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1

自我评价一:

1. 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地完成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坚决服从领导指示,并虚心向同事学习,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2. 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地区海关之间的差异,并积极调整适应了这种变化

3.对于集团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

4.工作中保持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很好的协调和沟通,配合部门同事落实和完成公司各项工作,并热心帮助其他同事,与同事和谐融洽相处。

自我评价二:

我从事维修有三年,精通烙铁焊接技术,热风枪技术,对电子线路能够熟练分析讲解,熟悉新产品导进的维修工作流程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维修与异常分析工作,能处理产线出现的异常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并完成维修报告。

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细致而有耐心,有上进心,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与总结,富有创造力;能吃苦刻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性格开朗、热情、随和,适应环境能力强,易于与人交往。

我热情豁达,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把握新技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证实您的选择,相信您的信任和我的实力能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自我评价三:

在我入职xxxx的两个多月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才是一位合格的财务经理,如何与他人更好的交流等等。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学习了公司的文化。在我觉得:公司是在不断的成长中,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才能与公司共同进步。这些新的现象是因为共同的努力而创造的,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这份微薄的力为公司和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自我评价四: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综合素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构成,是检查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和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采取写实性评语与等第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加以表述,写实性评语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并具有代表性。

我的审美观也比以前更成熟了,比以前更会欣赏了。虽说表现并不突出,但任何事都抢着做了。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2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自我评价;障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111-02

幼儿自评是区域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有效实现,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与调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下文同)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评价的障碍及消除策略”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反思:首先,区域活动中幼儿自评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是否隐性地控制幼儿向同一个方向发展,使幼儿自评的自由度极其有限:其次,在处理教师的指导与保持区域活动幼儿自主评价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教师是否过于极端化,认为它是隐性指导也就是不指导,致使对幼儿的自我评价放任自流,教育的功效消失殆尽。

一、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评价的障碍及成因

1.自评目的不明确

明确自评目的是区域活动幼儿自评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自评目的,幼儿才能真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发展。而对于自我评价正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的幼儿,对于自评往往还是需要以教师和同伴为参照物,不知道自评究竟是为了做什么。另外,由于教师的区域评价往往只是关注幼儿的活动结果,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这些评价行为就会给其他孩子造成“潜在效应”,把表现突出的同伴作为自己的进步目标,把自评作为与他人比较的手段,而没有关注自身的进步,导致没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2.幼儿掌握的评价标准贫乏

区域评价要让幼儿进行自评,自己确定评价标准,根据自己的标准去进行评价,最终实现区域自主学习。由于幼儿还处于自我评价的形成阶段。评价标准主要是依靠教师的给予、幼儿参照这些进行自评,并逐渐把这些内化并形成自己的标准。但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幼儿掌握的评价标准相当贫乏,往往是粗线条的,只有特别明显的优缺点才会出现在自评内容中,不能从各个方面来评价自己。再者,由于受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水平制约,幼儿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评的标准,出现对自身评价的过高或过低现象。因此,也造成了幼儿的自评往往根据教师或者同伴的评价标准,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标准。

3.自我评价内容不全面

自评内容是幼儿能否实现自评的关键,是幼儿能否全面剖析自己的依。但是由于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致使幼儿自我评价内容不全面:自评内容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方面;自评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区域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把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幼儿的区域自主行为积极性发挥出来,关注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而自评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的内容同样也应该关注这些方面,但由于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幼儿自评仍然局限在知识获得方面,情感方面的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4.自评结果缺乏有效反馈

教师要对幼儿的区域自评结果给予反馈,让幼儿充分的借用结果,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和回应。但是由于教师常常对幼儿自评的结果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地让幼儿进行自评,对其结果也没有给予有效反馈,最终使幼儿自我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即使有些教师想要提供给幼儿一些反馈帮助,但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我评价理论,让幼儿的自评成了“找出自己的缺点”“与别的幼儿比较”或“检查自己”的手段,幼儿通过自评也没有得到十足的提高,致使幼儿失去了自评的积极性。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评价的障碍消除策略

通过对各种障碍成因的分析,我们看到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教师要针对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主动的教育策略,才能提高幼儿自评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1.转变教师观念.增强幼儿区域自评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权在教师的手中,但《指南》清楚地表明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点明了幼儿园教育要从幼儿出发,着眼于让幼儿受益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转变区域评价观念,培养幼儿的自评意识,将评价活动变成幼儿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活动过程。

首先,体验成功,激发幼儿自评兴趣。教师要从幼儿的认知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大胆地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质疑,增强幼儿评价的信心。其次,示范引领,做好自我评价的典范。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是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渐过渡到学会自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而幼儿对教师天生就有一种依赖心理,因此,教师对幼儿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会对幼儿自评能力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指导.提高幼儿的自评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自评过程进行全面引导,让幼儿逐步养成自评的习惯,提高自评能力。

首先,明确自评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对自评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成自评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从而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次,帮助幼儿确定合理的自评标准。虽然幼儿具有一定的自评能力,但毕竟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关于自评的标准,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有3个评价标准的来源:其一,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评价信息可以作为幼儿自评的参照;其二,与他人的比较,评价其他同伴的表现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找到与自己的差距;其三,个人的独立思考以及对过去情况的比较,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

再次,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指南》指出,幼儿的自主学习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学习过程方法、态度情感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引导幼儿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来开展自评。最后,支持幼儿多种形式的自评方法。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自评形式情境的活泼性和趣味性,坚持“寓教于乐”,使幼儿真正体验到自评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3.重视自评结果.帮助幼儿改进自身言行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评价体系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语文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该是解释,更不应该是说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语文教学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全体”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观的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更应该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发挥出来,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为中职生从学生人转变为社会职业人做好准备。在如今提倡“大语文”的环境下,课堂教学依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阵地,所以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构建高效课堂。

一.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核心素养的原则和关键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消耗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取尽可能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包括教学技巧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改变。正因如此,中职学校掀起了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课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纷纷尝试,相互效仿。可事实证明,这些模式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谓“教无定法”,学生是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本来也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本该个性化的东西一旦走入固定模式的桎梏,就成了死板僵化的开始。所以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就应该是因生制宜、因师制宜、因地制宜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衡量语文课堂是否高效,一是要看学生是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形成与发展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二是要看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是要看师生是否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解放了心灵和智慧。要想实现这三个目标,学生是关键的主体,学生的高效决定了课堂的高效。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教学模式,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巧固然重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课堂表现几乎完全与最终评价脱钩。即便是有的学校将课堂表现作为最终评价的一方面,但不少学生仍受初中一张期末考试卷成绩决定最后成绩评价模式的影响,忽视课堂的评价。不少老师对于课堂的评价也缺少系统而有效的评估体系,刺激不了学生对课堂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优质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形成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建立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关注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以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促高效课堂的构建

“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给我们新的u价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主体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引入课堂。

(一)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从主体维度上主要分为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自我评价是师生自己评价自己,通过自评让学生和教师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生生评价是互动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评价,既对小组进行评价,也对个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可以弥补自己评时的不足,使学生更全面看清楚自己。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师生评价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长久以来,学生都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单向评价方式,切断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不仅使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失去了了解学生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现在,我们不但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还要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说出对教师的不同看法,提出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通过评价教师使教师得到教学上的宝贵反馈,也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学相长。

(二)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从时间维度上主要分为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教前评价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自我的了解,自我评估的定位的评价。包括能否提前预习,是否查找相关学习资源材料,能否合理地质疑,以及对学习内容兴趣度和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认识评价。教前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本课的难点,准确地对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进行定位,根据评价结果,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教师整合教学内容。

教中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教中评价可以及时检查教学状况,调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教后评价是教学之后对与教学相关因素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策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后评价可以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教学。

(三)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对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评价的过程中,把自我、生生、师生评价和教前、教中、教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和发展性。譬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理解是否深刻,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就预习是否充分、到位,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教师则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是否达到期望水平。至此,师生对于正式的课堂教学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课堂的教与学有了一定的期望,保证了上课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余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师生互相评价对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交流中是否表现积极等等。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如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互动,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学生有没有“创造性”的发现等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部分,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益。这一阶段的评价确保了学生积极地互动与交流,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就培养出来了。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些调查问卷,使学生能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问卷和测试的结果反思教学效果,如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机智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等。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全面总结,及时鼓励学生,师生共同制定下一阶段教学的策略和目标。

每一次完整的多维评价都是师生一次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机会,有了这种提高,学生对下一阶段自己和同学的表现充满了期待,觉得语文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在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课堂学习更加高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多了,思维的碰撞多了,知识储备量也多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引入课堂,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估分值体制,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主编: 王林发, 副主编: 李晶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著者: [美]麦克唐纳[美]赫什曼 中国青年出版社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画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21-02

一、儿童画的特点及意义

儿童有不被世俗污染的心灵和天生的真情,当他们拿起画笔画画时,那种自由自在,大胆活泼充满童趣的夸张的形象,表达了他们那颗纯真的童心。

儿童画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从2-4岁的涂鸦期,到5-8岁的图式期,再到9岁之后的写时期,能充分体现他们每个阶段的绘画特点。儿童在画画的时候,不像成年人那样考虑要画什么不应该画什么,怎么表达,画什么颜色等等,他们随心所欲的把想画的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事情全都画下来,没有逻辑没有思路,有的是他们的真实情感。这正是儿童画的精髓。儿童的性格也能在画中体现出来,有的儿童比较内向,不爱表达,画画比较仔细,画面干净整洁,有的儿童活泼好动,敢于表达,他们的画面则比较粗旷、天马行空、大胆用色,画面内容比较丰富。有的儿童喜欢黄颜色,有的则喜欢红颜色。他们画的形状,形象的大小、喜欢用的颜色,涂色的方式等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儿童通过引导,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才能真实的反应孩子的性格,有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儿童们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天真、质朴的观察和富有浪漫情趣的表现,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与外部世界建立了一种亲密的联系。儿童们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形体、色彩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画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开展儿童画活动,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情操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校外儿童画评价误区

(一)传统式的单一评价

传统的美术课堂对儿童画的评价是单方面没有回馈的评价孩子画完画,教师对儿童画的好坏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这样很片面,同时也缺少互动环节,儿童的表达能力也收到了局限,这样做不仅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要让学生不仅学到会画,更要学到会欣赏,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以画的“像不像”来评价学生作品

这种评价方式是将成人的评价标准强加于儿童作品上。教师尤其是家长在表扬一幅作品时,常常用“画得真像!”来作为褒奖。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它不能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中国画坛巨匠山人,用他的简练、美丽、生动的变形,创造出许多无名的花、鸟、鱼、兽。为了更好地表现神态,就不能拘泥于对象的自然生长形态,必然要做出大胆的更改。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它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正是儿童对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我们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的优劣。

(三)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

在听课或讲课过程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分学生画面比较整洁干净,涂色匀称,画面效果好看,老师喜欢这样的作品;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比较脏,画面很乱,或线条抽象,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还有些家长更不注意评价方式,孩子满怀信心画了将近两个小时完成的作品请父母看时,听到的却是指责声,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打击,也许以后再也不想大胆尝试作画的乐趣了。我们培养的对象不是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儿童的人格。儿童绘画结果只是评价的一部分。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以鼓励为主是评价绘画成绩,帮助儿童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

三、对校外美术教学评价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评价模式,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1)新的评价方式应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等互动的多种形式。只有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个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儿童的全方面发展。

(2)引导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体验成功的乐趣,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学生参与评价,能更好地燃点起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美术教学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作品这一环节总是放在最后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评价作品既可以在结束时评价,也可以在孩子绘画过程中进行评价。对于过程中的评价,有的认为此时评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对孩子的绘画产生干扰,但这种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构思表现,但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有限的,创作的思路和表达的方式也是单一的。此时介绍个别孩子的创作思路和独特表现,在画画过程中进行评价,有助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对他们的创作产生推动作用。孩子会从中得到启发,努力超越自己原有的创造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如果把这种评价推迟到孩子作品完成以后那就缺乏意义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如果说校外美术教学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界限。所以说,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评价时,应注意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倡导多元评价,注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学生的自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通过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欣赏中激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通过教师的点评,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家长积极参与评价,往往是被教育者忽略的。同时,学生对教师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评价教师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教师的进步,更好的教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芭巴拉・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3):122-152.

[3]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79-:91.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5

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集体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自我评价是人类的一种自我认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认识与评判。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随时鞭策自己。

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业,首先在完成自己作业时就要努力地克服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学生自评,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通过学生美术作业的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学生互评,以集体智慧丰富个体的智慧

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结合自己作业实践,运用掌握的美术知识理论和技能技法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独立评价。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通过同学作业互评,同学之间的平等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过程也更完善了。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能使学习的整个过程都确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

3.集体评价,走向创新之路的好形式

一般是对上堂课的回顾与总结,集体的评价、集体的交流,这里包含着教师的共同参与,大多是在教室采用视频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作业,先让学生来点评,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不够,需要改进,力求要讲出道理。对于画得好的学生,老师请他谈一谈画这张画的体会。在集体评价中教师可以作必要的引导及最后的分析点评,教师要高度评价有创新的作品,利用成功作品来激发学生欲望。

二、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及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苏教版八年级“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这节课学生作业我采用座谈的方式。在座谈会上有学生说:“通过和古典主义的绘画相比较我发现后印象派的画,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有学生又说:“在凡高的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他的《向日葵》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着我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2.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范文6

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