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网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网络范文1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运行 促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移动通信事业取得了快速、综合的发展。移动网络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提升。然而,相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量增加,其需求客户的数量以及需求量多在成倍增长。客户数量的巨幅增长,使得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供求压力。同时,其亦是迎来了巨大的潜在商业利润。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将会大幅度加大通信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亦是发生了众多变化。国内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了全面、飞速的发展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网络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无线网络的优化对于移动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移动通信的运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就是不断的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所谓的网络优化就是要对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性能、运行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彻底的分析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不断的改善无线网络,进而优化网络系统。最终使网络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所谓的高质量就是强信号、掉话率比较低、覆盖面积较大、通话音质较好。网络优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然后不断的进行配置和参数的相应调整,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现状

当前,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三种制式,第一种是WCDMA制式,其是GSM升级后形成的;第二种制式是CDMA2000,是CDMA的升级制式;第三种是TD-SCDMA制式。其中,WCDMA制式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应用效果最好,随着其网络的不断优化,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研发的专业优化软件,例如,CDMA、FOR以及FORGSM等,这些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而且,相关的价值经验数据明显有待完善。

目前,4G 通信会使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沟通信息,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4G 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应该是它具有比 3G快得多的无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2Mbps,而 4G 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Mbps 至 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 100Mbps 速度传输无线信息。在需要传送海量数据时,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为了取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通信营运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通信网络的带宽。

三、移动通信网络更新、完善

当前,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当中,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网络的合理规划、数据的有效管理以及专题数据信息分析等。其中,性能分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所在。

3.1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查询速度加强

移动通信网络中,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需求状况下数据导入的高效性,提高同网管数据模板的协调性,查询时间最小的力度为十五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查询速度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汇总时间不断降低,以便于提高系统的查询时间。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时间协调内容深入把握,从而找寻相关的优化方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可扩展性,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性能分析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当中,要不断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周边设备对通信系统的不必要影响。

3.2界面不断优化

在提升软件便捷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要通过优化界面的设置,来实现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要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系统里面,出现设备不完整而造成异常问题产生的情况,例如所选取的查询条件顺序存在差异时,查询的结果出现不同。因此,为了优化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软件构架设计的时候,通过严格、科学的检测,对这些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以此来提升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3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覆盖率

当前,我国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时,小区的覆盖率多少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当小区的覆盖率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关单位需要对小区内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进行系统优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小区内用户的应用需要。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分析人员首先要对小区内的通信系统数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在确保各个小区能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对系统内分系统的干扰度进行降低。无论是系统的建设时期,还是网络系统的优化时期,蜂窝覆盖预测都是不能够省略地,否则,将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全面掌握,进而影响到运营时段的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系统的运营成本。如果系统的投入过多,供应的服务量会超出客户需求量,以至于导致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如果投入过少,运营阶段就不能充分满足系统的服务需求,影响到整体的服务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系统配置以及优化过程当中,要对系统的蜂窝覆盖进行全面、高效的预测,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以及系统的战略发展。

3.4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合理设置、使用

在使用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时候,会存在掉话、没有信号等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质量问题,可以使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来提升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例如:超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可以使用微蜂窝等技术,来加大对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优化质量。

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4.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确保网络的高性价比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终发展目标。所以,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以及容量需求,并且,在这些前提条件实现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本进行优化,以便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实际效益。尽管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在不断地优化中,但是,网络业务类型不统一以及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仍是存在。因此,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重要方向。

4.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重点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高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满足运营商以及客户的服务需求,需要对网络进行不断优化,而且,优化工作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其实,日常的优化工作主要体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以及完善等。其中,提高用户的投诉处理效率以及提高性能指标的实用效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重要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及时,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掌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优化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

五、结论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相关行业的发展日益深化。但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实际通信服务需求,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系统优化,不仅影响到实际的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到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文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张同须. 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探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1(06)

[2] 王鸿艳. 浅议W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5)

[3] 王爱军. 浅谈WCDMA与GSM网络规划比较[J]. 机械管理开发. 2010(06)

[4] 杨骅,王鹏. 关注网规网优 打造精品TD-SCDMA[J]. 移动通信. 2008(10)

[5] 吴进海,李轶男,周彦彪.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6] Ian F. Akyildiz,David M. Gutierrez-Estevez,Elias Chavarria Reyes. The evolution to 4G cellular systems: LTE-Advanced[J]. Physical Communication . 2010 (4)

通信网络范文2

通常来讲,通信网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控制安全两方面,其中前者指的是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后者则指的是身份认证、授权、不可否认性和访问控制。当前,日益普及的通信网络使得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通信网络同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联。这一关联之下不仅意味着通信网络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也将其潜在危险进一步凸显出来,即通信网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千上万人间的彼此沟通,所损失的经济、社会价值难以预料。因此,多途径地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不仅是当下的重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也是在日后需要不断跟进,确保通信网络性能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2当前我国通信网络的安全现状

网络的开放性,开辟了信息传递的崭新空间,为人们彼此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正是通信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使得其表现出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各类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对通信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当前,各企业信息的传输主要通过通信线缆来完成,这使得企业资料、数据存在被窃取的隐患。通信系统中,商业软件是其日常功能发挥的重要手段,但这些软件参差不齐的质量,造成诸多后门、漏洞的存在,加大了受攻击的可能性。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给诸多网民带来了困扰,大量的网银密码泄露、虚拟账号被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国家为应付这一问题一年就需要支付高达百亿元的相关服务费用,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十分严峻。追本溯源,这一安全现状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原因。

2.1安全意识缺乏

网络管理人员安全观念缺失,认为网络安全是一个离自己很远的问题。除此之外,技术素养也参差不齐,在日常的维护、操作工作中未以相应操作规范为依据来进行严格操作,如密件的发送采用明码,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更换密钥,长期使用同一密钥,使得被破解风险大大增加。又如传输道路上电磁屏蔽措施未做好,使得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被监听风险。

2.2软硬件设施安全性上不足

通信网络中,许多软件为第三方公司提供,这些软件在质量上有很多问题,程序中留有后门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尤其是一些具有控制和远程登录功能的软件,如存在后门或漏洞,便会给不法份子入侵电脑以可乘之机,导致机密信息泄露,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2.3其他因素

为应对不断增加的通信用户人数,在容量上满足用户使用要求,需要不断扩大通信网络规模,但在规模的扩大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之维护人员不足,基础设施维护情况不乐观等因素,使得通信网络安全隐患大幅度增加。

3通信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与防护技术分析

通信网络的日益增强的功能性,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来有效降低网络风险。基于通信网络应用,来确定网络安全内容主要为:保护通信网络中数据、软硬件不受恶意或偶然原因而遭到泄漏、更改和破坏,确保网络服务不中断,为系统的可靠、连续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1防护措施

从建立通信线路至信息传输,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防护目的:第一,身份鉴别。通过运用用户密码、口令等鉴别方式来对系统权限进行分级,在连接过程中,受限用户的部分访问地址会被屏蔽或访问被中止,从而使网络分级机制效果得以体现;第二,网络授权。将访问许可证书发放至终端,从而规避非授权用户对网络及网络资源的访问;第三,数据保护。对数据作加密处理,即使数据包被截获,其自身所具有的发送与访问的指向性,也会因不同协议层中不同加密机制的加入,而难以破解密码;第四,收发确认。通过发送确认信息的手段来确立数据发送方与接收方间的承认关系,从而避免因一方或双发不承认而引发的争执;第五,确保数据完整性。完整的数据通常是通过数据的检查与核对来实现的,一般为两种方式:发送接收与检查核对同时进行,一种是在完成接收后再进行检查核对;第六,保护业务流。避免大量出现垃圾信息而导致堵塞,且也使恶意网络终端不能通过分析业务流来获取用户相关信息。

3.2技术支持

上述安全措施的实现,需要以下技术来给予保障,依靠多种安全技术的运用,来构建有效的通信网络防御体系。第一,防火墙技术。其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有效防止了互联网中不安全因素在局域网内部的蔓延;第二,入侵检测技术。其主动积极地提供了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通过入侵前的响应和危害前的拦截,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第三,网络加密技术。通过对公网内IP包的加密与封装,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保密性,其大大提升了公网数据传输与用户对内网远程访问的安全性;第四,身份认证技术。以身份认证为基础,于各认证机制中选择使用,从而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及不可否认性等;第五,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其通过安全数据通道,将公司业务伙伴、公司分支机构、远程用户的内网连接起来,来使公司企业网得到进一步扩展,仿佛置身于统一网络当中;第六,漏洞扫描技术。运用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打补丁、系统配置优化等方式来最大程度上对安全漏洞进行弥补,从而将安全隐患尽可能地消除。

4结语

通信网络范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内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成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给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强劲的通信手段,目前现有的最成功的广义网络就是Internet网络,从1993年开始,Internet网就已经覆盖了超过一万多个的互联网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每一个计算机网络都是基于特殊的需要而被建立的,在建立时使用了多种数据的交换和组合的方式,由此造成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内的众多网络空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目前的技术是不可能完美的将众多的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只能加大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技术,使得全球的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全球信息交换网,这便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的由来。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技术使用的前提就是不改变任何一个网络的体系结构,只是将网络间的信息联络途径扩大,争取做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不能延误了原先网络的正常使用,在构建这一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的模型时,逐渐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的标准结构,也是就是ISO的OSL/RM。

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由于网络内的分层体系结构,网络互联技术在四个层面上被定义:

2.1物理层上的互连物理层上的连接只是停留在硬件方式上,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中最简答的连接方式,这种物理层面上的连接使用的是信号之间的重发和转发,不但扩大了网路的传输距离,还可以使用中继器的设备互连。

2.2链路层上的互连在这个层次上的互连指的是连接器的互连,被称为网桥,这是一种在逻辑链路层将数据进行存储和转发,这样可以实现互连,这种方式的互连不但可以放大中继器连接中的通信信号,还可以简单的将寻址和路由选择的功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快速便捷的找寻到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还可以确定到每一个准确的子网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快速的找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出现的差错控制问题,给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通道带来一条无差错的通信渠道。

2.3在网路层上的互连采用路由器设备在网络层将数据帧存储转发,可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路由器具有流量的控制、差错的控制,网路互连管理功能,使得计算机网络可以以最佳的方式为现代人们提高服务。

2.4高层互连在传输层以及传输层以上的连接器都被称为网关,在高层互联网中的链接器中进行连接器网关比较复杂,所要求的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所以高层互连的复杂性完全取决于互连的网的帧、分组、报文以及协议的差别程度如何,通常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而言,他们的帧和分组以及报文的大小都是不相同的,在高层互连中,差错校验的算法、最大分组的生存周期以及无连接协议还是面向了连接的协图1议以及计时值的不同。如图1显示。

三、网络互连的关键技术

1、网络体系结构之协议规约的标准化、规一化,这是互连网的前提。

2、寻址的标准化统一化。当各类异构网络具有不同的名字空间、不同寻址方法时,或者是同构网络,在互连后寻址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只有借助于路由器,:灵活标谁化的地址空间,才能迅速有效地寻到信J息的目的结点。X.121标准是关于公用数据网络的制作国际间寻址的结构标准,它采用1位国别号,3位网络号,还有为识别公用数据网中DTE(数据终端设备),共10位的编址方案。

3、依据不同的网络互连环境,提供不同的互连技术方案,如前第一节所述的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与信关。例如在Noven网络里,其网桥可以同时连接四种不同类型的LAN网络。

4、多种主机、多种协议的网络兼容——TCP/玲协议互连技术。网络互连的复杂性还涉及到结点的多种主机、多种类型的本机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多种协议。主机操作系统是本机操作的控制核心,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用户进行交互时的控制系统,因此实现多种操作系统都能兼容地支持一个网络的实质就在于实现多种主机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接口,即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对某一类主机都应具备一个相应的运行于此机的新版本。

5、应用程序在互连网中的兼容性。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界面,在互连网中用户进程的交互才是网络操作最终的目标。然而,用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不用协议去约束应用系统,使之标准化,那么网络上的用户交互实际上仍是无法进行的。目前在网络应用层上已经标准化的应用系统中,流传较广的有:信报处理系统—MHS、文件传送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上的开发工具、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和网络汉字系统等。网络上的应用程序系统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应用进程的一对多关系。这种关系就要求网络上的软件必须是多用户的可重入的软件系统,否则,它就不可能在网络环境中正确地运行。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就要求其记录是可以加锁的;而对网络汉字来讲,其汉字库应能够为多用户所共享,而不是单用户DOS的汉字系统,这些要求给网络应用层系统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量,它是从单机上升到网络系统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中的使用的设备

4.1中继器中继器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的硬件支持,是存在于物理层的协议,在中继器的帮助下,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可以将简单的二进制码在两个网络之间互相传输,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中继器可以将正在传递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处理,但是不能去除掉网络上的分组,因此单纯的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使用中继器只会加速互联网内个网络之间性能的恶化,所以还要在互连技术内加入桥接器。

4.2桥接器桥接器是作用在数据连接层的技术支持,实现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内软件与硬件之间功能实现,当信号在两个通信网络之间传递的时候,桥接器可以实现对信号的传输和过滤,还不回对信息作出修改,还可以使用桥接器做到增加帧缓存的功能,增强了桥接器之间的匹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流量的控制,满足了现代社会下人们对于通信速度的需求。图2

4.3路由器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上实现的是对于传递的信息的分组与转发,对于传递的信号,路由器可以在对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组之后将信号一站一站的继续传递下去,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通信网络越来越趋向于动态方法。路由器互连技术的结构如图2显示。

4.4网关在应用层内,网关设计主要是为了完善软件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之间的作用,执行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例如可以智能的选择网址、路由器等,网关使用在不同网络的互连之间是最为正确的,同时还对传递的信息进行了加密技术的处理,这样一来增加了人们对于通信网络的信任和使用。

五、总结

通信网络范文4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 安全运行 维护 探究

通信电源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信系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是通信系统的基础和保障。保证设备的正常供电,是保证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一、通信电源系统的概述

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实施集中监控管理,也是现代通信网络的要求。为了对通信系统的准确、快速、可靠和安全做出保障,对通信电源基本要求可归纳为高效率、小型智能、可靠和稳定,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条件,即为通信点与阿基诺的可靠和安全。通信电源不允许中断,否则整个通信系统可能被中断,甚至瘫痪。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通信电源系统a要在各个环节多重备份。应尽量采用双市电电源供电,即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两路市电输入,并设置两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所用设备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

二、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使用

对通信设备直接供电的电源既被称为是通信电源,它的主要设备及设施包括:交流市电引入线路、高低压局内变电站设备、自备油机发电机组、整流设备、蓄电池组、交直流配电设备以及UPS、通信电源系统等。目前,通信电源系统对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设备广泛使用。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特点是,有较清的重量、较小的体积,高效节能、较高的功率因素和稳压精度、较高的信噪、较低的可闻噪声等。开关电源都设有监控模块,它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维护相对简单,电池采用了免维护蓄电池。通过这种配置,尽管将更多的便利提供给了用户,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对其使用安全作出保障。

(一)高频开关整流器。处于局内通信设备和市电电网之间的是高频开关整流器,它与市电电网都有着双向的电磁干扰。为了对这些噪声对自身和外界的影响进行抑制,一般采用滤波、屏蔽、接地、合理布局、对电磁兼容性更好的元件和电路进行选择,以达到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另外,在对开关电源进行安装时,注意隔离输入线路和输出线路,输出线搅合或平行配线、分开信号地线和机架底线等等。在使用电源系统的过程中,应对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进行规避避免,严禁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电源系统的,大功率负载增加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会造导致整流模块出现故障,严重时会对变换器造成损坏。

(二)蓄电池组。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蓄电池组,所占较大的投资比例大。加强管理蓄电池,对其使用状况进行改善,能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达到有效地延长。目前,通信系统使用的蓄电池组大多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6V、12V主要用作UPS的后备电池。单体电压2V的蓄电池寿命长、可靠性高,使用时将多节单体串连,组成48V的蓄电池组,一般采用两组蓄电池并联运行、浮充供电的方式。

三、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技术

(一)通信电源系统日常维护技术。通信电源维护工作是指对基站电源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维护整改、安全性分析和应急准备等。对电源的各种参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量和调整.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良好运行。

在电源系统维护中应重视以下2个问题:

(1)电源系统的功率要大小适度。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首先要保证电力机房和电池室的干净清洁和通风恒温。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也不允许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容易造成整流模块出故障。(2)注意电源系统设施的使用要求。不同厂家、型号的开关电源模块是不能并列运行的。因为不同厂家、型号的开关电源频率不尽相同。负荷均摊自然也就不易实现。如果并用,既不利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也容易造成故障。

(二)蓄电池维护技术。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当市电异常或在整流器不工作的情况下,蓄电池会担负起对全部负载供电的任务。在市电正常工作时,蓄电池与供电主要设备,整流器并联运行,可改善整流器的供电质量。

为保证蓄电池持续正常地运行,需要关注以下2个方面:

(1)温度要求。避免放置于高温环境。因为温度越高,自放电越大。(2)日常维护。观察蓄电池的外表及形状,查看蓄电池有无变形、裂缝、漏液等异常现象。在平时,可在蓄电池的接线柱上涂抹凡士林加以保护。

(三)通信电源系统设施的防雷技术。雷击产生强大电流和高电压.对人体和设备都将造成重大损害。克服雷击、降低损失、实施各项防雷措施,是电源运行维护的首要工作。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主要包括2个方面:

(1)通信电源防雷第一级保护。主要是防直击雷沿架空线路进入室内造成设备损坏.泄放主要的雷电量。(2)通信电源防雷第二级保护。在交流屏内防雷。承受感应雷击15 kA以下的每级通流量。以及1300~1500V残压的浸入。吸收在配电前端引入的高压脉冲及雷电电磁脉冲感应而产生的瞬时高压脉冲。

四、结语

随着系统设计的不断优化,运行维护力量的不断增强,新产品的不断研发,通信电源系统将更节能、更环保、更绿色。作为维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保证通信电源系统能够持久正常。

参考文献:

[1]管鹏.矿区运输中铁路通信机房的保障与维护管理措施[J].科技风.2010(03)

[2]何更雷.通信电源设备维护管理概述[J].科技广场. 2010(09)

通信网络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维护

1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十年前,许多人还不知道何谓计算机网络,十年前多数人见到了计算机,能在网上进资源共享,获得相关的资源数据,但是对于网络还不是很熟悉。而今,只要是在办公室上班的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他们基本上每天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了解某些感兴趣的话题或资料。可以说地球上半数以上的人,每天都会花上一些时间来进行网络通信。然而,某些人由于物欲膨胀,对金钱的追求过于疯狂,他们利用人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无知实施犯罪活动,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网络的安全问题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2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计算机我们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什么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释。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描述的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权威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他们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而计算机的控制安全所描述的是指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等权限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网络通信遍及全国,它的产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我们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在推进全球数字化的过程中,计算机通信的发展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通信网络与社会中的多种经济生活,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险。如果计算机通信网络出现了安全问题,这就可能会使不计其数的人受到伤害,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带来极不和谐的音符。可怕的是,很多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和估计其损失的。

3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维护措施和技术

3.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现状问题

计算机因特网之所以能快速兴盛,就是由于与生俱来就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分散性的特征,这样的优点使得人们能实现信息共享、灵活、开放和迅速的得到满足。计算机网络环境能为现实中的人们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的交流、信息的服务创造出了理想空间。这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得以广泛的使用和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也正是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上述特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能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全球范围的肆意传播,这就对当今日愈发展的社会网络通信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固有的开放性、易损性等特点来实施病毒传播的。现在企业单位各部门信息传输的的物理媒介,大部分是依靠普通通信线路来完成的,虽然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和技术,但还是容易被窃取。通信系统大量使用的是商用软件,由于商用软件的源代码,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这些软件存在安全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或生活学习的原因都会接触到计算机网络,但是由于网络安全认识不够充分,再加上网络的开放,很多人在网上都有过受骗的经历。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技术水平,将固有条件下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比如,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现明密界限不清,密件明发,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密钥,这就会导致密码被破译,如果下发的口令或密码没有进行及时的收回,就有可能导致在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其进入网络系统,这就会将造成系统管理的混乱和漏洞。这些都是使用人员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意识的不强,操作技术的不熟练,当然也违反了安全保密和操作的规程,为了防止以上所列情况的发生,在网络管理和使用中,我们要大力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网络安全方面除了要求使用人员加强警惕性之外,还要注意软硬件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认识到传输信道上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上,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很多地方都存在着计划性差、审批的不严格、标准的不统一、建设的质量低、维护管理效果差、网络的效率不高以及出现某些人为的干扰因素等问题,这些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3.2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通信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把网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于是,保护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成为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3.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措施

为了实现实现上述的种种安全措施,必须有技术做保证,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防火墙技术、网络加密技术、身份认真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检查技术以及出现了虚拟专用网技术等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

防火墙技术是现今网络安全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比较成熟,主要用在网络对外的接口中。防火墙是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现对网络数据的安全保护,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不速之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来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机器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能防止多数因特网上的不安全因。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可以解决网络中数据传输用密文传输数据,即使被人截获了看到的也是无用的信息,对数据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身份认证安全保护技术,可以通过身份证的唯一识别特征,保护网络数据的不可否认和可控性。在防火墙里面加上入侵检测系统,能防止外部非法的内容来攻击系统内的机器,从而可以很好保证数据不收侵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也需要及时的更新,弥补系统中先前存在的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可以利用漏洞检查技术完善系统的缺陷。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4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也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认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掌握计算机安全知识,了解其发展趋势是我们计算机网络使用人员必备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姜滨,于湛. 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J]. 甘肃科技, 2006,(12) .

[2] 罗绵辉,郭鑫. 通信网络安全的分层及关键技术[J]. 信息技术, 2007,(09) .

[3] 艾抗,李建华,唐华.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5,(04) .

[4] 杨华. 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与网络, 2008,(19) .

[5] 冯苗苗. 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0) .

通信网络范文6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当今社会,通信网络的普及和演进让人们改变了信息沟通的方式,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载体,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与多种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危险--一旦通信网络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使成千上万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带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无法预料的损失。

2通信网络安全现状

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易损性等特点使其受攻击不可避免。

计算机病毒的层出不穷及其大范围的恶意传播,对当今日愈发展的社会网络通信安全产生威胁。

现在企业单位各部门信息传输的的物理媒介,大部分是依靠普通通信线路来完成的,虽然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和技术,但还是容易被窃取。

通信系统大量使用的是商用软件,由于商用软件的源代码,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这些软件存在安全问题。

3通信网络安全分析

针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固有的开放性等特点,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技术水平,将固有条件下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术不熟练,违反安全保密规定和操作规程,如果明密界限不清,密件明发,长期重复使用一种密钥,将导致密码被破译,如果下发口令及密码后没有及时收回,致使在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其进入网络系统,将造成系统管理的混乱和漏洞。为防止以上所列情况的发生,在网络管理和使用中,要大力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软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方便管理,部分软硬件系统在设计时留有远程终端的登录控制通道,同时在软件设计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或是未发现的漏洞(bug),加上商用软件源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化,使得在使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等级鉴别和防护措施,攻击者可以利用上述软硬件的漏洞直接侵入网络系统,破坏或窃取通信信息。

传输信道上的安全隐患。如果传输信道没有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那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将会向外产生电磁辐射,从而使得某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专门设备接收窃取机密信息。

另外,在通信网建设和管理上,目前还普遍存在着计划性差。审批不严格,标准不统一,建设质量低,维护管理差,网络效率不高,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及技术

当前通信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把网络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于是,保护通信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成为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对非法入侵的监测、防伪、审查和追踪,从通信线路的建立到进行信息传输我们可以运用到以下防卫措施:“身份鉴别”可以通过用户口令和密码等鉴别方式达到网络系统权限分级,权限受限用户在连接过程中就会被终止或是部分访问地址被屏蔽,从而达到网络分级机制的效果;“网络授权”通过向终端发放访问许可证书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网络和网络资源;“数据保护”利用数据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与访问的指向性,即便被截获也会由于在不同协议层中加入了不同的加密机制,将密码变得几乎不可破解;“收发确认”用发送确认信息的方式表示对发送数据和收方接收数据的承认,以避免不承认发送过的数据和不承认接受过数据等而引起的争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般是通过数据检查核对的方式达成的,数据检查核对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边发送接收边核对检查,一种是接收完后进行核对检查;“业务流分析保护”阻止垃圾信息大量出现造成的拥塞,同时也使得恶意的网络终端无法从网络业务流的分析中获得有关用户的信息。

为了实现实现上述的种种安全措施,必须有技术做保证,采用多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但它对内部网络的一些非法活动的监控不够完善,IDS(入侵检测系统)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它积极主动地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网络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作用就是防止公用或私有化信息在网络上被拦截和窃取,是网络安全的核心。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身份认证技术。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通过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及可控性等功能特性。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通过一个公用网(一般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跟公司的内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

漏洞扫描技术。面对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结束语

目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大部分技术是存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功能的要求愈加苛刻,这就决定了通信网络安全维护是一个长远持久的课题。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保证网络安全维护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咏梅.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中国科技信息,2006.

[2]杨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2008

[3]冯苗苗.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科技信息,2008.

[4]姜滨,于湛.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甘肃科技,2006.

[5]艾抗,李建华,唐华.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

[6]罗绵辉,郭鑫.通信网络安全的分层及关键技术.信息技术,2007.

[7]姜春祥.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是关键.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