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培训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30
Abstract Xinjiang area is a reg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inority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ers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whole Xinjiang are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 Xinjiang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ers training status, it can be found where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ers is imperative.
Keywords Xinjiang Area;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ers; training
随着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对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双语教育的要求,影响着新疆学前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开展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项需要亟待解决的任务。
1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对学前双语教育培训的需求
1.1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情况,问卷中提到的培训形式有外出观摩、听课评课、园外交流、专家讲座、教研讨论、远程教育、送教下乡等,让参与调查的教师进行排序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学前双语教师更多喜欢的培训形式是“外出观摩”,其次是“听课评课”,而“送教下乡”虽占一定比例,但不多。“外出观摩”和“听课评课”对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培训形式,在这样的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反思、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观摩和听课能够很好地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容易沟通理解,是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良好途径。“外出观摩”和“听课评课”虽指导性较强,见效也快,但如果听课教师不主动去钻研和思考,培训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培训者应引导参训的教师,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培训效果。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有个性化的需求,这有利于教师规划和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并进行准确的定位。
1.2 对培训师资的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列举了一些培训人员供被调查的学前双语教师选择,有学前教育专家、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学前教育研究专家等。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前双语教师选择了学前教育专家,不到一半的人选择了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对于这个调查结果,不难预测,学前双语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而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还需要专家教授的指点和引领。学前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培训师资力量的强弱、培训方法的恰当等都影响着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效果。学前教育专家、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在培训学前双语教师的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地找准参训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培训工作切实达到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的效果。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指导的人员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不同素质的专家教师都有一定的求知需求。
1.3 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调查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情况,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培训时间、培训频率、培训时长。通过统计问卷可以看出,学前双语教师更多地认为在工作期间的培训能够很好地指导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集中培训的合理时间为50~70课时,时间不宜太长,容易滋生疲倦,太短则起不到培训的实际效果。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有一定的个性化需求和人性化需求,希望能够合理地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也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好家庭和学校间的关系,充满正能量地参与到学前双语教学工作中。
1.4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调查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大家更多关心的是根据教师能力制定培训内容,还有些教师希望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科结构来制定培训内容。随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加入到新疆学前教育的工作中,使得学前双语师资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但同时,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尤其是学前双语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学前双语教师不去提升自己、不学习、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相对来说,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学前双语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已无法满足岗位的要求了。因此,学前双语教师对参加培训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目标很明确,他们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培训内容能丰富一些,这也是由学前双语教师的教龄、专业、学历等内在需求不同决定的。
2 对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2.1 建立专业化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师资力量
培训者在整个培训活动中担任着具体实施培训任务的工作,负责向培训学员传授培训知识。培训者能力的高低、培训方法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者在培训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仅包括汉语知识培训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还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以及培训学员的不同专业基础和语言能力。因此,作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者,应符合双重标准,具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学前专业引导能力。此外,培训者还应对不同文化具有一定的认同意识,熟知学员的需求和基础、能力差异等。目前新疆地区比较缺乏高层次的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在培训过程中汉语培训与学前教育培训脱节,影响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整体质量。因此,承担和组织培训学前双语教师的院校应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使其掌握较高的学前双语教学理论,并了解学前双语教学的政策和实践,能够很好地将汉语培训和学前教育培训结合在一起,促使他们在经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上都能进行科学的安排,承担好学前双语教学的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只有准确把握培训学员的需求情况,才能确保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有效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应建立在对培训学员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在制定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应考虑培训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确保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在培训方案中应适当增加汉语口语课程和学前专业汉语课程。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和课时安排,适当增加这两种课程的课时量,让培训工作既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又顾及到学员的实际需求。重视培养学前双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使参训学员能够巩固之前已掌握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了解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儿童保健知识等,掌握观察幼儿和分析幼儿行为的方法和技能。改善硬件培训设备设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音乐、舞蹈、手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地开展和进行。硬件条件能够有效地保障学前专业技能的培训。良好的硬件外部条件,可以为需要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2.3 注重教学实习
学前双语教师参加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参训学员使用汉语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学前双语教师参加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实习,也就是说学员参加培训,主要是获得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技能,并能将习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而教学实践则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最佳方式。学员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可以再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经过这样的学习培训过程,培训效果自然会得到全面提升。承担培训学前双语教师工作任务的院校可以采用的教学实习方式是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分层次地组织学员进行教学观摩和见习实习等来强化学前双语教师组织实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承担培训工作的院校应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挑选一些优秀的、沟通能力强的教师指导教学实践课程,及时地与学员沟通,组织讨论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适当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真正落实教学实践课程。
2.4 创建汉语言的校园环境
在汉语言这个校园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学员提高汉语水平,当汉语水平得到提高之后,学前双语教师才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汉语教学组织能力。因此,承担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学校应努力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在培训课堂环节中,强调并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轻松愉悦的汉语交流氛围;在课外,可以要求少数民族教师与管理人员和其他学员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交流,积极开展“双语”学员与汉族学员间的互动互学活动,促进汉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另外,培训学校还可以鼓励学员用汉语进行记日记,坚持看汉语新闻,练习汉字书写等,也可以组织汉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歌曲比赛、汉语课堂设计比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文化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汉语水平。
2.5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培训学前双语教师当中,应关注参加培训学员,利用成人的实践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在讨论和交流的互动中促进各类知识的全面提升。承担培训工作的学校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应注重管理教学常规,加强监督教学质量,从思想和行为说重视培训工作,明确学员间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来组织和调整培训课程,科学化、规范化教学工作。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员的参与热情,促进学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 结语
学前阶段的双语教育对于幼儿的双语学习和日后的社会适应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前双语教师参加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需求,根据他们这些不同的需求,开展培训,能够起到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培训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玲.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和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6(1).
学前培训范文2
1.根据学前专业特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上。造型能力主要包括素描、中国画等;动手能力主要包括怎样配色、如何构图等。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中的美术课培养目标和美术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的美术课不是培养学生有较深的美术造诣,而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美学的熏陶和提升其美术素质。所以,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更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素养的追求,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更加注重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确定
在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际结合。多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应该在如何加强学生审美意识以及拓展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做努力,增加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手工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要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多琢磨,从不同的角度去试验,找到不同的试验结果,并且进行经验总结。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教师都要对他们的些许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给他们充足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另外,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整个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应当怎样很好地运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美术教育实践。教师还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教育实践和他们参加绘画课程的实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指导策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其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美术教育技能。
3.辅的技能训练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美术教育技能的首选途径,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技能训练,如素描练习、色彩写生等,而且要重视学生的简笔画临摹与默画技巧训练。通过这类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的训练,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开展社团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育技能习得的另一途径。目前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就开设了巧手结艺社、陶艺社、致远书法协会等社团,社团活动是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拓展,以学生组织活动、教师参与为主,旨在形成以活动带动教育技能实训的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借此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同时也便于教师检验学生的教育技能掌握情况,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见习与实习,同样是帮助学生习得美术教育技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组织学生每周半天时间到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这是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实践,包括美术教育实践的好机会。同时,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开展有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学校还组建了美术技能创新团队,既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习得美术教育技能的问题,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
4.考核评价
学前培训范文3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学前培训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培训体系
在高校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骨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此处所提到的高校大学生骨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中担任相应职务、承担一定职责、履行一定义务,以促进高校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同学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特定学生群体。根据现状,我国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包括各级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党支部等学生管理群体。开展学生骨干培训,构建高效的大学生骨干培训体系,是适应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骨干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骨干素质与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引进新思维、新理念和新管理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学生骨干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学生骨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和形象代表,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但对于部分学生骨干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部分学校和学生本人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一味的让学生骨干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摸索总结,这样只会让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无论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学生日常性事务工作,学生骨干在大学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作用:
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优秀的学生骨干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有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通过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随着“以学生为本”观念的确立,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在很多高校已经逐步实现。
2.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明显不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要求高校要“按照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有些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比高达1:400,甚至更高。面对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的工作现状,学生骨干既是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又是广大学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学校一些决策和任务的组织执行者。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学生骨干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宣传向导、组织管理和服务沟通等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因此,学生骨干队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力量。所以,培训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积极、敢于开拓创新的学生骨干队伍,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
3.增强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构建学生骨干培训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骨干培训的开展。有利于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促进对培训师资力量的发掘和培训师资队伍的形成,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能够增强学生骨干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不仅克服目前很多培训工作的随意性,还可以克服目前培训工作出现的培训内容不连贯或者具有重复性的不足,更加注重了培训的针对性。
二、当前大学生骨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骨干使用多、培训少,学生骨干培训形式化
学生骨干是具有良好潜质,活跃的,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优秀分子。大部分高校开展学生骨干集中培训,体现了高校学生工作对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视。但是,部分人对学生骨干培训不以为然,老师往往重视学生骨干在工作中的热情和工作能力,而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够重视。学生骨干对这种培训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被动参训,应付了事,达不到预期效果。大家对培训目的认识不够清晰,只在乎形式,不重视效果。学生骨干培训往往趋于形式化,培训课程质量不高。
2.学生骨干培训模式单一化
当前学生骨干培训基本以“讲座”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还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缺乏互动。“讲座”这种形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在培训中适当地应用这种形式就值得认真考虑。在确定培训内容和课程上,照搬教科书或者网上的培训材料,培训前缺乏必要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在培训模式上创新不足。
3.培训内容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学生骨干培训多呈现以下的倾向:多一般性的培训,忽略分层次性的培训,不能做到按需培训和分类培训,多开展课堂理论的大众化培训,缺乏岗位知识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培训与使用脱节。
4.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培训规范
部分学生骨干一旦选聘结束,会失去先前的拼闯劲和创造力,有的甚至出现能力倒退,包括培训中纪律性不强,随意请假或缺勤较多。缺乏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
三、构建高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培训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世界著名的企业如通用电气、IBM、海尔等均有自己独立的培训中心,有一套适合本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因为只有务实、高效的培训体系才能够让员工迅速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员工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所以,对于高校学生骨干也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对骨干的培训情况,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
学生骨干的培训应该是有目的进行,因此,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会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从组织(如学生会、班级、党支部等)、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具体是指对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等加以分析,从而估计出学生骨干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工作分析指学生骨干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个人分析是将学生骨干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对学生骨干能力的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通常有:问卷调查法:向需要进行培训的学生骨干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学生骨干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和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召开会议法:对不同组织的骨干进行开会,将骨干提出的需求进行归类总结,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
2.培训课程设计
在整个培训体系中,培训课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本文作者在我校学生骨干中所做的培训需求调查发现,尽管在调查中对培训的需求有很多,但归类来看,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类的培训通常针对各级组织的新骨干,因为知识类的培训通常是让骨干了解自己从事目前这份工作需要储备哪些知识,了解具体岗位的内容为主,这些知识也包含常识类的知识,例如:管理常识、学校文化、哲学常识等。技能类的培训通常要求学生骨干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应对处理,提高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例如:某学生组织在活动中出现了意外伤害事件,那么该组织的学生骨干能够迅速的做出处理此类事件的决定,首先通知校医院,同时联系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素质类的培训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此类培训通常是为了开发优秀学生骨干的潜能,通常安排在高年级学生中,因为这部分骨干已经熟悉学校的各项流程,并且有着丰富的经历。一般来说,高层次的学生骨干(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主要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学生骨干(各部门干事)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但它最终是由培训者的能力与预期的职能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培训层次划分及培训时间的确定
不同阶段的学生骨干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各不相同,所掌握的能力与工作技巧更是差别很大。按不同时间阶段划分为:①岗前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新生骨干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通常包组织介绍、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②在岗培训。培训主要是针对正在工作的学生骨干,培训内容主要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通常表现为某项活动的设计、开展和总结。培训时间的确定:按照年级划分的培训,在每学年开学前后,针对学生对一年经验的总结进行培训。按照职务划分的培训主要安排在招收新成员后或组织成员换届结束,及时有效的帮助干部迅速适应新角色并开展工作。但是应避开学校常规活动较多的月份,尝试在假期前后进行集中式的培训, 确保培训的效果不因其他事务干扰。
4.培训方法选择
企业培训中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讲授法、视听法、演示法、游戏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法等许多种方法,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特别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对学生骨干的培训更多采用的是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素质拓展法。
5.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检验培训是否有效、合理的标准。因此,评估不仅仅是培训结果的评估,还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最终使培训效果最大化。评估的方法通常有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法是针对评估对象培训前后进行比较,衡量培训的效果;横向比较法就是将培训对象和未接受培训对象进行比较,衡量培训的效果。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结构性问卷对与培训有关的因素,如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进行调查评价。
四、总结
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学生骨干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国斌.浅谈高校学生骨干的培训.现代营销.
学前培训范文5
【关键词】普通话培训,教学方法,探析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的标准语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正在扩大。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快速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国内外的作用与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好、学好、用好现代汉语(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重要。
但是,由于普通话培训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故枯燥、抽象成了其“代名词”。再加上一些办学条件的限制,或缺乏必要的教学用具、教学设备;或无法让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或无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必要的实践实训,如:举办“演讲、辩论、朗诵比赛” 等等,因为这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大力配合,做为一名普通教师,一般很难有此号召力。凡此种种,使得一些担任普通话培训的教师往往是“吃尽苦中苦,难尝一丝甜”,一提普通话培训,大有“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之感。为难情绪溢于言表,一览无遗。
为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往讲台站,不知教师难”,“不讲语言学,不知教学难上难”。顺其思路追寻而下,隐含的一句应该就是:“要想讲好语言学,则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了 。当然,有点儿夸张。不过,讲授普通话培训 “难”,看来毋庸置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面对严峻的现实,如何摆脱困境,变压力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就成了摆在每一位普通话培训教师面前的一盘棋,如何下,恐怕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坚信一句话,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的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为了把这门单调枯燥的课程变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就用“心”去做,其结果是“别有洞天 ”。
一、注重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韩非子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意思是说,袖子长,舞起来才好看;钱财多,生意才好做。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材料,教书才能如鱼得水,育人才能左右逢源。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积累的途径主要是:
(一)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杜甫则又温馨提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翻阅大量相关的书籍,浏览众多同行前辈的教学心得。从中汲取营养,补充能量。
(二)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生活是万花筒,社会是大课堂。电视这个“大众情人”如今已走入了千家万户,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一方面让人赏心悦目,另一方面散落其中的绕口令、格言、趣味诗、小故事、小笑话儿、小品、戏剧台词、歌曲唱词等语言珍品更让我如获至宝,尽收囊中。这样,在授课时信手拈来,情趣盎然,其乐无穷。
二、注重训练,做授课的“用心“人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它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百科常识,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力争求多才多艺。此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为了练就一身硬功,我为此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挤占了许多休闲娱乐的时间。那么,平时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苦练基本功――培养个人魅力。魅力,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多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他,乐于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语言美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教与学之间,语言其实就是一座桥梁,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 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语调流畅、表达力强、富有启发和感染力,像优美的乐曲,娓娓动听;似缓缓的流水,静静地渗入学生心田。
为此我坚持每天练习朗读不同体裁的文章,聆听央视播音员的播音,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天道酬勤,目前,对于各种体裁的文章在朗读时基本上做到了字正腔圆,优美动听;抑扬顿挫,舒缓有致,处理的恰到好处。
(二)情景设计――提高创新能力。伟人曾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此,每一个人都应经常开动机器,打扫自己的“房间”。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失去生命的活力。
为此,我经常设想一定的问题,逼迫自己去思考,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例如:复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复习方案。如“幸运抽号提问,合作争胜提问,学生互问,生问师答”等。
三、注重沟通,做学生的“知心人”
学前培训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训
音乐能够让小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无限美好,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美的神韵中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音乐辅导班,很多家长也都是喜欢让学生去参加培训。
一、当前社会音乐培训的利弊分析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音乐辅导班,从宣传上看的确异常丰富多彩,而且很多的小学生也的确受益匪浅,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拿到各种比赛的名次。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辅导班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从辅导班的教学来看,存在着一些诸如过于注重灌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小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的目标,缺少使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参与、探索、表演的实践性课程。很多培训班只是为了赶时间,只是为了谋求利益,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都是被搁置在一边的,他们的的目标只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多才多艺”小学生,强迫孩子学习各种音乐知识,教学也严重挫伤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受这个影响,在目前的学校小学生音乐教育中投资也在不断地加大,本来属于小学生成长的天堂的小学更像是辅导班,很多学校音乐课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在其他孩子中脱颖而出,仅仅是关注音乐的结果,关注孩子能否拿到奖励、证书而已。学校里还出现了大量的音乐比赛,或者参加社会上的比赛,各种形式的比赛开始公式化、庸俗化、商业化、简单化。由于在评定标准上的随意性,许多内行的管理者将小学生的所取得的各种成绩和奖励当做教学成果来进行评比,这无意之中给很多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很多情况下教师的音乐教学也缠上了功利的色彩,很多老师教育小学生的音乐都是为参赛、完成数量而学习音乐,讲求快速、讲究形似,从而影响了小学生音乐教学,完全违背了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初衷。
老师为了让孩子在音乐上多进步,早日成才,不断地加重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反复练习唱歌。与此同时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各种过高的要求。要注意其实长时间的音乐训练也是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逆反心理。这也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理念,认为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荣誉,助长了小学生的好胜心、虚荣心,把音乐作为一个为了获奖的任务去完成,自己的潜在想象力是无法激活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应对策略
1.以美育抵制庸俗的功利主义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抵制这些功利主义的培训必须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其中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等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教师正是凭借着这些才能够培养小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才能够真正的称得上是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教师必须牢固的树立美育的教育思想,即音乐是一种艺术,心灵的艺术,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丰富多彩的,都是神秘的、率真的、充满童话般的魅力的,因为音乐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超越于文字的表达能力,让孩子的内心的感受和变化都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是对美感的体认。音乐在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都向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现着人类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种复杂的个性追求、情感体验和希望寄托,
2.以兴趣引导抵制灌输教育
目前的小学生音乐教育中,不能采取培训班的填鸭式的速成法,因为这样无法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达到丰富小学生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也就无法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作为驱动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兴趣一经被开发,就会使人聚精会神的注意,产生愉快的情绪及主动的意志等心理状态。采取兴趣引导的方法是一种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下的活动,能建立一种和谐优良与情感交融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质量,促使小学生智力成长,引导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乐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最终目的所在。
3.以生活渲染取代封闭训练
在充分开掘小学生的兴趣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组织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生活化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不要像辅导班那样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进行封闭训练。只有他们经历的多的时候才能够表现出强大的想象能力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多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充分的体验春花秋月、高山大川,让美好的景色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参观一些音乐场所,像高校音乐课堂、音乐厅等,还可以参与一些学校的音乐交流活动,在相互的评比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些情景化的音乐教育不同于辅导班的刻板的学习,而是融入生活之中,无论是内容和形式的新颖,都会很快的引起小学生的视听欲望,增强其感觉能力,使小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很容易对音乐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