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诉衷情陆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诉衷情陆游范文1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错,错,错,”正是陆游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一错,只在与唐琬相识又相知,结下了生命之中的不了缘;二错,与唐琬相亲相爱结为夫妻,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三错,母命难违含泪忍恨痛写休书。终落得恩爱夫妻各分散,只得忍看“春如旧,人空瘦”,终日“泪痕红?”

桃花已落,池台亭阁依旧,却没有了往日的相聚与欢歌。回忆往昔的海誓山盟,幸福甜蜜的美好时光,都已随花落水流去,独留陆游伫立在沈园中的苍凉背影。“人成各,今非昨”,欲借信笺诉衷情,却也情路难通锦书难托,只得忍痛作罢。

诉衷情陆游范文2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那么关于四年级的励志语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励志语录,供大家参阅!

四年级励志语录精选1.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

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4.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5.是金子,随便放到哪里总会发光的。

6.跪着虽不会跌倒,但可能被践踏。

7.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8.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9.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

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10.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12.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13.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

14.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15.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四年级励志语录经典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4.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5.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6.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7.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8.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9.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0.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11.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12.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13.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14.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15.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四年级励志语录推荐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3.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

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陆游

7.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

8.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1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5.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1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诉衷情陆游范文3

陆羽是我国乃至世界茶业界绝大多数人士公认的圣人,他身世坎坷、性情豪放,耗毕生精力编撰了我国关于茶叶的第一部巨著――《茶经》,为后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茶经》中记载了陆羽独创的“陆羽煎茶法”。关于“陆羽煎茶”,民间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

唐时茶风极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僧道方士等均以尚茶为荣,对品茶十分讲究,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品饮的行家里手。

竟陵智积禅师善于品茶,不但能判断出所喝是什么茶、沏茶用的是何处水,还能说出谁是煮茶之人。这种品茶本领为时人称奇,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智积看成”茶仙”下凡。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嗜茶的代宗皇帝耳中,代宗皇帝下旨召来了智积,决定当面试茶。

智积到达宫中,皇帝即命宫中煎茶能手,沏一碗上等茶叶,赐与智积品尝。智积谢恩后接茶在手,只啜了一下就不喝了。皇上问其缘故,智积起身摸摸长须笑答: “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他煎的茶,再饮旁人煎的,就感到淡薄如水了。”

于是朝中百官连忙派人四出寻访陆羽,后来终于在浙江苕溪(今吴兴)的杼山上找到他。来到皇宫,陆羽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茶饼,用泉水烹煎后献给皇上。皇上轻轻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扑来,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啜一口香醇甘甜。皇上忙让陆羽再煎一碗,由宫女送给在御书房的智积品尝。智积端起茶,喝了一口,连叫好茶,接着一饮而尽。智积喝完茶,兴冲冲地走出书房,大声喊道:“鸿渐(陆羽的字)何在?”大家都惊呆了。

代宗十分佩服智积的品茶之功和陆羽的煎茶之技,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但陆羽不羡荣华富贵,不久又回到苕溪,专心撰写《茶经》去了。

“含饴弄孙”的由来

“含饴弄孙”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东汉马皇后一直掌控朝政,其做皇帝的儿子只是个傀儡。后来,马皇后渐渐老了,打算尽享晚年,于是就对儿子说:“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意思是:我应该嘴里含着饴糖逗孙子们玩乐,而不再处理政事了。

趣说“三只眼”

文/黄炳麟

当你参观道观时,留心察看门口边站立的一尊凶神恶煞――手举钢鞭、三只眼睛愤怒而视,你一定诧异:他是谁,怎么三只眼?原来他是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

为什么王灵官三只眼?说来话长。史家考证,灵官神原是世俗凡人。北宋徽宗时读书人王善,号灵官,随西蜀道人萨守坚学习道法,是著名道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民间传说,王灵官秉性刚直,嫉恶如仇,因火爆烈性,修养不到家,所以道教陈抟老祖说他“只可升堂,不能入帐”,罚他在门外站岗放哨。他长期立于门外,目睹人间种种不平之事,痛心疾首,本想怒举钢鞭,挞伐坏人,又怕老祖责怪他鲁莽刚愎,只得忍气吞声,强捺胸中怒火,久而久之,两眉之间竟爆裂开一条小缝。陈抟老祖可怜他刚烈坦诚,耿耿忠心,就用手指在他裂开的眉宇间点戳一下,当即竟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只眼睛。这样王灵官成了三眼道人。

民间传说荒诞不经,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诉衷情陆游范文4

一、从注释中寻找写作背景

命题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会在注释里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做一个大致的交代,或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做一简单介绍,如果我们能从中寻找到写作背景,对于诗歌内在意蕴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而具体了。如: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此诗为王昌龄晚年被贬龙标途中所写,可联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如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曾多次游览博山,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清平乐》即是其中一首。

问:诗歌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

在回答时我们就可以从注释中寻找到“王昌龄晚年被贬龙标途中所写”和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曾多次游览博山”“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找到这些写作背景,学生就不必再苦思冥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二、解释诗句中的字词

有些古诗词的注释中会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作出解释,对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和主旨会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如: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根据注释中的“没有什么用处”,学生很容易领会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西京:即长安。牙璋:古兵所用的兵符。凤阙:皇宫的代称。龙城:匈奴名城。借指敌方要塞。百夫长:古代军队里的低级军官。

依据注释,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从而顺利解决所有题目。

三、解释相对应的典故

运用典故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学生一般对典故不清楚,命题老师会在注释中作简单交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来解题。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觅封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

典故。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俩首诗,学生从注释中知道了“觅封侯”和“胧头梅”的意思,其他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

四、介绍作者

一般情况下,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作者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但有时也会考一些陌生的作者,命题老师会在注释中略作解释。如:

雨后池上

北宋 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柳,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庆历六年进士,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字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辞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两首诗的注释对我们解题几乎不起作用。

诉衷情陆游范文5

关键词:记梦词 类型 原因 艺术特色

一、宋代记梦词分类

(一)亡国饮恨梦

在这一类记梦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当推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曾贵为天子的一国之君现如今已沦为金兵阶下囚。汴京的奢华熙攘、妃子的音容笑貌只好在梦中相见。这一首亡国之词读来如彻骨般寒凉。

此外还有李清照的《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表达词人对社会动荡这一现实的忧愁苦痛之情和忧国伤时的感慨之思。

(二)爱情思恋梦

不管是恋爱中两情相悦的情真意切还是两地分离深情怀念的痛苦酸楚都离不开“相思托梦”这一情怀。这一文学议题反映到记梦词中使其更显情深意长。如晏几道的《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梦境迷离虚幻,实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词人将委婉的情感传达得感人肺腑。此外还有李清照的《诉衷情》“酒醒熏破春睡,梦里不成归”则抒发了女主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情感。

(三)英雄豪情梦

梦总是将潜意识中残存的记忆痕迹展现出来,壮志未酬是英雄梦幻词中政治理想失落后心理补偿的特殊情境。由于壮志难酬,所以魂牵梦萦。在宋代记梦词中,辛弃疾是英雄豪情梦词作的典型代表词人。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和《清平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词中再现军旅生活,展现杀敌报国的人生豪情,梦中的凌云壮志与现实捉襟见肘相互映衬,这类具有英雄情结的梦幻词读来令人生发唏嘘怅叹之悲。

(四)人生感怀梦

人生就像一场梦,词人们历经世事艰难后看破名利、看淡生死,感叹人生无常、世事虚幻的梦便成为词人们的精神皈依。如苏轼的《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参悟人生百态的睿智冷静的哲理沉思书写失意人生,收获远离世俗尘埃的轻松和自由,还原原始的本真意趣生活。

还有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东坡由秋思联想到人生,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无奈感慨。表露出自己壮志难酬却无力回天的悲愤之情。

(五) 思乡怀人梦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通过梦境来思念远方家乡,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比比皆是。如:陆游的《鹊桥仙》“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还有柳永的《梦还京》“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表达的是词人漂泊在外深切思念家乡亲人,想象亲人此时也在苦苦思念自己的情景。

二、宋代记梦词出现的成因

首先,词人自身丰厚沧桑的人生经历促成了记梦词的涌现,弗洛伊德指出“梦也是一种体验,人在梦中所体验的感情不亚于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感情,梦释放情感,也是人精神体验的一部分。”苏轼用亲身经历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他自幼心怀家国天下,不幸一生宦海沉浮,在朝期间数次被贬,遍尝人生百味,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像纷繁复杂的梦境一般,形成了他“世事一场大梦”的人生感慨,梦是词人情感的寄托,梦作为宋词的特殊意象是词人现实不得志后的心理归宿。

其次,从心理学上讲,梦作为一种潜意识的表现方法,既是精妙细致,虚幻缥缈的幻影,又能引发无穷的创造灵感。人在梦中是最真实的,感情也是最深沉的。词人多借用梦幻进行独特的文学创作。如词人晏几道以梦的意象为核心构筑其词的整体框架,使词作具有梦一样的朦胧美。如《南乡子》“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梦醒皆空,道出孤枕难眠的悲哀。这一多愁善感的相思梦便是以梦入词的一大题材。

第三,词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也导致了记梦词的诞生。靖康之变以后宋人蒙受家国沦丧的屈辱,在这样一种剑拔弩张的背景下,文人远离儿女情长,爱国意识瞬间觉醒,于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故国梦词大量涌现。靖康元年金兵围困汴京,张元干随主帅李纲一同出使金国,力坚死守。然而次年,因张元干反对秦桧力主和议之计而遭到排挤,且同年二圣被劫,悲切之极作了这首《水调歌头》,“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寂寞之夜,词人惊梦而起,不知不觉两鬓早已斑白。一腔悲愤的爱国热血只好与那奔涌的百川融为一体。这首故国词于豪放中不失悲壮。

最后,“以悲为美”的文学审美观在宋词里表现得最明显,记梦词所体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则契合了“悲美”所要传达的情感意蕴。宋代爱情词大都饱含着男女双方酸楚的泪水,蕴含着恋人对悲惨命运的哀叹,曲折的人生、血泪的倾诉、执着的追求,构成了宋代爱情词的主旋律。如贺铸的《梦相亲》“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由于宋代词人具有伤春悲秋、敏感细腻的性情,所以就算是出于两情相悦的甜蜜时刻也会哀叹好景难存。士大夫们在宋词之中找到情感的归宿,此处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极其私人化的情感,创造出怪诞奇异的梦境,将现实生活所经历的身世之痛、亡国之悲、思乡之情于词作之中随心安置。在梦中宣泄的情感以此得到释放。这是梦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宋词中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宋代记梦词的艺术特色

(一)宋代记梦词的表现手法

宋代记梦词常用比兴寄托、暗示象征等手法构建出梦幻美妙的文学版图。如陆游的《清商怨》“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用闺怨来表现抗金理想的破灭。暗示象征的手法多与用典相结合,如苏轼《南乡子》“蝴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明镜借红颜” 苏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庄生梦蝶”这一典故来暗示梦醒后浮生已老、生如梦境的虚幻之感。

(二)宋代记梦词的抒情方式

宋代记梦词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方式。当词人创作记梦词时,构建出不同于现世的梦境并增加了内心独白,可以说在梦词之中实现了情与境的无缝对接。譬如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这首词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词人的内心情感投射到梦境当中。这种梦幻情境在含蓄幽微的表达中生动传神地道出词人心中的深切爱意。

另外一种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关河梦断何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以“关河梦断”的痛彻心扉来了却余生的生命体验。感情浑厚悲壮。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时代的印记,他的苍凉泪痕中饱蘸对祖国真挚爱意的汁液,所以,词的情境就显示出来一种开阔深沉的特点,比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四、结语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在梦境中,人们感受到比现实世界更神奇怪诞的私人空间。宋代记梦词的文学价值在于借助梦具有的超越外界束缚和时空限制的特点,突破表层现象的限制,使读者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

宋代记梦词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境作为传达词人思想情感的手段,蕴含深厚的时代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宋代记梦词五种类型的划分,探讨了宋代记梦词形成的原因。进而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记梦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宋代记梦词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管窥特殊时代氛围下具有研究意义的宋代记梦词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唐圭璋.《词话从编》[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 卓松盛.《中国梦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诉衷情陆游范文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听讲的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课堂激趣艺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耗时最多,也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变换教法,在文本上动脑筋。

一、导语欲擒故纵,在学生的意料之外

俗话说:“有一个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的确,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一定要花心思,力求做到紧扣课文内容,出学生意料,引学生人胜。比较好的方法有:

1.快乐读题。这里所谓的快乐,就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有目的地朗读课题。读题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题,进而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较长文题的课文,例如在教学《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篇文章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形象地出示麦子和豆荚的图片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课题,要读出节奏感。在指名读,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消除了上课的紧张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朗读、理解课文,这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也相符。

2.解题激趣。在读题后理解文题是教师常用、学生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较好的做法是问题要具体,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直观生趣。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

4.抓关键字。每个文题都会有一个题眼,就是所谓的关键字,抓住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教学陆游的《诉衷情》一词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衷”,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个字,扩词,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并让学生写出与之字形相近的“衰”和“哀”字。这看似是在学习生字,却为理解词意、体会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弱化语文知识,从情感入手

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我们通常认为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句段,领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才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不完全对。通常学生在读了一遍课文后就能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最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的。我们在教学时如果从情感人手就更容易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有话可说。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问课文讲了什么事,而是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进而读文章,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之处。又如学习《苏武牧羊》可以从让学生用一个词表达内心的感受人手。

三、跳出常规模式,把学生推向舞台

1.改变问题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常的教师提问,学生总是被动的,这样思考的热情当然要打折扣,有时我们换一种角度提问,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结果就不同了。教学《西湖的绿》,可以设计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描写来评价图片的教学策略,这样就为图和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这种新鲜的做法,学生很感兴趣,也为老师带领学生同文本对话,指导有感情朗读找到了切入点。

2.加人操作环节,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操作这样的教学设计大多出现在数学的课堂中,语文教学虽然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如果单一的讲述,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苏武牧羊》一课,学生学习“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辛酸”这一句时,我让同学们听一段笳音,悲凉的曲调不禁让人心酸。教师接着说:“苏武听到这让人心酸的笳声,想到了什么呢?”于是教师伴着这段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的三句话,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把自己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的笔下有白发苍苍的母亲,有日日相思的妻子,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语文能力的训练,也能为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