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季羡林谈人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1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对策措施

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困难,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1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1.1 洗手率低 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并分离到黄金色葡萄球菌等,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高达100%。由于病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而忽略洗手,医生在检查每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医生能做到,大部分医生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时,日常工作中,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操作后才洗手,在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约50%人员在未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文献资料显示,护士洗手的合格率普遍高于医生,医生手污染的细菌数高于护士30余倍。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现,其中56%忽略拇指,28%忽略手指背面,16%忽略指间,16%忽略手掌。

1.2 手的再污染 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医护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公用的大毛巾或者是一个人使用的小毛巾干手,用白大衣两掖下或内边擦手的人数也不少,以致手再次污染。

1.3 手卫生误区 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是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另外由于手套可能破损或表面被污染亦可导致医务人员手污染,研究表明,如不及时更换手套,仍可增加致病菌传播机会。

2 不规范洗手原因分析

2.1 手卫生知识缺乏 医护人员对手清洁和消毒的指征、中和剂的使用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从患者处获得感染的风险不高,在测量血压、脉搏等接触患者皮肤造成手部污染意识不强。

2.2 手卫生的认知偏差 23%的临床护士认为护理同一病种患者不会造成交叉感染,没有必要洗手。造成医护人员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是临床缺乏强有力的数据证明手部卫生清洁有减少病菌感染的重要依据。据[5]报道,手污染可检查出6-171种菌株。

2.3手卫生技术掌握差 只有70.38%的医务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95%的内科医生和90%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洗手方法正确,然而通过客观观察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实际洗手技术并不符合要求,操作后洗手率为44.64%,其中有效洗手率仅为23.21%。

2.4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重视不够,没能提供完善、方便正确的洗手设施,造成洗手后用白大衣擦手等不规范情况,管理人员对正确洗手的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也会导致医务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

2.5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临床中了解到有医护人员因担心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另外有些人因为患者多,工作忙,认为频繁洗手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

3 手卫生现状对策

3.1首先,应有计划地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医院应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即将实施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将使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使其更好地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服务。所以,医院应高度重视规范的落实,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使手卫生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3.2医疗机构应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改善手卫生设施,包括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3.3医院应积极开展手卫生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研究分析。国外有许多研究表明,手卫生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但我国缺乏相关数据,而这对于医院管理者进行决策,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培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4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手卫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可以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限制,尤其是当医务人员的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就可代替洗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是直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好方法,尤其是在缺水地区、洗手池数量少的医疗机构,接诊病人数量多、医务人员特别忙的部门,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具有洗手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2

1、季羡林的作品有:《季羡林文集》 ,《清塘荷韵》, 《听雨》,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季羡林谈人生》,《母与子》, 《三个小女孩》。

2、《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随想录:夜来香花开的时候》, 《重返哥根廷》, 《留德十年·迈耶(Meyer)一家》,《垂钓》, 《月是故乡明》,《林腊梅》, 《病榻杂记》, 《天竺心影》, 《朗润集》。

(来源:文章屋网 )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3

一辞“国学大师”

季老请辞理由:

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

季老请辞理由: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

季老请辞理由:

“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4

上帝手里有一堆泥。那一天,他捏出了两个泥人,第一个的脸上容光焕发,体态均匀,一看就知道,是个年轻人。第二个捏出来的人,长着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腰有些弯,背有些驼,一付老太龙钟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是个老人。上帝准备将他们投放在人间,让他们生活十年之后再相遇。年轻人神气十足地对上帝说:“感谢上帝,给了我青春,我想我会生活得无比幸福,而让那个老人看了眼馋的。”老人也满脸微笑地告诉上帝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人生的阅历和财富,我会好好珍惜。”

问世之后,首先,年轻人仗着自己青春貌美,身强力壮,挣下了一大笔的钱,可惜的是,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到后来,每天只是吃喝玩乐,挥霍乱用,落得个两手空空。而那位老人呢,自从来到世上,他承包了一片核桃园。他每日辛勤劳作,细心耕耘,到了秋天的时候,满园的核桃,硕果累累。那一天,老人挑着一大担满满的核桃,到街上去卖,在街上,老人与年轻人不期而遇。年轻人一看见老人挑着一担核桃到街上叫卖,他就对老人说:“青春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核桃树,而你的脸,就像你担子里的那些核桃的壳。”老人想了又想,是这样回答年轻人的:“是的,在我的核桃园里,总有一些无果之花,就算是开得最艳丽,结不出一颗丰盈饱满的核桃来,那又有什么用?”年轻人满脸通红,无言答对。

有人说,人生在世,年轻是生活的资本,生命的财富,我不认为。如上述那个年轻人一样,拥有青春,拥有年轻,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用双手去创造财富,到头来,不过是一朵无用之花。最近,我在新浪的读书频道里浏览,发现,著名高龄学者季羡林先生真是一位产文的高手,晚年将至,他的作品一部一部地问世,我在他的作品《老年谈老》中读到:“人们进入老境,也是逐渐感觉到的,能够感觉到老,奇妙无穷。人们渐渐地感觉老了,从积极的方面讲,它能够提醒你,一个人的岁月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无常一到,后悔无及。”难怪,季老先生把自己当成了一座生命的宝库,活一天,挖掘一天,过一天,愉悦一天,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目标,生存,就要做有意义的事。他,生活在晚年的光景里,还在为我们谈人生谈感悟,谈事业谈理想。从八十抒怀,到九十抒怀,从九十五岁抒怀,到九十七岁高龄,季老用自己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至深的文字记载,给我们上了最最生动的一课,那就是,好年华不容虚度。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5

一 切入灵感,点击直观的内涵

作文时,大家对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容易分析,如果能将材料中核心词与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突破,产生对概念的直观认知,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不仅有助于对核心概念内涵的解读,而且往往能让读者产生直观性的共鸣。如: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上着最好的学校、读着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却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的,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幽境。(节选自2015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智慧之光》)

考生从考分切入,即席发挥,捕捉了人们对智慧的误解,继而进一步追问智慧的真意,又从古诗词中获得灵感,从而感悟出智慧是引领我们适应世界的信仰的内涵。

二 汇入感觉,捕捉生动的内涵

汇聚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对核心概念的形象化感知,在内心产生对概念的综合分析、思维、评价。这不仅可以触发自己的感受,而且能创造一种生动而翔实的审美体验。如:

向日葵有青涩时的昂首挺胸和成熟时的谦逊,才会粒粒饱满,实现自我价值。记得小时候,看见庭院里向日葵低着头,我便找来绳子和竹竿让它直视阳光,吸收阳光,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它更加饱满,可结果却正好相反,我很迷惑。后来,父亲告诉我,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向日葵略微低头,一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的虔诚和敬意,二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恍然大悟:铠甲与软肋和谐共处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向日葵因为向阳昂首挺胸被人们当作励志的模范,而在此基础上它懂得低头而粒粒饱满,受到更多人的喜欢。(节选自2015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铠甲与软肋》)

作者联系自己小时候对向日葵的感受,顿悟出铠甲与软肋的和谐共处之道,进而懂得人低头并非认输而是一种谦逊的成长的道理。

三 融入感情,传递个性的内涵

抓取材料中的核心概念,真切地融通自己的喜怒哀乐,细腻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地阐述自己对重要事件的观点、立场,这不仅能传递个性化的观点,而且让议论文祛除说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的痼疾。如:

生活,浅淡如水,亦能有其细微之美。

草原本是平常之物,但是季羡林老先生却会为清华园的一草一木而流连驻足,为其枝繁叶茂而满心欢喜。也许草木的变化在太多人眼里只是模糊的背影,抑或是偶尔一瞥的流连,但在季老的眼里,它们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陪伴――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只有这些草木依旧。

生活中的美往往只会闪现在那些能发现美的眼眸中:明媚的午后、慵懒的日光、浓醇的咖啡、轻柔的旋律……享受生活点滴间的美好,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人为。

一朵花、一棵草,亦是喜悦之本源。浅淡如水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和珍惜一朵花的灿烂。

生活,平静如水,亦能有其细微之美。(节选自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I《一朵花的灿烂》)

自然界一草一木皆有情,情在人心,季羡林先生流连草木,是为岁月陪伴,生活本身不缺美,缺少发现美的眸子。文章情感真挚,灵动,读之为其动容。

四 介入感想,诠释独特的内涵

说理应有自我,能说出自己对核心概念的认知、思考、评价,要善于联系自身体察、知识存储、生活经验,谈自己对关键概念的思想认识,能从理性的角度解读感性情绪的来源、原因以及本质,进而诠释出独到的见解。如:

唱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又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有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怎么发现道德上的灰尘?我们怎样找到思想上的不足?我们怎么避免创意上的失误?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节选自2016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以人为鉴知得失》)

考生从生活中的“唱赞歌”“随声附和”现象切进入,表达了自己对其的否定与批判,并正面举听取反对者之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反躬自省挖掘出自我省察的内涵。

五 深入感悟,剖解深刻的内涵

从事理的内在肌理出发,厘清其内在逻辑关系,结合自己的感知、感触深度切入自己的领悟,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前面感性认识的蓄势与铺垫,在连续追问和多角度解析的基础上收获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顿悟。如: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进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蔚然成碑。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之中。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冬怀秋虫、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是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季羡林谈人生范文6

绿色生活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雅致的话:“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正是这份诗意,使得生存变成了生活。可是这世界,纷纷扰扰,那么喧嚣。一个“S”型捧红了一个芙蓉姐姐,一堆“雷语”捧红了一个凤姐,一张照片捧红了一个犀利哥。最惹人关注的非犀利哥莫属了,两三补丁不耐朔风凛凛,几堆剩菜剩饭不耐饥肠辘辘。因为一个无聊看客将他的照片到网上,于是将他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当地政府看到了“政绩”,时装师看到了“流行元素”,商家看到了“利益”,他的族人看到了“财富”……热闹不?热闹!可笑不?可笑!人们将他人的尊严高架于人前,让自己的心灵遭遇裸奔。哪里还有诗意可存?绿色生活,要求我们应当少一些哗众取宠,少一些热闹无知,少一些人云亦云,多一些诗意与温存。关上你的电脑,捧一本书,呷一口香茗,让午日的阳光遍洒全身吧!

绿色生活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季羡林老人曾说过“文学构思过度”了。我看,我们的生活其实也“构思过度”了,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心机太重,幕布太厚……所以中年人总会对年轻人说:“这个社会比你想象的复杂。”于是,青年人的眼光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忙着生存。智者忙着研究,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医生忙着救人,作家忙着写书,商人忙着利益,学生忙着做题……人们已然忘记了曾经听风吹过的杨柳岸,忘记了曾经捉蟋蟀的青草地,忘记了筑成“长城”的沙子堆……可是,到最后老年人又会告诉中年人:“孩子,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简单!”只可惜,已经晚了,当年的年轻人已经消耗了太多的青春与时间。绿色生活,要求我们应当忙里偷闲。假日里,你可以去河边垂钓,让悠闲的风吹过耳畔,让树上的蝉有一个忠实的听众。即使一天什么也没有钓到,也尽情欢笑吧,让夕阳的余晖在你的脸上荡漾。

绿色生活没有鲁迅笔下的“骂杀”、“捧杀”与“看杀”,没有汲汲于名利的你争我斗,有的只是一份歆享人生的自然与美好。听,“白山过来了,黑水过来了,牛儿嘶,马儿叫……”转经筒转响,朝圣者前往心中的佛殿,我们在这自然之声中,感受蓝天白云,感受菁菁芳草地。

绿色生活,让生命如此悠闲与美好!

江雪松

当大量的同学不约而同扑向环保领域的时候,当举目皆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当时时可见低碳生活的时候,此文的出现就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和卓尔不群,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上一篇燕子教学反思

下一篇服装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