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圆脸的发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圆脸的发型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冷极射频消融;疗效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且部分患者常常合并有肝硬化,外科手术切除仅20%--25%。对不能手术切除者,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且联合冷极射频消融术(RFA)疗效更确切。现总结我科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的30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CT引导下行RFA术治疗,与仅行TACE而未行RFA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一般资料 HCC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2岁。其中18例患者经CT或B超引导下行肝包块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2例患者根据临床病史、甲胎蛋白(AFP>400ng/mL)、影像学资料明确诊断。肿瘤病灶1---4个,其中直径≤3cm的肿瘤6例,3--5cm的肿瘤14例,5--10cm的肿瘤10例,共行RFA术28次。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肾功能基本正常;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以上。
1.1.2设备 动脉造影设备为GE大C臂DSA造影机,RFA针为HGCF-3000冷极射频电极针(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公司)。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血生化、血常规、AFP、心电图。
1.2.1单纯TACE组 在DSA监视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方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置入5F导管鞘,用导丝引入5FRH型导管行肝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至肿瘤供养血管,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血供及门静脉阻塞情况,了解肝的血管解剖及有无变异。依次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稀释)顺铂80mg,5-FU1250mg,呲柔比星40~60mg,MMC10-20mg或羟基喜树碱10~20mg,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肝功能等情况决定,然后用超液化碘油10ml来栓塞肿瘤供养血管。
1.2.2 TACE联合RFA组 患者先行TACE(方法同上),2-3周后复查腹部CT,在CT引导下行RFA术。作用原理:将频率为460khz的冷循环射频针在CT引导下穿刺至肿瘤组织内,通过射频能量使肿瘤组织形成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细胞的双层脂膜溶解,细胞内蛋白质变性,线粒体酶和溶酶体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细胞内外水分丢失,导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其创伤小、电极无碳化、治疗速度快、治疗效果显著。术前以450ml蒸馏水注入冷极射频消融仪,冷却水使水温控制在4--9℃,在患者大腿或腰部粘贴皮肤电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行CT扫描定位,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脏器、大血管、神经的关系;CT定位确定射频消融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在定位穿刺点处作一长约0.2cm皮肤切口。按照CT定位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将RFA电极针置入肿块,CT扫描确定针尖达预定位置后行冷极射频消融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治疗的时间。常用的射频条件为电极针温度70―90℃,电压40伏,水温4--9℃,时间为12―15分钟。治疗完毕调节输出功率使射频针温度达90~99℃,持续5~10s,以使针道炭化,起到止血和防止癌细胞随针道转移或种植的目的。并可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的耐受情况采用多部位、多次(≤3次)RFA治疗。治疗完毕后重复CT扫描,确定有无肝包膜下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对于肿瘤直径>5者则分次调整射频电极针的位置进行瘤体内多点消融治疗,间隔1―2周后可再次手术。
1.2.3疗效评价标准
(1)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的AFP,进行比较;
(2)肿瘤体积:以公式V=∏abc/6cm3(V:体积,a:长径,b:短径,c:高径,各个径线以CT测量为准)计算肿瘤的体积,测量术前、术后3、6、9个月的肿瘤体积。
(3)肿瘤坏死率:如病变区无强化,且DSA造影无肿瘤染色,则为完全坏死;如发现病变部位仍有强化,在排除异常灌注和肿瘤射频后的周围炎症反应后,根据强化范围确定,肿瘤坏死范围在90―99%为完全坏死,坏死范围在50―89%为部分坏死。
1.4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2.1.1肿瘤坏死率
两组均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行CT扫描,根据病变的强化程度判断肿瘤坏死程度,单纯TACE组的坏死率(完全坏死率+部分坏死率)为41.7%,而联合治疗组的坏死率(完全坏死率+部分坏死率)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血清AFP值
2.2并发症
本组4例发生肝被膜下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症状好转;3例出现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5例出现发热,体温均在38.5℃以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中度疼痛,予止痛治疗好转。
3 讨论
TACE治疗肝癌近期缓解率高,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当病灶存在多支纤细的供血动脉时,更难彻底栓塞。对于这部分病灶,可采用局部消融治疗方法弥补TACE的不足,RFA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射频电极直接插入肿瘤组织,发出高频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发生高速离子振荡和磨擦,产生热能。RFA可使局部温度达60―100℃,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更差,当组织温度高于50℃时即可出现凝固性坏死,温度超过60℃时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蛋白质和DNA出现不可逆的变性,最终凝固和坏死,切断肿瘤血供并防止肿瘤转移。
联合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2--3周后复查腹部CT,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优点有:1)先行TACE治疗,可阻断肿瘤的血供,减少血流,减少了局部热量的散失,有助于肿瘤的热凝;2)先行TACE治疗,碘油可有效阻断肝癌丰富的动脉血供,从而减少消融区域血流的冷却效应,使射频电极有效升温,提高肿瘤的凝固坏死;3)先行TACE,可治疗B超、CT和MRI尚未发现的微小子灶。对于单发肿瘤病灶,可单次1个位点RFA治疗即可,多发肿瘤根据病灶数量及位置可多次、多位点RFA治疗,RFA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1―2周。本组病例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少量气胸、少量肝被膜下出血、中度发热、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综上所述,RFA作为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由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合理利用其优势,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将成为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林军,马宽生,何振平等.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4):265-268.
[2]马国安.射频消融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转移癌[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2):120,157.
[3]孙崇启,赵静,射频消融技术临床应用现状。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502-504.
圆脸的发型设计范文2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原发性肝细胞癌;动脉导管栓塞化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77-0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病程短、进展快,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死亡人口中,约有13万死于肝癌。由于肝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因而很多肝癌患者在中晚期才得到确诊,只有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TACE与RFA在临床的应用,HCC介入治疗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患者治疗后肿瘤的坏死、残存以及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3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灶共计42个,其中男30例,女9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5±2.6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及MRI诊断资料。
1.2方法
1.2.1 CT检查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机,准直2mm,有效层厚7mm,间隔7mm。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3.5ml/s,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造影剂后28s、70s及150s分别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的图像。
1.2.2 MRI检查
采用GE1.5T超导型双梯度扫描仪,用体部线圈行肝脏扫描加呼吸门控,平扫包括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 5714ms,TE 85ms,激动次数NEX 4;自旋回波(SE)T1WI:TR 165cm,TE 2ms,NEX 1,层厚7mm,层间距2mm,视野(FOV)34cm×34cm,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注射流率2.5ml/s,行3D动态增强三期扫描,T1WI TR 4.9ms,TE 1.1ms,层厚7mm,层间距2mm。
所有检查均由同一组专家操作,首次复查时间为术后7天~1月;CT或MRI随诊为每3~6个月1次,本组跟踪随诊时间为3个月~2年。
2结果
随访期间,本组3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接受了一次以上的MRI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一次以上的CT扫描。
2.1治疗后1个月内患者CT及MRI表现
本组39例患者中有14例(16个病灶)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了CT检查。其中1个病灶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结节样强化,采取再次介入治疗。6个病灶边缘表现为片状或环状强化,选择继续观察。9个病灶CT显示为不规则高密度碘油影、等、低密度消融区混合存在,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有5例患者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边缘高信号,内部高低混合信号,T2WI表现为等、低信号,1例患者病灶边缘呈现环状强化,1例患者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边缘结节样强化,均采取再次介入治疗。
2.2治疗后3个月~2年内患者CT及MRI表现
术后3~24个月内,本组出现1例死亡患者,其余38例患者中有19例(21个病灶)进行了CT检查,早期6个表现为片状或环状强化的病灶复查显示强化消失。2个病灶增大,病灶边缘表现为结节样不规则强化。4例患者复查发现新病灶。其余13个病灶有所缩小或无明显变化,增强扫描无强化。8例患者(11个病灶)进行了MRI检查,其中7个病灶表现为T1WI表现为等、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内部存在不规则T1、T2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2个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结节样强化,2个病灶边缘可见T1WI、T2WI低密度环;2例患者复查发现新病灶,1例患出现门静脉瘤栓。
3讨论
影像学随访对评价HCC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临床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临床通常将CT及MRI检查结果作为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HCC术后病变残留情况的影像学指标[2]。目前,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是在临床随访中应用最为广泛,其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碘油影及残存肿瘤血供情况,在检测肝内小病灶和微小病灶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3-4],多个序列的扫描可直接、充分的显示HCC内部结构,除此之外,还可清晰显示术后HCC病理改变程度。据相关研究报道[5],MRI对HCC介入治疗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检出的准确性要高于CT,在判断肿瘤残存及复发方面,其动脉增强扫描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达100%[5]。与其它影像学随访相比,MRI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的优势,因而更便于临床随访应用。
本组研究对39例经TACE联合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及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会发生出血、液化性坏死、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CT可见到高、低密度混杂的病灶,MRI表现为T1WI高、等信号,T2WI低、等信号,二者在病灶大小同大体病理标本方面无明显差异。由于HCC多为高血供恶性肿瘤,因而临床应进行CT增强或MRI增强扫描。需注意的是,在增强门脉期[6]、延迟期残留病灶、肿瘤内纤维间隔及纤维包膜均可显示强化,因而需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综合上述,HCC经TACE联合RFA术后病灶影像学表现多样,CT及MRI表现够清晰显示残留病灶,对评价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洪静,王霄英.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1030-1034.
[2] NishieA,Yoshimitsu K,AsayamaY,et al.Radiologic detectability of minute portal venous inva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AJR,2008,190:81-87.
[3] 谭勇,张涛,彭晶晶,赵煜.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8):853-855.
[4] 李增才,黄声稀,陆雷,等.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