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1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颇深。“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惯性的实验
教学中老师们多用一个鸡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后用手快速的将卡片弹走,看到鸡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3.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二、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设计探究实验课过程中,首先,老师必须对新教材作深入的纵向了解,与旧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内容顺序编排、实验和作业等方面作横向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探究实验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探究实验学案。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第三,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好实验仪器,尽可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去得出概念,发现规律。在这里要求老师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实验,具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要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备用。最后,将优秀的作业、作品在年级展示。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必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挥“小实验”作用,训练制作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上接第90页)整个活动过程热烈而有序,无论平时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点的,个个都积极参与。游戏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竖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有何关系?横行三个相邻的日期间有何关系?通过问题探索,使学生又回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中来。
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退居”意识,要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结论不急于告诉,方法不过早提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的精神生活。
(2)策划活动过程——做到放得下,收得起
数学实践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具有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形式的开放性更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作用更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有收放自如的能力。
①在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上的“放”
数学实践活动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实践活动除了教室这一场所之外,可带学生走出教室门、走出校门,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找到恰当的活动场所。
②在活动组织、活动指导上的“收”
在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活泼而有序,自主又高效地活动,少不了教师的恰到好处的“收”。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助手、活动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组织带头作用,让小组活动动而不乱。在学生活动时,教师是敏锐的信息收集者、热心的学习顾问,根据从学生身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应变,使学生的活动都围绕积极的目标有序地进行。
(3)策划活动成果——实现有效交流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舞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3.活动后的策划:丰富活动课的教学评价
数学活动课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活动后的总结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教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新课标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上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结语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认真研究和把握数学活动的艺术,让全体学生都积极自由的交流讨论,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资源,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都能自如舒展心灵的舞台。这样有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在优化数学实践活动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应建军.新时期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探索.中学数学杂志,2002.
[3]浙江教育科研,2006,(2).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8.5;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07-01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学习,认真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能力组织高效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语文阅读动态,从而有效把握教学方向。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考核,监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模式化比较严重,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两者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矛盾,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考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够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文章的音频,让学生倾听,从而使其拥有更好的感受。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体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创设多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随着学生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也得到良好发展。由此看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应鼓励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观点和进行质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实现思维创新。例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既包括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也包括一些道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演讲比赛,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开展创新教育,长期坚持下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3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创设
创新思维是较为难以捉摸的心理过程,它能让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奇迹。现在的家长和教师都把幼儿学习知识为重点,而忽略了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幼儿上小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幼儿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模式。其实,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远比教给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重要得多。当然,学前期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受生理和心理年龄的限制,但是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能运用多种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使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总结以下:
一、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抓起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三、多提问
我们在课堂上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为主。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聪明的小鸡叽叽叽》里,幼儿了解小鸡是怎样不断提出问题的句子,如:我是怎么生下来的呢?让幼儿了解胎生跟卵生的概念。小蜜蜂是怎么把花蜜酿成蜂蜜的?让幼儿认识蜜蜂如何酿造蜂蜜的整个过程。南瓜为什么长这么大?让幼儿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过程等等。幼儿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鸡那种勇于发现问题的精神,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来引导和鼓励幼儿象聪明的小鸡叽叽叽一样,让我们的幼儿都养成一种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幼儿跟着小鸡叽叽叽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
四、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如《山羊的南瓜》的游戏中,让小朋友帮助小山羊把南瓜送给它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从路口出发,自己去送,那么送南瓜的路线就有很多种。有的走的路不重复,节省时间,节省力气。有的走来走去重重复复,既浪费时间又走得累。这个游戏我们教授给幼儿的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做事情的方法是很多种的,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方法,进而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比较怎么送南瓜走的路少,怎么送走的路多。
五、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4
关键词:英语活动课 培养 创新思维
1.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我们将迈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而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主席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曾说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而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在教学时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2.在英语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创设激情情景,唤起创新意识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的氛围。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着地去思索创新。教学中,借助录音、录像、电视、语言、食物、幻灯等多种媒体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2.2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人们进行各种创造实践活动的心理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对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英语是拼音文字,与汉语象形字不同的是英语有很多较相似的词,如:cat和cap,plane和play等。这不仅给学生继续学习英语造成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滞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经营转移、侧向思维和遥远联想对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新猜测和新结论。
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有时我们改编一些熟悉的歌曲的歌词,再进行演唱。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使学生进入所学情景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了多元态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2.3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学习、实践中,较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2.4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叉的思维网络。而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英语活动课上,我们经常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成自己的对话,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蒺d like… Would you like….等句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这一句型自编小品,学生在交流、讨论后,编成的对话各式各样,有的在课文的基础上多加上I?蒺m hungry/thirsty.有的把对话改成在家里请客, Welcome to my home. Come in and sit down!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等。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5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影响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创造力的产生。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方式可以选择:
2.5.1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答错的同学,不立即说“Sorry, 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 again.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划“×”了事,而是在错的下面划“?”,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2.5.2分层次评价
分层次评价,即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评价指导。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后进生,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要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就要为形式创设更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想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要让他们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同时注意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复鹏 “探讨活动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增刊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5
一、重视实验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化学实验方法中,科学的、全面的观察尤其具有特殊的关键作用.观察应讲究方法,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未所见,不善观察者,虽如入宝山也会空手而归.化学实验中,观察应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为了使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能有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观察活动必须如下几个方面.
1.准确性
观察需要有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对一些定性的要求“定性”准确,对定量的研究则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准确度.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重要的发现从眼皮底下溜走.例如,在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改变时,要准确称量反应前后各物质及所用仪器的质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2.敏锐性
要善于抓住哪些稍纵即逝的化学现象,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反常”的现象.如,居里夫人在研究元素铀的放射性时发现,铀矿石的放射性比提纯后的铀化合物的放射性更强.于是预言在未提纯的铀矿石中肯定有一种新的元素的放射性更强.为此居里夫妇花了4年时间,从8吨沥青铀中提炼出0.1克的新元素的氯化物,并以极少量的纯化合物测出了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这就是元素镭.居里夫人为此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此抓住这些反常现象,并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常常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3.全面性
良好的观察力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精确而全面的进行观察.任何一种事物不仅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各种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我们在观察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要看到其发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也要能注意在镁带的上方产生的一缕白烟,有没有火焰等.
二、重视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分析实际上就是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信息后,就要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在不断经历分析过程中,能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接受了新的思维方法的培训.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思维定势.这样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分析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常规思维模式挑战,能大胆设想,另辟蹊径拓展思维角度、变换思路,确立一个新的思维活动状态.例如,SO2漂白性实验,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加热后,又恢复成原来的红色.如果将导管从NaOH溶液中取出,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却大不一样了.品红溶液褪色后,将其加热,无色溶液却不再变为红色.如果按照常规围绕SO2展开思考,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答案:导管上粘有NaOH溶液和品红生成了无色的新物质.
三、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1.增加实验操作的探索性
教材绝大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已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切现象和变化都在预料之中,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激发不起学生去积极思考.若教师在学生实验中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内容,让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这些实验, 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探究活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培养.如在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实验后可增加3个实验:(1)Na与CuSO4溶液置换反应可否置换出Cu?(2)Na与FeSO4溶液反应有何现象?(3)室温下把铁钉放入盛浓H2SO4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有何现象?面对这些疑问,学生激情高涨,思维会异常活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更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增加实验操作的创新性
创新思维能力范文6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二、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叫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