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输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输网范文1

关键词:DSLAM;传输;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338-02

DSLAM Transmission Network Technology

MAI Yong-gui, NIU Hai-xing

(Ningxia Guyuan Power Supply BureauGuyuan City in Ningxia,Guyuan 756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xDSL(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Variou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echnology)this word has well known, xDSL were divided into HDSL(high bit rate DSL)、ADSL(asymmetric DSL)、RDSL(rate adaptation DSL)、VDSL(Very high rate DSL)and so on, especially ADSL technology, has be continuously ratified by users and telecom operators.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DSLA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Full name is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being used in access layer, as the multiplexer of DSL technologies, DSLAM has been improved on the performances and func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Fun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 of DSLAM in Transmission Network.

Key words: DSLAM; transmission; network; transmission wet technology of DSLAM

1 概述

我们通常将DSLAM网络分为核心传输网和DSLAM接入网。

作为核心网传输的MSTP设备支持以太网汇聚业务及二层交换功能,可以进行业务汇聚,能进一步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并节省中心局/站的以太端口数量,满足接入设备DSLAM IP上/下行业务的传送要求。

2 实现原理

xDSL上行信号通过IP DSLAM实现AAL5 SAR功能,转换成相应的MAC帧,即ATM终结,在ATM信号终结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MAC地址与PVC的对应关系。在ATM信号终结之后,通过FE/GE上行口接入MSTP设备的FE/GE端口,经过GFP封装映射进SDH虚容器VC之中,最后形成STM-N信号传送至IP城域网。

下行信号则刚好相反,来自IP城域设备的MAC帧信号经GFP封装映射进SDH传送网送至IP-DSLAM,完成二层功能的信号处理,最终在IP-DSLAM中通过AAL5 SAR功能,把MAC帧转换为ATM信元,并实现从MAC地址到PVC的转换。IP-DSLAM中ATM信号经过处理,变换成xDSL信号格式,并通过调制传输到远端的xDSL Modem。

3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MSTP(Multi-Service Transmit Platform)是一种基于SDH的城域网传输技术。

本来主要用于传送TDM业务,SDH的优点如灵活的分插复用,高质量的传输,稳定、可靠的保护倒换与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等是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但SDH在传送带宽可变、突发性强的数据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如不能对带宽进行动态分配、1:1的主备用带宽配置导致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不能根据业务的等级提供差异化服务、不具备统计复用功能等。

因此在SDH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主要是增加对各种数据业务的支持特别是对以太网业务、互联网业务的支持,动态分配带宽,进行流量控制,根据业务级别提供差异化服务等,这就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SDH技术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要发展,它从单纯支持2Mb/s、155Mb/s等TDM业务,扩展到可以支持包括以太网、互联网、ATM等业务的综合多功能传送设备。

为帮助优化IP业务在SDH 链路传输现已将两种新技术标准化。首先,通用成帧程序 (GFP) 可提供确定封装效率并消除交互作用。其次,虚级联允许进行非标准SDH 多路复用,以便应对带宽不匹配问题。

3.1 以太网业务的封装

所谓以太网业务的封装,是指以太网信号在映射进SDH的虚容器VC之前所进行的处理。因为以太网业务数据帧长度是不定长的,这与要求严格同步的SDH帧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需要使用适当的数据链路层适配协议来完成对以太数据的封装,然后才映射进SDH的虚容器VC之中,最后形成STM-N信号进行传送。

以太网业务的封装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链路层适配协议,尤其是涉及到目前流行而且比较复杂的通用成帧规程GFP。

GFP简介

通用成帧程序(GFP)是用来将信息包数据映射为八位字节的同步传输例如

SDH 的协议。与基于HDLC的协议不同,GFP不使用任何特殊字符来描述帧,

而是采用ATM使用的单元描述协议来封装各种长度的信息包。独立于信息包内容的GFP封装需要固定数量的开销,与开销依赖数据的 HDLC 相比,每个信息包的固定数量开销可以确定以太网流与虚拟连接的SDH流之间的匹配带宽。

GFP封装格式

GFP 开销可由多达三个报头组成:

一个核心报头包含信息包长度和用于信息包描述的 CRC;

一个类型报头用来标识有效负载类型;

一个扩展报头作为可选项。

帧描述在核心报头上执行。核心报头包含两个字节的信息包长度和一个 CRC。 接收器将寻找正确的 CRC, 然后使用收到的信息包长度预测下一个信息包的开始位置。在 GFP 内,定义了两种不同的映射模式:基于帧的映射(GFP-F)和透明映射(GFP-T)。每种模式都已优化,以提供各种不同服务。

1) 基于帧的映射(GFP-F)

所谓GFP-F(GFP-Frame)方式就是把整个PDU帧原封不动的映射进GFP帧中,它适用于各种PDU数据业务。如以太网、IP、RPR、MPLS等数据业务信号。

GFP-F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一种面向PDU的映射方式,可以对各种长度(包括变长)的PDU进行完整的映射,不需要对PDU进行分段和重组,所以简化了链路层的映射/解映射之间的关系,在接收端可方便的从数据流中提取映射的PDU;第二,GFP帧的长度是可变的,其长短根据PDU的长度而改变;第三,在接收端需要进行帧缓存,所以时延相对较大。

2) 透明映射(GFP-T)

所谓GFP-T(GFP-Transparent)方式,就是把编码块透明的映射进GFP帧之中,它适用于时延要求比较高的用户业务,如千兆以太网业务GE(Gigebits Ethernet)、光纤互连业务FICON(Fiber Interconnection)、企业系统互连业务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异步串行接口承载的数字视频广播业务DVB ASI(Digital Video Broadcast 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

GFP-T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一种面向数据编码块的映射方式,映射时把多个数据编码块透明的装入GFP帧的净负荷部分;第二,GFP帧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具体取决于超级编码块的个数;第三,在接收端不需要进行缓存,所以时延较小。

3.2 虚级联

随着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网络传输带宽受到较大压力,由于目前SDH传送网的最大虚容器是VC4,其能传送的有效业务带宽为149Mb/s左右,IP业务带宽远远超过VC4的限制,于是出现了把多个VC合并使用提供高带宽的传送方法,这就是VC级联技术。

级联分为连续级联和虚级联,为了适应在不同传输网中传输,在MSTP中通常采用虚级联方式传输,因为虚级联技术可动态利用和分配带宽。

所谓虚级联,就是将分布在不同的STM-N中的X个VC用字节间插复用方式级联成一个虚拟结构的VCG进行传送,也就是把连续的带宽分散在几个独立的VC中,到达接收端再将这些VC合并在一起。

一个虚拟级联VC-X-Nv提供一个X倍C-4的相邻净荷区域(C-4-Xv),该区域被映射到构成VC-X-Nv的X个独自的VC-X中,如图3所示。

虚级联写为VC4-Xv、VC12-Xv等,其中X为VCG中的VC个数,v代表“虚”级联。对于VC-3/VC-4而言,X=1~256,对于VC-12而言,X=1~64。

动态带宽分配-LCAS功能

在开发虚级联的同时也在开发动态带宽分配功能。该功能通常称为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LCAS)。 在 SDH 开销内交换发送的信息,以便更改由虚级联组 (VCG) 使用的从属终端数目。从属终端的数目可减可增,也可应用由此引发的带宽更改,在出现网络错误时不会丢失数据。

LCAS 可对提供已分配的带宽进行进一步调整。如果初始带宽分配只是用于

平均流量而非全峰值带宽,而平均带宽使用率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更改,此时可修改分配以反映该更改。

LCAS 对于容错和故障保护也很有用,因为该协议具有从 VCG 清除故障链路的能力。由于数据流在虚级联组中的从属终端上是八位字节的带状流,因此,在某一从属终端出现错误而没有这样一种机制的情况下,整个数据流会在从属终端出现错误期间也出现错误。LCAS 协议提供了一种检测错误从属终端并自动从组中清除错误终端的机制。VCG 在带宽变小时会终止运行但它仍继续传输没有错误的数据。

以上对DSLAM的传输网技术进行了较详细介绍,DSLAM的传输利用MSTP的L2交换功能,实现DSLAM节点的IP上行汇聚,利用MSTP环网,实现传送业务的保护。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光纤资源和IP交换端口,而且具有SDH保护功能,从而MSTP网络设备特性为DSLAM的安全可靠的传输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凤修.SDH技术与设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刘光,罗卫兵.IP-DSLAM技术在数字化哨位网络互联中的应用[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23(2):23-25.

传输网范文2

【关键词】传输网 网络优化 时隙优化

1 引言

中国的通信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可谓巨大。传送网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容易维护难,关键是建设发展的无规划、无秩序及配合性差,导致了传送网的维护是难上加难。为了提升整个通信网络的稳定性、降低风险,以及更好地配合全网业务增长需求,传输网络优化迫在眉睫。下面将通过实例来探讨传输网络优化方案。

2 案例描述

江苏某地市某运营商结合网络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对传输网的某一区域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情况是:对某汇聚环的302-A、303-B、507-B、616-C四点组成的2.5G复用段环进行网络调整优化。

2.1 优化计划

现阶段传输网络情况如图1所示:

目标网络如图2所示:

网络调整优化目标是:使303-B节点从2.5G复用段环中脱离出来,成为507-B的扩展设备。

2.2 实际情况

实际拓扑如图3所示:

由于以前的各种调整,现阶段的网络比较繁杂。

(1)303-B与507-B之间有三段光路,包含两个2.5G复用段;507-B与616-C之间有两段光路,包含一个10G复用段和2.5G复用段,两网元之间的跨环业务纷繁杂乱。

(2)由于旧有的网络规划,706-D、507-B、616-C三点组成10G复用段环之间VC4穿通,导致基站2M业务经过10G网络时,必须绕串才能落至中心点的支路板。

(3)302-A下带的基站业务,穿通至10G网络时有两个方向:303-B、616-C。

目前已经出现303-B低阶交叉不够的情况,因此急需对网络相关网元进行网络优化。

3 方案选择与分析

经过讨论,调整方案如下:

3.1 网元预配置

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对网络进行光路调整,之后再用网元与配置的方法,下发302-A、303-B、507-B、616-C四个网元的业务。

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风险太大。

(1)本次网络优化涉及基站数超过120个,业务数量超过300条,其中包括基站、监控、数据以及专网等,业务数量是巨大的,因此之前的准备工作需相当精确完备。

(2)该网络已经存在低阶交叉资源紧张的情况,网元预配置时是不计算低阶交叉的。当下发业务时,可能会产生低阶交叉不够的情况,从而导致网络优化失败。分别对302-A、303-B、507-B、616-C进行低阶交叉统计,发现507-B的高阶交叉和低阶交叉资源在最大化统计时不够使用。

(3)预配置下发时,可能会引起设备的问题(如主控板、交叉板的故障),也要考虑在内。

因此,预配置调整适合应急工程,且其中的任何一个过程、任何一个操作、任何一个可能,都需全方面把握。

3.2 分部分块操作

分部分块操作又分为两种方案:先局部再整体、先整体再局部。

(1)先局部再整体

将光路调整至目标方案,再进行网络优化。

对于该网络的调整,先整合303-B的业务,包括:

1)经过507-B穿通过来的落地业务。

2)经过302-A穿通过来的落地业务。

3)302-A至507-B的穿通业务。

4)经过507-B,绕串302-A的业务。

通过整合,使302-A至303-B、507-B(5-SL16)至303-B(10-S16)两段光路中的业务最少化、集中化。整合完毕后,可以进行光路割接以及业务再调整。待光路调整以及局部业务优化完,就可以对整个2.5G和10G环进行网络优化。

优点:在相对安全且使用比较短的时间,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

缺点:网络时隙优化过于局部性,对整个网络的优化调整缺乏整体性把握,容易做无用功。对局部而言,由于整个网络毫无规划,大网未经优化整合,使得局部的优化有一定的困难,且很盲目。

比较严重的后果有两个,具体如下:

1)只能对303-B一部分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在大网相对杂乱的情况下,部分业务无法调整。业务调整大部分涉及507-B、303-B落地业务,其他穿通业务只能盲目调整。

2)盲目调整的后果导致其他站点的时隙混乱。对全网来说,是个舍本取末的做法。局部完善了,大网却混乱。

因此,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案适用于局部网络已经不适应网络需求的或者局部急需调整的优化。

(2)先整体再局部

先对大网整体优化,再对局部进行满足要求的调整。

对于该网络的调整,就是先对大网进行分析、规划和调整,之后再对302-A、303-B、507-B做光路调整和时隙优化。

具体方案如下:

1)对10G环进行VC4业务打散,VC4穿通改成VC12穿通,之后再对绕串业务进行时隙规整,完全清空绕串业务。

2)303-B时隙整合:同一块支路板尽量少占用不同VC4资源,通过10-S16的业务,尽可能整合进5-S16和7-S16。

3)对302-A、303-B、507-B、616-C、715-E、716-F六个节点进行时隙检查,包括:在用无路径业务、不在用无路径业务、单向路径业务、多向路径业务以及离散业务。

4)715-E、716-F、302-A三点组成2.5G复用段环。715-E和716-F下带的通道保护环分别整合进一个VC4,并保证VC4穿通302-A、616-C(5-S16)至507-B(14-SL16),在507进行VC12交叉穿通(目前实际的操作是VC4已经整合进616-C(11-SL64)与507-B(8-SL64)中,这样616-C(5-S16)和507-B(14-SL16)中时隙空出,方便之后的调整,不过最终还需从10G环调整回2.5G环)。涉及落地至303-B的业务,也需整合进一个VC4。

5)302-A下挂3个通道保护环,2个无保护链,分别整合进一个VC4,穿通616-C(5-S16)至507-B(14-SL16),在507进行VC12交叉穿通。

6)302-A至507-B的经过303-B穿通的业务,整合进VC4。

7)10G网络的整合包括:

经过507-B、706-D穿通的业务,整合进VC4;

经过507-B、616-C穿通的业务,整合进VC4;

经过616-C、706-D穿通的业务,整合进VC4。

8)303-B的环改链调整优化。

优点:整体性把握,针对性优化,目标明确,按部就班,风险最低,稳妥恰当,可操作性强。

缺点:局部效率很低,应急性不够。

因此,先整体再局部的优化方案适用于传输网络的长期维护优化。

传输网范文3

【关键词】 传输 网络 安全 优化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基本业务在速率和数量上也都在飞速的膨胀。传输网络作为电信网的基础网络,承载着CN2、IP、TV等核心业务,也是固网业务、移动业务、大客户业务依赖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和运行安全对于承载的各种通信业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输网络从基本原理上看,是由传输设备和网络节点构成的。从物理形态上看,是由传输媒介和传输设备组成的,直现来看就是“地图+光缆+设备”。所以,传输网络的安全加固必须从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大要素对传输网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结构的安全优化

通信网都是采用分层、分区、分割的概念进行规划,传输网从垂直方向分成很多独立的传输层网络,从国家角度分为一级干线、二级干线、本地网传输。一、二级干线统称长途传输网,本地传输网又分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

网络的拓扑就是网络的结构,即网络节点和传输线路的几何排列,他反映了物理上的连接性,从形状上看,无论一、二级干线、还是本地网传输网,都是以线型、树型、环型、星型、网格型五种来呈现。

1.1一级干线的网络结构优化

在网络结构上,全国一级干线1998年已经基本建成了以DWDM、SDH为主“八纵八横”网络。在物理拓扑上各大运营商不再局限于“八纵八横”基本框架,不断补点、布点。目前除受地理条件所限,进藏光缆是兰西拉、滇藏“两条腿”外,北京至各省的物理路由不再只是两条腿,A省与B省省会之间都有了独立的2条物理路径,同时途经各省的一级干线也在数条或十几条以上光缆。顶层也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由3个增至12个。

原有“环保护”的SDH网络逐步由拥有ASON光智能交换技术的Mesh网络所取代,增强了业务的多种保护和恢复方式,能够有效抵御网络多节点故障。运营商已经或计划建成ASON网络第2平面,确保大客户业务、核心网业务的可靠安全。

1.2二级干线的网络结构优化

1、“两心两点三维”结构。我国西部省大部分都是省会城市A、B两个传输枢纽楼(A、B节点),地市公司1个或2个传输枢纽楼。省与市之间相连多以线型或环型相连。省市之间只有两条完全独立或接近独立的物理路径相连,这样的网络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建设至少“两心两点三维”的传输二干网络。以省会城市A、B两个传输枢纽节点为两心(或以省会城市A-D四个枢纽节点为四心);每个本地网建设两个枢纽节点为两点,建立每个节点至少具有独立“三维”上联“两心”的物理传输连接关系。确保业务具有双节点双归属三路由,逐步消灭本地网单节点状态。

2、“环型+星型”主环辐射状结构。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在现有省内地理环境的南环、北环二干光缆线路为主的基础上,利用一干现有空余资源或本地网光缆资源建立省会到各地市城市的“骨干状辐射网络”(双平面),打通第三或第四物理路由,完成骨干层Mesh结构组建。同时督促数据专业落实CN2、IP网双局址多路由的改造,尽快实现地市节点到省汇聚节点的三路由及四上联,有效降低本地网业务上联风险。

1.3本地传输网结构优化

1、本地网传输网络,以市公司中心局为核心,建设市到县的环网、骨干网络。每个县必须具备“二维”物理传输连接 。以两不同方向,或地埋、架空立体“二维”的方式实现市与县之间的双路由。对于资源条件具备的,可实现第三路由。 2、对于需要完成保护关系组网,可采取大迂回大跨度组网。突破地域限制,解决假环问题。如陕西通过四川、甘肃分别完成镇巴、略阳的灾备设计。3、对于移动业务配套传输系统,可创造条件地“组环”或跨县组环,提高基站“断站率”指标。全国平均成环率只有70%,还需进一步创造条件地去完善。接入层涉及站点数多,结构也复杂,是网络优化中工作量最大的层面。接入层网络的优化主要考虑以下:(1)环路上节点数量的调整,每个环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时,建议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2)环上节点的选择,要兼顾话务分担和提高覆盖质量。(3)将区城内拥有或规划了较多数据业务的节点安排在同一子环。

二、传输设备的升级优化

传输技术和设备经历了PDH、SDH、DWDM、ASON、OTN发展以来,建立了以DWDM、SDH、ASON为主要技术的传输骨干网络,接入层也建立了MSAP、PTN、IP RAN等新技术网络。

在技术上,作为传统物理层的传输组网,也要不断适应新一代承载网络的分组化、业务化、带宽大颗粒化、动态化的组网需求。所以,新技术的快速商用,传输设备的升级换代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新天地”。3G传输网由DWDM+OTN+MSTP组网,逐步向ROADM+DWDM+OTN+PTN组网。而新上的4G传输网直接部署了OTN+IP RAN技术。在一干、二干层以采用ROADM+DWDM为主,实现ROADM光层调度+OTN电层调度组合解决方案。在本地网接入层以OTN+PTN或OTN+IP RAN为主。依节能减排需要,逐步淘汰多厂家SDH系统,完善一、二干ASON第一平面,建设ASON第二平面做为大客户业务的承载平台。实实在在将ASON做成Mesh网。提高网络自愈能力,保证客户感知。在省内较大本地网,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建设本地ASON网络,或扩大省干ASON 网络的覆盖范围,考虑向地市汇聚层扩展。在长距离传输通信中,建议采用成熟的“新码型、高功率、大跨距”传输系统,减少中继站数量和维护成本。随着IP业务发展规模,加快部署100G WDM技术;为保障核心业务安全,尝试在一、二干组网上应用OTN技术。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不断完善省级、本地网《传输软件版本应用策略》,加强软件版本的统一升级管理,预防传输设备软件缺陷,保证网络安全。

三、光缆线路的安全加固

3.1单节点隐患

节点失效造成的影响绝不能忽视,因此一定要尽量实现光缆出入局双路由或三路由。最后1KM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对存在光缆出入局单路由一定要下决心进行改造。特别是省、市中心枢纽楼。

3.2同路由隐患

线路维护部门要从传输、交换、数据承载网等组网架构上,对光缆三同问题(同路由、沟、杆路)进一步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设备维护部门要经常性、周期性地组织预防性维护,对组网安全风险和性能安全隐患早发现、早上报、早解决。要从通路组织、业务保护关系上,结合长长中继业务安全研究,排查同路由隐患。在长长中继业务开放上,DWDM下挂的SDH、DXC、ASON业务尽可能走同一方向光缆。

3.3资源相互利用

注重光缆网的共建共享,节省投资。在一、二干建设上,长途光缆网建设应加强省际、省内长途光缆网的统一规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传输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建设OLP,利用二级干线光缆保护一级干线光缆,反之亦然;也可用一级干线的通路或波道保护二级干线的核心业务。利用本地网光缆进行OLP保护一级、二级干线光缆,用干线光缆或通道保护本地网核心业务。

传输网络作为基础网络是各大运营商多业务和融合业务发展的基石,应充分顺应业务和技术发展趋势,按照全IP架构的演进思路,加快新技术的引入、旧网络的退出,加快网络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安全加固,减少并消灭网络安全隐患,才是保障所有承载业务安全的重要前提。

参 考 文 献

传输网范文4

1.1铜线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起源较早,是先期通过已经搭建好的电话线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然后将传输的信息经过编码等处理输送到用户。但是受到铜质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局限,使得这种技术的信息传输速度较为缓慢,因此,难以适应现代快速的信息传输要求,已经逐渐应用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被其他技术所取代。

1.2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同轴电缆是本世纪初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传输媒介,分为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两大部分,网络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息,提供网络使用,而视频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各类音频文件。同轴电缆即Coaxial;由两个同心导体组成,由于导体层和屏蔽层之间共用一个轴心电缆,因而得名。最常见的同轴电缆可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层、塑料层,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层;其中中心铜线可与网状导电层形成电流回路。同轴电缆传导的是交流电,中心铜线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将会被网状导电层隔离,网状导电层接地来控制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同轴电缆的信息传输媒介是电缆,电缆在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弯曲,所以应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但是同轴电缆的使用原理是将中心信息以网状的形式进行传递,一旦某一区域发生损坏,那么整体的信息传输工作就会受到干扰,因此,人们不得不在电缆的外部进行保护层处理,以确保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保护层又与电缆的柔韧性发生冲突,因此只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拓宽同轴电缆的应用范围。

1.3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面向的FTTC和FTTH的宽带网络接人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即OAN技术是目前电信网中发展最快的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指将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馈线段、配线或者及引入线段的全部或部分引入光纤以实现信息传输。由于光纤具有高频宽、高抗干扰力、低成本以及许多其它传输介质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使得光纤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传输媒介意;光纤也是目前传输速率最高的传输介质,光纤已大量用于主干网中。用户环路中应用光纤可以满足用户未来对各种宽带业务的需求;宽带接入网的最终形式也是光纤接入技术。

1.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用户环路是指利用无线技术为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提供电信业务,因此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采用的无线技术有微波、卫星等。无线接入的优点有:初期投入小,能迅速提供业务,不需要铺设线路,因而可以省去浦县的大量费用和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随时按照需要进行变更、扩容,抗灾难性比较强。无线接入技术即RIT,是RadioInterfaceTechnologies的简写;另外,无线接人技术也被称空中接口。无线接人技术通过无线介质将用户终端与网络节点相连以实现用户在网络中与有线技术一样通信的技术。无线信道传输的信号遵循以构成无线接人技术的主要内容作为传输协议,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向用户提供移动接入业务,而这是有线接入技术无法做到的。无线接入网就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电作波为传输媒介以连接用户、交换中心的一种接入技术;无线接人系统的定位作为通信网的一部分,是本地有线网的延伸与补充,也可作为临时应急系统。

2、实际应用

因为上述四种传输网络技术各有利弊,所以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实际应用范围也有所差异,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1铜线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从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来看,高速度传递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用户的基本需求,所以铜线接入技术的应用范围就会大大的缩减,以至于最终被完全取代。现阶段而言,可以利用已经铺设好的电话线,通过铜线接入技术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信息传输例如传真等。

2.2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项技术的使用年限高、对外部环境的抵御性较强,但是最终会被越来越高端的技术做取代,短时间内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

2.3光纤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光纤接入技术的使用比较灵活,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例如如果是办公区使用信息传输,可以申请使用光纤到具体办公室,如果是独立用户使用可以选择光纤到家庭等。所以未来光纤接入技术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其使用费用相对高昂,普及起来尚需要一段时间。

2.4无线接人技术的实际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通过上述论述分析我们可以获悉,这种无线接入技术使用起来更方便,用户不再受到线路的限制,能够实现某一区域内的灵活移动,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更为方便舒适。在这种巨大优势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选择无线接入技术,这也促进了无线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无线接入技术已经覆盖了电话信息业务和网络信息业务等诸多方面,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信息传输方式。除此之外,人们推崇无线接入技术的关键在于其使用成本较低。利用蜂窝数据平台进行的信息传输不涉及网络,所以网络费用可以得到降低,使用成本低廉。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

3、结束语

传输网范文5

关键词 本地传输网 规划 建设 SDH DWDM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电信传输网是指由传输设备和传送线路所组成的物理网络,主要有电缆、光缆传输网、无线传输网(如微波、卫星等)和国际海蓝传输网等,这里主要探讨本地传输网建设中网络组织结构、网络保护及通道调度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1 本地传输网的特点

传输距离短,一般不需要使用中继器;组织形式多样化;设备类型多样化;规划期限更短。本地中心城市内数据、语音业务量较均匀分布,但县/市业务量相对集中,且与其上级地市一般呈星型拓扑关系。

2 本地传输网络结构组织分析

(1)随着本地传输网络规模的扩大、局所的增加,传输网的网络组织越来越复杂,规模较大的传输网的组织一般宜采取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个别网络可在细化一个引入层)的分层结构建设。传输网络分层,便于建设者根据不同层面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分期、分步、分阶段引入不同性能的设备,也有利于今后的运行维护。(2)网络层次的划分应根据本地传输网的规模,承载的业务特性及传输节点的数量的多少合理规划网络层次。对于规模较小的本地传输网可以根据情况将核心层和汇聚层合并,按两层网络建设。(3)核心层网络规模不宜过大,汇聚层宜分区域进行建设,不同汇聚区内的节点数量宜相对均衡,接入层网络宜根据业务的归属性进行建设。为避免网络变得复杂,应控制核心节点数目,规划好各层面电路转接的节点和时隙。(4)传输节点的设置应根据电信网的总体发展规划,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传输核心节点的设置原则一般为:①核心节点宜与业务网的中心交换局、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等设置在一起;②核心节点应有较好的机房条件,如机房荷重、层高满足装机要求、有较大的扩容余地、光缆进局路由丰富等;③应有良好的供电条件;④宜设置在业务量集中的节点。

传输汇聚节点的设置原则如下:①地理位置应适中,出书路由较丰富,光缆线路网组织方便;②宜设置在业务量集中的业务点;③各传输汇聚节点所辖的节点数均匀;④应有良好的供电条件。

传输接入节点的设置原则为:①宜选择在用户相对集中,电源条件有保证的地方;②要考虑机房外部环境的安全。

3 本地传输网网络组织

基于上述特点和本地传输网分层结构分析,本地传输网的网络结构基本组织要求如下:①以SDH网络为主,拓扑应以ADM设备(分插复用)组成自愈环为主,辅助以少量的线型、星型结构。自愈环尽量采用相交方式,避免单节点失效;②为便于SDH网络的建设维护,建议对本地传输网在物理上进行分层和分区;③对PDH网络和设备原则上是利旧,不再新建扩建,另外PDH线路当前在传送数字同步基准定时信号时仍有其特殊的价值,故也不宜全部拆除;④为确保网络的可靠性,本地传输网各层建议采用环形拓扑结构,具体为双向复用段和单向通道保护环为主,实现环环相扣,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所有端局的双归属;⑤在本地网中,应根据线路成本效益分析来决定是否采用DWDM技术;⑥从本地网目前的发展来看,MSTP现阶段将成为承载以太网等多业务的主要载体,ASON也是SDH演进的趋势之一,RPR、PTN技术随着3G网络建设不断深入,业务IP化演进将逐步获得发展。

4 本地网网络保护及通道调度方式

(1)本地WDM系统保护方式根据网络具体情况采用如下保护方式:密集波分系统(DWDM)系统保护方式有光复用段保护、光线路保护、光通道保护、光子网连接保护等形式;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可选用下列方式:光复用段保护、光线路保护、光通路保护等方式。(2)本地SDH传输系统的网络保护以采用二纤单向保护环和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为主,结合必要的1+1/1:1线路保护和DXC保护为辅。以上保护方式都可以对业务提供小于50MS的电信级保护。

自愈环的选用和组织原则如下:(1)自愈环分为子网连接保护(SNCP)、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等,设计中应根据环上收容的传输节点数量、传输节点间业务量及其流向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自愈环;(2)STM-1/STM-4速率的自愈环宜采用子网连接保护;(3)一般集中型的业务模型宜选用子网连接保护,分散型业务宜选用复用段共享保护;(4)核心层应选用复用段共享保护方式,汇聚层选用复用段或通道保护两种方式,接入层宜选用子网连接保护方式。

不同环相互连接时的保护有以下两种方式:(1)双节点跨环连接。核心、汇聚层之间应尽量采用双节点、双路由进行连接,传输电路可采用负荷分担方式进行保护。对于核心层以双节点互联的汇聚层环网,如果其他汇聚层节点向互联的两个节点都有业务时,汇聚层环网可以考虑采用复用段环保护。(2)单节点跨环连接技术。很明显其优点是其经济性,缺点是无法抗拒单节点失效,故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应用在汇聚层和接入层之间。但每个汇聚层局站所汇聚的边缘层局站的数量不宜太多,以免节点故障造成大范围的业务中断。

5 传输手段的选择和线路建设原则

作为传输的介质,目前主要有无限(微波)、光纤和电缆三类。光纤目前因性价比提高较快,目前已大范围采用,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传输,毫无疑问是首要选择;微波的优势是架设速度快,地形复杂不宜铺设光缆的地区比较经济,但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可以作为光纤的补充;电缆传输距离短,只适合在局内机房间小速率使用。

光纤缆建设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性价比的问题,光缆纤数越多,光缆单芯购买和建设成本就越低;(2)光缆市区尽量走管道,其他地域尽量进行直埋,避免架空;(3)对2.5G及以下传输速率,光纤的色散影响不大,G.655和G.652两种光纤都可采用,注意1310nm窗口不能使用G.655光纤;对于10G以上速率宜采用G.655光纤,尤其是DWDM系统,故在建设中可采用上述两种纤芯按比例进行搭配的方式。

6 本地传输网设备的多厂商环境

传输网范文6

【关键词】 OTN技术 本地传输网络 应用

一、浅谈OTN技术

1.1简介OTN技术

光传送网(OTN)基于波分复用、光层中的信息传输网络,它是未来电信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OTN是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将解决传统WDM网络波长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它以大颗粒节点构成一个巨大的服务网络,为人们带来便利。

1.2 OTN技术的特点

1)特点。OTN反应更敏感,可以更智能的处理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拓展性。2)主要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运行标准与技术体系,不被其他所拘束,可以进行高层面上的数据流通;网络的运用安全有保障并且十分灵活;给协作商与用户近乎完美的维护能力,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增强了本地网络,即组网、区域网等的保护措施力度;支持透明的信号传输,可以为业务网提供良好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二、本地传输网络的概况

随着城市、乡镇、农村业务的不断发展建设,近年来内各通信运营商均大力进行网络光纤化改造,大幅优化基础网络架构。各地陆续实现“全光省”目标,宽带已具备100M接入能力、4k IPTV业务也陆续商用。宽带提速、5G业务发展对本地传输网络提出了高带宽、多业务、低成本的综合承载需求。为了满足需求、简化网络布局,应对蓬勃发展的网上业务,我们需要一种较为强大灵活,延展性较好的技术来支撑整个城市的本地传输网络,给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三、OTN技术在本地传输网络的应用

1、面临的问题。扩建的网络与上升的带宽流量需求不能形成良性的同步发展,由于资金与技术的限制,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大颗粒业务的承载,主要有光纤直驱和OTN承载两种方案,光纤直驱方式开通业务方便,不需要新增传输设备,但早期建设光纤资源以芯数较小,纤芯资源紧张,存在断点多,衰耗大,纤芯劣化严重等问题。采用OTN设备组网,可以满足业务网长距离、高带宽、大容量业务需求,但新增OTN设备需要配套机房、电源资源,并且OTN设备扩容波道投资较高。如何合理选择承载技术的应用场景,是大颗粒业务承载与OTN组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2、应用。OTN智能光网络将为大颗粒的宽带传输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SDH和WDM最佳优势可以由OTN技术一者体现。1)利用其容量大,灵活度高等的特征,利用OTN 的交叉矩阵灵活接入本地网内各类业务,实现网络的全业务传输。2)OTN可配置ODUk层(ODUk SNCP、ODUk SPRing)保护以及线路层(OMSP、OLP)、波长层(OWSP、波长1+1)保护,各种保护方式均可实现50ms业务倒换,为业务网提供长距离、高安全、高可靠的承载方式。3)ROADM与OTN技术交叉混合使用,可以灵活的调节波长。

四、发展趋势

国内外不断推荐引用,成为传输网络技术发展的最佳选择。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OTN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运营商构建优秀的技术选择的网络平台,拓展业务市场。

结束语: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输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巅峰时刻。为了保证本地传输网络能够承担发展需求的重任,我们引用了OTN技术。而近年来OTN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看到了传输网络一片新的天地。它满足了速度与数据高要求的传输业务,解决了现有传输网络模型之间的矛盾。确保了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多方面的应用分析来看,OTN技术势必会被推广到更加广泛的专业领域,或者说是,运用的更为频繁、技术也会不断地被提高,势必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李曦.OTN技术在本地传输网络应用探讨[J].电信技术,2010,(01):55-57.

[2]刘忠汉.OTN传输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