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研究范文1
中图分类号 TE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166-01
1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提出
在世界范围内,用常规采油技术只能从地下油藏采出30%-40%的原油。如何提高采收率,从地下采出更多的原油,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许多国家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生物采油技术有很多优点:一是它对边际生产油田具有经济吸引力,成本低,见效周期长;二是所需设备简单,采用传统的注水地面设备即可达到施工要求;三是微生物培养物注入液成本低廉且不受原油价格影响;四是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原油(如重质油、轻质油等);五是对地层伤害小,相对来说对环境污染小,并且可以在同一口井中多次使用;六是微生物体积小,运移能力强,能进入其他工艺不能触及的死角和裂缝。
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必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采油技术更加重视,相应的加大其投资力度。
2 研究概况
80年代初微生物驱油技术从实验室起步,90年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秘鲁、罗马尼亚和俄罗斯开展现场试验,大部分获得成功。据报道,这些微生物驱油项目提高采收率各不相同,从零到13%、19%、36%、50%~65%,甚至204%。除了增加原油产量外,有的还降低含水率、提高油气比和改善注入能力。
但MEOR技术局限于微生物在较高的温度、盐度、重金属浓度条件下易于遭到破坏,微生物本身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聚合物有造成沉淀的危险,并且培养微生物的条件不易把握,故该方法的方向是培养耐温、耐盐、耐重金属的易培养菌种。用MEOR技术采油所用的微生物多种多样,代谢产物不尽相同,采油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分析是微生物提高采油率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代谢产物分析及MEOR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
3 驱油用微生物的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工艺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使用的工艺。该类工艺与化学驱类似,其原理是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溶剂、乳化剂等组合物,改善水的驱油性能。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方法是把地层中存在的或者注水带入的有益微生物,依靠地层固有的营养物(残余烃、矿物组分)或者向地层注入的营养物(糖蜜、无机化合物等)进行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细菌代谢产物(脂肪酸、乙醇、表面活性组合物、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等),这种类型的微生物驱适用于注淡水开采一年以上的油田或区块,因为注水使注入井井底附近形成了微生物群落(或生物群落)。第二种类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是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4 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而且包括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
微生物以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作为碳源而生长繁殖,从而改变原油的碳链组成。微生物不断老化,改变了石蜡基原油的物理性质,影响了原油液或固相的平衡,降低了石蜡基原油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微生物的增加能大大减少储层、井眼和设备表面的原油结蜡的温度和压力。微生物生长时释放出的生物酶,可降解原油,使原油碳链断裂,高碳链原油变为低碳链原油,使重组分减少,轻质组分增加,凝固点和黏度均可降低,不仅改善原油在油层中的流动性,而且会使原油品质得到改善。大港油田、青海油田试验证明微生物作用后原油高碳烃密度减少,原油组成改变。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19块进行微生物现场试验,对胡19-6、胡19-28和胡19-14等3口井注微生物前、后采出原油的物理性质进行全烃色谱分析,注微生物后采出原油中低碳数正构烷烃增加而高碳数正构烷烃相对减少;胡19块3口井注入微生物仅1个月,采出原油的凝固点降低了0.5~2.0℃,黏度降低了16.0~31.2mPa·s。
5 微生物采油方法及其特点
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主要有4种方式:一是微生物清蜡和降低重油粘度。微生物清蜡技术可以代替溶剂的使用和热油处理方法,微生物清蜡降粘机理在于细菌对石蜡和重质原油的代谢作用。通常,大多数细菌对蜡质脂肪烃的代谢速度高于对芳香烃的代谢速度。细菌产生的溶剂对近井区域地层也能起到很好的清洗作用;二是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地层。把能产生生物聚合物的微生物注入地层,或向地层注入适当的营养液,使微生物在高渗透层内大量萦殖形成生物多糖,可起到封堵高渗透层的作用。生物多糖能够有效地封堵地层岩石表面的孔喉,使高渗透层的渗透能力大幅度下降,这种方法比注入人工合成有机聚合物或疑胶更为有效;三是周期注微生物采油。该技术是将微生物、营养液和生物催化剂注入一口生产井内关井一段时间,发酵数天到数周,然后开井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当产量明显下降时,可重复上述过程。该法尤其适用于低产井和枯竭井;四是微生物强化水驱。在水驱油藏中开展微生物强化水驱,可有效地提高水驱效率。将菌种和营养液混合而成的微生物处理液由注水井注入地层,处理液被注入水推进通过油层时,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出溶剂、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和繁衍出新细菌,这些代谢产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岩石孔隙中的原油释放出来,使不能流动的原
油以油水乳化液的形式被注入水驱向生产井从而延长油井寿命。
6 微生物驱技术分类
微生物可以在油藏中也可以在地面增长。地面培养时,可以分离和收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经过加工和处理再注入到油藏里驱油。
从专业角度来看,微生物驱油有些类似于地下生物改造作用。注入的营养物与本源或外源微生物一起促进地下微生物的增长和代谢产物,使更多原油流动,通过油藏降压作用、界面张力/油相降黏以及选择性堵塞高渗区来提高剩余油流动性。另外,经发酵后的活微生物再注入油藏也能达到增采的效果。
微生物在地下不但要生成原油流动所必需的化学物,而且要在油藏环境下繁殖增长。在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要经常注入营养物保持微生物代谢作用,有时还往油藏注入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有的油藏还需要无机营养物作为细胞生长的基液或者作为有氧呼吸的另一种电子受体。
参考文献
[1]卢家亭,李闽.微生物采油现状及前景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5:24-25.
[2]刘骊川.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中外能源,2009,14(3):41-45.
[3]高政华等.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93-94.
[4]庞林绪,莫冰.微生物采油中原油组分的变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1):50-51.
[5]梅博文,袁志华.地质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2):156-161.
微生物研究范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进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69-02
1前言
食品微生物是指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统称,包括有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食物变质。由于食品微生物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2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进展及研究
2.1分析化学检测技术进展及研究近年来,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随着应用仪器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分析化学检测技术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包括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气相色谱检测等。分析化学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化学组成的分析来进行鉴定与区分。此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开辟了食品微生物检测与鉴定的新途径,对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2PCR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PCR检测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将模板DNA、Taq酶、镁离子、双蒸水、缓冲液等混合物装入PCR微型管内,并在可编程调控的PCR仪上来完成检测。PCR检测技术自从1985年发明以来,通过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PCR检测技术包括有免疫PCR、多重PCR、反转录PCR等,每种PCR检测技术都可准确地检测到相对应的病菌与微生物,但其也主要是针对食品当中病原菌的特异性靶基因进行定位检测,且PCR检测技术还存在假阳性、定量困难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地完善[1]。
2.3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核酸探针技术主要是利用同位素或者其他标记方法,对已知核苷酸的序列DN段进行标记,并将其加入已变异的DNA样品当中,进而通过一定的条件作用达到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目的。核酸探针技术检测食品微生物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等优势,但其在检测时需对检测样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且检测方法及过程比较复杂,并对毒素污染的不含产毒菌的食品无法进行准确检测。
2.4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与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是将抗体或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并进行免疫酶染色,待底物显色后,再经由定量或定性来分析有色产物量,进而得到微生物的检测结果。此种检测技术结合了放射免疫测定法与免疫荧光法两者的优势,具有反应灵敏、准确性高、可定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完善,对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免疫荧光技术主要是通过在食品样品上直接滴加已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并经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从而得出检测结果;另外,也可采用间接法先于检样上滴加已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待其产生反应后再进行洗涤,并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进行观察。免疫荧光技术主要可用来检测葡萄球菌毒素、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测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客观性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在研究与改进。
2.5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对食品微生物以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时,其主要是将生物受体复合物(包括酶、核酸、抗体、多糖化合物等)与物理化学传感器直接连接,并通过动态、实时观察特异性生物,来分析其微生物的种类。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包括有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DNA杂交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虽然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其敏感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具体的发展与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2.6放射测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放射测量技术作为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一种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对培养基内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放射测量法的检测原理比较简单,其检测方法类似于碳元素追踪法,通过利用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繁殖的过程,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存在与种类。放射测量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准确、快速、自动化等诸多优势,其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的定量检测当中[2]。
2.7电阻抗检测技术的进展及研究电阻抗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为,培养基中微生物在不断生长过程中,可将其电惰性底物代谢成为活性底物,进而使得培养基中电导性增大,且培养物的阻抗降低。另外,培养基中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一种特征性阻抗曲线,可依据电阻改变的图形对检测细菌进行鉴定。电阻抗检测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于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其发展趋势必将朝着以下几点进行:
①标准化与国产化。从我国目前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情况来看,大多数检测都是采用国外的快速检测法,这也造成了检测成本高,缺乏国家相应的标准等缺点。因此,大力在引进并融合国外的先进技术,研究出符合我国检测产品标准的检测技术,同时还需加大力度建立国家标准与规范。②提高质量与准确性。应用新工艺、高科技,提高与实验相关产品的质量,并优化设计特殊培养基,进而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性。③充分发挥各检测技术的优势。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时,必须熟知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有效地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使其检测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3]。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种存在缺点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将会被新型、先进、简便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所替代。通过对检测技术与标准的不断完善与规范,使其能为人类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饮食健康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国,李怀燕.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J].粮油食品科技,2010,3(3):40-43.
微生物研究范文3
一、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概述
微生物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被称为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个总称。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新时代的一种产物,它通过注入油井中,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从油井中开采出人类的资源——石油。
1.从微生物源的分类不同来分,可以将石油分离技术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和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按照驱替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微生物驱油技术和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
(1)微生物驱油技术是指将从注水井注入微生物,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逐渐对油层进行驱替,从而分离出石油。(2)微生物吞吐采油是将微生物注入采油井单井中,随着微生物的作用,将井眼内流体的理化性能改变,从而提升单井的原油产量。将(2)与(1)对比发现,(2)的技术具有更小的风险,操作上的简便,施工的简单的优点,所以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2.之所以选择微生物作为吞吐采油技术的生物,微生物必然有属于它易于别的技术的特点。
2.1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不断的利用物理作用或者化学作用来与原油发生反应,从而降低了原油表面的张力,使得原来那些在岩石表面及空隙中的原油更容易从中分离出来,更加优化了原油的提炼率。
2.2能够发生作用的微生物藏在原油中,利用原油在其中生长并且繁殖,更能直接的作用于采油技术中。
2.3微生物通过自身以及自身的排泄物组成成膜,粘附在空隙的表面,将高渗透带堵塞,使得波及的体积得到有利扩大。
2.4另外,微生物可以利用往井里注水整体的提炼原油,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取剩余的石油,提高效率。
二、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应用机理
1.众所周知,生物要维持生命就要进行代谢活动,微生物也不例外,它利用代谢作用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酸性物质,包括无机酸和无机酸,酸性物质能够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将岩石的孔道清理干净,从而岩石的缝隙增大,原油渗透的机率增大,提高原油的提取率。
2.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除了产生酸性物质外,同样会产生各种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等,气体增加,容积不变,底层的地压随之增大,地层流体的粘度降低了,原油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加,流动性增加,则原油能够渗透出的机率增加,原油的提取率增加。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酶,这些酶可以降解原油的组分,打破原油的结构,这样,原油本身的性质,比如粘度、压力、温度以及凝固点等等都会降低,从而原油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原油的提取率也得到提升。
4.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酶、脂肪、酸和糖等,会改善岩石的湿润性,减小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并且可以通过将原油溶解,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三、各油田对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实际研究
1.大庆油田的实验
以大庆油田为例,在大庆油田储层含水在6%~96%之间、原油的含蜡量最少也维持在3%、地层温度保持最高120摄氏度、矿化度150000mg/L、地层压力最高50M帕的某地区挑选出了12个微生物菌种,将它们放入15口井中进行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实验,在吞吐实验进行之后,油井提取原油的效率都有了增加:在进行实验前,这15口井每天的产油量是34t,日产液量131t,含水率为74.0%。在试验后这些油井日产油增加到58t,日产液量增加为194t,含水率为70.1%,在实验进行几个月后,这些油井每天的产油量42t,每天的产液量145t,含水率为71.0%,由此可见,原油的提取率增加的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2.川北油田的实验
试验人员在川北油田某井进行微生物吞吐采油实验,拿注入水和川北油田的水样作为对象选出3个菌种,用套管注入法注入某井中,在未进行实验前,每天的产油量是15.54t,每天的产气量是17000立方米。在进行试验后,每天的产油量是15.71t,每天的产气量18230立方米,通过分析,原油的产量只增加了1.1%,天然气的产量增加了7.1%,增加的并不明显,效果也并不明显。
通过大庆油田与川北油田各自实验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油田微生物吞吐采油效率是不同的,也由此分析出影响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因素:
(1)原油粘度的不同以及含蜡量的不同都会影响微生物吞吐采油率。含蜡量越高,原油粘度越大,石油开采的有效率越高。
(2)油井的含水量也会影响微生物吞吐采油的效率。由试验对比不难看出,油井中的含水率对吞吐效率有明显的影响,当油井的含水小于百分之八十的时侯,微生物的采油率会达到百分之七十六点五,并且效果非常之好,当含水大于百分之八十的时侯,微生物采油的效率较低。
(3)油井产液强度也影响着微生物的吞吐有效率。当油井产液强度变大时,吞吐的有效率较低,油井产液强度变小时,吞吐有效率较高。
(4)油井的连通状况也时刻影响着微生物的吞吐效率。由试验看出,连通状况好的油井吞吐有效率高。
四、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在高速发展时代下的优势
1.微生物要在开采石油中发挥作用,就要注入油井中,大量的微生物从何而来,是否要消耗大量的资金,都是石油开采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通过调查发现,注入井中的微生物成本较低低,操作简单。想要增产一桶原油,用聚合物驱油花费的钱是40到65人民币,表面活性剂驱油花费65到80人民币,微生物驱油则花费8到32人民币。同时注入油井中的微生物和培养基的价格很便宜,并且很容易获得,还可以根据具体油井的藏油量,灵活具体的调整配置微生物的配方。
2.微生物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对于那些不适合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采油的地方,微生物吞吐采油的技术就可以得到很大的适应,并且微生物吞吐的技术可以用于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会增强重油的开采效率。
3.微生物的有着很小的细胞,并且这些细胞会移动,所以微生物有着能够进入聚合物或者表面活性剂不能进入的那些油层中死区,更好的提高原油的提取率,并且微生物和它的代谢产物不会损害储油层,不会造成渗出油液后一连串的处理的问题,环境无污染。
五、结语
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集高科技、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优点于一身,并且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各国资源战役中,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含水高甚至非常高的老油田,就像一颗强心剂,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别的采油技术相比,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风险小,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在未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作颖,微生物采油在五不同类型油藏的现场应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5)
微生物研究范文4
[关键词] 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5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16-02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test method of aquatic product of microorganisms in food
WANG Guoqin
Pingding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DNA and immu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from immune magnetic bead separation, using gene chip method, the traditional PCR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PCR technology aspects of microorganisms in aquatic products detecting way briefly elaborated.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s; Microbial; Detection technology
在水产品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会引起腹泻、呕吐、败血症等一系列病症。微生物对水产品的影响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现在对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方向主要是对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等研究[1]。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式以分离培养、血清试验和生化技术等为主,但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使用大、人工劳动多、效率有待提高、特异性较弱等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2]。随着我国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检测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检测效率高、针对性强、准确性有保证等特点,在对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方面有着很大的使用前景,并且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本文对水产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做一探讨。
1 水产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1.1 采用免疫磁珠的分离方式
之所以使用免疫磁珠的分离方式,是因为可以将特异性的抗体与磁性颗粒的表面进行关联,可以让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特异性的结合,通过外部磁场的影响,装有病毒的微生物磁性球会在其作用之下向两端靠拢,这样就可以使微生物从样品当中脱离出来[3]。
这种方法较普通检测方式而言,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可在含有大量细菌的溶液当中具有选择性的将微生物分离出来,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与使用镜检技术和PCR等快速检测方式相互取长补短,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可以将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创建免疫捕获-RT-PCR技术的过程中,即首先使用IgG抗体将甲型肝炎病毒吸收到标本之上,之后把该病毒的RNA通过逆转录形成cDNA[4]。使用PCR技术进行增长扩充,将传统核酸提取方式的步骤进行精简。这种方法体现出的优势在于更加灵敏,可以达到逆转录-PCR技术与打点杂交相结合的效果。把水产品当中的李斯特菌通过免疫磁性分离进行作用,以PCR技术为基础,可以产生具有独特效果的李斯特菌IMS-PCR技术,对水产品进行检测。通过使用该种技术进行检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该方法可以保证食品基质、杂菌和培养及成分不再对PCR检测带来严重性干扰,并且具有高敏感度、高效率和高准确性的特点。
1.2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方式
所谓的基因芯片技术就是把每个基因寡核苷酸放在芯片的表面上,取得微生物样本的DNA,经过PCR扩增之后可以使用荧光标记探针,与芯片表面的寡核苷酸进行点杂交,最后使用精确的扫描仪进行定量并对荧光分布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被检测样品当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5]。基因芯片检测方式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全面、高效和并行的检测。从数据角度分析,它可以对隐藏的病原体进行检测,使用一张芯片对某一种病原菌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因此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经过混合之后的基因组可以准确地分辨出各种李斯特菌相关联的分离物,美国科学家经过分析,将单管复合体扩增与基因芯片技术对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和分辨。使用固定、高效的措施对水产品中各种微生物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是我们所期望的。现在,我国虽然在对样品的处理和相关基因芯片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使用基因芯片方式还需要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要对外部标准化程序、资金、设备和条件等环境进行细致化建设,亟需对这一系列问题给予解决。总而言之,基因芯片技术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1.3 采用传统的PCR技术
所谓的PCR技术,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是一种可以在体外快速增长的特定基因,所以,又称之为基因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可以在试管中进行,经过数小时的培养,可以使很少的目标基因增长数十万倍,即把不易检测的皮克单位扩增到易于检测的微克单位,省去了克隆流程,缩减了大量的费时程序。现在,PCR技术已经具有对微生物病原的检测、分析、克隆、分离以及序列分析等功能,而且在水产品微生物检测当中也予以高度的重视。
例如:在辽宁近海地区,大量的海水样品以及贝类中具有甲型肝炎病毒,经过分析研究,使用石英粉滤柱法将水样品进行浓缩,同时使用PCR技术在附近海水中检测出RNA,最终结果表明,该部分海水中存在HAV污染,在此之后,使用抗原捕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辽宁周边沿海城市的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为RNA阳性[6]。麻痹性贝毒是由甲藻类浮游生物分泌出的,对人体神经具有一定的麻痹作用,也是水产品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可以通过建立PCR快速检测Alexandrium属和 A.minutum污染贻贝中的相关毒素类型方式,结果得出,PCR是一种对目标浮游生物进行有效深入的检测措施。
1.4 经过改进的PCR技术
新型的PCR技术与传统PCR技术具有相同的原理,但是在定量技术等方面原理有所不同。经过改进的PCR技术是使用荧光染料和探针来确保增长的特异性,而且荧光信号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增长产物的多少,以此来确保准确性[7]。采取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是在常规逆转录-PCR检测的基础之上使用荧光探针,摒弃了电泳的使用,而且不再使用具有致癌作用的溴化乙锭,这样保证了工作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环境的安全性。而且可以进行实时性检测,与其他方法(普通逆转录-PCR、电镜法)相比,更加敏感、特异,并且具有可观的速度。例如: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为序列设计并合成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时,使用定量-PCR技术对虾、鱼片等水产品进行检测,方法是在其中放入副溶血性弧菌,采用直接定量的方式检测出的低限是102 cfu/g。通过24 h的菌类扩增培养,低限可以达到2 cfu/g[8]。
在研究的初期,使用的扩增方式是多重嵌套,在软体动物当中取得DNA部分片段,以PCR增长之后的片段和DNA序列为基础,分析人类粪便中的隐贾第虫和孢子虫的检测结果,在贻贝的DNA中引入两者的基因片段,以此来完成对目标检测基因的建立,之后使用ABC-PCR检测方式,最终表明,这种方法对贝类中隐胞子虫和贾第虫具有很明显的检测效果。
2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产品中微生物进行安全性检测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更加趋近于实时、准确。通过微生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和免疫系统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数量的PCR技术、免疫技术和基因技术等都有着使用范围较广的价值,实时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预防和预报。PCR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果和灵敏度,但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会出现较多的假阳性现象。此外,在外部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是灵敏度等优势下降的原因。而基因芯片技术弥补了相关不足,但是整体费用较高,所以,多种方式合理搭配,相信会找到行之有效的检测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玉柳,陈静,黎小正. 水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探讨[J]. 微生物学杂志,2010,30(5):108-110.
[2] 董成娟. 微生物学检验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J].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0,19(4):203-204.
[3] 李凤霞,吴燕燕,李来好. 病原微生物对水产品的污染及其检测控制方法[C]. 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8,(3):167-173.
[4] 贾爱荣,孟秀梅,夏雪奎,等. 出口水产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限量讨论[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4-29.
[5] 刘立志,吴锦如,游鹏. 娄底市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830-1831.
[6] 胡鲲,李怡,朱泽闻,等. 微生物显色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4):472-478.
[7] 张振霖. 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大肠杆菌的新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2008,(7):78-79.
微生物研究范文5
就业前景:
1、机遇:微生物产业将会进一步崛起,就业机会增多;
2、挑战:用人单位对此专业的人才要求条件普遍偏高,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就业方向:
1、生物学专业毕业生总体来说大多数是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制造业,特别是在食品工业、饮料生产、药品制造、洗涤清洁剂制造和肥料、植物保护材料制造业工作;
微生物研究范文6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存在学生积极性差、依赖性强的问题。为此要深入医学微生物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及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更符合就业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本文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理论效果,并注重知识理论的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紧密关联,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致病机制和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其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逻辑性差、知识面广、易混淆等特点,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医学中很重要又很难学。本文主要是对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使得医学领域内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得到更好的转变和优化。
1 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对医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对多数医学院而言微生物实验在内容设置上多是采用经典传统的实验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尽管能够做到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却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不能够在实验中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这也会降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菌种、染色液、玻片、生理盐水、酒精灯、接种环等,如图1 为接种针和接种环的结构,还要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以下为本实验研究需要包括的内容。
正确维护和使用油镜。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学生要正确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做好使用后的维护工作,这些也都为医学微生物实验中观察细菌奠定了基础。
学生还要掌握细菌观察和常见染色的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要学会细菌涂片的制备(如图2),并能够运用悬滴法来观察细菌,掌握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一些特殊的染色方法,这样也是为医学微生物实验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教师要对常见的一些培养基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来训练学生对培养基的制备,让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更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整合实验内容,强化基础理论知识
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验证经典理论,并对一些经典的理论有更好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对原理、目的和步骤的讲授,学生只能进行机械化的操作,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指导完成操作。这些模式化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所掌握,但却脱离了理论,实验也没有办法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实行综合性实验,将3 个以上互相独立的知识点串接形成实验项目的试验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能够从整体更为系统的把握医学微生物理论。根据医学微生物的知识体系来把相关的实验进行整合形成三大综合性实验,从而使得其与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在一起。而这三大综合性实验是指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和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其包括肠道菌的分离培养,常见肠道细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对伤寒及副伤寒的血清学鉴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有关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这些实验方法灵活的运用于对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检测之中。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血凝抑制实验、血凝实验和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实验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的实验技能。最后一个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血浆凝固酶实验、临床标本厌氧菌分离实验等。这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实验的原理、步骤有所了解。
3 对实验内容扩增,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由于大多数实验都是对经典实验的一次又一次的验证,是书本知识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发散科研创新思维。而且因为技术发展飞速,这些也实验往往也都落后于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研究。因此只有对实验内容进行扩增,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增强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从而使得科研工作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在设计性实验中,要严格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并遵循实验步骤,还要结合客观的误差分析法,从而根据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做课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研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近些年来,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加速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将向着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有添, 王小丽, 吕军华.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5) .
[2] 雷迎峰, 杨敬,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发现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