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创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创新论文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新产业组织理论突破创新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缺陷

(一)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又称哈佛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梅森(Mason)、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他们提出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即SCP分析框架。

在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公共政策组成。哈佛学派以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联系,即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水平。其中,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而主要的进入壁垒是现有厂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等。该学派认为,如果现实中的市场结构是集中的,垄断厂商就有可能通过限制产出、提高进入壁垒或者串谋,把价格提高到获取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从而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破坏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因此,哈佛学派主张采取企业分拆、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来恢复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哈佛学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他们的研究主要依靠短期截面分析,往往带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忽略了长期过程中产业的动态效率和配置效率;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分析;过于强调市场结构是导致厂商不同行为和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绩效主义学派

绩效主义学派是在与结构主义学派的争论中崛起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蒂格勒(Stigler)、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曾(Brozen)、波斯纳(Posener)等,由于这些学者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故理论界也称该学派为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信念上,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检验”过程,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上,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它们才能获得高额利润,进而促使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最终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指出,只要市场上现有的厂商(一家或多家)时刻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大厂商就不可能像哈佛学派所言的那样可以任意制定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因此,企业规模的扩大或集中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垄断程度的上升和竞争程度的下降,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来自于自身的高效率,而与垄断势力无关。所以,生产的集中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收益和生产效率。基于以上认识,该学派主张:不能以集中度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作为实施反垄断政策的判定标准,只要大企业有高的绩效水平,就应当放松对大企业的不必要管制,反对政府对市场竞争过程的干预。

但是,绩效主义学派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区分企业的高赢利是来源于自身的高效率还是垄断势力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争论。克拉克(R.Clarke,S.Davies,M.Waterson)等人在对英国的研究中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产业越集中,产业中不同规模企业的赢利能力的差异就越大这一现象。盖尔(Gale)的研究表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的高赢利,而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高效率(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2001)。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发展创新

(一)主要理论观点介绍

1.策略(StrategicBehavior)理论。寡头竞争企业的策略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策略包括合作策略和非合作策略。其中,非合作策略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在垄断或寡头市场中,主导厂商可以通过策略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改变竞争对手对未来事件的信念,达到迫使竞争对手做出对主导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因此,市场环境不再是外生的。策略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响未来市场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策略;二是影响竞争者对事件估计信念的策略。前者包括过度生产能力策略、提高对手成本策略、品牌多样化策略等,后者包括与进入遏制和退出引诱相联系的限制性定价策略、掠夺性定价策略、消耗战策略、研发竞赛策略等(余东华,2004)。

2.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鲍莫尔(Baumol)、帕恩查(Panzar)和韦利格(Willing),该理论是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主要以“完全可竞争市场”的概念来分析有效率的产业组织形态。所谓“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在退出市场时完全不负担沉没成本,进入和退出市场完全自由。该理论认为,只要市场是完全(或近似完全)可竞争的,潜在的竞争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中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与效率并存的。基于上述认识,该理论认为在完全(或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上,政府应当放弃反垄断政策,并放松对某些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政府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应是确保行业中具有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为此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3.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虽然在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上不尽相同,但在市场机制问题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考虑利用市场机制的成本问题,即交易费用问题。科斯(Coase)、威廉姆森(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等人正是凭借对交易费用理论的阐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他们的理论贡献在于引入了交易费用的概念,用以说明企业与市场的边界问题,彻底改变了其他学派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做法。

科斯早在1937年就发表了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他指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组织生产的方式,企业的本质就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1985年,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出版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企业、市场和关联合约》一书,对交易费用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等作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新制度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不单纯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是由技术、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等因素共同决定,其主要观点如下:借助于资产专用性、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等概念,认为当市场交易活动产生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时,企业规模应当扩大,企业之间应当实行兼并、联合;反之,企业规模应当缩小。指出企业组织也是对资源配置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企业组织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参与对资源的配置。

4.企业理论。理论集中探讨人目标偏离及其治理问题。例如:法玛(Fama)、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和哈特(Hart)提出的“现代企业外部约束机制”理论,指出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是约束管理者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爱德华兹(Edwards)和汉南(Hannant)等人提出,若能保持产品市场上的充分竞争,产品市场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法玛(Fama)在《问题与企业理论》一文中指出,有效率的股票市场同样也是一种约束人的有效机制;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在《企业理论:经营者行为、费用与产权结构》一文中提出了“企业融资约束机制”理论,指出通过债权和股权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搭配,可以产生一种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机制。(牛晓帆,2004)

5.企业产权理论。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andHart,1986)以及哈特和莫尔的经典文献(HartandMoore,1990)被合称为GHM理论,构成了产权理论(property-rightstheory,PRT)原始意义上的基本框架,后来经过哈特(Hart,1995)的进一步工作而使该理论在体系上趋于完善。

PRT把契约权利(contractualrights)分为两种类型:特定权利(specificrights)和剩余权利(residualrights),当在契约中列出所有的针对资产的特定权利的代价很高时,让某一参与人购买所有的剩余权利可能是最优的,不可缔约性越强剩余控制权的作用就越重要。PRT得到的一些重要命题如下:在任何一种所有权结构下,都存在关系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不足;如果一方的投资决策是无弹性的(投资决策对激励不敏感),那么最好就是把所有的控制权都给予另一方;如果一方投资是相对缺乏生产力的,那么另一方就应该拥有全部控制权;如果两种资产是互为独立的,那么非合并就是最佳的;如果两种资产是严格互补的,那么某一种形式的合并就是最佳的;如果一方的人力资本是必要的,那么该方拥有全部控制权是最佳的;如果双方的人力资本都是必要的,那么所有的所有权结构都同样好(组织形式不再重要)。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创新发展

1.在理论基础上广泛吸取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思想,修正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基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假设。新产业组织理论把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理论等都纳入了对企业行为的分析框架,为理解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权利配置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研究重点上由市场结构转到企业内部组织与企业行为上,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侧重分析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这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视市场机制为唯一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只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规模不等的生产单位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同时,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行为是企业决策者基于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目标的决策结果,并不只是受市场结构的影响,在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上,二者并不是单向的决定关系。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2

1.1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国外学者对于创业投资集聚的研究主要基于创业投资具有空间邻近偏好的假设[5],他们认为,创业投资的地域集中是由于创业投资活动的空间邻近偏好造成的,即创业投资者喜欢投资于距离自己近的企业。更有一些国研究指出,创业投资机构对本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明显的投资偏好。Florida和Smith通过观察英国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发现,位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创业投资机构倾向于寻找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投资[6];Powell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美国几个大的生物工业园区(Boston、SanFrancisco和SanDiego)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7]。创业投资在本地集聚是产业创新集群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本地创业投资行业的支持。王缉慈指出,硅谷内衍生新技术企业的能力之所以如此之强,关键是创业投资在本地发展壮大为区域内企业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金融环境[8]。在创业投资的引导下,各种创新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聚集在一起,这种由创业投资空间邻近效应所产生的资源集聚环境有助于加速本地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尤其是当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创企业在向外部寻求资本时,创业企业家为了接近资金、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来源,往往更愿意选择在创业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地区设立公司;并且随着区域的企业成功率的提高,这将吸引更多创业资本和创新资源形成集聚,这种由资本集聚与技术创新集聚形成的“马太效应”促进了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良性循环。

1.2创业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资源因素,更重要是由行业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所决定。新经济地理学强调知识溢出的本地化是影响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从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获得的知识溢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者与企业家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知识溢出,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能够为投资者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大大促进了投资者对企业家的经验交流和隐性知识的传播;二是由创业投资所推动的整个行业范围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很多创业资本聚集的行业具有明显知识溢出特征,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能够帮助行业知识溢出在本地范围内实现最大化收益[12]。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看,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产业创新集群的影响在于为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知识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性极强的行业,由创业投资空间邻近效应所导致的知识溢出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化机制。首先,创业投资与创新企业的空间邻近性增加了双方对产业集群的知识输入,并逐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积累,对于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创业资本在本地范围内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能够促进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尤其为隐性知识溢出提供了条件;再次,由创业投资推动的知识溢出效应促使产业创新集群逐渐发展成为两者相互融合的集群创新网络,有利于形成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自我增强机制,是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创新产出与生产率水平的重要源泉。

2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共生系统

从上述分析可知,创业投资的集聚效应与产业创新集群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运用产业共生理论对创业投资行业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关于“产业共生”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未存在统一的观点。按照袁纯清对于经济主体共生关系的定义[13],本文将“产业共生”界定为以不同产业或其业务模块之间存续性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表现为在一定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关系。产业共生关系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产业链连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本质,只要发生产业共生,共生关系中的经济主体一定具有明确的利益追求,虽然各个共生单元的职能分工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下形成有效的互动、协调与融合,并发展成为一种超越市场和企业的组织形态———产业共生系统[14]。产业共生系统是一个中间型组织,它由三大要素构成: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1)共生单元。本文分析的是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之间的共生关系,从产业层面来说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而从企业层面来说共生单元则对应的是创业投资机构与技术创新企业。(2)共生环境。共生环境是指影响产业共生系统形成的所有外部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能够出现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共生现象,本文的共生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资本与产业创新集聚的政策、基本设施和市场环境等。(3)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的形式,产业共生模式存在卫星式共生、网络式共生等组织模式[15]。本文根据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阶段,将两者的共生模式归纳如下:一种是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它是指在产业创新集群形成的早期阶段,以某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为主导,其它与该投资项目具有产业联系(上游、下游、相同节点)的多个企业围绕主导项目进行运作,一个或多个创业投资机构通过投资于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待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取得产业化成功后,带动更多创业资本进入产业链上其它技术创新项目,从而形成以主导技术创新项目为中心的卫星式共生模式。另外一种是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我们知道,一个创业投资机构不可能将其全部资本投资于同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随着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壮大,其投资对象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有时候创业投资机构之间会相互共享某些信息和资源,并相互合作联合投资于某些前景较好的技术创新项目,多个创业投资机构同时投资于同一区域相同产业的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先形成小范围的技术创新集聚,待这些项目取得产业化成功后,带动更多创业资本进入同一产业的其它技术创新项目,从而形成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

3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共生的理论模型

在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初创、成长、成熟、衰退是其生命周期的四个必经阶段,这在形态上与生物学的Logistic模型非常类似,因此,本文将创业投资行业(以变量VC表示)与产业创新集群(以变量HT表示)的增长曲线基本模型设定如下。假设变量VC(t)和HT(t)的演变均遵从Logistic规律,两个产业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通过方程中的系数ai和bi(i=0,1,2)体现出来:系数a0、b0分别表示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各自的增长率,若把两者看作是同一个产业共生系统的话,a0>0(或b0>0)表示创业投资集群(或产业创新集群)可以依靠系统以外的资源为生,而a0<0(或b0<0)则表示创业投资集群(或产业创新集群)不能够完全依靠系统以外的资源为生,显然后者是我们所关注的情况。系数a1、b1分别表示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密度制约,一般假定a1<0、b1<0说明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增长受到外部资源环境的限制。系数a2、b2表示两个集群的相互关系,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与产业创新集群(HT)之间相互竞争;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寄生于产业创新集群(HT)之上,反之亦然;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与产业创新集群(HT)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根据关于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增长曲线的基本设定,下面基于Logistic模型对两种共生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理论建模。

3.1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主要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创业投资机构是在某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之后才出现的,即创业投资机构依赖于产业创新集群的项目资源而生。假设创业投资行业和产业创新集群的固有增长率分别为rVC和rHT,NVC和NHT是它们的最大容量,其中VC(t)NVC和HT(t)NHT反映了相当于NVC和NHT而言单位数量的创业投资机构或技术创新企业消耗的资源量(假设总资源量为1);σHT表示技术创新主导项目每单位自然市场规模饱和度(相对于NHT而言)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σVC表示创业投资机构每单位自然市场规模饱和度(相对于NVC)对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产出水平的贡献。根据Logistic模型卫星式共生模式的性质,本文设定以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为核心的卫星式共生Logistic模型如下。

3.2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假定产业共生系统中的创业投资机构和技术创新企业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它们各自的存在对对方的产出水平(或投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即σVC>0,σHT>0。根据Logistic模型网络式共生模式的性质,本文设定以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Logistic模型如下。

4模型的均衡解及稳定性条件分析

4.1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求解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2),可得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解。求解不等式组(4),可得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性条件:σVC<1,σHT>1,σVCσHT<1。σVC<1表示创业投资机构对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产生水平的贡献相对较小。因为在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项目资源较为稀缺,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十分激烈;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水平依赖于产业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主导项目,而主导企业则对创业投资机构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因此作为卫星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对主导企业产出水平的贡献并不明显。而σVC>1则表示技术创新主导项目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较大。作为产业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主导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高速成长获得创业投资机构的青睐,另一方面通过带动上下游以及同一节点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吸引到更多创业资本,促进整条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因此,在技术创新主导项目的带动效应下,产业创新集群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十分明显。σVCσHT<1表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产业创新集群模式客观上要求技术创新主导企业本身的产出规模比较大,而作为卫星的创业投资机构数目要比较多,并且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协调能力。

4.2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求解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3),可得出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解。求解不等式组(5),可得出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性条件:σVC<1,σHT<1,σVCσHT<1。σVC<1,σHT<1表示在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情况下,创业投资机构与产业创新集群中的技术创新项目彼此之间对对方产出水平(或投资水平)的贡献不会太大。因为网络式共生模式更加强调的是维持共生单元之间的地位平等和收益分配均衡,如果某个创业投资机构在资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以及知识溢出效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创业投资机构的话,具有优势地位的创业投资机构完全可以忽略联合投资网络,单独投资于多个技术创新项目,那么网络式共生模式就失去意义;而某个技术创新企业在产出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则属于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σVCσHT<1表示多家创业投资机构与多个技术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的贡献水平相当,但贡献度并不是很大,足以保证共生关系的长期稳定。

5结论与政策建议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3

(一)以科普文学优势,促文化产业发展

它可以有许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巧。科普文学包括科普小说、科普散文、科普诗、科普戏剧,除此以外还应包涵科普童话、科普寓言、科学家传记、科普游记、科普文学通讯、科普民间故事等体裁。基于科普文学尤其是科普童话和科普小说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且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因而为公众所喜闻乐见,符合广大少儿的兴趣,迎合游客的娱乐心理,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因而不乏进入市场的优势。科普文学的发展可有效带动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普文学与特色资源相结合,尤其是与地方文化及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是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是一项创新工程。基于原创科普文学作品的影视制作、动漫制作、科普展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生产等都属于创新。发展科普文化产业也是一项环保工程。科普文化产业属于非污染性产业。由于河北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原创科普文学作品应突出环境保护主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河北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河北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提升。创建“河北科普文学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基地”是发展河北科普文化产业的首要环节。依托基地可以培养一批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骨干,提升其在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发挥其在科普事业和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基地可由河北各级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作家协会、科技文化类型的杂志社和出版社、科普创作协会等部门联合组建。基地可每季度举办一次科普文学征文大赛,并着力支持获奖作品的刊登和出版,继而支持企业界把获奖作品开发成科普文化产品。获奖作品的创作素材应取自河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地理资源和文化资源,获奖作品应凸显作家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能力,应从河北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营养,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强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科普文学,是实现“三落”的实招。在创建示范基地方面,“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可被视为“他山之石”。它是四川绵阳市首家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为绵阳市科技局。它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为特色的科普创新基地,有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绵阳科学传播研究院、科技开发部、科普影视中心、保健咨询服务中心等。基地受托协助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并积极推动基于科普文学的广播影视、动漫、口袋书等多种科学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基地创办了国内首家“科学小说网”,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成员,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二)加强政策支持

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离不开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总的来说,政策导向应坚持公益性科普和经营性科普相结合,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各种形式进入科普文化产业领域,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既重视政府引导又不轻视市场推动,既重视自主创新又不忽视引智引资,既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又不忽视扶持小微企业。各级政府应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基地、产业群与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引导企业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大科普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度,鼓励广大从业人员创作开发承载河北优秀文化、展示当代河北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科普文化产品,大力支持与科普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出版、翻译、设计、编导、配音和市场推广,等等。支持入驻河北的科普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鼓励科普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支持科普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鼓励科普文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科普文化产品的研发投入,保护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或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在资源和政策方面对省内科普文化企业跨省、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给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河北省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整合河北省科普和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引导投入,对科普文化产业实行政策倾斜,扩大扶持范围。不仅注重“见绩奖励”的扶持方式,还要注重“见业帮培”的扶持方式,注重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配套、减租减税等多种扶持方式。

(三)重视引才育才

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赵致真认为,从历史上讲,中国缺乏崇尚科学的传统;从现实看,人们片面追求“商业化”,科普领域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所以,河北省人力资源部门应结合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引进、培育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具体地说,要发展科普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相关领域包括科普文学创作领域,科普影视、动漫制作领域,科普网络游戏开发领域,科普信息服务领域,大众科普广告及教学片制作领域,科普教育培训领域,科普文艺节目的编导及演出领域,等等。从海外引进人才可以促进河北科普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河北科普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美、日、韩等国的科普文化创意产业都比较发达。要积极从这些国家引进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可借助海外华人协会、国内各海智组织、各高校校友会的资源,开展河北的引才政策宣传。引进海外人才还可通过本省举办的或者通过其他省份(如江、浙、粤、川)举办的大型引智会议进行政策宣传、机遇宣传和项目引进等活动,增强河北在海内外引才的吸引力。河北政府应加强与企业、作协、科协和京津冀各高校的合作,充分调动河北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作家、企业家和教授引才荐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引荐海外相关项目在河北落户。总之,要积极发挥河北临近京津的地理位置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仅要大力引进人才,还要重用和优待人才。各级政府应大力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可以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建造专门的创业园区和生活园区,使之产生人才集聚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河北政府部门应注重选派省内专家去国外考察调研,围绕美、日、韩等文化强国的科学文化传播、公众参与科学、科学教育开展、科普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和交流,并与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科普文化开发项目的合作。

(四)整合资源、创新载体

《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种报纸、刊物应当开辟科普宣传专栏、专版;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专题节目;影视生产、发行、放映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各出版单位应当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少年儿童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这里强调的是整合资源、共同关注。同时,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领域的各类所有制的文化企业,还有教育厅管理的各类学校,都可以关注科普,助推河北省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1.组建科普艺术团。文化部门及学校应积极组建科普艺术团,定期派科普艺术团服务城镇、乡村和学校。政府应鼓励科普艺术团通过“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形式,把科普文化产品直接送到受众家门口,方便广大群众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方式学习科普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科普艺术团应把科普话剧、科普小品和科普相声作为重点演出内容。

2.成立科普文化产业促进会。河北省科技、文化、科协部门应联合成立科普文化产业促进会。科普文化产业促进会可以在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文艺团体、学会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搭建起协调、沟通、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推进河北省科普事业和科普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普文化产业促进会可以聚集科技界、文学界、艺术界、商界、政界的智力资源,为科普大众化、多元化、艺术化、产业化提供智力、资金和信息支持,并组织开展科普文艺作品的征集活动,负责科普文化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

3.建设河北科普文化传媒网。河北文化部门应着力建设河北科普文化传媒网,以发挥新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的作用,推动科普文化产业进入“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河北科普文化传媒网的最大板块应是“科普文学”。通过“科普文学”网络平台可以鼓励民众创作与当地文化特色、科普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关的科普文学作品,为进而开发具有河北特色的科普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科普文化产业打下基础。通过科普文化传媒网,还可以推介中外优秀的科普文化创意作品,如科普图书、科普动漫、科普影视、科普文艺演出等活动。

4.创办特色杂志。科协部门应主办并主管以河北科普文化产业为主题的特色杂志。此特色杂志应以提升读者的科学精神、弘扬河北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河北的科普文化企业、介绍国内外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经验为宗旨。此杂志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的普及,还要适当关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普及。

二、结语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4

中国企业管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让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冲涮。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小农意识,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规范取代计划经济的禁锢,就是要在民主、科学、创新的旗帜下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实施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石油企业正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促进石油企业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关键是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创新。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当前石油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而管理制度创新较少。这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从创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鉴其他相邻领域知识和技能,独创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7、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来逐步解决。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1]。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导向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业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就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中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创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营关系越来越重要,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我认为在石油企业管理中需要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1.组织机构的创新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开展组织机构创新活动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创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3.经营理念的创新

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4.管理制度创新

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金、技术、专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都可以相互转让,唯独只有人力资源不能自由转让,因为人力资本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过去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业流程和信息技术运用创新

流程的改革与创新,源于西方企业对传统分工条件下造成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流程片断化、无人负责整个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优化而使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认识。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电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流程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

四、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条件。石油企业若想进一步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处理好管理基础工作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基础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充分搞好管理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方法和手段,推动石油企业向前进步。

2.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

创新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发现,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其科技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更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说管理创新也能创造市场,也能弥补技术创新的不足。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地运用技术创新的成果推动管理创新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管理创新来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潜力和效率。

3.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身特色的关系

石油企业独有的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所有的管理创新活动都应当围绕如何减少和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展开。例如,地下油藏呈上下分布,不同的油藏分布在不同的地段,其平面上相互重叠;反映到地面生产上,不同的油藏其地面生产设施可能在同一区域。油藏分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油藏地面生产设施不可能以油藏为单元组织,而只能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组织。因此现行油藏原油成本核算以地面集输系统为单元进行成本要素归集,这样的成本归集反映的是同一集输系统内所有油藏的平均开采成本,从而使采油在优化油藏开采方案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无论是在经营理念创新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创新上,都必须建立在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之上;否则,所有的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4.管理创新过程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关系

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管理游戏规则,信息技术不仅使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特别是掌握当代前沿技术的大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不断加强,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周转的速度,使他们更容易获得远远高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利润平均化的机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与西方大石油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加上管理创新活动缺乏或滞后,使其竞争力差距不断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已成为当今石油企业竞争的焦点。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现行管理创新的重大影响,是决定企业管理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5.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新和管理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保证的,不能把二者的关系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实质上就是改革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改革,旨在界定企业与政府、与社会、与投资者(股东)、与员工的关系,奠定企业管理的制度基础,带来企业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这是企业现代管理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如果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外部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内部管理改革取得突破,也是不能持久的。企业管理体制(或组织结构)的改革,目的是实现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基本完成以后,企业管理创新的任务更艰巨,对企业的竞争力、经营绩效的影响更直接。这两种创新是并行的、相互促进的,都直接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通过企业重组改制来加强和深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完成市场导向型的管理创新,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当前石油企业必须通过企业重组改制来加强和深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完成市场导向型的管理创新,建立起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5

关键词:品牌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风险管理

Summary:Consideringthatfactors,whichinvitethecreationofbrandinourcountry’sbusinessenterprises,comefromtheseriskfactorssuchasfunds,marketandcreationsurroundingetc.,ourriskmanagementofcreatingbrandshouldmakethecreationoftechnique,thecreationofproductandthecreationofmanagementasthekey.

Keyphrase:thecreationofbrand;thecreationoftechnique;thecreationofproduct;thecreationofmanagement;riskmanagement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对企业在提升其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已显露无遗。企业间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已越发明显的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谁拥有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不会在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被淘汰。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日本索尼、松下;德国大众、西门子等,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知名品牌。可见,当今世界经济诸强,其经济大厦无不是由众多的世界级品牌支撑起来的。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身份证",反映了市场的认可和保护,它蕴涵着一笔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财富。所以,创新品牌,就是创造财富。

一.企业品牌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企业由原来的以产品经营为核心逐渐上升到以品牌经营为核心。新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企业的品牌管理与发展要符合适应这个时代就必须创新。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在办奥运创名牌座谈会上曾强调紧抓筹办奥运机遇,推进企业品牌创新。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也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中国名牌,争创国际品牌,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我国名牌事业的发展。(1)

所谓品牌创新,是指企业品牌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寻求发展,包括技术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2)它存在有两种创新方法:一种是骤变,即全新品牌策略,指舍弃原品牌,采用全新设计的品牌名称与标志。二是渐变,又称改变品牌的策略,指在原品牌上局部改进,使改进后的品牌与原品牌大体接近。(3)不管采用何种创新方法,都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从来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品牌。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齐民思”、“太阳神”等,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福特”,这个有百年历史、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也曾因一时陶醉于T型车的“帝国梦”中,而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在汽车市场竞争者争先恐后开创新品牌,致力于市场新需求时,福特仍醉心于他的流水线生产外观粗陋的T型车,几乎没有任何改进。这样,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1923年的57%迅速下滑到1925年的25%。(4)“麦当劳”,这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全球快餐业的巨挈,由于缺乏创新,没有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渐显示出其老态。自1983年推出香辣鸡以来,麦当劳还没有出现一款十分成功的产品。(5)正因为这样,麦当劳日益受到肯德基的冲击,其市场分额也越来越小。截然不同的是,有些百年品牌,品牌愈老愈久,百年老店也越开越根深叶茂。这就是不断的品牌创新的结晶。索尼公司每年都要向市场推出1000种新产品。飞利浦公司通过百余年的发展实现了近3000多项专利(6)。

这些都昭示我们,一个企业只有持续的品牌创新才能青春永驻。企业品牌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品牌走向世界的根本保障之一。(7)

纵观世界上一些历史悠久且一直保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无一不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

中一直致力于长远发展。一个好的企业,绝对是一个勇于创新、积极开发新品牌的企业。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短期的可见效益上,忽视企业长远竞争能力的培育,极少有企业愿意积极开创新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究竟其原因何在?[NextPage]

二.企业品牌创新的风险缘于资金、市场及创新环境等因素

企业品牌创新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一旦失误,可能使企业血本无归。例如美国德克萨司仪器公司开发家用计算机失败,亏损了6.6亿美元;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发电视机游戏倒了霉,损失了5.7亿美元。(8)品牌创新所带来的损失,让我们触目惊心。

首先,品牌创新过程中,资金投入量大,短期内收益却不明显。其一,在企业品牌创新时,企业最初必须对市场环境作充分的分析,然后,涉足于一个企业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骤变)或相对陌生的领域(渐变),在探索这个新领域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从而带来一定的资金浪费。其二,在新品牌试销期,产品刚刚进入市场,尚未被消费者所接受,销售额增长缓慢,生产批量小,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试销费用大。这些都决定了企业新品牌投入期资金需求量大,利润少,从而,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时,企业能否成功地化险为夷、安度难关呢?而且,在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对于一些有活力的中小型企业,渴望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用于开发新品牌,以给企业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可是,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管制严格,对融资企业的要求非常苛刻,这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品牌创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根本不可能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到品牌创新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就导致了品牌意识淡薄,或者干脆彻底依赖他人的品牌。

其次,品牌创新过程中市场分析不当、品牌定位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可口可乐公司因为感到百事可乐严峻的竞争压力,决定更新可乐配方,推出新可乐。结果,新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可口可乐公司就接到650个抗议电话。同时,新可乐立即遭到了忠诚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们的抵制。几个月后,拥护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只剩下原来的30%。(9)这就因为,在其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上,可口可乐未能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状况,而做出错误的决策,错误地定位了产品和品牌。同样,我国的企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巨人集团贸然进军生物工程项目,间接导致了“巨人”在一夜之间崩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时刻在变化,在今天是供不应求的产品,也许明天就功过于求,甚至成为了淘汰产品。同时,由于市场价格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时滞性,企业管理者获得的信息,很可能根本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这样就给企业的市场分析和品牌重新定位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可能导致品牌创新的市场风险隐患。

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企业品牌创新有了更大的风险。假冒商品近年来日益泛滥,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恶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假冒伪劣商品几乎无处不在。正因为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给品牌商品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甚至破坏性的打击,严重影响了积极品牌创新的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品牌创新的热情。这样一种创新环境,无异于向企业品牌创新的热情迎面直泼冷水。

虽然,诸多方面都说明,企业品牌创新是一种风险,它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但是,一个企业要想作长久,还是应该不断追求品牌创新。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创新品牌正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竞争风险,不创新品牌才是最大的风险。[NextPage]

三.企业品牌创新的风险管理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怎样才能提高品牌创新的成功率,降低风险,避免失败呢?在品牌创新的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是品牌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为品牌提炼个性鲜明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核心价值,并持之以恒地维护它。然后,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本身为其品牌创新的风险管理的主角,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切入。

技术创新是品牌创新的风险管理根本。只有以强大的科技水平为后盾,企业品牌创新才能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品牌创新,技术创新是前提。因为从新品牌产品的质量方面看,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这有利于确立新品牌在顾客中的良好信誉,促使新品牌迅速打入市场,企业也因此缩短了新品牌投入期的时间,降低了企业投入期的资金成本,从而减少了风险。在这一点上,海尔公司的“个性化产品”“以销定产”的策略是很值得品牌创新企业借鉴的。从新品牌产品数量方面看,当新产品打入市场后,技术进步促进了产量和销售量的增长,从而降低其生产的单位成本。从经济效益方面看,依靠技术进步,使企业技术结构升级,从而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提高新品牌产品的附加价值,而这又宣传了新品牌,提高了新品牌的知名度。只有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加速形成知名品牌的无形资产、有形财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中国石化集团支持下,经北京市经委批准,中国石化长城油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关村高科技区建立了中国石化长城油应用中心,通过与清华大学、石油大学、石油化工科技研究所等1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合作,在油开发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10)也正因为这样,长城油品牌知名度一天天提高,逐渐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品牌。

谨慎定位新品牌和分析市场,可以避免企业品牌创新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在目标市场上靠近于现有竞争者的市场位置定位,直接同另一品牌竞争;也可将其位置定位于当前市场上没有的特色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迅速占据该新市场领域的领头羊地位。新品牌定位必须以消费者为根本出发点。品牌定位好了,品牌创新也就成功了一半。像“可口可乐”公司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品牌定位失控,最终只能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品牌的成长造成重大损失。同时,谨慎的市场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必须认真而细致地分析通货膨胀、失业、消费者支出和储蓄、企业投资、政府开支及进出口等其他一些影响市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以市场环境为基础,结合其他环境特征进行行业分析,从而,最终决定是否投入开发某新品牌。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可以是调查购买者,或综合销售人员的意见,或听取专家意见,或市场实验等。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但总体说了,个人意见认为进行市场实验,风险性最小。因为如果购买者对其购买没有认真细致的计划,或其意向变化不定,或专家的意见也并不十分可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进行实际的市场实验才是最可靠的。这就保证了新品牌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普通规律是20%的强势品牌占据80%的市场,而在我国却好像是80%的品牌争抢20%的市场。(11)企业很少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只是“跟风”性对某一市场一拥而上,强制地打出了“**品牌”、“中国**名牌”的旗号。这样的新品牌定位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

严格管理,加强品牌自我管理是企业品牌创新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创品牌不易,保品牌更难。只有在不断的品牌创新同时,加强品牌自我保护,才能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热情投入品牌创新中,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协助加强打假力度,维护自身品牌名誉。企业付出巨大的努力创新品牌,目的是为是其与竞争对手的品牌有所区别,从而以此稳定地获得超值利益。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市场假冒伪劣品牌的干扰,企业反而大受损失。所以企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打假力度,打一场品牌的“自卫反击战”。海南椰树集团有限公司为了打击不法分子,保护椰树知名品牌。多年以来,组织了多次打击仿冒椰树牌系列产品的活动。如1999共查处制造假冒椰树天然椰子汁案件47起,查获假冒产品31938件,端掉制假窝点150家。(12)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名品牌。不仅给企业品牌创新提供了经济支持,而且给企业品牌创新以新的热情。同时,在品牌创新过程中,严格地讲究投入产出,在保证新产品开发质量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市场价格。根据实践表明,假冒伪劣品牌之所以有如此巨大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价格较真品牌低得多。这样,就给假冒伪劣品牌这颗毒瘤创造了滋生的肌体环境。所以,要真正“打假”,企业必须从自身产品出发,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其成本,不给假冒伪劣品牌任何可乘之机。

在新经济和WTO的良好市场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只有勇于创新品牌,并不断从品牌创新中获益,才能让“中国制造”大行天下,最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NextPage]

参考文献:

(1)李传卿.在第十一届中国质量论坛上的讲话(摘要).3003/9/1

(2)余鑫炎.品牌战略与决策(155—156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柳思维.市场营销学(288页).中南大学出版社

(4)刘凤军.品牌运营论(267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5)麦当劳遭遇“经济危机”.财经界.2003年第一期

(6)张兆国.高级财务管理(31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

(7)张继焦帅建淮.成功的品牌管理(44—45页).中国物价出版社

(8)柳思维邹乐群.营销学原理(242-24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

(9)刘凤军.品牌运营论(268—269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10)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第七届>(58页).企业管理出版社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6

享所获知识,并积极运用到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技术、产品和企业的服务内容等因素,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且青于蓝而胜蓝。但智力资本是很难效仿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具有其独特性和战略意义的原因。由于公司中具有独特性和有价值的员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的重要价值,管理者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员工的挑选、组织、发展和部署资源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创新,且使企业创新具有良性循环,一个优秀的创新团队,能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创造出更加优异的业绩;而人力资源管理同样需要知识管理来推进,人力资源运用缺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浪费,更无谈企业的创新和效益。

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

基于企业资源观(theresource-basedview,RBV),学界一直聚焦于研究哪些企业资源,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经过研究,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被视为新的一代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或改进的关键创新点。此外,有学者认为,有关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一致性的战略性部署,是企业实现创新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的相辅相成,有利于扩充企业资源,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企业创新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是基础,知识管理是手段,企业创新是目的。创新需通过企业这一团队来完成和实现,而对团队的管理需用知识来支撑,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师在促进个人、团体和组织学习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角色。学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知识密集型产业中,通过与知识管理能力结合,对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是这三者的有机有效的结合,真正获得商业成功的公司,具备不断创造新知识,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并很快体现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文化和基因,推动企业新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表明,其对于促进知识共享,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管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创新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如招聘和选拔、教育和发展、绩效管理、薪酬和奖励以及学习文化的创造等,需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来完善,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机制,发挥人力最大的资源,推动企业更好的创新。知识管理不能仅简单地杂糅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比如培训,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个体成员和团队的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但培训需要知识管理的运作和有效实施,需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合理的展开,以期获得培训效益的最大,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高。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广泛,需要在原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运用的体现。创新,新是目的,创是关键,核心是企业团队这个平台。无论是产品的研发制造,还是制度的建立完善,都需要人来完成,靠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尤其是现在信息时代,人员的思想变化万千,事物的更替推陈出新,企业的竞争此长彼短,只有靠创新这一动力,积聚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后劲,赢得市场激烈竞争的优势。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立足于现代知识管理的有效运,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效益,做大做强企业,推进企业持续科学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