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鸥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鸥的资料

海鸥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趣味引入;老人与海鸥;探究延伸

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不应该拘囿于课本,不应该固守于教师,而应该注重阅读空间的扩展,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效对接,注重文本与现实的深情“拥抱”,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一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之后,从此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海鸥等种种事迹,无不感动春城人,也感动着知道这个故事的每一个人。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走进“喂鸥老人”的内心深处,走进那令人难忘的“人鸥情”之中呢?

以下是我在执教《老人与海鸥》的课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05年,我国西南美丽的春城昆明开展了一次网上评选城市名片的活动。你们知道什么是城市名片吗?它就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同时也必须代表自己独有的文化,散发自身的独特魅力。结果呀,一种叫做红嘴鸥的鸟从五十多张城市候选名片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了昆明的城市名片。那么,为什么昆明人如此钟爱红嘴鸥呢?为什么昆明人与红嘴鸥有着不了情缘呢?难道仅仅因为昆明市是我们国家唯一一座红嘴鸥栖息的城市吗?不,不仅仅是这样。其实红嘴鸥能够成为昆明的名片,还和一位老人有很大的关系。大家想不想了解其中的故事呢?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可能知道“名片”的意思,但只是仅仅限于个人名片,而对于“城市名片”可能是一知半解,进一步,对于“红嘴鸥居然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几乎一无所知。在这个意义上说,从“城市名片”入手,从一只动物居然成为城市名片入手,犹如惊雷一炸,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生命视野与文本的生命视野间的思考张力,这张力,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生命意蕴的高度敏感和警觉:凭什么呀?不就是一个动物吗?“海鸥老人”这个普通的小人物身上真的散发出足以令所有人动容的人性光辉了吗?昆明人把红嘴鸥评为昆明的名片,真的有足够的理由和足够的情感寄托吗?……诸如此类的思考,扩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在更大程度上给课堂松绑。

同样的,就《老人与海鸥》而言,还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究延伸来滋补课堂教学:

延伸一: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很难相信,他每月300多元的工资有一半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并附部分碑文:“……与鸥同乐,此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妙趣,岂非春城人民爱鸥情结之表征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铸像以其永恒。夫天人合一,国泰民安,乃华夏文明之精义,然则,‘海鸥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延伸二:送给学生本文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美丽的翠湖边,你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 ;你想对那群知恩图报的海鸥说: ;你想对围观的群众说: 。

延伸三:当学生在理解感悟到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时,让他们或以老人的身份、或以小海鸥的身份,或以市民的身份,出心中所思所想。

不难看出,当“延伸一”中“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徐徐展开时,学生的心一定是肃穆的、尊敬的,仿佛被什么所轻轻拨动。相信,一种“善”,一种“哺与反哺”,一种美好的情愫必将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并渐渐发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经常引领学生在语文味和人文味之间“多走几个来回”,必将在更广的层面上滋养孩子、成就学生、锻造学生。

“延伸二”以作者邓启耀的话――“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为起点,让学生开启言说之欲,其目的在于在“爱”的名义下,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作者对话、与主人公对话、与群众对话的平台,以此实现多种视阈走向融合的过程。

无疑地,“延伸三”则将落脚点落到“写”上,这正是“读写结合”的典型做法。引导学生进行真切的、自由的,个性、畅快的阅读体验和表达体验,正是聚焦学生注意力的动力之一。

这样的拓展,最大限度地滋养了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无疑地,在这样的场域中,学生的眼在洞开,心的触觉在延伸,情感的涓涓细流在流淌。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有联系的、适宜的拓展,通过更多的“藕断丝连”的资料来滋补课堂教学,以此打造厚重、灵动、精彩的语文课堂,以此引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参考文献:

海鸥的资料范文2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1

 

今天,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老渔夫的乐观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文中主要讲了一位老人靠打渔为生,在一次出海打鱼时,一连84天都没有捕到鱼,到了第85天,老人终于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与大鱼斗争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将大鱼杀死。可在回家的路上,却遭到鲨鱼的攻击,老人又开始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但最终大鱼被鲨鱼吃了,老人带着鱼叉疲惫地回了家。

 

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可到第85天,他坚持下海捕鱼,这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乐观、坚强,我想换做是我,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当我读到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才获得的战利品被鲨鱼吃的只剩骨架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仍是个英雄!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正是缺少老人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吗?

 

老人的信仰让我时刻铭记于心--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它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不畏失败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2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老人,以打鱼为生,一生打到了很多鱼,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想到大海深处,去捕大鱼。

 

后来老人去了,在去的第一天,果然捕到了一条大鱼,老人明知这是一条比船身大很多倍的大马哈鱼,却依然跟它耗着,和它搏斗,整整三天三夜,老人终于把它捕上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件事,需要你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你才做了几天就厌烦了,这不行,应该长时间地做下去。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习老人的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比如说,一道题,你明知道它难做,要是退缩了,那可不行,应该主动去做它,想办法做出来。这样才对,才好。

 

在生活中,还要学习老人不畏惧的精神。老人连鲨鱼都不怕,敢勇敢地和它拼一拼,难道我们还怕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吗?你怕困难,困难就不怕你;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在生活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老人那种乐观的态度。有一次,老人的左手抽筋了,恰恰在这里,一群鲨鱼来了,鲨鱼不断地撕咬着马哈鱼,老人最终用右手赶走了鲨鱼,他说:“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用得是多么恰当啊!可见老人是多么乐观,我们也要这样!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刻画出了一个乐观、不畏惧、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老人。读了之后,我才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无能,但我不能总这么渺小,这么无能!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3

 

今天我读了美国作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一位老人常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的骨架。

 

这是《老人与海》。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服,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做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4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父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就会放弃,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但是在《老人与海》中,瘦弱的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他永不放弃,最后得到了成功。我明白了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人充满信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5

 

今天,我读了《老人与海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海鸥,海鸥飞的很热闹。忽然,看到一个老人,他很朴实,衣服、蓝布包都用的褪了色,连喂鸟的塑料袋用的也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很爱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送餐,他在人少的地方喂海鸥,他把食物放在栏杆上,海鸥都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来吃它的食物,他给每只海鸥都起了名,他说:“老沙,独脚起来一下。”只见水上就跃起两只海鸥。不久之后,有人告诉我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放到了海鸥面前,海鸥就低声鸣叫、低飞,围着这个照片飞来飞去,过了很长时间我们该收起照片了,海鸥像炸了营似的,都朝这边飞来,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白色旋涡中走出来。老人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来看待,久而久之,海鸥对老人产生了感情。老人每月工资并不多,还得买四、五元每斤的饼干来喂海鸥,剩余下来的钱才是自己一月的生活费,这些充分表达了老人对海鸥的浓浓情意。老人的这些奉献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他还给每一只海鸥起了一个亲切又朴实,能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字。他根据海鸥外貌的不同特征,起了不同的名字。这说明了老人喂海鸥的时间多名长久,每只海鸥的外貌特征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独脚,就是只有一只脚,停下了只能靠扇着翅膀保持平稳的那只。海鸥和老人在一起时间长久了,海鸥就通人性了,老人叫独脚、老沙起来一下,只见水面上就有两只海鸥飞起来,海鸥能听懂老人对它的呼唤。为报答老人对海鸥的养育恩情,老人去世时,海鸥排成两排站在老人面前进行悼念、“翻飞盘旋、低声鸣叫”,海鸥对老人的去世很悲痛,因为老人的去世,它们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具有深深的浓情厚谊。

 

让我们都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吧!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6

 

本文的主要人物就是《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像亲人一般的伟大的爱。这位老人每个冬天都要去看望海鸥们,而他自己已经把海鸥们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而他自然给每位儿女取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有“独脚”“红嘴”“老沙”“公主”而且海鸥们也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所以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他为了让海鸥吃好,他自己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食物,而自己却节约下来给海鸥吃。可见老人与海鸥的情意有多么的深呀!可是最后,老人去世了,当大家把老人的遗像抬过去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然后它们竟然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老人喂海鸥的照片,瞧海鸥们吃得多欢呀!可是老人的背已经弯了下去。

海鸥的资料范文3

一、阅读方法的多样化

阅读的方法有好多,我们习惯运用的方法有:诵读、默读、快速读、精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如在讲授《风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教师要设计学生的初读、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多次细读等方式充分体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细读和反复读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由浅层表面的认识逐步进入人物形象的实质分析和概括。通过三次细读,准确理解词语,借助词语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反复研读重点段落和语句,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真实性格和形象。通过细读,让学生自己更正初读文本时对凤姐"热情、爱美、关心他人"的认识。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句式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通过细读,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文时,通过学生的读,教师配乐读,学生配乐读,让学生感受老人对海鸥的诚心、倾心及海鸥对老人无比的惜别情。这份真情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不读,是体会不到的。读,细读,反复读了才能体会到这种人和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读文,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二、阅读中实现字词句的理解

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中高年级的对于字词的理解是这样规定的:"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实施建议中对识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个目标和建议。如让学生在体会对凤辣子的描写""一词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最后得出了"炫耀"的意思。这和上下文中对凤姐的描写是相一致的。在教学学生认识生字"弦"时,运用了象形字的特点,把"弓"和"弦"字在书写的形式上进行比较,然后在田字格中让学生去描写。再如教识"雁"字时,运用了会意的方法,学生易记且影响深刻。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式不同,又让学生感受汉字的优美。

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或词。如在分析凤姐这个人物时,让学生重点研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从凤姐的一连串的问题中,让学生对凤姐的真实性格进一步分析。学生在研读后终于发现了凤姐的假"关心"假"热情",得出了凤姐真实的一面,奉承贾母、虚伪、泼辣、阴险。在让学生体会海鸥对老人的真情时,让学生紧扣"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边扑边鸣"、"炸了营似的"等词语,让学生去体会海鸥对老人无比的怀念。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是让学生积累词语最好的方法。

三、读写结合,以读带写,读中仿写,读中插写

2011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中,读写结合的妙处在14――17自然段。当老人去世后,作者把一幅放大了的老人撮着嘴呼唤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第一次写话,感受彼此的内心世界。"海鸥翻飞鸣叫好像在说......""老人望着儿女们,好像在说......"当我们收走遗像时,它们再一次边扑边鸣,"它们鸣叫的是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引语,激发学生的想像和写作欲望。当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的那份真情时,又要引导学生写话。"老人与海鸥的这种真情在哪里?它有可能在温情的喂食中,还有可能在哪儿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生展示习作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佳作读一读,在全班内共享。或许学生能够依文章内容想像写出这些:"这种亲情在老人粗糙的手指间;在老人褪色了的蓝布包里;在海鸥的为老人守灵的肃立不动中......"再如学习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严监生的吝啬,他让学生用夸张的手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吝啬鬼的形像。

读写结合的课堂,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场。

四、强化训练学生的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应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三种能力是"在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解释的能力、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四种技能是"朗读、默读、浏览、研读";五种习惯是"预习、查工具书、勾划、做笔记、读书看报"。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要均体现出对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和五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想到的写到这一段话或是一句话的旁边,再把大家共同达成的写在下面或是旁边。其目的是和自己的加以对比,从中找出自己思维方面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勾划的方法。如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圈起来。在学生读课文前可以提出"谁做了什么事"训练概括能力,课中还要训练句式的相互转化能力。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推断和推测能力、对人物评价的能力、查阅资料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海鸥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堂教学;小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67-02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因为它是语文实践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大语文理念的引导下,把课外阅读提升到语文教学的轨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拥有阅读的主动权。在阅读中,学生以课文为本,学习与课文相关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让他们多读、多思考来开阔眼界和胸襟,丰富他们的体验和阅历。小学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传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的联系点,全面辐射,巧妙拓展,必然会让课堂锦上添花。

一、让教材内容笃实厚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然而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是经典篇目,是经过高度凝炼的,有些离学生生活很远,单靠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师就应既注重课本知识的解读,又注重课外阅读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努力让文本厚重笃实,让人物在学生面前丰满起来,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其自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理解内容的疑难点,教师应适时地利用课外相关的知识进行连接,扩大阅读范围,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深入解读。

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中,“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一句话很值得玩味。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反复地阅读与揣摩,联系自己身边人的所作所为来整体理解句子。这样的读中感悟能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将文章读通、读透,将人生读明、读精。笔者课前让学生找《鲁滨孙漂流记》,仔细品读,感受主人公的坚强。从中理解这是男孩女孩必须读的一本书,让他们从书中学到一些生存的精神。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名人的作品,如反映热爱生命的张海迪、黄福荣等人物故事,表现身残志坚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轮椅上的梦》等佳作。这样的扩展阅读不仅仅多读了文字,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树立了健康的人生观。

二、让教学过程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的诗情画意是对教师高素质的要求。要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教师要时刻热情洋溢、情深意浓、妙语连珠,提升语文课堂的品位、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以此让语文课堂不再单调乏味,让学生恍如进入桃源仙境,在如画的情景中,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学习。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借助诗意浓厚的课外阅读资料,创造出优美的教学诗意境界,让学生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教学《草原》时,在学生品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时,浙江省特级教师金感芳老师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两首描写草原的小诗:1.芳草一碧到云边,鲜花簇簇缀绿毯。牛羊点点悠然去,隐隐牧歌远处来。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轻声地吟诵着,那纯真的表情、动人的声调,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诗意”的魅力。这些拓展材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给老舍笔下的草原更增添了一份诗的韵味,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三、让教学主题意境深远

课堂教学中提升主题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追求,这也是整堂课的教学。由于学生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教学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内容,并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心得进行交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引入课外阅读材料,辅以抑扬顿挫的声音、形象生动的手势、工整漂亮的板书等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大脑,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催生了他们的深层思考,将文本主题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对老人的外貌描写,教师通过对三个“褪色”的解读,指导学生感悟老人普通朴实的外貌,感悟与他以喂养海鸥为乐,十年不曾间断的高尚品质形成的反差。可以说,在学生心目中建构形象的过程就是完成崇敬之情的熏染过程。人越是不富裕,关爱海鸥的善举越是伟大,对人的冲击力就越发强烈。笔者适时补充吴庆恒老人的日常开销:“老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8元,而喂海鸥的饼干每包一公斤就是4.5元,可是他一买就是几公斤。而他对自己最大的奢侈品,就是0.2元一包的香烟。直到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简陋的住所发现的还是他自己舍不得吃,留着给海鸥的2个鸡蛋。”这为感悟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具有惊人的说服力,让人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这样的课外延伸的材料才是课本内容有效链接,老人的高尚情操才能长久地回荡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让教学体验情深意浓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力求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材料,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悟。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受到文章的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同忧喜,共憎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运用多种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其中课外阅读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亲近英雄,产生情感共鸣,笔者紧紧抓住“挪动”一词,让学生想象前进的艰难,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读相关资料。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到了极点,英雄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大脑深处。的伟大精神感动了每一个学生,教室里庄严肃穆,学生满眼含泪,此时悲壮的乐曲缓缓响起,全体学生起立立正,深情地朗诵一首《永恒――献给》,情动于内而言溢于外,以情激情,以言释意,文章的情感与学生情感得以共鸣。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由一个问题激发起兴趣而阅读课外书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得到读书的快乐。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海鸥的资料范文5

早在1994年,达能落子上海,与上海海鸥酿造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面向全国市场的“淘大牌”中高档酱油,而上海海鸥生产的“海鸥”牌酱油,仍用“海鸥”品牌,以上海市场为销售对象。当时,这在国内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只不过是成不了什么势头的局部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蔡”酱油收归“达能”,雀巢入住豪吉,又收购太太乐,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亨氏收购广州美味源……外资巨头落子的节奏逐步加快,国内企业不以为然的情绪变成了密切关注。

达能、雀巢的风吹草动都让国内的厂家紧张起来。三个月前风传的达能全面接手“海鸥”消息让许多人惴惴不安:要收关了。最近,传言成为事实。2002年5月7日,达能宣布将上海知名的“海鸥”牌酱油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全部并入自己旗下的淘大食品公司。据称,扩充后的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纯天然酿造酱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吨以上,将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纯酿造酱油生产企业,窥觎盼望已久的“龙头老大”位置。

紧接着的5月10日,日本最大的调味品企业龟甲万株式会社和台湾统一企业公司合资成立了昆山统万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规模为年产15000吨,其中酿造酱油5000吨,品牌为“龟甲万”;生产配制酱油1万吨,品牌为“统一”。在营销方面,昆山统万将以上海市场为中心辐射华东市场,并逐步向全国市场拓展。通过市场细分和价格区分,“龟甲万”和“统一”两大品牌分别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以“龟甲万”系列产品作为市场的高档产品,把“统一”品牌定位于大众化市场,用不同的档次和价位来开拓。在生产酱油的同时,昆山统万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其他调味料产品,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许多人曾经认为调味品不过“块儿八毛”、没有几分钱利润而不屑一顾;当这些国际资本开始发力收网的时候,业内人士惊呼,酱油可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小市场。 强势品牌缺失留下缺口

如今面对国际资本的强势介入,调味品业内人士发出2001年——2005年调味品行业大洗牌的危言。业内人士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国内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强势品牌还未形成,以及由此留下的巨大行业发展空间。

中国是酱油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酱油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但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最好的调味品品牌中,只有一个品牌的提及率超过10%,其他业内知名的如珍极、豪吉、金狮、龙门、太太乐等虽然榜上有名,但都低于10%,其他各种地方区域品牌占59.3%。由此不难看出调味品在整体上品牌集中度低,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品牌,甚至强势品牌也没有。相比之下,日本年生产酱油5000吨以上的企业为30家,其中最大的龟甲万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亚玛莎”等4个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不难看出,日本酱油生产的集中度大大高于我国,这也就意味着,调味品行业还有一个老大不小的品牌空隙可钻。

我国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酱油市场增长则在10%以上,1975年我国酱油产量不足100 万吨,70年代末达175万吨,80年代末为200万吨,90年代末猛增到450万吨,目前是50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人均年消费量3.7公斤,仅为其它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我国“十五”期间调味品市场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而我国目前调味品市场总值才100多亿元,还有较大的市场上行空间。

本土企业该如何守住江山呢?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调味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老字号,要想对抗,可以大打文化牌。另外,必须强化技术创新,尤其是复合调味品的开发。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料占市场份额的 80%以上,我国只占到20%,发展潜力很大。 铁酱油能否对抗国际资本洗牌

在国际资本收关之即,国内企业没有坐以待毙。

最近,卫生部遴选了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港斧酿造有限公司、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作为中国酱油“补铁工程”的试点企业进行前期推广工作。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酱油“补铁工程”的启动无疑为国内企业对抗国际资本洗牌提供了有力的自卫武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达15—20%,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有两亿人口存在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问题,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某些地区孕产妇和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甚至高达40%以上。

为了彻底解决铁缺乏症问题,自1997年铁强化项目立项以来,通过铁强化剂选择、适宜载体食物筛选等一系列工作,卫生部批准NafeEDTA为铁强化剂,以酱油为食物载体的“铁强化酱油”补铁工程自2002年开始启动。

珍极酿造集团董事长张林表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且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我国各地居民几乎都食用酱油,这种食用习惯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与其他食物载体相比,酱油具有明显优势。全国最大的200多家酱油生产厂的年产量占全国产量42.45%,这比较有利于铁强化酱油的集中生产和质量管理。

卫生部方面表示,为保证铁强化酱油产品的质量,将起草铁强化酱油的管理办法,选定具有良好的生产质量体系的企业作为铁强化酱油试点企业,按强化食品审批程度办理生产许可证,各试点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使用统一的强化食品标识,按营养标签要求标示铁含量,并稳定产品价格。同时卫生部门将制定相应的铁强化酱油管理办法及制定酱油营养强化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有序地推动铁强化酱油的工作。

海鸥的资料范文6

认识孙宪导演,恐怕要从《老袁的冬季》说起。2004年,孙宪带着这部讲述人与白天鹅之间真实情感故事的纪录片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主办的“DV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DV大赛并且入围。老袁这个极具特点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每年飞抵荣城过冬的美丽的白天鹅也为影片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老袁的冬季》的获奖,可以说是给了从1996年开始涉足影视及纪录片拍摄的孙宪一个极大的鼓励。而且这些年,孙宪导演一直没有停止拍摄。除了每年冬天仍去荣城看望老袁和白天鹅,他还坚持在威海市附近的一个鸟岛拍摄鸟类活动。

拍鸟纯属偶然

学油画出身的孙宪一直酷爱摄影,毕业后为电影院画海报,随后又和朋友一起搞文化传播公司。很快,孙宪就出手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摄像机――松下M7。没想到拿起摄像机后越拍越上瘾,相继购买了很多设备。购买的第一台Betacam摄像机花了18万元,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购买拍摄设备的资金来源于广告公司为企业拍摄专题片的收益。但说起第一次拍鸟的经历,孙宪说是上了朋友的当――当时,孙导的朋友给了他两张鸟岛的游览通票。他想着可以去拍摄一些素材,为以后做专题片、广告片所用,于是带着两个助手、背着一台Betacam上岛。当时这个鸟岛还未被完全开发,而自己又没有拍摄纪录片的经验.对于鸟类也无半点了解,拍回来的素材很不尽如人意。于是,孙宪决定再次上岛拍鸟。

疯狂购买设备

再次上到鸟岛拍摄,孙宪就感觉到大机器的不方便了。那时候,SonyPD-150P便携DV刚刚上市,孙宪一看到就喜欢得不行,很快就决定购买。孙导介绍说“那时候,我的生活按现在话说比较富裕。因为威海市中心有一个大型的三面翻广告牌就是属于我们公司的。它每翻一下,我就有两元钱的收益,一年下来,这个广告牌可以给我带来20万元的收入。”买完150P,他又相继购买了Betacam370、570。两年的广告收入就这样都投入到购买设备当中。

迷茫的拍鸟

有了这些设备,孙导开始长期上岛拍鸟,但是比起最开始积累素材时的拍摄动机,孙宪的拍摄目的反而不明确了,只是不断地拍摄,好像上瘾一样。后来有朋友建议说,你拍了这么多的素材,不如剪出个片子给大家看看。于是孙宪剪了几个小片子,没想到大家的反响不错,这才萌生出想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但是对于学习油画专业的孙宪来说,如何拍摄纪录片完全靠自己摸索。这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一一观摩,孙导开始收看《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三年来,他把这两个栏目首播的所有节目都录了下来,边学边拍。

遇到幸运星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宪把在荣城天鹅湖拍摄的素材剪成作品《老袁的冬季》送到“DV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DV大赛参赛,没想到这部作品在大赛中得了名次。从北京领奖归来后,他再次投入到在鸟岛的拍摄生活中去。有一天,他们正在悬崖上拍摄鸟类活动,守岛的老人来叫他们。原来,有一位电影学院的老师来乌岛参观,她发现悬崖上有几个人,从守岛老人那里得知是有人在拍片子,于是想聊一聊,这位老师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段佳老师。这次见面后,段佳老师在拍片观点和拍摄目标等方面给了孙宪很多帮助。孙导说:“前几天段老师还为了我的片子特意到威海来,她教我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说每一个镜头都要有其所表达的内容。于是,我头两年拍摄的所有素材几乎都报废了。”

还有一位一直支持孙宪拍摄鸟类纪录片的就是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的编剧袁学强老师。孙导说:“这两位老师都专门搞了仪式,收我们几个人做学生,他们在我们的影片里倾注了很多心血,包括故事走向、镜头拍摄等等。因为当时没有拍摄纪录片的经验,也没有架构镜头语言的想法,有200多个小时的素材都不能用了。所以当不了解拍摄对象的时候,你所拍的东西就是光线再好也不是那回事,镜头连不起来。我很感谢帮助我的老师。”

生死搭档

除了遇到专业老师的帮助,孙导还向记者讲起了他的搭档。他说“我能够走到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几个很好的搭档,他们跟我在一起,义无反顾。”2005年,孙宪的公司面临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局面。公司地处的电影院经过规划要拆除,而那块为他带来主要收益的三面翻广告牌就在影院前面,也要拆除。广告牌的拆除,几乎切断了孙宪所有的经济收入。可是此时,恰逢鸟岛鸟类的繁殖期。黑尾鸥的孵化期大约是2-3周,哺育期大约6周。在这个阶段,一天没有拍摄可能鸟类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于是每年的4月到8月,只能天天上岛拍鸟,也无法接别的活做。孙宪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两年没发过工资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拍鸟上,即使有时候做点别的活挣的钱也都投入到这其中。如果说我与别人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在于我的这几个搭档,如果我没有这些左膀右臂的话,我走不到今天。”

经济上窘境大家可以一起克服,工作中的艰险却让孙导觉得很对不起他的伙伴。“其实老天爷还是很眷顾我们的,有几次遇到危险,差点就不能跟你们见面了。”去年,孙导的搭档小王在悬崖上拍素材。后来,电池电量不足了。小王准备吊一根绳子从悬崖下换一块电池上来,因为悬崖上的石头太脆,小王不慎摔了下来,当时有块石头直接刺入他的膝盖。由于天气原因,他们隔了一天才得以出岛,小王的膝盖被缝了好几针。但孙导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危险的一次。最危险的是今年繁殖期的一天,天气预报报告会有大雨。孙导想拍一个瓢泼大雨中的大全景,于是和伙伴小王在一个垂直64m高的悬崖上等待。这个悬崖上的平台面积很小,是岛上的海鸥用来建巢用的。加之脚下的石头很松,两个人的份量在上面,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等待了一下午,雨迟迟未下,天却越来越黑。眼看照度不够了,风越来越大,天空开始电闪雷鸣。于是孙宪决定离开悬崖一旦告诉记者:“如果我们早些撤也好,再晚些撤也好。偏偏我们往下撤的时候雷声大作。那时候,我终于知道周星驰电影里的有些镜头不是胡说八道。因为当时闪电一过,雷声一响,我的头发全立起来了。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当时觉得非常恐怖,于是决定突然发现地面上另一个搭档小于正在大雨里注视着他。小于这个女孩子很让我感动,后来我才知道,她在下雨之前先把其他机器送回了屋里,然后就跑到雨里一直注视着我们俩,全身被淋成了落汤鸡。那一刻,我真的想哭。两年多了,弟兄们跟着我没开过工资。”孙宪告诉记者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我下到地面上的那一刻,雨停了。我当时真是仰天长叹,我问老天爷,我没做过坏事,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这是拍鸟这么多年以来,最危险的一次。”这次经历让守岛的老人也感觉到非常危险,自此便不允许孙导他们上那个悬崖拍摄了。下来之后,小王和小于把孙导“批判”了一顿,原因是在悬崖上孙导跟小王说:“如果咱们俩有一个人活了,就把素材封好带回去。如果我 没下去,你们就带着素材走。生活还要继续。”孙宪说:“他们怪我乌鸦嘴,其实我当时不是乱说,我真 的是觉得欠他们的太多太多了。”

目前,孙宪的文化传播公司已经从最初的20多人变成了5个人。一些伙伴逐渐地离开了公司,但是孙导不怨他们。因为上岛拍乌,是一件太过辛苦的事情。有时候想想,都不是人干的事。装备差是一个方面.生活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孙导说:“你们可能想象不出来,我们在岛上一呆就是十几天,伙食只有面包和咸菜。唯一的奢侈品就是黄瓜,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淡水去洗。我们每次出发就带几大桶桶装水。每人一个水壶从桶装水里取水。”

拍鸟发现濒危品种

学习油画专业出身的孙宪,在几年的拍鸟过程中也不断丰富了自己对鸟类的知识。先是读相关书籍,再到鸟岛上去认鸟。有一次,孙宪发现岛上有一种白鹭,从种群数量上看还不少。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白鹭就是国际濒危鸟类――黄嘴白鹭。拍摄回来,孙导就上网搜索。他发现他拍的这种白鹭很像黄嘴白鹭,但网上的记载是截止到2005年,世界上的黄嘴白鹭大概还有2500只左右。而孙宪在鸟岛上就发现了八九百只。于是,孙宪给中国鸟类学会写了一封邮件。有一天晚上11点多,孙导收到一封回信。给他回信的,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鸟类学会名誉理事长郑光美,郑光美院士希望看到孙导拍摄的视频素材或者截图。后来又经过实地确认,这个地点的黄嘴白鹭种群确实是以前没有被发现的。这个发现也改写了黄嘴白鹭在国际濒危鸟类记录上的数字。为此,孙宪被吸收为中国鸟类学会会员。学会每月都给孙导寄来鸟类学报,孙导说:“很多关于鸟类的知识都是从鸟类学会的刊物中学到的。”

天赐的故事

经过六年的拍摄,孙宪得到了很多关于鸟岛、关于黑尾鸥繁殖情况的珍贵资料。《天赐》的故事也开始在他的大脑里逐渐丰满、成熟。这部影片讲述了三只海鸥成长的故事:三只海鸥历经磨难,有一只被别的大海鸥啄下悬崖,有一只被岛上的蛇吃掉了,只有一只小海鸥存活了下来。影片的结尾,这只名叫天赐的海鸥又遇到了那条曾经夺取了它兄弟生命的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些碰撞,天赐勇猛攻击蛇的头部,但最后,天赐放过了这条蛇。孙宪说;“为什么起名叫《天赐》呢,因为我觉得世间万物,包括我们所拍摄的这一切都是老天赐予我们的。有时候想想,拍这三只海鸥,其实就是讲我们三个的故事,它们的磨难也是我们的磨难。”

为了影片的出路,孙导开始东奔西跑,参加四川电视节、广州纪录片大会等。终于,在纪录片大会上,孙宪看到了转机。他说:“当零频道的郑琼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希望,好像要得救的那种感觉。因为《老袁的冬季》获奖以后,没有电视台愿意未播放,我白给人家去播放人家都不要。我把它放在柜子里放了两年,直到郑琼的出现才把这部影片又重新带出来。不管结果如何,我终于走出了一步”。

目前,《天赐》已经进入了后期剪辑阶段。孙宪告诉记者,他没有过多期待,如果真是有期待,只是希望能收回成本,把钱分给兄弟们过日子。孙导说,这部影片不仅适合于少年儿童,也适合成人观众观看。发行方面,孙导考虑会把影片磁转胶,争取在院线放映。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