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碗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碗水范文1

很多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家里儿女多是个麻烦事,老觉得父母有偏向,为此争吵不休。我认为只要我们疼爱子女的方式方法得当,不仅不会让儿女们说偏心,还会使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儿子未婚。

俗话说“五指伸开,各有短长”,在我们家,没有特别偏爱哪个孩子,我和老伴教育孩子们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我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我认为女孩天生柔弱,应以疼爱为主。而男孩,应让他学着自立自强,对男孩我从来都很严厉。

大女儿出生时,虽然是个女孩,但初为人父的喜悦,让我对她很宠爱。女儿小时候,每次我到外地出差,总是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和漂亮衣服给她。每当看着学步的女儿向我走来,心里总有一种做父亲的兴奋感。

小女儿生下来时,皮肤黑黑的,但很漂亮,医生们都说她是“黑玫瑰”。因为营养不良,小女儿总是生病,尤其是每年的冬天,哪一次感冒都能轮到她,两三天就要去一次医院,打针吃药,受了好多罪。

因为小女儿身体弱,我对她的疼爱要多一些。我还记得大女儿说过,她上小学前三年,我没有送过她一次。而小女儿上学后,我经常送小女儿上学。但大女儿也承认,我对她的爱体现在别的地方,并且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对她妹妹的付出。

是的,对大女儿我是有的放矢地付出我的爱。她喜欢看书,我的书柜常被她翻得乱七八糟,但我从来不训斥她,我希望她能在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她喜欢语文,我就给她订阅了课外读物;她写作文,只要我有空,都会先看看,给她指出哪里有问题,让她修改。也许是因为我的培养,大女儿的作文常常在班里成为范文,在课堂上被老师朗读。因此大女儿对文学非常喜爱。后来,她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成为一名杂志社的编辑。她一直很感谢我让她读大学。的确,那时候我单位效益不好,家里真的很困难。

在鼓励大女儿好好学习、多写作的同时,我也鼓励小女儿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女儿经常跟我去公园里练武术。后来,在我的资助和鼓励下,小女儿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经营得非常好。

两个女儿有了收入后,逢年过节以及我和老伴的生日时,她们俩都会给些钱孝敬我们。

大女儿在外地,每次回家来,不仅给我和老伴带礼物,还给妹妹、妹夫带礼物,说是感谢小女儿夫妇对我和老伴的照顾。为了让我与时俱进,她还给我买了电脑,教我上网。小女儿夫妻俩隔三差五来看我们,也总是拎着大包小包的。

现在,儿子还没结婚,两个女儿对儿子说:“争取早点结婚。爸妈老了,你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帮忙。”你看,孩子们没人说我和老伴偏心。相反,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好,他们比着孝顺我们。

长辈的经验之谈

一碗水范文2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辈,养育了晚辈,自然应受到晚辈的孝顺尊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孝敬长辈,厚此薄彼,一碗水不端平的现象却比比皆是。据调查,越是大城市,婚后由媳妇执掌财权的就越多。男性对家中“女财长”的评价大多是:“她绝对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待我、孩子和岳父母都很体贴,唯一不足的是,孝敬长辈时,将‘我父母’和‘你父母’分得太清,免不了厚此薄彼。”这一点,养儿子的老人感受最深:“当年我生儿子时,觉得很有面子、很有福气。可如今,生闺女的老姐妹却扬眉吐气了……还是养闺女好啊,‘贴身小棉袄’――暖和!”

如今,家庭矛盾很多是由孝敬双方父母的“力度”不同而引发的。孝敬和被孝敬的人对此都很敏感,礼物的多寡贵贱、贴心与否成为衡量两家老人孰轻孰重的重要标尺。因此,孝敬与被孝敬的学问,就成了家庭成员的一门“必修课”。请听以下几位亲历者的讲述,在如何孝敬长辈的问题上,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讲述人丽红(妻子,27岁,某医院医生):公公婆婆怎能要求我像女儿一样孝敬他们?不是亲生的,毕竟隔着一层。我能做一个基本称职的儿媳,就已经不错了。

春节回娘家拜年,我妈喝了点儿红酒,高兴地夸我,说她和老爸一身衣服“从里到外,样样都是闺女挑的,而且还买了体检卡、美发卡,让我这个老太太也变得时髦了!”我老公脸色立马就僵了。回家的路上一个劲儿地数落我:“自打你嫁过来,我爸妈多疼你啊!月子是他们伺候的,孩子是他们带的,晚饭也在他们那里吃……他们这么掏心窝子对你,怎么没见你对他们这么好呢?”哎,瞧他这缸醋喝的!

其实,不是我不孝顺公公婆婆,而是儿媳的孝敬方法毕竟和女儿不同。比如,我要给公公婆婆买东西,征求他们的意见或问尺码,他们总是说有吃的穿的,不让我乱花钱。如果是我爸妈,我早就架着他们去商店买了,但跟公公婆婆可不能这么没大没小的,得讲分寸。所以,为保险起见,我每次都给他们钱。为这,老公常抱怨我不会送补品、按摩仪这样的贴心礼物。他也不想想,在节俭保守的公公婆婆面前是否能落好。婆婆就屡次对我说对门的媳妇不会买东西,送的东西全是唬人的:“那哪是燕窝啊,简直是糖水;广告上吹得神乎其神的按摩仪,结果却把老太太的腰给扭了;美发卡没美成不说,老太太对染发剂过敏,头肿得像猪头一样……”你说,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哪还敢让公公婆婆冒这个险?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老公还不跟我拼命啊。

说实在的,小辈改变长辈固有的消费方式是需要勇气的。女儿可以尝试着去让自己爸妈“向年轻人看齐”,大不了挨几句骂。可儿媳要想“改造”公公婆婆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指手划脚”,就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了。

讲述人大伟(丈夫,34岁,某企业主管):男人的心能长远地留在媳妇身上,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看她能否对两边的父母有一颗“公平的敬爱之心”。

今年春节,我跟媳妇呕了不少气。原因是自腊月初八,我们两边的单位就开始陆续发年货,媳妇每隔一天就大包小袋地往娘家送年货。说心里话,我不是个“小气”的男人。就是媳妇把她单位发的全提走了,我也没意见。可我单位发的福利她为啥不和我打声招呼,也三下五除二地打包送回了娘家?我再三跟她说,那两瓶五粮液是我留着孝敬我爸的。她满口应承,可转身就给“运”走了。唉,她送就送了吧,等我大年三十再去超市买也不迟。可是,“财政部长”却说预算超支了,还说我爸上岁数了,就别喝酒了。我气得当时就火了。平时让她霸道惯了,就不晓得“泥人还有个土性子”了。我冲她吼道:“难道养儿子的父母就只有操心受罪的命,没个享受孝敬的命?孝顺两边的父母也要讲个公平!若按亲疏论,孩子还得跟爷爷姓李呢;若按贡献论,从‘尿片’时期起,孩子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媳妇理论不过我,恼火极了,说我小肚鸡肠:“没想到你连谁带孩子多点儿少点儿的‘变天账’都记得这么清!”为这,我们冷战了3天。虽说我的态度强硬了点儿,可她这股不讲理劲儿真是叫人忍无可忍。现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儿子对儿媳有多棒,儿媳就对婆婆有多孝顺。我觉得,话反过来说也应该成立:儿媳对公公婆婆有多孝顺,丈夫就对她有多敬爱!老人们操劳了大半生不容易,趁着他们身子骨还硬朗,做小辈的多尽点儿孝心,将来心里也少分亏欠。这道理,我媳妇怎么就不明白呢?

讲述人小虎(儿子,10岁,小学生):妈妈,当你亏心地对待爷爷奶奶时,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继承”他们的命运呢?

春节,奶奶给了我200元压岁钱。临走前,这钱连同从妈妈皮夹里偷的200元,我都悄悄地塞给了奶奶。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一样:外公退休前是厂长,外婆是主任医生,工资都很高,而奶奶一辈子没工作,两人就靠爷爷的一点儿退休金过日子。奶奶有病时不敢去医院,就在药店买些便宜药硬撑着。就这样,奶奶还经常做香肠和粉蒸肉给我吃。她知道妈妈喜欢吃野笋炒肉,就坐公交车去郊区采野笋,都冻病了。可妈妈对爷爷奶奶比对外公外婆差远了。妈妈总是把我们不喜欢吃的东西给爷爷奶奶,比方铁硬的五香豆、粘牙的米花糖、5元钱1公斤的饼干,而给外公外婆的却是几十元钱1公斤的核桃、饼干。平时,妈妈尝到什么好东西,就不由自主地说:“买点儿给你外公外婆尝尝。”我一直想问她:“爷爷奶奶比外公外婆年纪还大,为什么妈妈总想不起他们呢?”

这次,我偷带了两个蛋卷给奶奶,她细细品了半天,说:“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另一个给你爷爷留着吧!我们快80岁的人了,还是第一次托孙子的福呢!”

我听了很伤心。爸爸为什么就不能劝妈妈对爷爷奶奶好一点儿呢?我现在很希望妈妈发现钱少了来盘问我,那时,我就一股脑儿地把心里话全倒出来:妈妈,你将来也会做奶奶的呀!这就是你给我做的榜样吗?

讲述人徐大爷(公公,63岁,退休工程师):做长辈最忌讳的是对小辈送的礼物评头论足,要是希望对方孝敬到点子上,不妨直接言明。

我老伴儿是个“铁算盘”,市中心顶级商厦里卖1000元钱的大衣,她去城北的品牌商那里买,只用两百多元就拿下了。一次,儿媳孝敬她一条羊毛裤,打8.5折,花了五百多元。老伴儿用“火眼金睛”一瞄,就连声说买亏了:“同样的东西500块钱我能买3条!”她赶紧要过发票去退货了。当时,儿媳的表情就像宋丹丹演的小品――太伤人自尊咧!几次之后,儿媳逢年过节就不再挖空心思买礼物了,干脆用信封装几百元钱给我们。可老伴儿又嫌“不热闹”,说孩子如今越来越懒了,净拿钱敷衍我们。我忍不住为儿媳打抱不平:“老太婆,你太难伺候了!送东西吧,你说人家买得不合适、买亏了;送钱吧,你又嫌人家不花心思。哪有你这么做婆婆的?你就不会像对女儿一样,敞开天窗说亮话?”老伴儿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怎么好意思开口跟儿媳要东西?”“这有什么,美国的父母就是想要什么‘暖心礼物’,就直接开单子跟儿女要,谁也没觉得别扭,还省了互相‘不对路’的嘀咕。”

老伴儿将信将疑地照此去做,效果果然不错。比如,她暗示媳妇“某超市的电火锅不错,阖家团圆时用得着”、“某市场的仿古瓷花瓶很雅致又便宜”……有了这份坦率,我们两代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如果长辈能直接跟儿媳索求孝敬,就暗含着没把她当外人的意思。你说,哪个儿媳妇能不喜欢呢?

讲述人刘大妈(岳母,61岁,退休会计):别以为女儿偏心娘家是好事,明智的父母应多引导她,让她分一片心去善待公公婆婆。

我只有一个女儿,亲家却有三个男孩儿,女儿嫁的是老二。起先,我不知道女儿偏心我们,吃穿用度全往娘家驮。去年春节,我去给亲家拜年,看见亲家急忙去超市买水果,才知道他们竟然连点儿“福利水果”都没有。这些年,老两口为了给仨孩子备房结婚,一直住着一居室,用的家电都超过了“服役期”,伙食也非常简单……看到这些,我心里真不好受。将心比心,我养一个女儿已不易,人家养了仨孩子,还都是大学生,得吃多少苦啊!现在,很多老人对女儿的偏心都很乐呵,觉得没白疼她们。但我却乐不起来:但凡女婿有一点儿孝心,心里怎能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没意见呢?

所以,我一回家,就把闺女单独约过来,讲起了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婆婆有多好,女婿就会对我们有多好。可能这会儿他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但总有一天,矛盾激化了,你的‘偏心眼’会被他抖出来。到那会儿,你们成天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和你爸怎么能安心呢?再说,你善待公公婆婆,他们也不会亏待你。下一次再送东西,你别忘了给他们分出一份。不然,我和你爸可不吃你的‘独食’了。”

讲了几次后,闺女好多了,孝敬老人时也跟女婿有商有量了。今年春节,他们来拜年,我看小两口比新婚时更恩爱了。亲家母打来电话说,仨媳妇数我闺女最孝顺、最贴心了,还夸我教女有方呢。

讲述人阿建(男,42岁,大学副教授):孝敬老人不能有攀比心理,因为你奉上的是心意,而不是份额的多寡。

平心而论,我媳妇对我爸妈不错。去年,单位奖励优秀员工的“港澳游”,就是她主动提出要带我父母去的,还“特批”了7000元钱“孝敬游专项基金”。但是,只要我父母到我哥家住,我媳妇就不大乐意给他们送东西了。她说,爸妈在我哥家住,我们孝敬的东西他们也吃不到多少。其实,我媳妇这种心态很多成了家的女同胞都有。她们不怕出钱孝敬公公婆婆,但认为男方的兄弟姐妹都应如此。“凭什么别人袖手旁观,单咱们出钱出力?”可是,如果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这么攀比,老人不就惨了吗?

后来,我开导媳妇说:“你觉得我爸妈是生我一个吃的苦头多,还是生兄弟俩吃的苦头多呢?”“当然是生俩‘公鸡头’吃的苦头多啦!”嘿,有门!我接着问:“那如果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你舍不舍得孝敬他们?”媳妇点点头。“既然这样,你就当我是独子好了。虽然我们不能让兄弟姐妹都尽同样的孝心,至少我们能做自己的主,多给长辈尽份心。不然,我父母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养大,孩子们却为了孝敬的厚薄互相推诿,他们的境遇该多凄凉啊!”

同时,我鼓励媳妇把这一原则也用在对岳父岳母的赡养上。原先,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比照姐姐家去做,不肯“吃亏”。我就劝她说:“孝敬父母是咱们的真心流露,又不是和兄弟姐妹合股开公司分红利,斤斤计较地算明账。这种‘感情账’,你越计较心里越不平衡,最后伤害的还是父母。”媳妇听罢,羞愧地笑了。

孝敬长辈,配偶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攀比的例子很多,如果争先恐后地孝敬,这种攀比就是“向上比”,会把每个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激发出来;然而一旦眼光朝下,总是打量他人占了自己多少便宜,就会越比越心理失衡。在这种“向下”的攀比中,最终只能使年事已高的父母倍受冷落。

一碗水范文3

一对夫妻心存孝心却能力有限,一套房子两家老人无法各住半边,到底给谁住?和睦家庭骤起波澜――

乡下爹娘,女儿心头放不下的牵挂

35岁的罗艳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一家医院的普通护士。2007年4月30日晚上,来自乡下的电话让罗艳平静的心顿时像十五只吊桶提水――七上八下。电话里,父亲语调很沉闷:“艳儿啊,五一放假能回来一趟么?”罗艳忙问有什么事,父亲欲言又止:“没什么事儿,就是你妈想你了。要是能安排开,你就回来一趟。”

答应了父亲,罗艳急忙给护士长打电话要求换班。罗艳深知父母的脾性,他们知道身为护士的女儿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从来不要求她回老家过节,平时有个头痛脑热都尽量瞒着她,从不愿给女儿添麻烦。父亲突然开口,肯定不仅仅因为想她这么简单。罗艳经常把休息日攒到一起回家看望他们,距上次回家刚刚一个多月,若非有事儿,父母不会要求她回家。

请好了假,忧心忡忡的罗艳打弟弟的手机想问个究竟。面对姐姐的探询,弟弟吞吞吐吐:“小芹整天跟我吵架要离婚,咱爸咱妈借了间房子搬出去了。我早想给你打电话,咱爸……不让。”

罗艳只觉得脑袋“嗡”一声:“你怎么忍心把咱爸咱妈撵出去?”弟弟嗫嚅着:“我没有……小芹说,要么爸妈搬出去,要么她离婚搬出去。咱爸妈不让我离婚。”

罗艳愤愤地摔了电话。三年前,从弟弟结婚那时起,她就隐隐地担心会有这样一天,现在果然应验了。那晚,愁肠百转的罗艳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眠。

罗艳只有这―个小她六岁的弟弟。在那个贫穷的小村里,父母靠微薄的种地收入供他们姐弟读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罗艳15岁初中毕业直接考了护校,18岁就参加工作帮着父母供弟弟上学。弟弟却没能考上大学,回到老家跟着父亲在属于自家的那点责任田里春种秋收,维持温饱生活。为了让爸妈少操些心,已经在城里结婚生子的罗艳省吃俭用帮家里盖了新房子,又拿出彩礼钱,才将弟媳娶进门。罗艳想把父母接出来跟自己一起生活,二老却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着儿子过才名正言顺。

罗艳自己的日子也不富裕。因为家在农村,罗艳当初与丈夫李海涛相恋很是艰难。13年前,22岁的罗艳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李海涛,两人很快陷入热恋,没想到,这桩姻缘遭到李家父母强烈反对,二老料定罗艳的娘家将是他们生活的巨大累赘,说什么也不同意独生儿子娶农村姑娘。罗艳也曾打过退堂鼓,她劝李海涛:“你爸妈担心的不无道理,你娶了我,肯定会受我们家拖累的。他们不同意这桩婚事儿,将来别扭着,日子也不好过。咱就散了吧!”李海涛不忍放弃心爱的姑娘,信誓旦旦要与她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同父母决裂也在所不惜。几经努力仍然不能让李家父母接纳,两个年轻人便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李海涛等于被父母扫地出门,夫妻俩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白手起家,燕子衔泥一样一点点置办着家当。因为房租涨价,因为房主用房,两人在城市里搬来搬去,过得颠沛流离,直到婚后第五年,才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李家父母虽然也心疼儿子,却赌着气袖手旁观,眼见儿子儿媳过得捉襟见肘还要勒紧裤带帮儿媳的娘家,便恨恨地数落儿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该让你尝尝受苦的滋味儿!”

李海涛却不觉得苦,他和罗艳相亲相爱,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罗艳并不记恨公婆,千方百计融洽与公婆的关系。虽然每次回去都要看他们冷冷的脸色,逢年过节却从不失礼,平时公婆有个头疼脑热更是跑前跑后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李家二老却始终端着一副不肯接纳她的架子,连做儿子的李海涛都觉得父母太过分了,赌气劝罗艳别理他们。罗艳总是说:“爸妈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已经让他们伤心了,不能再伤他们的心。时间长了,他们心里的气儿消了,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果然如罗艳所料,寒来暑往几个春秋,罗艳终于用她的豁达和贤淑融化了公婆心里的坚冰。在他们安定下来有了孩子之后,公婆开始时常在他们家小住,主动帮小两口带孩子、料理家务,并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儿媳的欣赏。2002年,李海涛所在的外贸公司解体,下岗之后,他没有资金创业,只好应聘到一家单位做仓库管理员,每月只有800元收入。罗艳所在科室效益很好,工资加奖金有3000多元,这让他们在当地也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眼见儿媳成了家里的经济顶梁柱,李家父母很为当初的成见而惭愧,更加体贴地帮她照料孩子。一家人终于有了一家人的样子。苦尽甜来,罗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是,远在乡下的父母始终是罗艳心头放不下的牵挂。父亲的电话和弟弟的解释,让罗艳彻夜未眠,李海涛也陪着她辗转反侧。“我也请假陪你回去,把爸妈接过来。既然他们跟儿媳合不来,再待在乡下更让人惦记,不如接过来跟我们一起过,也好有个照应。”李海涛体贴地说。

两边都是妈,一套房子搅起漫天风云

夫妻二人回乡下接老人,却遭到老人拒绝。二老只想女儿女婿帮忙买下所借住的那间房子。“只要我们还能动一天,就自己过一天。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时再说。”老人说得斩钉截铁。

“如果我在城里另买一套房子,把你们接过去住。行不行?”罗艳沉吟良久,咬牙问道。

“你哪有那么多钱买房子啊?咱们家这些年够拖累你的了,可不能再添这么大的负担。在乡下买一间就行了,两千元就能买下。”罗父看着女婿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

罗艳没跟自己商量就突然作出买房子的决定,让李海涛心里隐隐地不舒服。他们这些年虽然也攒下了8万元,但远远不够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就算买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也还差1万元左右。

“我可以跟朋友借点钱,很快也就能还上。”罗艳这才转过头用征询的目光看着丈夫,“就当咱提前给儿子准备房子。现在老人住着,十来年后,孩子总有用房的一天。”

孩子还小,将来在哪个城市发展还说不定呢,李海涛没有马上应承。罗艳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买房其实也是攒钱,钱会贬值,房子却会保值。要是儿子有出息,将来去了别的大城市,咱卖了这套房子也不亏。”

话已至此,李海涛没再说什么。下岗后自己挣的钱还不及妻子挣的三分之一,涉及钱的事儿,他没有反对的底气。 见父母没再执意反对,罗艳和李海涛回城了,开始马不停蹄地张罗着看房买房的事儿。

正在这时,李海涛父母所住的房子拆迁。二老不想等楼房翻建后回迁原址,他们想跟开发商要一笔拆迁费,买一户小一点的二手房,这样既能省出一笔钱来,也省得再搬来搬去麻烦,想让儿子儿媳帮着找一套二手房。李海涛心无城府地说:“正好我们想给她爸妈买房子,两套房子一起跑了。”

一听说给亲家买房子,李家二老脸色大变。罗艳见状连忙解释:“房子是给孩子准备的,先借给我父母住,将来再还给我们。”

婆婆颇有些气愤地开了口:“我这儿要动迁,你们可 是早就知道了。既然买房子,怎么不借给我们住呢?我们就海涛一个孩子,养儿防老,你父母却是还有儿子的。”

罗艳哑然。她和李海涛面面相觑,都意识到买房计划可能会引起一场家庭地震。

果然,第二天李海涛被父母叫了过去,带回令罗艳难以接受的决定:他父母不想再另买一套房子了,既然儿子要买房,他们就先借住进去。他们的退休金只能维持生活,拆迁费要留作今后养老治病的保障。

罗艳大怒:“他们又不是买不起,凭什么住我的房子?”

李海涛虽然也觉得父母做得有点不近人情,但妻子的话让他反感:“凭什么?就凭他们是我的父母!你妈是妈,难道我妈就不是妈?”

“妈和妈不一样!我妈没钱,需要帮助;你妈有钱,不应该跟我妈攀比。”罗艳气道,“他们怎么就不能体谅我的难处呢?”

“人老了有时就跟孩子一样,难道你还跟老人一般见识?我父母就我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养大了我,要求我回报也不过分。你不能凡事只考虑你家,不顾我父母的感受!”李海涛当仁不让。

罗艳心里的火直往外冒,多年来埋在心底的委屈一瞬间爆发了:“我不顾他们的感受?我逆来顺受地看他们的脸色看了多少年?他们想过我的感受吗?我当初过得颠沛流离,五年搬了八次家,他们可曾说过给我买房子或者让我回家去住?我不欠他们的!”

“你不欠我欠!”李海涛怒目相向,“这些年,我竭尽所能照顾你父母,连你弟弟都照顾,我也够意思了!我不能再因为孝敬你父母而伤了我父母的心!要么干脆就别买房子,谁也别住!”

罗艳气愤至极口不择言:“房子我是买定了,但必须是我爸妈住。就算搭伙过日子还要讲个公平合理。这些年我挣的钱每月拿出跟你相同的一部分养家,剩下的也足够给我父母买房子了。你要孝敬你父母,就自己去挣!”

话已至此,夫妻俩呆住了,共同生活这么多年,再穷困的日子都笑着过来了,从来没这样恶言相向过。本来就因为下岗而暗暗自卑的李海涛伤心至极,用颤抖的手指着妻子说:“你终于说出了你的心里话。我就知道你看不起我才会这样拿我和我父母不当回事儿!你嫌我挣不来钱,你去找挣大钱的吧!我也不稀罕靠你养着受你的窝囊气,我们离婚好了!”说罢摔门而去。

那晚,深夜方归的李海涛喝得酩酊大醉:自己有钥匙却把房门拍得山响,罗艳给他开门,他怒冲冲地把她推了个趔趄,径直去客厅躺在沙发上;呼噜声响起时,他还在梦呓般嘟囔:“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

罗艳独自回到卧室床上,苦涩的泪水流了一夜。

四两拨千斤,善良儿媳化干戈为玉帛

李海涛和罗艳陷入了冷战。

李海涛除了上班就是在外面跑,回到家也冷着脸不说话。罗艳深悔自己气头上说了过激的话让他伤心,丈夫下岗后精神日渐萎靡,自己拿他挣钱少说事儿无异于雪上加霜。可是一见他那副得理不让人的样子,罗艳也赌着气跟他叫劲儿,不肯道歉。至于房子还买不买,买了给谁住,小两口就没法儿再平心静气地交流。

一个月之后,李海涛忽然跟罗艳伸手要钱,说他在附近小区看好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决定买下,所差的1万元由他父母出。

罗艳知道,这等于是说房子给了他的父母居住。家里的经济大权一直握在自己手里,要不要拿出存折?她犹豫着。

一连几个夜晚罗艳都睡不着觉,一想到公婆揣着一大笔动迁费不肯买房子她就愤愤难平,可是,李海涛多年来无怨无悔地帮她接济娘家的一幕幕也在心头回放着,将心比心,要求他一味地孝敬岳父母而拗着自己的爹妈,也确实是难为他。

罗艳知道丈夫说出离婚并非一时气话,而且总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这个家势必走向分崩离析,这是她极不愿看到的结果,她还爱着这个家,爱着李海涛。她必须竭尽所能守住自己最心爱的家。

这样一想,罗艳就把存折给了李海涛。罗艳的大度,让李海涛喜出望外,同时也心生愧疚,他搂过妻子,哽咽着说:“媳妇,我对不起你!都是我没能耐。要是咱能买得起两套房子,哪能这么作难啊!”

罗艳安慰他道:“没事儿,先给你妈买吧,给我妈租一套小点的。以后咱慢慢攒钱再买一套。”

李海涛的父母欢天喜地搬了家。房子给了,罗艳也不愿与他们闹僵,隐忍着心里的不快,忙前忙后地帮着他们安顿。面对前来恭贺乔迁之喜的亲友,公公婆婆一个劲儿地夸儿媳孝顺,罗艳强颜欢笑,只能在心里哀叹自己命运不济,遇上这么一对自私的老人。

不久,罗艳回乡下接出父母把他们安顿在租来的房子里,谎称这房子是自己买下的。为了多挣点钱,罗艳开始利用上下夜班的休息时间去个体诊所打短工,早、午、晚给人上门输液,忙得―刻也不得清闲,每月收入也才多了IOOO多元。公公婆婆看在眼里也很心疼,天天像不要钱的钟点工一样上门帮她料理家务,这让罗艳心里多少感到了一丝温暖。

罗艳的父母进城后,花着女儿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深感不安,罗父便四处转悠着想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做。不久,还真在附近一家工厂找到了看收发室的活儿。邻居一对小夫妻也把1岁多的孩子天天送到罗母那儿照看,又有一点辛劳费。能自食其力,两位老人喜不自禁。罗艳见那两份工作并不怎么辛苦,父母又做得精神大振,便没有阻拦。他们能在城里安居乐业,自己能隔三岔五拎着吃的喝的回去探望照料,罗艳深感安慰。

没想到,安定的日子刚刚过了两个月,罗家二老所住的房子就因房主急需用钱而要出售,罗艳只得跟父母承认房子是租来的。女儿为了父母如此煞费苦心,二老万分心疼,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再租房子增添负担,罗父求厂领导关照,那间狭小的收发室就做了老两口的容身之地。罗艳尽管心里千般不忍、万般难过,也没跟公公婆婆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那年中秋节,李家父母在孙子带领下携礼品去探望亲家,坐在那间逼仄得连生活用品都放不下的收发室里,两人难过得不知说什么好。告别之后,二老径直去了儿子家,宣布他们的决定:他们搬来与儿子同住,那套房子让给亲家。

一碗水范文4

2004年,亿阑达公司董事长马晓春到台湾考察水家电产业市场。在那里,他发现台湾RO制水机非常普及,大约80%的家庭都在使用,所住的宾馆、酒店也都有安装。这让他很疑惑,制水机市场为何这么大呢?于是他带着好奇参观考察了当时台湾最大的制水机制造商之一――台湾国品公司。

在那里,工作人员给他测了自来水的TDS值,并做了电解实验。电解法是美国FDA检测水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一般溶解在水中的杂质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而用电解器的铁棒(正极)和铝棒(负极)就可以把水中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分离出来,让人的肉眼能直观的看到。一杯普通水,一杯纯净矿物质水,放入电解棒,十几秒后,纯净水不会变化,表明水中没有任何的杂质,普通饮用水中,呈现厚重黑绿色的悬浮物,表明水内含有大量杂质和污染物。

看完实验后,马晓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自己平时喝的水是那么脏。工作人员告诉他,制水机在台湾有“体外肾”之称,因为纯净水经过反渗透处理后,不含有任何的杂质,水中的杂质不需要肾脏去处理,所以就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并且纯净水是不饱和状态,水又有溶解杂质的功能,人体内各种脏器的杂质溶解在水中,排出体外,可以减轻各种脏器的负担,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制水机又有“人体清道夫”的美称。

制水机主要是采用RO分离膜,它的孔径仅为0.0001微米,一个细菌要缩小4000倍才能通过,就连病毒都要缩小200倍才能通过,所以其有效去除率达100%。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想到中国大陆工农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被污染的水也很多,家庭终端水质净化设备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市场前景广阔,所以马晓春决定一定要把制水机引进大陆。

引进大陆不断创新

马晓春先购买了几台不同款式的制水机带回潍坊,刚回到家,他就取出TDS笔和电解器对自己家的水进行实验,经过电解实验,看到自己家的水比台湾的更脏,这更加坚定了他做制水机的决心。但在市场调查和咨询专家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净水机固然好,但是同时把有益的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也给去除了,并且水的PH值也是酸性的,长期饮用会造成人体微量元素的缺失和酸性体质人群的酸碱不平衡。”怎么办?能不能制出一种让水既干净又要富含矿物质并且是弱碱性的制水机呢!

此后历经2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试验,他终于发明出亿阑达多功能家用制水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该产品在美国的膜分离技术基础上增加了微电解矿化制水器,即水在处理成纯净水以后又通过微电解矿化制水器进行微电解和矿化,这样制出来的水是首先是纯净的,再经过微电解矿化制水器后,又溶出了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制出来的水PH值在7.0-8.5之间,是弱碱性的,能够中和酸性体质多余的酸素,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有适量的氧,小分子团,易于人体吸收,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19298-2003国家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亿阑达多功能家用制水机还独创LED液晶显示、水质检测和滤芯更换报警系统,方便使用者随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因此产品一经上市,立即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情追捧。

科技成果鉴定 国内领先水平

亿阑达多功能家用制水机一举成名后,马晓春并未停止进取的脚步,不断创新成为他事业的座佑铭。看到传统的制水机,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会排出一部分废水,而很多时候这一部分废水就排进下水管道白白流走,造成极大的浪费,于是他便组织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无废水家用制水机。。2009年8月29日,山东省科技厅有关领导以及省里的专家对亿阑达公司“无废水家用制水机”项目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通过质疑、答辩和评议,认为与传统逆渗透净水器相比,该产品从稳定性、出水水质、无废水排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绩和技术突破,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的家用制水机任一款都可选配无废水装置和双性出水龙头装置,不但可以解决废水排放问题,而且让用户同时拥有矿物质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健康好水,拥有双重选择,拥有更多健康。

针对农村无自来水家庭,马晓春还特别开发了一款无压制水机,从而解决了农村家庭常年饮用不洁地下水而又无法改变的现状,走在了净水机行业的前列。

发现单一的制水机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马晓春董事长又率公司研发人员不断创新,推出了多功能制水机,既有纯净水,又有富含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水,还有弱碱性的微电解水,从而为健康加分。

此外,马晓春董事长还针对养殖场、养殖户,研发推出了养殖用灭菌净水机,本机采用美国三级精密过滤和紫外线杀菌器处理,能杀灭水中的各种细菌和禽流感病毒,出水水质洁净无菌,符合各种养殖业在幼禽、幼仔及敏感家禽对饮用水卫生的要求,可有效降低幼禽、幼仔及敏感家禽因饮用不良水质而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种产品使用率高、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荣誉展示值得信赖

屹今为止亿阑达公司成立五年来,已申请国家专利二十余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火炬计划项目企业,星火计划企业,并多次承担省、市火炬计划项目,2008年度被评为“中国明星专利企业”和“节能先进企业”。 公司研发的项目06、07、08连续三年被评为高新区科技计划项目。

2009年“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于8月9日在潍坊奥体中心开赛,公司成为国青队的指定赞助商,并成为央视上榜品牌。中国国青队教练宿茂臻喝了亿阑达矿物质水后赞不绝口:“亿阑达矿物质水确实好!这是我们每个注重健康的人所需要的!”

上榜品牌激情创业

现在亿阑达各地销售精英士气更足,纷纷筹划新的市场推广策略,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亿阑达家用制水机健康销售热潮。

一碗水范文5

叶落风寒锁愁眉

暮重庭深堆心绪

低窗腊尽心似灰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风中魅

苦酒饮尽无限事

弱影凄凄燕难归

青丝频频添白发

心如止水堪为谁

素颜难描香消去

奈何桥前千古悲

喝完孟婆忘情水

来生不在做女人

化作溪流静静淌

化作雄鹰展翅飞

一碗水范文6

站在家门口,或站在前园明堂上向村西北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我打小就十分熟悉的石塔山。前溪,自西向东从它的山脚下缓缓而过。

天天见着石塔山的身影,不禁会让人想起老人们常说的故事。据传,村里人丁兴旺,物阜民丰,全托石塔山的吉祥。你看,从石塔山沿西北而去的小山脉,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经长山,绕过几个小山村直至北山,龙头卧伏在前溪边经年累月地汲取流经前溪清澈而甘甜的溪水。

前溪并不长,总共也不到三公里,由上游的西南和西北的三支小溪流汇入,向东经过梅村西溪而进入孝顺溪。前溪,又是孝顺溪在北山脚下的源头之一。

记得小时候,在前溪桥上看溪流可是一大美事。

清晨,周围的空气清新又怡人。村子里,早已有此起彼伏的鸡啼声,大门刚开出一条缝儿,几只调皮的小狗已蹿出门外,跟在赶早干活儿的大人的后头小跑着。前溪边,三五名女子的嬉笑声、浣洗的棒槌声,一声一声,回荡在河边。村子的上空也陆陆续续地飘起了缕缕炊烟,与笼罩住村子的云雾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江南山乡的美图,让你看得如痴如醉。

不经意间,旭日徐徐东升,朝霞满天。前溪里,溪水迎着光芒闪耀着粼粼波光,和着那细小的潺潺流水声,在这清新的早晨,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山村姑娘在唱着美妙而婉转的情歌。水面腾升起的水雾,更像那天上七仙女们编织的一条玉云纱,忽而高,忽而低,欲掩欲现,置人于飘飘欲仙的幻景中。前溪的溪水,带着北山的湿润,又恰是给人们寄许的深情牵挂和叮咛……

看着前溪水,看着田野里劳作的男人、女人们,更看着前溪堤边的大槐树、大樟树。许多年过去了,这些童年时代的记忆又重拾在脑海中,堆积在我的心间。

前溪,从古至今已三易其道。

曾经流经大S、活(下)泉塘的,还有一个二斗湾的古溪流道,却已鲜为人知,也许只有一个轮廓的印象了。

前溪自西向东弯弯曲曲顺势而下,又在二斗湾转了个大弯,形成“之”字形状。大湾头伸向村中,依照古人的风水哲理,其中的概念意味着什么,不难想象。大湾里可以蓄水,村东的农田灌溉无忧了。距离南溪堤大湾角数十米处有一古井,四周用大青石板条砌成,这原本是供村民们生活饮用的水井,现在早已废填。

夏天,前溪的溪滩是小孩子们的天堂。一天到晚都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在溪水中抓小鱼、捉螃蟹,还时不时地有人举着双手里的“胜利品”欢呼雀跃。累了,有的爬到石板桥上躺着,也不怕桥板烫;有的则躲在大湾北的大樟树下翘着二郎腿,悠然自得地哼着不成调的歌儿;有的干脆跳进三石潭痛快地戏水;有的则蹿上大樟树,攀枝过丫去掏鸟蛋呢。

三伏天的雨,说来就来。一会儿的时间,天空中乌云密布,又是狂风又是打雷。霎时,铺天盖地的大雨从天而降,噼里啪啦,粗犷而迅猛。小孩子们吓得抱着小脑袋纷纷逃回家中。

其实,家乡下雨很美。

雨,像天空垂向大地的珠帘,一串串,一帘帘,在风中斜着。雨点,叩击在擎天大樟树的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叶在雨水的冲洗下,变得滋润而生动起来。落在泥地上的雨点,迅速被尘土吸去,然后又飘起一阵冒着热气的尘烟。我站在雨中还歪着小脑袋,想象那阵阵的轻烟背后肯定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而且耐人寻味。

雨中,前溪里渐渐地涨水了。阵阵水浪拍击声由远而近从耳边掠过,乍见溪水不断地涌涨着快要满出溪堤,那水势的壮观真不亚于钱江水弄潮呢。溪流在奔腾着,涌进二斗湾里的水很快形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漩涡……不一会儿,桥上、大湾的堤岸上站满了人。穿蓑衣的、扛着锄头的、背着用来装泥土用的草袋的,还有撑着雨伞看稀奇的,喊叫声和水浪的拍击声交织在一起,其情其景如今只是一个忧伤的记忆了。

而更多的时候,四面环山的故乡更见一片“烟雨江南”的雨中景色和雨后的一幅幅“诗画同源”的优美画卷!

你瞧瞧,田野里,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愈发葱郁;池塘里,在风中摇曳的荷叶凝着晶莹透彻的水珠,时而滚动,时而又滴落。你闻闻,无论是在雨中还是雨后的空气中,都有各种植物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时不时地飘逸着丝丝而微微的湿润的甜味……

昔日,一个古村落,就是一座城堡。

走进村中,村庄传统的格局依然没变。虽然有那么一点凄凄的感觉,也因只是多几处颓垣残壁,或多或少有爬满青苔的青砖瓦片散落在地。时光从古老传统村落穿过,留下了漫长岁月沉淀的痕迹,更见得它的风华沧桑。

村北前园明堂原有一座城门式的门楼,为最大的村貌标志之一,相当地雄伟壮观!村东、南、西都各设大车门,为全村各支系的人出入提供方便。每个深宅里居住的珠山邢氏宗亲同为一个总支系,统分为三大支系。门一关,各家各户可以独立过日子;门一开,又是同一个大门出入,同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尽管是深宅窄巷,在每一个支系的厅堂之间均各置巷顶架,作过街楼互相接通,四通八达,女人们可以直接从楼上到邢氏大祠堂或互相串门,真正体现着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传统民风。

一座座错落有致、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已有不少随时代的递演而消逝。走在弯曲狭小的弄堂里,看着仅存的数幢牛腿挑檐、飞檐翘角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布局结构中透着灵气,透着精湛的技艺,又充分显示出传统人文思想观念和本土民居建筑文化紧密结合的元素。在这里,仿佛又穿梭于一幅古代画卷中,心中由衷惊叹之余又添几分嗟唏!

当然,即便传统族居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已渐渐地淡出,将近千年的古建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为和自然因素,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地模糊;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老宅因为社会的发展,在一排排崭新而透露着现代化气息的高楼中,渐渐沧桑……但是,怀古念祖之情依然萦绕在村民心中。

去年,邢氏大祠堂的重建,让这座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古建筑重新焕发了古香古色。难怪游人赞赏有加:“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

你若站在石塔山的山顶上,极目四望,更是一览无余。村北,大北山拔地而起,峰峦起伏,层层相叠,仪态其势如龙腾虎跃,由西南沿北奔v东去;村南,自与大北山相连的紫荆岩尖、峻岭殿以及枝条岭头过东一伏六弓,再起自深壁、平山蜿蜒而来,后山又如屏障耸翠紧挨着村庄。时值东方旭日高升,阳光普照之下,远山近壑之间,一层淡淡的氤氲之气宛如仙女的秀纱拂拂如如,在绿茵中多情地缭绕,显得格外的婀娜多姿。

上一篇描写英雄的成语

下一篇试驾会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