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

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范文1

   以中国梦为主题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梦》,什么是梦?什么是中国梦?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

   以中国梦为主题演讲稿2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2.6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

   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通向理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经历发展阵痛、面临“惊险一跳”,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每个人都可能会与国家社会一起,经历追梦之旅的曲折和辛劳,可能会有抱怨、有纠结,但更要看到,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是幸运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梦想。毫无疑问,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

   以中国梦为主题演讲稿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

   从初中开始,“中国梦”这三个字就一度被提上媒体焦点,政治题也不厌其烦地变着花样出题。但现在,我想先给大家说一个我所见闻的“梦想”。 一个小男孩7岁那年在台北百货公司的魔术专柜前流连忘返,对专柜前表演的奇幻魔术深深着迷。于是,他用零花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魔术道具——“空中来钱”。

   这个少年开始在课堂上偷偷练习“空中来钱”的魔术。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练习时,一不小心让硬币滚落到了讲台边,气愤的老师当场没收了他口袋里的全部硬币。

   男孩羞红着脸,站起身来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要成为一个魔术师!” 小男孩的话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委屈的男孩回到家,对父亲说:“爸爸,我的梦想是成为魔术大师,可他们却嘲笑我……”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气急败坏的父亲就跺着脚朝他大叫:“你疯啦?” 因为对魔术的热情和痴迷,他遭到了父母的打骂、同学的冷落、邻居的嘲笑。

   人们说,这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孩子是不是疯了?有一天,内向羞怯的他突然站在讲台上宣布:“我的魔术师梦想不会远了!”同学们一阵哈哈大笑。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他开始表演神奇货币穿盒术,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魔术表演成功了,轰动了全校。 12岁那年,他去参加儿童魔术大赛。在与数百名强手的竞争中,他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颁发的大奖。他把奖杯高高举起,父母惊讶地张大了嘴:“看来,我们得尊重这个孩子的梦想,并帮助他去慢慢实现了。”

   16岁时,他认识了职业魔术师徐先生,徐先生告诉他:“魔术不是闭门造车,魔术同这个世界一样,奇妙无比。”在徐先生那里,他的魔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2岁那年,他正读大三,第一次参加国际魔术比赛便得了第二名。那次比赛,父母陪 着他去了。在台上,他举起奖杯,朝台下的父母深深地鞠了一躬,父母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他对父母说:“爸,妈,我离梦想还远,我要夺第一!”这一次,父母相信了他的话。后来,他一连5次夺魁。

   在随后征战世界各地的魔术表演大赛中,他获得了10多次国际性大奖,成了驰名世界的青年魔术大师。有人称这个“魔法无边”的年轻人为现实版的哈利·波特。而这个年轻人,又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近景魔术《魔手神采》,他就是刘谦。 尽管梦想备受嘲笑,但只要你肯坚持,愿意行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170多年前,中英签订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从此中国就不断的被世界嘲笑,被世界欺辱,压迫。但我们没有逆来顺受,自以来,东方的巨龙苏醒了!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建国60多年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中国目前的高度,世界再也不能够嘲笑她了,而她现在的名字是世界综合国力第二大强国! 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哈佛大学毕业生许吉如曾对“国强则少年强”作出解释。

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范文2

关键词:庄子思想 语文教学 拓展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借助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的效果”;在教材中也有“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就有“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并指出“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面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可见,表达与交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系列演讲的实践

有鉴于此,特别是聆听了唐江澎老师《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一课,笔者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演讲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表达,其实也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其实就是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克服语文教学理科化即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答题技巧的训练来获得语文解题能力的错误倾向,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路子。为此,笔者在原有的平时零星演讲训练的基础上决定开展系列演讲活动,具体做法是。

1.明确要求。首先结合专题向学生介绍关于演讲的知识,懂得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肢体语言为手段向公众传播信息,来抒感、感召听众的一门艺术。内容具有思辩性,要求理论思维形象化,生活感受逻辑化,语言表达立体化,思想观念人格化。我们不是演说家,但我们可以通过演讲展示我们的个性、气质、风度、修养,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我们演讲不一定很精彩,但要努力把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清楚,声音洪亮,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清楚了解自己的观点。

2.以读促写。学生要演讲就要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然而,目前中学生阅读的现状是基本没有什么课外阅读,尤其是在现代媒体和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冲击下,静心读书课余时间或者是大量的字词、病句、成语的大量反复练习,要么是为了应试的“快餐式”的阅读,把名著肢解成为内容概要、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根本不可能静心品味语言之隽永、情节之曲折、人物之复杂。所以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指导,要为学生提供下锅之“米”,这些“米”就是必修教材和读本中的素材和人们对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的评价。我围绕教材和读本中的专题确定了如下专题。结合”人生的境界”专题谈“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结合“时代之子”专题谈“成才的条件”;结合林觉民的《与妻书》谈“小我与大我”;结合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全祖望的《梅花岭记》谈“气节”;结合《阿Q正传》谈“精神胜利法的影响”……。结合教材如由《春江花月夜》谈“月”的意象作用,由《唐诗宋词选读》中“倚阑干”谈“阑干”意蕴,还谈“诗人在风雨中”,谈“诗词中愁的的种类和表现手法”;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比如社科院教授唐均在央视合不拢嘴笑谈农民工冻死街头;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避寒躲入垃圾箱被闷死;9岁女孩寒夜街头卖爆米花借路灯做功课;李天一打人;“最美女孩”单膝跪地当街给乞丐喂饭;我的“中国梦”等等。

3.以写促讲。学生通过阅读,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写作,学生分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讲稿,确定演讲人选,演讲选手都很重视,想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学生可以不脱稿,鼓励脱稿。学生在演讲中可谓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比如,学生张容千在记叙同学上台演讲时说:

“唰,一个矫健的身影跃上讲台,不愧是体育委员余成成,走路都能在前仰后合的同时保持平衡。他站定了,马步一扎,双手前举,手捧稿子,开始演讲。不过我很疑惑地是,他怎么结结巴巴的,本来笔直的腰杆子,不时的弯下来仔细琢磨稿子上的汉字,有点像熊猫烧香来入侵时那只邪恶的熊猫,不停地向观众鞠躬,真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4.倾听点评。在演讲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不是一味看热闹,看表面现象,而要把握演讲者讲话的要点,并把这些要点记录下来,选手演讲后及时让同学复述要点,并进行点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集中注意力,提高凝神度,同时对演讲人也是一种尊重,演讲人和听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点评基础上,演讲选手对演讲稿进行进一步修改,打印成文稿,在班级传阅,其他同学可以在文稿上修改,最后由语文课代表对一个阶段同学们的演讲稿收集整理,装订成册,成为同学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我想这些文稿也将是同学们多年后的宝贵记忆。

5.激励评价。对学生的演讲,只有同班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加以引导。特别是每月一次的集中演讲尤为重要,我及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同学评出一二三等奖,我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马雪柔在周记中写道:

比赛的最后有一个小插曲,大家看着老师发着奖品,心里真有点“透心凉”啊,一阵阵的失望和后悔啊,比如我。小小的演讲会却有着大学问,收获了知识,也享受到了快乐。我们学会了如何演讲出激情,演讲出快乐。

二.系列演讲的体会

1.在演讲中学会表达。通过学生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我还不知道,竟然真的有学生从来没有站到讲台上演讲,比如学生赵帅辉在演讲以后写的体会文章这样说。

语文课将至,内心紧张的火焰仿佛被浇了油一般,寒冷的早晨显得格外燥热,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演讲比赛开始了,内心紧张的我,哆嗦地盯着自己的稿子,也不知是在准备,还是在发呆。前面同学的演讲也没听进去。“有请下一位,赵帅辉,”那一刹那,心脏仿佛被提到了噪子眼上,前进是我唯一的退路。拿起演讲稿向台上走去,还是紧张,连自己的声音都没注意到,一开口声音便从噪子眼里炸了出来,之后就更收不住了,脑子里的空白,让我多次低下头来看提纲,当读到文言文时,“系统彻底崩溃了”,多次的重复道出了内心的紧张,尴尬无语的我伸手捂住了脸。台下的寂静是在暗示我继续讲下去。一咬牙,一跺脚,我回过神来继续讲……短暂的几分钟仿佛过得相当漫长,五十多双眼睛让我喘不过气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理解在我脑海里又加深了。

走下台来,回到位上,默默地看着提纲发呆,终究还是未能控制好自身的心态啊。拿起笔来在提纲的空白处记下了几笔演讲时的缺陷之处,接着继续盯着提纲……

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磨练的机会,胜败乃兵家常事,因为这点失败而丧气可不是我的性格,我要珍惜把握好每次登台的机会,那都是锻炼我们心理素质的绝好机会,如果还有机会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的失败,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一定会回来的。

2013年3月,江苏省“杏坛杯”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我校举行,一位青年教师借用我班上课,学生积极踊跃的表现,大胆而有见地的发言给上课老师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这位上课老师获得优异成绩增加了砝码。我在旁边听课,为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暗暗高兴。

2.在演讲中展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我”,但是这些“我”都被我们的“满堂灌”淹没了,都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没了。但是这些“我”又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和空气,他们就会像顽强的小草一样从土里钻出来。而演讲系列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舞台。学生马雪柔写道:

我们班就“人怎样才有尊严”这个话题,开了一个小型的演讲比赛,颇有感慨。

前前后后大约有12位同学参加了,大方地讲出自己对于尊严的看法。各有各的特色,徐雅的慷慨激昂,赵骞的随意自如,张驰的勇于挑战……

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圆圆的演讲。她或许没有徐雅的铿锵有力,或许没有冯朝艳的委婉动听,可她所谈吐出的每个字都那么具有说服力。总之,我喜欢她的文笔,在历史和现实中收放自如的写作方法是我所钦羡的,听着她认真地分析“尊严”一词,问出“这个社会怎么了”的疑问,有种拨开了云雾,恍惚看见了人世的感觉。

3.在演讲中训练思维。言语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在系列演讲中逐步学会了沉着冷静、有条理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比如学生陈静荷在“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中”演讲中这样表达:“首先,我要自食其力,用勤奋为我的人生搭建阶梯;其次,我必须得报答我所感恩的人,也尽量不愧对我所伤害的人。再者,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人生在世,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念想的东西;最后,也是我最不能忽略的追求,保持内心的纯正,保持原有的自己。”说的条理清楚,感性与理性兼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体现在学生对世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所表现出的不同一般的见解,乃至是有创造性的观点,这正是我们所鼓励和期盼的。如学生余成成在“谈成才的条件”演讲中说:“在我看来,成才的主要条件是能忍受孤独与寂寞。不仅指环境上的清冷静寂,更是心理上、精神上的孤独,要承受无人理解的孤独,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这才是成才的大境界、大智慧。” 马艳在《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中说:“平淡、平凡、清醒、泰然,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人生境界,即使比不上英雄和伟人,它仍然值得追求,值得你赞。” 赵露莹在《“小我”与“大我”》中说:“在一些情况下,让自己更有意义的活下来比白白牺牲更有价值。兼顾小我,有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也就大我,享受成功。”尽管这样的观点并不鲜见,但作为中学生能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确属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4.在演讲中学会合作。在学习中的合作不仅是相互点评,赞赏激励,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在互相激励的同时勇于接受批评,能容忍同伴的批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是不容易的。比如学生张容千在“人怎样才能获得尊严”的演讲结尾说:“男生们,你想成为高富帅吗?好好学习吧;女生们,你想超越白富美吗?好好学习吧。我的演讲很快结束了,但成为高富帅的梦想持久地在心中激荡。”关于“高富帅”和“白富美”的话题立刻引起了争议,大家认为难道只有“高富帅”和“白富美”才能获得尊严吗?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尽管在世风日下的当下,我们不能免俗,但我们要保持一份清醒,有自己的见解和担当,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只要有理想、有能力、有知识,不是“高富帅”和“白富美”同样能获得尊严。通过辩论,同学们的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

5.在演讲中培养人文情怀。人文情怀及时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对生命的同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正如罗素所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就是伟大的人文情怀。尽管我们还不能达到哲人的高度,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也许有人认为我在学生演讲中引导关注的是一些负面的事件:比如教授下笑谈农民工被冻死、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避寒躲入垃圾箱被闷死,以及李天一事件,可能不利于中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但我认为,这些事件恰恰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冷峻现实的客观认识,正确理性的对待这些事件,形成一定的批判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如果一味歌功颂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最后会欢乐至死。正如专栏作家潘采夫在《虚拟采访鲁迅先生》一文中所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当然已和当下中国大有不同,但先生的批点并不过时,反而愈加入骨,刺痛我们的神经。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有些东西变化了,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但有些东西并没有变,有一以贯之的根脉在里面,鲁迅给提炼出来,并经受住了时间的磨洗;二、鲁迅最为人称道的,是批判国民性,而国民性这个东西,是祖先赐给我们的礼物,想拒收或转送,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在当下的中国,我们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努力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胸怀天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