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问题

交通问题范文1

1 交通经济的定义

交通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交通业中的经济问题,在交通业运行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与经济密不可分的。因此,通过分析交通规划中的成本和利润,可以判定一个交通规划方案的好坏。交通经济理论目前无论在国内和国际都处在初级阶段,仍是一种冷门理论,但由于切合实际,对交通业以至于城市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和深入研究。交通经济的主要研究主体是人与物的运送问题。现在整个交通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没有充分的研究,因此,本文对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进行表面的研究分析。

2 目前我国交通规划中交通经济的现状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视交通规划,尤其是大中城市。做好交通规划,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和谐发展,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但目前我国的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够充分

城市的交通规划需要以建设新型交通道理环境为目标,以形成便捷的网络化为着力点,要综合考虑空间的组合设计和色彩线条,从而使交通规划更具生态化、梅冠华、技能化,但是要达到这些要求,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现金,还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大多数情况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实际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的问题,虽然国家对交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这种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不是持续性的。通过研究分析,许多城市和地区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的收费站和过桥费就是直接体现,因此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由于城市发展的预算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资金都投入到交通规划中去,但是可以持续性的对交通规划部门进行拨款,保证长期的持续的资金来源,保证对城市道路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推动道路交通规划的良好发展。

2.2 未合理有效分配区域重点

对交通进行规划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城市中某些区域存在严重的交通问题,某些区域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在交通规划中的侧重点应该有所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严重交通问题的区域需要优先着重解决。但是有些城市没有合理分配区域重点,为了省时省力,整个城市的交通都按照同样的方式,不仅仅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还不能体现城市的美观独特。尤其在一些基本没有问题的区域,甚至可以不进行改变,把现有的财政预算和人力投入到存在严重交通问题的区域中。但是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改善没什么问题的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作为保证,需要道理的连结来带动,在解决好问题严重的区域后,也应重点规划搁置的区域,良好的利用土地资源,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城市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不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甚至直接摧毁,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相关负责人员必须严格监督,并加以制止。

2.3 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对城市交通进行规划时,不应只注重交通和绿化,而忽略了在交通中为行人提供相关活动的场所以及停车位。若停车位设置不够,便会造成交通堵塞,降低道路的通行率。还有道路路标的设置不够完善,夜灯照明不够完善,道路检修不及时,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交通的良好运行。

2.4 交通建设超过道路承载能力

某些城市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只追求经济利益这一个目的,这些地方政府将道路建设两边的土地拍卖,开发成经济设施。虽然这种行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严重损害了城市交通建设。交通道里的承受范围和承载力严重超标,导致交通规划与建设不协调,严重危害交通的发展,导致城市交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3 解决交通规划中交通经济问题的办法

既然在交通规划中存在一系列交通经济的问题,那么为了城市交通的良好发展,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3.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属于政府监管,因此财政与经济还有政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规划普遍偏向环境保护和发展,容易被市民认可,所以将公共交通建设放在第一位置是可行的。结合城市具体情况,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以此模式为基本,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实施阶段性规划

道理交通规划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进行长远、持续的规划,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道理建设。当下需要解决的是道理建设需求与道路实际负荷能力的不相符,道路运输建设在达到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需要重新规划道路建设,以免最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但同时应该掌握一个界限,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资金投入,这样不仅可以发展交通运输,还可以同步实现其他行业的发展。以湖北省恩施地区为例,恩施地区大多是山路,交通设施和规划不完善,但是近年来恩黔、恩来、沪蓉高速公路的简称,带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沿路一带的工程和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地方经济,形成了公路经济效应。

3.3 保证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重交通道路模式,投入建设一些新型交通道路环境,形成便捷的网络化交通,改变原有路面结构,从长远发展考虑,确定车道数,利用空间组合设计,通过色彩及线条的应用来提高城市交通环境。规划交通建设,除了道路和绿化,还应注重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我国近年来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发展,即以人为本,优化服务。目前我国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的还比较落后,比如增加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增加盲人行道的设置。

3.4 实施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即经济活动随着业务的扩大,吸引的人群越来越多,利润水平不断上涨,同时应扩大每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规模。交通建设与规划也可以借鉴这个理论,促使交通规划建设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再次实现交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在为国家提供坚实的经济发展大哦哦立即出动前提下,没实现本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

3.5 平衡区域重点

我国交通规划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交通已经发展到不错的地步,但在农村的交通建设仍然非常缓慢。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源,如果没有便利的交通,农村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城市也不能最大化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全面协调城市和农村的道理发展,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道路做好连接,才能算是规划好了整个道理交通。

3.6 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交通能力的提高体现着交通规划的合理程度。目前,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注重交通规划,使得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结合交通运输能力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规划便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

3.7 合理利用道理两侧土地

国家虽然鼓励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制止滥用土地的行为,道理两旁的土地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切不可因为单一地追求经济利润,不管不顾交通格局,应该通过政府的手段适度开发,保证道理交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交通问题范文2

关键词:交通工程;安全管理;监督

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首要建设工程之一,对其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社会大众自身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人们对其的大量关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就我国公路工程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工程活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工程建设部门与监督部门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与监管。比如,当出现为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而带来管理活动与建设活动的忽视,造成公路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管理活动存在的纰漏进行改进与发展,使得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以此来实现人们出行活动与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面的组织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交通工程管理中,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公路的修建只是解决交通问题的第一步,公路建成后为了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保证国家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其采取非常完善的养护措施。

2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公共交通急需优化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普遍都认为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就是公共交通,不仅如此,其还有效的节约我国交通运输成本,发展我国交通方式。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存在着人口密集,城市用地较少的情况,十分适宜公共交通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制定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由于我国对该政策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票价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全面落后的局面。

2.2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进行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工作人员多数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农民工,甚至有很多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直接上岗进行施工作业。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专业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当需要使用专业性知识与技术进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时,处理的结果很不专业或者是不符合标准等,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3质量监管不力

交通工程的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是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但是在现阶段中,部分施工企业和监理人员因为现场施工关键工序无人旁站,未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能对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质量隐患及时的发现、消除。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在不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一味的追求利益,没有对实施组和方案的技术要求进行严格的执行,对施工工序进行简化或节能材料等措施,从而给工程留下很大程度上的质量隐患。

3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落实定期巡查制度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每月组织力量开展一次巡查,重点是排查列入生命防护工程治理的路段特别是农村、山区、景区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以及正在施工的路段。对巡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面通报主管部门、报告党委政府。要落实“两公布一提示”的要求,公布隐患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的具置和治理到位或施工结束的时间,公布交通组织方案和分流路线,提示过往车辆注意通行安全,并提前树牌警示。要加强对可能导致拥堵的施工路段和绕行路线的指挥疏导和管控,严查强行超车、争道抢行等容易引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

3.2加强施工现场交通组织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条、《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严格规范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锥形筒和发光灯具,弯道、长下坡路段还要根据实际延长提示标志和导流区域。重大节假日或交通高峰,施工现场必须有安全员指挥过往车辆减速慢行。要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路段和未交付通车路段的管理,断路施工或未交付通车的要采取严格的封路措施,严禁社会车辆驶入。

3.3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推动企业建设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重要保障因素,就施工活动来说,公路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如何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企业建设活动能否实现有效开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充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与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工程建设活动得以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根据过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同时,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公路工程的开展质量,实现管理效果的充分提高。

3.4规范交通工程监督制度

要改变落后的交通工程管理思路,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更新落后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使各个工作部分更好地协调和衔接。发挥先进的管理经验作用,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良好促进,积极有效地监督交通工程市场,促进管理的实效性。健全对交通工程的监理制度。严格遵照国家相关规则制度进行施工管理,对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进行监督。业主对工程实施间接管理,双方签订合同,全权委托给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环节全方位监控。监理能够对工程独立决策,权责明确、统一,能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平,独立且公正地管理和指导。业主和监理应该良好沟通,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在相互制约中促进和提高,保证交通工程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必须制定完善的规则和制度,落实与约束交通工程管理各项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建立健全有关代建制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活动,促进交通工程管理制度的早日形成。

3.5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

应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数据管理的效果,保证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为公路的养护和运营质量提供有效依据,促进了公路交通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逐渐用自动化检测代替人工检测,促进了公路质量更好、更快、更准的检查和评估。此外,积极吸收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公路使用寿命和质量更好,促进了我国公路交通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6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公路在竣工阶段的验收有多个环节,具体包括了公路混凝土预应力验收、混凝土配合比验收、混凝土骨料验收、钢筋型号及性能验收、桩基承载力验收、灌注桩及沉入桩验收、地基承载能力的验收以及公路给排水系统等。在质量标注拿到设计标准情况下,可以对各个检测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竣工验收中的主要依据是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等,验收和检测阶段完成之后才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公布。

参考文献

[1]牛鹏志,刘伟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对策1[J].广东科技,2011(10):133-134.

[2]孙伟.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379+381.

[3]刘建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06):113-115.

[4]张东仁.浅谈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科技信息,2014(15):383+326.

交通问题范文3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43-02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正迈入一个新阶段,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产业—— 交通运输业。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方式是城乡分开来的,这就造成了城乡交通规划的分割,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很大差距。城乡之间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城市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县乡却仍未有太大改善。另外,城乡之间运输管理的分割以及综合性运输网络建设的缺乏,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平台不完善造成信息孤立,这些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的重心是城市,农村在各个方面都被忽视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尤其如此。而我国城市大多已成饱和状态,必须寻求农村的发展来缓解城市的压力,因此城乡统筹发展被提上日程,交通规划的侧重点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

1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根据区域特点和城乡统筹交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性问题,具体如下。

1.1 差异化的交通分区和土地利用发展理念

城乡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功能定位对交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在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下,要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交通分区。根据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该方面我国城乡交通规划设计人员做的工作不够。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对于不同区域要制定与其配套的交通发展目标。

土地的合理利用正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应当特别重视,虽然我国整体面积很大,但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已让土地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可以说土地已经不堪重负。但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

1.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要注意城乡一体、有机衔接

将城际轨道系统、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纳入同一系统进行整合规划,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做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以城市公交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城乡快速公交为辅。如此,城乡统筹规划下的一体化公交网络基本形成。

1.3 建设城乡一体、功能划分清晰的道路交通网络

城乡交通统筹规划要求不同道路有不同功能,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规划思路的前提下,还要对不同城乡道路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采取不同的建设标准。

2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策略探讨

2.1 市域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策略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并不是城乡交通一样化,城乡交通仍然需要有差异化的引导,以保持城乡差别和乡村特色。城乡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传统的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是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公共交通不可或缺。交通整体规划的作用对于城乡交通分区越发显得重要。在操作层面,应当先确定城乡的交通分区,对划分好的每个分区制定分区交通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有效将规划思路落到实处,使下一级别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最终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能够帮助实现城乡交通体系的优化的目标。

本文提出城乡交通分区的一种方法:依据私家车交通和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点来进行划分。在这根主线的基础之上,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文化遗产保护区,景点区域的线路设计应如何进行,是避让还是合理设计穿行方案等等。

2.2 市域城乡公交网络系统构建

(1)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层次。

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层次能够清晰地反应出某地的交通规划全貌,并且依据层次的划分进行建设也会让发展思路更加顺畅,规划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的目的性也会更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铁和普通铁路交通的功能主要是长途客货的运输,一般跨市甚至跨省,故不作为本文讨论的范畴。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预测,笔者将城乡公交网络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即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主干线、常规公交支线。每个层次的线路承担不同的功能。

(2)城乡公交网络构建。

根据上述对公交网络系统层次的划分,可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点—线—面”为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点”即公共交通枢纽,是公共交通线路和公共交通服务分区的核心和纽带;“线”即公共交通线路,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组织下构建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线路串联公交枢纽和覆盖公交服务分区;“面”即公交服务分区,是公共交通组织的基础。在市域范围内划分若干公交服务分区,在每个分区内以公交枢纽为核心,组织公交干线和支线线路,城乡之间则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为主要公交方式。

2.3 市域城乡道路网体系

(1)市域城乡道路网等级划分。

将市域城乡道路网分为区域快速路、市域快速路、市域结构性主干路、片区主干路、片区次干路、片区支路五个等级。其中区域快速路主要承担市域范围内过境交通以及城镇之间联系交通的功能;市域快速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机动车快速交通联系;市域结构性主干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主要客运交通联系;片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是中心城区以及镇区内部的道路网络。

(2)城乡道路网布局。

区域快速路是市域过境车辆的主要通道,规划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远期对区域快速路重要节点采用立交形式,和城镇交通分流,保持车流的快速和连续性。市域快速路是城镇之间机动车联系的主要通道,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对于穿越城镇地区预留建设高架或隧道的条件,和其他主要道路相交采用立交行驶,和片区次干路和支路相交采用出入口控制的方式。市域结构性主干路是市域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通道,兼顾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片区主干路是各片区内的主干路,是各片区内部通行的主要道路。各个片区包括中心城区以及城镇的镇区。片区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适当限制直接面向主干路的开口。片区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承担片区内短距离交通联系,同时分流片区主干路交通,对道路网络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沿线建设用地。规划次干路间距400~800米。片区次干路以生活为主。片区支路布局应保证支路网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有序性,注重合理的支路网密度,与城市整体路网协调,充分利用现状,挖掘现有设施潜力。

3 结语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交通是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我国特殊国情和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文章分析了造成当前城乡交通衔接不畅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问题,旧的管理体制下城乡交通管理的分割使得他们相互之间不能形成良好互动。从城乡交通总体规划的角度将城市与农村的交通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消除管理体制的某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城乡交通取得进步。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实际工作经验有限,文章只初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以及与行业内专家的交流,能够提出更有价值的观点,做出更可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涛,张际宁,叶斌,等.突出交通引领,统筹规划城乡交通—— 新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城乡交通总体规划初步解析[J].江苏城市规划,2009(9).

[2]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J].交通科技,2009(11).

[3] 刘斌.统筹城乡交通问题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8(7).

交通问题范文4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工学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评价总结三个阶段教学要点的基础上,以交通控制案例课程为例,重点从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和成果展示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安排。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91-02

一、引言

对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工学专业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设置理论课程之外,往往要单独配置案例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案例课程往往是理论课程简单重复,或者过分强调案例而与理论知识缺乏联系,难以达到通过案例巩固理论知识并综合应用的教学目的。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为中心和驱动力,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需要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学生需要综合所学知识,通过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才能解决问题。早在18世纪,卢梭就提出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边缘,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哲学家波普尔、心理学家杜威、理学家布鲁纳、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医学家巴罗斯等人先后提出了“问题理论”、“教学五步”、“问题一发现法”、“问题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一系列围绕问题组织或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并且通过多年来的反复实践,发现其在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方面的良好教学效果。考虑到参加案例课程的学生都是经过了专门的理论知识教育,为了增加案例课程与前期理论课程的联系紧密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引入问题导向这种教学方式。本文以交通控制案例课程为例,研究其具体的教学策略。

二、问题导向教学要点

教学活动可分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评价总结三个阶段。采用问题导向教学,在上述三个阶段中需要注意以下教学要点。

1.教学准备阶段。对问题导向的相关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周到的考虑,具体要点包括:①知识梳理。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其相互关系,为系统地设置问题做好理论准备。②问题设计。分层次地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从运用单一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向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复杂问题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使用技术语言进行沟通、团结协作克服技术难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2.教学活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间形成良好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要点包括:①任务布置。每5―8个学生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课程的每个阶段,清晰地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②理解问题。教师呈现问题之后,应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反馈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包括提示相关知识点、参考书目、考虑因素、相关信息收集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等。③探究问题。通过分工协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处理直至解决问题。④定期反馈。学生定期汇报进展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必要的指导。这一方面可使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有持续的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及时自我纠偏;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可凭借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必要的指导。

3.评价总结。综合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具体要点包括:①成果展示。学生确定解决方案后,以书面报告和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②教学效果检验。以书面或答辩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③成绩综合评定。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成果相结合,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明确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各阶段的要点,下文将以交通控制案例课程(研究生专业课)为例,进行教学安排的介绍。

三、问题设计

在教学准备阶段,如何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根据交通控制案例的先修课程――交通控制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学习的控制方式包括单个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单个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联动信号控制和区域交通信号控制。需要掌握交通控制类别及其选择依据、相位相序设置方法、黄灯时长、绿灯间隔时长、损失时间、信号周期、绿灯时长分配、相位差等关键控制参数计算方法。为了使案例课程与先前的理论教学良好地衔接,同时给学生逐渐适应问题导向学习的过程,问题被划分为基础型问题和综合型问题两大类,分两个阶段布置。其中,基础型问题主要通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信号控制参数确定的共性问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回顾和总结;综合型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案例,综合运用交通控制的相关理论,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处理、方案制定、评价分析这一过程,形成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问题的设定及所涉及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

四、问题引导

在教学活动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适当的引导,协助学生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并解答问题。在交通控制案例课程中,对基础问题和综合问题,分别可通过推荐参考读物和分析重点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解决思路。对于参考读物,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分为教材、现行规范、专著手册三大类。教材:提供最基础的分析方法,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第四版)》;现行规范:提供本行业的行为准则,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527-2005)、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GAT851-2009)。上述规范主要对各种交通方式信号灯的设置条件及控制方式进行了规定。国内外专著手册:提供先进的思路理念,包括《城市交通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指南――德国现行规范》(RiLSA)、《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10》、《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主要对交通控制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对于综合问题,明确问题的解决思路最楣丶,因此可从所需完成的工作和主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给予学生引导。本课程中除常规的交叉口几何尺寸、车道数和各流向流量外,针对复杂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应特别对通行模式、渠化设计和行人自行车交通进行考虑;针对城市干道线协调控制则应对交叉口间距、交叉口间关联性和机动车运行速度予以关注。

五、成果展示

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科研及技术人员重要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使用技术术语描述方案及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在成果展示环节中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报告,并以汇报答辩的形式介绍方案。教师可对成果展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交叉口几何布置、信号相位相序、信号配时、多交叉口线协调控制以及方案评价,可采用AutoCAD、Synchro以及Vissim等绘图及交通仿真软件实现,如图1所示。

六、小结

本文通过对交通控制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践表明,本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清晰感受到理论课程学习各个部分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选择合适技术方法,确定解决方案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参与能提高认同度,通过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必要的指导,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相比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同度,从而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其学习热情。

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分组完成特定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4.增强学习效果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的实践尝试和教师的理论指导,主要反复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有了持续的清醒的认识,通过不断地自我纠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力。

当然,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对问题的理解把握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在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以及对学生完成进度及问题反馈等方面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需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平枢,译.爱弥儿: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00.

[2]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3):76-78.

[3][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原苏联]马赫穆托夫,著.赵玮,等,译.问题教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5][美]德莱尔,著.方彤,译.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张益丰,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77-80.

交通问题范文5

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新进展方面,目前比较先进的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城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理论以及综合交通与赛博空间理论,这些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的中和层面、结合供需的空间层面、拥堵疏导的高技术层面以及结合无形传输的综合交通层面等不同层面上,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分层次研究,对于处于不同层次上的拥堵问题要用不同的理念对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层次性研究

1.1城市交通四层次

董国良等提出了“畅通城市理论”,构建了“城市交通问题四层次图”。该理论认为之所以没有解决城市交通,是因为就交通论交通,所有问题是围绕第一层次,没有达到四个层次的全面和谐。他们提出的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决定论认为,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具有作用于反作用关系;卫星城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级差地租,因此在经济增长点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1.2交通系统调控层次结构

贺国光提出“交通系统调控层次结构图”,0-1级属于交通环境系统,对城市交通的供需总量及时空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应作为外生变量考虑在内。2-7级则属于所研究区域的交通系统,包括交通市场、交通方式的结构、道路网络结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交通流的组织与管理、控制欲诱导。人们看到的交通拥堵,表面上是交通管理工作不到位,其实其根本问题在于高级问题没有处理好。对于现有交通流,就只有通过交通控制和诱导才能解决。低层次的因素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调控作用小,但见效快,高层因素则反之。

1.3交通源流与交通设施

李海峰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从交通流角度出发,从城市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学科角度来研究,来减少交通出行量;二是从交通工程角度研究。他将城市形态、居民出行以及交通结构结合起来。

也有其他理论如周干峙院士以及荣朝和教授也提出,不能就交通论交通,应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布局、城市形态、财政收入、交通运输等方面与城市交通相结合,来解决其拥堵问题。

2.影响交通拥堵的因素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可分为驱动因素和约束因素。驱动因素是指产生和加强拥堵的因素,其来源为交通外部,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约束因素则为阻碍并削弱拥堵的因素,其来自交通系统内部,主要是地理和技术问题。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只有同时兼顾驱动因素及约束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驱动因素

利益驱动在经济因素中影响较强,而经济和正在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因此在城市中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往往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乘积效应的联合作用下,使城市发展,生产力持续提高,并不断向城市集中,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随着一个区域规模收益递增很强,不管其空间交易成本的变化,都会像黑洞一样从区域吸收能量,称之为黑洞效应。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都存在着规模收益差距,当这种差距很大时,就会产生黑洞效应,较弱一方资源会被源源不断吸收,这种情况很难改变。此外,由于城市或是大城市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也使得人口向其集中,这样使得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并且交通供给具有慢变性,其供给周期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了交通供给小于需求。这样周而复始,使得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2.2约束因素

在发达地区,可运用如智能交通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来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如地理条件优越,还可向城市周边扩散。但是严重的交通拥堵的原因很小部分来自于交通系统内部的,基本上是由外部社会或是市场所决定的。如果只通过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及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交通系统的供给增加或改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拥堵状况,这种途径更适合治理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问题。事实证明,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当斯定律指明:新建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类似于当斯定理的还有,交通系统内部的改善会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从而会具有更大的凝聚力,诱发更多的交通量,产生新的交通问题。而当交通需求达到交通供给的极限是,工程技术的改善就没有更多的潜力可开发。因此,想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进行分层次研究,对于不同层次上的问题用不同的理念来解决。

3.分层次研究

由上述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提出“城市交通拥堵的分层次研究框架”,即根据驱动因素和约束因素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城市交通系统,相当于交通系统调控层次结构的2-7级,包括交通市场和交通方式、道路网、公交网的结构以及交通流的组织与管理、交通流的控制与诱导。第二层次是影响城市交通的外部因素,与城市交通问题四层次的2-4级有交叉,相当于交通体系调控层次结构的0-1级,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产业布局、整体规划及政治文化因素。

第一层次的问题可以通过交通工程技术、交通管理与诱导来得到解决,通过提高交通供给量即可满通需求;第二层次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交通供给量远远不能满通需求而产生的,如果单单依靠交通工程技术手段来,或是建设新城来解决,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此时,就要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城市交通的环境因素,如产业布局、城市定位、城市及城市群空间布局等,以解决在不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前提下,使得交通流不过分聚集于城市。

由于“聚集效应与城市有限空间的矛盾性”,使得城市交通拥堵成为难以解决的难题,交通供给无法满足日益正价的交通需求,而交通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的仅仅是常见性的拥堵,因此为了解决过度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应从外部的驱动因素入手寻求根治办法。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将过渡的交通流在区域空间的层级体系内分在,使交通流不集中在某一城市内,从而将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继而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来增加交通供给量,化解交通供需见的矛盾,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交通问题范文6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问题;改善措施;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汽车化、信息化的发展势头迅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水平。近年来,虽然各地在城市交通系统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因此,如何通过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一个通畅的交通系统,缓解日益突出的各种交通矛盾,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面积为140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3万。其中建成区面积3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1.03万,另有100多万流动人口从事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机动车近60万辆,较九十年代初增加了十倍。由于旧城人口密集,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内部特别是旧城区道路基础设施差,近几年交通问题日趋突出。

一、乌鲁木齐市交通现状诊断和分析

由于历史和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市的整个道路网络呈现峡谷状。城区发展沿西北-东南轴线沿北端向两翼扩展,城区布局整体呈“T字型”。在城区中央形成瓶颈,最窄处仅800米宽。网络连通性差,道路起伏不平,坡度较大。乌鲁木齐市属高纬度地区(在北纬44度),呈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天气寒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由于冬季降雪、结冰期长,路面光滑,给居民行走或骑车带来不便。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方式主要有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摩托车、私家车和其他交通方式。其中公交车出行占据较大比例,约占出行总数的44.92%,其次分别为步行(22.36%)、私家车(21.08%)、单位交通车(4.33%)、出租车(2.96%)、自行车(2.66%)、摩托车与三轮车(1.76%)。与国内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乌鲁木齐市居民公交车出行比例高,自行车出行比例低,这主要是乌鲁木齐南高北低、高差较大的地形所致,同时也与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被占用有关。

二、改善乌市交通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

解决乌市的交通问题必须从整个系统出发,加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地制定并实施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的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大家重视城市交通,把问题综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搞好城市的现代化交通建设。

建立相应的政府机构,统一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集中管理和指导城市交通建设,统筹集资、融资和体制改革工作,把现有城市交通管理机构与城市财政、计划、物价、土地、税务等部门的职能与职责协调好,保证重大交通决策得以实施。

(二)增加路网密度

尽管乌鲁木齐市的公交出行方式比重在国内的大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道路网络密度比较低,城市的“蜂腰”、地势条件以及错位畸形交叉口等共同作用,乌鲁木齐市的主要干道堵塞严重,主要道路都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中心区道路在高峰时段的平均饱和度已达到0.86。

要改善乌市的交通现状,应该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当前,由于现状道路结构和路网布局等原因,实行公交优先运行有一定难度,但必须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给予公交方便行驶。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道路,应设置公共交通专用线或专门行驶公交的道路,即使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实施相应的交通优惠办法,如单向通行道路上可以双向公交通行,某些禁左交叉口可以不受限制,以及在划定的区域内不准非公交车辆停车等。

2、在地铁尚未成网之前建立快速交通网,即公共汽车专用道路网建立起来,而不是一两条专用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立专项对地铁建设资金来源问题进行研究,推出切合实际的集资对策,打破常规,发展轨道交通。

3、实现公交管理现代化利用高科技,公交企业对内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对外(交通参与者)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在交通管理和路面政策方面给公共交通优先权,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结语

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20年乌鲁木齐市人口将达到5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93%。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00万人。未来乌鲁木齐市发展将遵循“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指导方针。

从总体分布来看,未来乌鲁木齐的新增人口主要向北与向西发展,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有一定的下降。预计2020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小汽车拥有量为70万~85万辆,中心城区44.6%的家庭将拥有私家车。从乌鲁木齐市未来将建成国际商贸来考量综合流动人口的出行,2020年中心城区日出行量约为1055万人次。随着未来乌鲁木齐市中心区人口的缓解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未来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的距离将明显增加。现在乌鲁木齐市已将城市交通的远期规划确定为以公共交通发展为主的政策,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以及常规公交线网的进一步发展,这将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也是改善城市交通现状的一项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俞君,张伦超,目前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建议[J],科技资讯,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