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下次再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下次再见范文1
【关键词】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不同条件;比色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63-01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形态美观,颜真,目前临床上常用比色板进行比色,该方法简单直观,可重复性好。但也受比色者对色彩的感觉及比色环境的影响。本实验就6名比色者对100名前牙PFM修复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比色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比色准确性的因素,以提高PFM修复的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临床作PFM单冠修复者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18~60岁;比色者6人。
1.2 比色前准备
1.2.1 色觉训练:选择2块Vita16色的比色板,其中1块用胶布遮盖比色片下标记数字,参与实验者用此比色板色片与标准比色板色片比色对比辨认,对kappa值达到0.8以上者确定为比色者。
比色程序训练:要求比色者双眼平视,比色片靠近天然牙,同等角度按确定色调、彩度、明度的顺序比色。
1.2.2 患者准备,除去唇部化妆。用3%双氧水擦洗比色区牙面。用孔巾遮盖面部,仅露出口腔。
1.3 比色方法:每一比色者对同一修复病例进行3次比色。
第一次比色:患者牙体制备前,比色者未进行任何临床操作,比色时间为上午8~10时,自然光线下比色。
第二次比色:比色者进行临床治疗操作0.5h以上,患者牙体制备与否不限,比色时间为上午8~10时,自然光线下比色。
第三次比色:患者装戴烤瓷冠前,比色者未进行任何临床治疗操作,比色时间为下午3~5时,日光灯光下比色。
实验采用分Vita16色比色板,每次比色均由2人完成,一人进行比色,另一个记录比色所用时间;色阶;确定颜色次数及患者戴牙后的满意颜色。
2 结果
(1)100名患者6名比色者共进行1800次比色。比色的准确性(最终颜色)以戴牙时病人无不满意或经2名以上比色者确定无颜色不协调为准,结果见表1。
经方差分析,不同比色时间与最终颜色的确定有显著性差异(P
(4)比色次数与比色准确性的关系6名比色者,一次性确定色阶1567次,2次以上确定者233次(含第一次确定色阶,以后更改者)确定色阶的次数,符合例数及符合率见表4。
3 讨论
3.1 视觉与比色:色彩来源于光,建立在牛顿的三棱镜透光实验基础上。光在一定波长下表现为不同颜色[1]。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是通过眼底视细胞中视紫红质实现。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含有三种对红、绿、蓝光谱敏感的视色素。光线刺激可引起不同的敏感视细胞的兴奋,产生不同色觉。当人眼接受不同光线或处于视神经不同功能状态,兴奋程度等都会影响色彩感知准确性。实践证明,人类对色彩的第一次注视往往在头几秒钟内感知最准确最灵敏,一直注视时敏感性下降。本实验亦表明,当比色者在未进行任何临床治疗操作时的比色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操作后,因此,临床上行烤瓷牙修复时宜先比色,后备牙,尽量减少因视觉疲劳而引起的比色误差。此外,在正确掌握比色操作程序的前提下,比色者应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切忌反复对比,因为长时间在明亮光线下,视锥细胞疲劳,对色觉的敏感度下降,反而影响比色的准确性。从表2、3可知,比色时间越长,比色次数越多,其准确率反而下降。
3.2 光源对比色的影响:当代伟大的色彩大师伊顿曾将色与光的关系生动的比喻为“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由此可见,无光便无色。目前口腔诊室所使用的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即阳光,其色温大约在2400~6000K之间,但自然光的色温和颜色受大气层的干扰而发生改变。早晚时分,因较短光谱的蓝光和绿光被散射,而红光、橙色光线未被散射,所以光线呈红黄色;而在天空晴朗时,大气中的水分和尘埃被散乱吸收后,发出偏蓝色的漫反射光,此种光的色温在6500K以上,有的可达20000K[2],烤瓷牙修复比色最好使用标准光。按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标准光色温为6500K(D65),因此,即使使用自然光比色,也应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比色时间和方位。有学者认为,用北面窗户射入太阳光光线作为照明光测量色彩最佳。人工光线分为白炽灯和荧光灯。白炽灯的色温仅2650~3200K,且光线的呈弱蓝色,因此不宜用作烤瓷牙的比色光源。荧光灯的色温为3500~6500K。本实验发现,烤瓷牙修复比色,以自然光线作为光源较为理想,但应注意根据光线强弱予以调节病人的位置。若自然光线不足,可选用荧光灯作为比色光源,但因其照明亮度底,比色时,应移近灯管或增加灯管数量,且光源不应直接照射牙面,应位于被测牙的前上方为宜。
参考文献
[1] 白天玺,现代口腔烤瓷铸造支架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06-116
下次再见范文2
关键词:放置时间;二次短路;熔珠显微组织;柱状晶
中图分类号:TG11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5-0046-01
二次短路是在火灾中形成的短路,是带电导线在外界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导线绝缘层失效而引起的短路。本文模拟铜导线二次短路的形成条件,在不同导线线径下形成的二次短路熔珠,分析在消防射水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二次短路熔珠显微组织的影响,为火灾原因认定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仪器:BXG-160型电焊机;万用表;BQ-15型汽油喷灯;喷壶;金相砂纸;P-2型金相试样抛光机;XJG-05型金相显微镜;海鸥DF300照相机;海鸥61-1型黑白放大机;洗片夹。
材料:2.5 mm2单芯聚氯乙烯铜导线;4 mm2单芯聚氯乙烯铜导线;自凝牙脱粉、牙脱水;氧化铝金相试样抛光粉; 浸蚀剂:氯化铁水盐酸乙醇溶液(氯化铁:5 g盐酸:10 ml水:50 ml乙醇:50 ml);D-76显影粉;D-72显影粉;酸性定影粉;ISO100黑白感光材料;高反差相纸(3号)。
1.2方法
1.2.1铜导线二次短路熔珠的制备
模拟二次短路的形成条件,把两根铜导线拧在一起,另外的两头接在电焊机的焊把上,打开电源后,由于电线绝缘皮的绝缘作用,线路处于断路状态。用汽油喷灯的外焰火烧导线相接触的部分,同时注意电流表的读数是否有变化。由于火烧作用,导线的绝缘层很快失去了绝缘作用,两根导线的局部因突然接触产生电弧,形成二次短路熔珠。在制备不同线径铜导线在自然冷却条件下的二次短路熔珠的时候,产生电弧以后,马上断电,使熔珠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在制备消防射水条件下的铜导线二次短路熔珠的时候,产生电弧后立即断电,并用喷壶往熔珠上喷水,以增加二次短路熔珠冷却时的过冷度。在实验的过程中,先用小电流制作二次短路熔珠,再用大电流制作二次短路熔珠。
1.2.2二次短路熔珠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般金相试样的制备要经过取样、镶嵌、磨光、抛光及浸蚀这五个步骤。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把有二次短路熔珠的部位截取下来,并用酒精对样品表面进行去污;用快速自凝牙托水(甲基丙烯酸甲脂)和自凝牙托粉对试样进行镶嵌;之后进行磨光,金相试样的磨光分为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把准备好的试样,依次由粗到细在各号砂纸上磨制;把磨光完成的样品进行抛光,消除试样磨面上的磨痕和变形层;把抛光好的金相试样表面彻底清洗干净,立即用浸蚀剂浸蚀,铜导线金相试样的浸蚀一般在6~8 s,浸蚀结束以后,立刻用水冲掉金相样品表面的浸蚀液。
1.2.3试样的观察、拍照与印放
试样制备完成以后,应该迅速到金相显微镜上进行金相观察,通过选择合适的目镜和物镜,使试样在视场中成清晰影像,如果观察到的试样晶界明显,晶粒清晰,无划痕,则可以进行金相显微照相;在进行金相显微照相时,按照金相显微镜观察时的方法调节视场至最清晰,当视场里观察到的铜导线二次短路熔珠的金相显微组织晶界明显、晶粒清晰后,把照相机的光圈调至曝光合适,即可按下快门线进行拍照。
把拍照后的胶片在暗室内进行冲洗,制作出底片,然后再把底片在放大机上进行印放照片。底片上的影像印放到相纸上后,把曝光完成的像纸放进显影液里2~3 min,等显现的影像清晰,反差大,能很好的表现所要表达的特征时,把像纸从显影液中取出,放入清水中冲洗掉像纸表面的显影液,再放入定影液中定影10 min左右,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相片。
2结果与讨论
2.1二次短路熔珠的外观特征
①同一线路上形成的二次短路熔珠的外观。导线绝缘层破坏后,在同一导线上可能会形成多处二次短路熔痕。有在同一次实验中截取的四处二次短路熔痕;有粘连在一起的二次短路熔珠,周围烟熏比较严重;有熔断处的二次短路熔珠。实验选取的导线是2.5 mm2单芯聚氯乙烯铜导线,实验的电流是140 A。火灾中, 电线的绝缘层被火烧毁丧失绝缘性能, 此时导线线芯相互接触, 或靠得很近的导线火烧熔化物流到另一根导线上相互接触造成短路而留下二次短路熔痕。所以,从表观特征上看,二次短路会留下多处短路痕迹,所形成的熔珠周围有烟熏痕。
②多股铜导线的二次短路熔珠外观。多股细铜导线在60 A、80 A、100 A、120 A电流下形成的二次短路熔珠。在外观特征上,随着实验电流的增大,形成的二次短路熔珠由小变大,粘连在一起的细铜导线根数也增多。
2.2形成熔珠后放置不同时间喷射消防射水的条件下
二次短路熔珠显微组织
把2.5 mm2单芯聚氯乙烯铜导线在140 A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短路熔珠后分别放置3 s钟、2 min后用消防射水喷射,比较二者金相显微组织的变化:有显示的金相显微组织,以柱状晶为主,也有细小的等轴晶,内部有很大很明显的气孔;有显示的金相显微组织,以粗大的柱状晶为主,晶界比较明显。
3结论
①放置时间对二次短路熔珠显微组织的影响。在熔珠形成以后,立即用消防射水喷射,所得的金相组织以细小的柱状晶为主,内部有气孔,气孔周围基本没有出现共晶体;熔珠形成以后,等待两分钟以上,使熔珠自然冷却之后再喷射消防射水,所得的金相组织以粗大的柱状晶为主,晶界十分明显,有较大较多的气孔,气孔周围存在共晶体。由于刚刚形成的熔珠,表面的温度为火场温度,立即用消防射水喷射,过冷度增大,形成细小的柱状晶;等待两分钟以上喷射消防射水,熔珠基本上已经自然冷却,消防射水对其产生的影响很小,所以其金相组织以粗大的柱状晶为主。
②消防射水对二次短路熔珠的影响。在没有消防射水情况下,二次短路熔珠的金相组织以粗大的柱状晶为主,且出现较大的晶界,内部的气孔多而大,气孔周围的共晶体较明显。在消防射水的影响下,二次短路熔珠金相先组织以细小的柱状晶为主,内部的气孔变少变小,与国家标准《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描述的一次短路熔珠显微组织的特征相近。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在电气火灾技术鉴定中的应
用[J].时代消防,2003,(7):44.
[2] 叶诗茂.金相分析中铜导线的腐蚀剂探讨[J].火灾科学与
技术,2005,(3):370-372.
[3] 王小勇.导线熔痕特征的拍照技术[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
济,2004,14(4):205-207.
下次再见范文3
【关键词】 骨骼病变;介入性;活检;CT
Clinic application of CT-guided biopsy of bone lesionZHOU Shan,ZHANG Xiao-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c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Luche 4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 value of CT-guided bone needle biopsy.Methods A total of 140 cases ofbone CT guided were analyzed with drilling needle,QC biopsy gun and Chib needle.Results For bone lesions,the punctured accuracy was 100%and the general diagnosticaccuracy was 87.1%.No obvious complication were found.Conclusion CT-guided bone biopsy is a safe,accurate and effective diagnostic method with little trauma and complication,has great value in deciding treatment of bone lesions.
【Key words】 Bone lesion;Interventional;Biopsy;CT
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是诊断和鉴别诊断骨骼病变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并发症少,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欢迎和重视。我院2003年9月至2007年2月对140例骨骼病变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术,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本研究对本组病例加以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CT引导下活检在骨骼病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98例,女42例,共140例。年龄10~72岁,平均45岁。
1.2 器械与设备 Prospeed AI型螺旋CT扫描机。穿刺针Cook公司Akerman骨钻针,Qc弹道式活检针(18G-15-20T),Chib针18~23 G。
1.3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需备X线片、CT图像或MRI图像 ,以便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范围、类型及病变临近大血管和神经的位置。术前常规作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出血性疾病。
1.4 技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常规扫描后选择病变最明显部位为穿刺平面,取易于穿刺且避开重要结构处为穿刺点,在监视器上设置穿刺点、进针角度、方向、进针深度和取材深度,并在患者体表标记出进针点,此点皮肤表面以“1”铅字标定位置,CT复扫确认无误后退出检查床操作。根据病灶情况选择不同种型穿刺针协同使用,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进针,将活检针按预定方向刺入,当进针深度达预定深度2/3时再次扫描校准,继续进针至预定深度,复扫确定无误,在同一点略改变方向取材2~3次,将取得的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科进行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怀疑化脓性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培养,怀疑结核的病例同时行抗酸涂片检查。拔针后再次做CT扫描,了解有无异常情况出现。
2 结果
2.1 穿刺部位 腰椎45例,胸椎30例,颈椎10例,股骨15例,胫骨14例,髂骨8例,肩胛骨4例,跟骨3例,肱骨3例,耻骨3例,腓骨2例,距骨1例,胸骨1例,桡骨1例。
2.2 穿刺准确率和正确率 本组病灶穿刺准确率100%,活检正确率87.1%。
2.3 并发症 术后未发现感染 、大量出血 、神经损伤 、病理性骨折、 截瘫和气胸等并发症。
2.4 病理结果 活检原发性恶性肿瘤54例(骨肉瘤16例,多发性骨髓瘤19例,软骨肉瘤5例,脂肪肉瘤4例,脊索瘤8例,血管肉瘤2例),正确率85.2%;转移瘤34例,正确率89.4%;良性肿瘤30例(内生软骨瘤12例,骨巨细胞瘤11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骨软骨瘤3例),正确率86.7%;肿瘤样病变1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6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正确率92.3%;骨感染18例(骨髓炎2例,骨结核16例),正确率77.8%。
本组18例为假阴性,手术病理证实。骨结核4例,骨肉瘤4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转移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巨细胞瘤2例。
3 讨论
骨骼病变依赖X线平片、血管造影、ECT、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结合临床表现,对大部分病例均可明确诊断。但由于骨骼病变表现多种多样,仍有些病例难以定性。以往大多通过切开活检或透视下穿刺活检定性。开放式骨活检手术创伤大,常受出血影响而不能确保取材准确,诊断阳性率低。活检术本身即是一次大的手术,具有较大污染周围组织,增加转移的危险,同时对进一步的切除造成困难,透视下不能准确显示病变内部情况,取材成功率低,故不提倡使用,因此,创伤小和污染小的穿刺活检成为骨骼肌肉系统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方法[1]。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局麻下即可实施,CT能清楚显示穿刺平面的横断解剖,准确显示病变内部情况及周围重要血管、神经分布,能准确显示穿刺针所到的位置,具有创伤小、取材准确的特点,在骨骼病变诊治上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CT引导下穿刺活检适合部位深在的骨或软组织病变和定位要求高的局限的骨病变,特别是椎体、骨盆、四肢骨内病变。CT导引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率高,据文献报道骨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66%~95%[2],本组活检阳性率87.1%,且无明显并发症。
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具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病例,病变性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病变切除范围及手术后治疗亦不相同;对恶性肿瘤病例化疗前肿瘤敏感药物的选择也有明确指导作用,因此,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病理依据。
骨病变性质不同,影像学表现也不同,宜采用不同穿刺器械获取更多标本,提高病检阳性率。成骨性病变或具有骨壳破口或伴有软组织肿块,采用活检枪或配合使用钻骨针,对于囊性和明显液化的病灶,穿刺不易获取病变组织,可用Chib针抽吸。本组病变活检阳性率高,与我们采用骨钻法、切割法和抽吸法有很大关系。
对转移性病变仅用抽吸细胞学涂片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对原发性肌骨病变无论其大小如何均需取组织病理才能得到准确诊断和分级[3]。根据我们的实践,如果病灶明显液化,则无论是否伴有周边增生硬化,仅获取细胞学样本可能性大,Dupuy等指出,要使CT引导下肌骨活检安全有效,必须有临床医师、病理医师及拥有转科技能的放射科医师之间良好配合[4]。对于骨化量高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钙软化,这就影响了病理观察。CT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和断面解剖关系,在CT引导下可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预先设定的病灶部位。因此,本组病灶穿刺准确率100%。本组140例中有18例假阴性,占12.9%,这与病灶性质、取材的量不足(活检枪往往需要3次以上才能取得足够的组织)、标本处理以及取材部位选择及病理科医师诊断水平和术前是否治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精心确定穿刺入路,合理选配穿刺器械,注意多靶样取样,避免穿刺坏死液化区,同时需要有关科室密切配合,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颈椎通常采用侧方入路,胸椎和腰椎病变的活检通常采用后侧方经椎旁入路或经椎弓根入路。胸椎活检进针也可经肋椎关节入路,这样可避免损伤胸膜和神经。椎体活检采用渐进方式到靶点,当患者出现脚麻等神经刺激症状时,应轻轻变换针尖方向,避免损伤神经。四肢骨活检入路时应符合肌肉骨骼系统的活检入路要求,即以经过将来手术切口为宜,以便对恶性肿瘤病例切除手术时将活检切口予以切除[1],同时要避开血管,从骨质较薄处进针即可。
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较低,仅为0.2%。主要发生在脊髓穿刺活检,特别是颈胸椎活检,可发生气胸、椎旁血肿、偏瘫和足下垂等。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我们的体会是,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5],定位准确,针具合适,操作熟练,谨慎,可减低并发症。
总之,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并发症极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Bickels J,Jelinek JS,Shmookler BM,et al.Biopsy of musculos keletal tumors:current concepts.lin Ortho Related Res,1999,368(11):212219.
2 刘平,张富军.CT导向下骨/软骨穿刺活检.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2):1812.
3 杨世埙,靳激扬,许建荣,等.CT导向肌骨病变穿刺活检.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360.
4 Dupuy DE,Rosenberg AE,Punyaratabandhu T,et al.Accuracy of CT-guided needle biopsy of musculoskeletal neoplasma.AJR,1998,171(3):759.
下次再见范文4
关键词: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浅表器官肿物, 软组织肿物, 临床诊断
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是指发生于体表3.0cm之内的肿块[1]。于治疗前对肿物的良恶性与组织学类型进行研究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高频超声对于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的分辨率较高,可获得清晰图像,因此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的临床诊断当中[2]。为研究超声引导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当中的价值,本院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患者资料,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且后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各种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62.73±13.67)岁;病灶直径为1.0~17.0cm,平均(5.27±2.94)cm。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根据患者病灶位置选择适宜的探头类型,选用自动弹射型活检枪,于穿刺过程中视肿物的大小与深度选取适宜的活检针并确定射程。本组患者中主要使用凸阵探头及高频线阵探头,活检针主要以14G~16G为主,射程选择16~22mm之间[3]。于操作前以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肿物进行全方位探查,判断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以确定进针线路及,避免伤及组织血管与器官。对于隆起明显、边缘清晰且内部明确无重要血管及组织的采取的肿物采取徒手穿刺定位法,由医师于超声引导定位下,直接进行穿刺取样,无需装置引导设备;对于边缘不清、隆起不明显或者内部组织管理繁杂的肿物,特别是颈部与锁骨上窝部的浅表肿物则采取引导穿刺,在超声诊断仪的全程实时引导下行穿刺取样。取样过程中每个病灶需3~5针,将所取样本置于无菌滤纸上,以10%的甲醛进行固定送检。如一次取样的病理检查效果不理想,则行二次取样化验。
1.2.2 数据分析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在本院接受后续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全部术中切除组织均行病理化验,将术中病理结果与超声引导下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比采取卡方检验,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以P
2. 结果
2.1 数据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97例获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1.51%,其中一次取样成功94例,一次成功率为96.91%;经统计学校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化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效果分析表
2.2 典型声像图
本组患者中可见以下典型超声表现:
图1:软组织肿物
图2:颈部浅表肿物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肿物属于一种诊断复杂分类较多的临床病症,临床中以脂肪瘤、窝囊肿、皮脂腺囊肿、神经鞘膜肿瘤等较为多见,以往的诊断多缺乏理想检查方法[4]。随着超声技术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临床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5]。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实施浅表肿物穿刺活检,有效的简化了检查取样过程,并且提高了活检取样的准确性,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风险[6]。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能够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最大程度的取得病灶组织样本,因此应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正确选择穿刺点,明显穿刺点及路线,尽量采取22mm长度样本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
本次研究中,我院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浅表及软组织肿物患者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资料,并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结果与最终术中切除物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对比证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理想的诊断准确率,且临床操作中一次性取样成功率高,极大的减小了穿刺活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院所采用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技术,主要以超声定位的明显优势应用来完成了常规活检过程中不易把握或实现的精准穿刺操作,尤其是对于位于浅表淋巴结、颈部以及甲状腺等位置的肿物。利用超声定位技术后,充分结合患者肿物的特点能够采取徒手穿刺取样,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借助于超声诊断仪的精准定位与全程引导,极大的提高了穿刺活检取样的准确性与简便性,可以更好的预防伤及大血管或组织器官,降低穿刺过程的风险。本组病例资料中一次性穿刺活检成功率达到96.91%。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达91.51%,在未能正确诊断的9例中有3例因患者肿物的组织过活,不足以实施取样检测,其余6例均能够给予倾向性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因此能够充分证明在浅表及软组织肿物的穿刺活检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过程风险及患者痛苦。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于浅表及软组织肿物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应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立芳,许进,唐榕,田艳红,尹学英.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04):368-370.
[2]顾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9):89-90.
[3]崔琳玲,卢川.超声引导周围型肺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92-1694.
[4]温俊飞,温静宜,周英.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肿物的应用价值[J].影像与介入,2013,03(15):89-90.
下次再见范文5
影视小镇、人才创业小镇、机器人小镇,对于这些独具特色的小镇,你可能还很陌生吧?但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特色小镇处处皆是。
据媒体报道,11月4日,“小城镇、大梦想”――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暨华夏幸福特色小镇战略与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华夏幸福正式对外了特色小镇战略,并与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及全球领先的会展企业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就开发建设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签署合作协议。而此前,在大厂、嘉善、香河等地,华夏幸福已打造了数个初具规模的特色小镇。
“从区域上看,香河、永清、嘉善等第二梯队园区实现销售额达公司总销售额30%以上,不断验证公司园区布局的区位优越性及发展模式的可复制性。其中销售面积廊坊、固安、大厂、永清、香河为最大5个片区,分别占比31.4%、17.6%、13.7%、9.9%、9.7%,合计占比82.2%。长三角区域的镇江、无锡、嘉善合计销售面积为35.0万方,比1~3月的6万方增涨近5倍,接近2015全年37.6万方的销量,嘉善园区销售面积29.32万方占公司总销售面积5%,成为环上海区域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城标杆。”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称,华夏幸福作为独特的园区开发运营商投资价值有别于传统房企,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给予再次“强烈推荐”评级。
精准发力,释放产业核心优势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以安就此强调,应高质量提升特色小镇产业,积极汇聚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平台,通过新建、做强、补足、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使小镇的特色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高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形成该产业最优最强的产业生态圈。
而这恰恰是华夏幸福的长处。近十年来,华夏幸福以“产业优先”作为核心策略,整合全球资源,从产业研究规划、产业集群集聚、产业载体建设到产业服务运营,积累了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能力,可以为区域提供全链条的产业升级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华夏幸福拥有全球最大的近1400人的产业发展团队,已在全国近50个产业新城中,形成近百个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与航天科技集团、京东方等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30多家科研院所达成校企合作,与100多家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并在美国、以色列、德国、韩国等6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0余个孵化器,形成覆盖全球的创新孵化网络。
显然,如此的能力、经验和资源,无疑让华夏幸福在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更能做到精准发力。
“在坚持全社会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每一个特色小镇,我们都坚持产业精准发力、全流程推动产业发展。”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叶B表示,华夏幸福充分研究区域产业基础,结合小镇产业特征,针对性释放、整合、输出近20载产业优势资源,精准发力并全程推动每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为了给小镇企业提供持续性运营保障,华夏幸福专业的产业服务团队将从企业需求出发,匹配高效、便捷的产业服务,打造招商、技术、人才、创业、资本等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平台。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幸福还坚持“一镇一风格”,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塑造每一个小镇的独特风情,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坚持全域化管理、智慧化运营,为特色小镇的产业人口、旅游人口提供便利,打造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平台,提升特色小镇的运行效率。以此,华夏幸福将为特色小镇集聚人气、注入活力,保障其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PPP主导,实干打造特色小镇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指导意见》指明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方向,明确提出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五大原则,即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市场主体。”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特别指出,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主w的作用。
这个观点又与华夏幸福不谋而合。自2002年起,华夏幸福就被引入固安,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固安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显然,特色小镇的打造与其深耕十余年的产业新城可谓一脉相承。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华夏幸福早已实干为先。”据叶B介绍,定位于“中国专业化影视第一镇”的大厂影视小镇,通过建立影视产业生态圈,吸引了相对论、base FX、金海岸影视等龙头企业在内的4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覆盖项目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交易全产业链;位于嘉善的上海人才创业小镇,一期已建成6.4万平方米,已有超过30家企业入驻,小镇格局已初步完善,路网畅通,嘉善规划展示馆、云湖公园、上海人才创业园、新西塘水街等项目串联成丰富的小镇亮点。
目前,包括足球小镇、健康小镇、葡萄小镇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主题小镇,也正华夏幸福的积极谋划、有序推进中。
下次再见范文6
【关键词】CT引导; 肺组织活检
肺组织活检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它在肺部孤立性和多发性病灶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自1996年5月至2005年9月应用2种不同活检术对602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部块影进行诊断,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996年5月至2005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02例,其中男458例,女144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6±17)岁。按照胸部CT和X线检查所示,将位于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块状影者定为中央型,共368例;将位于段以下支气管块状影者作为周围型,共234例,对全部活检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经胸壁穿刺肺活检根据CT检查确定病变部位,依据患者肺部影块大小及与胸壁间的距离和大血管的关系, CT(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高分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按不同的部位及穿刺方法分别采取仰卧、俯卧或侧卧位。术前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局部麻醉。取距病变距离最近处皮肤作穿刺点,选用细胞定位活检针(美国COOK公司生产)进行抽吸活检,取适量标本涂片5~6张,分别送细胞学和(或)细菌学检查;再用自动弹簧活检针切割活检,甲醛溶液送组织学检查。刺后常规做胸透或CT扫描,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休息,观察3~5 h。
根据胸部CT确定的病变部位做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日本产Olympus-P30型纤维支气管镜)。按常规做术前准备及操作,先予2%利多卡因鼻咽部麻醉,再经鼻腔进镜达病变肺段进行刷检及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
由肺部活检组织中找到肿瘤细胞或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组织者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种肺活检途径的检出率见表1,共检602例,经病理确诊413例,确诊率为68.6%。2种方法均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咯血、胸壁血肿[2],但症状较轻,经对症处理均在短期内痊愈, CT引导下3.4%(4/116),经纤维支气管镜1.0%(5/486)。
3讨论
自Haage于1976年首次报道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以来,此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克服了常规X线定位不准和超声检查受肺部气体干扰所造成检查的局限性,并弥 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周围性病变检查中的缺陷,适用于胸部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介入性诊断,对肺恶性病变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达88%~98%,特异性100%[3],本组104例周围性病变针吸活检确诊率97.4%。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是以活检针刺穿皮肤、胸壁、胸膜和肺组织,活检阳性率高,尤其自动活检针取到的组织标本较大[6]。其适合于影像学检查肺野外带靠近胸壁3 cm内的局限性病灶,特别对某些部位病灶,如肺上叶尖段或尖后段,尤其是靠胸膜下的小病灶,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难以到达区域更适合;对紧贴胸壁而与脏层胸膜相连病灶则更为方便,气胸的并发率更低,常常可重复活检。但由于某些局部取材有时代表不了病灶的整体性质,故难以避免漏诊、误诊影响了其阳性率和诊断率,因此需改进穿刺方法,即局麻时在胸膜下的局部肺组织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再穿刺,使气胸的发生率减少,并尽可能多点穿刺,以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