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祥林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祥林嫂范文1

关键词:祥林嫂;胖;奴性;奴隶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曾经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而其发表于1924年的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终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者之间沉浮。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压迫、毒害、剥削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有人认为以柳妈为代表的愚昧大众对祥林嫂的死亡起到了推动作用;还有人认为以“我”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无力援助直接导致祥林嫂的死亡。以上说法不无道理,我认为祥林嫂的死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自杀”,即她身上严重的奴性思想。

细读小说,我们会发现小说中两次讲到祥林嫂的变胖,第一次是祥林嫂初次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但是“她却很满足,口角边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是祥林嫂被迫嫁给贺老六后,通过卫老婆子的口,得知她生了一个儿子,“儿子胖,母亲也胖”。但我们细细品味祥林嫂这两次变胖的前后,却发现其中隐含着残害祥林嫂生命的杀手――奴性思想。

祥林嫂是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在二十六七岁死了丈夫,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要把她卖到深山里去。在祥林嫂婆婆的眼中,她就像家里的猫狗一样,可以被随便处置。而祥林嫂面对被卖的噩运,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帮佣,她的这一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在维护自我尊严,恪守封建社会的“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但实质上却是她的奴性思想的体现,她的逃婚行为是在维持封建礼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她无知无为地充当了封建礼教的奴隶。来到鲁镇的祥林嫂安分耐劳,她初次到鲁四老爷家时是“顺着眼”,“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极其细致地写出了祥林嫂性格中的温顺奴性。她的所得远远不及她的付出,可她却“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种做稳奴隶的心态被鲁迅生动地描写出来。在这里作者以劳动的繁杂与祥林嫂的“满足”构成反差,祥林嫂只要能保住名节,从一而终,就可以无忧无虑地愚昧地劳动。作者用祥林嫂身体上的艰辛劳作与心理上的“幸福”“满足”作反差,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悲哀:不以繁重劳作为苦,反而以之为“满足”“幸福”的祥林嫂只是暂时摆脱了再嫁的精神压力,暂时做稳了奴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奴隶地位。祥林嫂从婆家出逃的反抗到在鲁四老爷家帮佣的“幸福”“满足”的这条路恰恰是其由做奴隶而不得到暂时做稳了奴隶之路。

如果祥林嫂能保住她的奴隶的地位,也算是其生命中的幸福。可是这样的幸福、稳定却被打破了。祥林嫂被她的婆婆劫了回去,强行把她嫁到深山老林里去。祥林嫂想要凭借一身力气做稳奴隶的梦想彻底破碎了。于是祥林嫂一路嚎、骂,抬到贺家,喉咙已经全哑了,在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她的这种激烈的反抗行为是欲做节妇的表现,是想为自己争得一个奴隶的地位,可是残酷的现实却扼杀了祥林嫂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这是何等的可怜、可悲!

经过激烈反抗的祥林嫂最终屈服于以其婆婆为代表的“夫权”,她嫁给了贺老六。从卫老婆子那我们知道,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之后,到年底生了一个男孩,“儿子胖,母亲也胖”。祥林嫂的这次变胖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常说“心宽体胖”,我想祥林嫂的这次变胖与她的“心宽”有关。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这次婚姻生活过得比较幸福。“上头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她不必再遭受婆婆的压榨。而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祥林嫂对贺老六也是有感情的,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衔走以后,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向人们反复讲阿毛的故事,祥林嫂的语言是“我们的阿毛”,这里的“我们”很显然指的是她和贺老六,由此可见祥林嫂的心里还是装着贺老六的。祥林嫂对贺老六的感情也可以从“捐门槛”这个细节中看出来。她听信了柳妈的话,知道了阴间地狱对她这样再嫁女人的威胁,不惜一年的工钱捐了赎罪的门槛,希望在死后不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而只是判给一个人,判给谁呢?当然是贺老六,因为这在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曾经向“我”问过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的问题,这里的“一家人”指的应当是祥林嫂、贺老六和阿毛,所以祥林嫂还是想要自己判给贺老六的。由以上可知,祥林嫂与贺老六之间的感情还是很融洽的,这是让祥林嫂变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说此时的祥林嫂做稳了奴隶,她满足于这种生活,幸福于这种生活,可是这种满足、这种幸福却严重背离了束缚整个中国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不幸又一次发生在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祥林嫂身上。她的第二任丈夫不幸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山里的狼吃掉,在那个三从四德的社会里,祥林嫂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被大伯赶了出来,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这一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手脚变得迟钝,引起了四婶和四叔的不满,尤其是鲁家祭祀的时候,祥林嫂失去了摆福礼的资格。她常常反复向人们讲述她的悲惨故事,不但没有博得大家的同情,反而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供大家咀嚼鉴赏。她苦闷于柳妈所说的死后到阴间两个死鬼男人为争她而要把她从中间锯开,于是她将历年来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以赎罪。当祥林嫂倾尽所有为自己赎了所谓的“罪名”之后,在四婶家祭祀的时候,她很坦然地去取祭品,结果却遭到了四婶严厉的制止。祥林嫂无论怎样救赎,怎样努力都无法恢复自己做稳奴隶的地位,伴随她的只有绝望,最终被赶出了鲁家的大门,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死去。至此祥林嫂的做稳奴隶的梦想彻底破灭。

祥林嫂范文2

看了一眼钟,谢敏心里的怨气不停地往上窜,时间已经到了钟点工怎么还不来?还好,此时门铃响了,谢敏松了口气,开了门。

钟点工大姐一进门就开始干活,谢敏则站在边上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真是倒霉透顶了,你看到了吧,我们家那个不懂得心疼人的……”

“哦,您家先生最近上班比较辛苦吧!”钟点工大姐不好意思不回应。

“辛苦?他辛苦我就没法活了!辛苦还在外面找女人?我看这男人呀就是靠不住……”谢敏不停地唠叨着,那些说过N多遍的故事,又被翻腾了出来。

从如何为老公牺牲,到老公如何不体谅,再到老公变了心,再到儿子不听话……钟点工大姐听了不下几十次,她真是后悔自己不该搭那一句话,又给了她倾诉的机会。

其实,不止钟点工大姐,认识谢敏的人和她在一起都有种耳朵要被磨出茧的感觉,那些“不幸”的遭遇被她说了一遍又一遍。开始的时候,大家会安慰她,但时间长了,觉得安慰根本没用,下一次见面,谢敏还是一有机会就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弄得大家都生怕沾上她,背后还给她取了一个“祥林嫂”的绰号。

而谢敏心的确是不好受,只要一遇到人就想说,但说着说着心里就更不平衡,一见到老公孩子就想发脾气,渐渐地,连老公和孩子都躲着她了。

谢敏真是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

心理点评为什么越倾诉越难过

虽然我们将倾诉当成一种心理减压的好方式,但是,最近心理学家却研究发现,倾诉过度,不但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反倒会让自己更伤心。

调查显示,与其他女性相比,那些花费大把时间与朋友谈论自己麻烦的女性更容易陷入沮丧和焦虑的境地,过度的倾诉使她长时间地沉浸于烦心事中,这无形中挤占了积极思维空间与积极行动的时间。同时,过度的倾诉还容易让消极的声音不断重复,从而对自己形成消极暗示。因此心情就更加低落了。

而且,过度倾诉者往往自我中心,关注不到别人的需要,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问题,并不听对方的劝解,这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安慰是没有价值的,从而对过分倾诉的人表现得敬而远之。这势必造成倾诉者心灵上的孤立无援,于是更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更加过分地倾诉,让自己的心情和人际关系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可见,倾诉虽然是一种好的减压方式,但是过度了,则会变成一种伤害。

心理支招让倾诉不再过度

换一种倾诉方式对于有过度倾诉欲望的人来讲,本意是需要“心理呕吐”。既然如此,不妨换一种倾诉方法,比如写写博客,写写日记,既不干扰别人,又能达到倾诉的目的。而且文字的东西更能引发理性的思考,或许当你面对文字时,你会渐渐找到生活的症结所在。

多尝试一些解决方法当你感觉自己深陷痛苦中不能自拔时,千万不要忘了多花些心思去想想如何解决。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不但会让事情的局面得到扭转,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信心。

多做运动无论是爬山跑步,还是瑜伽拉丁,只要是能让身体动起来的运动,都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而且在运动中,个人的魅力和活力可以增加,很多困扰你的问题,会因为你有了活力,而变得迎刃而解。

培养一个业余爱好业余爱好是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痛苦时,想向人倾诉时,不妨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业余爱好上。你会被爱好所吸引,你的思维也会渐渐恢复冷静。当你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时,你将不再事无巨细地向别人倾诉。

心理测试 你的倾诉过度了吗?

测试方法

每道题选项的后面都有一个序号,序号是几就转到第几题。

1.坐车的时候,你喜欢和旁边的陌生人聊天吗?

很喜欢――2

一般――3

不喜欢――4

2.你向别人解释问题或道歉的时候愿意选择哪种方式?

当面――4

用短信或E-MAIL――5

送礼物顺便在卡片上解释清楚――3

3.爱人出差的日子你如何打发?

找异性朋友聊天――4

和平时一样――6

虽寂寞,但还是一个人――7

4.如果让你扮演一个电影角色,你会选择什么样的?

对爱情主动――6

对爱情执著的――5

坚强、独立,在爱情问题上却难免一再犹疑的――8

5.别人怎么样的赞美会让你开心?

有时尚感觉――6

聪明能干――8

人缘好――9

6.你比较喜欢哪种聊天方式?

电话――7

QQ、MSN或其他网络聊天工具――8

面对面聊――10

7.你觉得自己爱打探别人隐私吗?

挺八卦的――8

一点点吧――9

一点也不――10

8.有关吃口香糖,哪种风格符合你?

没有甜味就吐掉――9

一直嚼,直到吃饭――9

无所谓,没留意过自己这方面的习惯――10

9.你会讲一些生活中的事给上司听吗?

会――A

偶尔会――C

绝对不会――D

10.出去旅游,你会用多长时间收拾行李?

半个小时足够――C

慢慢收拾,估计得一星期――B

测试结果

A:你的倾诉严重过头

嘴巴闲不住,总爱向别人倾诉,虽然你说的不一定是伤心事,但是时间长了,也会让人觉得你“没脑子”只有“嘴巴”。

B:你的倾诉有点过头

你喜欢和你熟悉的人倾诉,但是有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你有点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的事,不关心别人的事。还是少一些倾诉,多一些倾听吧!

C:倾诉程度适中

总的来说,你蛮受人欢迎的。你不会没事找人瞎聊,也不会一遇事就找十个人帮你分析,继续保持。

祥林嫂范文3

落日的余晖早以消散,暮色越发沉重,压在人们的心头,街上早以空无一人,只有几丝微弱的灯光,越发显的凄凉;远处吹来的寒风卷起一些地上的遗物,敲打着空阔的街道,微弱的声音仿佛在预示着旧历的年底已不复存在了。

也许,世事就是这样,有太多的巧然。在这样的背景下,祥林嫂独自一人被尘世遗弃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他想站起来,再向前走几步,但现实使她失去了重新站起的勇气。在那一夜,她想了很多,她回想了她的一生,回想了她坎柯的命运,然而她没有太多的怨言;也没有眼泪,因为在她眼里,这一切已毫无意义。她看了看眼前的世界,感到莫名的可笑,她笑这个可笑的世界,但那笑没有声音。

不久,天已亮了。“刺眼的阳光”照在了祥林嫂的脸上,预示着忙禄而麻木的一天又将来临。但这对祥林嫂来说已失去意义,她再也不想面对这个世界,也无需再面对了。于是她闭上了那颗如死水般的眼睛,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寒风吹过,她的白发飘起,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许只有在此刻;也许只有在她生命消逝时,她才有资格笑。因为在这麻木的年代,死也许比生更幸福。

祥林嫂死了,终于被尘世埋末,她的事记也早已无人问津。然而历史仍在重复,悲剧仍在继续!也许这也正是一个古老的国度的背剧。

兴县中学高一:王伟伟

祥林嫂范文4

【关键词】窦娥 祥林嫂 反抗

在窦娥性格的许多侧面里,窦娥的反抗显得十分突出。当张驴父子突然闯进家门,婆婆无奈招亲,面对张驴父子的威逼,窦娥坚强、镇定,没有丝毫畏惧。张驴药死老子,反诬赖窦娥,意欲借此强占窦娥,问窦娥“你要官休?要私休?”窦娥从容冷静地说:“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即使被昏官严刑拷打,“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得我肉都飞,血淋漓”昏死三次,依然不肯低头,高呼“腹中冤枉有谁知?”真个是刚强无比的烈女子。

窦娥与黑暗官府斗争的即反抗的出现在第三折。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没来由”是无缘无故的意思,“不提防”是没想到的意思。像自己这样一个贤良孝顺,知礼守节的封建社会样板式的女子,无缘无故遭此千古奇冤,怎能不将控诉的矛头直指封建世俗权力机构――封建官府?

而窦娥到此并不满足,于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社会赖以维系的神权。在封建社会里,上层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宣扬“君权神授”,就是普通百姓也要尊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原则。

然而,饱受冤屈的窦娥却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天地呀!你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清楚,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呢?做好事的人受贫穷又短命,做恶事的人反而享富贵又长寿。这到底是为什么?她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这些黑天白天挂在天上的太阳、月亮呀,你们这些掌管人们生死大权的天地鬼神们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她终于了然:天地呀!你们做事竞这样怕硬吃软,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天呀!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至此,窦娥才把郁积在心中的怒火像火山爆发一样倾泻而出。这掷地有声的言语,这惊心动魄、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低头不语,哑口无言。

窦娥反抗的表现在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第一桩“血溅白练”,目的是“等他四下里皆瞧见”,好让人们“见得湛湛青天”。把自己的冤情传播出去,激起人们对黑暗腐朽官府的仇恨。第二桩“六月飞雪”,“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得我尸骸现”。高洁之躯不受污浊的世俗的玷污,与封建官府彻底决裂。第三桩“亢旱三年”,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使他们得到报应,受到惩罚。

联系第四折(课本没有选这折),窦娥的反抗精神就更加完整地体现出来了。她死而不己,继续与腐朽黑暗的官吏们斗争。她的鬼魂向窦天章讲述冤情,使得沉冤得雪。天可怜见,一个弱女子与黑恶势力的斗争竞能表现出如此的“韧的战斗”精神。

窦娥的反抗是明确的,她反抗没有爱情的婚姻,批判昏庸腐败的官府是造成人间悲剧的元凶;窦娥的反抗是积极地主动地,坚决彻底的,毫不退缩的,窦娥自从了解官府的黑暗,便没有对它抱有任何幻想,拼却一身剐也要与昏庸腐败的官府周旋到底。

从某种意义上讲,窦娥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殉道者的色彩,践行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实现王道乐土的义务。从而窦娥便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窦娥是作者心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作者也极力赞扬这位巾帼英雄。窦娥仿佛是作者的代言人一样,从她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那颗“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影子。

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大师。他笔下的祥林嫂与窦娥相比就显得很盲目,很被动,很软弱,甚至有些猥琐。

祥林嫂初到鲁镇是从婆婆家里“逃出来的”,这是一次为了生存的反抗。在鲁四老爷家里,她承担着繁重的劳务,“然而她反满足,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以想见,祥林嫂在婆婆家里受到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到什么地步!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祥林嫂的反抗是被动的,不逃是无法生存的。

更可笑的是祥林嫂的抗婚。样林嫂改嫁时可是闹得异乎寻常,“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反抗是够激烈的了,但令人费解。这个不幸的女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只有和贺老六共同生活的几年是幸福的。这种反抗不是很盲目,很糊涂吗?

祥林嫂的反抗又是软弱的。面对鲁镇人们的领潮热讽,她选择了沉默,甚至愚昧地花掉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捐了一条门槛;祝福时四婶不许她动祭品,她不敢争辩(因为她捐过门槛了),从此吓成了“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直到死也只是对“地狱的有无”产生怀疑,或者只是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的矛盾心理。

祥林嫂范文5

恩格斯在其名著《反杜林论》中说:“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观照女性命运”就是观照人类的前行,观照真善美的传承。

《祝福》写于时期。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最大的敌人是封建思想,女性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先生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体现了旧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鲁迅先生在祥林嫂身上寄寓了对中国历史的深沉思考,他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在《祝福》中,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文中是这样写的:“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此时的祥林嫂幸福地忙碌着,从她的脸色中可以看出,刚来时,她的脸色是“脸色青黄”,而此时却“脸上也白胖了”。看来初到鲁镇的祥林嫂是“做稳了奴隶”。

再到鲁镇的祥林嫂不仅再嫁后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备受鲁镇人的冷落。她在柳妈的指点下去捐了门槛,以为这样就可以“赎了这一世的罪名”。所以,“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祥林嫂的脸色变得“灰黑”,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参加鲁镇祭祖的资格,也就是“想求做奴隶而不得”了。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最终在“祝福”之夜,在风雪中如草芥般离开了这个带给她屈辱的世界。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呢?作者在《祝福》中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解读。

生活风俗之中的鲁镇:“(本家和朋友)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是一个年复一年因袭传统的村镇,当然沿袭的还有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拜的却只限于男人。”鲁镇人恪守着男尊女卑的封建秩序。这就是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也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鲁镇人中与祥林嫂生活产生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言行态度对祥林嫂命运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鲁四老爷是一个不能不被提及的人物。因为他处于鲁镇“金字塔”的顶端,他的思想代表了鲁镇的主流思想。文中关于“四叔”鲁四老爷是这样写的:“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从中不难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守旧、思想顽固的人。他在听到祥林嫂的消息后是这样的表现: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足见其冷漠无情。此前祥林嫂被她的第一任婆婆从鲁镇抢走的时候:“‘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鲁四老爷自觉地站在祥林嫂婆家的立场上,自觉维护封建的礼法制度。

文中在写到鲁四老爷面对祥林嫂时,有几处细节描写:“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祥林嫂仅仅是因为死了丈夫,便成为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可见封建的贞节观念对女性的迫害是多么大。这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

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不抱任何同情,那么与祥林嫂处于相同阶层的柳妈是什么态度呢?文中关于柳妈,有细腻的肖像描写:“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由此看出柳妈与祥林嫂一样,是一个贫苦的女性,年纪大了,依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柳妈对祥林嫂的命运是这样评价的:“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的可怕之处,在于她不仅否定了祥林嫂在现世的生活,而且否定了她来世的幸福权利。这给祥林嫂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所以柳妈的思想本质上与鲁四老爷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经济地位。柳妈就是没了钱的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就是有了钱的柳妈。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民众的普遍思想。

鲁迅笔下的鲁镇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是这样的反应:“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短工“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简捷”“淡然”与“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镇定了自己”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在鲁镇人眼中,像祥林嫂这样丧夫、再嫁,又丧夫失子的人,根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人性的冷漠与无情到了如此地步!

关于祥林嫂口中反反复复的故事:“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所谓的“最慈悲”,在此无疑变成了一个莫大的讽刺。鲁迅先生以冷峻的语言,深刻批判了冷漠无情的人性,批判了以咀嚼别人的痛苦为乐的看客心理,这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

封闭落后、迷信传统的鲁镇的社会环境,顽固守旧、尊崇礼教的鲁镇的思想信条,冷漠无情的鲁镇的待人处事态度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祥林嫂自己是如何看待加之于其身上的“罪名”呢?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反抗颇有意味:

“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按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祥林嫂反抗的究竟是什么?反抗,并不是为了摆脱她灵魂上的迷信的枷锁,也不能说明闪着反封建的亮色,抗婚是不愿做所谓的“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她的抗争原因其实就是她脑中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对于妇女的思想进行了禁锢,尤其是对她们的更是制定了无数的清规戒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夫”等等,像枷锁一样紧紧的长期的束缚妇女的思想。既然“从一而终”,那么改嫁自然就违背了纲常,是为贞烈女子所不为的。对于祥林嫂来说,她抗拒改嫁其实就是为了做一个贞妇,如果说祥林嫂有反抗性的话,那么她的反抗性正是她的可悲之处。祥林嫂的捐门槛、积极争取参加祝福仪式等等行为都说明她完全认同加在她身上的所谓罪名。在思想层面,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以及鲁镇的其他众生们是一致的,他们既深受封建思想迫害又自觉捍卫封建思想。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读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比如封建制度对女性人身自由、经济地位的剥夺,祥林嫂自身思想的不独立等。失去平等、独立、自由,女性不可能获得解放。

祥林嫂范文6

关键词:《祝福》 悲剧 异质同构 看客

读鲁迅《祝福》让人不禁想到《狂人日记》,同为“吃人”的主题,但《祝福》更让人毛骨悚然。

《祝福》是“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我”,知识分子,有新思想;祥林嫂,再嫁寡妇,封建思想根固。“我”回到故乡,没有交待缘由。鲁镇人忙着“祝福”,在热闹中“我”却只有孤独与失落。“我”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期盼在鲁镇看到新生活。可故乡一切照旧,“他们也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冷静淡漠的用语,流露出孤独落寞。“我”像个“局外人”,企图寻找归宿,却融不进祝福的热闹里,无法产生亲切感,“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这表明“我”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无法与中国传统社会相容,言语中饱含讥讽。“我”在“离去――归来――离去”的模式中,始终扮演的是独立于“鲁镇社会”的“异己者”与漂泊者。“我”是孤独落寞的,这是“我”的故事。

文本用“我”的视角再现祥林嫂的故事。没有遇到祥林嫂之前,“我”是孤独落寞的,与热闹格格不入,只有祥林嫂触动了“我”。祥林嫂关于魂灵的有无,作者或许问过自己,但对祥林嫂来说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作者却用“说不清”自解的方式敷衍。祥林嫂的悲剧性不仅是“看客”的存在,观念的桎梏;更是祥林嫂自己对自身罪孽的确认与对“地狱”审判的确信无疑。在鲁镇社会中,祥林嫂是寡妇,而且是再嫁寡妇,她不属于鲁镇,而且在她努力融入鲁镇社会时,遭到了鲁四老爷、四婶以及鲁镇人的排斥,鲁镇人不过是把她作为“鉴赏”对象与聊以的谈资罢了。祥林嫂是被孤立的,孤单与落寞的。

祥林嫂与“我”是不同世界的人,但祥林嫂与“我”的遭遇却是异质同构,虽然有希望,但依旧是破灭的,人生是孤独落寞的。

《祝福》中触动读者最深的莫过于鲁镇人“欣赏”祥林嫂的故事。看客已不仅仅是麻木冷漠的观看,而是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进行审美化,通过“鉴赏”别人的悲惨遭遇,临了升华自我感情地留下停在眼角的眼泪,以宽慰自己,转移自身的痛苦,达到期盼的,进而在自我混沌的生活中继续聊以的过活,人性已扭曲成对悲惨遭遇者的讥讽与冷笑。看客看似是麻木、冷漠,实际上是残酷、精明。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