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木兰台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木兰台词范文1
[关键词] 电影《花木兰》;目的论;翻译策略
电影是新时期信息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并日益加剧影响着广大观众的生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许多外国优秀电影引进了我国市场,并为观众学习外语和增长知识创设了积极的环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字幕翻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种字幕翻译的流派,电影字幕翻译承载了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并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动画电影《花木兰》在1998年由美国的迪斯尼公司出资,共花费了一亿美元,通过两年的努力,并倾注了七百多名艺术家的心血和心智共同完成,成为一部受世界观众喜爱的动画电影。这部影片取材于我国文学上的人物形象,在《木兰辞》中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受到海内外关注,并且花木兰这一形象一直不断被搬上了银幕。本文以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并站在目的论的视角对影片中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电影《花木兰》简介
动画电影《花木兰》是迪斯尼拍摄电影中的第九部以女性作为视角,并站在文化的角度进行创作,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故事走向了国际的舞台。电影《花木兰》中塑造的木兰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主见的现代女性,她十分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具有无惧无畏的勇气去展现自我。这部影片随着一段歌声缓缓拉开了序幕,并在这段歌声中让所有观众深深了解到了木兰心中的真实想法,虽然她心中怀着对父母的孝顺之情,一心想要为家族争得荣誉,但同时她也不愿意做一个身心受到钳制的女子,正是在她那活泼性格的感染下,影片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具有现代女性的形象。从这段歌声中可以让观众了解到木兰选择替父从军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家族争得荣誉从而消解磨难,其次是木兰要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并想勇敢地通过自己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木兰真性情的追逐。迪斯尼动画电影中刻画的木兰不仅是一个忠孝俱有的女性,同时她也对理想和价值一直怀着永不放弃的心理去勇于追赶。在美国文化的感染下,《花木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并从女性的心理和视角来展现一系列的场景,事实上这也表明了美国文化中对女性主义的认可,张扬人人平等的思想,并给人们指导,性别并不会改变社会的秩序,女性同样可以去践行自己的理想,并实现自我价值。随着电影《花木兰》在各国放映,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二、翻译目的论与字幕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是进行字幕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指导理论,赖斯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威密尔提出的目的论是整个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明确指出,任何的翻译都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表现。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目的”认为是翻译文本要实现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电影的字幕翻译都是在行为的目的作用下而决定的,简言之,目的决定了手段,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手段和策略。所以翻译者在进行电影的字幕翻译过程中时,要抛开传统的翻译方法,打开思绪,并灵活地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从而让目的语观众能获得愉悦的视听享受,让观众在轻松的语境环境中感受外国电影的巧妙享受时,还能进一步了解异国的民风民俗。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方式,从一开始出现就被认为是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商业价值。由于制片商在投资一部电影之前,他会尽可能去采取多种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掳获观众的好奇心,从而获得高票房,实现经济利益。为了这一目标,就需要针对电影制作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面对外国的观众,电影负责人还应恰当处理好各国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而字幕翻译则是一种消除语言和文化阻碍的有效力量,在综合关照到电影商业目的的前提下,翻译者在字幕翻译中应采用目的语文化来进行语言的转换,使目的语观众只要通过最小的努力就能获得最大的信息,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审美要求和文化程度的观众。在进行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前者主要遇到的阻碍是英语中的语言结构和汉语中的构词存在很大的差异。当在传达同一个意思的时候,汉语和英语中包含的词汇数量可能会不同,但在对其进行语言转换时,翻译者就要考虑到应怎样在时空限制范围内传递出重要的信息,并让观众理解其中的意涵。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中,翻译者要保证语言信息转换无误传达给观众,尽最大努力避免误解的产生。
三、《花木兰》的字幕翻译策略
(一)归化策略
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作为翻译方向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要求能尽可能采用目的语观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电影信息。电影字幕翻译要适应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接受程度,如果采用一些难懂的词汇和陌生的语言结构,只会让观众丧失对电影观赏的兴趣。电影字幕翻译本身就受到文化和翻译过程中的时空限制,由于字幕翻译中不能添加注释,而另一方面也要求能达到一定的票房成绩,所以在电影的字幕翻译过程中,归化翻译策略是一种常见并且有效的方法。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能有效缩减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使翻译语言较为生动、形象,同时观众也乐于接受。
在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有一句“Recite the final admonition”,在这句话中,“admonition”的字典意思是“劝告”,但在这一处中,由于花木兰此时正在接受媒婆的问答,只有她的回答合格了才能有机会在媒婆的帮助下嫁到一个好人家,所以翻译者结合影片中的语境,并采用归化翻译策略,把这一词汇译为“四德”。很显然,这一翻译能让中国观众联想到古代女子需要遵从的“三从四德”,这样就让中国观众很简便地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涵。在影片中的另一处涉及:“I can see why,the boy is an absolute lunatic.”在进行这一句的字幕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主要针对原句进行了重新改写,并且这一句的前后语境是木兰当时怕被别人认出自己的女子身份,所以她故意在他人面前显得很丑态,并让奸臣误以为她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而正是这样,恰巧为木兰解决了所处的困境。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翻译者不仅把这句话的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了,还采用了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意思,整句话译为“我要有这样的儿子我也不会说的”。这样的翻译融合到影片的场景中,显得很自然、流畅,并让观众感觉到十分幽默,发挥了语言的魅力。
(二)意译策略
各个民族之间都有符合本民族特色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翻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以目的语观众的语言文化为主,使其能正确无误传达出其中的意涵。意译法本身也需要翻译者对原文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把原文中的意义表达出来,但是这一翻译策略并不注重原文的形式,翻译者可以灵活对原文进行结构上的调整。站在跨文化的视角来分析译语的文化性,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在汉语言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成语本身就具有语言上的精炼性和简洁性,能采用较少的词汇就能展现出丰富的意涵;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成语的运用还能促使语言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在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就采用了许多的成语来进行转换,不仅使电影语言更具意味性,还能很好表达出影片中的人物情感。例如在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为“Scarier than the undertaker”,在古代的女子中,以嫁入到一个好人家作为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所以对于花木兰来说,要找一个好人家更显得重要,不仅关系到花木兰的幸福,还与家族的荣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当花木兰去见媒婆的时候,心里必然是十分紧张的,所以采用了中国的成语来描写花木兰当时的心理状况,于是整句话就译为“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七上八下”不仅能让观众接受和理解影片的意思,还能增强影片的喜剧意味。在影片的另一处中设计到:“Fa zhou will be forever shamed; dishonor will come to the family; traditional values will disintegrate.”这一句台词的前后情境是,当花家已经知道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时候,花家人就十分担心花木兰身份的揭穿,如果被得知她的身份必然会引起很大风波,所以在这一句的翻译中,翻译者仍然采用了意译策略,同时也运用了“声望全无”等诸多成语来表达意思,很生动表现了花家长辈心中的不安情绪,虽然词汇很简短,但具有深远的意涵,从情感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四、结 语
在目的论翻译原则的指导下,能有效地指导翻译者的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电影字幕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活动,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翻译者还要综合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认知程度和审美性,并把影片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在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过程中,翻译者始终基于目的论翻译原则,尽最大努力让目的语观众体验到和源语观众相同的影片视听享受,从而获得相同的情感共鸣。事实上,对于外国电影来说,它能否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众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与字幕翻译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无论电影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播,还是为了取得可观的商业价值,都应充分地关照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度,只有保证这一点,才能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字幕翻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参考文献]
[1] 梁静璧.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2] 王世荣,赵征军.从影片《花木兰》分析意识形态对配音翻译的影响[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花木兰台词范文2
关键词:电影;花木兰;解读
美国人已经用"花木兰"的故事拍成动画片,我们又一次次用这个素材拍电影、话剧,为什么我们拍了很多遍的东西还能经久不衰?而这个故事中的核心价值观拿到今天又应该怎样去评判?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思考。
一、从电影学的角度解读影片
1987年的时候,拍摄主旋律电影还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商业化的发展,这个主旋律逐步突出。接受这个正在变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要政治多线,二要表现人和社会接轨的东西。政府希望宣传的是简单的爱国和朴实的大众关怀,《花木兰》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好,宣扬的也好。一个故事能一拍再拍,不论是在中国三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以国家为重的主题思想永远不过时,而影片又在这个大众主题中说出了一个令大家好奇的社会现象"女儿替父从军"就体现出它的与众不同。
1、用丰富的现代艺术形象演绎传统故事
花木兰的选材非常好,很有艺术眼光。为女子"竖碑立传",从《山海经》、《木兰诗》到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一直是中国文学和艺术最宝贵的传统,是对女性获得同男性一样权利的肯定,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影片以丰富的现代艺术想象,生动演绎了巾帼女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统故事,比起鲁迅先生批评的那些带有"三国气"、"水浒气"的叙事,要更有思想和美学价值。可以说,影片所着力突出的与《红楼梦》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因此,艺术感染力很强,感人至深。笔者认为,木兰主题故事还可以一直创作下去,只要有足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中国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2、对"两性平等"进行深入解读
记得学生时代学习《木兰辞》的时候,除了木兰的家国情怀,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这也是那个年代对男女平等的理解--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而电影《花木兰》却在阐述另一种解释:女人可以从军,可以进入战场,甚至可以成为将军,但女人不适合战争。首先战争拒绝感情,这是影片一直强调的。先前正因为木兰感情用事,前去营救文泰,导致许多兄弟受到敌军袭击,战死沙场。当时有一场对白很有意思,木兰问文泰,如果换了她被敌人包围,文泰是否会像她救文泰那样来救她,文泰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相对于男人,女人更是情感动物,当女人割舍不了感情,她就无法适应战争。后来,文泰假死,断了木兰情感的念头,才造就了木兰勇往直前,屡立战功,最终成为真正的将军。其次,在影片最后,木兰拒绝了魏王的加官进爵,她不要当大将军,她要回家侍奉父亲。这也是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的地方,换了男人可能很难拒绝这种诱惑,但木兰没有丝毫的纠结,我们也感觉不到她是在作秀。相较于名利,女人更难舍的是家园。所以,木兰可以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可以奋勇杀敌成为将军,但木兰无法改变她的女儿身,这正是自然的本质。而社会无法改变,这就注定木兰要回家,要重换女儿装。曾经我们向往男女都一样,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男女平等,事实上,男女不一样,无论是南北朝时的《木兰辞》还是今天的电影《花木兰》,最后都暗示着自然的回归,而不是扭曲,这何尝不是对两性平等的解读?
3、以"平衡功能"彰显故事的成熟
在看影片之前,有点担心这类题材会被简单处理成"正义非正义"的单面教义,现在看来,影片的立面比较广泛,编导在故事外壳下赋予了影片比较丰富的内核,而且这种内核具有普适性,可以成为"国际语言",这是高出一筹的地方。显而易见,导演对《花木兰》故事情节的叙述非常精彩。而影片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他的"平衡功能":关于"忠与孝"的平衡,关于"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的平衡等等,处理得比较得体到位。比如说"割舍个人感情"的层面,它不是简单处理成"战争让感情走开",而是始终贯穿着一条若明若暗的爱情线索,让人牵挂。花木兰后来对文泰说的12年来一直因为想着他才有成长动力的台词显得真实可信,强化了爱情这条线索。另外,影片在"投资规模"和"大片气势"的平衡上也做得比较到位:虽然没有像纯商业片那样一掷千金的营造气氛,但对于这部影片战争氛围的营造已经足矣。由于观众更关注人物命运,有时过度追求场面壮观的"大片情结"反而会损伤影片的内涵。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影片在"真实与非真实"、"历史与非历史"的把握尺度上非常成熟,文泰这个角色虽然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他的介入,明显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历史题材容易犯两个方向的错误,一个是"过度戏说"--由于是戏说,观众的心理期待与"正说"不同,难以产生"正剧"所要的艺术震撼力;一个是"过度拘泥于史实",故事容易捉襟见肘,受制于史实而影响艺术感染力。这部影片在正剧的前提下添加了文泰这个虚拟角色,尝试很成功。
4、用精彩的细节给影片增添亮点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花木兰》作为一个让被大多数人称赞不绝的贺岁片当然会有很多精彩的细节,它的细腻、独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木兰在水中洗军牌的细节,那正是她内心的挣扎,她的眼泪流得更是恰如其分,充分表达了女性的特质,这一点当然不得不称赞赵薇的演技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从世界文化的共通性解读影片
整体看来,影片除了有中国传统的伦理表达与流露,更具有世界共通性的命题书写。感觉2009年的《花木兰》不是在战场上突出女性的花木兰,而是见证花木兰的成长:从害怕、逃避战争到直面战争;从害怕杀戮到直面杀戮;从犹豫、消沉到勇敢担当;从感情用事到冷静刚强;从敏感多思到剪断情感的羁绊……可见,战争的法则是"反女性的",需要花木兰像一个男人那样去战斗,去压抑甚至扼杀情感因素的流露(无论是面对杀戮的犹豫,对牺牲的同情和伤感,还是对文泰的爱情)。因此,《花木兰》是一部男性化的电影,不是去彰显花木兰身上的女性特征与女性情感,而是去见证这些因素与战场环境的不协调。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影片对于战争的反思也是非常深刻的。正如花木兰的父亲花弧所说,战场上不应该有感情。而且,战场上只有死人和疯子,没有英雄。这是一位征战多年的战士得出的带血启示,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功名的虚无:在那个杀戮无时不在的环境里,个体性的同情、悲悯、犹豫、软弱都会影响个体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更不要说爱情的不合时宜;在那个死亡时刻逼近的氛围里,高谈功名、荣誉都是虚无的,只有本着求生的本能才能在战场上获得坚韧的生存,否则就只有成为死人或疯子。这种对战场生活本质的朴素概括非常具有震撼力,令人深思。
三、结语
总之,虽然商业电影下的逐鹿意识形态已经潜入人心,但是本片还是比较成功,凭借它经典的普适性和独有的内在的人性化力量拉近了观众的距离。无疑,《花木兰》这部影片对女性观众,对渴望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尤其是对青年人都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胡经之,文艺美学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花木兰台词范文3
2013年7月,《花木兰传奇》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时段开播,一开始,侯梦瑶还因为在剧中的浓妆扮相受到了观众们的诟病,但很快就靠精湛的演技折服了观众,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不久前,侯梦瑶又开始挑战其它经典角色,用心展示最好的自己……
有女梦瑶,如琢如磨
侯梦瑶是1988年出生的沈阳女孩,她刚出生时,老版《红楼梦》正在热播,于是红楼迷父母便为她取名为梦瑶,意为“梦中的美玉”,希望她如黛玉一样有灵气,像宝玉一样善解人意。
侯妈妈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化,所以从侯梦瑶三岁起,母亲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词。七岁时梦瑶就已经能够流利地背诵北朝乐府《木兰辞》了。有一次,听母亲讲完诗歌的深意,她突然问道:“花木兰离开家乡,不害怕吗?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吗?如果是我,肯定特别想家,天天哭鼻子。”
“木兰也是个女孩,当然会想家,可是她离家去参军,是因为对家人的爱,也是有担当的一种表现。妈妈希望你以后也能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像木兰一样执着和勇敢。”侯妈妈这样告诉女儿。
虽然那时的侯梦瑶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担当,但她却记住了妈妈说的话,暗暗决定做一个勇敢的女孩。小时候的侯梦瑶生得非常瘦弱,动作协调能力也不好,所以读幼儿园的时候每次排练舞蹈,老师总会把她从队伍里喊出来,让她站在一边看别人表演。侯梦瑶不服气,就昂起头跟老师理论,老师很鄙夷地说:“你这么笨,跳舞只会影响队伍的协调性,给咱班扣分,还不如一边站着。”
听了老师的话,侯梦瑶非常不满,暗暗下定决心要跳好舞。当晚,她就向母亲提出了想学舞蹈,第二天,妈妈就把她送到了少年宫,要给她报舞蹈班。舞蹈老师让侯梦瑶做了几个基本动作后,诚恳地对侯妈妈说:“大姐,这孩子的平衡能力有点弱,学舞蹈可能会吃力,建议您让她改学唱歌。”听了老师的话,侯梦瑶不等母亲作答就抢先拉住了老师的衣角,低声恳求道:“老师,你就收下我吧,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侯梦瑶的诚恳打动了老师,最终收下了她。一开始,侯梦瑶的进步非常缓慢,总比人慢半拍,但她总是咬着牙一遍遍练习着。经过几年的学习,侯梦瑶的舞跳得越来越好,很快就成为了班里的舞蹈小明星。读三年级的时候,她又对琵琶产生了兴趣,央求妈妈为自己报一个琵琶学习班。这下子,侯梦瑶的生活变得非常紧张,有时母亲心疼她,建议她放弃一门兴趣班,但侯梦瑶却拒绝了,她对母亲说:“您不是鼓励我要学习花木兰吗?这点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花木兰代父从军12年,不也忍下来了吗,我就不信我会被这点困难打倒!”
12岁那年,侯梦瑶到北京舞蹈大学附中借读,成为了一名小北漂。独自漂在异乡的日子,她也常拿花木兰激励自己。侯梦瑶练舞很自觉,就连回家探亲时也不会放松。2003年非典爆发,学校停课,侯梦瑶便回到了家中。为了不中断练功,她决定每晚去自家附近的广场跳舞。出于安全考虑,父母劝她不要出门,侯梦瑶却满不在乎,非要去练舞。此后很长一段日子,人们经过北站广场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戴着口罩的妹子在疯狂地练舞,这也成为了非典时期广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后来提起这段经历,侯梦瑶自豪极了,她说:“父母给我取名梦瑶,就是希望我变成一块美玉,美玉是需要打磨的,古人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就是要学习花木兰挑战自我,才无愧于自己的梦想!”
每次挫折的背后都隐藏着祝福
2006年,侯梦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次,侯妈妈去北京探望女儿,偶然在公交上听说《新红楼梦》正在海选的消息,便特地赶到大观园为女儿报了名。
虽然对选秀没什么兴趣,但为了妈妈这个红楼迷,侯梦瑶还是决定参与一把。可是,当她上网查海选消息时,才知道已经截止了。幸好几天后节目组又为新演员延长了海选期,侯梦瑶这才匆匆赶到了海选地点,赶上了选秀的末班车。
因为是最后一天报的名,又是最后一个参加海选,剧组便给侯梦瑶起了一个绰号——“小捞女”。一位广东籍的选手却告诉侯梦瑶,在方言中,“捞女”就是“外地人,爱钻空子的妹子”的意思,“大家这是讽刺你呢,你还这么乐呵!”那位选手不屑地说。听了对方的话,侯梦瑶却并不在意,大大咧咧地回应说:“大家喜欢怎么喊我就怎么喊我,我不介意这些的,有时候人想得太多反而会不快乐,不管他们怎么说,我就当是一种赞美好了!”
凭借精湛的舞技和到位的肢体语言,侯梦瑶成功地在北京赛区的复赛中拿到了满分,成功完成了黛玉组15强进9的晋级。这让她十分惊喜,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穿上戏服、摔着水袖扮演林黛玉的样子。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侯梦瑶最终还是遭到了淘汰,与心仪的黛玉一角失之交臂,无缘《新红楼梦》的拍摄。接到消息后,侯梦瑶沮丧极了。这时候,恰巧母亲的电话打了进来,向女儿询问比赛的情况,侯梦瑶便把火气都撒在了母亲身上,嚷嚷道:“都怪您,当初干嘛要给我报名,害我空欢喜一场!我根本不是演戏的材料。”
听了女儿的话,侯妈妈连忙安慰她说:“你这孩子,怎么一点挫折都担不起呢,小时候妈妈是怎么跟你说的,做人要有担当!你还年轻,机会多的是呢,多历练一下没什么不好,要是前面的路走得太顺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千万别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了信心……说不定机会正在后面等你呢……”
发完脾气,侯梦瑶认真思量了母亲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回学校之后,她又踏踏实实地练起了舞蹈,并找机会去表演系旁听课程,把握一切机会锻炼着自己。
2010年,就在侯梦瑶信心满满地憧憬着新生活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查出了恶性肿瘤晚期,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父亲的去世给侯梦瑶带来了极大的伤痛。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心情很糟。就在她最低沉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导演熊郁的电话,邀请她参与《花木兰传奇》的拍摄。
原来,早在参加红楼选秀的时候,熊郁就注意到了侯梦瑶,觉得这个女孩很有资质,一直就想与她合作。所以在为花木兰选角的时候,他主动联系了侯梦瑶,希望将这颗明珠收归麾下。
最初接到邀请时,侯梦瑶心情十分复杂,她自觉状态不佳,怕自己会演砸了角色。但转念一想:尝试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不尝试绝对意味着失败。更何况父母一直盼着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就当为了他们,姑且大胆一试吧!
于是,侯梦瑶答应了导演的邀请,开始为拍戏做准备。
像铁娘子一样挑战极限
拍戏前一个月,侯梦瑶来到了剧组。原以为导演会给她讲解剧本、安排才艺培训,没想到剧组却给她安排了体能训练,要她每天绑上沙袋跑长跑并进行负重练习,让身子娇弱的侯梦瑶苦不堪言。但她常常鼓励自己:“你演的可不是娇滴滴的闺房小姐,而是铁骨铮铮的花木兰,不吃点苦怎么能胜任这个角色呢?”
影片开拍之后,侯梦瑶才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原来,剧组为她准备了6套战衣,每一套都是用纯金属制成的,最重的一套重达17公斤,并且,侯梦瑶在剧中有大量打斗动作,还要凌空吊威亚、不停上马下马、拉弓舞剑,没有过硬的体能根本就无法完成拍摄。
考虑到侯梦瑶是个新人,又没有打戏经验,剧组决定先拍摄文戏,将武戏延后拍摄。然而,初次拍戏的侯梦瑶却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她想模仿赵薇演的花木兰,但却无法按照导演的要求酝酿情绪,常常表现得一脸僵硬,流不出泪,这让她心急如焚,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某日她正对着镜子练台词,看到镜子里那张颇有英气的脸庞,她突然顿悟了,对自己说:我不是赵薇,也不是袁咏仪,所以生搬硬套别人的角色是没有用的,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花木兰的一生,做个独一无二的花木兰!
于是,侯梦瑶认真研读了剧本,开始按照自己的路子演绎这个角色。因为抛弃了规条,她的表演越来越自然,入戏也越来越快,让导演非常欣慰。见侯梦瑶的状态越来越好,剧组转入武戏的拍摄。
然而,武戏刚拍了几天,侯梦瑶就有些吃不消了,要做出各种“命悬一线”的高难度动作不说,单是每天穿着重重的铠甲摆姿势就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一整天下来,侯梦瑶常常腰酸背痛,身上也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淤青,更让她沮丧的,是每次花费大量精力拍完戏后,导演一旦觉得不满意就下令重新补拍,先前的努力就变为乌有,让人很难接受。
那段时间里,虽然拍戏地点设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坝上草原,但侯梦瑶根本无暇欣赏美景,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每次在电话里听见母亲的声音,她都会忍不住大哭一场,说自己不想演了。让侯梦瑶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母亲居然跑来探班了。
乍一下见到妈妈,侯梦瑶怔住了,不相信地问道:“妈你怎么来了?”侯妈妈笑了:“你说你不想演了,我来带你回去啊!”这下子,侯梦瑶反而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那天拍完戏,她挽着母亲的手臂在草原上散步,妈妈对她说:“如果不想演了,咱们马上收拾包裹回家,但如果决定演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妈,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努力……”
花木兰台词范文4
“班里太多高才生因文化课太差险些被退学”
刚刚来到中戏,秦海璐就成为了老师关注的“重点对象”,因为她的文化成绩太差。“我们唱戏的,哪儿学过文化课呀,来了就让我们学大学英语,我哪儿学的了,考试永远不及格,就差点没被劝退。后来我们常莉老师特别袒护我,她跟文化课老师说这个学生她一定是术有专攻,你不要要求她什么都好,我回去可以说说她,但是你不要指望她能学得多好。”
“拿完文凭我要去当白领”
因为《榴莲飘飘》的精彩演出,秦海璐先后获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但是做演员,却不是秦海璐的初衷,就连考取中戏,目的也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我就是为了拿文凭,拿完文凭我要去当白领,我要一个正常的家的生活环境,这个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有人说我丑,我当然不高兴”
秦海璐坦言自己很介意别人说自己不漂亮,“我一定介意,有人说我丑的时候,我当然不高兴了,那我在家里也算漂亮的呢。可是后来你慢慢一点点的你会觉得说,丑有丑的过法,丑有丑的美。”在秦海璐看来,观众缘比外貌更重要。“女演员需要漂亮,但是更需要有观众缘,你的外貌能博得大家的吸引力,但是你能不能将吸引力持续下去,有没有观众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演戏除了感觉,它还得动脑子”
秦海璐是公认的演技派。提到表演,她说:“演员,我觉得就是你一定耍知道你演戏的发力点,演戏除了一个感觉它还得动脑子,就是脑子必须得好使,你还真得知道哪儿得发力。比如说我就一直很认真地去演,从一上来我就使劲演,演到最后我还使劲呢,你也没有,因为没有跌宕你就抓不住人,其实也就没有什么收放的过型。这个还真是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
“我不是个靠媒体存活的演员”
说起与媒体的关系,秦海璐说:“想相处就相处,不想相处就不相处,因为我觉得像我这样的演员,我跟媒体搞好关系了,它帮不了什么,我跟媒体搞不好关系它也毁不了我什么,因为我不是靠媒体存活的演员。”她不喜欢将自己的私生活放到网上,来获取关注,“我已经是30岁的女演员了,30岁女演员其实要的是你的功力和你的作品。二十岁有二十岁的武器,三十岁有三十岁的武器,你一定要知道你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别人相处。你要是不加道的,我觉得那就是你没有活明白。”
(本刊记者 朱于 据《非常道》编辑整理)
内地荧屏
新剧推广不怕被骂只怕没人理:雷不死你我不收工
今年,电视荧屏一直是综艺节目的天下,观众忙着看各种综艺节目,让电视剧的讨论热度逐渐降低。但是。电视剧制作方可不甘于被忽略,他们各出奇招。抢夺观众的眼球,让大家“想不关注都难”。
招数1:主动跟“冒尉”挂钩
曾几何时,“烂片”、“雷剧”对于影视作品来说都是贬义词。可是,自从雷剧收视频频走高、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烂片票房大卖之后,电影电视都开始主动向“雷剧”、“烂片”靠拢,在宣传上甚至主动给自己扣上“烂”和“雷”的帽子。热播的《天天有喜》如此,《新洛神》也是如此。在《天天有喜》的宣传中,天马行空的剧情、前卫的造型以及充满网络流行语的台词,已经引发了观众的各种猛烈吐槽。对于“雷”,演员也不讳言,陈浩民笑际:“我们的宗旨是雷不死你我不收工!”对于接拍雷剧,陈浩民保持着欢乐的心态:“现在是娱乐至死的年代,只要最后能让观众记住,手段五花八门也没关系。”
招数2:噱头超出你的想象
近日,电视剧《花木兰传奇》在剧情宣传中引入“古装版史密斯夫妇”的概念。该剧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后“和敌人谈恋爱”——花木兰与柔然王子各为其主,但两人叉在先前结下不解之缘,两人因为北魏与柔然的战争不得不互为对立,在彼此深爱的同时却又只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刀兵相见……花木兰会爱上敌人?这在观众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剧情噱头。有网友表示:“把花木兰的故事编这样?真的假的?夸大其辞吧。”不过,近年宫廷剧扎堆、古装剧云集的荧屏,不少大火剧集靠的是“离谱改编”脱颖而出。
招数3:激起争议的未必是真消息
电视剧《精忠岳飞》在开播前就因一则网络公布的预告片惹来诸多非议,扮演岳飞的黄晓明在预告片中的一声咆哮:“弟兄们,十余年间,我们没有一夜可以安寝,不是我们不想睡,是契丹不让我们睡,是北辽不让我们睡,是贼寇不让我们睡!”这让围观路人跪倒一片:“岳飞抗金怎么变成契丹了?”但是,该剧开播后,观众却猛然发现,岳飞在电视里依然高喊“抗金”。网友表示:“当我们接受了抗击契丹的改编,却发现人家没有改,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所谓的改动并不是真的,看来又被炒作误导了。”(据《广州日报》)
业内动态
纪录片《梦的家园》
寻梦中国动画90年
花木兰台词范文5
[关键词] 影视音乐;审美意蕴;感情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部分,它主要与影视剧剧情结合通过器乐或者声乐来表达出某种感情,使影视作品中所表达的剧中人的性格以及感情在音乐中表达得更为深刻。影视音乐不单单是影视剧的配乐,同时还是整部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影视作品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影视音乐也越来越重要了。下面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影视音乐的审美意蕴。
一、影视音乐的审美意蕴概述
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离不开它的背景音乐,电影音乐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制作可以让电影的艺术感染力更上一层楼,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影视音乐作为一种鉴赏对象,和纯音乐是有区别的,因为影视音乐的存在始终和电影剧情的发展是一致的。电影才是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分析影视音乐的审美意蕴时,一定要时刻结合影视作品,这样才能更深刻体会音乐的美感以及它的意义。而且从观看一部电影,就可以发现影视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电影在“景”和“形”上描绘;音乐则在“情”和“神”上扩展,让观众更加全方位地领悟电影的内涵。
二、通过影视音乐传情
影视作品往往会通过刻画剧中主人公形象,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来表达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时,如果配上传神的音乐,就会使整部影视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一)烘托背景氛围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二)描绘人物内心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三、通过影视音乐传神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四、结 语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崔月楠.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电影文学,2012(07).
[2] 崔月楠.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瓶颈及对策[J].电影文学,2012(06).
[3] 刘辉,康爱琪.《卧虎藏龙》音乐之中西融合特征及影响探究[J].电影文学,2010(24).
[4] 刘艺华.新时期中国影视动画音乐民族风格探究[J].电影文学,2012(12).
[5] 丁波.浅谈我国动画影视音乐的民族化路途[J].大家,2010(14).
[6] 樊强,严一宁,聂桂芝.浅析国内影视音乐现状——兼谈影视音乐导演[J].新闻知识,2010(09).
[7] 丛丽明.钢琴音乐艺术在影视中的魅力和作用[J].电影文学,2012(02).
[8] 牛春雨.影视作品中原生态音乐的教育价值[J].电影文学,2012(02).
[9] 陈超.浅析钢琴因素在影视背景音乐中的地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
[10] 娄红芳.中国艺术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审美体现之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花木兰台词范文6
关键词:表情;动作;台词;形象
动画角色表演可以不受肉体能力的约束,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意愿和观众需求作合理的夸张。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动画表演艺术。动画表演的独特性,为动画艺术开辟了想象和夸张的广阔空间。动画片中的角色表演实际上就是指动画片中的动态设计。在掌握基本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剧本以及人物个性化的情感表达,运用艺术化的处理手法来设计角色表情、角色肢体动作、台词设计,塑造角色个性特征。如《冰河世纪》中为了得到松果宁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小松鼠,《怪兽电力公司》中阴险狡诈的蓝道,这些角色在表演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 角色表情刻画人物情感
面部表情最能表现角色的情感世界。对于角色面部表情的刻画,力争做到细致、逼真、传神,同时还应注意与角色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使角色形象统一完整。我们亦可以设计这些动作符号表达剧情所需的情绪。表情的刻画每一个动画角色,头部与面部结构不同,表情的刻画亦有差别。根据情节需要,夸张的程度也有所区别。漫画风格的表情的刻画大多较为夸张,写实风格的表情刻画比较接近人物原态。Q版风格表情比较丰富。无论什么样的动画角色,其表情的设计都是以人物的表情为主要参照,因为这样使观众更易于解决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每一个动画角色的面部都是表情表达的最重要部位。根据常用的表情如喜、怒、哀、愁、乐等对五官进行相应的变化处理。实际上角色的任何一种表情变化都会引发脸部所有构成元素如眼、眉、鼻、嘴甚至毛发的相应变化,还有全身或手势的辅助,以加强它的感染力和视觉效果。动画片《西部猎犬警察》中德鲁比神清气定与对手“狼”的惊恐万状的对峙状态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动作处理增加了动画的趣味性,这也正是漫画风格动画艺术的长处与魅力所在。对动画角色的非常态夸张并无一定的度与量限定,要依据剧情的需要和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而定。
2 形体动作反映行为方式
角色肢体动作主要反映角色的行为方式,通过胸腔、盆骨、四肢等体块之间的组合表现不同的行为方式。如慢走、快走、走跳等不同走路方式。或立停行走,或坐卧跑跳,或扭头看望,或转身回避,迅速的或迟缓的,有意的或无意的。人物的一切外部形体动作,无不传递着各种信息。一个行走动作,传递了这个人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健康体征、性格特征等等,不仅表明了他的行为目的,还反映了他的情绪心境。其动作的快捷和迟缓,不仅透露他的性格特征,还表明了他的即时感受与处事态度。动画片《花木兰》中为花木兰的父亲设计的形体动作。其中有一个情节,当宰相征兵点到他父亲名字的时候,他扔掉手中拐杖,振作一下精神,似正常人一样,大步向前走去。而他的行走姿态,却显露出努力走好却仍不能掩饰其腿疾的毛病,塑造视“保卫我的国家”为己任的退伍老兵坚定的形象。又如一个枯瘦如柴的角色相对臃肿的角色,那么他的动作幅度相对可以变大,动作的造型也可以更加夸张。如《圣诞夜惊魂》中的杰克,在前面出场时腿部180度以上的旋转镜头,都是可以夸张地显示出他那种极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同样,每个角色都各有自己的典型动作,动画影片《东京教父》,女孩美由纪表面叛逆,像个男孩儿,内心敏感善良。在出场时候的吐口水加抽鼻子两个小细节就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假小子”的形象。
3 台词设计塑造角色形象
角色的语调能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观众可以通过对白看到角色的心情、姿态、反应和表情。动画台词设计应当符合角色的身份与性格,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动画片《蒸汽男孩》》中的拥有“五个妈妈”的女孩斯嘉丽。其中有一段台词:“我有五个妈妈,给我做饭的妈妈,跟我去买衣服的妈妈,教我学习的妈妈,陪我骑马的妈妈,晚上给我讲故事的妈妈……”,这里表现出女孩儿内心的寂寞,并在画面中留给观众一个孤单的背影。在本片中像这样利用如此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人物心理的段落并不多见,使女孩儿的形象拥有了由外至内的立体感和可信度,继而再由内至外散发出角色独特的个性魅力。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害羞鬼”,他矫揉造作的说话方式、被限定得很好的形体动作和他的对白配合得天衣无缝。当他被白雪公主认出来以后,在他说出这个话的时候,加入了预备动作和跟随动作,增添了动作的趣味性,使“害羞鬼”这一形象更加滑稽生动,富有情趣。
4 结语
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设计是制作一部动画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突出的外表形象都会给观众第一视觉最直观的印象。可以说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高低与其个性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准确定位角色个性,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的概括和夸张,创造出的角色身上才有以往的角色所没有的特质,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角色的个性魅力。
参考文献:
[1] 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