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相声段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相声段子范文1
2、偶然的相遇注定了一生的牵手,岁月在变不变的是爱的相守。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玫瑰花送来我的祝福:愿有情人爱到白头!
3、只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微风,雨露,黄昏,不要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要在岁月里离散。这样的愿望,算不算贪心。我想要的爱情,不过是相濡以沫的过一生。接纳与磨合,让爱经得起流年。即使平平淡淡,只要能携手白头,相守到老。
4、一生就这么一次,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吧。不再因为任性而不肯低头,不再因为固执而轻言分手。最后地坚信一次,一直走,就可以到白头。就那样相守,在来往的流年里,岁月安好。惟愿这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声段子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自信心
21世纪是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高校体育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径。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强度与身体自尊的相关性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体育锻炼强度与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维度呈显著性相关[2]。每周锻炼1次和每周锻炼2-3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才会对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起到促进作用[3]。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感知能力和自我效能会产生直接影响[4]。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是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表示信任的一种道德情感和态度[5]。自信心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习惯,它和其他习惯一样是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的。本研究从锻炼的强度对自信心的影响着手,通过对大学生调查研究,得到不同体育锻炼强度与自信心建立是否有显著关系,从而为大学生身体锻炼的强度提供参考,以此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面对生活与学习。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320大学生名为调查对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300份,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不同体育强度的锻炼与自信心影响程度。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对中国知网搜索关于体育锻炼强度与自信心的文献,并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从中选取有效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依据。1.2.2问卷调查法采用集体无记名试测的方式,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大学生被试发放问卷,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300份,有效率达到93.7%,调查实际收回的男生有效问卷共164份,调查实际收回的女生有效问卷共136份。测查过程中,被试者在遇到不明白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单独讯问,测查过程约10分钟,测查完毕后,主试当场收回问卷,后期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不同体育锻炼强度测试》本问卷采用三级评分标准,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三个选项,采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1分,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为2分,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为3分。此表格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订正,重测信度为0.82。说明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可以用于相关的测试及分析。1.2.3数理统计法对所搜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相关性统计和描述性统计措施把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实现相干的表格与图表的绘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信心影响结果2.1.1不同体育锻炼强度被试的自信心得分情况调查显示,不同体育锻炼强度的被试者其自信心得分不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都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者,一星期会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者,或一星期会进行五次或五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者自信心得分为33.26;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一星期进行身体锻炼小于三次,每次体育锻炼30分钟左右者得分为32.25;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得分为30.21。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与自信心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自信心高于偶尔锻炼及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的大学生;随着体育锻炼强度的加深大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2.1.2性别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差异为了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方面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因此本文对164名男大学生和136名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进行了统计,其结果见表1。注: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都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者,一星期会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者,或一星期会进行五次或五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者;B.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一星期进行身体锻炼小于三次,每次体育锻炼30分钟左右者;C.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27%,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49%,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24%;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29%,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45%,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重为26%。从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在性别上基本没有差异。2.1.3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强度对大学生运动自信心的影响差异为了研究体育锻炼强度对大学生运动自信心的影响,本文分A、B、C三组分别对参加相同运动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注: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都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者,一星期会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者,或一星期会进行五次或五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者;B.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一星期进行身体锻炼小于三次,每次体育锻炼30分钟左右者;C.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由表2结果可知:A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85人,B组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140人,C组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者75人。A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3.26和2.238,B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2.25和1.536,C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0.21和2.432。结果表明:随着体育锻炼强度的加深大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2.2体育锻炼强度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差异分析对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信心影响的测量与评价的研究中,当体育锻炼强度由小强度增加为大强度时,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水平随着体育锻炼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当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强度时,锻炼者的运动自信心又一定提高,体育锻炼强度对大学生的运动自信心的影响相当显著[6]。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自信心的差异显著;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自信心强度显著低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练的大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的强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显著。3结论与建议3.1结论1.大学生自信心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并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2.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自信心的差异显著,大学生自信心随着体育锻炼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不同锻炼强度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自信心强度显著低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3.大学生的自信心在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因素上差异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练的大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的强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3.2建议1.身体锻炼不仅可以对大学生自信心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增强体质,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改善生活与学习中的诸多焦虑等因素。2.当今社会人才需求条件的延伸,对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高校大学生多多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建议
大学生们通过一定的锻炼来培养自信心,并且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达到锻炼的要求。4.为提高大学生自信息应以增强体育锻炼强度为主、适当加大运动持续时间,并且使大学生持之以恒、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作者:孟庆宏 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忠.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跨世纪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1,(2):17-19.
[2]杨博.河南高校中年教师不同锻炼程度与锻炼动机、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5):21-15.
[3]张西平.西安市教师参与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8(4):452-454.
[4]毕重增,黄希庭.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9,41(5):444-453.
[5]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450-451.
[6]斯琴.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信心影响的测量与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45-46.
[7]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9.
[8]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校(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
相声段子范文3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体育后进生;课外体育锻炼;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
中图分类号:G807.0 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46-04
体育后进生常常表现出为性格内向,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信心、自卑感强、情绪不稳定,易出现畏缩、胆怯和紧张心理等行为和性格特征。如不及时发现原因,对他们加以疏导,久而久之积淀成固执任性、抑郁等心理习惯,则会大大削减他们对教育的可接受性,甚至直接影响其终身的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个体的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被认为是衡量身心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国内外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自尊,而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乌克兰学者Kenneth R Fox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在促进主观生活满意感、治疗心理疾病和心理异常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学者陈丽娜、张建新对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感及其与个体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何玲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青少年的抽象及具体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殷晓旺对大学体育优差生的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体育锻炼领域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体育锻炼对整体自尊及身体自尊的的影响,如何颖、徐明研究发现,运动量大的学生其身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运动量小的大学生,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田录梅等对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进行了研究等。而对大学体育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方面的研究却未曾有过。本研究试图采用课外体育锻炼并辅以认知干预的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施予影响,以期达到改善的效果,为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江西财经大学体育教学班通过以下3种方法相结合选取体育后进生40名:自述不爱好体育运动;询问上学期或前两学期体育成绩,均低于65分;教师根据学生体育课的表现主观判断或询问本班其他同学对被判断者的评价。以上条件符合两条即可。对被确定的(40名)体育后进生进行干预锻炼(锻炼过程中有5名学生退出,实际研究对象35名),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测量工具
1)身体自尊量表:选用徐霞等修订自Fox等1990年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作为身体自尊的测量工具,本次测量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实验前后测Cronbaeh’s系数分别为0.85、0.87,各分量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及身体素质前后测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6、0.86、0.86、0.88;0.87、0.88、0.89、0.89。
2)一般自尊量表:选用Rosenberg的《一般自尊量表》作为一般自尊测量工具,本次前后测量量表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97、0.95。
3)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选用Leungh的《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作为一般生活满意感的测量工具,本次前后测量量表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9、0.87。
1.3运动―认知干预
采用不同课外锻炼的形式对35名体育后进生进行为期8周的锻炼干预,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安排一定的体育锻炼内容,并施予认知干预。
第1组为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课外锻炼组13人(男7人,女6人),锻炼及认知干预内容见表1。
第2组为教师布置学生课外自行体育活动组12人(男2人,女10人),锻炼内容及方法见表2。
第3组为对照组10人(男3人,女7人),照常上体育课,不安排任何课外体育锻炼。
1.4数理统计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前后两次测量差值的多元方差和LSD多重比较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各组实验前后测量差值
表3是各组被试者实验前后身体自尊、一般自尊以及生活满意感差值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表3表明,对照组各变量前后测量差值明显不及两锻炼组各变量前后测验差值大,即锻炼组身体自尊、一般自尊以及生活满意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各组身体自尊、一般自尊及生活满意感的差异
进一步对各组实验前后的差值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明,不同锻炼方式对各因变量的影响,除身体素质的差值未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3)外,对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差异均存在极其显著性(P=0.00)。
表3显示:两锻炼干预组各变量前后测验差值明显比对照组各变量前后测验差值大,即锻炼干预组身体自尊、一般自尊以及生活满意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仅仅从前后测验差值平均数上看,还不足以说明各锻炼组产生的不同效果,因此将各组因变量得分进行LSD多重均值比较,表5列出了不同组别各因变量的得分LSD多重均值比较结果。结果表明,两个锻炼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所有因变量的比较中,只有身体状况在3组与l组的比较中差异没有显著性(P=0.09),其它所有因变量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
3 讨论
相声段子范文4
随着产科医学的发展,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下简称剖宫产)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一些孕产妇及家属的青睐,特别是剖宫产操作技术的一些革新,如腹膜外剖宫产、横切口,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及简易有效的无痛技术应用,生孩子不用肚子痛已不再是梦想,从而使剖宫产成为产科临床工作应用技术,应该说剖宫产无论对产妇还是胎儿都有种种弊端,因而现在有必要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做一比较。
1 阴道分娩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孕妇在怀孕中期及晚期,人类的胎盘组织能产生和分泌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II),进入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中,母体血浆中的CRII,随着孕周的增长升高,分娩前达到高峰[1]。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本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我们不人为去干扰,顺其自然分娩,对胎儿及产妇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胎儿在产程中有规律的宫缩,宫口扩大,自然从阴道分娩,对胎儿有几大优点:胎儿在产程中,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而引起的一组变化,多属生理性变化,对新生儿有利,胎儿胸部受挤压,可使1/3的肺液,包括肺泡内液等被排出,有利于预防湿肺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胎头在产道内受挤压,头皮软组织产生微小损伤,释放出-凝血活酶,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于是受压局部附近毛细血管内出现凝血,即局部称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DIC),进而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溶解酶活性增高,纤维蛋白降解酶(FDR)增高,这些局部改变时局部DIC的佐证,局部DIC是纤维活性蛋白原溶解酶活性增强,完全溶解,因肺泡液蒸发吸收后残留并黏附于肺泡表面的纤维蛋白,从而有效预防了肺透明膜肺炎;由于胎儿在产道内受挤压,使胎儿血液中的PO2降低,程度比剖宫产重,PO2升高
程度比剖宫产高,这种改变自新生儿出生后能有效的刺激并兴奋呼吸中枢,迅速建立自主呼吸,且质量好,可提高新生儿评分,预防新生儿窒息;受挤压,使新生儿血液中免疫学蛋白IgA、IgM等均较剖宫产水平高,因此阴道分娩的胎儿抗感染能力也强于剖宫产儿。
2 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剖宫产是指怀孕≥28周,经切开腹膜及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产科临床,成为处理高危孕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剖宫产毕竟是手术,手术本身不可避免的带来种种问题,如由于手术中子宫收缩不良引起大出血,或术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大出血;子宫切口出血;由于子宫切口边缘有较大的血管(动脉、静脉)尤其是胎盘附着的切口,更容易出血,手术中术者操作粗暴,发生切口撕裂,宫腔内表面局部出血、羊水栓塞、剖宫产时,子宫体及子宫切口,有大量较粗的的血管,在切开子宫的瞬间,大量羊水可涌入切口血管内,或强直性宫缩可使羊水进入破裂的血管,从而导致产妇引起休克出血、DIC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形成静脉[3]。一旦栓子脱落,可导致腹腔静脉、盆腔静脉、肺血管、脑血管栓塞;剖宫产后子宫内膜炎: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妇女中,合并有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0~25%,平均10%[4],子宫内膜炎可继发危及生命的盆腔脓肿、败血症、休克及盆腔脓毒血栓性静脉炎,现在广泛使用的需氧和厌氧革兰阳性杆菌的广谱抗生素以前,子宫内膜炎的严重并发症高达4%~5%;剖宫产晚期出血:由于剖宫产术后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良(子宫内膜缩复不全之称),正常情况下,胎盘剥离面恢复需6~8周时间,初起胎盘附着部位螺旋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强,管腔变窄,前后全部堵塞,新的子宫内膜渐渐长入,坏死组织脱落,而完全恢复非孕状态。由于感染诱发子宫内膜炎,而影响胎盘附着部位复旧缺血,新生内膜覆盖,当局部蜕膜脱落时血管重新开放,引起子宫出血[5]。
3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
剖宫产是解决产科难产的重要手术,剖宫产手术施术者应当可以提高新生儿围产期存活率,降低围产期发病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剖宫产未经母体产道娩出,不同于产道产儿,其适应能力低下,加之手术麻醉与操作刺激,还有一些产科和内科合并症的影响,使剖宫产儿出生后易发生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剖宫产儿不同于经阴道顺产的新生儿,阴道产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母体宫缩,产道挤压后,从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阴道产儿由于分娩过程的一过性缺氧刺激,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呼吸反射亢进,有利于胎儿出生后正常呼吸的建立,阴道产儿呼吸量可达1 530 ml/min。而剖宫产娩出简单迅速,由于缺乏临产与分娩的刺激,出生后中枢功能低下,肺野面积与胸廓扩展度低于阴道产儿,剖宫产儿刚出生时,呼吸量仅为1 080 ml/min[6]。产妇在经历了临产阵缩与分娩后,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阴道产儿同样也发生应急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以利其生后适应宫外环境,而剖宫产儿缺乏母体激素的影响,其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低于阴道产儿,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不足,剖宫产出生后适应能力迟钝,各器官在紧急适应外环境的过程中,表现比较高的紧张性,表现为苍白,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甚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障碍[7]。
4 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消费者被作为一种特殊消费推向市场,一些孕妇及家属不恰当地运用了广大权益中的选择权,以种种人为地理由,就要求实行剖宫产术,尽管医务人员的再三解释,都不起作用,同时从胎儿的安全角度着眼,确实我们产科医务人员担负不起这一责任,因为分娩本身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并发症。一旦胎儿娩出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医疗纠纷不断,加上当前新闻媒体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种种热点报道[8],使医疗风险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同时剖宫产确实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起到了比较现实的保障效果,目前卫生部和医院的领导认为孕产妇及新生儿不死亡,不发生医疗纠纷,对剖宫产率的上升顺其自然,同时先进的胎儿监护仪,直间或间接影响了医生的判断准确性,因此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放宽,但在剖宫产中因此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只有1/3[9],同时由于孕产期保健措施,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一些孕产妇入院后极其紧张,同时医生与产妇及家属谈病情时她们一般都会选择一种既安全,又能立竿见影的方式来结束产程,因而剖宫产率就是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不断上升。
5 剖宫产术对婴幼儿的智力,体格发育的影响
由于剖宫产儿没有经过母体宫缩及产道压力,自然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及母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剖宫产对新生儿和孕妇的健康会有潜在的影响,这是婴儿缺少自然分娩过程中在母体内的必要的产程挤压,出生后会有相应的“麻烦”。有临床证据表明,在剖宫产的孩子中,多动症的儿童比较多,还有一些胆小,脾气大,不善与人交流,一些剖宫产的孩子,由于缺乏旋转和必要的产道挤压这一过程,缺少平衡感,动作协调能力差,有失调的现象[10]。
综合所述,我们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该谨慎,选择一种既有利于母婴安全,又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的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国祥,华国珍.人为因素剖宫产原因初稿.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107.
2 张军,龙黎明,析丹同,等.剖宫与自然产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中国妇幼保健,2000,15(12):757-758.
3 郑一行,王春华,郭亚静,等.开展剖宫产评审工组.中国妇幼保健,1993,8(3):20-21.
4 苏昭仪,庄留琪.剖宫产孕期安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9-110.
5 杨鹏,高楠.现代实用剖宫产与产钳产.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13-379.
6 朱丽萍,秦敏,施东华,等.上海市剖宫产现状及母婴保健影响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1,16:763-764.
7 何秀琼,韦微,张建平,等.产钳分娩智能及体格发育调查.中国妇产杂志,1982,22(5):264-266.
8 许良智,周羡梅.影响医生剖宫产决策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0):32-34.
相声段子范文5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体质健康;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068-06
Effects of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or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GUO Wen,HUANG Yi-zhu,ZHU Y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i.e. whether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will produce effects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by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mediation of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studied 1624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 who were sampled from 8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una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in physical exercising or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2)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elf target consistence or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3)self target consistenc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4)self target consistence had a complete function of medi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initiative motives had a partial function of medi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the function of mediation of controlling motives between the 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promin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ense of self efficacy in physical exercising;self target consistence;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participation
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1]。研究表明,在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中,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提高青少年女孩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会增加她们参与正规身体锻炼活动的比率,并提高她们全面的身体锻炼水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参与锻炼的动机性准备状态、步行数和步行消耗热量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克服锻炼障碍自我效能感能解释28%的自愿参加身体锻炼的变异,表明提高克服锻炼障碍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加个体自愿参与身体锻炼的频率[4];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同伴支持与身体锻炼行为之间的缓冲变量[5]。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heldon和Elliot[6]提出了目标自我一致的概念,它是指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与自己的内在兴趣、价值观的整合程度,这些内在的兴趣、价值观就是“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操作定义为个体的自主性动机减去控制性动机的差值。根据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高,参与活动的动机也越高,反之则低。
体育锻炼参与度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持续性、充分性的表现。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在众多影响大学生锻炼参与的因素中,体育锻炼动机,特别是内在动机是推动其体育锻炼参与的主要源动力[7];自主性程度越高的动机对锻炼行为的预测力越强[8-9]。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能力需要的,让人产生成就感的社会事件,例如报酬、反馈、交流、免于受到贬低性评价等,都能够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对人们是否会做出某种行为的预测,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其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以及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力3个因素的影响,3个因素共同决定行为意向和行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我们认为,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认知或主观态度变量(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可能通过目标有关的变量(目标自我一致)对行为变量(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
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关系和目标自我一致的作用。这能进一步拓展自我效能感理论,并能有效地诠释我国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是指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严重影响其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问题,包括肺活量低、速度慢、力量弱、肥胖、龋齿、近视和高血压等。本研究按照下面程序来选择研究对象:
首先,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以及对大学生的访谈,根据下面标准选择被试者:(1)身高标准体重指标:选择“营养不良(50分)”和“肥胖(50分)”;(2)800 m\引体向上(针对男生)、仰卧起坐(针对女生)、50 m、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50分,不及格),以这些指标高低得分两端各27%,分成高分组(27%),中间组(46%),低分组(27%),选择中间组和低分组(10~30分);(3)血压指标方面,选择“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4)龋齿指标方面,按照2000年中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案》中有关龋病的调查标准;(5)近视指标方面,选择屈光度>-3.00,病程>3.00年。
其次,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上述指标,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湖南8所高校1~4年级学生各2 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然后根据有一项以上的指标符合筛选标准,进行被试者筛选,共筛选出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大学生共1 832人,占总人数的22.90%。
最后,对筛选出来的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1 8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832份,回收有效问卷1 624份,有效率为88.65%。研究对象中,男生808人(49.75%),女生793人(48.83%),缺失23人(1.42%);大一505人(31.10%),大二434人(26.72%),大三381人(23.46%),大四287人(17.67%),缺失17人(1.05%)。
1.2测量工具
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
采用Wu、Ronis和Pender[10]编制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单维,13项目;采用李克特7点问卷,从1(根本不相信)到7(非常相信)。Wu,Ronis和Pender采用Cronbach[11]提出的α系数作为信度测定指标,对台湾地区青少年的测试结果表明,问卷的α系数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4.495,RMSEA=0.06,GFI=0.96,AGFI=0.94,NFI=0.93,CFI=0.95,TLI=0.93。在本研究的测试中,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问卷的α系数为0.904。
2)目标自我一致问卷。
采用Sheldon和Elliot等[6,12]编制的测量程序进行问卷编制。问卷编制的步骤如下:首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让被试者列举最近60 d内6个体质健康有关的目标。其中,每个目标对应4种类型的动机,被试者依次在各目标对应的4种动机上进行评分:外部动机、内摄性动机,称为控制性动机;认同性动机和内部动机,称为自主性动机。在访谈基础上,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4个条目作为修订后的问卷条目,分别代表了4种动机。为了更形象说明每个条目的含义,每个条目后都附加了相应的事例以形象说明。问卷采用利克特7点问卷,从1(完全不是这个原因)到7(完全是这个原因)。
按照Judge和Bono[13]的做法,我们将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视为两个不同的分数,目标自我一致变量的得分为6个目标的自主性动机得分减去控制性动机得分。为了避免合并分数时出现信息丢失的问题,分别对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和目标自我一致性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将控制性动机的2个项目(外部动机和内摄性动机)反向计分后,计算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的α系数,分别为0.889和0.831。
3)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
采用自编《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问卷,7项目: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大约时间、体育活动频率、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及预计未来6个月内体育活动频率。在本研究的测试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可解释总变异的60.026%;问卷的α系数为0.88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4.930,RMSEA=0.049,GFI=0.988,AGFI=0.976,NFI=0.987,CFI=0.989,TLI=0.984。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变量的相关性
表1表明,除控制性动机与体育锻炼参与度相关性在0.05水平外,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问卷各因素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相关(P
2.2回归分析
首先,以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分别与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能预测目标自我一致11.9%的变异量(校正R2=0.119),β系数为0.346(P
其次,以目标自我一致的2维度为自变量,以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能联合预测体育锻炼参与度9.4%的变异量(校正R2=0.094),其中自主性动机的β系数为0.307(P0.05)。这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2.3中介作用分析
根据Baron和Kenny[14]研究认为,进行中介作用分析之前必须先确定几个前提条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且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样才能进一步分析中介效应。2.2节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和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的影响(P
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14]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理论,采用χ2/df、RMSEA、GFI、AGFI、NFI和TLI拟合指数来衡量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χ2/df
为了进一步研究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效应,考察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自我一致哪些维度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我们对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χ2/df
3讨论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所倚重的人才,其健康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6]。只有在了解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锻炼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对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和体育锻炼参与度3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本上验证了最初的假设。
3.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的影响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目标自我一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由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对自己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身体锻炼的能力的信念,这种能力信念会促使他们形成目标自我一致。而且,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17]。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行为努力和坚持的程度就越强。相反,对自我能力感到怀疑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面对困难时,常感到焦虑,减弱其努力程度,降低自己的标准。因此,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会对自己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一定时间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形成客观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形成目标自我一致。
3.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18]、“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可以用来有效预测运动持久性”[19]、“有较高自我效能的个体更能克服困难而参与体育锻炼”[20]的观点相一致。这是由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自卑感主要来自于对自己身体耐力、身体灵活性、身体外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维护自尊也是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一种自觉意识,为了寻求自我、表现自我,面对身体锻炼的各种苦难和阻碍时,形成参与一定的身体锻炼活动的能力信念,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是说,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一旦被很强的建立起来,就具有较强的泛化作用,进而影响他们体育锻炼参与度。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应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提高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信念,提高他们的愉悦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3.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
目标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21]。个体的目标自我一致得分越高(自主性动机主导),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越能体现出较多的努力,相应地,也越容易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和满意感[6,22]。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自主性动机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所设定的体质健康目标来源于自己的兴趣、体育价值观、体育爱好或者是对目标本身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机,为“自我”所驱动,促使他们首先设置中等和容易的目标,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较多的有关体育锻炼的积极情绪和满意感,进而提高他们体育锻炼参与度。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让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富有意义、富有挑战,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目标自我一致,将是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3.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这与“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23]、“自我效能感是锻炼行为非常有效的预测变量”[24]、“自我效能通过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机制”[25]的观点相一致。而且,研究也表明,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是由于“对自己拥有积极评价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自我一致的目标,并从这些目标中得到快乐”[12]。目标自我一致较高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自主动机的形成,更多的取决于其自身对参与并坚持一定强度、时间的身体锻炼能力的信念认同而整合形成的认同性动机,从而促使他们为改善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而积极参与锻炼。相反,如果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自标自我一致的程度较低,则表明体他们所设定的目标更多来源于外界的压力或自己的负性情绪,而非“自我”,他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动机。具有控制性动机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随着外界对他们的身体评价压力减轻或他们对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适应性,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而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积极、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这对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Motl R W,Dishman R K,Trost S G.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of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social-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 girl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0,31(5):584-594.
[2] Barr-Anderson D J,Young D R,Sallis J F. 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in middle-school girl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7,44(5):414-409.
[3] Clarke K K,Freeland-Graves J,Klohe-Lehman D M.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low-income mothers using pedomet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7,107(6):962-967.
[4] Annesi J J. Relations of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with frequency of self-selected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adolescents:implications for after-school care programming[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61(4):515-520.
[5] Lubans D R,Sylva K. Mediators of change following a senior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09,21(1):134-140.
[6] Sheldon K M,Elliott A J. Goal striving,need satisfaction and longitudinal well-being:the self-concordance mode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6(3):482-497.
[7] 季浏,张力为,姚家新. 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95.
[8] Wilson P M,Rodgers W M,Fraser S N,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ercise regulations and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s[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4,75(1):81-91.
[9] Edmunds J,Ntoumanis N,Duda J L. 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the exercise domain[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36(9):2240-2265.
[10] Wu T Y,Ronis D L,Pender N. Development of questionnaires to measure physical activity cognitions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J]. Preventive Medicine,2002,35(1):54-64.
[11] Cronbach L J. Coefficient alpha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J]. Psychometrika,1951,16(3):297-334.
[12] Sheldon K M,Elliot A J. Not all personal goals are personal:comparing autonomous and controlled reasons as predictors of effort and attainment[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5):546-557.
[13] Judge T A,Bono J E. Self-concordance at work: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5):554-571.
[14] Baron R M,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5]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4-165.
[16] 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17] Bandura A,Cervone D. Self-evaluative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governing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systems[J]. 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5):1017-1028.
[18] Cerin E,Leslie E. How socio-economic status contributes to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8,66(12):2596-2609.
[19] Malherbe D G,Steel H R,Theron W H. The contribution of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in the predication of exercise adherence[J]. 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Sport,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2003,25(1):71-82.
[20] McAuley E,Jacohson L. Self-efficacy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in sedentaryfemale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2005(3):185-191.
[21] Locke E A,Frederick E,Lee C,et al. 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69(2):241-251.
[22] Sheldon K M,Kasser T. Pursuing personal goals:Skills enable progress,but not all progress is beneficial[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12):1319-1331.
[23] 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37(2):122-147.
相声段子范文6
关键词 六字诀 女大学生 焦虑心理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ix Words of Qigong Exercise
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xiety
WANG D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tudent Affairs Offi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life as a special group, is in physical maturity and psychological immature stage specific, in the midst of life a special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academic pressure, employment pressure,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unhealthy way of life influence easily lead caused anxiety. Experiment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six words' Qigong has regulated practitioners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qi, fitness and health effect, on anxiety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Therefore, by six words’ Health Qigong have for more on anxiet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eas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realistic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ix words; female students; anxiety
焦虑是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状态,通常由忧虑、紧张、不安、恐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过度焦虑容易导致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刚刚迈入大学的女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大二、大三考研、恋爱等问题,大四的就业择业等问题又困扰着女大学生,加之女大学生相对于男大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更加细腻,很容易导致女大学生出现无端的不安感、愁眉不展、过分警觉、心情紧张、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记忆力显著下降等典型焦虑症状,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证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女大学生为对象的抽样调查,发现 近20%的女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紧张等几个方面,尤其以焦虑表现最为常见。可见,焦虑心理是已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
六字诀健身气功是一项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洹⒋怠⑽”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优秀功法之一。它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强调意念与舒缓圆活的动作、匀细柔长的吐气发声相结合,“寓意于气,寓意于形”,注重形、声、气、神、韵的运用,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恬静韵味,是集健身、养生、美学于一体的独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研究显示:六字诀健身气功可以调节习练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炼气养气、健身养生,对心理异常情绪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本课题拟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女大学生进行 12周六字诀健身气功习练,对焦虑指数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探讨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指数的影响效果,为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疏导干预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1、2、3班女大学生90人作为锻炼组,2014级4、5、6班女大学生93人作为非锻炼组。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康奈尔医学量表CMI等方法,对锻炼前后12周,以及非锻炼组的女大学生进行康奈尔医学问卷调查和分析, 2014年9月、12月分两次对四川文理学院文新学院2014级女大学生实验组锻炼前后和非实验组发出调查问卷。锻炼组的锻炼时间为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六字诀的康复治疗意义
六字诀不仅有被大众认可的健身功效,它还能通过调节肌肉的节律性和呼吸频率,以达到修身养性、舒畅情志的作用。从学习认知角度讲,在集体练习中会形成各种信息反馈,习练者通过获取其中积极有效的信息能够提高其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性。女大学生因新环境和学习方式需要适应、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恋爱问题、就业择业问题,使得女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很容易导致女大学生出现过分警觉、心情紧张、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记忆力显著下降等典型焦虑症状,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无可挽回的悲剧。适量的参加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可以将六字诀健身气功作为一个社交载体,通过六字诀习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身在焦虑中的女大学生形成成熟、稳定的健康心理状态,这不仅可明显提高女大学生的应激心理能力,更增强女大学生的动力和活力。
2.2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指标的数据分析
对焦虑指数的统计研究发现(表1、表2):在焦虑指标指数方面,锻炼组明显低于锻炼前和非锻炼组。锻炼组锻炼前后与非锻炼组女大学生群体在焦虑心理指标指数上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原因分析:(1)校园环境因素。生活在拥挤嘈杂的生活环境下,极易造成女大学生烦躁不安、疲劳和迟钝,从而产生焦虑。同时,校园精神文化活动较少和内容单调也容易导致女大学生产生焦虑。(2)人际关系因素。集体生活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交往平台,但同时也因为在交往中对他人的生活、学习方式的不了解,以及行为习惯的不同,加之缺乏相互交往的技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被孤立的境地,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焦虑。(3)学业与目标因素。学习上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发现高中时期“灌输式”、逼着你学的学习模式没有了,代替的是自由、探索式的学习,加上身边的同学都是经过高考选拔的“优等生”,自己在高中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面对比高中更加繁重的学业,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产生了焦虑。学业目标上的不匹配。考试焦虑是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取得好分数而产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在女大学生中较为常见。同时,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但又不能丢弃,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兴趣较浓的学科上又影响了专业学习,双方不能兼顾时,容易导致女大学生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4)就业与择业因素。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出诸如: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研究生摆地摊等新闻,特别是在农村产生了较大的负面舆论,很多朴实的农村家长和高中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出现了“读大学浪费钱,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大学无用”等负面舆论。加之大学生通过严酷式的高中学习后,突然进入相对较自由的大学学习环境,显得不知所措,很容易产生焦虑。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成了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首要现实问题,很多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已经在开始担心、焦虑,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又感到无所适从、迷茫,甚至是恐惧。通过调查发现,有80.5%的女大学生对就业和择业女普遍感到茫然困惑和焦虑不安。(5)恋爱心理因素。经过调查统计发现,有90%的女大学生曾因或正在为恋爱、等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6)社会环境因素。面对宽松的生活环境,没有了高中枷锁样的管理,加之“大学无用论”的社会舆论刺激着女大学生们的神经,一小部分女大学生走入歧途,追求高消费相互攀比现象并不罕见,没有能处理好经商打工、创业等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从而引发考试焦虑。
六字诀健身气功,动作舒缓圆活,在习练时强调意念与舒缓圆活的动作、匀细柔长的吐气发声相结合,习练者普遍感到精神愉悦,心情爽快。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在六字诀健身气功习练前,35%的女大学生经常感觉到焦虑,在12周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后女大学生经常焦虑下降到21.3%,且心理情绪明显趋于稳定,说明六字诀健身气功能改善女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3 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六字诀与其他传统运动项目一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女大学生因学习生活产生的焦虑心理状态有显著的调节和缓解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压力陡增,导致很多女大学生出现无端的不安感、愁眉不展、过分警觉、心情紧张、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记忆力显著下降等典型焦虑症状,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体育锻炼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已逐渐被人们认可。通过12周的实验可以得出,六字诀健身气功习练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症状。因为六字诀是通过结合默念“嘘、呵、呼、洹⒋怠⑽”六个字的读音进行练习,强调意念与舒缓圆活的动作、匀细柔长的吐气发声相结合,“寓意于气,寓意于形”,注重形、声、气、神、韵的运用,通过调节肌肉的节律性和呼吸频率,以达到修身养性、舒畅情志的作用。
实验数据表明:运动量适中的六字诀健身气功习练对女大学生的焦虑心理有明显改善作用。建议高校将六字诀健身气功纳入大学生体育课程,大力推广、普及,在集体练习中学习所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状态,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2014SZ004Y)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4(5):81-83.
[2] 陈锦秀,张文霞,郑国华.“六字诀" 呼吸法在COPD 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