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1
关键字:现代汉语教材;成语;比较;
现代汉语课程是中国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现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较多,各高校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本文以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以下简称周本)为主,另加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以下简称邵本)和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张本)三本教材,对各教材的成语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进行比较分析。
一、成语的定义
张斌老师在《新编现代汉语》中曾说过:迄今为止,有关成语的定义很多,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可见对于什么是成语,各家有不同定论。周本中对于成语的定义是: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结构凝固、意义完整的固定语。邵本的定义是:成语是指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或群众中长期流传、见解精辟并含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至于张本则写到:成语是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
比较而言,邵本的界定较模糊,没能从结构特征上给其精确定义,使其无法和其他熟语区分开来。如邵本关于谚语的定义是:流传民间的形象通俗且含义深刻的语句。这和他对于成语的定义区别不大,未突出成语的实质。周本与张本定义相比,都提及了“结构定型”和“意义完整”,但周本没有提及“形式简洁”和“整体使用”。由于构凝固包含不可随意拆分或者加入其它语言成分的意思,所以“整体使用”可以包含在“结构凝固”之中。因为现代汉语熟语大都是以短小精炼为特点,“形式简洁”可以看成是熟语的“共性”而非成语的“个性”。成语由于多出于书面,与其它有口语性质的熟语相比,更具文语性质,因而笔者认为也可以把“文语性质强”加入成语的定义。总的来说,周本对于成语的诠释比起邵本更为客观,比起张本又较为简练。
二、成语的特点
介绍成语特点时,邵本和张本提到的“结构的凝固性”与周本“结构定型”意义是相同的,三本教材也同时提到“意义完整”这个特征。不同的是与周本相比,邵本对成语的特点还提到了“历史习用性”、“成语的民族性”两点;张本还提到“历史的习用性”、“韵律的协调性”、“形式的整体性”三点。笔者认为,邵本在对“成语民族性”做解说时提到:在内容上,汉语成语的内容都无不体现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底蕴。可见这一特点和“历史习用性”的从历史上沿袭而来的性质存在着相互包含的现象,成语是汉民族从历史上沿用流传下来的,因而拆为两个特点来表述似乎有些不妥。邵本和张本在对“历史习用性”进行阐述时角度亦有不同。邵本注重从成语来源的方面讲述其历史习用性,而张本则从读音、词义、句法形式方面阐述这一观点。张本提到的“形式整体性”,表述的是四字格是成语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整齐匀称简洁明了。而“结构凝固性”所含特性已经包含了“形式整体性”,这一点较为重复。
因为绝大多数的成语是历史沿用流传下来,其中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现象。如:否(pǐ)极泰来中“否”字所保留的古音,感激涕(眼泪)零(落下)中“涕”和“零”保留了古代该词汇的意义;还有惟命是从(=从命)所包含的古代语法现象。综上所诉,历史习用性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来说,都值得作为成语的特点进行介绍。笔者曾觉得张本所提的成语的“韵律协调性”应列入成语的特点,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成语更是突出的体现出了韵律和谐的特点。后来在上《现代汉语导论》的主编周芸老师的现代汉语课时,周老师对这一观点也做出了评价。周老师解说未将“韵律协调性”列入成语特点的原因如下:考虑到现代汉语熟语大多具有韵律协调性,这并非是成语的突出特点,且“韵律协调性”属于语用层面,与其它特点不在一个平面上,不应放在一起。
三、成语的来源
在成语来源部分,周本和张本都提及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借自外语和现代新创六个方面。邵本没有单独分出一部分进行介绍,只在成语的历史习用性中对成语来源的四个方面: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有阐述;在成语的民族性中提及借自外语的成语。从整体上看,邵本也算提到成语来源,但条理不够清晰,张本和周本都单独列出加以叙述,其中张本对于每个来源都举例众多,周本举例较为简明。这部分的编写张本和周本各有千秋,张本信息量大,可供学习者详细了解;而周本短小精炼,让学习者一眼明白其重点。笔者认为,从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角度来考虑,因为教学时间和课文篇幅的限制,周本因为不占用大的篇幅,但也对目标文本做了清楚的解释,在教材使用和学习时应该更为理想。
四、其余部分分析
周本对于成语部分的编写就包括定义、特点和来源三个方面,邵本的编写多了“成语的作用”,张还多了对“成语的构造”、“成语的运用”两个部分的解说。
“成语的作用”可作了解,但单独提出似乎并无必要。成语属于短语,短语的结构在语法部分都有详细介绍,张本的“成语的构造”在词汇部分谈语法问题也就稍显多余。至于“成语的运用”,张本提出了三个成语使用的难点问题,包括:深刻理解成语意思;注意相近成语之间的差异;注意成语的字型与读音。人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成语,但很多时候,因为对读音、字型或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往往造成成语使用偏误。张本系统的归纳了成语使用的难点,可以帮助学习者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是有必要单独列出的。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使用。以上所比较的三本教材在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对比研究之中,博采众家之长,并且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实践验证它是否可行,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汉语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芸,邓瑶,周春林.现代汉语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2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戒望文生义
从熟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民间俗语,其内涵是对原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有着一定的特殊意义。对这类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2题: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意思是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2.注意把握成语的感彩,戒褒贬失当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具有鲜明的感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的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13题选项D: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成语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戒“一概而论”
一般说来,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但这仅仅是“一般说来”,实际上有的成语不仅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达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特别是拘泥于思维定势,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例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13题选项C: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妙手偶得:①有高超技术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②也用来指诗文乐曲创作技艺高超的人,往往由于灵感,在偶然间就获得意外成功。此处用的就是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
4.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戒主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
在坐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于自谦。这里用于说别人,显然犯了谦敬不分、主客关系倒置的毛病。
5.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戒滥加功能
不是所有的成语都可以任意来作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却不能带宾语;还有一些成语明显带有初始语境的特点,“出身”于否定句式中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句中。例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
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行看待。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中。说“已经等量齐观”不合语法特征,应该改为“并驾齐驱”。
6.注意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戒语义重复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默写词语的意义重复,成份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例如2010年高考湖南试卷: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停。成语本身就含有“说”的意思,而句子中又说“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显然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
7.注意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戒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史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例如2011年高考四川卷3题:
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这里用于形容自然景观,显然使用对象不当。
8.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戒自相矛盾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3
1渗透物理知识
例1 (2013年贵阳卷)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弹力是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把分句整合成一个单句的能力。考查了对物理知识“弹力”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三句话中提取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整合成一个单句。仔细分析三句话,简单地说“弹力”是一种力,是一种什么力呢?考生要把第②③句糅合在一起,把枝叶部分删去即可。参考答案: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例2 (2013年贵阳卷)阅读下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
材料: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结合提取公因式考查考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了解能力。考生需要仔细审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的要求,从中提炼出主要内容填空即可。参考答案:①提取公因式法;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
例3 (2013年贵阳卷)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 ① ,
② ,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仿写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歌词中的内容去仿写毕业时对老师的依恋之情。考生结合题干,从歌词的两个段落中找出一句模仿去写即可。音乐讲究节奏美,所以考生在模仿时应注意句子的节奏音韵的美。参考答案:①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②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例4 (2013年黔东南卷)经常阅读名著,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或典故就来自古典名著。下面所选内容就是现实生活中常用到的,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相关联,请你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小说人物。
⑴( )――“大意失荆州”;
⑵( )――“赔了夫人又折兵”;
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熟悉这三个成语、典故的出处,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思考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多角度广泛思考人物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按要求作答。参考答案:⑴关羽;⑵周瑜;⑶诸葛亮。
例5 (2013年昆明卷)语文书中精彩的名著故事吸引着第一小组的同学。他们为“名著故事会”准备了【A】【B】两幅插图,请你任选一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讲述图中的故事。(80字左右)
A图《汤姆索亚历险记》 B图《儒林外史》
我选【 】图: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4
汉语的四字结构大多为成语,但也有一般性的四字表达方式。
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有的一种长期沿习使用的固定短语,它们的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片和人们的口头流传,意思是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这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形式。
汉语成语具有比喻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给人一种生动传神,淋漓尽致的感觉。另外,汉语成语学有言简意赅,琅琅上口的特点,既简洁,又富有文采,是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成语好比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特点。1. 褒贬
同一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褒贬不一。例如“狗”字在汉语成语中通常含有贬义,而在英语中却不同。请看以下例子:
狐朋狗 友:比喻不正派的朋友。a gang of scoundrels/a pack of rogues.例如:你也别过于相信那些狐朋狗 友。
狗急跳墙:把狗惹急了,能跳越高墙。比喻坏人穷途末路时不计后果,铤而走险。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 desperate/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omething/just as a dog will leap over a wall in desperation. 例如:困兽犹斗,敌人在濒临灭亡的时候,会狗急跳墙的,我们要加倍提高警惕。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狠毒,多就忘恩负义者而言。be as cruel as a wolf/cruel and unscrupulous/brutal and cold-blooded/completely without conscience/heartless and ungrateful/rapacious as a wolf and savage as a cur/the heart of a (wild)beast; wicked-hearted /with the heart of a wolf。例如:哪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狗苟蝇营(蝇营狗苟):像狗似的无耻,像苍蝇那样逐臭,比喻到处钻营,而手段卑劣。ingratiate oneself with someone to gain one’s ends.例如:到底狗苟蝇营,依然逃不了对明烛照。——《孽海花》
狗胆包天:斥责别人胆子太大,敢于胡作非为的人。 have monstrous audacity.例如:你狗胆包天!竟敢继续煽动大家。
望子成龙:盼望儿子成长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expect one’s son to be talent/hope one’s son will turn out a dragon.例如:他望子成龙心切。
而在英语习语中,“dog”一词常用来比喻人的行为,通常是没有贬义的。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行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再如:“龙”字在汉语中是中国人的象征。它的英语对应词是“dragon”,而“dragon”的意思却是 a mythical monster traditionally represented as a gigantic reptile having a lion’s claws, the tail of a serpent, wings, and a scaly skin(龙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成有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a fiercely vigilant or intractable person (严密警戒的人;相当警惕或难以驾驭的人); something very formidable or dangerous (可怕的或危险的东西); any of various lizards, such as the Komodo dragon or the flying lizard(蜥蜴的一种,如巨蜥或飞蜥)。
2. 历史典故
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从单词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例如汉语中: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中故事。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 play the ape/ look all the uglier by mimicking the beauty.
叶公好龙: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like Lord Ye claimed to be found of dragons but was mortally afraid of them.
夜郎自大:ludicrous conceit of the king of Yelang-parochial arrogance
班门弄斧: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名落孙山:fail in a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be flunked.
历史典故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汉语是这样,英语也是如此。典故通常是不能按照字面对译的,典故通常要采取意译或解释或加注释的办法来翻译。例如英语中的"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中国读者看了,就不知所云。“eat no fish”是英语里的一个典故,是表示“忠诚”的意思。而“play the game”的意思是(比赛,游戏中)按规则做;正直诚实,光明正大。因此,上句可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老实”。
3. 共性成语
一败涂地: meet one’s waterloo/ bite the ground/hunt grass/suffer a crushing defeat.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Hold a wolf the iron is hot.
熟能生巧: Skill comes from practic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squander money like dust.
破釜沉舟: burn one’s boats/burn one’s bridge /throw away the scabbard.
雪中送炭: 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help in one’s hour of need.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r.
瓜田李下: in a melon patch or a plum tree—in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or surroundings/Neither adjust your shoe in a melon patch, nor your hat under a plum tree.
非成语
移步换景: a different view with every step/take a step and the scenery will chang
曲径通幽: a winding path leading to a secluded place
诗情画意: poetic lyricism and picturesque concept
金碧辉煌: in splendid colours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一片新天地: a new land with crisscrossed fields, bright sunshine, gentle breeze, cocks crowing, dogs barking, birds singing and flowers blooming
另外,在广告用语中,四字结构用得更多,例如:
典雅大方: elegant and graceful
香浓可口: aromatic character and agreeable taste
软硬适中: neither too hard nor too soft
大补无气: reinforce vital energy
畅销全球: sell well all over the world
花色繁多: a wide selection of colors and designs
用料上乘: selected material
甜而不腻: agreeable sweetness
安心益气: make one feel at ease and energetic
交货及时: timely delivery guaranteed
品种迭出: New varieties are introduced one after anther.
随意小酌: Light snakes are ready on request
老少良伴: Good companies for children as well as for adults.
旅游胜地: a tourist stand
经验独特: Experience is out copyright.
鲜花美人,倾诉衷肠: Flowers by beauty speak from the heart.
随意挑选,保君满意: choose once and choose well
体积虽小,颇具功效: compact impact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One warrior deployed in the pass makes thousands of burglars loose heart.
三心二意,照样钓鱼: For all your double-mindedness, fishing goes on just the same.
(操作)简单: It’s simple.
用途广泛: It’s versatile.
(复印)迅速: It’s fast.
图文清晰: It’s intelligent.
功能齐全: It’s powerful.
名副其实: It’s everything a copier philosophy should be.
琳琅满目: a superb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things/wide choice.总之,不论是四字成语,还是非成语,应注意以下原则:
1. 形象性原则。
2. 简练性原则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5
【关键词】诱发兴趣触发兴趣激发兴趣深化兴趣调动兴趣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而初中历史更是可怜,某些地区把它排除在中考科目之外,成为“门外汉”,因而往往被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我们认真反思初中历史目前“可怜”的处境的原因,认为没有学习兴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 发展 。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 历史 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 中国 历史上的 政治 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英汉成语;对比比较;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09-02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较,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部分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行区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来源出处
英汉成语的来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来源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
1、生活方面
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为主的文化,所以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相对多得多。
来自航海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汉语中“一帆风顺”、“同舟共济”等。由于西方的航海业发达,而中国长期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航海业并不发达,所以这方面的成语英语要比汉语多很多。
来自商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汉语中有“奇货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来自商业方面的汉语成语大多含有贬义的色彩。
来自军事方面的成语:英语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汉语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汉语中的相关成语大多和历史故事有关。
2、来自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语中的成语大量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腊罗马神话等;汉语中的成语多来源于古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3、来源于宗教中的成语。英语中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圣经》,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汉语中的相关成语主要来自佛教,如“五体投地”、“回头是岸”等。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体相同,英汉成语在来源的几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个来源的具体表现上则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来源分析方面,英汉成语表现为数量上的必然差别,这也是两种语言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对成语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结构和表现形式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结构都相对稳定,一般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示的是独特的意义,用简单通俗的话表示深刻的道理。两者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具体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从成语的外部特征来看,汉语中的成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96%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语。而英语中的成语则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结构相对灵活。
(三)成语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对对称之美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指汉语成语的字数和结构,还指成语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且中国人喜欢偶数,四字格的语言形式体现了汉民族“以偶为佳”的心理,以及汉语和汉文化庄重典雅的特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正统思想,使得由《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非常之多,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国重视儒家思想的特质。当然,根据上面提到的成语来源,还有一定数量的成语体现了中国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而在英国,航海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是与航海业相关的,体现了当时丰富的航海文化;英国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故英语成语中有不少是来自《圣经》和基督教的。另外,还有一些反应古时候中西方不同政治体制的成语。英国历史上教皇和国王互相统治国家,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几乎没有停止过,所以反应这种斗争的成语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产生的相关成语有“为富不仁”“官官相卫”等。
二、原因探究
英汉成语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原因:
(一)从成语的源头可以一窥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使得成语的来源大不相同。其次,也是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督教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导致了英汉成语的另一个显著差异。再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语的产生。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成语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在汉语中的体现是大量的对偶、对照、排比和反复等。这在成语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汉语成语四字为主,字数和结构对称对偶,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
(三)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英语是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而语言中形合和意合差异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导致的。
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开始较多接触汉语成语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对他们介绍相关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也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在专业汉语技能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成语,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分配和课堂节奏,因为一般来说,要把一个成语完全讲透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与此相关的汉语文化知识,并提出相应的英语成语,不仅把语言和文化教学进行了简单的结合,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成语教学课程,以对成语教学进行更透彻深刻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掌握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菁.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