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1
高一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继续和延伸。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学习起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学习心态,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一新生入学后,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情况(特别是与高中数学学习密切关联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预习习惯和能力缺失、解题的随意性大、反思意识薄弱等问题,重点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指导预习方法
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点更多、知识的抽象程度更强,学习节奏也相应加快,若缺乏有效的预习,课堂学习时就可能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影响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掌握;若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重点概念、学习难点等心中有数,课堂上便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质疑,更好地内化新知识。正确的预习方法才能保证预习的成效。课前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粗读,即先把新学内容粗读一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
(2)细读,即仔细推敲概念要点,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条件、解题突破口、所得结论等,然后自己把例题做一遍,并努力简化解题过程。对不能理解的概念、解题步骤等,做上记号(如果通过课堂学习还不能解惑,则要请教同学或老师)。
(3)试做练习,即分类型与梯度进行练习,一般来说,基本题1道、变式题1道即可。
(4)将预习结果列表归类。比如,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正弦定理”,可列表如下:
当然,预习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应视学习内容而定。
二、严格解题规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地解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回顾解题思路,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的必然要求。而且,规范地解题,可以避免考试中的无谓失分。(数学教学论文 )教师应通过亲身示范和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解题规范主要包括:
(1)审题的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的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比如,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并加以揭示;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条件和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然后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从哪里人手(当然,有的题目,这种匹配联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等等。
(2)书写格式的规范。即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清楚、正确、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答案简洁、一目了然,同时还要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以及答案的全面。
(3)解题过程的规范。即解题步骤完整、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例如,解关于z的不等式
三、强化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是指学生在完成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反思主要包括:(1)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比如,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反思: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我是否都理解了,其中重点是什么?我能否将今天所学的内容组织起来?是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前在哪些地方遇到过,它们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这些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与我以前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哪些本质联系?等等。一个单元结束或期中、期末时,应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这一阶段(或这一学期)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它们的层次如何?这些知识我掌握得怎样,我能否构建知识结构图?接触到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有哪些其他作用?我有没有完成阶段数学学习计划,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等等。(2)对学习策略的反思。比如:哪些是我的强项,我是怎么做到的?哪些是我的弱项,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学好,接下来应该如何努力?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是否正确,数学学习计划是否可行?应作哪些调整和优化?等等。(3)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在问题解决后,应引导学生对审题过程、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回顾和思考,分析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剖析问题的结构,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努力将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和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比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一节中知识点比较零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此题以三棱柱为载体,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平行的判定、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难度适中。第一小题,可以通过“线线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也可通过“面面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第二小题,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底面是关键,也可以采用割补法来求体积。问题解决后,我又让学生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优劣,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顶尖水平的代表,其学科结构完整,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完备,教学过程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学术前沿研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对清华美院艺术设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国内高校相关专业教学现状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1.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以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信息艺术设计是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以信息界面、产品或环境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一门学科。信息艺术设计主要应用于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娱乐设计等领域,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联系紧密,具有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等特色。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设计、艺术、文化等学科领域的交汇与融合,针对信息艺术设计的特色与应用领域,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不仅反映了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而且代表了文化艺术与信息科技结合的新方向。
2.注重学术前沿研究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加强学术交流的方式,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第六届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为例,活动期间举办了国际设计教育工作坊、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国际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了芬兰、日本、美国、韩国、瑞典、英国等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设计师和艺术家,围绕“设计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维,开拓了师生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步伐,带来了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及发展策略的启迪与思考,在中西方创新思维的激烈碰撞中确保该专业学术水平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3.注重与市场及企业紧密联系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随着服装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越来越专业化。为此,清华美院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大纲,从刚开始的男装、女装、设计、制版等单一课程延伸到内衣、针织、裘皮、配饰等细节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还注重与知名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以毕业设计为例,每年毕业设计展都能得到众多商业机构的赞助,其中不乏哥本哈根皮草行、Gucci等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将世界一流企业的资源,包括信息、财力、项目等各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整个设计产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所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强调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创意、科研、自我表达及学术交流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都强调跨学科多领域教学,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所不同的是,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清华美院则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学术前沿研究,强调培养具有人文、艺术和科技观念的复合型人才。
二、结语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3
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其止吐、降颅压、稳定血压处理。若患者出血烦躁则给予适当的镇静处理,必要时需要对尿管留置,并做好剃头等术前准备,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
1.1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标准
微创抽吸清除术:①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Ⅰ~Ⅲ级的患者,病情平稳,瞳孔正常,在患者发病6h后再进行SCT复查,若患者的颅内血肿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本组中符合行此术的患者有19例。②出血发生在特殊部位:丘脑、脑室出血,本组中有17例。开颅清除血肿术:①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Ⅰ~Ⅲ级的患者,若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立即对其进行SCT复查发现颅内血肿明显增多,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出现,本组中符合行此术的患者有9例。②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Ⅵ~Ⅴ的患者,单侧或双侧瞳孔最大。本组中有31例。
1.2治疗方法
微创抽吸清除术:对患者穿刺点进行局部侵润麻醉,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根据微创清除方法,首次抽出30%~50%的血肿,然后置管外引流,术后将尿液酶注入血肿腔内,进行动态SCT复查,3~5d,清除的血肿量达到95%后再进行拔针。开颅清除血肿术:给予患者全麻,在决定骨窗大小以及去骨瓣大小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术前意识、瞳孔、术中脑压。若患者在术前呈现双瞳孔散大,则需要对其做标准大骨瓣减压。在开颅术中应当坚持严密止血,减压充分的原则。
2结果
经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存活,8例患者死亡,其中有6例患者采用的是微创抽吸清除术,15例患者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脑干功能衰竭,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
3讨论
3.1微创抽吸清除术
对其意识进行分级在Ⅰ~Ⅲ级的患者,同时患者没有出现瞳孔变化,且在术前不是很严重的脑损害,将部分积血清除,患者病情则会好转,对该类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过早使用手术对血肿进行清除,术后易发生再出血对预后造成影响,通常在患者起病6h后进行CT复查并定位血肿,首次大多数抽吸量可达到1/3以上,但还是有病了首次抽吸量达到80%以上。首次的抽吸可以使颅内压大大的降低,术后分次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内进行液化引流,大部分患者在3d内可达到90%的血肿清除率,这种以最小创伤对病情恶化进行中止,充分使微创的优势得到体现,同时使由于操作而引起的额外脑损伤得到避免。在本组资料中,使用微创抽吸清除术的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再出血,同时经过3~6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迁移思想;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迁移教育的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速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数学概括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是从初中变量间的关系到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的学习。由“相同要素说”,两种类似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影响,而其中学习内容间的类似性是学习活动类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学生能对新旧知识做出概括,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能实现学习之间的迁移。因此,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同要素)是实现迁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迁移实现。因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达到顺向正迁移,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防止产生顺向负迁移;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中“空间角”概念教学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复习旧知识,这样学生会“触景生情”,诱发联想,产生迁移。讲解如下:
1.温故:我们以前是否学过有关“角”的概念?请回忆角的定义。
2.联想:我们将要学习的“空间角”与已学过的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将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来解决,那么能否利用我们已学过的角的概念来研究“空间角”呢?通过上述联想,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路已比较清楚了。
3.小结: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通过平移化归为相交直线所成角,由等角定理保证定义的合理性和空间一点选择的任意性,进而比较择优,空间一点通常可选在两条异面直线之中一条的特殊位置上。至此,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对于线面所成角与二面角问题,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迁移”了。
二、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迁移为数学知识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来源,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重视到这一点,运用迁移的理论,把反映数学的生活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语言迁移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概念不少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只要我们稍加提炼,就能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来诠释同学们以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使数学不再令学生感到陌生,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迁移。例如,在讲函数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从生活中的信函、公函、涵洞出发,我们会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中学数学最重要,也被人为地认为最抽象,让最多的学生望而生畏的函数概念,其实学生大都能理解,信函和公函是作为勾通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涵洞是沟通路两边的关系的,那么我们的函数也是沟通数与数关系的意思。简单地说,函数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虽然曲解了概念最初的意思,但却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2.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
由金章茂编译的前苏联一位数学家的一本书《没有公式的数学》,在书中他把很多数学道理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给出了说明,使人们不用公式,不用严谨的证明一样能理解数学,而且还能直接感知数学,虽然严谨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这种特征,就把学生拒之数学的大门之外。其实,学生在对数学有了热情之后,他自己也会严谨起来的。基于上述经验,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比如,笔者用多米诺骨牌很轻松地给学生讲明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特别是在数学归纳法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我们要证的关于n的命题成立,我们为什么可以假设n=k时命题成立呢?笔者给学生讲,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我们把相邻两块摆好,前一块如果倒下能把下一块砸倒,只是为了保证传递下去,我们并不是说前一块就倒了(相当于我们并不是说n=k时命题就成立了),前一块倒不倒是由你推不推倒更前面的骨牌决定的。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数学归纳法中的道理。
3.生活中的现象迁移成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现象之所以能迁移成数学知识,是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是数学要研究的对象,生活现象就是数学知识活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加以提炼和引导,学生们都能完成这个迁移过程。例如集合论中,我们可以这样讲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我们班中的人是确定的,对任何一个人,要么属于我们班,要么不属于我们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我们定期互换位置,我们班这个集体还是不变的,即为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我们班中任何两个人都是不同的,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三、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
迁移现象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量。一般说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寻找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尽可能找到一类题在解法上的共通性,用于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之后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概括、总结经验,增强迁移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重要不等式“a+b≥2(a>0,b>0)”,新课内容之后要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此不等式的实质:“一正二定三相等”,可设计如下题组进行练习:
1.x<0时,证明:x+1/x≤-2;
2.x≠0时,证明:|x+1/x|≥2;
3.a>0,b>0,c>0时,求证:(b+c)/a+(a+c)/b+(a+b)/c≥6
这一组题在解法上的同一性体现在都要运用基本不等式“a+b≥2(a>0,b>0)”上,那么就要启发学生,概括出上述题目的共同点,灵活地把基本不等式“a+b≥2(a>0,b>0)”的知识迁移到问题中,用于解决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让自己导演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为迁移而教”的主题,不但自己要切实做到为迁移而教,同时还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为迁移而学,让课堂少一些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多一些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意义学习。既要注重课本上理论问题的训练,更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情感、知识、技能的迁移,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树立迁移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邱文化.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在高中数学活动课中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并分别给出操作程序及操作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即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对知识的自主“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有一定的模式,统整不同派别的建构主义观点,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意义”引发的“情境性教学模式”,“协作与会话”引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意义与经验”引发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自主与反省”引发的“随机进人教学模式”tl]。2002年,笔者被南京市教育局选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学习,每周前往布里斯班州立高中听课,最吸引我的就是他们课堂教学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教学(Activites)。如通过测量自己手臂尺骨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来推断是谁杀了古猛玛象,通过一盒M&M糖豆而展开的有关面积、体积、概率统计的有关运算等。实际上,在1991年颁布的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均附加了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以便教师选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我国中学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即将全面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建构主义思想贯穿其中。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其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这些要求体现了建构主义“在活动中学习”的精髓。
本文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外考察和多年的实践探索,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
一、数学实验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融建构主义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一体,在教学顺序上体现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数学实验操作,感悟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并在活动中使新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数学知识不断沟通,归纳总结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块”,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结构拓展和延伸,达到意义建构。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描述如下:
选题准备*实验操作*观察感悟*归纳建构*拓展交流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选题准备阶段:选择适合动手实验的题材,使学生有兴趣、有可能动手操作又能达到教学目的,是数学实验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实验题材主要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选择,大体有如下几类:测量验证类(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推证正弦定理等)、作图发现类(如椭圆的扁圆程度与离心率等)、统计归纳类(如几何概型的投针实验)等,笔者还曾尝试让学生通过“试误”类比产生新概念的实验活动课。另外,前已述及,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附有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所以还可从国外数学教材中选用。选题确定之后,教师除作好实验设计外还要计划实验材料的准备。
2.实验操作阶段:在建构主义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把主角地位让给学生,但一定要当好设计师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充分活动,又不能过于发散。
3.观察感悟阶段:这是学生从动手操作活动的层面深人到思维活动层面的阶段,是数学活动课的核心环节。在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以适当的点评,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直觉思维,这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方面,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归纳建构阶段:这阶段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总体,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由来,掌握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当学生的假设被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提出假设,当学生的假设被证实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概括结论,将证实的结论上升为概念或定理。
5.拓展交流阶段:即我们常说的运用和反馈阶段。在实验活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动交流,贯彻始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他人的认可,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有意识地将本题材发现的方法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精神和表达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小组汇报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或者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或者他们各自可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本模式先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再运用班级汇报的形式,各人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有关信息表达出来,最后经过比较、组合和融合,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大家都有收获。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表述如下:
明确问题*自由分组*分工合作*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明确问题阶段:教师结合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本模式的主题。提出课题后,必要时,教师可列举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要点及与主题有关的数学知识,供学生参考。笔者曾选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中关于统计和概率知识应用的探究拓展题,该课题是以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跳舞的小人》及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金甲虫》中利用英语字母使用频率破案引出的,要求学生从网上找若干篇英文文章,用计算机统计26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并由此估计它们在英文文章中出现的概率。我在所任教的高一班级就此问题组织了分组讨论研究,并请其中的三个小组进行了全班汇报讨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自由分组阶段:学生在了解教师所选主题以及相应的活动要点后,自由结合成研究小组。教师一般不干涉学生的自由分组,但可在每组人数上加以控制,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后进行微调。
3.分工合作阶段: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活动任务,制定活动流程,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探究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当然也可以是参与者。当教师观察到某小组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活动时,应该给予一定的策略性支持。
4.成果汇报阶段:这是学生呈现、反思评价活动成果的阶段。这里允许学生用各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展现相应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研究成果,是小组讨论汇报课的主要表现形式。
5.讨论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学生个人对自己研究内容和表现的反思,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达到再认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给予正面肯定以及教师通过设计评价表或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学生记录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感悟及研究结论等。
高一数学论文范文6
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习题的指导,往往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此变得沉闷死板,更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如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熟练运用艺术语言,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以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 言之有物
教师讲课应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绝好时机。在这堂课上,我会充分利用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2008年新学期的课堂上,我带学生重温了奥运开幕式上那一幕幕精彩的片段,在气势磅礴的倒计时中我们熟悉的汉字“五四三二一”;文艺演出中专门设置的“文字”板块,通过书简、活字印刷等表现形式,揭开汉字以往的传播过程;在各国代表团入场仪式上,各代表团的入场先后由其汉字笔画来确定,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些都让我们为方块的汉字感到骄傲而自豪,也吸引着学生为更好地使用、研究语言文字而努力!
为了让学生少写、不写错别字,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国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1930年5月,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原,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兵力,冯玉祥、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军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把“沁阳”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有个泌阳,该地与沁阳却相距千里。这样一来,就使冯军误入泌阳,从而贻误了围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只因随手多写一撇,导致了冯阎联军的战败,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通过真实的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
二 言之有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教学张洁的《我的四季》时,我用“人”字写法有何寓意导入,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志气的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又如,处理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严厉的批评或许有效,但会影响课堂氛围,如果运用幽默的处理方式,既制止了事态的发展,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有位语文老师板书时听见有学生用笔敲打桌子,他没有回头,只是很轻松地说了一句“老师的字写得有节奏吧?都有人伴奏了”。学生都笑了,敲击声也停止了。这位老师仍没有回头,只是又很轻松地说了句“嗯,这就叫‘戛然而止’,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用行动将其诠释给大家”。就这样,这位老师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同学,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三 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