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主宰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主宰者范文1

当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电视上第一时间进行大众化传播。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将这一新闻传播至电脑上,把刘翔摔倒的瞬间再次进行放大。之后,借助手机、iPad,刘翔摔倒的那一幕又随即出现在各大社交群、论坛中。

“未来,PC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等多个屏幕构建而成的多屏时代,将彻底改写以一台PC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垄断互联网的单屏时代。”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刘允认为。

“当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两三个移动终端的时候,一个很自然的问题便诞生了:你会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使用哪一个屏幕?”而这一问题也正在挑战着谷歌的专家:未来3-5年,谁将成为多屏时代终端的主宰?

用户行为悄然改变

刘允透露,为了了解人们在PC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屏幕的关注度,谷歌曾经在全球邀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多屏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这项统计内容包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户会选择用哪一个移动终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用户在什么地方使用,家里、户外、移动中还是在车子里;用户使用终端时的心态和状态。

这一全球性的统计调查分析,在日常交互使用的四个屏幕,即智能手机、PC、iPad和电视机中,屏幕越大,我们单次花费的时间越大。这就是说,一天之中,我们单次花费时间最多的屏幕是在电视机屏幕上,时间最少的则是智能手机屏幕上。

在四块屏幕的使用频率上,一天24小时中,屏幕越大,使用频率越少;屏幕越小,使用频率反而越多。“对于我们的智能手机,每一次大概的使用时间是十几分钟,但是一天可能会用十几次,甚至超过二十几次。”紧接着智能手机的则是PC、iPad,最后才是电视机屏幕。

除了上述统计分析之外,谷歌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本都以为智能手机主要是在上班时间使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智能手机会在家中使用。

“这让我们很吃惊,原本我们都认为,智能手机是在户外、在家以外所使用的。但调查结果显示,70%、80%的智能手机会在家中使用。”

刘允表示,从24小时的分析数据来看,同为移动终端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实际上主导了用户从早上到上班之前的时间,但在上班的时候,电脑的使用时间一定超过手机。“当把移动终端中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分开分析的时候,让我吃惊的是,在我们下班之后平板的使用量大大超过我们的智能手机。”

广告营销发酵变革

众多专家认为,屏幕稍大的平板电脑更具有娱乐性,这种平板电脑在下班之后的使用量超过我们的智能手机。“你可以看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这个交互使用,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谷歌看来,这些分析数据或许可以为广告商的精准营销提供一些帮助。广告商在进行精准营销时,以前他可能只盯着手机、电脑、电视各个不同屏幕进行投放。但是现在,广告商需要选择的不是屏幕,而是屏幕的使用者。

多屏时代下,互联网广告商需要考虑的是,他的广告在哪里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让人们看到相关的广告。

“这个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复杂的问题。”刘允说,以前做电视广告,25秒长的广告可能就需要花费几千万元。现在,用户除了看电视,也看手机和iPad电脑,这也导致广告商可能会将广告费进行拆分,分别投入几个屏幕。

“同时关注几个屏幕,并在这几个屏幕中进行互动和贯通,这对广告营销界的挑战非常大”。

最近两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越来越能体现多屏传媒效应。众多用户一边观看电视屏幕上的直播内容,同时,一边通过智能手机、PC电脑,进行有关春节联欢晚会的各种吐槽和评论。

对于越来越明显的多屏环境,刘允和他的团队都异常好奇和感兴趣。“这是一个特别好玩和有趣的现象,可以说,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广告营销时代。”

谁将主宰多屏终端?

不仅是广告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商而言,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

多屏贯通也提升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技术要求,以前产品的应用设计只是面向一个屏幕的应用,比如以前只做一般PC版的应用程序。但是现在,应用程序除了适应PC端电脑之外,可能还要适用于手机版的应用。

“在行业的多屏时代,千万不要去关注终端,因为它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关注,”刘允认为,单一终端无法囊括所有内容的同时,用户无需太多迁就于一个终端。

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在处于多屏环境中,会不时更换所使用的屏幕。当用户拥有两到三个终端的时候,81%的用户会经常交互使用。这也意味着,当用户在使用平板电脑之后,一定会换到另外一块屏幕上。

那么,在未来3至5年中,谁将成为多屏时代终端的主宰?这一问题正在挑战着谷歌的专家们。

“我们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从智能手机开始,有65%的智能手机用户一定会移到另外一个终端上,移动到电脑上继续使用的用户数量为1%,其余大部分的用户并没有移到电脑上,可能到其他的地方去了。”

主宰者范文2

谁会是走到最后的幸运儿?谁又会成为继恐龙、人类之后,这个神奇星球的主宰者?

比照人类的兴盛和崛起,不难揣测,倘若灾难再次来临,陆地上的生物所遭受的劫难会远远大于海洋生物。换言之,海洋生物躲避灾难的能力远远强于陆地生物。下此论断是有事实依据的。当年恐龙灭绝之时,陆地生物几近全军覆没,海洋生物却存活了大部分,后来很多海洋生物爬上陆地,衍化出今日万物,正因为这个事实,有人推断海洋是“生物的摇篮”。

当然,之所以肯定海洋生物在灾难面前存活几率大于陆地生物,并不是因为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有多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还不如陆地生物,之所以敢有如此臆断,只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中。

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如今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3.62亿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13.32亿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水是生命之源,生物的细胞主要是由水构成的,离开水源,人最多存活一周左右,其他动物也基本上与此持平。

海洋不仅有水,而且有着复杂的生态环境,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682.2米,最深处1万多米,超过了人类目前所能到达的地下深度。广袤的面积、大量填充其中的海水、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提升了海洋对地球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无形之中给海洋创建了一个防灾减灾的天然屏障,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

当然,海洋环境也会有变化,但是很慢,这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等矿物质,这些物质足以影响海水的变迁速度。这样,它就给海洋生物留下了充足的应对时间和准备机会。从已知的情况来看,海洋表层和深层的生物种类差异巨大,表层因为水的流动性大、阳光充足、浮游生物多,因而生物种类繁多。而深海区域,阳光几近于无,生物生长缓慢,但在这里却生长着许多古老而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当然,海洋之所以能保留这么多的生物种类,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的稳定性。比如,气候中最敏感的温度变化速度,海水就远远低于陆地。毕竟,海洋的保护膜是海水,陆地的保护膜是大气层,海水的密度等远在大气层之上。这就决定了陆地动物对气候的敏感和依赖度远远高于海洋生物。须知,恐龙当年的灭绝就是从气候急剧变化开始的,恐龙时代中期,地壳运动加剧,使得地质活动频繁,造成了陆地气候变化。到了恐龙时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得干冷,使得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恐龙灭绝的趋势便不可逆转。

想象一下,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陆地上地动山摇,气候骤变,陆地动物猝不及防,而海洋生物则依赖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从容进化。若干年后,当大陆生物消耗殆尽之时,海洋生物从容走出海洋,慢慢进化,想必又是一段类似于人类的进化演变史吧?到底哪种海洋生物能完成这一壮举,目前仍不能妄下论断,只能交给时间来见证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1年第12期)

1. 哪些要素决定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文中说“海洋生物躲避灾难的能力远远强于陆地生物”,下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3. 海洋为什么更适合生物生存?请简要概括。

主宰者范文3

2005年4月,范伟接到中央电视台“五一”大联欢的邀请,在录制节目现场,主持人崔永元随便说哪个字或哪一页,范伟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让大家瞠目结舌。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范伟告诉所有人说:“下岗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我没有被生活压倒,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愁。背字典、写诗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的乐观心态给被抑郁症困扰的崔永元很大震撼。

回到家后,范伟继续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不幸的是,2006年他被查出舌癌,这种病就是有钱人也没法治好,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家境?尽管如此,生活中的范伟依旧乐呵呵的。他当交警的好朋友冯志国看着心疼,就在网上替范伟发了一个求助帖子。

一天,崔永元在网上看到范伟得舌癌的消息,看完后知道就是上过他节目的范伟。因为一时找不到范伟电话,崔永元很快就和帖子的者冯志国联系上了,并告诉冯志国,他刚刚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奖,有10万元奖金,准备把这10万元钱拿出来给范伟治疗癌症。冯志国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范伟。只有一面之交的崔永元给自己捐10万元巨款,范伟心存感激却又半信半疑。

几天后,范伟收到了崔永元汇来的10万元钱。不久,崔永元又联系好北京的肿瘤专家来到鞍山为范伟会诊。专家告诉崔永元:范伟的癌症已到中晚期,如果做手术的话,要割掉舌头、喉咙,很可能在手术台上人就没了。为了不让病人情绪波动,医生没有把实情告诉范伟本人。

手术前,范伟想去北京见崔永元一面,当面说声谢谢,他怕手术后连声谢谢都说不出来。得知范伟的想法,崔永元眼含热泪,打电话对范伟说:“你不用来看我,明天我就去看你。”这时,崔永元还在重走的路上。

第二天,崔永元坐飞机赶到范伟家,他的到来使范伟精神大振。最终,范伟和专家商量,决定不做手术而用药物治疗,进行放疗和化疗。无奈的是,由于已经是癌症中晚期,范伟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体重由90公斤骤减至50多公斤。2007年5月,崔永元再次来到鞍山看望范伟,鼓励他要坚强。

遗憾的是,崔永元离开鞍山的第四天,范伟便离开了人世。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崔永元从范伟的朋友那儿了解到,鞍山市有4万多名癌症患者,这些人大都和范伟一样,虽然遭遇不幸,但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顽强和乐观,这让崔永元深受触动。8月15日,崔永元和几位同行在鞍山举行了一场“主持人爱心慈善拍卖会”,崔永元是这次拍卖会的发起人。他从中央电视台14位主持人手中一共要来18件物品,这些都是主持人们的心爱之物,共拍卖了60多万元现款,全部捐给了鞍山市抗癌协会。

捐10万元是不是一时冲动?拍卖会是不是名人作秀?面对质疑,崔永元的坦诚和真实让人感动落泪:“我不是富有者。与范伟和这些乐观的癌症患者相比,抑郁的我是真正的‘贫民’,所以,我没有资格去救助癌症患者――其实,无论是尽力帮助范伟还是发起这次拍卖会,我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在救助他们,而是在对他们表达一种敬意,在褒奖这种绝境中永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

主宰者范文4

【关键词】内容互补;内在统一;哲学主体

当我们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时候,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资料,就有必要提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是什么的问题。对此问题,一般有三种看法:儒家主体说,道家主体说,儒道互补说。其中第三种观点看似公允,认为儒道两家共同为中国哲学的主体。但是一经分析,又分为两种,即外在互补说,此观点承认儒家道家各自是独立的派别,认为它们本质上的区别性是互补的前提。另外一种情况是内在互补说,此观点不把儒家道家的区别性看作是根本的互补的前提,而把儒家道家本质上的同一性看作是互补的前提,认为它们是内在的逻辑上的互补,儒家道家是在一个统一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各自构成了中国哲学内在逻辑的一个环节。同时认为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以及在互补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的主体。本文支持此观点,并试述其理由如下。

一、中国先民的天道观念作为儒道两家思想的共同源泉,给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提供了可能性

天道观念在先秦诸子之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的天道观念、神道天道观念、以及在哲学意义上的天道观念。

在原始的天道观念中,中国先民以一种万物有灵论的观点来面对世界,认为就如同人的背后有灵魂作为主宰一样,在世界的背后也有一个作为万物的最高主宰的天道。

神道天道观念,遮蔽了原始天道中的必然性,强化了人格神的意义,把天道主要理解为有意志的人格神。神道天道观念的基本精神和意义就在于与天道相沟通,但是这种沟通只是特殊人物的特权。这种思想肯定了特权意义存在的合理性,反映了社会等级制的出现和合法化的过程。

哲学意义上的天道观念,是对原始天道观念中规律性意义和必然性意义的回归,是对人格神意义的扬弃,其核心观念认为天道是一个规律系统。这样的一个规律系统内在地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天道的存在是不同方面、内容、时间构成的一个结构性存在。其二是天道存在是必然性的、规律性的存在,天由人格天回归到了自然天,有意志的主宰者发展成了客观必然性,此客观必然性通过天道存在的结构表现出来,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以及万物的差别性和等级性。

总之,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先秦诸子的学说准备了两种意义上的文化前提,即,一方面为先秦哲学本体论提供了思想内容,一方面也提供了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此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儒家道家作为先秦诸子学说的一部分,面对春秋末期“礼坏乐崩”的时代课题,从中国先民的天道思想中汲取营养,同时中国先民的天道观念作为儒道两家思想的共同源泉,给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提供了可能性。

二、儒道两家在思维方式上是内在互补的

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心理与文化的辩证法,它反映的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儒家和道家各自回答了人在存在中两个方面的问题。儒家向人们提供了人的存在作为超越性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文化上的基础和原因,而道家则向人们提供了人的存在作为超越性存在之所以可能的心理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儒家和道家的关系,从逻辑上讲,表现的是人的存在作为超越存在,在精神境界与心理体验上的超越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人的存在作为超越存在,在现实伦理生活中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思维方式上说,表现的是时间性思维方式与空间性思维方式的内在互补。

时间性、空间性是人的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和自我反思的基本中介。以万物同为物的空间并存关系为中介,在此关系中寻找万物同为物的统一性说明即形上基础的说明,此即空间性思维方式;从万物在时间上的历史发展为中介在万物自我时间发展过程中,寻求万物同为物的统一性说明,此即时间性思维方式。但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上都是人反思自身时的片面的思维方式,而人的反思应该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中国哲学的发展正是表现出了时间性思维方式以空间性思维方式为基础,而统摄空间性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内在的互补和统一的过程。

三、历史发过程中儒道两家在内容上的互补

在先秦诸子学时期,儒道两家在文化上虽然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儒家侧重表达天道观念的伦理意义,而道家侧重表达天道观念的本原意义,但是儒道两家哲学的创始人在心灵体验上的统一性、儒道两家学者情感上的相通性和同情性以及在最高人格意义上的人格境界的理解的统一性,是此时两家文化融合的表现。对于天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儒道两家学者在心理感受上的一致性表现了他们对人性本质的理解的一致性。

在魏晋玄学时期,玄学家们在一种文化意识上,已经自觉到了儒道两家的统一性问题,而且他们对此统一性的了解并不在于外在文化形态,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实质上的统一性。他们认为两家在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精神实质上是统一的,在性与天道的问题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因此他们把两家之(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86页)间的关系把握为在性与天道问题上的统一性。同时,他们用道家的形而上学思想,深化了儒家的思想,为儒家文化进一步阐明了形而上学的基础。

在宋明理学时期,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形态达到了极至与完美。实现了思想理论内容上儒道两家的融合。而且是以一个统一的文化形态来体现的。这种融合表现在宋明理学的全部的丰富的内容之中。如本体轮种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等等,因此宋明理学时期,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在外在文化形态以及内在精神实质两方面的真正融合。

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内在互补所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心性学说。以任何一方为中心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只有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内在互补性才真正揭示了人的存在:既是心理体验的存在,也是现实伦理生活的存在。儒家和道家的关系在本质上和逻辑上是内在的统一性关系,而人的生存是儒家和道家统一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人的生存矛盾的内在发生。综上可知,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以及在此互补过程中所体现的心理与文化的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林安梧.儒家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主宰者范文5

1、第一次击杀:英雄增加每2秒回复1%的生命。

2、第二次击杀:英雄与小兵的推塔能力提升。

3、第三次击杀:英雄伤害提升30%。

《王者荣耀》中的主宰是战场上的第一大伤害野怪,击杀主宰可获得BUFF,具体效果如下:

1、全队每一位英雄增加每3秒1%的生命回复。

主宰者范文6

在英国,每个人都要注册一个全科医生,也就是GP (General Practitioner)。你可以在离家或学校较近的诊所或社区医院选择注册一位GP。如有身体不适,通常首先要预约GP,然后到诊所或社区医院就诊。预约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如果是急病的话,也可以申请加急的预约,当天就能看病。如果是更为紧急的情况,那就需要去大医院的急诊室(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在急诊室的等候时间会依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如果急诊室的医生认为病人需要住院治疗,那么病人的住院之旅就开始了。候诊期间病人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躺在诊察间等候护工将其推到病房。医院唯一需要的就是病人的NHS卡,他们可以通过这张卡在网上调出病人的所有医疗信息,包括其在英国任意一家诊所、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所做的治疗情况。所有的住院手续都由医院工作人员完成,病人无需操心。

我对英国医疗系统的了解可并不仅仅限于纸上谈兵。最近我因生病住进了英国医院,总算是“有幸”体验了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有病自然离不开痛,但英国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善的医护人员以及全方位的服务都让住院的我乐在其中,痛并快乐着。

以“人”为本

在英国住院,我充分体验到了做人的尊严与权利,这来源于医院对病人隐私的尊重、痛苦的体谅以及他们给予病人的决定权。有这些作为基础,英国的医患关系非常融洽,而这对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疾病的康复都大有裨益。

医院对病人隐私的尊重体现在很多方面。不管是全科医生、专科医生还是急诊医生全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病人可以畅所欲言,不必因担心有其他病人旁听而感觉尴尬或隐瞒自己的病情。住院之后,即使是在集体病房里,医生也会在和病人讲话前先将其病床旁的帘子拉上,制造一个比较私密的小空间,方便医生和病人交流。另外,只有专门的医生才有权利翻看记录病人病情的手册,像护士、护工等一般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权利知道病人的详细病情。

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很有亲和力,对待病人非常礼貌。当医护人员发现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很忧心时,会耐心地安慰他们,有时甚至会握着病人的手说些劝解的话。医院的护士在每次例行测量病人的血压和体温时,如遇上病人在休息或做事情,她们都会说:“对不起,打扰了。”在给病人测量时还总是“谢”不离口。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感觉特别不好意思:本来是为我治病,应该是我谢她们才对啊!

英国医院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他们给予病人充足的决定权。在英国的医院里,病人可以拒绝接受一些药品、检查或治疗。医院在未经病人允许的情况下,不会强制给病人食用或注射任何药品。如果病人住院后感觉没有好转,也可以拒绝出院。如果病人对本医疗组的诊断不满意,也可以要求第二观点(second opinion),此时医生会把病人引荐给另外一个医疗组,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病人需要转院,也非常方便,因为英国所有的医院都联网,在一所医院的病例和片子可以直接带到另一所医院使用。通常情况下,病人并不需要参与决定治疗方案,因为医院会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一个最佳治疗方案。医院赋予病人的这些权利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病人的利益。

免费的“盛宴”

住院之前,我只知道NHS为国民提供免费医保,但却不知道这个“免费”的涵义如此之广:不仅看病、买药免费,而且医院还为住院的病人提供各种免费的生活必需品,如纸巾、洗发水、浴液、浴巾、浴袍、护肤品以及其他好多我根本看不懂用途的东西,真是无微不至。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医院居然还提供免费的饮食!

住进医院的那天中午,我看到病床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制作精美的菜单,从开胃菜、主食、甜点到饮料一应俱全。开胃菜有西红柿汤;主食有意大利牛肉千层面(Beef Lasagna)、猪肉和苹果砂锅菜(Pork and Apple Casserole)、西兰花法式咸派(Broccoli and Herb Quiche)、炸鸡排(Fried Chicken Cutlets)等;甜点有酸奶、巧克力慕斯、水果沙拉、樱桃蛋糕等。我一边看一边琢磨怎么没有标价呢,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免费供应的,病人可在正餐时间免费享受这些美食。如果病人错过了正餐时间,还可以点加餐,加餐同样品种繁多。如果遇上加餐无法供应的时候,病人还可以点一个24小时供应的餐盒,里面配有三明治、苹果、酸奶、奶酪、饼干和果汁。

除了上述食品外,护工人员还会不时送来茶水和咖啡,对病人体贴备至。如果病人对这些食品不太满意,还可以请医院的一些志愿者帮忙外出购物。若病人感觉清闲,也可以请理发师过来理发或者享受免费的按摩服务。英国的慈善组织非常多,公民的志愿意识也比较强,很多在医院住院的病人都享受过慈善组织以及志愿者的免费服务。在这样的医院住院,我感觉自己简直像在度假。

全方位的服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