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1
美无处不在。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发现。
我发现了美,生活的美。蜿蜒于群山中的万里长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巴黎铁塔是一种竦峙的美;丽江古城是一种典雅的美;威尼斯水城是一种浪漫的美;波浪滔天的大海是一种浩瀚的美……
适逢春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大地苏醒、草木萌发、鸟语花香。路上绿草如茵、落英缤纷,连蜜蜂和蝴蝶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一阵阵微风吹来,路边的小草小花都随之轻轻地舞蹈,在风中嬉笑欢歌。我不禁一颤,是什么触动了我?是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处于美,我发现美;懂得美,我品尝美;创造美,我珍惜美……
就让我们去发现美,去珍惜美。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2
——题记
距离,我们的零距离。
我们都喜欢躺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轻轻吟唱着vae的歌。天空很蓝、很美,像是一杯二百毫升的水里面融入三滴蓝墨水的颜色。当其他人都在为了考试而在题海中挣扎时,我们却是偷懒的孩子。你说,你将要离开这座城市。我只是继续哼着不成曲调的歌,视线氤氲了远方的教学楼。你轻声安慰。尘埃记录了我们相拥的身影,三月的春风拂起你耳边的青丝。
不久,你便如风儿般不着痕迹的离去……
不久,我们像断了线的两只风筝失去了联络……
距离,我们的远距离。
寒假我去了你的那座城市,我们又一次邂逅,你依然是那朵微笑的向日葵。你说,你过得很好。我莞尔一笑。空间里小小尘埃之间的空隙仿若在此刻间拉远了。
蓦然间记起曾在书上看到过的一段话:“冬天的豪猪为了取暖便努力的挤在一起,可它们身上的刺却相互刺痛了对方,不得已分开,但耐不住寒冷的侵袭,又反复地尝试着挤在一起,直到找到最佳的距离。”想到这,我的嘴角不禁嘲弄般上扬。难道现在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所谓的最佳距离吗?我们之间远远的,近距离。
仅仅在那座城市逗留了几日便匆匆地返回,临行前,我们互换了联系方式。
距离,我们的近距离。
淡蓝色的荧光屏,温馨的话语。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
你说,你将会奋发。
我说,我将要上进。
不觉中,又一次习惯了生活中有你的存在。
你在无意间提到了豪猪,我想到了我那曾经令人鄙夷的想法。为那时的自作聪明感到可笑。
距离,模糊的美。
洁白的丝绸,无瑕的美玉。在我眼中是那么的美。可是把丝绸和美玉放到显微镜下时却看到了那些附着在丝绸与美玉上的细菌,显微镜拉近了我与“美”的距离,我发现了“美”的瑕疵。
你,未离开时。我眼中的你是那个整天碎碎念念的女孩子。如今,另一座城市的你在我记忆里变得模糊,脑海中你的坏毛病像是被格式化了一般。想搜索也搜索不到。只剩你如花的笑靥,你体贴的提醒。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3
仰起头,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簇紫藤萝,花开得不是十分茂盛,但是显得十分有精神。我嗅着香,将小花穗贴近我的面颊,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小小的花鼓着生命的船帆在生活的海洋上航行,香气挑拨着我心中的琴弦,带领着我的心灵在那张照片里感悟了人生。
相片上的人物,只是在街上吆喝着卖羊肉串的一个平凡普通的大叔。
一张宽厚而扁平的圆盘大脸上,张着一双稍凹陷的、炯炯有神的大眼,一抹像浓墨笔横画上的两条眉,满脸的胡子,头上还戴着一顶娇小的白色黑纹圆顶帽和一身平淡朴素甚至有些油污的民族服足以表明,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了。
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十分不起眼。可是他做出的一些事,真的不是大众都要想到要做到的,即使想到,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推脱,或是心里觉得一定达不到这个目标,从而轻言放弃了。但是,他是‘做了不说’。
阿里木江·哈力克的生活并不富裕,单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好善乐施,被新疆人民亲切的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2011年,他到贵州毕节依靠卖羊肉串谋生,以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用自己劳苦挣来的微薄收入资助了许多求学若渴的贫苦孩子,先后捐款二十多万元,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江助学金”。
阿里木江说,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上到高中。出来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抢了生意,甚至还被坏人绑住打伤了腿。从这些种种的事情里,阿里木江深刻的悟出了一个道理:那些人是因为没有文化才那样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没文化自己过不好生活;而有的人没文化,也会让别人过不好!
因此,阿里木江觉得,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对自己资助的学生,阿里木江唯一的要求就是学成后,一定回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国家好。阿里木江的心里想着,并用自己的力量为许多贫困学生撑起来一片蔚蓝的求学天空。
阿里木江大叔,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伟大,以一名普通少数民族青年身份演绎了人间大爱,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骄傲。我们每个人心里无不充满感动,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却做着最高尚的事情。
他是个并不富裕的小商贩,但财富有价,爱心无价。并不富裕的阿里木江用一颗赤诚之心,支撑起最朴实也最沉甸甸的慈善事业。可爱的阿里木江大叔一直说自己没有文化,很多有文化的人,却做不到他所做的那些事。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让自己创造出的价值使得自己生活惬意?还是名成功就到处宣扬呢?都不是!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人的一生中,没有体现价值的人生只是让人戴着一副躯壳在路上漫无目的的游荡;而有价值的人生寄予人的精神面貌和美在美是无穷的。阿里木江大叔真正地做到了,他是真正‘大写’的人!
望着一缕缕开得欢快的紫藤萝花,我不由的感叹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4
一、在现实生活的感知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孩子一出生,就与周围环境中形态各异的事物接触,因此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我设计了三个教学内容:一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在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二是老师搜集了生活中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三是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舞蹈和全体学生一起做动作来体验平移与旋转的区别。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二、在观察想象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教学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一课,可以选取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点,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了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中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获取数学知识同时激发智慧的火花,进行再发现再创造。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5
画
【教学目标】
1.
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必备品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热爱、了解中国山水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远、有”等10
个生字,会写“水、去”等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1-4)
(2)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哪儿看得出来?(画中的桃花可以看得出来。)
2.关于这幅画,有人给它题了一首诗,名字叫做《画》,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吧!(板书:6
画)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声”,平舌音“色”,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
②识记生字
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听、近:互换偏旁。
色:“爸”换偏旁成“色”。
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借助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有—无、来—去、远—近。”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5—6)
(7-15)
还
还是
你还是学习那么好。
(2)认识“走之、斜刀头
2”两个偏旁。
“远、近、还”这三个字都是“辶”,这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的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底”,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3)出示词语
望远镜
远处
有钱
有人
颜色
色彩
近视
远近
歌声
声音
去哪儿
走去
还有
还来
来到
走来
2.认识多音字:还(hái
huán)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这里的加点字“还”读“hái”,意思是“依然,仍然,尚且”,还有一个读音是“
huán”,意思是“偿还、回到原状”。组词如下:
还
hái(还有)(还是)
huán
(还钱)(还给)
②读一读:
还(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认读生字,从音、形、义全方位设计,掌握扎实、全面、有效。】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谜语诗。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本着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的音、形、意,我发现了这是一首诗歌性质的谜语。
五、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知识的习题。)
(16-20)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课文吧!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景物?(山、水、花、鸟)
三、结合生活,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1-3)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四、品读释疑
1.学习诗歌前两句: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远看”、“近听”分别是指什么?(板书:远看
山有色)
(“远看”指在远处看,“近听”指在近处听。)(板书:近听
水无声)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2.学习诗歌后两句:
出示“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春去”、“还在”“鸟不惊”分别是指什么?
(“春去”,指春天过去了,“还在”是指花儿依然还在开放,“鸟不惊”是指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板书:春去
花还在
人来
鸟不惊)
(2)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设计意图:理解诗句,抓住难理解的词语,以点带面,理解诗句,层层推进。】
五、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4-7)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小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画》。
5.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七、阅读方法解密
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关系。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画中的景物和生活实际的矛盾:远处地山为何会有颜色,近处的水为何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八、诵读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背诵课文,可以抓住“山、水、
花、鸟”4
个字来背诵,也可以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推荐阅读诗歌《荷花》、《牡丹》。
听读谜语诗歌《荷花》、《牡丹》,了解荷花、牡丹的特点,试着背一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猜一猜。
九、课文主旨
这是一首谜语诗,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十、课堂小结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中有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可爱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十一、主题延伸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画?
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由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就吓的飞走了。而诗中描绘的景色恰恰相反,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十二、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三、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远看
山有色
近听
水无声
画
春去
花还在
美
人来
鸟不惊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0个字,指导学生从单个生字的认读、组词、巧记的认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斜刀头”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09-01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知识的传输,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形成都要以课堂40分钟为依托。笔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有很多机会听取全县各级数学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观摩课或研讨课,在上一学年,几十节数学课听下来我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列举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多照搬、少变化
在笔者上一学年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同学校的两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内容时,无论是教学环节安排,还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分毫不差。都是以谜语“没嘴会说,没脚能走,发出指令,人人遵守”引出“闹钟”,从而展开新课教学。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是“不谋而合”。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崛起,从城市走进了城镇、乡村,从办公室走进了普通家庭。但是不可否认,网络资源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所有人都可以任意上传资源,网络的只能传播,不能甄选,这就需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精选能为自己所用的教学资源。
要想有完美的课堂,备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在备课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教材的认识,从而提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①读教本,尝试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任务。②读教学参考书,更透彻的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任务,纠正初读教本时的偏差。③根据学情自主书写教案。④查阅借鉴。在自己书写教案的过程中,有知识点或个别语言处理不好时,在此环节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漏补缺。照此步骤,才能不受网络资源的限制,使网络切实为自身服务,从而展现务实的、有思想的、多姿多彩的课堂。
二、近生活、远数学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出现了这样一幕:教师出示题目:国庆节就要到了,三(1)班同学打算买一些彩纸装饰教室,一盒彩纸5元钱,64元可以买几盒彩纸?
生1:64÷5=12(盒)……4 (元),可以买13盒彩纸。
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生2:余的4元不够买一盒彩纸,所以只能买12盒。
师:生1,你接受他的意见吗?
生1点点头。这时生3把手高高的举起来,迫不及待的要发表意见,教师提问了生3。
生3:老师,我认为也能买13盒,讲讲价,老板可以答应的!
教师楞了一下,评价道:这位同学你很会持家!
生3高兴地坐下了。
新课标强调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诚然,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各种各类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现在很多教师走进了“生活化”的误区,不能正确处理生活的“多变”与数学的“严谨”,就如上例,在生活中64元买13盒5元的彩纸确实可能发生,但这是生活,不是数学,离开了这个场景,64÷5=13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为趣味、失本味
在《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环节:
你能根据下面的成语写出百分数吗?
百发百中十全十美 百里挑一 一知半解十拿九稳,学生兴趣盎然,分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百发百中--100%、十全十美--100%、百里挑一--1%、一知半解--50%、十拿九稳―90%。
世界的任何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我们能体会简单的数字带给我们的意境之美,这是语文与数学的联系;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写一写长江的长度,这是数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让学生研究一下当圆柱从斜木上滚下时,所滚的长度与斜木的角度之间的关系,这是数学与物理科学之间的联系。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就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