好的是,不论年华去也、不论分合聚散、不论多少的背弃与分离,每一年的春风总是在的。人面可能分离,桃花必会凋谢,只要我们在分离与凋谢中不失去微笑的心,就能永远与春风相约”。林清玄巧妙化用诗句,唯美的笔触配上诗意的情境,将“分离”和“相约”这如此伤感的事物写的清新空灵,写的唯美释然,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慰藉。

林清玄认为散文是最适合他的,是最自由的。他以自由的方式进行散文的叙述,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空灵,大大提升了乡土散文的审美价值。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2

九年级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更应该扩大。因此,引领学生阅读和欣赏当代名家作品,是重要而又必要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通过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其思想得以升华。学生的感受首先来源于文字,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文字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收获和快乐是最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读书,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者简介、关键语段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林清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想要取得成功,就要踏踏实实走好眼前这一步的道理。

2.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悟人生哲理,仿写警句。

3.启示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作家林清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想要取得成功,就要踏踏实实走好眼前这一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悟人生哲理,仿写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个故事叫“一字千金”,今天我们来欣赏当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步千金》。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感受文章的思想、语言,在你喜欢的句子下面画线。

2.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

3.文章的重点在哪一部分?

(三)默读课文,用心思考

1.简要概括文章开篇的故事内容,并说说作者叙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这个故事有两个寓意,从全文阐述的道理来看,作者更倾向于哪一个?为什么?

3.文章有三处“例如”,这几个“例如”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其实“我们”就是那些“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我们能够感到平衡吗?作者为什么告诉我们“也不必感到悲伤”?

(四)师生讨论,研读赏析

1.文章后半部分的许多段落都是作者在劝慰那些“不平衡”、“不安稳”的人的,也是全文议论的重点所在,你欣赏作者的哪些语言,请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做“一步千金”?在你的生命中,“千金”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3.距离中考仅有60天,我们该如何把握眼前这一步?怎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千金”?

(五)写作借鉴,学习语言

1.文中的确有许多精辟的语言,但同学们的智慧更是无穷的,请用你认为最精当的一句话概括你学习本文得到的收获,可以模仿本文中的语言形式。

2.将你创作的“格言警句”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

3.以下为精选学生作品:

①财富的多少,不一定意味着金钱的多少。

②登天,先要造一架登天的梯子。

③时间是公平的,要看怎样去过才有意义。

④有钱是很好的,有知识比有钱更好;有黄金是很好的,智慧有光芒比黄金更好;有钻石是很好的,生活的本领比钻石更好。

(六)挑战名家

名家的作品对我们的写作和人生都有很多的启示,但也会有不完美之处。你认为本文在内容或写法上有哪些不足之处,请发表你独到的见解或给予修改。

(七)认识作家

介绍作家林清玄及其人生简历,介绍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号召同学进行自主阅读。

提示资料: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3

生活在著名的滇红茶乡――凤庆,从小就受到了茶的耳濡目染,把喝茶当作一种嗜好,屈指算来,也有十年了。

十年前,因创作《中国风庆茶歌金曲》歌词,我有幸品尝遍了香飘五洲、响誉华夏的凤庆名茶。半年多在茶的色、香、味、质、形的熏陶下,我与茶结为至交,一日不喝茶,总觉得缺点什么。

茶喝多了、久了,竟从中品味出一些绝妙之处:

喝茶,求一个轻松自在的忘我境界。斟上一杯清茶,闻其味,观其色,袅袅茶香氤氲弥漫,而心境也渐至悠然,虽然说不上四大皆空,万念俱无,但至少在茶水的香味中,暂时可将心中的烦恼放在一边。一杯香茶在手,往往能引发许多遐想,缕缕情怀如潺潺春水轻轻流淌。据说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有“醉”茶的癖好,他的创作灵感无不浸染茶的清韵。

有计留住春,无花一室香。其实,美好不是拥有,而是饮茶般有滋有味地品尝。美好不是浓彩重墨的拥有,而是如茶水一样淡淡的、雅雅的、静静的。原因很简单,浓彩重墨使人弦目;而喝茶,犹如夏夜星光隐隐地照亮内心深处的纯净明朗;犹如秋日薄云轻轻地昭示出神清气爽的人生境界……就像是人类本身气象万千的生活体验,于淡淡之中能品出真味,于雅雅之内可渐趋佳境,于静静的氛围里方可显现真情。可见,美好不是别的,它似一杯清茶,纯厚、清香、悠远、淡雅……

犹爱和着古乐品茶。茶,清澈而宁静;曲,和润而旷远。似有清风入弦,又如澄然秋潭,似皎然寒月。心底里便会涌起似曾相识久违的内心潮汐之涛。人到中年,百事缠身。一杯清茶、一曲古乐,心自然而然就可静下来。已进入中年的朋友,应学会饮茶赏乐,懂得宽容放松之道。前不久,我和夫君为风庆茶乡老年艺术团编创了《听洞经・品名茶》节目,很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睐。想必人们的身心在古乐悠扬、茶香四溢的温馨愉悦氛围中得到了净化、陶冶。

最喜边读书边品茶。见到一本好书,常会爱不释手,但如果没有一杯好茶相伴,总感觉美中不足,我觉得好书配好茶就像玉马配金鞍一样。久而久之,便养成一种习惯,凡读书时,总要沏杯好茶放在一旁,或者喝茶时总要找一本好书看。喝茶醒神,读书清心,看到精彩处,轻轻呷一口茶,久久留在口中回旋,细细感受其中的滋味,然后再让原味的茶色茶香茶趣茶韵源源不绝地慢慢饮到心里。书韵茶香交融,其中的滋味实在难以言表。

我想,这世上只有喝茶的人最幸福、最从容,有一份独享的来自于茶的悠闲清悦心情!

品茶、品禅、品清玄

馨 碧

“众生都是为生命的学习而来,我们原都是来过更美的生活,开发更超越的境界而投生此世,只是有很多人忘记了。生命里的美好被发现、被体验、被提炼,那即是在进入宗教的情操,也更契入禅心了。”

每每触摸到林清玄那优美的文字、如涓涓流水般的言语,就仿佛尘世问所有的愁苦都会随着他娓娓道来的心情随笔而烟消云散。他的文章不张扬,淡淡而沁人肺腑,教人读过难忘,从而再三品味。

林清玄在他的《莲花香片》手记中,很多次提到陆羽,一个其貌不扬但“以茶为经”的雅士。陆羽的《茶经》能够令人在细小的玄思里品出不凡的美丽感受。“泡最好喝的茶、写最动人的诗、交最真诚的朋友,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体验美感。”这是林清玄一生的夙愿,他不仅实现了,而且还做得很成功。

林清玄关于茶的随笔大多是与禅理有关,多年来的写作经验,使得他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能够凭着敏锐的感受做联想和感悟,所以他才能从香茗中感悟出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赋予了他超凡脱俗的性情,这可以从他的文章中窥见一斑。

“茶与禅之所以相通,全在一个纯字。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人生也应如是,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朱颜会消失,白发不会放过我们的。且让我们一起饮茶吧。让我们的心像茶叶初生尚未舒卷那样,那时节我们既不为成功、失败挂怀,也不为男女之情忧心,更不为人生的长路而心情惆怅。那时,我们只是笑,并在笑中看见光。”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4

您好!我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五条路小学六(2)班的一名普通的小学生。

我上小学已经六年了,在这期间,我学过很多篇文章。但是我在五年级下册拜读过您的文章《与时间赛跑》后,我内心深处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您的外祖母去世后,您十分悲伤,您无法解脱对外祖母的思念。但是“父亲”教育您,外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过去的时间将不再回来。每天,夕阳西下和小鸟归巢带给您的只有难过和悲伤。于是,您开始和太阳、西北风赛跑,努力学习,最终您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大量的知识财富。

是呀,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您将不能回到昨天。我学了您这篇文章,收获颇多: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对于商人来说,是金钱;时间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更是生命!可能我们每隔几天就能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如果医生们晚一点抢救病人,那么病人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是用时间来挽回病人的生命。珍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你的生命,让你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美丽精彩。啊,真可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如一把利剑,飞速地穿越着,我们大家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因为它们永远不会停息。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一天的时间,对于勤勉的人来说,是智慧和力量,对于懒散的人来说,只留下一叶悔恨。”

林清玄先生,自从学了您这篇文章后,我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之前,我每天早上醒来后,要在床上多呆十分钟才起床,干什么事总是磨磨唧唧的,但自从学了您这篇文章后,我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争取时间读语文,背英语,每天快速吃饭,争取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籍,如四大名着等。每晚快速写完作业,争取时间学习英语和奥数。终于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是啊,我发现虽然我们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只要把握时间,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坚持不懈,认真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地突破自我,这样,不管将来成功与否,你都会自豪地感到:你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充实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林清玄先生,我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是您让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

祝: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您忠实的读者:彭颜龙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5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其作品清新自然,又蕴涵深刻的哲理,总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联想感悟,给人启发。他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被选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且被安排在了《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专题中。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能明白生活的哲理,体会理性与智慧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笔者设计此文教学时,在学生品读美文的基础上,关注了文章的思想性,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体悟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在这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寻找语言的“味”,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对关联词的提炼关注去理解作者的思想。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树。今天我们师生将一起走近作家林清玄,品读他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可以预约的雪》,但文章是不是写的雪呀?——不是。

那文中有没有哪个段落提到了雪?文中只有第三节提到。

“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2、这句话让我们知道,“可以预约的雪”,在作者的笔下其实是指的菅芒花。

同学们见过菅芒花吗?——没有。

菅芒花其实是一种台湾土生土长的花,它每年在秋天开放,它的茎很细长,它的花是白色的,毛茸茸的,(课件投影:菅芒花景)漫山遍野,像什么呢?

冬天的雪和秋天的菅芒花都是白色的,颜色相似。所以我们说花如雪,菅芒花如雪。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比喻。其实雪和花是可以互喻的,一句诗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雪指的是菅芒花,那么“预约”又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雪”(菅芒花)可以预约?

——因为雪是冬天下的,而菅芒花是秋天开的,它们有季节性,到了固定的时候它们都来了。“预约”是指时间可以约定,指雪和菅芒花都带有季节性。

换个角度,仿佛可以预期约定一样。你预先邀请,它到了固定的时间就必然到来。

3、好,我们同学思考很敏锐。现在我们知道标题《可以预约的雪》,他不是要写雪,而是写什么?对,菅芒花。(板书1:可以预约的菅芒花)

那这篇文章具体写了菅芒花吗?没有,那它究竟要写什么?

齐读,课文的第四段和第五段。

随机问,作者由看菅芒花写想到了什么?——由看菅芒花想到了看花人(板书2:人)

由看花联想到了看花人,由花及人。这两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在两年内看花人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离散呢?

生:第6-10节,写朋友、自己的变故。

很好,请坐下。那我们看,在两年前,这些朋友还一起相约在秋天一起去看菅芒花,但两年后的秋天,菅芒花依旧会开放,可是当年同看菅芒花的,人生却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我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物是人非。

文学中常用物与人做对比,表达人事多变、不可预测的悲哀,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课件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无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

三、研读重点文本

1、作者用朋友和自己变迁离散来告诉我们,雪、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可是……什么是不可以预约的?======人生。齐读第11节

这两个“即使”强调了什么?由我与朋友=====推及到所有人。

师: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而人生是不可预约的。由花==看花人===所有的人。这一节在全文的结构上也是起到过渡的作用,

人生是在不停地变化的,思考作者认为的“常”与“变”指什么? 师读第13、14节。

生:“常”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美好愿望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人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在这里,关于“变”与“常”作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能找出来吗?我们来读读。

——“我们仿佛纵深于大浪……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师:好,“大浪”“浮木”“巨浪”指什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重点讨论:

——大浪比喻人的生命历程;浮木比喻人对“常”的向往,一种意志;巨浪比喻生命中的“变”。作者用这个比喻句来表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齐读15-17:对待“常”,我们都是很渴望、向往的,而对待“变”却是畏惧、茫然。

作者说“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无法预约我们的人生发生什么变化”,从你的周围人和事中谈谈你的感受? (师准备汶川地震图片与同事的遭遇)

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时光能倒流吗,我们可以改变吗?读课文18、19小节。

由此看来,这个世界不会静止,人生永远在变且不可预约!

2、“转念”以后,林清玄认为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常”与“变”呢?师读20-22。

=====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面对人生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

(板书,悯恕祝福宽容)

要常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板书

文学不是让人悲伤沉沦的,而是促人向善向美,给人以生之理想的;哲理不是制造痛苦,而是解除困惑的。林清玄在这三段中用春风化雨般的文字,荡涤人心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向我们娓娓道诉人生智慧。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之中。

请大家再齐读20-22节,品味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3、如何对待生命的中的常与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他们或用文字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请同学结合所学的文章和你熟悉的人物来谈谈。

明确:司马迁:隐忍苟活、忍辱负重、以生践志。

苏轼:豁达开朗,豪放洒脱,以诗显志

史铁生:坚强自尊,热爱生命,以文励志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主宰命运、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把握幸福 ,珍惜生命……芸芸众生,不一而足。

林清玄的这篇文章像一杯茶,苦涩中透着甘甜,难怪说他的文章是“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他被称为宝岛十大才子之一,是当代散文家之一,十七岁开始写作,曾任过编辑、记者,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等。

林清玄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家庭的贫苦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有兄弟姐妹18个之多,时时面临寒冷和饥饿的威胁。林清玄排行在末,常常穿哥哥姐姐的破衣服,裤子上的补丁有七八处。衣难遮体,食难果腹,盛好碗准备吃饭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碗里吐一口吐沫,因为稍不留神就被别人抢了去,更别说像汽水那样的奢侈品。童年时想喝汽水而不得的情况,一直刻骨铭心。看到别的小孩喝汽水长长地“呕气”,他羡慕不已,心中向往,竟误将煤油当成汽水喝下去,差点丧命。

林清玄的作品清新自然,总是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物体,去联想,去体察,去感悟,从而给人启发。而这篇文章就是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展开联想,由看菅芒花到看菅芒花的人,到所有的人,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指明要从容地面对生活,要维持一颗悯恕的心,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小结

林清玄的文章范文6

闭目沉思,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善于自省。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降三级,谦心自省,悔不听先帝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之言。此乃将责任,更是将国家扛在肩上的大丈夫所为,不愧千古名相;唐太宗虚心纳谏,在接受别人谏言的同时不断反省自己,认清自己在治国上的漏洞,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大唐盛世;古龙陷入瓶颈时,关门自省,寻出失误之处并加以改正,最终登上了武侠小说的神坛而名盛一时。纵观古今,唯有省己者筑大业也。

最曼妙的风景来自内心的省察与知过。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你看久石让,以人为镜明过错,认识到自己音乐创作手法上的不足,谦心改正,自我省察,终创出灵魂之作,令人难以忘却。

你看,以人为镜知不足,坦然接受他人的指责批评,不断自省,认识到自己的作品“过于政治化”,加以改正,写出了更上一层楼的佳作,从此,“东方的莎士比亚”声名远扬。

林清玄说:“问问你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是啊,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是像夏桀、商纣那样固执己见,不听别人谏言,不自省治国之误,终落亡国下场?是像项羽那样高傲自大,不自我省察战术错误,终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是像明清统治者们那样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天朝上国”思想的愚昧终落得千古笑柄?不,不是。我们想要的应是时常反省自己的智慧,认识自己,过一种谦心自省的生活。

知谬与自省如剪之双刃,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诚愿借自省尽展生命慷慨繁华,拒绝苦难追逐下的自欺欺人。认识自己,善莫大焉。

鹤立于淤泥之中,冷水清其羽,方可洁白无瑕。漫漫人生路,莫忘与自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