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地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1

一、 摒弃权威、和谐关系、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目前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思想活跃,猎奇性强,爱说好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忽视了教学中这些特点,仍然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借助于教师的权威性机械讲解,添鸭灌输,强迫学生背诵、抄写那些枯燥无味而又冷冰冰的单词、词汇、语法,势必造成师生关系冷漠,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灵气。恐怕这就是目前教学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吧。如何去扭转这一现状呢?

先人先哲早就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彻底的摒弃其权威性,从爱心出发,唤起爱心的力量,师生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学生才能对你的英语课感兴趣,肯花力气,肯下工夫。你的英语课堂才能得心应手。

例如:我在执教一般过去时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般过去时中谓语动词是如何变化的呢?”英语课代表回答:“规则动词在动词后加ed,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单词改y为i加ed,也有的单词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d。不规则动词根据不规则动词表进行变化。”我马上加以肯定。可是一位平时不多言的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要补充的,在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要借助于助动词did,谓语动词要恢复原形。”这位学生的大胆主动发言,令我非常高兴,马上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激活了英语课堂教学。

二、 转换方式、创设氛围、展现自我

单一的教学方式是乏味的。即便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转换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的展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益的目的。

如何归还学生主体地位,灵动的转换教学方式呢?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唱歌、游戏、比赛、表演等形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 :教了现在完成时后,我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A: Tom,have you been to shanghai?

B: Yes.

A: When did you go?

B: I went there this year.

A: How long have you stay there?

B: One week.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A: No.I will go there next month.

通过这一戏剧性的对话,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真正归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摆脱窠臼、优化结构、自主创新

新课改理念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那么英语课堂教学就更应该摆脱窠臼,以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为切入点,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轨,推倒讲台,归还学生的主动权,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才能得以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到对教学内容溯源、理解、构思、选供、预设的责任。努力培养学生自学、选择、交流、自构、生长的能力。要求学生课前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做好记录。课上师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激励自主创新,自由发挥,大胆表达,把课堂的主体真正的归还给学生,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千百年来的古训。例如:我在教现在进行时这一课时,我摆脱窠臼,采用了先让学生观察例句“Now she is writing a letter.”“We are planting the trees.”“He is having lunch.”学生通过先观察和翻译例句,再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现在进行时的意义、结构和用法。最后让学生通过相关题目进行操练,总结现在进行时的意义、结构和用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体现出了实实在在的主体作用。可见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彻底的摆脱窠臼,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求知的欲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四、 变换形式、培养能力、激活课堂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2

关键词:体育课;主体地位;策略

体育课要求的是学生全面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育课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培养乐观的精神,建立自觉的意识,增加实践的勇气,以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目前,令很多体育老师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做到所有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围绕学生进行,即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开展所有的工作,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变革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在以往体育课的教学中,课堂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师开展的,教师采取的是整堂课的灌输方式,教师津津乐道地讲授,而学生只能消极地听课,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毫无活力,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一定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一改以往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跃。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一些身体和学习都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对其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关注和鼓励。由于这样的同学自身条件不是很好,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理解技术内容方面的效率,在与别的同学相比之下,都是很差的,因此在学习中会容易出现自卑和挫败的感觉。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激励这样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就要认可。不过教授知识最终还是不如教授学习的方法,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式,才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的话才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开阔眼界。

二、师生关系要和谐

体育课堂教学除了是学习的过程,同时还是学生良好情感形成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及一些诀窍,这对于以后进入社会是很有用的。要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仅仅是知识以及运动方式的讲授,那么这是严重的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要想实现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友好相处的氛围,就要把学生看做课堂的中心,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解答都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前提。对学生的互动教师要积极指导,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态度要和蔼,说话要委婉,要是学生之间的意见有分歧,也要首先进行激励和认可。教师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态度积极,能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应体现个性化

学生之间在身体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区别在体育课上是最为显著的。此外,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与众不同,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认真分析学习主体的状况,不能进行所谓标准化的要求,即所有学生必须掌握某一项技术到什么程度等,这样的要求明显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学习效率非常高,而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学习速度很慢,会打击其自信,更会消弱其对学习的热情。因此,要在课余时间调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目标,不过在实际中,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话当然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以对学生划分等级,为各个等级制定不同的目标,对身体质量好的,学习效率高的,在制定目标时可以高一些,相反,目标的制定要低一些、难度要小一些,只需其有进步就好了,再结合个别引导的方式,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

四、要建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与认可,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优势,忽略学生的劣势。对于一些很不好做且存在危险的动作,针对学生害怕的状况,要积极地激励学生,在做好安全设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勇敢的做,只要学生不再害怕,那么就值得赞扬。同时要建立起学生相互信任的讨论问题的集体,使学生在这个小集体里,放心大胆地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只有在相互的讨论中,学生才能更多地掌握知识,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彼此帮助,让学生在班级里觉得安全舒适,这样的话有利于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简而言之,在初中的体育课上,要一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要关注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冼建宏,葛峰.体育课学生行为管理策略的研究[J].北京体育教育,2008,(03):43-44.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主体地位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为何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学生培养人才必须坚持素质教育,这早已是共识,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可以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开发自身潜能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

1.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全日制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课程有四大基本理念,其中的第三条要求英语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且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构建、技能的提高、意志的磨练、心智的发展以及视野的拓展,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的参与,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到体现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3.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种进程和环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而让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扮演主要角色,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只能负责引导及“裁判”工作,除此之外,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越少越好,否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本来的学生活动将会由教师唱独角戏,被教师所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展示教师适时的指导、鼓励和表扬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真正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1.3.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有时教师为了所谓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进行独角戏式的灌输法教学,甚至期待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好的掌握,但很多时候的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课堂效率几乎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做过的事、所学过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真正的乐于学

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情感态度对一个人所从事事情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客观规律性,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备课,备课本知识,备学生心里,备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的去引导学生们学习;教师还要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也要善于称赞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体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愿意学;另外,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式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会用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就一定会获得知识上的成功。正如陈建翔博士说的,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

2.2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提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行为。

在英语课堂上,情境教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境教学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英语(人教新课标版)上册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的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国内的风景名胜图片和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同学们兴趣盎然。随后我就介绍说我去年暑假去了青岛,看到了大海,观看了海底世界,还在大海里游泳了,看到了大海的美丽景色。同学们跟着我的思路也飞向了大海,这时我问一学生,“Where are you gong to for vacation?”,如果你要去旅行了,“What are you doing for your vacation?”你准备为假期做些什么?同学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今天的课堂学习。

主体确认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教育信息,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其信息内化的程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作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民主的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作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在合作式地学习。

教学反思对于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自主地位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新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思考,提出修正方案,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改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会主观能动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或者对于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需要通过认真的反思,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和科学的指导意见,最终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交流。

2.3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爱去感化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或者一句赞赏的话语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爱可以使学生找回自信,树立自尊,自强不息。爱是教师必具的美德,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才会唤醒他们内心的渴望,去追寻知识的源泉,才会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式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探究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王一堂. 新课程教学程序[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4

我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如何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汲取知识方面,得到如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事实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独立使用各种教学材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加涅得解决问题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提问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 主体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平行四边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猜测―动手折叠―交流探索―推理证明―得出结论,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其进行引导,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演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争辩,有利于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最容易产生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最容易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 出的不耐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鼓励、赞许、肯定在激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东西,鼓励讲别人没有讲过的东西。错误和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自然过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有伟大的发现。

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要领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推导、证明、求解、思路方法是怎样想到的,并把自己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这样,学生在这些经历中会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发现。

最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学习活动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确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分外香。”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会去刻苦,才会感到“苦”中有“乐”。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 创新精神个性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在学生个性发展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自觉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在体育课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这个主体则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身体活动的主体,还是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身体,具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思考、提问、熟悉的方法学习体育技能,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完成动作的同时,就能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强调“接受学习”,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现发明的能力。体育教学的创新,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景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自身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以苦为乐的精神。这些都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别人成功经验,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体育教学方面,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教师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对教材的创新运用上,教材的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教材内容,而是在原有的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或增加一些有生活性、社会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向上、进取的学习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二度创作,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个性发展的需求,由于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性别不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有来自身体的简单需求,也有来自心理的复杂需求。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也会因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个子高,身体素质好的人可能会喜欢篮球、足球、网球等较为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而身体差一些的人可能选择跳绳、踢毽子等一些较轻缓的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性格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就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要承认学生在体能、技能、个性、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使那些居于落后的学生能在教学和运动中保持个人尊严,不被歧视,教师还应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落后的学生也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并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运动中获得乐趣,形成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任何人对某些事物都是有自己的好恶的,体育运动也不例外。体育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对体育知识和运动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对众多的运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运动并参与一些运动,教会学生一些常用体育运动锻炼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健康的重要性,促进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是“健康第一”理念的前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符合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也是时展的需求。这不仅是一个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