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产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产业范文1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通过潜在风险控制,能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实现了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的转移控制,优化其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

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优化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成为未来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系统中,大量的产业链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传输通道中进行信息交互和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且由于网络的密集部署,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较大,计算机产业集群中,通常以多跳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形式进行产业链通信组网和传感器节点构成,由于节点之间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以及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进行潜在风险的优化控制,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因此,研究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传统方法中,对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控制模型主要采用的如多父节点机制重组模型、ARMA统计分析模型、合作博弈模型、BP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和传感器容错隐私保护模型等[2,3],通过单线程处理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分析和数据聚类处理,然而传统的单台计算机单线程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产业集群链下的海量数据运算和处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产业集群多线程分布式计算方法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其中,文献[4]提出一种基于定量递归特征分析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特征提取算法,把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数据扩展为一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实现风险控制,但是该方法在模式识别中需要对风险先验知识进行预估,导致系统的适用性不好。文献[5]提出一种基于平稳随机过程调度的风险控制方法,根据以往各类风险的特征尺度进行风险评估指数匹配,实现风险控制和产业集群的隐私保护,但是该模型需要采用Linux的内核结构进行网络拓展,导致计算开销较大,收敛性不好。另外,文献[6]中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得出有效性结论。

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和潜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1.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为了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高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需要首先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构建,采用云计算技术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和调度,云计算作为一种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方法,通过风险控制,使计算机产业集群中超大规模的数据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中进行动态扩展和分布式信息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是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网络基础拓扑结构,在计算机产业集群下,工业生产过程得到优化集成和调度[7],计算机产业集群下的生产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冗余数据降维能够使虚拟化的产业集群存储资源与云平台有机结合,提高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云存储系统的动态扩展能力。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中,数据存储和运算机制通过三层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的信息交互和存储,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管理的控制函数。

1.2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在上述进行了网络模型构建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的定量评估和控制,需要进行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假设在网络中潜在风险的信任度。上述风险控制函数可见,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评估以信息、资源、时序等约束参量协调运作,进行风险控制。

2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改进实现

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给出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骨干节点分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算法设计和模型构建,实现了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设计。

3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设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在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风险评估和控制中的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的硬件环境为IntelCore2Duo1.80GHz,1G内存,采样Matlab7构建Hadoop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实验中,计算机产业集链路结构中节点数设置为1024个,按实际的产业量分布结果,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骨干节点分布在在2000m×2000m的正方形区域中,产业链中的节点信息覆盖半径为10km,每个类别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风险评估基础分别为94875、13994和20033,潜在分享代价序列为基频为100Hz,采样频谱为10Hz的线性高斯时间序列,基于上述仿真环境和参数设定,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控制仿真,得到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模型仿真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能有效实现对各个潜在风险参量进行融合分析和特征提取,实现对潜在风险数据聚类处理,提高了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最后以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两个指标为对比,与传统方法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算法下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这指标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算法进行潜在风险控制后,能有效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提高了产业集群链的生存周期,具有较好的性能。

4结论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少伟,孔令梅,,任开军,等.云环境下优化科学工作流执行性能的两阶段数据放置与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1-2130.

[2]孟宪福,解文利.基于免疫算法多目标约束P2P任务调度策略研究[J].电子学报,2011,39(1):101-107.

[3]Kersten-OertelM,ChenSJ,CollinsDL.Anevaluationofdepthenhancingperceptualcuesforvascularvolumevisu⁃alizationinneurosurgery[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3):391-403.

[4]AmentM,SadloF,DachsbacherC,etal.Low-passfilteredvolumetricshadows[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12):2437-2446.

[5]周浩,高远,朱昌平.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选择式协作频谱感知[J].计算机仿真,2014,31(1):199-203.

[6]冯瑶,冯锡炜.基于元数据标准的语义化教育资源本体库构建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18:9-11.

计算机产业范文2

关键词:产业组织;SCP;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91-01

一、产业组织结构分析

一个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其企业的成长、形成体系并达到一定规模。本文利用SCP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计算机产业状况,从行业的角度推断如何引导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一)市场结构分析。市场结构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和垄断程度的基本要素。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1、市场集中度:反映在规模上处于前几名的企业的市场占有度。05年该产业销售收人为10644亿元,同比增长21.7%,06年为12711亿元,同比增长19.4%,08年1~8月,该产业收入增速比07年同期下降10.7%。整理《信息产业年鉴2005》得知,05年行业内靠前的3、10、20企业销售收入集中度(CRn),分别在20%、40%和58%左右水平。大部分企业均小规模生产,实力雄厚的不多。根据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划分,我国该产业应属于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整机制造业对技术资金要求较高,接近于贝恩分类中的中(下)集中寡占型行业,是市场集中度最低的一个,纳入原子型的行业中。2、产品差异:产品差别化是企业在经营上对抗竞争的一种手段,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产品差异的原因可以由产品的物理特性不同或由消费者的主观偏好造成的。广告、促销活动对产品差别化上具有很大影响。许多厂商依然试图在非核心的边缘领域寻求发展,把个性化市场作为攻克点。3、进入壁垒:包括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计算机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研发、生产、广告等都比一般生产性行业需要很高的资金、技术条件。目前,中国主要厂商广告宣传费占其年销售额的3%~5%。03年,联想广告费就达到6亿且逐年增加。高额的广告费用无形中也提高了产业的进入壁垒。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行业的核心技术,高额的研发费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市场行为

1、价格竞争行为:价格是各个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规模生产,配合芯片的升级,用兼容机的价格开拓品牌机的市场,通过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来争夺客户,在市场中比较常见。笔记本电脑通常采用对比和算法定价,通过和同地区内同质产品(机型)对比,得出最终的市场价格。由于这种高新技术研发的投资大,时间长,生产工艺不完善,厂商为了收回投资成本,故出厂价格高。市场化之后,成本收回了,工艺精良产品周期短,故成本下降快。如果非核心技术,同质化价格战比较频繁。由于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很多厂商开始放弃个人PC业务。IBM把旗下的PC部转让给联想,就是一个例子。

2、销售渠道:在OEM风靡全球后,厂商的利润重心开始由注重效率的转向分销模式,越加重视渠道营销。根据赛迪调查,目前渠道已经成为企业的热门营销手段。联想在98年推出专卖店策略,之后渠道就迅速扩及县级城市,目前其渠道经销率为35%,商为10000余家。05年起,惠普开始效仿联想集团的成功经验,巨资建设专卖店。目前,多采用的是专卖店和网上直销相结合的渠道模式。

(三)市场绩效分析:

1、盈利水平:90年代初的高利润率之后,该行业的利润率逐渐下降,逐渐进入薄利时代。近几年,国内厂商的毛利润率大约在5%~10%区间徘徊。04年,只有联想和TCL的利润率超过10%,与国外企业差距相差甚远。从利润总额来看,虽然近几年企业的利润总额都保持上升的趋势,但从02年开始,年增长速度稳步下滑。05年情况稍有好转,但已进入微利时代。2000年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63.23%,05年为27.63%。2、技术状况:计算机行业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技术在18个月技术性能提升一倍,半年内价格降低一半。80年代末(OEM),柳传志用了“八国联军”形容一台电脑。CPU、内存芯片、硬盘、显示器等来自不同的国家,采购源头复杂,型号杂乱。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虽然仍未掌握核心技术,但是在产品设计、工艺生产、零部件的研发等方面的水平都有提高,专利申请量大幅度上升,整机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联想集团并购了IBM的PC业务,获得了本行业最高水平的产品生产、设计、研发和管理技术,标志着我国PC制造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计算机产业组织政策

一是加强技术改造。计算机产业的转型发展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亟不可待,技术改造必须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紧跟网络信息技术应用3个核心。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借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机会,为下阶段发展打好基础。二是积极开发4、6级市场。IDC的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还将呈低靡状态,计算机产业的希望应放在自家门口,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借着电脑下乡、两化融合时机带动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的的1-3级市场基本饱和,然而4、6级市场的需求较大。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其中4~6级市场增长率将达到23%以上。08年的数据显示,联想家用电脑在县级及以下市场的份额达到42.4%。09年,联想称将打造700家县级地标店和7800家乡镇专卖店,3年内遍及32万个行政村。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计算机产业范文3

2010年发生了很多变化,也诞生出很多热门话题。从我国制定国策关注的新方向,如物联网、三网融合,到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轮热潮的云计算、上网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让人应接不暇的新形态,整体感觉是,信息产业正处于十字路口。

这么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模式涌现,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产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IT厂商都在调整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策略,以适应产业发生的变革。其实,今天看到的变化很重要的根源就是互联网在改变。互联网已经与20年前刚诞生的时候完全不同了。2000年,我们处于互联网1.0时代,那时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到共同的网站上获取信息。后来形成了社区型互联网,进入到互联网2.0时代。在这个阶段,有共同兴趣的人们针对自己的兴趣,在小范围内分享与互动,所以互动性很强,参与度很高,这是互联网第二展很明显的一大趋势。

发展到目前,互联网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也就是第三代互联网。未来的互联网具有一个明显特征――越来越个性化,直接表现在互联网用户越发注重体验和个人兴趣。

发生这样的变化,与整个IT产业,特别是计算机产业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延伸到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从内容、产品、形态,体验方式及目的等各方面发生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电脑诞生的时候被用作工作的工具,是全功能的通用计算平台。但如果使用这样的设备去体验纯开放的个性化互联网,就要遭遇一定挑战,因为电脑是以工作为主、体验为辅的工具。互联网进一步个性化之后,消费者对获取个性化信息的要求提高了,对设备形态和使用的时间、地点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面对任何屏幕的时候都有一些个性化内容可以体验到。这是信息使用模式的发展。

现在的设备明显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仍然以处理信息工作为主的电脑,另一个是主要用于享用内容的新的产品形态,不仅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车载娱乐终端,还会有很多新的产品形态诞生,以及更多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业务模式诞生。产品形态分为“创建内容”和“享用内容”两类是很明显的趋势。

这样的趋势出现以后,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电脑是非常标准化的技术平台,具有横向化拓展的特征。但到了以体验为主的时代,则出现了明显的垂直整合的特征。各个公司都在想办法构筑未来的竞争实力,无论是硬件、平台,上面的软件服务,还是上面的应用,包括服务方式与服务模式,都在演变之中。

传统电脑产业经历了当初的迅猛发展,在普及阶段抓住了很多市场先机,但随着电脑产业不断进化,很多独立的电脑厂商生存就困难了,这就发生了计算机产业的整合,整合之后则会进入长期稳定成熟的增长期。很多产业都经历了这样的曲线,这与汽车产业的情形类似,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球有一千多个汽车公司,现在则是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几大汽车集团所占据。

为什么说个人电脑仍然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今年全球的电脑需求是每天20万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脑市场,到2012年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市场,数亿人将购买自己的第一台电脑。电脑对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提高效率会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而且电脑本身的应用也是在演变的。最初是商业计算驱动个人计算,现在是个人计算推动商业计算。

英特尔的未来愿景与当前的热点以及趋势都是相关的,从最上端的云计算,到创建内容的个人电脑,以及分享内容的各种个性化体验设备,英特尔认为未来应该有多屏的、一致性的体验,即互联计算。越来越多的设备都要连在互联网上面,这样云和端之间就会发生现实关联。各设备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能,所以云计算需要非常智能化。不同设备联网后,能获取的应用软件、下载下来的内容服务体现出的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服务,通过什么样的终端推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来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从英特尔的角度来看,我们非常关注云和端的需求变化。

计算机产业范文4

[摘要]本文针对公路客运企业的特点,对其固定资产进行了分类,简述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折旧的范围,计提折旧的方法,折旧的会计核算及对公路客运企业全额抵押经营模式下营运车辆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提出个人观点。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其价值的转移是通过计提折旧逐步计入营业成本或企业费用之中的,而不像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流动资产可一次性计入营业成本。公路客运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如何保证企业把固定资产的成本合理分配到各个受益期,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同时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报废时能重新予以购置。笔者拟就公路客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公路客运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同的分类。公路客运企业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划分为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指在经营性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指过去已估价并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8)、全额抵押经营的固定资产(指公路客运企业采用全额抵押经营方式而购置的固定资产,主要指当前公路客运企业采取全额抵押经营模式下的车辆)。

二、公路客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影响企业各会计期间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折旧的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一般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应计提的折旧额。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应主要考虑四个因素。

①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②该资产的有形损耗,如车辆运行中发生磨损、房屋受到自然侵蚀等。

③该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而使产品过时,在高速公路上高等级车辆淘汰普通客车等。

④关于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在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在相同生产经营条件下,固定资产所处的自然环境基本相同,此时,对于同样的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应具有相同的预期。对于某一特定固定资产相关的备品、备件,如果其使用仅与个别固定资产相关,则应将其单独确定为固定资产,并在不超过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的回收额,在计提折旧时,应从固定资产原价中扣除。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固定资产净残值乃至折旧额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章第三款第二条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净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要调整净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以笔者单位来说,一般的固定资产净残值残值比例定为3%,但对全额抵押经营的营运车辆,承包到期,车辆报废,残值奖励给经营者。

三、公路客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一方面要从空间范围上确定哪些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哪些固定资产不应当计提折旧;另一方面要从时间范围上确定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什么时间开始计提折旧,什么时间停止计提折旧。《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五条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笔者认为不妥,因为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固定资产按使用与否来决定是否计提折旧,忽视了科技进步而导致无形损耗,比由于实际使用而产生的损耗更大的客观事实。《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的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这明确告诉我们,只要是公路客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不管它处于何种状态:在用、不需用、停用、未使用,都会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都要计提折旧。因此,公路客运企业除以下情况外,所有固定资产都应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②未提足折旧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③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④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应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折旧金额均衡地分摊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的可折旧金额是依使用年限均匀损耗。

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这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依工作量均匀损耗。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同属直线法,平均计算折旧,具有简单明了,计算容易的优点。但年限平均法的缺点是:①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程度与折旧额之间的关系;②造成固定资产各期负担的使用成本事实上的不均衡;工作量法的缺点是①忽视了停用期间固定资产的自然损耗;②在实际工作中准确预计固定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的总工作量是十分困难的。

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平均年限法的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金额的方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值后的净额为基数,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合计,其特点是:计算折旧的基数是固定不变,折旧率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确定,各年折旧率呈递减趋势,依此计算的折旧额也呈递减趋势。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具有几方面的优点:①体现了固定资产的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这一趋势。②有利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总额的相对均衡。③由于早期多计提折旧而推迟了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若干期的无息贷款,使企业得到一定的财务利益。

《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询。笔者认为,公路客运企业应根据这一规定,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公路客运企业每月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的折旧额。

当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按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借记“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贷记“累计折旧”。

计算机产业范文5

1、工业总产值=当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实务中如果计算非常复杂,可以简化为:工业总产值=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库存商品市价-期初库存商品市价。

2、近似算法则是:工业总产值=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价-期初库存商品成本价,当然这个是不准确的,不过往往差异率不会超过允许的范围。

(来源:文章屋网 )

计算机产业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茶叶生产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改变市场中各行各业的工作形态,为茶叶生产和制作工艺带来较大的改变。与传统依靠人工的生产模式相比较,计算机控制系统也有效解决茶叶生产中出现不稳定因素,并通过控制系统的干预,有效提升茶叶生产和制作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1.1茶叶杀青中的应用

茶叶杀青作为生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茶树叶颜色变化的监控,及时把握茶树鲜叶的老嫩程度,并通过对其实施加工的程序,以挥发茶叶内部的香气,保障茶叶成品的质量。茶叶生产加工中的这一环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更加精准的把握茶树叶颜色变化外,还要保障杀青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茶叶除氧化酶以外其他成分不被破坏。传统茶叶生产加工方式主要以人工全天候监测为主,而人工过于主观的判断会造成相关数据的偏差或遗漏掉重点数据,导致对茶叶生长状态识别出现延时性,降低茶叶杀青工作的有效性。而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初制茶阶段,计算机图像技术可实现对茶叶颜色变化的全天监控,并针对变化的数据进行评估,将数据实时发送给监管和操作人员。相关人员可通过计算机所反映出的图像和数据,更直观和全面的了解茶叶生长和色泽变化的情况,为茶叶杀青提供参考依据。在茶叶杀青阶段,茶叶自身各种成分的不稳定性要求生产加工人员在茶青操作时要准确把握温度,如温度过低则无法清除茶叶内的氧化酶,而温度过高则会使其他成分遭到破坏,因此,需要管理人员更加精准控制杀青的火候。在这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利用控温系统对加热的介质进行把控,跟随着茶叶的变化而调节温度,保障茶叶香气不被挥发,进一步提升茶叶的质量。

1.2茶叶烘干中的应用

在茶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茶叶烘干是相对其他流程更加耗费资源和能量的环节,同时也是关系到茶叶质量的重要环节,占据整体生产加工比重的60%-70%。在对茶叶进行烘干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烘干机内温度不稳定的情况,就会使茶叶内部所含水分过多,导致生产的成品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而造成茶叶和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将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引入到茶叶烘干的工作流程中,可有效地控制烘干机内部的运转温度和效率,并根据茶叶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障烘干工作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中,减少对茶叶和资源的浪费。现阶段,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除简单的技术控制以外,还能够在数据反馈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将系统中所记录的炒制参数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并在系统中绘制出关于数字模型的曲线。相关生产管理人员,可通过登录茶叶制作生产工艺软件,在软件中对数字曲线进行分析,并执行相应的程度控制炒制的风温和叶温。这种技术的出现,可实现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机器与管理人员的实时沟通,根据市场反馈的需求,对茶叶炒制数据和程度进行调改,从而获得更符合市场产品标准的茶叶炒制效果。

1.3茶叶拣剔中的应用

茶叶拣剔作为茶叶生产制作中流程较为复杂的环节,具体是指对初制完成的茶叶进行挑拣,剔除掉掺杂在茶叶中的次品和垃圾物质,保障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和标准。在传统生产模式中,这一环节作为最耗时间和耗精力的劳动,需要相关生产管理人员进行流水化的作业,并通过自身的经验完成对茶叶中杂质的挑拣。而受到挑拣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在长时间作业的过程中,不但工作人员会产生身体上的疲劳,还会因为长期观看一种物质,而产生对茶叶颜色和形状的不敏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茶叶存在的问题,降低拣剔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而在此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首先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长期保持在高效率运转的状态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挑拣出茶叶中存在的垃圾物质,保障挑拣的效果。茶叶拣剔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在相关参数的设定下,通过设备的搭载,可将分拣工艺与指令程序之间建立一个单独的对接渠道。当外部传感器对茶叶形态进行测定以后,通过信息反馈技术,及时将茶叶的参数信息回传到系统数据库中,在参数信息逐一核对下,按照程序操控来拣取出茶叶中的不合格物质。此类精细化的挑拣方式,可有效提高茶叶分拣效率,缩减企业运作成本。其次,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可依照不同的茶叶品类调整挑拣的重点和方法,更好的保障茶叶成品的质量。计算机系统与拣剔操控系统的融合,可为茶叶拣剔模式建构一个机械化的操控环境,此过程是由计算机操控系统来设定的,在茶叶拣剔过程中,只需要将茶叶直接放入分拣装置中,机械设备便可自动化的茶叶进行分拣,此过程无需人工的投入,有效减少人工操控所呈现出的错误概率,且自动化装置的设定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据相关数据表明,计算机控制技术运转速度高于人工挑拣速度20倍,对其合理的应用可降低生产中人力成本,为茶叶生产其他服务节省更多资源,促进茶叶的有序生产。

2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举措

2.1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管理

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茶叶生产领域的合理应用,一方面,可在茶叶种植和初制加工阶段对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即相关管理人员通过智能系统实时观察茶叶的生长实际状况,结合现阶段茶叶成品市场中消费者的喜好,以及消费的特征,在保障茶叶成品口感和质量的基础上,可对茶叶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利用茶叶生长调控的软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整,改变茶叶的生长条件和速度,为后续茶叶的生产和制作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茶叶管理人员可扩大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除在茶叶生长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应用,还可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包装和广告上,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在包装和产品广告中放置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并登陆品牌网站,就可24小时观察茶叶的生产加工的情况,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提升茶叶生产和管理的质量,促进茶叶现代化的发展。

2.2创新茶叶产品销售模式,扩大产品的服务范围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各行各业都转变生产和销售的模式,渴望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更少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经济收益。茶叶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及时转变生产管理和经营的理念,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相关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茶叶企业可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控制人员担任技术开发和管理的职责,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建立企业独立域名的网站,并在网站中设置专栏,为消费者展示智能化加工的流程,完成对产品的侧方位宣传。还可利用网站的推送功能,向目标用户介绍产品的信息,并通过在线的服务,解答消费者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消费者完成线上的选购,进一步增强茶叶产品的服务质量。另外,还可鼓励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网络营销方法,并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结合市场需求调整茶叶的生产和管理方向,保障茶叶制品能够完成点对点的销售,以减少茶叶成品的推挤,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