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关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盈利关键点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1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信用

       在我国,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赊销成为企业争取客户、消化库存的重要手段,也由此形成了企业应收账款。然而,在我国信用体系还未完善并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的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呆账、坏账,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应当引起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上,信用管理部门必不可少,其主要职能在于为销售部门在制定赊销策略上提供建议,同时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结果更新至信用管理系统中。然而,我国却鲜有企业设置该部门,即使设置了该部门,其被安排在销售总监的领导下,成为销售部门的附庸,根本起不到管控的效果。加之对应收账款的认识不足,企业内部相关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在客户管理上失效,这样不仅会使信用较差的客户享受企业相关信用政策,加大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还可能会将信用优良的客户拒之门外,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企业赊销盲目,缺乏必要的分析工作

企业销售人员在对客户赊销前,应当进行必要的分析工作。例如,客户的相关信用记录,最近一年客户的盈利情况以及现金充足率、客户是否涉及重大担保和诉讼等情况。然而,在现实中,销售人员盲目追求销售业绩,在未进行相关分析工作的情况下盲目赊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创新方法较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局限于传统的企业财务和企业日常管理方面,而对相关创新的管理方法研究较少。应收账款本质上也是一种有价证券,除了可以通过与银行进行贴现外,还应当在融资、金融、证券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解决方案。然而,在现实中相关创新方法太少。

二、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措施

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也可以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根本职责在于确保企业赊销活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做好企业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防止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和业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应收账款审批程序、客户信用记录数据库管理模式、清算方式及企业信用奖惩规定等。此外,还应当加强信用管理教育,培养信用管理人员,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服务。

(二)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有效的信用策略

信用策略是指企业赊销过程所进行的考量,是企业经营策略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财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信用策略包括信用标准策略和信用条件策略两部分内容。其中,信用标准是指企业用束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客户获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目前,在实践中常用“5C”策略分析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5C”包括: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以及条件(conditions)。而信用条件则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这主要指宏观方面影响企业偿还能力的因素。企业销售人员在赊销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信用策略,不应盲目追求销售业绩,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在监督控制企业应收账款时也应当参照企业信用策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做出相关的信用决策。

(三)借鉴国际先进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应收账款长期回收不力时往往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对此,国外规避该项风险的策略主要包括三类:应收账款保理模式、应收账款转让模式、应收账款证券化模式。在社会信用基础差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应收账款保理模式可以充分运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专业化资信人才和信贷专家等优势,对企业资信做出权威、专业、迅捷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客户核定合理的信用销售额度,并将坏账风险降至最低。而应收账款转让模式和证券化模式则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回笼资金,缓解企业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同时有助于维持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加速资产周转和资金循环,提高了资产收益率和资会的使用效率。确保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三、结束语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适当的赊销有助于其扩大市场份额、消化过剩产能以及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这在买方经济市场中显得更为重要。然而,赊销不能盲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信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信用策略,从根本上防范坏账、呆账的发生。同时,还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应收账款管理的新方法,将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马程琳,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区经济,2007年第3期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2

就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来看,电力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波动较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高效运行,电力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维护系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了总结。电力企业运营监控的可视化管理应用,不仅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还实现了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研究电力企业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分析可视化监控管理系统,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电力管理研究;可视化监控;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86-01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运行管理属于电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与现代的管理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电力的管理多使用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人工负责,由于数据量大,会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数据分析结果上缺乏准确性、完整性与时效性。目前,为了加强电力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软件已被国内许多电力开发商所使用。电力行业人员结合不同的行业,自行开发软件,虽然符合实际需要,但严密性、信息共享性及可扩充性存在缺失。因此,为了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需要不断改进,实现电力企业的可视化监控管理。

1 电力企业管理系统的现状

相关资料表明,国外的电力管理水平要比国内的电力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程度要高得多。国外在电力运行已经实现了对电站的智能化管理,而国内的电站还处于人员看守的状态。研究人员把电站的运行分为三个模式,分别为:有人值班管理、少人值班管理与无人值班管理。电力学家将电力管理方式整理为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不断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电力行业的“精细化、精益化及集约化”是国内所有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

因此,要加强学习国外电力系统管理,借鉴他们的电力管理模式,实现自动化管理。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电力发展形式,分析我国电力发展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我国电力管理自动化水平,实现电力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2 电力系统可视化的监控管理技术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等一些列分支,可视技术越来越被人们信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人体的视觉感知能力,结合计算机中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数据管理等手段用图像的形式来表达信息。从实现繁杂的多维数据中产生图文图像,从而获得数据深层的理解。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利用可视化技术、信息化电力运行监控技术,与电力企业运营监控可视化的平台结合,实现了对电力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成绩的全面管理,从可视化运行监控系统的架构出发,可以将系统分为四个层面:展示层、应用层、数据层和源系统层。具体构成见图1。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展现出电力企业的运行管理成效、经营业绩、运营状况、核心资源,也体现了公司各部门专业管理的技术水平。利用通讯技术与电力信息化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数据、信息分析。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中将运营过程分厂不同模块,采用信息传输、集成、分析等方式,实现运营管理的可视化。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确定监测指标,管理数据、信息与国家电网中心进行组织管理,实现数据一体化。国家电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构建监测模型、梳理指标体系来实现全面监测,对日常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两位,可视化的管理过程,可以确定不同业务流的管理要素,构建管理分析模型,加强对公司的综合管理,实现对公司业绩、发展能力以及风险调控进行全面管理。

在可视化监控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监控与运营数据,总结数据分析结果,以便加强协调监控,要求出现问题部门处理问题。另外,电力运营监控可视化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数据部准确,会出现有关安全应用问题,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在动态业务运行中也存在不足,要求操作人员,要加强流程操作的准确性,改进操作工具,实现各种数据抽取的准确性,获取更高质量的数据,以便提升系统运行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可视化运营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了电力企业运行过程的集约化、智能化的要求。另外,在电力企业运行可视化管理监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的挖掘数据信息,以便提高运营分析的效率,结合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启颜.跨平台的电力监控系统可视化制表组件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25(8):75-76,78.

[2]姚珂.电力运营管理系统可视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2):582-582.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3

继年初将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后,阿里巴巴集团又孵出了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菜鸟”。这一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项目,被深圳市市长许勤高调赞许为:“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伟大事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详见本刊第21期《“菜鸟”能给马云下多大的“蛋”》)。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监管体制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已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牵绊,应尽快解决。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部门是“不想管”还是“不会管”

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总体上看,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相关部门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规律、趋势研究不透,认识不足,导致相关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影响了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目前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其次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主要表现:一是立法分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10多个规定或办法,涉及范围较广,但规范的业务领域较为分散。部分法律法规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层级较低。我国缺乏一部统一完整的电子商务法。现有法律法规多数是部门规章,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够。三是内容不全。如网络支付、税收征管等。对于这些新问题,现有法律法规要么完全不适用,要么不完全适用。

监管体制不完善也是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电子商务监管涉及工商税务、商业流通等多个部门,由于目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致使监管或政出多门或职能缺位。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细则和对网络违法活动隐蔽复杂性的过高估计,有的部门缺乏手段“不会管”,有的部门存在畏难心理“不想管”,影响网购环境规范性、安全性和可信性。二是目前,协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突出表现在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建立,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出现亏损;与相关行业协会横向协作不够,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强。

此外,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一是宽带速度慢、收费高。2011年第四季度世界平均网速为2.7Mbps,而我国仅为1.4Mbps,排在第90名。但我国上网资费水平偏高,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二是物流不畅,成本较高。目前,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多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配合不够,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发展方式粗放。同时,物流骨干企业较少,大多数中小物流公司普遍存在服务范围小、业务衔接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三是网络支付起步较晚。目前国内有400多家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相关企业,但仅有223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而且七成获牌企业还是集中在预付卡业务上,网络支付能力不足。

五大“基建项目”应该尽快上马

总体看,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应提高重视程度,健全法律和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应抓紧编制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支持政策。明确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目标和责任,形成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合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电子商务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法律体系。从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动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现行法律法规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适用性问题,根据需求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适时启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进程,明确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在电子交易、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违约责任等方面制定明确法律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和需求特点调整原有的工商登记和管理体系,在登记注册住所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为小企业加入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供财政补贴,对经政府认定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会员费资助。借鉴国外经验,继续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对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减税,对微型电子商务企业和创业者免税。鼓励发展网络信贷,探索以网络化方式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简化进出口流程,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外贸活动。

四、健全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防止出现管理越位、缺位。推动网络交易平台注册、交易实名制,并建立内部检查监控制度,指导、监督网络经营主体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建立全国联网、一体化的网络监管平台,提高网络监管信息的透明度。完善诚信体系,打击网络欺诈,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同时,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自律自治作用,提高行业协会资源整合能力。鼓励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联盟,研究制定电子单证、信息交换、业务流程等技术标准,促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高宽带速度,降低收费标准。进一步明确宽带作为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定位,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强化其公共服务性质,提高宽带普及率和上网速率。建立宽带资费总水平监控体系,统一成本核算标准,制定降低资费的阶段性目标,合理确定行业利润水平,尽快改变目前高收费、高利润的行业发展模式。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建立企业联盟等形式,加快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提升电子商务的综合配送能力。尽快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降低物流成本。三是推进网络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研究风险防范措施,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增加网络支付企业数量,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引导相关机构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网络支付平台,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网络支付工具。健全清算体系,推动网络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进程

1999年3月,新合同法引入了“数据电文”的概念。

2005年1月,国务院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4月,电子签名法开始实施。

2010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制定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6月,商务部 《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央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央行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4

作者:冯志豪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佛山南海供电局

由于价格受国家控制,销售渠道较为固定,所以企业更注重产品。电力企业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商品意识差,营销观念淡薄。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电能的商品属性淡化,公益色彩浓厚,先用电后花钱,窃电不违法等错误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这为电力企业市场化带来了很多困难。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是卖方市场,电力企业重生产轻营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公司化,经营理念逐渐转变,电力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转变,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供小于求,企业的营销重点在提供充足的能源。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电能供大于求,电力则以增供扩销为主题,促进电力销售。差异化的供求关系,使各地的电力企业营销策略各有侧重。

营销管理理念的建立电力营销不是简单的卖电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受到了挑战,用户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由于电价由国家统一制定,电力营销的空间受到局限,电力营销不能照搬西方的现成经验,要结合中国电力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营销方式。从4P、4C到4R营销理论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与顾客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营销的宗旨是提高企业效益,满足用户需求。营销理念建立的关键是转变思想,电力是垄断企业,独家经营,多年来营销人员养成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重视用户需求,导致电力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电力营销人员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对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关注客户的经营情况,提高风险意识。细分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用户群体,通过对用户进行合理的划分,找到最有价值的客户,制定相应的策略,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从而保障企业利益的实现。建立CRM系统CRM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对拥有的用户进行分类,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对客户进行正确分类,是CRM有效运营的前提。对于电力用户,根据其用电情况可分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于现有客户按照其用电量、负荷等级,可分为贵宾级即上层客户,其用电量占该行业用电量的前1%;主要客户即中层客户,其用电量占该行业用电量的前5%、普通客户即除贵宾客户、主要客户以外的用电量占该行业用电量前20%的客户;小客户即其余80%的客户。CRM指标分为:年用电量、容量、信用度、电费收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及市场发展前景等。根据帕雷托80/20法则,即公司80%利益来自最重要的20%顾客,为不同类别的顾客确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实现差别化营销,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潜在的用户,要及时了解其需求,宣传电能的绿色环保优势,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供电方案,提高办电效率,及时送电,将其发展成为真正的用户。

提高风险意识企业经营要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市场变化万千,风险无处不再。电力营销企业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动态,对于高耗能、水泥、钢铁和化工等企业的经营情况密切关注,制定合理的收费方式,确保电费资金的及时回收。对于濒临破产企业,要及时进行电费催缴,或以资抵债,保证电费安全。营销人员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化解电费风险,保证电费的及时回收。设立专职的法律顾问,依法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开展特色服务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一个产品,没有服务做依托,不可能长期的占有市场。电力是特殊产品,服务具有特殊性。面对形形的客户,电力企业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目前,客户群体大体分为两部分:居民和企业。居民用户用电量相对较少,需要提供便捷的购电方式,准确的计量器具,必要的用电常识,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企业用户用电量较大,他们更关心工程费用、办电速度、价值机制、供电可靠性。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电力供应企业。推出了多项服务措施,例如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增加带电检修项目,缩短停电作业时间,实行了银行代购电服务,网上电力商城,实行了城网改造、农网改造,实现了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窗口服务,方便快捷的为用户办理用电业务。开通了95598供电热线,24小时受理用户的咨询投诉报修等业务。针对基本建设等临时用电用户,提供计量器具租赁业务,对容量在100kVA的用户提供负荷控制装置,实行预购电及电量预警服务,方便用户及时掌握用电情况。服务无止境,面对新的需求,新的服务会应运而生。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问题;关键;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电力企业的营销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与供应化市场的协调进步,带动了电力企业制度发展的不断扩大,改善我国电力营销建设水平不断的完善,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创建合理的市场营销结构,加深我国企业的营销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电力企业的创新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一、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基本特点

电力营销兼具其他产品营销“传播某种观念,销售某种文化,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及效用”的特点,由于电力产品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电力营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供需双方的平衡性。因电力产品的非储存性,要求电力产品的供求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然而电力需求量的变化较多,电力供给的变化量较少,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一方面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需双方的平衡性至关重要。

(二)产品销售的间接性。区别于一般产品可以直接满足某种需求,电力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型用电器的开发和使用。

(三)产品销售的区域性。电力产品的物流特殊性,决定了电力产品的销售必须依托电网的发展,电网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用电结构和一次能源在电网中的分布,电网规模及电网结构造成了销售市场的区域性。

二、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开放式选择化电力营销竞争管理。伴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制度的逐步发展,电力企业和供电业发展运行,在电网、电价等问题中合理的控制,加深电力企业的相关竞争能力,提高电力市场的发电和供电技术特性,合理的认识电力行业的垄断问题,在电力产业竞争激烈的过程中,以合理的发电企业进行状态管理和分析。

(二)电力营销管理的协同过程。在电力的输送、生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处理每一次的电力使用和营销问题,加深电力相关销售问题的合理协调处理,加深电力系统的合理化处理,紧密的协调完成电力销售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构建一个和谐的、有效的营销管理整体,提高电力营销系统的相关协调性和计划性,保证发电部门、输配电部门和营销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效果。

(三)电力营销用户的能动性效果。与传统的电力营销销售关系相互联系,针对电力营销企业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以营销管理模式加深电力营销的行政化处理过程,造成电力营销用户处于相关的被动研究过程,随着电力企业营销制度的不断转变,电能用户和电能营销客户也不断的转变思路,将合理化的电力制度进行处理和分析,保证电力营销客户的合理化。

(四)电网建设速度需要逐步提高。伴随着我国电力智能化网络改革的推进,电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区分,合理的认识不同区域的不同电力企业建设发展的不同步情况,限制了电力营销系统的发展,阻碍电力营销管理,造成电力企业发展速度的降低,制约了电量的增长,造成电网设备不能有效的更新,技术人员不能有效的素质提升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电力电网整体建设的速度。

三、加强电力营销的几个策略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营销管理概念。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效建立需要电力营销管理企业加深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优质的市场经营管理服务模式,以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为基准点,合理有效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我国的电力市场随着供需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增强电厂规模的建设、扩大电网管理,保证电力营销的有策略的管理,保证电力营销市场的稳定性,更新营销管理模式的理念思维,拓展有效的市场开发和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理的营销管理方案。

(二)细化市场的相关营销策略细则。在电力营销市场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完成企业的相关消费需求,将不同的消费群体以合理的市场营销方案进行分析,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细化营销市场中各类不同状态,在市场营销中寻找合理的基准点,保证市场整体化管理的同时,完成市场内部细化分工,以合理的切入点加深市场用电的相关方式,保证市场电力营销中各类数据之间的策略分析,完成电力促销市场的有效销售。

(三)加强有效的电力营销市场管理机制。加深电力企业的营销制度管理是扩大企业的相关效益,降低企业的相关使用成本,实现电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行合理的市场运行监督,制定合理的协调网上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稳步市场相关份额的分配,充分发展工业化电价市场的控制,对大型工业化、农业化、居民用电等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分配,提高电力营销企业市场的调研和电力产品的有效处理,合理的完成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直接的研究电力价格问题,间接控制电价数据,调整电能的营销和管理,保证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效果。

(四)改善电力资源营销管理效率。电力营销管理中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营销电力服务的有效规划,提高终端效率的性能,加深电力营销管理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大环境电能资源的控制,保证电网设备的使用效率,完成电网的安全控制,降低经济运营成本,减少电网的相关投资,推进电力电网技术的阔步发展,提高电能终端的使用效果,提高电力营销资本的相关受益率。电力营销市场的管理策略的制度制定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电力市场营销发展的顺利开展下完成,提高电力营销相关数据的有效记录,以多元化电力营销企业的市场需求发展为契机,加深电力营销管理理念,合理的加深电力营销市场的相关需求,完成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文秀.浅谈电力企业市场营销[J].科技致富向导,2010,(6).

[2]宫文杰.浅谈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2,(6).

企业盈利关键点范文6

关键词:沟通管理;沟通过程和模式;有效沟通

随着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有效竞争格局的实现,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电信运营企业有必要将投资建设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确化管理转变,而搞好通信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企业展开精确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管理的内容涉及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这些都是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将就沟通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沟通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正确地产生、收集、、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所需的各个过程。它提供了成功所必须的人、思想和信息之间的重要联系。对于项目而言,要科学的组织、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必须进行信息沟通。对于项目经理而言90%的时间都是花在沟通上。沟通在项目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成功的项目管理可能感觉不到沟通发挥的作用,但是失败的管理教训却经常与沟通不畅联系起来。如工程进行过半,才发现与业主需求有偏差,造成返工影响了工期;由于缺乏沟通,冲突不断,造成项目组成员间矛盾重重,团队凝聚力下降,阻碍项目正常推进。

对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干系人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维护单位和业主单位。项目从计划任务书的下达,到委托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勘查,设计会审,交底,施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必须在以上的干系人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确保关于项目的大量信息真实快速的传递到所需干系人。比如交底就是项目过程中重要的沟通过程。设计通过会审确定方案后,由建设单位的项目经理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施工人员、业主达到现场进行方案交底,使得各方充分交流,并就方案实施细节达成一致,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沟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和计划的基础

对于项目的启动过程,立项的可行性分析和决策需要各方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包括项目组内、外随时可能变化的信息,给决策提供依据。

2.明确工作目标

项目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单位以及部门,背景、经验、特长各有不同,但目标相同,即按要求完成项目。因此项目经理必须使项目组所有成员统一认识,明确要求。这就需要在项目启动时期充分沟通,听取不同意见,全面考虑,避免因不清楚工作目标而带来的工作负担。

3.激励员工

沟通可以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项目管理者通过明确项目前景及对成员的意义,进行目标激励;不失时机的公开表扬成员,进行荣誉激励;通过与成员的交谈,关心他们的疾苦,进行精神激励。

4.建设有凝聚力的项目团队

项目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需求不一甚至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美国管理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管理者平均要花20%的时间来处理各种冲突,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化解其中的矛盾,使每个成员都能具有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5.学习与创新

工程项目实施,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共享,要对项目内容进行研讨,基于过去的经验,采用新技术,努力创新,使得项目成员在项目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

二、沟通管理的过程和模式

沟通的主要过程包括:

1.沟通计划编制

确定项目干系人的信息和沟通需求,也就是谁需要哪些信息、何时需要、如何得到。在项目计划任务书下达后,有建设单位的项目经理编制沟通计划,与委托的设计单位等相关干系人取得联系,确定各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需要得到的设计方案,监理人员需要得到的施工方案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者会议的渠道得到。

2.信息

使项目干系人适时得到所需的信息。确保在项目各个环节关键点,如通过交底将方案明确给施工、监理单位,若施工过程中发生方案变更,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更新。

3.绩效报告

收集并绩效信息。包括状态报告、进展测量和预测,具体表现为施工周报、监理周报等各种项目汇报材料。绩效报告是项目经理管控整个项目,确保项目质量、进度等正常进行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过去电信的企业建设部门只重视工程结果,在精确管理的要求下,必须重视全过程管控。

4.管理收尾

为了目正规化完成而产生、收集与信息。如项目总结,对各单位的项目评价等。电信企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从各个方面严格管控,降低成本,建立后评价反馈机制,对合作单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相关政策、计划、进度,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心,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三、沟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沟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沟通管理出现了问题,项目的顺利实施就会遇到阻碍。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存在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设计与施工人员角度不同,一个是设计角度,一个是现场实施可行性角度,可能造成设计方案无法实施。

(2)项目需求的表述不同,使项目经理的要求和项目组成员的理解不一致,给项目执行的过程带来不确定性。如验收时维护所指的专业与提交结算时划分的专业所包含的内容不一致。

(3)没有制定独立的沟通计划,导致在项目建设阶段未能对项目需求、进度、质量控制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实施过程随意性较大,对工程质量及进度造成了影响。

(4)涉及到系统需求分析时,往往分为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委托方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将需求提供给承担方;然后,承担方对需求进行理解、分析和重新整理,再反馈给委托方供其确认。随着项目的实施,会逐渐发现需求与设计不一致、功能设计过于复杂或简单等问题。

(5)对项目承担方相关人员了解不足也会影响系统顺利运行。项目启动时,承担方会提供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职务职称、项目经验等,但这些仅仅是一般性信息。委托方还应详细了解主要技术人员的技术特点、参与或负责的项目、过往的成绩等,以避免因为技术人员经验不足而带来的问题。

(6)涉及设备采购时,更应加强沟通管理。大多数用户委托的项目都包括众多软件和硬件,此时,项目承担方应将项目中涉及的软件和硬件统一起来考虑,并与项目委托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以避免因项目承担方将软件与硬件割裂开来,而影响在实施阶段设备性能的发挥,进而造成项目进度延误。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期望值的差异

项目所有干系人对期望值的理解差异是导致沟通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项目经理应该将项目期望值明确在计划书当中,以便使所有项目干系人对项目有同样的期望值。这些期望值包括项目的完成时间、项目成本、评价指标等。同时,一旦期望值发生了变化,应该及时告知所有项目干系人。对期望值的理解差异使人们无法掌握及时、全面和最佳的信息,导致人们无法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同时,交流方面的问题不仅存在于项目组内部,而且还存在于本项目组与其他项目组、其他单位成员之间。这些问题都会使项目组成员做事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做大量无用功,从而导致项目组成员怨声载道、士气低落,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

(2)经验主义,忽视管理工具的作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项目经理会凭借以往的项目经验估计最终完工时间,同时过分相信经验的作用,而不对项目做详细的进度计划,也不向用户提供项目进度的相关信息,单凭经验管控。这种做法会导致用户无法及时掌握真实的项目进度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出现项目质量偏差甚至是项目延期的问题。

(3)项目干系人需求分析不及时。

项目组每个成员的角色不同、工作内容不同、目标不同,使得每个成员对项目的理解也各有差异。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对项目组所有成员的需求进行及时了解、分析,定期进行沟通。同时,根据不同项目成员的角色、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其各自的项目权限。

四、确保有效沟通的措施

沟通渠道看起来像联系所有参与者的电话线的数目。根据梅特卡伏定律,沟通渠道的数目=n* (n-1) /2,其中n为沟通人员数量即2个人有一条沟通渠道, 3个人有3条沟通渠道, 5个人有10条沟通渠道。可以发现沟通渠道的数量随着沟通人数的增长而急剧增长,由此人们之间的沟通相互影响,所以,以较少的人在最可能允许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是相对高效的。应设计简单明了的沟通接口及工作流程,尽可能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

开放式的讨论环境。要提倡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讨论环境,每个成员所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从其他成员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保证项目进度,又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

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采用电子邮件、IM、内部论坛、QQ群、项目管理软件等现代化工具提高沟通效率。使信息有效地传到各个项目组成员中,减少不必要的面谈和会议,使项目组成员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每个企业都有办公系统,要将部门间各系统接口打通,通过系统将项目各种数据存档归纳整理,不仅减少一部分重复劳动,而且可沉淀经验数据,为今后提高效率提供支持。

建立起沟通机制以后,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方的权责,规定奖励与惩罚机制,根据具体的流程实施沟通行为,同时,要考虑一般情况、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方式。

(1)项目各方都应根据沟通机制,明确相关沟通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沟通的部分。

(2)项目各方人员的沟通要尽量做到同工作性质人员间进行沟通。技术人员与技术人员沟通,管理人员与管理人员沟通,以避免出现鸡同鸭讲、理解不当的问题。

(3)无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在同一团队内,每个成员都应明白各自的沟通内容。技术人员应有能力将复杂、深奥的技术问题转换为管理人员可以理解的一般性问题,言简意赅的表达希望管理人员进行协助的问题,而不是只谈技术,从而造成无效沟通。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与技术人员沟通的能力。

(4)明确每次沟通响应的时间。要分析超时响应的原因,并按照沟通机制对无故拖延响应进行惩罚。

(5)项目委托方与承担方应以定期会议的形式,如周例会,对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进展情况、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讨论,着重提出解决问题和降低风险的方法。会议应由主要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6)项目各方要认可项目监理在沟通中的主导地位。

(7)项目各方成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权限完成相关工作,超出各人范围和领域范围的部分不应私自回复,应在征求意见和请示后再做回复。如,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与确认时,应根据项目初期明确的相关技术文档进行,不应私自回复和确认,以免造成管理失控的问题。

(8)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影响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和成本的问题是很常见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向管理层或决策层进行汇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避免管理失控、项目失败,同时还可以得到相关的政策、资源支持。

(9)流程涉及的任何一方出现人员变动应及时通知其他各方。某一方面的技术人员应采用AB角的配置,以避免出现人员真空现象的出现。大中型项目实施的时间一般较长,参与各方出现人员变动也属正常现象,项目参与各方应建立人才储备制度。

电信运营企业已经将项目管理思想应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沟通管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该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和实践,增强领导及员工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发挥沟通最大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

【2】《通过PMP认证考试:基于PMBOK2004的备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