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面临中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面临中考范文1
近几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难度在不断增大,尤其还增加了任务性阅读,考生们也大多知难而进,在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在分数上占相当大的比分,所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阅读理解没有做好,那么就很难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既然阅读理解如此重要,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了,我认为具体从四个步骤来展开: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拿到阅读篇章,第一步就是要求通读全文,力争把握文章体裁和脉络,做到能够回答when(故事发生的时间)、where(故事发生的地点)、who(文章的主人公)和what(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等问题。
第二步:细读题干,查寻转换内容
把握文章大意后,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题目上来,对于题干内容,必须要提炼出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词、词组或者句型,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同义词、词组或者句型,这一遍带着目的读文章必须是字斟句酌、非常仔细。
第三步:扫读语块,搜索有效信息
上一步我们已经在文章中找到了与题干吻合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在这个吻合单词、词组或者句型周围扫描,力争找到能够说明问题,帮助选择正确答案的信息。
第四步:查读题项,定位正确答案.
在第三步搜索到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即临门一脚、找出正确答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时会发现问题解决起来就不难了,最后锁定正确答案。
以我的经验啊,做阅读时心一定要静下来,每篇阅读不要半途而废或是看个大概,应该以最快的速度细细读一遍,如果遇到实在读不下去比较难的文章,就先看题目,带着题目到短文中找答案,尽量在原文中找到原始的文字根据,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技巧是:
1.不要看完全文再去做题目。
2.可以先看问题,带着疑惑去看文章。
3.也可以看了一段看个问题(问题顺序大多和文章符合)
4.遇到不理解的单词跳过,能猜则更好!
下面就任务性阅读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任务性阅读是近几年中考新增加的阅读理解题型,这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目,里面设计的小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旨题(又称中心思想题)
这类题基本上是问main idea,或best title是什么;也可以问作者写此文章的purpose何在;或问此文的conclusion可总结为什么。碰到这类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文中每段的首句串起来考虑。若是仅问其中某一段的中心思想为何,则可将该段的首、尾句加起来考虑。
2.词汇题(又称词语释义题)
这类题常问考生一些不认识、从未见过的一些生词或词组的意思是什么。解题技巧为参考上、下文,尤其是下文。因为下文常常是对该词的解释、说明、举例等等。或者根据所给选项,把每个选项往句中套,看哪个词符合句意,那个就是正确答案。
3.推理性问题
要求根据文章进行推理,如:What does it / this mean in the sentence or in the passage ?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story?What the ending of the story?或What is the further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等等。
切记,推理性问题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是你自己推想出来的,但不能凭空瞎想,必须以原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词语为依据去合理推测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4.问答题
用英语回答问题这内题目,我要求学生尽量在原文中找到原始的文字根据,而且回答文字一定要做到简洁明了,但要切中要害,还要符合英语书写,注意答题规范。如:回答关于How much /How many的问题,直接回答数字即可;关于Who的问题,直接回答人名即可;关于When和Where 的问题,直接答出时间和地点就行了,但要把该带的介词带上。如果回答太复杂,有可能会节外生枝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导致扣分。
5.翻译题和句型转换题
面临中考范文2
现金流决定零部件企业生死
2009年4月,记者参加了全球知名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关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调研报告会,从整体报告来看,逾4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09年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维持正常商业活动所需资金)的问题。报告指出,在未来的12至18个月内,中国数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非采取进取的措施保留现金,否则都将面临倒闭。
在报告会上,有专家表示:“面对外部融资的困难,加上2009年很可能是利润率压缩的一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彻底改善他们的现金管理能力,以确保有足够的流动性。”他还指出:“市场将来的赢家,将会是那些从营运资本和运营业绩提升等方面开始,能全面优化各个部门现金管理的企业。”
绝大多数企业反应不及
记者了解到,对于经济危机的突然到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对去年市场的急速放缓,大多完全没有准备,因而反应不及。
据调研,2007年,55%的零部件生产商表示,预期在2008―2010年间,营业收入有逾20%的增长,而且利润率呈健康态势。而一年后,40%受访供应商表示,经济下滑使他们面临流动性的问题。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逾20%的供应商在今年的调查中表示,他们在2008 年录得净亏损;展望2009年,逾50%的供应商表示他们预期净利润率将低于5%。
国内企业并购迫在眉睫
基于起步较晚以及技术等原因,国内零部件在供应链和商业运营方面缺乏效率,中国的供应商目前对营运资本的需求,是全球同业的2倍还多。2008年第4季,以平均销售额计算,中国供应商平均营运资本天数是74日,而欧洲和美国供应商为37日。中国供应商的利润率表现,也远差于全球大部分同行。在此情况下,适当的重组并购,将为国内零部件生产商带来取长补短的机会。
据调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国内和国际的并购活动,比去年业界预期的放慢很多,仅少数几宗海外交易得以完成。受访的高管都表示,并购活动放缓的部分原因,是海外多个主要市场几乎崩盘、潜在被收购对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此外,管理海外问题资产也有难度。因此,国内的重组并购将是国内企业最切合实际的自救方法之一。这一点从采访数据中也可以看出:40%受访供应商表示,他们正在留意国内的交易,只有25%的大型企业表示关注全球的并购重组机会。
典型:上汽集团重组巴士股份
国内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沪上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是上汽集团,从去年年中起,上汽集团就已经开始酝酿,将旗下零部件生产业务进行整合,以应对来自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竞争,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2009年4月20日下午,巴士股份的股东大会,正式通过了决议,将公司名称改为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从公益性质的公交客运,转变为汽车零部件的独立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形势严峻的大前提下,上汽集团通过巴士股份主业的转变,将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整体上市,目的也是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力量壮大,以降低运营资本。
虽然表面上看来,此次重组给巴士股份带来了资金注入以及更有长远发展空间的主营业务,但细观其变化,巴士股份其实是从一个垄断性行业进入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所以,巴士股份公告当天股价跌停,人们对其以后的发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股东大会上,股民们也从别的角度提出了对原巴士股份的担忧。他们在股东大会上提出:第一,他们本来就不太理解公司为什么要转变主营业务,毕竟公共交通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第二,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其下游汽车企业现在也面临销售不景气。所以,公司其实应该保留其旗下公共交通的稳定盈利点,为汽车零配件的研发生产提供有利的保证。
机遇和解决之道
记者曾就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的问题采访了AlixPartners Asia LLC董事总经理罗曼先生,他表示:“当市场和估价已经开始触底,加上中国市场内部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时,我们将会看到在中国及海外的并购显著增加。有一点很清楚,无论并购如何发展,供应商均面对优化内部管理和提升效率的压力。这对许多公司而言,需要彻底地改变思维模式。”
对供应商而言,一个能带来机会的领域是售后市场(销售零部件给零售商和普罗大众),这与将零部件销售给汽车制造商相比,能为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高的利润。大约60%的高管预期,这方面的收入将会增加。他们表示,2013年以前,中国售后市场收入可望达到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19%的份额。
面临中考范文3
老鼠颤颤惊惊的说到:“猫大哥,实在是没有办法,任务压力太重了,您帮帮忙,进两箱可乐吧?”
这本是原在可口可乐的同事发来的一封短信,虽然是笑话,却隐含着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现实。碳酸饮料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各个装瓶厂的日子都不是太好过。
从1976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90年代初装瓶厂的相继建立,到现在约26家装瓶厂的分布,使可口可乐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
那标志着最有品牌价值的红色LOGO冲击着中国大中城市的各个售点;
那带有明显美国文化的“ALWAYS尽情尽畅”的红色饮料伴随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那‘教父’般的行业角色和近乎宗教的营销文化加快了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水平和步伐。
在新员工入司前的培训上总会强调:美国年人均消费可口可乐270瓶;埃及27瓶,中国只有9瓶。所以,高层们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乐而不疲。
但现在却或多或少的发现可口可乐步履艰难,虽然早在2002年在大陆宣布可口可乐要做全饮料公司,但相继推出的天与地、阳光、岚风茶和合作的雀巢茶都有前劲无后力,而主打碳酸系列的价格却一落再落,而给各营业公司的任务和压力有增无减,销售人员怨声载道,只有变通方法,使执行缩水,市场变节。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环境使然,也有销售体制的束缚。
1.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产品的多样性使消费者消费越发理性。 中国的消费者从对品牌的盲从到理性的选择,再加上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分割了可口可乐的许多消费者。
另外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下一代的关爱,使营养型和功能型饮料越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果汁、牛奶及脉动等功能饮料。
连作为可乐重要销售渠道的洋快餐,也被冠以垃圾食品的称号。
可口可乐因其无营养含有过量糖份易使人发胖的事实而被更多的人认识,而倡导感性消费,引导消费习惯,增加饮用范围和人均饮用量的目标策略在成熟市场实现越发困难。
2. 作为可口可乐主要消费群体的新生代,有追新求异的特点。
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优越环境下成长,他们追新求异,并有叛逆思想,很难培养并产品忠诚度。
同时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品种出现,在价格与品牌背景上已与洋品牌接近,如乐百氏生产的脉动、汇源的他—她、农夫果园等等,价格在1.5—3元,是新生代可接受的,他们愿意用很低的成本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和新的产品。
不经意间,会有一种新产品出现,或多或少的分流消费者,并由此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作为中国市场后来者的百事可乐狠打青年牌,以更胜一筹的广告策略,博得一大批青少年的亲睐。
近来风靡内地的芙蓉姐姐、美国华裔新偶像孔令祥等现象就是人们对传统观念反叛的一种表现。
3. 在渠道构建与终端运作表现方面已逐渐失去优势。
可口可乐在中国率先引进和建立起直营体系,业务拜访和市场操作等一套完善的方法,在当时是较为先进和超前的,并率先提出售点生动化的概念。成为众多企业竟相模仿的榜样,并由此造就了一批业内精英,很多已成为竞争企业的中坚力量。
国内企业具有成本的优势和灵活的机制,他们更理解中国的消费者和客户需求,对员工的执行要求更严,资源的使用更是有的放矢,用同样的方法会往往产生更好的结果。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你会发现售点的其他产品陈列面比可口可乐更大,广告更多,市场活动更频繁。
而曾作为可口可乐忠实的客户与经销者,也移情别恋,销售人员的地位也与日剧下,客户关系开始恶化,毕竟利润是客情关系维持的基础,销售人员耳熟能详的‘利润的故事’越发苍白无力,但完全直营的代价毕竟太大。
逐渐成为城市消费主流的大卖场也为更多厂家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4.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运行模式也限制了发展的进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采取1+X模式,既利用品牌的效应,通过合作、合资等多种方式在各地设立装瓶厂,并向多家装瓶厂出售可乐主剂(碳酸饮料原料)获取利润,并通过市场的再支持,统一在全国开展市场活动。
现阶段已有嘉里集团、太古集团和中粮集团三大合作伙伴,共计约26家装瓶厂。可口可乐在装瓶厂的股份很少或没有,实际上装瓶厂只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经销商。而可口可乐才是真正品牌的拥有者,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和利润最大化的获得者(主剂的销售),而表面上又扮演慈善家的角色,帮助各装瓶全方位的指导、培训和服务,每年中国市场的规划、运作和大手笔的投入,赞助中国的公益事业、体育赛事,并声称帮助发展中国的饮料事业,解决大批人员的就业。
本方法前期对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有推波助澜的功效,但因不同的利益目标结合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纠葛。
可口可乐公司考虑在中国整体战略发展,他们追求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人均销量等指标,碳酸饮料在中国的销量增长是可口可乐追求的终极目标,以弥补本土与欧洲市场的委靡。
而各装瓶厂作为独立的运营单位,利润是其投资的主要目的,而现实恶劣的市场环境,同行业甚兄弟厂的价格竞争使利润空间大大缩水,前期的投入是可接受的,而遥遥无期的利润期望最终变成了失望。
百事可乐前年发生装瓶厂倒戈事件,为可口可乐敲响警钟,所以在某些环节上可口可乐公司也不得不向装瓶厂屈服,使得中国市场的战略受到牵制。
5. 新产品的开发虽未有间断,但在市场上表现卓越者却寥寥无几。
虽然可口可乐拥有先进的产品研发和健全的销售网络的优势,而且在2000年出提出将从软饮料公司向‘全’饮料公司转换,并以创新作为发展的主题。
但现实却不如人意,快速消费品行业特点决定每类产品都将由1—3个品牌占绝对主导优势,但茶饮料不如康师傅绿茶、娃哈哈;果汁做不过鲜橙多、汇源;矿泉水赶不上乐百氏、农夫山泉;本身又不能与众多的低档品牌为伍,而看家的碳酸饮料城市里有百事的挤压,农村里的非常可乐等已先入为主。
可口可乐很多新品上市都是轰轰烈烈、粉墨登场,不久便悄无声息。
6.随着各装瓶厂本土化进程加快,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已被各合作集团的自有文化代替。
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之初,因其品牌效应而滋生的美国文化被许多人吸引----创新、激情与快乐,企业为员工提供安定的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并有许多培训和发展的平台,并以在可口可乐工作而自豪。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位利润的大幅降低,各装瓶厂为生存需要,在要求增加销售量的同时,开始开源节流,甚至削减员工的奖金福利。
从高级打工者的总经理到一个部门的销售人员,把当月任务的达成当作硬指标,因为年初的制定销量指标和利润指标是衡量每个打工者的饭碗能否保住的标尺,所以人们特别是位居下游的销售员们,每日疲于奔命,应付销量,为完成任务,跨区销售、变通政策、动用专项促销资源、大量赊欠、代客存、挤压客户、虚开发票等非常规手段来完成任务,很少再有人关心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品牌效应,更有甚者谋取私利,侵吞公司费用。
人员的经常性更换和流动,收入的降低,使许多在职人员有朝不保夕的感觉,有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员工也感前途渺茫。
以消费者为中心,为客户和员工创造价值的理念被以为股东创造利润,完成董事会的任务取代。这样的结果是失去员工和客户的信任。
市场终端理论认为:人类懒惰、享乐、纵情、自私是市场最根本的需求之源,人类无法满足的心灵深处是市场真正的终端。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而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又强化这种本性。而可口可乐在全球10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特列,这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来源于经营者的智慧。
面临中考范文4
【导语】
小编从长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18年秋季起,长春市将全面启动中考改革工作。
中考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年长春市将依据国家、省考试与招生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长春市中考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长春市将做好中考改革政策研究解读、宣传、培训工作。长春市希望以新的考试、招生改革为契机,搭建学生成长的立交桥,实现以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撬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在推动中考改革的同时,长春市将继续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今年,长春市将全面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深入研究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等重点课题;继续探索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完善高中学校良性运转的制度机制,推动高中规范化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面临中考范文5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目前面临的是要培养造就大量应用型创新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文化课理论基础较差,学生的思想、思维正在逐步成熟,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直观的实验辅助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化学教学应该通过创设一定的实训条件和教学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再实践的过程,进而思考、分析、判断、找出物质的本质与规律。众所周知,化学的灵魂在于实验,实验组织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化学教学的成败。成功的实验既能充分展示化学变化的现象,同时也能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意识作用很大。所以开展好实验教学,把重点、难点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练结合,化繁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教学实施和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实验的安排和组织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
1.1 意识形态和设施配备还跟不上教学的发展
我们知道,舒适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怡悦,健康的刺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但在部分职业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老化,教师创新意识缺乏,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或经验教学中,自己熟悉什么就教什么,自己准备考什么就重点讲什么,无形中把化学知识变得片面而狭隘。特别是有的学校,在学生期末考试中,为了节约资金,便只安排笔试,而不安排实验考核,这无形中就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失去了职教的特色。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和提高学生的及格率,有的教师出于省事,也就有意无意地弱化了实验的演示和实验训练,取而代之的只有理论知识,化学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纸上谈兵,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同时,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学设施简陋,实验设备和用品不足,只靠教师一张嘴,没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甚至连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备实验条件都不能满足的情况,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为就业而读书,继续升学的很少,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下,即使有的学校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有的老师也嫌麻烦不愿组织学生做实验。当然,还有的老师只善于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在实验操作上下功夫,因此又形成了理论代替实验的恶性循环。然而,化学实验现象的绚丽多彩、千变万化,恰好正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如果忽视了实验的提神作用,长此以往,难免就会使学生困惑、厌学。
1.2 教师的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俗话说:教学质量怎么样,就看教师素质能不能跟得上。但学校无论怎么要求,总会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固步自封,服务意识和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是难以避免的。
一是有的老师对教材吃不透,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缺乏有效掌控,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机械地跟在自己身后,也就是俗称的“满堂灌”。这些教师单一、重复地教学,自己教学没有激情,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二是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厌倦,他们当班主任的同时,还要参与科室工作,任务繁重,过度劳累导致一定程度的厌烦情绪,再加上家庭、小孩等原因,这就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无法突破自己,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三是有的教师缺乏责任感,在化学教学中不论内容难易,一律采用口述或板??来代替实验,这就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氛围难以形成。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以及奖惩不分明,多干少干一个样等问题,又使得一些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授课任务,而根本不考虑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与学生沟通少,甚至根本不沟通。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个讲练结合的过程,就像数学教学需要做题、英语教学需要场景对话一样,如果化学教师不重视个人素养和意识的培养,脱离了实验而孤立教学,势必费力不讨好,最终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正是一些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因。
1.3 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错误的模式下开展的化学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许多老师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给学生讲授乙烯性质时,只按教材上乙烯能使溴水褪色来说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进而得出什么是加成反应的结论。书中所写、教师所讲、学生所记的内容完全一致,照本宣科和死记硬背成了一部分职业学校所谓的固定模式,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虽然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学生的悲哀、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1.4 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巩固
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学生认为化学难学。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他们大多数眼中流露出了对化学仪器、化学实验的新鲜与好奇。可慢慢的学生为什么就没有兴趣了?难道是化学元素多,化学方程式难写难记吗?其实不然。例如,在讲氢氧化纳的性质时,如果教师设计以下有趣的实验:将氢氧化纳固体放入盛有热水的器皿中,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沸腾吗?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认识、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因为化学教学一旦离开了实验就好比教英语而不教音标,学生无法抓住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只能死记硬背,即使再勤奋,学习成效也很有限,当学生发现自己记不牢方程式,分不清各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甚至出现连作业都无法完成的现象时,自然而然会产生害怕、厌倦的情绪。所以对于每一所学校和教师来说,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对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上学只是因为家长让他们在未成年的时候留在学校,有人监管,有人教育,读书并非学生的本意,因此教师在理论学习之外让这样的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思考
2.1 加强化学实训设备建设,采用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决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思维状态中,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很普遍,如:通过理实一体(即: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幻灯片、计算机等来辅助开展教学。这些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我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有,只不过有的学校有而不用,有的没有却不愿意投入,这就使得很多化学老师在具体教学中,一直停留在“黑板+粉笔”的状态。但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特?e是对于分析专业学生来说,要提高动手能力,就必须加强化学实验建设,只有反复地实验才能巩固化学教学的效果。而且,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使用,教师还应树立自觉应用电化技术来组织教学的理念,以弥补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化学老师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和原理难以理解领会时,即便老师反复打比方,进行启发,但往往收效甚微。如课本中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问题,由于其反应时间较长,根本无法在课堂演示,此时如果借助计算机模拟实验:将洁净的两根铁钉放在盛有水的水槽内,在洁净的铁钉上罩上玻璃试管,在计算机上打出字幕――“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用电脑模拟两者在腐蚀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现象,用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的模拟实验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直观、简明地看到物质发生的变化和现象,进而认识物质发生变化的本质,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口说无凭”更能让学生信服。同理,讲反应热、化学平衡、溶解度也可以此类推。
2.2 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2.1 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凡是较为成功的教学,都不是靠强制灌输,而是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完成的。”这就是化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就会让学生觉得新鲜和有趣,将实验同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则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发现现有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自然会极大地激发求知欲,然后坚定不移地投入化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可进行的实验有:鸡蛋装瓶、水上的火球、自制“饮料”“巧点蜡烛”、银镜反应等。
2.2.2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视觉的直观感受是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前提,没有观察,就不可能对物质进行研究,更不可能认知事物的基本特性。每次实验,应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等。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当学生的观察出现片面的情况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养成细致全面的观察习惯。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就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实验的每个步骤、每次操作,更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能只看到火星四溅的表面,更不能忽略的是瓶底的黑色固体(Fe3O4),从而把握实验的精髓,要做到“内行看门道”,而不能只是“外行看热闹”。又如:做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观察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及火焰现象,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的突变现象,日积月累才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2.3 化学实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会看还要善于总结提高。化学实验有过程,有结果;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有瞬间的爆发,也有漫长的等待;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例如:在电解水实验中,第一步(基础):介绍装置构成、实验仪器名称。第二步(拓展):引出问题:(1)水的导电性如何;(2)实验开始后,正、负两极有何现象产生;(3)实验3 min、5 min、10 min后观察估计一下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这样把因果联系起来,就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从实验拓展到实验之外,这对于活跃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大有好处。
2.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2.3.1 以丰富的知识内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学校的重视、老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高水平的老师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学生。化学教师尤为特别,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化学老师与其他纯理论学科老师不同,我们不但要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还要进行实验课程的演示及实验教学,因此化学老师不仅仅要将理论知识融汇贯通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相关的知识,才能带领学生去实践去钻研去探索,才能适应现代化学教学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3.2 采取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化学不等于教课本,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即使把理论记得滚瓜烂熟,但动手能力为0,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职教学生相比高教学生学历偏低,在就业上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实作,如果我们丢掉这个根本,只让学生“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那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因此中职化学老师在备课时,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理论和实验结合,并按照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二是在讲授理论课时,要控制好课堂授课时间,注意语言表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具有严谨的知识传授,又有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尽量使用演示试验、模拟实验,或实验室具体实验等方式,把学生的学和做结合起来,以做促学,巩固教学效果。
2.3.3 学导结合,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把好师生合作关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树立起“做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培养积极主动的优秀品质,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全体学生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学生之间互帮互带,既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巩固基础,又能够提升基础薄弱同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共赢观念。小组合作当中,教师处于引导的地位,避免了被不同层次的学生诟病的情况。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先行引导,在全班进行边讲边做的实验演示,启发,然后指导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实验,并针对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供小组讨论。对于完成质量较好的小组,教师首先要肯定其优点,然后提供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指正或弥补做实验的同学的不足之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使学生在观察、对比中相互促进,把实验步骤、细节、操作熟练程度进一步完善、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
面临中考范文6
近年来,在中国彩电市场上,欧美、日韩等消费电子巨头的身影不断出现,成为行业一股重要力量。以三星、LG、索尼、夏普、松下、东芝、日立、飞利浦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通过完善的产业链、趋势型产品、不断创新的技术功能,推动中国彩电业不断升级与创新。
不过,面对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发起的强势挑战,外资企业如何将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优势,转化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海外决策总部如何评估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势与发展空间,也成为决定外资品牌在中国平板市场能否精耕细作的隐性因素。
受累全球战略 索尼液晶亟待新突围
与过去两年在中国市场采取“高举高打”激进式策略截然不同的是,索尼今年以来在中国平板市场的表现有点低调。而这种低调的氛围也迅速传导至终端销售市场,直接影响到其今年液晶电视的销售。
本报记者注意到,与今年索尼在高清蓝光碟机上的资源投入力度相比,索尼在液晶电视上的投入大幅减少,在同样的中国市场上演了“冷热不匀”的现象。与过去几年索尼在液晶电视领域大规模投入的“我心目中的红”系列宣传和推广相比,今年在这一方面的收缩程度则过于激进。或许,“激进式投入、激进式收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和市场竞争中成为索尼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要营销手段。
而与今年三星、夏普等同行在中国平板市场的销售继续保持增长相比,索尼的停滞一度还让人对其在未来平板市场的表现产生怀疑。作为全球彩电业的老牌领军企业,当年索尼在CRT时代所创造的规模与业绩,至今仍是许多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虽然在全球平板时代的起步晚于夏普、三星等同行,但索尼仍然凭借其多年来形成的惯性优势与发展动力,快速切入平板市场竞争的浪潮中,并从转型初期至今一直朝着全球彩电业务全面扭亏为盈的战略目标迈进。
扭亏为盈,全球化的决策与布局,或许是今年索尼在中国平板市场表现的深层次原因。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需求空间最广阔的主力市场,更承担起了索尼彩电盈利的重要职能。而减少投入和费用支出,则成为与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和提升利润的两条有效路径。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和商机,过份强调了收缩而忽视了大手笔投入,让索尼没有退步,却给了竞争对手让出了强势出击的空间和机会。
等离子遭尴尬 松下平板出路陷迷茫
相对大块头的DLP(背投)电视,本世纪初PDP(等离子)电视曾一度是平板电视的代称。作为等离子电视的始作俑者之一,松下一度被誉为等离子之王、平板电视全球霸主。但随着LCD(液晶)面板在电视中的应用,等离子走上了一条日薄西山的下坡路。
今年上半年,日立与LG电子有关PDP电视专利权纷争告解,事实上已宣布了“PDP电视的死刑”。“谁还会为过时的东西纠缠不休呢?”一位在彩电业从业十多年的业内人士道破玄机。正因如此,有消息称松下将其50余项等离子电视专利权免费“贡献”,与中国的海信、长虹等厂商“分享”,试图延缓PDP电视退出的步伐。
种种迹象表明,坚守者的立场已经开始发生动摇,孤独的松下正在加快迈入液晶电视产业“大家乐游戏”的步伐。日前,松下将本年度平板电视销售目标调至1550万台,同比增幅达54%。松下的底气来自于今年4至9月份,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幅达47%,达到718万台。这一业绩增长的背后,LCD电视功不可没。
据日媒报道,松下PDP面板工厂尼崎第3工厂将于11月开工投产;报道同时称,明年7月松下姬路LCD面板工厂也将正式投产。尽管松下方面没有明确针对两工厂3年内1950亿日元投资的具体计划,但外界普遍认为“姬路液晶面板工厂将占大头”。另一份消息称,2012年松下计划将尼崎第5工厂PDP产能提高到1000万台;而2012年之前,松下姬路的IPSαLCD面板工厂生产规模则有望提高到2000万台。如此构成2012年松下平板电视面板产量突破3000万台的“赶超三星作战计划”。
但这一切取决于明年投放市场的等离子3D电视、ED液晶电视能否一炮打响,还取决于作为上游面板生产厂商的松下,能否接到下游整机厂商的面板订单。1000万台等离子面板、2000万台液晶面板绝非松下彩电所能“独吞并消化”,而三年后中韩面板产业同样面临着开拓外需、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整机厂商们会“舍近求远”吗?零关税的国内采购会让步于关税及进口物流成本不菲的“日本原装面板”吗?
两端遭受挤压 三星液晶市场定位难
稳坐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头把交椅”三星电子,却始终难成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领头羊。未来,如果不能把握中国市场的商机和空间,三星电子又如何能确保今后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中国市场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布局,对于以三星为代表的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显然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如何在中国市场获得份额与利润的最大化,如何在本土企业强势扎堆的环境下彰显立体化竞争优势,三星仍需要思考。
近年来,在中国平板市场上,与夏普、索尼等外资同行相比,三星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含金量仍然偏低,品牌的影响力与好感度并不匹配,无法令消费者将三星与高端品牌直接划等号。在寻求利润与规模最大化的道路上,三星液晶电视一直在寻求突破口。
工业设计此时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了三星液晶电视突围品牌与销售规模定位的关键点。近年来,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消费电子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在工业设计为标志的产品整体创新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中国市场的许多消费群体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并不全面,甚至还出现了对这种设计创新理解为“花拳绣腿”式的外观翻新,未能接受这种创新背后的技术实力沉淀和融合。再度令三星的这种努力在市场上陷入了暂时性的尴尬与无奈之中。
如何在中国找到产品营销的突破口,如何解决品牌与产品的市场定位断层尴尬,如何将全球市场的领先优势辐射到中国,这些都成为今后三星电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核心技术、品牌口碑、销售网络布局、推广促销活动等资源的系统整合上,三星在中国平板市场仍面临改进空间。
战略连贯性弱 LG液晶阶段性低迷
一度是与中国消费者走的最近、最具亲和力的外资品牌,但LG电子最近10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路畅通,有过,更有过低迷。特别是近年来,受到韩国总部策略不断调整与变化的影响,LG在中国市场走出了一条从“外资品牌到最中国本土化企业,再到一等战略外资品牌”的令人看不透的变革之路。最终,这种调整也直接影响到LG在中国平板市场的布局和竞争。
在众多外资品牌中,LG的表现均可以列入优等生行列,无论是在中国的空调、冰箱等白电市场,还是在平板电视市场上,或是手机等数码通讯市场上,LG的产品覆盖面全、品牌影响力强,却一直遭遇市场政策和品牌政策难以持久、延续的政策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