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着“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理念,将幼儿园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进行研究与实践,把游戏棋与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将各类课程和部分游戏活动渗透到新开发的游戏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游戏棋 园本课程整合 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幼儿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娇惯、胆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指导幼儿园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会与同伴产生冲突,在生活中、学习中碰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哭泣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培养与提升幼儿时期必备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规则意识, 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确、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这是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思考与应对的问题。
棋类教育活动融启蒙性、全体性、游戏性为一体,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有助于刺激幼儿竞争力,有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启蒙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棋类游戏活动,既符合终生教育理念的定位,又符合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定位,达到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培养“完整儿童”[1]。
基于以上认识,我区从2012年1月开始申报了省十二五规划办课题《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将区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和东霞幼儿园做为基地校,把幼儿棋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起来,把平时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到棋类游戏活动中去,使之成为园本课程,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心智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下面,以区实验幼儿园开展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方面所做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回顾我们的探讨与感受。
一、以“幼儿”为根本,精心开发棋类园本课程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密不可分。我们应本着“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幼儿园棋文化建设构想,以全面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规则意识为目标。本着启蒙性、全体性、整合性、教育性等原则,在开发游戏棋类教学的内容上寻找与五大领域之间的契合点,把握五大领域教学与棋类教学的关系,把棋类教学内容真正地融入到五大领域中,着力将游戏棋的开发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相互融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通过提升游戏棋类教学及其学科内容的价值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应。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元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富有童趣、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棋,如:大班年段的“知荣明耻棋”“进军图书城”“争做文明好宝宝游戏棋”,中班年段的“文明规范游戏棋” “家庭美德棋”,小班年段的“健康棋”“夏季卫生棋”“保护牙齿棋”“自我保护棋”等涵盖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等各类游戏棋。其中“文明礼貌棋”被三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印制了三万多份,在市区各小学、幼儿园推广,“三德”教育成果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好评,成为该园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各类游戏棋类创编了《三明市三元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汇编一》和《三明市三元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汇编二》,为园本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体育活动提供了启智、冶情、育德的园本课程。
二、以“乐在棋中”为境界,悉心营造棋类活动氛围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具体形象的,活动的环境对引起幼儿对游戏棋类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元区实验幼儿园在园内兴建了棋游戏文化长廊,长廊根据幼儿园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富有童趣、现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园喜爱的各类游戏棋达三十多种,使园内的棋艺长廊成为该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以“三德”内容和行为规范等主要内容编成的棋墙,通过游戏对弈,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根据园场地面积小的实际情况,教师们把棋盘设计由桌面延伸为墙面、地面。墙面上具有磁性的棋盘棋子设计,让孩子们自由的竞技。户外大型的“健康游戏棋”将棋谱平铺于幼儿园操场,幼儿充当“棋子”,在游戏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既掌握了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规则又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在每个班级的墙面上,都可以看到丰富多彩而富有创意的棋类图案。如在大班的墙面上,布置了磁性 “棋乐屋”,“安全游戏棋”等版面,在直观的游戏环境中,引发孩子们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每个班级的区域活动中,都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棋类活动。总之,通过棋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让幼儿园处处充满了棋的灵气,让幼儿在浓厚的棋文化中时时感知棋魂的存在。
三、以“活动”为载体,匠心丰富棋类园本课程的内涵
我们在开展棋类游戏课题研究活动中,以“行动研究”为抓手,把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教育活动整合到园本棋类游戏课程的实施活动中,把传授知识、激感、培养能力相结合,渗透到棋类游戏中去。每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班级认知水平和区域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初步尝试设计了各种棋类游戏,并自制了棋盘、棋子、骰子,制定了游戏的目的、规则和玩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棋类活动,孩子们都爱上了下棋。每到下棋的时候,孩子们都主动地找同伴去下棋。在上下午、早间活动都可以看到下棋的孩子,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把棋带到家里与家长对弈,与伙伴较量。由此,幼儿园真正做到了让幼儿乐在“棋”中。与此同时,棋类活动的开展还开阔了幼儿们的视野,强化了其好胜心、进取心和成功欲,增加了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让幼儿逐渐学会了“韧”与“耐”。棋类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文明礼貌、交通常识、健康知识、安全保护、家庭美德等各类常识和行为习惯,同时在下棋过程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理解力和意志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与反思也不断丰富棋类园本课程的内涵,教师扮演着园本课程的开发者,幼儿兴趣的引导者,棋谱解读的辅助者,幼儿情感支持者,幼儿经验的提升者等角色。 四、以“家园合作”为推手,全心深化棋类园本课程的落实
我园在开展棋类游戏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中,注重抓好家校合作,主动争取幼儿家庭的积极配合,来开展棋类游戏活动。一方面,我们向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棋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幼儿园棋文化建设的理念。另一方面,棋类活动内容公布在家长联系栏里,让家长了解内容,便于在家开展活动,把棋盘和棋子轮流让幼儿带回家,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玩。由幼儿向家长发出邀请,或由家长向幼儿发出邀请,在家庭中或其他场所进行棋弈游戏活动。有的家长在家里也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游戏棋,让幼儿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形成了家园合作、同步活动的氛围。每年的“六?一”节前夕,我们还结合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棋乐融融”主题展示活动,各班选拔优秀选手举办“擂台赛”,通过活动,让社会和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棋类游戏的内容和方法,扩大了棋类活动的空间,提升了园本棋类课程的质量。
五、以“教研”为抓手,倾心丰富与发展棋类园本课程
鉴于参与课题研究者自身对游戏棋类接触不多,了解甚少,每开发一类游戏棋都要对有关棋类活动的基本常识,走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如何培养了幼儿相互合作、耐致细心的思维品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掌握巩固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在开展研究活动中,紧紧依靠集体的力量,以教研为抓手,使“行动研究”始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集体的智慧中前行.几年来,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子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基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内容和主题活动的棋类游戏开发与研究
2. 三个年龄阶段投放自制棋种类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3.在棋类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研究(自信心与抗挫能力的研究)
4. 让棋类文化环境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研究
棋类活动是一项智力游戏和脑力体操,历来被认为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良方,从小培养孩子的棋类活动兴趣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被称为“人类智慧的磨刀石”。通过对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人人爱下棋、人人说下棋、人人享受棋趣”的文化氛围已经形成,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得到了养成,同时也培养了教师自主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反思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发现游戏棋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整合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教育价值,它将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实践探索。二如何使游戏棋活动能更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游戏棋的开发在三元区各幼儿园广为推广,让课题研究成果在三元区各幼儿园生根开发。
【参考文献】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2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5]。
2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构建
2.1课程目标的制订
相关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6]。五年一贯制的培养目标是“博专结合、理论适用、技能熟练、实践见长”[7]。可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是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2.2课程内容的确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调整和制定,要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要使学生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2.2.1在理论课程方面,开设一些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动态的科目诸如《当代幼儿教育新理念》、《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与动态》、《幼儿教育法规政策》,这类课程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些内容比较抽象晦涩,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可以通过讲座或报告的形式来进行。2.2.2最能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则要开足,并要给予足够的课时。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下面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这是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基础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点。第二部分是幼儿健康教法、幼儿语言教法、幼儿社会教法、幼儿科学教法、幼儿艺术教法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文学、幼儿游戏、幼儿英语以及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素养培养课程等。这一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属于教法系列。一般安排在专业基础课诸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教育见习两周之后进行,语言教法和音乐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科学教法、社会教法、健康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学习,各开一学期,每周2学时,17周共34学时。总的来看,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开设时间相对集中、课时偏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教师所讲的五大领域的教法知识,也很难从专业理论知识上升为专业教育能力,直接导致他们实习期间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教学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让学生不仅掌握五大领域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三部分是技能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八会”: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主要包括教师口语、儿童故事、书法、儿童简笔画、乐理视唱、儿童歌曲创编、电子琴、钢琴、舞蹈、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唱、说、跳、画、做、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这类课程在课时上要切实保证,在教学上要注重实效。专科学生尤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为他们以后就是一线幼儿教师,最重要的首先要能够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因此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要在课程体系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以使他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性特色训练”。2.2.3课外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专业汇报展示如手工展、儿童画展、实习展,专业汇报演出如舞蹈期末考试、毕业汇报演;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寝室间的专业擂台赛等;也可在课后的能力课上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两字”、儿童画、儿童故事等。2.2.4开设实习和面试指导课程。尚无实践经验的准幼儿教师在独自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或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领导、招聘人员难免会感到紧张。因此,我们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园长、教师或面试专家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这样可以丰富准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2.3课程实施的改革
我们知道,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能教育课程非常重要,而技能教育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性特色训练”的方式予以落实。这个“实践性训练”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这项训练应该涵盖音乐、舞蹈、绘画、说话等几大方面。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这是基础的基础,此类训练必须带有强制性。第二,模拟训练。这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由任教老师进行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加。包括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小竞赛、教学试讲等;也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训练,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借此分析和评价自己在新课导入、课程结构、语言表达、身体姿势、结束总结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进步。第三,重新制订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首先,要明确见习和实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去了就行”的应付状态,必须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来要求和考核,以提高见习实习的效果。其次,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次数以及每次的时间,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内容以及五大领域教育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要领,帮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是:将教育见习的总周数增加到六周,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学期进行,使学生通过见习逐渐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及组织要领、工作特点等。同时,调整教育实习的安排,一是在第五学期增加一次为期两周的小实习,这次实习只要求学生上一堂课,组织一次幼儿活动,它属于尝试性的,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找一找做幼儿老师的感觉,体会一下幼儿园、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二是第七学期的实习至少6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并且基本上能够独立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比如场地、设施、教育基地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心理,发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育婴实训室、蒙氏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琴房、奥尔夫音乐教室、舞蹈室、美工技能训练室、语音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幼儿园、各种培训机构等。同时,要克服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建设一支双师型与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也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使学生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现场示范、音像示范等方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也可以采取感知、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4课程评价的改进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旨在培养中、高级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一种以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法更多地被高职学院采纳。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门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出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岗位需要的综合实践性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在设计和组织各种学前教育活动的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把握课程的知识、技能,感受团队合作的精神力量,体验成功的不易和创造的艰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前教育的综合实力。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中自然、主动地达到本课程的目标要求。
项目教学法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寻找并筛选出合理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项目教学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召开园长座谈会总结出,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具体为:1、要有能够透析儿童内心世界的洞察力。2、有清楚、流畅、生动、简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3、能创造性地设计各项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4、能驾驶与管理班组集体生活的组织能力。5、能随机教育的应变能力。6、能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7、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8、协调园内外关系的实际能力。把这些能力要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一个个学习领域,成为学生要完成的一个个项目内容,项目教学法就可以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有效地开展。
我们深入幼儿园工作实际并按照幼儿教师职业成长的阶段反复推敲、挑选、提炼,最终精炼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项目教学的具体项目;
项目一:幼儿生活常规组织。
这是一名幼儿教师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要完成的第一件工作。具体包括:入园、盥洗、进餐、饮水、入厕、午睡、离园活动等,要求学生能独立有序地组织并能准确记忆幼儿作息时间表。
项目二:幼儿单项活动组织。
幼儿园单项活动的组织是继幼儿生活常规活动的组织之后对学生要求相对高一些的幼儿在园活动。比如:讲故事、早操或午间操、幼儿环境创设活动等,但这些活动的组织难度系数较小,仅是独立的单项活动。例如讲故事活动,就仅仅是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幼儿听而已,不是故事教学;早操活动也仅仅是教师带领幼儿做早操而不是早操教学。
项目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指的是五大领域活动的组织,具体包括:语言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活动的组织。这一项目的完成难度系数较大,分两步来做:
1、教学片断的组织。
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这一阶段的最初,要求学生完成单个教学部分的组织即可,之后则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单个教学部分。如:完成某活动开始部分的设计等。此阶段项目教学地开展要将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融合在教学片段的组织和设计中向学生进行介绍,并要求学生逐个完成五大领域教学片断的设计及组织。
2、完整教学的组织。
完整教学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幼儿园的一次教学活动从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到结束部分连贯完整地一气呵成。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开始学习设计教学过程部分(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并要求学生分别设计不同领域活动的教学过程。
项目四: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简称教案设计。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这一项目的完成难点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学生能从立体层面提出教学目标,并能在表述目标时做到清晰、准确和可操作。
项目五:说课。
说课是指在确定某一活动课题之后,对课题进行分析,并对活动的设计进行系统讲述的一种教学准备活动。该项目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目标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力。
项目教学法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应用中应注意: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激励者。
项目内容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实施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不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讲授者,而是要围绕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实验,共同参与一个工作任务的分解、方案的制订、活动的组织等。因此,基于项目的学习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学科知识。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被应用的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宽厚的知识底蕴,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内容的设计不是按照传统书本的理论体系来安排,而是按照职业发展的阶段选择确定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不偏离项目教学的初衷,使学生能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场景中学到社会实践中真正实用的东西。
3、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主动探究能力。
创新来自于灵感,灵感来自于体验,在项目教学中正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创新意识。项目教学的实施通常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倾听者和接受者,而是问题的解决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小组成员各自分配一定的工作,彼此在知识建构上是相互联接团结协作的。在这里学习不再只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小组成员大家的事,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互相赏识和包容且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强弱能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最终效果。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在1923年一手创办起来的,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单元教学法,鼓楼幼儿园的老师在陈鹤琴先生的启发下,继承和发展了单元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单元教育课程,那么单元教育课程和陈鹤琴的理论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的,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理论体系,陈鹤琴为了探索中国的幼稚园课程,开办了鼓楼幼稚园,在鼓楼幼稚园和张宗麟先生合作,带领教师一起实践,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不得不提的是活教育的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陈鹤琴先生认为,从书本上能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和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我们应该根据每学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内容,按季节性自然方面以及社会活动方面要求,组织周围的自然或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关于自然方面,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根据各地的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园内外的大自然有利条件,让孩子经常注意季节现象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活变化,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使孩子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和爱好。在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可以由远到近地利用社会资源,介绍幼儿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例如幼儿?@的教室、操场、活动室、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厨房的叔叔阿姨的劳动,都可以让幼儿了解,成为教育的资源;一些节日也可以作为教育的资源,比如春节,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可以组织儿童一起布置节日的美丽环境,组织儿童表演节目,使孩子了解节日的传统,也在过节的活动中表现自己,得到情感的陶冶。远一点的资源就是在社区中寻找了,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参观,让孩子了解社会上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以外的生活,经过参观讨论,丰富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陈鹤琴先生提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是对当时以书本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教育的挑战,也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作为社会人,将来必然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在儿童年幼的时候就让他们了解社会事物,可以增加适应社会的信心。社会中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无论是来自幼儿园、家长、还是社区,如果我们很好的筛选、组织,然后呈现给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鼓楼幼儿园的单元教育课程是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它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从培养目标上来说,单元教育课程注意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注意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看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而陈鹤琴先生也是说要培养“人”,单元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陈鹤琴先生是相合的,而单元教育课程又增加了世界知识和信息知识,着眼于培养“世界人”,这和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教学方法上来说,陈鹤琴先生特别强调儿童动手“做”,而单元教育课程也是特别重视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巩固和发展。从课程资源来说,陈鹤琴先生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单元教育课程的课程资源也是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社会课程资源,在单元教育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幼儿园密切联系家长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和社区中丰富的、对儿童有价值、儿童感兴趣的资源,把这些资源运用于儿童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合力,共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努力。
从理念上来说,单元教育课程的编排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事先编排好课程,为儿童的学习做准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发生了变化,老师会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借助儿童更感兴趣的话题来实现教学目标;单元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老师给儿童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都会考虑到让儿童有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的机会和动力,老师会根据不同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学习的主体是儿童,这和陈鹤琴先生十五条主张,十七条教学原则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活动的选择来看,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大领域,但是儿童的生活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教师在五大领域中较难进行选择,所以单元教育课程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把课程的教育内容细化到13个方面,分别是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习惯、游戏、环境、劳动、家园,在每一个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来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活动,根据提供参照活动的时间安排来进行教育。从学习步骤来说,陈鹤琴先生提出学习的四个步骤,特别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单元教育课程在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儿童的间接经验,因为儿童的组织概括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如果不加以系统化,不利于经验的随时提取,所以教师帮助儿童提炼知识经验,引导儿童梳理经验,这也是很重要的。如四步教学法的过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操作幼儿交流操作的经验,并互相学习、借鉴幼儿再次交流经验,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幼儿用新经验再次探索操作。总之,单元教育课程继承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5
一、多种多样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点就是让环境说话。幼儿园可以借助主题活动契机,加强对幼儿园安全环境的创设,一句句充满童趣的提示语,一张张、一幅幅富有创意的安全标志和图示,一本本色彩丰富、图像生动的安全书籍,形成幼儿园独特的安全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安全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掌握简单的安全技能,为幼儿的安全插上“隐形的翅膀”。在幼儿园内,班班创设“安全岛”“安全屋”等环境,充分考虑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将其和领域、主题活动的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符号和图片布置环境,如交通、医药、玩具、穿着等方面的安全,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有关安全防护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创设安全互动墙和制作安全棋,让幼儿在白主探索操作中获取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使安全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延伸和拓展,如“安全滑滑梯”“小红帽”等,以及可以自主操作探索的、会说话的“交通安全我知道”“安全标志我设计”“快速逃生”“我会安全撤离”“生活安全小知识”互动墙和区域操作材料,等等。
二、情切生活安全教育资源的挖掘
安全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例如,在教学“相亲相爱”这一主题时,其中有《小乌鸦爱妈妈》一节课的音乐活动,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可以是理解歌词的内容,培育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在这节音乐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增加和补充“小乌鸦找食物”的自我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幼儿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所领受的任务能够独立完成。
在创设安全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可以根据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灵活生成。例如,春季幼儿的郊游活动频繁,教师可以开展幼儿的户外活动安全教育;夏季温度较高,幼儿最爱吃冷饮,这时教师要关注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秋季气候干燥,教师应该注重消防安全教育;冬季可以根据不方便的冰雪交通进行安全教育。另外,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也要结合幼儿园的自身条件进行。幼儿园可以组织学生到城市交通集中的十字路口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过马路、了解交通信号灯。同时,教师必须从关注社会突发事件(地震、火灾等)和幼儿行为开始,搜集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制作安全教育课程,帮助幼儿总结和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有效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开发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的措施
1.在活动中体验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体验。虽然当下课程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教学活动依然是教育的主体活动,幼儿的安全知识和白护、自救的基本方法都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渗透。
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教师应当按照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感和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体验。
再次,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教师可以从“幼儿园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家庭和社会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以及意外灾害中的安全教育”等三大方面,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中班“马路上的汽车”主题活动中,通过“交通规则我知道”“我知道的标志”等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最后,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情感举止的最佳基础,因此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到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指引幼儿的行为。
2.进行多元整合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古镇文化 课程架构
一、开发让幼儿走进古镇文化园本课程的意义
1.从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理论和需要出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是课改的一项主要任务。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课改的基石,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改革就无从谈起。《纲要》只是对幼儿教育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目前并无全国统一的教学用书,因此幼儿园具有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不仅可以积极合理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也可以从办园理念出发借鉴各种课程资源建立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体系。因此,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资源,让幼儿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幼儿教育的大势所趋。
2.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出发。首先古镇文化资源除具有其他课程资源的特点外,又有自身独特的特性。1.浸润性。幼儿每天生活在古镇中,面对古镇特有的风貌,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在身临其境中,这些文化已经走入他们年幼的心里,一提起来,就能说得出,画的出,就能明白事物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2.生活性。对于所生活的古镇,幼儿可去触摸、欣赏、参观、临摹、描绘、感受,它本就是幼儿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幼儿沉浸其间,受到美的熏陶,操作易行且简便。其次,古镇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只有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资源和文化,才能在心中埋下爱家乡的种子。鉴于此,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和园本特色形成。“古镇文化”扩大幼儿的社会活动范围,开阔他们的眼界,增进了幼儿对家乡的了解,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与社会等多元发展。
通过“走进古镇”的园本研究与实践,形成幼儿园独特的人文气息,更加深了我园“蹲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教育理念。形成我园鲜明的办园特色。
二、让幼儿走进古镇文化的课程架构
(一)课程理念来自于
1.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儿童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大自然、大社会是最丰富的活动课堂,幼儿园的课程应以大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为我园古镇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的古镇资源正是以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为中心开展活动。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出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按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把教育与幼儿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按照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我们创设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的园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以“走进古镇”动态教学的形式,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等多元发展,健全幼儿人格。2.以“走进古镇”动态教学的形式,弥补幼儿教育中单一、静态的传统教学缺陷,实现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与突破。3.形成以“走进古镇”动态教学的形式为依托的园内特色教学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园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表略)
“走进古镇”课程包括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和生活、游戏活动。
(四)课程的实施途径
“走进古镇”课程通过系统活动、深入活动、亲子活动这几个途径,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1.系统活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集体教学活动。在“走进古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体验式的系统活动及情景式的系统活动:
(1)体验式系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如我们的十月十庙会非常热闹,庙会上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泥雕、老虎鞋、糖葫芦等等,还有各种小吃,都非常吸引幼儿,让幼儿在逛一逛、看一看、玩一玩中感受古镇的美与文化,使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运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2)情景式的系统活动。“走进古镇”教学中表现为应教学需要为幼儿播放古镇的纪录片、有关的视频或创设各种场景等激发幼儿深入思考、讨论,让幼儿爱学、乐学。如上《它山堰主题公园》时,课前请家长带幼儿在双休日走走玩玩,拍些照片,在教学活动时,进行播放,幼儿看到自己或笑或怒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中,兴趣马上就来了……
2.深入活动。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围绕某一主题或领域在教师指导、支持下的深入、持续地一系列活动。在“走进古镇”系列活动中,表现为一组幼儿在教师引领下的主动探究活动。
3.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构建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教育活动,具有动态、不断发展的特点。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五)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对课程自身的价值以及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对幼儿的评价
(1)活动档案。活动档案主要通过对照片、幼儿作品、主题活动记录等反映出活动实施脉络、实施过程、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等,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
(2)幼儿成长档案。幼儿成长档案包括幼儿在园的生活、认知方面的记录等,有幼儿作品、照片、文字等形式,有幼儿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家长记录),也有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是由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整理完成的,有利于反映幼儿的全面发展状况。
(3)家长参与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家长开放日、活动观摩、亲子活动及学期成长档案中。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学活动评价表。在“走进古镇”课程中,更多地是关注教师教育的实施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对活动有兴趣。从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及教学成果几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教师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是教师在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对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及实施情况的总结,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评价。通过总结可以了解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今后的规划等。
3.对家长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