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国传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1

(一)现代室内设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室内设计领域,往往有些思想“前卫”的室内设计师主张抛弃传统,打造全新的设计观念,以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独特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这些设计师反对传统设计和某些装饰观念,但其依然在设计过程中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这种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主要是由于古往今来设计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室内设计师的思想和灵魂。

(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

某种程度上讲,室内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又是室内设计的渊源。从纵向角度分析,任何社会时期的室内设计都与当时的生产力紧密相连。室内设计装饰的素材往往自于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然后由设计师根据自身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从横向角度分析,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并且有着自身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描述,是不同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艺术的源泉。

(三)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思想和文化往往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在进行多种风格的室内设计时,一方面,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审美观念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设计作品会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也会借助“室内设计”这一媒介得到充分传播。也就是说,每一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在作为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其自身又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借助室内设计这个媒介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人们对其使用功能的需求之外,还应该为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审美需求做出努力。现代室内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围合面及其内含物,并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结合业主对多样化的美观需求,将室内设计分为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两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将传统文化作为室内设计艺术的根本理念,使其反映出一个民族和当代社会的精神,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科学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设计既要传承文化,又要体现当代社会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艺术完美结合,并且和谐统一,是当代室内设计的职责。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总结整理

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比如在传统图案设计中,如果直接运用那些寓意过于复杂的纹图,可能会让受众难以理解,因为过于复杂和晦涩的纹图不利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需要总结整理。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追求,可采取“中庸之道”,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多样化风格相互融合,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突出整个设计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设计室内灯具时,为了使整体风格突出,可提取传统图案中的纹样与色彩,并进行总结整理,加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和现代装饰风格,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图案独具匠心的一面,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突出整体设计风格的主题。

(二)直接运用

与总结整理法不同,直接运用法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突出整体设计风格与主题。简言之,就是对室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从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装饰符号、传统色彩和题材等反面进行直接运用。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中国红、中国画、明式家具等具有中式风格的传统元素提炼出来,直接与现代风格进行有机结合,相互通融,使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运用此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到适度的原则,否则会给人繁冗复杂之感。

(三)凝练升华

此种方法往往对于室内设计师的要求较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比较高明的方法。凝练升华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传统元素,根据建筑和室内空间的特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将可用传统元素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凝练升华的目的。要使传统构件布置统一、风格突出。如果直接将传统装饰构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往往会给人累赘、堆砌之感。为了营造现代中式风格,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设计师可以将构件元素的材质、结构以及色彩进行创新,使其凝练升华,更加完美地体现中式风格与时代特征,并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

三、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2

摘要:艺伎文化存在于日本已经有300多年了,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精神的鲜明代表。本文拟通过介绍日本艺伎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艰难,进而深层探讨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日本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态度与对策。

关键词:艺伎;起源发展;元禄时代;日本传统文化;

1.绪论

日本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邻邦友邦,自隋唐开始日本不断的学习吸收中国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并融会贯通后形成了具有鲜明大和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并且在中国大多数传统文化已走向衰败甚至已经灭亡的今天,大多数日本文化仍旧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展示在世界面前。艺伎文化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之一,虽然也开始有走向衰落的趋势,但仍旧在日本政府和相关职业人士的努力下坚持下来,通过分析艺伎这一行业与其现状,对于在保护文化遗产仍有所欠缺的中国人来讲,将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艺伎文化的现状与日本传统文化的保留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艺伎已经失去其社会主流地位,逐渐成为一种夕阳产业,甚至只是一种旅游观光工具而已。但日本政府尤其是现役的艺伎,依然不遗余力的在保护着这一已经濒临灭绝的文化产业。

2.1现代日本对待艺伎文化的态度

旧时艺伎行业有着非常严格规范的清规戒律,从训练表演到婚嫁,都有必须恪守的行规。但由于艺伎本身多才多艺,又恪守贞节,因此得到许多达官贵人的爱慕。但随着时代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再加上艺伎训练过于严格,生活辛苦,又必须委身取悦男性,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从事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据相关统计,现今严格称得上艺伎的人数大约在200左右,京都作为艺伎的发源地,现时也只有五条左右的花街存在。目前东京都的向岛是仅存的几大花柳界之一,仍居住着156名18岁到80岁不等的艺伎。在这里仍然每天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各种艺伎训练,对于“艺”的执着追求依然保持着严肃神圣的态度。据一名叫“橘子”的现役艺伎介绍,几乎每天都没有休闲时间,早上9点开始进行训练,午饭后准备沐浴化妆,到下午六点就必须开始陪客,到深夜2点方可下班休息,并且对于该行业来讲,歌舞表演、待客陪聊取悦客人依然是很重要的工作,工资待遇不薄,但是生活十分辛苦。

是随着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的破灭,大部分公司生意减少,艺伎业陷入了低谷,陪客机会也大大减少,很多艺馆已经出售或者转职,再加上新潮文化的日益递增,传统的艺伎文化在年轻人眼中已经成为“腐朽”“过时”的文化,很难受到青睐,大部分艺伎已经转职到夜总会当招待或者到酒吧酒馆从事相关职业,现在的艺伎文化虽然依然有传承者,但基本来讲已经处在一种尴尬的位置,面临着衰退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2.2从艺伎的现状反应日本保留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体来讲,日本艺伎行业依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存与亡,去与留成了决定其日后是否能够长期存在甚至恢复活力的关键抉择。从前面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到,日本对待这一传统行业的态度依然是偏向积极的,虽然在现代社会扮演主要角色的年轻人群对传统都视为落伍,但是艺伎文化中包含的大都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如花道茶道,如和服,又可从娇柔无助的艺伎形象反衬出刚硬不屈的武士道,对于追求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日本人来讲,都是不可遗失的重要文化。同时在西方化的历史过程中,日本逐渐感到民族文化的真髓的迷失,因此不断寻求日本民族的本源,珍惜民族文化遗产,而艺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艺伎身上直接体验民族文化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一种恋古情绪,因而可以说日本人在恋古情绪与保护民族本源的强大信念支持下,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本国的传统文化,对艺伎文化的保留与欣赏更是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回观我们中国,比起日本有着更悠久深邃的文化历史,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曲艺建筑,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日本的许多在现代独当一面的文化,都曾是从中国引入并加以改造发展的,但是今日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于文化惊声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些民族文化反而不够重视,过洋节日,唱外国歌,建西式建筑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对传统文化的淡漠日趋严重。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可借鉴日本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如探索民族的文化本源,加深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外来文化不要盲目抵制,可以适当引导其与传统文化交融结合,另外必须由政府出面,出资鼓励民间艺人,大李秀山文化场所,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并且鼓励新生代接触认识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应从小持有正确不片面的的目光。同时,民间艺人等文化控制者也必须恪守自古流传下来的行规,认真坚守好自己行业的文化原则,并认真做好传承工作。

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讲,不仅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国防实力,还必须由深邃丰富的文化实力,不然的话,失去了民族精神的国家就犹如失去了灵魂的生物,只是一副躯壳,没有内在,终究会在世界大潮流中被淘汰下来。因此,保护好自身的传统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结论

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享誉海外,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了解的知识。保护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们要教育小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多看传统文化书籍,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营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再缺失。政府的政策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文 孙文.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2]沈中琦.艺伎—日本的浮世佳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杨伟.日本文化论M].重庆出版社,2008.

[5]胡孟圣.日本文化古今谈[M].大连出版社,2003.

[6]多田道太郎.身边的日本文化[M].南京出版社,2008.

[7]于长敏.日本文化史略[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8]东山魁夷.日本人与日本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3

关键词:传统元素;标志设计;图形;汉字

在这个社会发展飞速的时代,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论你是销售商品,还是销售理念都离不开标志的应用,好的标志能快速引导受众找出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同样也会对企业或者品牌进行有效地宣传。比如一些服装品牌把自己的标志印制到购物袋上,这里的标志除了对购物袋的设计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以外,还会随着携带者的位置进行移动,这时购物袋上印制的标志也就成为这一品牌的流动广告,达到了宣传品牌甚至促进销售的目的。这些说明标志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商品的代表符号,而是质量的保障,是沟通人与产品、企业与社会的最直观的介质之一。曾几何时,我国一些品牌为了打入国际市场,反而摈弃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而盲目的崇洋。如今,中国新一代设计师才知道要想把我国的产品发扬光大,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能丢的,烙有中国印记和富有中国内涵的设计才能让我们真正强大起来,这也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好的设计有更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不乏很多好的标志设计在里面。

中国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并经历了华夏子孙五千年来的传承、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些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撷取精华,把它自然而又清晰地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以现代设计语言反映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因此,我们主要从传统图形和汉字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图形

中国传统图形通常是在彩陶纹饰、青铜器、雕刻、丝织品、玉漆器、传统建筑、民间绘画、剪纸、脸谱等形式中存在的,很多图形都具有标志性的象征意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在造型上十分注重形的完整性、装饰性及象征性,讲究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在构成法则上求整、求对称,强调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以此使图案达到充满平衡的美感,并表现出与一般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样的形式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很容易让图形达到统一,同时给人一种相对平稳、安定的感觉。

在标志设计中,图形的再现不是简单的移植,不是原样照搬,而是将传统图形中的图形符号进行解构和重组,尝试加入新的元素,产生新的形式和效果,既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到极致的标志当属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我国古代流行的货币铜钱的外观造型外圆内方并与汉字“中”字有机组合,这既表现了银行机构的基本社会功能,又准确独特地表达了是中国银行这一概念,造型简洁美观,民族内蕴深厚,内涵明确集中,具有很高的功能价值。标志里“中国银行”这四个字是五十年代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南汉宸请郭沫若题写,这四个大字写得大气磅礴,很有气势。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很好的运用。

中国联通标志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标志造型中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也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着心,传统吉祥图案的运用和“心”的变形不得不说它的设计之巧妙。

二、汉字

汉字是中国传统图形中最富想象力、最具概括性的抽象图形。汉字作为人类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为了更加简便、迅速的交流,不断地从具象到意向再到抽象。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汉字已经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形成了以横竖为主的框架式字体。由汉字所派生出的书法艺术、印章、篆刻等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舞动的北京”成为了本届奥运会会徽的中心形象。这是由篆刻的印章构成图案。专科是中国最古老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篆书的书法体现了中国艺术“书画同源”的特征。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至今印章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这个标志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并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元素巧妙的结合起来。这个就是把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汉字运用到极致的一个标志设计的实例。

同样,北京同仁堂这个老字号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并最终走向世界也离不开它那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志设计。同仁堂的标志是模仿汉朝的瓦当造型,圆形里面中间是我国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写的书法体“同仁堂”三个字,左右是两条对称的龙的造型。这两条龙形也有说法,据说是中药里下药的蛤蛎形象,这也说明标志设计不仅考虑造型,同样也考虑了行业性。

由此可见,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不是全盘照抄一些传统图案,也不是单纯的拼凑或者加工复制,而是在标志设计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运用了适当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确保设计出来的标志既要符合设计的主题,又要体现我们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标志设计走向世界,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韩晓曼,《平面设计实用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李巍吕曦毛德玲,《标志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4

1.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构建群众的积极人生观,提升群众自立、自强精神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本质上来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现代社会同样呼唤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思政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实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而融入了传统文化基因的内容,对于群众的学习来说,也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从而逐步构建和整体民族精神一样的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对此只有人民群众的内心始终将国家、民族和人民放在心中,群众个体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实践必须要建立在国家利益和民族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基础上。在现代思政教育体系中,要大力开展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积极引入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入,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进行创新和传承,才能够更好的丰富现代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3.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以人为本、修身齐家的人文精神对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涉及到人生观教育教育方面无疑提供了充分的精神积淀。

我国长达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人道主义精神始终发出璀璨的光芒。重视自身素养的修炼,尊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对于开展人生观教育,促进群众思想素质的提升显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算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现代社会同样需要这种修身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精神。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引入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就能够更好的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更好的服务。

4.传统文化所注重人际关系中的道德伦理调节,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无疑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个体和集体等不同关系的和谐。个人要和社会以及集体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虽然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但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形成的人际关系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对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积极引入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想内涵,对于提升我国思政工作水平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传统文化,有效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的几点措施

1.对广大群众开展正确的“三观”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的很多思想观念对于我国群众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比如叔本华的宿命论、尼采的唯意志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等这些思想理论体系,开始对我国群众构成了明显的影响,这些理论体系中往往受限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会存在着一些糟粕,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这些西方理论进行重新加工,取其精华,并积极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为构建群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重要的内容基础。

2.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并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的引导流行文化,同时也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求知的需求和欲望。理论的说教往往会让思政教育变得非常苍白,而结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教学,则能够让群众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及培养群众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体系不断成熟。

3.在社会大众的传播方面,要注重舆论导向,规避不良思潮的影响和泛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群众接受外来思想变得更加容易,而这些外来的思想既有其正确性,但是也带有非常明显的糟粕,比如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会对现代青年构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如果这些不良的思潮泛滥,无疑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社会媒体要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也引导,积极挖掘外来思想的积极内容,同时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并结合生动的实例来进行说明,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让群众远离腐朽思想和粗俗文化,摆脱低级趣味,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结束语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5

【关键词】民本;和谐;劳权保障;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31-01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其概述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累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那么中国传统的思想主要有那些呢?

(一)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占有突出性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关键。民本思想表现在民为邦本,民重君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现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民为邦本

《尚书・五子之歌》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汉代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如何实现人心所向呢?姜尚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仁”、“义”、“道”,核心是“利”。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主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这里强调统治者不能与民争利,而且还要“能生利”,是谓“道”。

2.民贵君轻

儒家政治思想主要是“德政”、“礼治”,至孟子发展为“仁政”。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贵民论,他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犯’这里是说人民、国家、君主三者重要性的排列次序,实际上讲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孟子为统治者总结出一条最重要的治国要诀,即“得民得天下”。他说:“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成为天下王者,是由于“以德行仁”而得民。相反,“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天下矣。”其次,孟子进一步指出,得民的关键是得民心。

(二)和谐思想

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主要观点有:一是“和而不同”。二是“天人合一”。孔子认为,天道寓于人道之中,天道即是人道,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达到天人相知、相通、和谐的境界。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从心性上解释天人合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三是“中庸之道”。

道家以“道”为最高法则,主张遵循道的规律,顺应自然,合乎天道。提出“天人和乐”的思想:“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是“无为而治”。老庄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以“人为”违拗自然,是人体道、悟道、得道的和谐状态。三是“知足常乐”。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儒道的和谐思想各有侧重,儒道家的立意和宗旨各有不同。但其二家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注重天人、人际、身心和谐统一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对中华文明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传统文化对劳动法理念的影响

传统的思想理念中,最精华最核心的思想无非莫属“民本思想”和“和谐思想”,这两种思想在文前已经重点讲述。这两种思想对我国的法律文化,产生着深远重要的影响,劳动法理念也同样深深受其影响着。

(一)“民本思想”对劳动法理念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爱民重民、民为邦本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方面来说,劳动法侧重保护劳动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注重维护劳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获取报酬权、休息权、平等就业权等权利的保障,并且设计相应法律机制来确保劳动者真正享有这些法定权利。这种既对双方当事人的民事平权主体地位和合同关系给予尊重,又对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给予特别关照与倾斜保护的法律思维,而且劳动者是为社会的经济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力量,这就是传统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的体现。

(二)“和谐思想”对劳动法理念的影响

劳动法作为一部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基本性质应当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法,劳动法侧重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但是倾斜保护不能也不应该打压或减损资本利益而单边增进劳动者利益,而应该以“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为主线,在倾斜保护中实现平衡协调与劳资共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质的正义的实现,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促进和谐社会关系的实现。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这正是劳动法的理念之二,既是促进和谐。这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和谐思想的体现。可以看出,古代的传统和谐思想影响之深远。

三、结语

总之,中国传统的文化深深的渗透在我国现代的各个方面,古代的“民本思想”和“和谐思想”对我国劳动法理念的影响只是在劳动法领域的一个反映,对其他法律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优良精神,才能实现百姓安居乐业,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N].1999-10-23.

[2]孟子・尽心[M].

我国传统文化范文6

关键字: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传统文化应用能力较差

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的主要是古文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束缚,古文教学的重心无关传统文化渗透及审美关照培养,而仅仅与考试成绩挂钩。因此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缺乏古文必要知识的情况下,生硬的向学生灌输有关古文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必然不能促使学生对古文知识融会贯通,自然的对传统文化的体味也相对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本身就存在局限性,那么我们更不能苛责其对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的应用。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充分认知情境下,责求对其应用与缘木求鱼无异。譬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文章阐释了大量的传统习俗,所谓“修禊事”、“流觞曲水”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接触的,因此学生虽然能根据解释大抵知晓其意,但是也很难保证对其领悟透彻,加之这些本身离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对其应用也更难以实现。总而言之,由于缺乏对古文的深入探析,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较低,因此也就降低了其应用率。

2.教学实际缺乏传统文化熏陶

高中语文想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需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培育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功利化教学一味图快,从而忽略了文化熏陶的实效性及具体内涵。急功近利教学思维,驱使部分教师单纯将高中语文视作工具性学科,仅仅以讲解“句读之义”为教学宗旨,在古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背诵课文的重要性,缺乏对文章的深入透析,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只能囫囵吞枣般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观意识上的领悟传统文化精髓。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化熏陶工作是确保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必要措施。

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除其工具性特点外,其还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与传统文化性。工具性与文学性职能通过课本教学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但传统文化教育职能,则并不能仅仅依托于课本教育,构建一定的传统文化环境才能有效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所谓的传统文化环境,即是能够透过环境因素折射传统文化关照的特定教学环境,简单的讲即在某种环境下能够诱发人的联想,同时进行美感渗透和输出。譬如在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可能不甚清楚何为“桂棹兰桨”、“琼楼玉宇”、“玉阶凝露”、“霸陵烟柳”,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鲜有接触的,因此很多学生都不能更好的理解这样的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就有必要营造出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环境,这样才能够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2.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助于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工作的展开,因为它不仅包含了院校的办学理念、精神追求、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内在涵养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常常能够潜移默化的矫治学生精神世界的弊病,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进而全面提升传统文化渗透能力,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学生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就应该做好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譬如学校可以定时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抑或“诗词创造展”等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充分融入到文学世界,从而构建起良好的精神文化,进而推动其传统文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3.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上文中,我们已经阐释了教材因素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为了提升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就应该落脚于教材中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的运用与分析。首先教师应该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一定的重编,例如将现代诗歌与古文进行交错学习,避免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更加深入的挖掘教材美学元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譬如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会月下荷塘的美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评鉴文章包含的一些传统文化符号,以此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4.利用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审美关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审美关照,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一般意义的审美即是通过对物体的观摩,深入理解体味其独特美感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需要一定实物直观展现,如果缺乏这一必要条件那么这样的审美活动就是虚妄的。那么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保证学生对文章描绘的事物具有既定的直观认知,也就是说由于审美过程受到阻碍,因此也导致传统文化渗透也处于不利形势。譬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特征》一课时,学生对中国古代@林建筑的特点本身就知之甚很少,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是很难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思。因此想要通过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领会我国建筑之美似乎就有点强人所难,为了改变如此的尴尬情形,我们就应该利用好如今先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收集一下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为学生直观展现我国建筑的具体特点,以此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好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诸多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教师应该构建好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确保传统文化强劲的渗透力。

参考文献:

[1]王封.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中医馆

下一篇赞美黄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