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思品教育;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306-01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我国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即准备部分教师或学生带做徒手操;基本部分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模仿练习;结束部分一般由集体放松组合而成。这种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中"大锅饭"、"填鸭式"教学的典型,恪守的是"齐步走"、"一刀切"的遵守和服从,学生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和管理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今天,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的推进,体育课堂的管理和师生教、学练的方式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 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2 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 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 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 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 "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3 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初级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 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 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青少年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共青团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的目的。

4 心有德育场地宽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2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智、美、劳等方面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本文立足于小学体育中德育价值的研究,以期更好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改变目前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的不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价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价值的体现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引导对于小学生整个一生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品德、智力、审美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体育成为了德育工作的补充。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凝聚价值

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分小组活动来安排课堂,学生通常都能迅速地归属到自己的团队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产生情感共鸣,各自以维护团队利益为目标。通过这样小组形式的课堂活动,无形中各自都能够自觉地恪守规范,互相关心和照顾,为集体的表现和成绩做出贡献,这种团结、互敬、互信以及相互鼓励的精神更容易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观念,也更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责任感。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人际交往价值

在德育的凝聚价值中已经提到,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自觉地找到归属,协同完成教师的体育任务,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和协作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小学生初步体会社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为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问题的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要全面贯彻三项基本任务,不可偏废。因此,体育教学中德育价值的体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将从教师的意识,体育教育的优势、教学目标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较为薄弱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体育课被视作语数英等主课附属的副科,长期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这直接导致体育教师没有用武之地,认为体育课的目标就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体育教师甚至一度沦为陪孩子们游戏的伙伴;而另一种情况是,当体育教师意识到应当注重教学时,他们往往只注重教学中的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从精神和思想层面对学生的引导,把体育课变成简单枯燥的操练,把教学目标降低到单纯的技能传授,由此,体育成为了只重“体”不重“育”的跛脚学科。

(二)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尚未开发

“身在宝山不识宝”,足以概括当今小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忽视。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点尚未发展成熟,如果引导他们进行相对紧张激烈,强度较高的身体活动时,很容易真实地流露反映他们思想与个性的行为特征,这也正是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德育的优良时机,横向比较其他学科,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有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机会。然而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优势特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么以“玩”为主,要么以“练”为主,忽视小学体育教学在玩中引导,练中磨砺的德育价值。

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对于在教学中挖掘德育价值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较多的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讨论,研究成果可以说已经相对成熟,而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课堂行为规范以及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提供更多的参考思路和实践指导。

(一)体育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教师首先应认清时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把握当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并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身教重于言传,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好模仿也善于模仿,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仪表、语言和行为习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拥有健康朝气的外表,文明简练的语言习惯以及团结互敬等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课堂行为规范挖掘德育价值

这里主要针对课堂纪律,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小学课堂的纪律问题也是教师们一直在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同时课堂纪律也是保证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受长期的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学生都知道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的课堂安排,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对纪律的遵守,另一方面也应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统一管理的尺度,逐步提高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三)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挖掘德育的价值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运用 体育课堂 教学

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事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体育教育人员如何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去,来优化课堂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育课程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尝试得到了验证,它能够有效地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一、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三项基本任务,即:“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所以体育教学不只是身体活动,还要学习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体育特点,特别是在身体锻炼和体育比赛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多媒体既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而且避免了教师抽象讲解、枯燥阐述。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组织学生收看一些国际国内的大型体育比赛,像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这可以使学生学习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以准确、优美的动作和姿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进而陶冶美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体育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迎合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需求,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程学习环境。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表达出来,能够切实地满足学生在感官上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自主性,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在体育课程中将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知识的好奇心与兴趣,例如,我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讲解关于快速跑步的动作时,先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资料了解快速跑步中的正确姿势,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关于快速跑步的动画效果资料,让学生在观看中领悟快速跑步中各种动作的原理,让学生知道在快速跑步中进行摆臂时,腕关节、肘关节以及肩关节这三者之间的合理运动角度,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合理的运动角度是这样的,合理的运动角度有什么作用。学生在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自然就能够理解动作要领。

三、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以及保证动作的正确性

(一)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动作概念缩短泛化过程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新的动作的建立必须通过看、听来感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相当高的动作示范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否则动作示范不规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作的效果,这就使教师现有技术水平和教学需求产生了矛盾。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解决这一矛盾。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先从直观上建立一个正确的运动姿势,然后教师结合视频对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对中长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亲自实践,使实践和理论得到最优化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体育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体育动作进行纠正

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把动作技术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常见的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观看,并让他们在观看之后对体育动作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跳高这一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动作要领转化为模拟镜头展示给学生,将这些动作要领分为“非常好、好、一般、差”四个等级,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比较、分析、讨论,最后得出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各个环节。

体育教师对跳高中的动作要领进行综合的总结,这样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体育动作要领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播放的时间和次数要适中,对体育课程内容中的重点要运用慢镜头进行回放,用区别其他的图像与声音进行呈现,让学生能够全面、直观、立体地把握体育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体育课程中的知识,加深了对体育动作要领的把握,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体育课程中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教学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育手段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较而言,所取得的教学成效要远远超过其他教育手段,但是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要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遵循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应用的合理性以及客观规律。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琰.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5(4).

[2]车延龙,闫竹玲.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作者简介: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4

关键词:牙克石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牙克石市第一中学基本情况简介

牙克石市第一中学是“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人民八一滑雪队北方训练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毽球训练基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呼伦贝尔市竞技体育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单位”等。学校拥有自治区唯一一支业余滑雪训练队,多次代表内蒙古参加全国、亚洲、世界越野滑雪、冬季两项比赛,成绩突出,拥有自治区最强劲的藤、毽球队,两只队伍曾多次代表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国家参加大型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同时开展排球、田径、篮球、滑冰项目,各支队伍均在呼伦贝尔市、取得过优异成绩,建校以来培养近200余名学生考入、输送到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专业队、国家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探讨牙克石市第一中学近些年在学校体育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与荣誉,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学校领导、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完善体育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全面把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的正确方向,为传统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创造优越的环境。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直接负责全面体育教学、训练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度,组织领导传统学校体育项目管理和地区特色体育项目开发的研讨、论证和具体操作的落实工作,负责制定奖励考核办法并对体育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2.科学规划,明确体育特色项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牙一中继承优良传统,选择体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和品牌培植的重点学科,力争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地域实际,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其成为落实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突破。

目标确定后,经科学规划,提出体育学科特色发展的四个基本任务:

任务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形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提供项目、师资、条件和引领,力争通过高中三年学习,让每名学生都能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任务二:全视角、多领域发现和选拔体育特长学生,通过广泛的课余训练和比赛活动,为其提供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和成才的通道,为普通高校和专业团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任务三:“点”“面”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第一中学独有的运动项目,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形成较高的训练和比赛水平;

任务四:落实高中课程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课程体系。

近几年来,第一中学就是在这样的目标和任务的指引下,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一色的、以体育学科为示范和带动的发展之路,谱写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崭新篇章。

3.结合学生实际,建设特色化体育课程体系

工作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深化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建设,对“模块教学”“走班上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即:在普遍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建设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变单一的课程为多元的、可选择的“菜单式”课程,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体做法是:把一个年段的18个班分成三组,将每组6个班每周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分成篮球、排球、足球、毽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个“项目班”同时上课。学生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去相应的班级上课。学校根据学生选择、实际需求的情况,对项目设置及时调整、动态管理。比如:申请篮球、健美操的学生人数较多,就组织师资开设2到3个篮球班、健美操班满足学生的选择和需求。这样,体育课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落实到了学生身上,满足了学生爱好,深受学生们欢迎,为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更好的进行锻炼提供了条件。

高中课改实施后,我们对学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田径运动大会”调整为“体育运动大会”。运动大会把平时体育教学所开展的项目全部纳入其中,田径、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篮球、足球、排球……几乎吸引了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全体同学的运动会。

高中三年学习期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要求有了实现的可能。相关运动项目也因此具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发展土壤,为其发现和选拔人才、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最终成为特色运动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合教师实际,打造最优化的体育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涵盖广泛的学科教学团队,是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数量足够:我校现有17名体育教师。

素质优良: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练员1人,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7人,多为呼伦贝尔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专业涵盖广泛:滑雪、滑冰、藤球、毽球、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尽在其中。

结构合理: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

面对这样一个学科教学团队,我们通过搭建自我价值实现平台,完善考评、奖励机制,创造培养、培训机会,开辟选拔、选调渠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专业成长氛围,为体育特色学科创建取得显著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5.竞技体育训练、高考项目训练和地方特色有机结合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5

关键词:体育课程;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关键时期。同时基于大学生生理机能和心理发育已相对成熟,社会阅历逐步增加,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大学体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发现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并由此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作为大学体育的主要手段,担负着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任务。因此体育课程设置应适应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体育锻炼需求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不仅仅是指对体育器材、设施、场地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需求。只有把这种需求意识转化为实践活动,逐渐形成需要与行为的倾向,才能形成有效的体育锻炼行为。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个人需求

大学生是富有朝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一个群体,对体育活动也同样具有求新求变的强烈意识,无论是对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方式,要求都是多种多样的,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高校中学生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虽然像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仍然占有学校体育活动项目的主流,但是像轮滑、健美操、瑜伽、街舞、自行车、户外等运动项目也逐渐走入校园。同时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许多学生加入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学生体育社团,与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锻炼者共同进行体育活动,并且寻求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而不仅限于体育课和学校统一组织的课外活动,对于学校要求的早操活动,学生普遍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起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在活动时间上,学生往往受限于学业安排,计划性稍显不足,多数时候是即兴而为,活动次数和活动持续时间呈现出一种不合理的状态。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需求,在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活动指导以及体育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同时规定了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1】。并且其基本目标细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目标,同时为考查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情况还规定了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考试、体质监测等要求,所以高校往往围绕这些要求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和传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教学,更强调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往往也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只是要求更为宽松一些。也就是说,学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是以完成体育的基本目的为核心的,只要能达到体育的基本目的,使学生能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监测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就完成了大学体育的基本任务。

(三)社会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学生经过大学的培养终归是要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工作的强度提高,用工单位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员工要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这不仅是指心理上的,更在生理机能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企业中经常存在加班、作息时间不固定、社交频繁等现象,如果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不能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将会给用工单位带来损失,所以用工单位希望员工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形成强健的体魄,以保证能适应、承受工作压力。

二、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适应性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也就是说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手段,起到引导学生锻炼的重要作用,所以应当适应当前各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当前学生的需求、社会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存在理念上的差异,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首要的出发点是兴趣与爱好,对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虽然认同但只是作为体育锻炼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刻意的为此目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就必然造成其锻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锻炼结果可能就不太理想甚至造成一些负面结果。社会上的用工单位对毕业生主要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要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并且体育活动方面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强,能为单位带来活力。而学校基本上都严格遵循有关规定要求,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尽可能的培养一些运动技术和技能,但受限于场地、师资、教育投入以及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在校生数的巨大等因素制约,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略显不足,特别是学生喜爱的、时尚的运动项目往往没有条件传授。这就必然造成体育教学与实际需求的脱节,造成学生不爱学、老师不好教、用工单位不满意的被动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不能要求学生和用工单位其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而应该从体育课程改革入手,去主动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改革,转变原有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先决条件。过去我们只考虑社会需要,而不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2】。现在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程,而不单单是考虑“我要教会你什么”、“我要传授给你什么技能”,应当是“你应当掌握什么与喜欢什么”相结合, 站在服务的角度来组织体育课程,使其真正能符合学生、社会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不能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学生主体作用和社会、国家发展需要的统一性还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知上可能还是不成熟的、具有片面性的,对知识的把握上还有欠缺,这就必须有教师来纠正这些偏差。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的基本目的和任务,同时又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体育锻炼的要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应灵活多样。高校的体育课程大都采用纯粹的课堂授课形式,一般采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地域特点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授课内容相较于学生兴趣往往较为单一,学生兴趣性较高的一些项目往往受条件所限而不能开设。授课形式也较为传统,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由于开课时数有限,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不能够较为深入的学习,造成在自主锻炼时不能很好地运用课堂所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锻炼兴趣,或者出现偏离锻炼目的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一定要把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各方面以学生为本,真正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体育锻炼需求,发挥体育课程的最大效能,实现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6

【关键词】身体练习体验体育教学理论框架构建

一、当下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1.当下学校及教师普遍的思维模式

首先对体育的认识不到位,在他们的意识里,体育可能就是一项运动,在体育课上学生做一下操或者走个步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1]其次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教育者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在于要在课上让学生完成一些运动,要在课上让学生多进行运动。最后是对教师的职责理解不深刻,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太过苛刻,学生毕竟还未成年,需要的是适度的体育锻炼而不是高压练习,教师不是健身教练,学生也不是健身爱好者,要改变思维模式,对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2.当下学生对体育理解有偏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不明白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体育课时学生过于注重课上讲解的内容,而不注重体育教学想要传达的深意是让学生多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2]第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现在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一对多的讲解,学生能做的只是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学习,被动的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第三是努力方向不正确,学生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更多的不是想要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而是将教师教授的知识掌握住,以期望考核的时候能够达标,这样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得不偿失。

二、构建体育教学理论框架要做出的努力

1.体育概念的灌输

概念的灌输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在教师自身的角度,教师自身要对体育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施教者不懂的事物怎么可能给受教者讲解的清楚。教师要选择较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育目标,让学生对体育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这样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好处。第二要从教师教育学生的角度,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亲身实践,才能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概念,让学生走上正确的体育学习道路。第三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教学不是一个人一类人的事,教学是一个双面的名词。体育课上一味的跑步做操,可能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体育课程的教学才更容易开展。学生平日在校时间学习时间较长,锻炼身体的机会也不多,体育课开展的效果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也很大。体育课开展效果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终身锻炼以提升身体素质,让教育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

2.改变教师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认识到体育概念之外,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体育教学所要承担的基本任务,其它学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体育学科确实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教师不能作为教练的身份存在,而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教育的目的是改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拿学生的身体作为一个桥梁,通过在体育课上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心智更加健全,让学生吃得了苦、流得了汗,起到育人的作用。最后才是想到成绩的问题,体育课也是一门学科,因此其最终成果检验也是需要进行考核的。以往的教育里,对成绩特别看重,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的体育锻炼之后起到的效果不尽相同。不能将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终标准,但是成绩也是比较重要的,高考等重要考试也都是需要考察体育成绩的,所以教师不能过度注重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