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弟子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读弟子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读弟子规

解读弟子规范文1

《弟子规》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行为规范性的启蒙教材,它将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具体化、规范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对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等,有着良好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家庭和谐、社会风气净化等也具有导向作用。

二、 研究价值

(1)将《弟子规》作为老师、幼儿、家长共同的读本。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家长都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学习《弟子规》,与孩子一起践行《弟子规》,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父母要言教,更要身教。

(2)重在践行《弟子规》。《弟子规》原本就是一本行为规范读本,是用来实践的。我们结合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引导幼儿理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在家园合作共同努力下,从积累的大量案例中提炼出幼儿学习《弟子规》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研究更适合幼儿教师和家长,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在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家园合作践行《弟子规》的策略和方法,构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模式。

1.幼儿行为习惯、家长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发现幼儿行为习惯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探寻以《弟子规》为幼儿行为规范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策略,为全面开展践行《弟子规》的研究作好铺垫。

2.课堂教学《弟子规》的形式、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学习《弟子规》的课堂教学的研究,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在案例研究中探究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和策略,构建以《弟子规》为行为规范的教学范式。

3.家园合作践行《弟子规》的教育研究

总结出以《弟子规》为幼儿行为规范的家园合作的方式、内容和策略,并积累典型的家园合作教育案例。

⒋幼儿行为习惯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幼儿行为规范”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建立幼儿行为规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此项研究,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研读专家解读

我们通过书籍、网络、杂志等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特别研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和钱文忠教授的《解读<弟子规>》,得到了很大的借鉴和帮助。专家们精辟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研究,也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开展问卷调查

我们向200多名新生家长发放了“幼儿行为习惯”“家长教育观念”问卷调查。本课题的实施中,家长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对家庭教育的调查,能让家园合作更高效。

3.抓课题研讨

我们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研讨课活动观摩,重点探讨《弟子规》课堂教学的模式、策略;开展了“《弟子规》教育”的案例交流、“解读《弟子规》践行目标”、课题沙龙等活动。

4.较好地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1)形成了以《弟子规》为规范的家园合作研究共识。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报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家长开放活动、座谈等形式促进家长转变观念,形成了以《弟子规》为规范的家园合作研究共识。

(2)达到了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与践行的目的。将每个月学习的内容设置成表格,将幼儿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家长如何督促进行细化,形成了家长在思想上、理念上、内容上、行为上与幼儿园的同步,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促进作用。

5.研究了《弟子规》教学各年龄段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我们根据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合小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适合中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适合大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

6.探索了《弟子规》的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

培养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成为幼儿认知活动的前提,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们运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幼儿对《弟子规》的学习产生兴趣。

(1)多元化理解《弟子规》。《弟子规》内容有深有浅,涉及的内容很广,深浅程度也不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的内涵。①故事化学习,帮助理解。《弟子规》本身包含了很多经典故事,老师将生活内容演绎为一个个小故事,结合故事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的内涵。②结合动画进行教学。动画课件以其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受孩子的喜爱。直观形象的动画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重难点,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③结合图片进行教学。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用图片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教学中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趣味化诵读《弟子规》。趣味化的诵读形式能够帮助幼儿兴趣盎然地参与诵读。在教学《弟子规》的过程中尽量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我们采用了节奏伴奏诵读、动作辅助诵读、游戏结合诵读、藏图诵读、接龙诵读等方式。

(3)生活化感悟《弟子规》。①一日活动中学习《弟子规》幼儿在区域活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在区域讲评的过程中,则可以告诉孩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有小朋友莽莽撞撞,碰到桌子撞痛了,就请他给大家讲受伤的经过与感受,一是强化他自身的规则意识,二是对其他小朋友起到引以为戒的效果。②生活环境中渗透《弟子规》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阅读区张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在卫生间张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在孩子放置衣服的柜子上张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③家庭生活中践行《弟子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环节,将《弟子规》融入到幼儿的整个生活学习中,将《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融入幼儿的家庭生活。比如在家对长辈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7.研究了家园合作践行《弟子规》的途径、形式和方法

践行《弟子规》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家园默契配合才能有好的效果。

(1)组织家长学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视频。只有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后,他们才会积极与老师配合。我们组织了家长沙龙活动,观看专家解读《弟子规》的视频,讨论在生活中怎样与孩子一起学习、践行《弟子规》,做孩子的好榜样。

(2)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孩子的学习过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孩子践行《弟子规》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呈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家长观察孩子的言行,把孩子践行《弟子规》的行为记录下来,家长记录孩子的行为的过程,也是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

(3)设计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期结束前,我们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设计践行情况调查表,请家长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做到的项目填“是”,未做到的填“否”。

解读弟子规范文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由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解读弟子规范文3

关键词:弟子规;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弟子规是宣传学生为人处事,尊师重教,孝敬父母、规范礼仪的一项优秀读物,不仅在小学课堂上是必读的书目之一,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优秀的传统读物中,弟子规仅次于三字经,成为宣扬与倡导优秀礼仪文化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教材。在现代小学生教育中,积极地开展弟子规的课堂实践,可以使学生们懂得更多的礼仪规则,启蒙养正,成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指引者。在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弟子规的引导作用,应时刻地督促学生,以弟子规为导向,将弟子规内向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从内部提升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使学生们成为更具品德,更知礼上进的未来社会接班人而做足准备。弟子规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小学德育文化建设,在构建正常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构建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

弟子规所倡导的“见师长,把礼行,家来客,莫生冷;进他宅,先敲门;交谈中,注眼神……”等这些的注意事项,是质朴的儒家文化的体现,也是我中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所倡导的礼仪典范。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以及道德水准的衡量尺。从古代儒家大师孔子的“人无礼,则无立”近代的“国尚礼则国昌”,乃至今日的“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国家对于文明礼仪的追求从未止步。礼仪教育贯穿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始终,也是小学课程所必修的项目之一。无论是形象礼仪,社交礼仪,还是教育礼仪,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具备一定的行为规范与标准。无视这个标准与规范的人将会受到世人的鞭笞,而鼓励与倡导这些礼仪风尚的人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尊敬,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认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独立的人格

弟子规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教师可与学生之间根据弟子规所概述的内容进行课堂活动,编排经典故事,进行情景再现,设计与组织一些小游戏来涵盖这些必修的教学内容。实际的操作与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弟子规当中对于许多品格的描述仍然深深值得现代学子们颂扬,对于“泛爱众、谨严慎行,信、仁”等的描述无时不刻不在塑造一个品德高尚,人格独立的“君子”形象,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使一个人形成独立、自主、自信、恭谦的人格。

三、使学生浸良好的传统文化

有国界的,但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耀眼夺目的精华成为世人所称颂的焦点,也是国人所引以为傲的所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弟子规中所宣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洁净、良好的传统文化场所。良好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广告举止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因此,弟子规中的许多章节与诗句都值得广大师生们细细揣摩。古典诗词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诵读古诗词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弟子规类似一把打开的门,将学生带入到我国古典文学的殿堂,其中所蕴含的典故、寓言,以及名言警句,均对个人产生良好的警示与劝慰作用。常读弟子规,可使人激发起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整体学生的文化水平。

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

“入则孝,出则弟”,意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则要与人和睦相处,亲如姐弟,待人如兄长般尊敬。这些点滴的教义构成我们出门在外,无处不在的行为准则,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了我们良好的行为品德,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对数百十所小学的弟子规教育调查发现,接受弟子规教育的学生在生活与个人习惯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长们普遍反应学生变得更加礼貌了,同辈之间也懂得谦让有礼,互相帮助,吃饭与平时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们更加节俭有度,珍惜所得。德育教育要从小做起,因此从小学开始实施《弟子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良好的道德与品德教育,从而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小学起实施和开展德育教育,弟子规教育教学必不可缺,势在必行。

五、总结

弟子规是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品德、为人处事、诚信仁爱等品德的宝气,对个人的修养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弟子规合理地规划到当前教学计划中,充分地认识到弟子规在构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弟子规里的的珍贵品质放大给当代学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崇高的品德。在这个快速而多变的时代,任何的理论观点与文化观念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使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与认可俺家文化的精髓,以开放、平和的姿态迎接外来文化,立足自身,融汇交流,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时,也能够保证我国的国民拥有自主的理念、人格的独立,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弟子规教育在小学的实施与开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立与自信,我们必须承认与肯定弟子规在当下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它的正面引导作用,使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与品德得到传承与发扬。

作者:白淑华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文化小学

参考文献:

[1]潘丽萍,让《弟子规》为学生的成长引路导航,2012

解读弟子规范文4

摘 要:主要阐述初中生在校学习经典文化《弟子规》对加强其养成教育的作用及意义,力争通过家校结合进一步促进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弟子规;初中学生;作用;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养成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环节。初中学校虽然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心理教育课等,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忽视“做人”的教育,导致目前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针对这一矛盾,开展经典文化《弟子规》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促进初中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学习经典文化《弟子规》对促进初中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还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活动内容第一项就是“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和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必须组织中小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经典文化教育,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引导初中生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使其浸润其中,汲取丰富内涵,是与当代养成习惯教育的有机结合,能促进初中生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孩子完美人生奠定基础,将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学习经典文化《弟子规》对促进初中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1.传承国学精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弟子规》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滋养了无数的华夏弟子,蕴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践行《弟子规》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

2.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办特色学校

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弟子规》,因其内容生动丰富,言语流畅,三字一句,二句一韵,读诵时朗朗上口,因此一定会受到师生的喜爱。学生品味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可帮助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将“为学”与“为人”落实在生活中,从而促进中学生养成习惯的教育。同时,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教师、家长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素质会得以提高,共同受益,并形成本学校自身办学的特色。

3.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自我升华

初中生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渴望,好奇心很强,但自控能力却相对较为薄弱,且自我意识又很强,往往不愿接受批评,逆反心理较强,而经典文化《弟子规》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其阐述的道理与历史典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对其中的字句能较好地理解渗透,其中蕴含的丰富传统美德,可使学生自己去品味做人的道理,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学习《弟子规》既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文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有助于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的提升。

4.有助于学校班主任对于班集体的管理

目前,我校是大班教学制,每班的学生都较多,尤其七年级平均每班的人数达到了62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参差不齐,要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应该有一个统一要求,制订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言行标准。而《弟子规》作为德育的经典教材,恰好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并践行《弟子规》,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活过程中融会贯通《弟子规》的精髓,逐步做到自我s束,逐渐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荣誉感且富含内聚力的精神共同体,打造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的细化、延伸和补充,以《弟子规》为准则改进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融视、听、说于一体,调动多种感官来接受学习《弟子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弟子规》的精髓,争做当代好少年,促进初中生的养成习惯教育。而且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到,虽然《弟子规》对当代初中生的养成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但《弟子规》中有些做法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可以适当进行改编或创编,使其更富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并通过倡导使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弟子规》,弥补家庭对孩子养成教育的欠缺。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解读弟子规范文5

何谓蒙学?中国古代向来重视儿童教育,自儿童出生起就注重其道德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所谓“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要求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要及时地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培育儿童的品德,使之健康成长。所以,中国古代称儿童教育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这一点,和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所见略同。

蒙学的发展离不开蒙学教材。自周秦开始,中国已着手于蒙学教材的编写,此后各朝都编写过一些影响的教材。流传至今,最具影响力的头三名当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加上《名贤集》、《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增广贤文》、《闺训千字文》、《朱柏庐治家格言》,堪称中国古代蒙学十大经典巨献。

站在现代的角度,这十篇蒙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它不但是教育蒙童的宝贵财富,更是成人学习为人处世,用来励志鼓气,不断提升素养的法宝。省局去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的《弟子规》学习活动就印证了这一效果和作用。

这十篇蒙学,首推《三字经》。此书结构谨严、文字简练、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叶韵,读来琅琅上口。许多人少年背诵,竟终生不忘。《三字经》以千余字涵盖学习教育、伦理道德、名物常识、经史诸子、历史次弟、勤勉好学范例,许多语句代代传诵,妇孺皆知。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及“玉不琢,不成器”等等。此书影响十分深远,有趣的是同志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题词也借用了《三字经》的体例。此书载誉“千古一奇书”当名副其实。

《千字文》以全书千字而得名。令人折服的是,千字无一重复字,涵盖天文史地、动植物名称、农业知识和道德规范。更可贵的是,它奉行拿来主义,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增加了它的亲民性。

《千字文》由于时代久远,没有国学功底的人读来或许有点难度。但文章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描写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它的辉宏气势,恰如电影常用的大场景自然景观的表达,一下就把人拉入一种深远意境。里面的“上下和睦,夫唱妇随。”“聆音察理,鉴貌辩色”。“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等等历经千年还是那么经典。其中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比如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养生健身等,读来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文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使人如身临其境。可见古人对环境与人早有研究,环保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百家姓》的流行是在于它的实用性。宗法观念和农村手工业、商业的初步发展,商品和货币交往渐趋频繁等需要熟读《百家姓》,牢记众多姓氏。

就目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际来看,我们应该倡导服刑人员读一读《百家姓》。服刑人员最终要融入社会,知晓姓氏是是一种礼仪。万一看到“乜、濮、璩、闵”等姓氏不知怎么写、怎么读,一定会让对方十分不爽。比如把“仉”(zhang)读成“ji”,把“仇”(qiu)读成(chou),这只能说孤陋寡闻。其实这些姓氏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

监狱警察更要读《百家姓》。视野的开阔,与社会的接触以及劳务加工的发展,知晓姓氏对人的一种尊重。同时,读《百家姓》是一门学好社会学,搞好人际关系的必修的一项基本功。不要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位老总递来一张名片,上书曹丘武总经理。你张口就来句曹总。碰到涵养好的曹丘总经理或许会尴尬一笑,修行浅的当场就会告诉你曹丘是复姓,把你闹个大红脸。这也提醒了曹姓的人如果不读《百家姓》,万一取名叫曹丘,曹牟什么的,就会一不小心改了姓。这有悖于传统,也违背了“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大丈夫宣言。我们常见的复姓有欧阳、长孙、上官、诸葛、司马、南舍、独孤、东方等。其实很多复姓还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普及的,如“独孤、东方、南宫”等。最容易引起误解的除了曹丘之外还有白马、曹牟、夏侯、百里、南门等等。

为人父母当看蒙学,须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防止变成李刚;陶冶性情,为人处世,修身养德要读蒙学,读来终生受益;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和美学情趣更要学蒙学,读来朗朗上口,看来通俗通懂,普通人不会有难度。蒙学作为国学中的入门学,不但适用于儿童,更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阶层,任何文化程度。它给人的影响在一世,受益于终生。

我伯父年少时诵《三字经》,而今年逾古稀仍能全文背诵。我少时顽皮,没认真学蒙学,至今追悔莫及。而今年纪大了,读可以,背不行,其中的道理深感尚未悟透。

当然,蒙学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批判吸取。比如《神童诗》中的《劝学》首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书、唯上论要评判,并且,时展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是读书是必须尊崇的,这个观点永不过时。

行为道德圣经——《弟子规》:

自从钱文忠站在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后,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弟子规》热”。

对于这种热,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对《弟子规》大力推崇者,也有人质疑其是不是真的“好上了天”。但不能否认,薄薄的《弟子规》中,其琅琅上口的经典词句无不是中国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的生动体现,它所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言行和心理。

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

一个“孝”字,一个“信”字,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熟悉,又有些许的陌生。我们对其应该感到熟悉,中华文明五千年,在遥远的古代,“孝”与“信”已然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文明在不断进步,应该说“孝”与“信”早应该是我们社会中的普遍行为准则。然而,现在的人们却经常对这两个字 感到陌生,诚信的缺失、情感的背叛,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不安;当昔日恩爱的夫妻对簿公堂,当养育众多子女的老人流落街头,当你倾囊相助的朋友与你法庭相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应该相信谁?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要考虑的自己行为是否符合应有的标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古人以此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可是纵观我们的社会,总有人恣意妄为,不计后果。当者将手中的权力之剑挥向歧途时,不仅伤害了社会,伤害了他人,也斩断了自己的前程,更有悖于基本的为人之道。

解读弟子规范文6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国学中的经典、儒家启蒙读物-《弟子规》逐渐受到各个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通过简练的语言,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道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时应该具备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入《弟子规》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教育

1、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面对从西方引入的物质至上思潮的侵袭,很多人不免开始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同时也开始推崇西方的原子化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伦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而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没有规律,秩序混乱,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缺乏对人和事的恭敬谦卑之心。学生们对老师教授的德育课程有感动没行动甚至不削一顾,认为与其无关。这从侧面反映出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了弥补,大部分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是严肃纪律,用外在的约束加强学生管理,但高压的管理只能让人少犯错、少为恶,一旦脱离了这些约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就很容易迷失。

2、《弟子规》在中职学校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的学生正处在多元化的时代。信息大爆炸,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经常活跃于家庭及社会之中,甚至时长见诸媒体报端。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给予积极的引导。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更容易受家庭和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导致三观不正,与社会道德理念背道而驰无法立足。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培养非但不是多余,还非常重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对学校课程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应试教育,只单一注重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尤其需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弟子规》则作为一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准则的著作,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贴近生活,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弟子规》是根据《论语・学而篇》中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区区千余字,却道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提炼出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道德体现。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将正确的道德思想灌输给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培养自尊意识、自立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良好品德。除此之外,《弟子规》同时强调为人处事的行动准则,在德育教育中,详细的为学生们讲解这些行动准则如何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将这些准则转化为实用的处事标准。通过不断的强化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真正领会并应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去,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以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通过《弟子规》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引入,不仅符合时代性,更加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将来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弟子规》对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以孝悌为其教育核心理念,与其他情感相比,亲情更加重要,所以在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强调伦理道德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在学校培养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和关爱之心,并以此为圆心不断扩大到师生情、同学情等等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生活中去。关于学生的自我修养方面,《弟子规》中要求从最基础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冠必正,钮必结”看似简单,却反映出这个人对他人和生活的恭敬心。“衣贵洁,不贵华”切合当今的浮躁,让人自省。“凡出言,信为先”道出人以诚信为本,无论做人做事,都应做到,而不是全靠法律和法规来约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谨言慎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在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后,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在中国,德行也是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人再有才能,但道德方面有缺陷,他也不会得到重用得以施展才华。所以德才兼备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中职学校中,道德教育是与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同等重要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而《弟子规》则是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它涉及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细致而且更加具体,非常具有实践性,给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在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办学理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0

上一篇游园活动游戏

下一篇控制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