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创新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创新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1

关键词:竹产品创新设计;绿色产业;文化创意

一、竹产品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毛竹产量居于世界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国际大环境,易种植易繁殖生长周期短的竹子在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追溯我国竹制品运用起源,在我国古代竹材料主要运用于住宅的建筑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杆栏式的建筑、炊饮器具、消暑用具、家具等。分析国内的家居市场中竹制品的应用现状,现在的竹产品主要应用范围很广泛,特别是运用在地板,隔断,茶具与家具中,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文化创意类竹产品的功用还很陌生。文化创意产品其创意来自文化的产品设计,主要是透过文化器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予以分析转化成设计要素,并运用设计为这文化因素寻求一个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形式,并探求其使用后对精神层面的满足。现代家居环境倡导简洁“绿色”设计理念,竹产品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以其别具一格的审美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受到很多消费者尤其是知识阶层人士的青睐,竹材销售市场从南至北逐步扩大,但总的来说我国文化创意类竹产品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反观国外的竹制品市场已经把拥有竹制品作为一种时尚生活,竹制品畅销东南亚与欧美市场。对比国外竹产品市场,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气候,当然这同企业与媒体推广力度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从美学角度讲,竹产品是观赏与公共艺术、科技与生活美学、互动与文化旅游的共同审美结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跨界融合,通过创新生活的复兴,如材料的利用与再利用,是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1]在造型方面我国的竹产品设计形式还很单一,技术方面还可以多研究以运用到竹材设计上面,制竹的工艺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竹材料有很多市场潜力等待我们挖掘。本文以新的时代大环境为立足点,对竹产品的传统应用方式进行新认识,在色彩与造型设计方面的探讨新思路。

二、对文化创意类竹产品的设计探索

(一)竹制灯具的设计案例

(如图1)竹材具有自然天成的特性,其纹理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其色泽高雅,柔和温馨,可减少近视的发生,竹材自然的颜色和特殊的纹理是典雅与高贵象征。由此可见竹材的优良特性是竹材拓宽应用的基础,在发扬其优良特性的同时我们要认识竹材作为成型材料结构不均匀、壁薄中空难加工、耐久性差、易变形褪色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极大阻碍。所以在满足产品功能造型条件下,忠于原材料,维持竹材的自然形态,展示竹材的自然美,才能使产品达到与自然融合的设计内涵和语义。[2]竹筒灯具的设计运用竹子柱体外形与可再生的特性结合易操作加工的特点。制作时首先用切割锯切割竹筒;然后用砂轮机削皮;后用粗打磨机对竹产品雏形进行粗打磨、塑形;再用细打磨机对竹产品进行细打磨、抛光;用扩孔机对竹面进行开孔、扩孔,还可以根据竹子的柱形和中空特征,对一节完整的竹子进行切割成两部分,利用圆轴把两部分连接,组合可调节的台灯,也可将灯泡安置在竹子的下半部分,利用竹节固定灯泡;上半部分内置反光纸,使光线柔和、覆盖范围更大,当台灯闭合时是一节完整的竹子,体积小,收纳方便,整体性强。如图所示竹材本身融于空间的自然性强,增加了台灯的观赏性,还可以通过竹筒削皮、打薄、打孔等制作工艺,制作出具有现代风格的竹制吊灯灯罩,将现代家居的形态由古老的竹材呈现,碰撞出复古又艺术感十足的典雅美感。

(二)文具类产品的设计案例

(如图2)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节必露,竹梢拔高,象征做人高风亮节,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设计竹产品时赋予其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境界”,并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精髓传承,重构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情感,这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3]竹材色泽柔和、纹理清晰、手感光滑、富有弹性,将竹材作为文具不仅能给人以良好的视觉,嗅觉和触觉感受,还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回归中国文化氛围。如图所示我们可将竹材制作成为竹制笔架设计,造型设计的创意点是以南方部分地区特有的竹瓦屋顶为设计灵感,将半圆弧截面的竹筒正负交接,凸面用开孔器开孔插笔,用激光切割出横向槽,可放置便签纸或名片等;凹面可水平放置其他学习用具,在竹材漂白时可用双氧水对竹材料进行漂白;还可用碳烤机器对竹材料进行高温加热,以防止变形、开裂;最后再用激光切割机于对竹材料进行精致的雕刻及镂空造型。还可用竹条或竹片编制插笔网格来固定笔将竹材制作成为便携笔筒设计笔筒,以解决常见笔筒和笔盒无法固定笔具而导致笔具受损的现象,在底层加入竹炭填充物,尽可能起到一定隔潮,保护笔具的作用。竹材小砚台此设计利用竹的圆柱特性,在圆形的砚台内部是一个小型的CD播放器,可以在书画过程中享受优美的音乐。竹筒杯托设计(用扩孔机打孔,加强杯子摆放形式的美感。杯托可制作成适用于不同杯型的尺寸大小,起到隔热的效果,设计的创意之处在于结合了女性身材曲线的线条美)使曲线型与竹子的直线型形成对比,也体现了柔与刚的结合。拓展思维我们还可以将创意竹尺设计竹筒与日历相结合制作;还可以运用竹筒截面半圆弧的造型特征制作竹筒照片夹,设计一款简单、轻便的桌面照片夹;还可用竹筒的柱状特性使各圆柱体以轴实现自由旋转式的开启和闭合来制作竹制收纳筒设计,以进行小件物品的收纳;依据材料外形可根据密码锁的形式来设计竹筒日历设计。前面的案例主要是运用竹材料物理上的改变来进行设计,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用法,竹材料的可塑性很强,我们还可以改变它的物理属性将其运用到板材中如木地板、竹茶台、家具材料中,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竹纤维用做布料或纸张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应用方式。

(三)家居产品的设计案例

(如图3)竹材具有自动调节及保持温度,在通过高温蒸煮、漂白、碳化后,除去竹纤维内所有营养物质,完全破坏蛀虫和细菌的生存条件可使竹材不霉变,针对南方部分地区的多雨气候将其用作竹筒衣架也是极好的运用形式,将竹筒纵向断开链接一端进行开合,竹筒外壁激光切割线槽,通过线和挂钩将开启的竹筒定型,实现衣架功能,在闭合时可将雨衣或衣物置于竹筒内收纳便于携带。竹制简易收纳台根据竹子圆筒形的特性,将其切割成两半,根据大小的比例配合,使其既可以方面携带,又可美观的开启,既承载了收纳物品的作用,又美观大气,无论放在书桌或是课桌上都及其方便。竹材具有吸音隔声、除低音、压残响和缩短残音时间的功能,能有效摒除杂声还使用者一片宁静心境,将其设计为竹质理线器可解决日常排插线路杂乱容易绕在一起的问题,理线器的竹筒外壳对插排也起到了到保护作用。“一杯一清净”水质净化杯盖产品利用竹炭滤网进行滤水,杯盖底部嵌有螺纹可与矿泉水瓶结合,杯盖可将山泉过滤至矿泉水瓶中直接饮用,其过滤网可更换以方便重复使用,安全卫生还可减少气喘,过敏症的发生。在造型受限的产品中我们可以以竹材为基本材料,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某部件,如木材、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织物、皮革、纸材、橡胶、石材等材料,可以弥补竹材料加工和材料性质的缺陷,设计方法上以竹材为主体与原产品原有的塑料、金属等相结合,在细节上配以皮革、织物类材质,更加突出产品的质感增加产品的亲和力,让产品富有情感。[4]竹材料有益于人体保健视力,减少家居空间的噪音,避免过敏性气喘症,预防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同时以竹为材料可以保护环境,也能避免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结语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2

关键词:内容创生 文化产品 创新设计 AHP

在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创新已经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藩篱,成为现代知识型社会的发展重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作为以内容价值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如何通过创新完善产品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减少运营风险,成为当下文化产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1.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含义及特征

纵观学界对于文化产品概念及其特征的描述,我们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产品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文化积淀,且文化产品中的精神因素成为主导消费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1。作为具有精神产品特征的文化产品消费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仪式化价值表达的主要方式。按照文化产品符号生产论的观点,文化产品是由一连串具有特定意义的能指和所指所组成的符号集合,具有文化载体意义的符号内容的生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原点和根本2。正因为如此,蕴含在文化产品中的精神因素和文化价值才得以通过符号化的内容加以传播。可见,文化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而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也正是基于符号化表达的内容内涵和外显的创新设计。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把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通过市场获得潜在的利润的活动过程”3,创新设计则强调设计的创新,即新思想、新行为或新事物通过产品的设计体现出来。因此,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是由一系列新思维、新行为所触发的,使文化产品具有创新性质的文化意义及其符号化表达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文化产品研发人员通过原创性的设计和一定的生产技术将其对文化产业的灵感转化为现实。所以,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包含产品文化意义的创新和符号化表达创新两大方面,而这两大方面又统一于内容创生之中。

文化产品种类繁多,产品间特性的差异较大,但作为共性,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始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为根本的内容。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目标是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即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完善产品的符号化表达。在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方面,科普化设计、创意化设计和立体化设计成为开发重点。在完善符号化表达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娱乐化、创意化、立体化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创新设计已成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为适应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特性包括两大主要方面的六项主要内容。

1.1文化意义创新特征

1.1.1科普化设计。娱乐是人类的文化生活得主要内容,但在娱乐大众基础之上的对消费者文化修养的培养同样也极为重要。科普化设计是指将科学普及的思想和内容贯穿在文化产品的内容之中,使其具有教育消费者的社会功能。目前,在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中添加科学要素已成为一种内容创新的时尚。

1.1.2创意化设计。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是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创意化设计是指在生产文化产品内容的过程中,研发人员能够不断将新思路、新思维添加到内容创作中,设计出别出心裁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

1.1.3立体化设计。得到消费者肯定的文化产品在文化意义上必然是立体的。所谓立体化是指文化产品的意义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即具有不同文化心里需求类别的消费者可以从同一文化产品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因此,立体化设计指研发人员将文化产品的内涵丰富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表现的过程。

1.2符号化表达创新特征。

1.2.1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是指研发人员将文化产品的外形或外在表现通过应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使其呈现数字表现的过程。数字化设计的符号表达成为了现代文化产品外在表现的主要形式。

1.2.2智能化设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便捷性。文化产品,特别是具有文化引导和文化指向性的产品,其智能化设计的作用和意义凸显。智能化设计是指研发人员从消费者文化消费的特性出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将文化产品成为具有便捷性、灵活性特征的外在符号化过程。

1.2.3交互化设计。交互化设计是研发人员指在产品中添加生产者与消费者或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设计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应用,使得文化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及消费者之间的进一步有效沟通成为可能。

2.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模式

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在总结前人理论模型和现实操作的基础上,以内容创生为角度,剖析文化产品的内在内容意义创新和外在符号化表达创新的影响因素。按照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概念,其是一个由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创新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系统。从流程的角度看,宏观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是将文化产品设计创意实物化的过程,它不但包括影响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内容意义、外部符号化表达因素,还包括于此先关的技术、管理等工作流程。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组织来说,良好的创新设计环境、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牢固的对外合作关系对创新设计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内在的内容意义创新和外在的符号化表达创新是体现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两大主要方面。由技术实现导致的技术创新则是将创新设计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步骤。内容意义创新、符号化表达创新以及由此导致的技术创新是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创新设计的成果最终通过文化产品的科普化、创意化、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交互化体现出来。

文化产品创新设计宏观模式如图1所示。

3.基于AHP法的影响因素评价原理与流程

进行科学评价时,本着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创新设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参照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广义含义及其构成因素,在对文化产品创新设计所涉及的创新设计环境、组织管理、合作关系、内容意义创新、符号化表达创新、技术实现等多种因素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评价的3段2级指标组。其中,2级指标是创新设计环境、组织管理、合作关系、研发水平。

指标组中的3级指标如下:(1)创新设计环境包括创新设计环境,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扶持、创新物质与精神奖励、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等;(2)组织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企业战略、首创精神、创新意识培养、设计能力培养等;(3)合作关系包括合作对象、合作方式和机制等;(4)研发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普化设计水平、创意化设计水平、立体化设计水平、交互化设计水平、数字化设计水平、智能化设计水平和技术实现等。

构成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因素涉及3个层次,其中绝大多数指标是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见,文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评价具有多级模糊的特点。科普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多级模糊评判法的原理是:通过专家背靠背的调研得到因素权重,再按照评价体系的层次,先对子因素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归类整理,然后重复上述方法,进行主因素综合评价,最后归一化处理,得出目标层的定量综合评价。

本论文是湖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课题“基于内容创生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研究”(编号:09XQN07)、湖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编号:10C09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文化产业概论》,欧阳友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等著,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社会学研究方法》,艾尔.芭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王颖,《经济论坛》。2009年1月。

注 释:

1.李向民、王晨、成乔明:《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太原: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李思屈:《数字娱乐产业》,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向刚:《企业持续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3

【关键词】文化视角;旅游产品创新;文博园

一、引言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服务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服务。因此,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碰撞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而好的旅游产品也必然是能引起旅游者共鸣并且对旅游者本身所存在的文化体系产生触动的。从这一点说,旅游产品的价值决定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相互关系。同时,旅游产品还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的实质就是体验,是脱离一种文化去感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活动。由此,笔者认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互动也越来越普遍,基于这样的视角下,旅游者更加注重对文化碰撞的体验,如何设计具有当地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产品,成了很多旅游目的地思考的问题。

二、文化交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独立性、包容性以及可塑性。在人类的发展中,文化起到了导向,整合以及维持秩序的作用。不同的文化是名族身份的文化和作为民族智慧的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是民族人民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民族人民历史的证明,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标识和身份;另一方面,文化本质上是人类各民族在实践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同时,文化具有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当正确处理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的特殊性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往一词不断出现的学者的视野中,不同文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不断进行交汇融合,对当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现象确是一种现象存在,西方国家奉行裸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政策和外交策略,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大肆推销其文化,导致一些在全球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文化的内外环境紧张,致使保护民族文化的呼声日高。因此在文化交往中,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交往与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关系,不能通过退回自身的方式消极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实际上,通过广泛地交往,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有效地抵御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交往单独看成是文化的互相传递,他是一个相互学习,对当地以及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一种现象,把“小文化”的概念拓展为“大文化”。

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因此,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旅游者精神享受,这也是旅游者出游的最终目的,实现精神愉悦,建立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关系。

三、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文化设计创新

(一)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是形式到意识,有感知到感悟的过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物质层面,交往层面和心理层面。针对旅游者三方面的感知,旅游目的地也应该根据以上心理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包括实物载体、活动安排和主题核心。形成主题―活动―物质载体这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一内核为本,设计为辅的措施,抓住精髓才能做好产品设计。在这三者之中,主题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依次次之,活动的组织、物质载体在主题的内涵之下进行设计。如此设计思路下形成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者文化交往的各层次相对应起来,满足了旅游者从低到高,由表及里的文化交往,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产品所提供给旅游者只有单纯的观赏、聆听的单向性接受。

(二)旅游产品系列

如何给旅游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旅游感受,这是很多旅游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形成旅游产品系列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可以通过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诠释,从简单的物质享受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升华。比如:孔子纪念馆,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设计出各类相关产品,对于儒家思想的阐述精确到位,这样也可以让旅游者更深入的了解儒家文化!

(三)注重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联系的真实性设计

真实性是旅游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每个文化都有其真实内涵和虚假外延,旅游者追求目的地的本真性,希望通过旅游感受当地的特色。为了达到还原当地原生态,作为旅游者要有追求本真性的意愿,同时当地居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尽量不要被文化交流影响自己本真的生活。对于产品的设计,第一,加强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在旅游产品中体现当地原汁原味生活景象与文化内涵,从而使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使他们与当地居民做了一次文化与意识层面的间接交流,有益于双方了解。第二,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旅游服务。

四、旅游产品文化创新实践应用――以安徽五千年文博园为例

(一)园区简介

五千年文博园,坐落在“文化之邦、状元故里”的安庆市太湖县,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景区规划占地5000亩,以“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为建设定位,以创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景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成为网民最关注的“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安徽省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选“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安徽旅游品牌影响力奖――四大景区品牌”等。

五千年文博园项目由“一梦千年”景区、“十里画廊”景区等部分组成,一期“一梦千年”景区已于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十里画廊”景区也将于2014年5月建成开放。

文博园是以雕塑为基础,打造中华文化长廊,着力打造一下文化特征:

第一,传统文化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一梦千年”景区占地600亩,以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相结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碑廊石刻,文化名景尽含其中,园内建有五千年文化长廊、根雕文化园、中华百工坊、文化古栈道、四大名著文化园、中华孝道园、华夏爱情文化园等百座人文景点及非遗艺术馆群。置身园中,水墨丹青,一步一景,叹为观止,让游客有穿越时空、一梦千年之感。

第二,休闲娱乐主题。

五千年文博园 “十里画廊”景区占地600亩,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烟雨江南”文化园和“创意石界”文化园等景点组成,其中“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是以两万平方米古建和1800多件青铜人物雕塑相结合,以再现康乾盛世时期的三百六十个行业;“清明上河图”文化园是以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斜坡建筑艺术主体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繁华,这是一个由无数创意串起来的一件原创大作;“烟雨江南”文化园是以水乡的形式来演绎水乡的文化与故事,打造一座立体的露天水乡艺术馆;“创意石界”文化园由一园四馆组成,分别是创意奇石园、远古沧桑馆、自然天成馆、大象无形馆和天人合一馆,该园区的艺术价值和视觉震撼将超过根雕馆群,是将无言的奇石世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是对奇石文化最深层次的解读。

(二)文博园旅游活动组团结构

根据由内而外设计理念,主题――产品――载体技术路径,文博园旅游产品设计应该同时兼具真实性和参与性。将不同的园区通过一定纽带很好的衔接,设计出适合大家参与的娱乐活动,这样可以从表层的物质层面上深到心里层面。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的农家乐进行合作,打造出一个环文博园文化旅游带,对于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阳国亮 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6-88

[2]桂翔 文化交往与文化观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杨玲.博士毕业论文.文化交往论

[4]付保红,徐旌.曼春满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会角色变化调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3):43-49

[5]钱远坤.“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旅游业担当[J].政策,2014(7):37-38

[6]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50-54

[7]胡亚琴.广东省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及策略[J].全国商情,2009(9):88-89

[8]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8(06)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创新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新思想;新理论

1 创新与创新设计

1.创新不同于创造和发明。创新主要侧重经济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制度更新,如使用起来更方便、性能更多、功能更强、应用范围更广泛等;创造是指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发明则侧重于技术的应用。创新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目前,对于“创新”比较权威的定义主要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经济领域,他才成为创新”。二是2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技术和感悟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

2.传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理论、方法和技术原理等,构造创新产品概念,并进一步应用新技术、新源里和新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分析,开发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产品的实践活动。

产品创新设计是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整体工程,在需求获取和创新机会识别的基础上,对已有知识或资源的组合、叠加、综合、迁移、推理、联想,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服务、工艺、市场、组织等。创新的过程是创新主体、创新机会和知识资源三者之间有机协调的动态过程,其本质是设计。

2 产品创新设计模式

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推动模式和复合推动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

在创新的技术推动模式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工业中,必定推动产品的创新。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创新的原动力,它是驱使技术创新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市场推动模式

市场推动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源于市场需求,源于市场对企业的技术需要。也就是说,技术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产品,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奎斯等曾研究了当时最新的567项不同的技术创新项目,其中只有1/5的情况是由技术本身的发展引起,而创新活动中3/4的情r都以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由此可见,与技术推进相比,市场需求是当今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为重要的动力源泉。

3.复合推动模式

虽然市场推动模式下的产品创新目前暂居于创新的主导地位,但长期以来许多关键、重大的进步都来自于技术推动。在现代企业中,产品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明确某一个因素是创新活动唯一的或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产品创新以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应用为支撑,其创新成果往往是开发全新的产品,从而将潜在的市场激活为一个现实的市场。

3 产品创新设计类型

创新设计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四类:面向问题的创新、面向目的的创新、面向产品的创新和面向载体的创新。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采用TRIZ、FBS、创造性模板和非逻辑思维等不同的方法实现创新。

1.面向问题的创新:目标是提高现有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解决现有产品或系统中影响主要功能的问题,朝着理想化的目标前进。这类创新设计中,所要设计的产品是已经存在的,但由于产品存在问题缺陷或者存在改进的空间,需要将产品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或将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这类设计问题往往针对的是某种具体的技术问题,所以采用的策略是解决最小化问题,解决系统中的冲突,对系统仅做渐进式改进。TRIZ方法是实施策略比较好的方法。例如,采用矩阵冲突、发明原理,解决系统中的技术冲突,提高现有产品或系统的性能。

2.面向目的的创新:目标是设计一个全新产品或系统,可能待设计的产品或系统在市场上并不存在;或者虽然存在,但是现有产品或系统的主要功能改进已达到极限,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出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现有产品。因此,设计时不能局限于现有产品或系统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而是应当跳出现有系统,思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否有其他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达到此目的。采用的策略是解决最大化问题和改变系统的工作原理,解决此类问题时,利用FBS映射法结合科学效应、类比等方法,可以有效辅助设计人员对科学原理和效应进行快速搜索,迅速产生多种解决方案,并从这些方案中选出针对该问题的最优解。

3.面向产品的创新:目标实现有产品的主要功能不做改变,着重于产品次要功能的开发和改进。这种类型的创新设计往往应用于现有产品在市场有很好的信誉,而不需要将产品更新换代,但希望通过对产品次要功能的改进继续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情况。采用的策略是着眼产品本身和功能跟随形式的方法。创造性模板是实施此策略比较好的方法。

4.面向载体的创新:产品的主要功能和实现功能的原理是确定的,通过改变产品的外观形式,创造新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用户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采用的策略是非逻辑思维法,通过联想法、随机对象激励法产生新颖的设计概念。

4 产品创新设计过程

1.基于认知创新思维展开过程

由于产品创新设计是一个创造性问题求解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初始状态定义不良,即在设计初期,设计者对即将进行的设计仅有一个不完整的、较为模糊的心理表征。因此,必须弄清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涉及这到底是如何进行任职操作的。

2.创新思维展开过程中的思维回路

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存在许多循环回路,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如问题空间和方案空间的迭代循环、问题定义的循环、评价和生成阶段的循环等。基于上述种种研究,总结出三个回路,即问题重定义回路、概念激励回路、方案重用回路。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产品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提升企业综合机柜整理的关键,企业产品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5

[关键词]产品设计 移植 形态 结构 功能

移植一词本属生物学范畴,最早指将植物移动到其它地点种植,后来引申到人类的生命机体中,指一个器官或组织从生命体移到别处。从移植的本性来看,是通过移植这种方法使生命体重新焕发生机,所以我们现在多用移植比喻引进别处的经验、优点等。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常用移植法来进行创新性设计。所谓产品设计的移植法,是指沿用已有的设计成果,创造性地移植在新产品的设计中,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之术。而移植并非一种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要恰到好处地将原有产品的精髓移入到新的产品设计,其核心目的在于创新。

在经过产品设计初期的调研和定位阶段后,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展开设计,此时便可将移植法引入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在具体展开时,我们可以从产品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分别进行移植创新,而在实际的移植设计过程中这几方面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我们不能过分独立地去看待移植设计过程。

一、产品形态的移植创新设计

产品形态的移植创新是最为直接的移植设计方式,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在新产品中看到移植的痕迹。比如,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喜欢亲近自然或焕发原生态气息的设计,因此有设计师直接把树干形态移植在水果架的设计当中,不仅将水果有效收纳在架子上,还还原了水果长在树上的一种天然的面貌。当然,设计并未止于水果架,设计师继续将水果架的造型进行移植,把这种天然的形态移植在卧室衣架的形态设计中,那种天然而成的造型让居室显得更加舒适,而树干本身多枝杈的特点也使衣架的挂物能力得到了最大范围的释放。所以,原本是一种形态的移植,却同时满足了产品的功能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移植创新设计

结构是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结构通常决定一个产品的造型,同时结构是实现产品功能的载体。在产品设计中,将结构进行移植设计,通常是为了使新产品获得更好的功能。我们都有过超市购物的体验,在超市中人们会推超市提供的购物推车进行采购。超市推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穿插收纳在一起,从而有效节省空间。这主要源于购物车储物框的背面是一个可活动的设计,能够使购物车储物框成为一个通透的结构,达到穿插在一起节省空间的目的。这的确是一个好的设计,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种设计进行拓展,应用在更多的产品中。为此我们应该先要分析已有产品的优势在于哪,而它又适用于何种情境。我们看到购物车的优势主要在于节省空间,而实现这种优势的手段就是利用可穿插的结构。所以我们分析,在一些公共场所需要放置很多座椅供人使用,而在非使用期又要收纳起来节省空间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到这种穿插式的结构设计。为此我们可以将座椅的下方设计为一个可穿插式的空间,改变四条腿的常规结构,让座椅腿和座椅面结合成一体形成字母c型的结构,以达到多个座椅收纳节省空间的目的。所以,在这个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是结构移植,但也同时是为功能而服务的。此外,在移植过程中,需要研究两种产品移植的相关性,比如说在上述这个例子中,两种产品都是为了节约空间,而且在结构的实现上具备可操作性。

三、产品功能的移植创新设计

功能是产品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素,好的功能能为产品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这也使得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产品在功能上进行相互借鉴。一个最具代表的跨领域功能移植设计,就是将汽车后视镜的设计移植到银行自助取款机上,便于取款人观察身后情况,提高取款安全性。从这个设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产品设计其实具有很强的跨行业属性。在产品设计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与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人们沟通,积累移植设计的灵感来源。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师具备了这种职业敏感性,将产品功能的移植演绎得恰到好处。比如说,很多人儿时都玩过一种叫做不倒翁的玩具,时至今日,市面上依然在销售这种玩具,只不过较十几二十年前的功能更加高大上。现在的不倒翁可以发光发声,全方位引发婴幼儿的感官刺激,提升其肢体和智力发育。当然,不变的是“不倒”这种功能,可是如果只把这种功能圈定在玩具当中,便限制了产品设计创新的可能性。我们应当将这种功能移植到存在使用问题的产品中。于是,不倒翁剃须刀便应运而生。我们日常用的剃须刀,在使用后只能“平躺”在桌子和柜子上,不利于节省空间,也不利于居室整洁。把不倒翁的功能移植到剃须刀上,可以使闲置的剃须刀“站立”在桌面上,有效地解决了原先乱摆放的问题。类似的设计还有不倒翁牙刷。另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移植设计是将纸抽的功能原理移植在垃圾桶的设计当中。以往的垃圾桶需要在每次扔垃圾后再人工套入一个塑料袋,当我们把纸抽的功能移植到垃圾桶后,塑料袋变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滚筒状的结构,每次装满垃圾往外提取垃圾袋时都会把下一个相邻的垃圾袋提取出来,从而方便使用。在这个设计当中,设计师大胆而创新地将纸抽和垃圾桶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物品联系在了一起,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移植设计是一个具有巨大创新空间的设计方法。

产品创新设计范文6

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一般比较少,家庭结构由我国传统的几代人共居的大家庭逐渐演变成二人户、三人户的核心家庭,网络用语“丁克”、“空巢”、"IF---族”将新的居住模式带人到人们的视线中。这一类人的收人并不算低,他们对生活有着较高的品质要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尽可能精简和便捷的生活模式;同时工作社交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与心理尺度相匹配的空间给予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社会进步下的这种精简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需求,共同决定了小户型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人群的青睐。建筑是死的,但空间是活的,弹性设计思维逐渐成为小户型家居产品设计的典型特征和主流意识l310但在现有的各大家具市场中,仍然避免不了以中国家具传统的厚重、大气为主要考虑因素,这很明显不再适应当今的小户型家居市场发展趋势;而仅有的小户型家具形式单一,缺乏明显的分类,对于小户型空间的利用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提升的部分。小户型家居也一直都是求新求变的,因此对小户型家居空间利用的研究显得十分的必要。

2小户型家居产品应满足的基本需求

小户型的发展趋势对家居产品创新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家具时,除了挑选外观外,更注重的是家具的功能性与空间的协调性,除了要解决性,这和年轻一族简约随性的生活态度相得益彰。而玻璃通透的特点,可以使家具在狭小的空间里,依然显得空旷不拥挤,给人带来轻松的视觉感受。

2.1功能需求

小户型家居产品是实现人与空间环境互动的重要媒介,应满足人们在家居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需求,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娱乐、休闲、学习甚至会客等各项活动。与之相应的,家居产品应具备基本的物质功能性,如坐卧功能(椅、凳、沙发、床等)、支撑功能(餐桌、写字台、梳妆台、书架等)、存储功能(衣柜、鞋架、橱柜等)、装饰功能(摆件、花瓶、电视柜等)以及分隔空间、填充、重组空间等功能.

2.2材料需求

就材料的选择方面来看,尽可能使用轻质材料,如木材、玻璃、塑料、藤竹等。木材、藤竹等传统材料和塑料质量轻的特点使家具便于移动,更具有灵活2.5情感需求在思想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熏染下,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重土重宗意识使得在面对土地和住房时显示出强烈的占有欲。由此,家对于居住者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人们希望从中得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家居产品作为家居环境对人的反馈,应当满足居住者对于家庭的依赖感、社会交往和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hl.对家居产品的设计其实是对人生活方式的设计,人们渴望通过家居产品的不同使用方式获得对生活的参与感。家居产品对空间的重新规划无形中令人感觉到空间所具有的可变性和扩展性。

2.3色彩需求

对于小户型用户来说,家具色彩的选择也是不容小觑的。色调的一致性能够缓解空间狭小带给人的拥堵感;其次,利用色彩隔断、分区灵活地分割空间,产生隔而不断的效果,能够形觉上的张力;再者,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黄色、红色、橙色等暖色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而绿色、蓝色、黑色等冷色则给人寒冷的感觉!5]。明度高的色彩给人欢快活力的感觉,而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严肃安静的感觉。家居产品应与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调和,力求和谐统一,以达到优雅宁静的整体效果。

2.4造型需求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造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相比于造型复杂的家具,简单灵巧的造型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更加舒适开阔,避免了狭小空间带来的压迫感和紧凑感。另外,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的发展,也给家具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大量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新造型相继出现,满足了许多年轻人对造型新奇与独特的追求,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例如花型沙发、鱼丸沙发等仿生形态的家具,见图1,给人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空间布局上所带来的压迫感和紧凑感外,还要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狭小的空间里如何实现“减量不减质”、打造完美小户型居住空间,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3实现小户型空间扩展的方式

3.1延展

延展是产品通过伸缩、压延、组装、卷、滑动、旋转来实现上下、两侧、前后的结构或者功能的扩展。延展方式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在自然界中,许多的生物通过改变自身形体的瞬间尺寸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例如鸟儿伸展翅膀完成飞翔的动作,人类伸展手臂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门。延展这一方式的实现首先依靠产品的结构来完成,其次通过产品本身的材质。根据结构,延展可以是单元部件通过链接件在三维空间的结构变换,根据存储和使用的状态改变其结构,收缩的产品在不使用时节约了空间,在使用时,单元结构通过折叠、旋转呈现伸展状态;延展也可以是有一固定旋转轴的单体,不用时,以合理的方式占据二维空间的面积,并不影响单位面积内的有效使用空间,在发挥其功能时,以一固定旋转轴旋转至有效位置,这种方式实现了产品在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空间的利用率;根据产品材料的自身性质,软材质的产品可直接通过压延、拉伸或填充内容物来实现。延展方式的特征:产品体量具有可变性,可根据使用和存储的状态优化有效空间利用率;便于移动和存储,延展表现了产品的使用状态,与之相伴的就是收缩,这一可操作性使产品易于存储,并且存储状态不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对使用者来讲,延展型家居产品拓宽了其本身的空间使用范围;对生产者来讲,折叠家具可以减少在运输和仓储时的空间占用,有效地节约了社会资源和厂家经济成本。可随身携带的储存箱见图2,组装起来时是一个小小的木箱,展开后就是集鞋架、衣架和储物箱为一体的多功能家具,造型简约而不简单,既节省空间又方便搬运移动,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一举多得。

3.2变换

变换主要分为横向上的空间与纵向上的时间变化。在空间大小的限制下,不同居室之间的划分已不再那么明确,按时间重组室内格局,将起居、会客、饮食、工作、休息、娱乐有选择性地统筹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功能的混合空间,包括厨房与餐厅、客厅与书房等一系列多功能空间lsj。同时也利用大小不一、零碎的空间进行高效收纳与重组变换,用最少空间解决最大问题。变换这一方式是通过时间差创造出来的功能变换,多功能空间即是通过家居产品的适时变换来满足不同需求。例如,厨房餐厅型的主要实现方式,一是不使用时将餐桌收纳起来,采用易于收纳的餐桌,使用时厨房变为一个餐厅的空间,这样可以将厨房作为餐厅,节约了空间;二是将餐桌作为做菜过程中参与某项功能实现的一部分,也属于多功能厨具的一种。VOYAGE多功能橱柜见图3,在做菜时是一个整体厨房,在用餐时又是一个圆形餐桌,用同一家具满足了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这也将是未来家具的一种发展趋势,同一产品,在不同的使用空间下,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变换方式的特征:时间差创造出的多功能性。生活中哪些时间用来吃饭、哪些时间用来办公、哪些时间用来休息,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对家居产品功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3.3叠加

叠加包括功能的叠加和结构的叠加,在小户型实现空间扩展方式上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多功能家具的设计和模块化组合家具设计。其中,模块组合式家具是由若干产品零部件或单元体组合拼接而成,通过单元体的拆分和重新组合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种随意组合的形式带给消费者更多DIY的空间,打破了传统一成不变的家具模式,赋予家具以个性化变换的魅力,让家具处于变化动态的环境中,使家具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随着环境的需求而变动。模块组合式是由一个整体拆分成若干单元结构,各个单元结构可以组合成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或场景的家具形式。利用家具不同的使用情景对家居环境进行分割、重组,情景化的使用方式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规划空间。多功能组合家具ReStyle见图4,是由一个立方体拆分成5个小的单元体,5个单元体可以任意组合,它可以是一个餐桌、两把椅子,可以是一个沙发、一个储物柜,可以是一张可供一家人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的长椅,也可以是一个儿童的游乐场所。多功能家具是一种在具备传统家具初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他新设功能的现代家具类产品,是对家具的再设计l91。多功能家具有的是通过结构的旋转变化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一件家具可同时满足多项功能;有的是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在小户型里不仅可以节省空间,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