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仪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祭祖仪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祭祖仪式

祭祖仪式范文1

[关键词]“寻根祭祖”游;传统魂魄观;仪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66―04

尊宗敬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此影响,近年来,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日益兴盛,尽管大部分的焦点都聚集在如何挖掘“根、祖”文化来设计旅游产品,但是对“根、祖”的理解大多只是停留在具体的显性特征,并没有凸显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忽视了“寻根祭祖”旅游事象中的游客心灵、精神记忆等人文情境,由此,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寻根祭祖”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者的精神世界进行解读,为基于二者的复合动机推动下的旅游行为提供合理诠释。

一、文献回顾与述评

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旅游者之所以产生“寻根祭祖”的文化渊源是传统文化的敬祖尊亲祖先信仰,而产生祖先信仰的文化内涵则是传统文化中的魂魄观,发展为以“寻根祭祖”为主题,以旅游为形式载体的实质是中国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结果。

综观“寻根祭祖”主题旅游的现有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热点效应的分析,如梁留科(1997)、许顺湛(1998)、赵保生(2003)、田迎芳、郑耀星(2006)均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提出应大力发展“寻根祭祖”游。颜丽金、王元林(2003)指出“寻根”文化应是闽南侨乡发展旅游文化的重心所在,认为发展闽南的寻根旅游应充分考虑它的“根”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二是关于“寻根祭祖”游的开发对策研究。毛勇(2001)分析了我国发展东南亚华人华侨寻根旅游的有利条件,并提出综合利用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实施开发的设想;吴良生(2003)以珠玑古巷为例,探讨了寻根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其开发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应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进行全面的挖掘,并找出这些文化与寻根旅游的契合点,将所有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综合产品,提升旅游层次;一鹤(2005)认为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特征的是广东梅州、福建汀州、江西赣州,这“三州”也日益成为海内外游客“寻根祭祖”旅游的热点,应多从客家文化的角度加以开发;有学者也从协同开发角度认为海外华人寻根祭祖热的兴起,带动了黄帝文化的旅游开发,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才是各地黄帝文化资源整合最明智的选择石振奇(2005)。王庆云(2002)、朱月顺(2002)、陈艳红(2002)则从文献利用的技术角度,提出可从地方志、档案、家谱中“寻根”,以促进“寻根祭祖”游的设想。

不难发现,关于“寻根祭祖”游的开发研究是重点,而基础理论研究则严重匮乏。事实上,对“寻根祭祖”游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者精神世界的理性关注,有助于深化对此种主题旅游的主体和客体的深度理解,对有效指导其形式设计与市场开发均具有“元”理论价值。

二、“寻根祭祖”游表象下的文化内核:中国传统魂魄观

传统魂魄观认为生命的开始、存在、结束都受到“魂魄”的影响,人的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都与“魂魄”紧密联系,在民间也有三魂七魄的说法,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早已深深地留下了民族文化的烙印。现代科学无法证明“魂魄”的存在,在当代人的观念中,魂魄观是迷信的糟粕。在笔者看来,扣除封建意识形态中的迷信垢疾,实际上,“魂魄”是个体的生命象征,是人们对彼岸世界的理性思考,甚至代表着整个族群的精神,如民族魂。本文的“寻根祭祖”游是指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形式,其蕴涵的根、祖文化内核就是中国传统魂魄观,这种魂魄观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伦理观的集成。

从中国传统的魂魄观所揭示的内涵来看,其反映了古人对自身生命过程的认识,“魂魄”进入人的身体以后,成为了人生命的一部分,并且各有作用,当人的生命终结时,“魂魄”会离开人体,幻化为鬼神。鬼神是不属于现实世界的,所以,人们对鬼神的特征加以了想象和虚构,甚至认为鬼神拥有强大的力量,对鬼神抱着既害怕又敬重的心理,认为以礼祭之,会得其庇佑。当鬼神不是一般的鬼神,而是与生者有着血缘关系时,如亲人、祖宗,人们也就开始把鬼神崇拜移植进了祖先崇拜,认为祖先的“魂魄”永世不灭,并且拥有巨大的力量对后辈们的命运有着保护与庇佑,于是,以“魂魄”观念和鬼神崇拜为基础的祖先崇拜也深入人心。祖先崇拜的集中展现就是寻找祖宗的发源地和对祖宗的祭礼,通过寻找和祭礼表达了后人对于祖先的崇敬。

“寻根祭祖”游的深层内因是传统的魂魄观,通过“游”这种现代形式,将根、祖与“魂魄”这三者的关系密切起来。根的本义指植物生长于水中或土中吸收营养的部分,后来引申为事物的本源、根基和依据之义。祖指从示,且(jǔ),“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后来其含义又拓展为祖宗、祖先,即自祖父以上各辈尊长。“魂魄”,前文已说过是阴阳二气,观其内涵,可知在“寻根祭祖”游中,“根”是最基本的,是凝结人们内心抽象的归宿情感的一种所指;“祖”是“根”的具体形象,是由“根”的抽象情感显现在一个具体的能指上,这一能指和寻根祭祖之人有血缘关系,成为其归宿情感能够有所依托的实际载体;“魂魄”是实现由“根”的所指向“祖”的能指转变的情感信号,因为人们相信祖先的“魂魄”还在其扎根的故土中,所以当寻到自己的“根”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祭祖行为,以此作为自身归宿情感的一种展现,同时也是自身的身份认同。

随着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的蔓延,根、祖和魂的外延也随之扩大,由家庭之根到家族之根,再到民族之根,由家祖到宗祖,再到民族之祖;由家祖魂到宗族魂,再到民族魂。可以看出,根、祖、魂紧密相连,“魂魄观”符号的解码是所指“根”和能指“祖”,中国传统魂魄观在“寻根祭祖”游中起到了内在的连接和导向的作用。

三、“寻根祭祖”游与“仪式化”的命题:基于两对关系的解析

传统的寻根祭祖仪式是在对祖先魂魄敬畏推动中的穿越生死域界的精神回归,而“寻根祭祖”游则是传统魂魄观程式化的当代仪式,其中既保留了“寻根祭祖”的传统基本元素,又赋予了“游”的现代元素,从寻根祭祖到“寻根祭祖”游,我们将其称作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进程。这里,引发出两对关系必须澄清,一是仪式与仪式化,一是游与仪式化。

仪式是一种具有固定程式化的行为表现形式,并且一直被作为一个特定行为和社会实践来看 待,由此可知,祭祖仪式是一种具有固定程式化的行为表现的形式,通过这种程式化的行为体现出“魂魄敬畏”的话语符号,而话语符号则组成相应的社会价值,如“孝”,这就是寻根祭祖仪式的内涵,程式化的寻根祭祖行为是仪式的外显。仪式化是仪式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认识的改变而发生的,与寻根祭祖仪式相比,“寻根祭祖”游保留了仪式的内涵:社会价值外显,则促成了寻根祭祖仪式的单一程式化行为到多元化形式的转变,这种留其核转其壳的变化实为寻根祭祖仪式在当下的表述。

旅游活动中“旅”指旅行在途,即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空间位移,“游”指游览,即在目的地的观光、游览,“游”为核心,“旅”为手段。在游中,人们可以让自己从繁杂的日常世界中暂时解脱出来,寻求某种心理紧张感的释放,“从而使自己在日常生活困惑之际,获得一种心理上深刻的调整、治疗、康复与提升”,实现一种从日常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转换。由此,人们在远离故土、怀念先祖和摆脱琐事、回归安宁的交织心境下引起了某种紧张感,而传统“寻根祭祖”中的各种“寻根”、“祭祖”活动,如择吉日寻找和祭祀、祭礼前的沐浴、供奉牺牲、燃香招魂、祭师引领、穿祭服出席等传统魂魄观的严格仪式往往又无法“真实性”地实现,当引入了旅游方式后,使“寻根”和“祭祖”活动成了一种实地、实景加上真实仪式的“完美化”行为,这种将“游”也“仪式化”了的创新,在格雷本(Grabum,1989)看来,“游”的介入为游客实现从日常原始状态到神圣精神状态再到日常更新状态的仪式化朝圣成为可能。

四、“寻根祭祖”游:传统魂魄观仪式化呈现的过程解构

从传统魂魄观的寻根祭祖单一仪式到现代“寻根祭祖”的仪式化呈现,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两条主线,分属于“宗教系统”和“伦理系统”,他们之间由时间紧紧维系,平行发展,终于以旅游的方式实现了“(寻根祭祖)仪式――(寻根祭祖+游)仪式化”的转变,使得现代旅游者的传统魂魄观通过“寻根祭祖”游方式显现。

传统魂魄观是根、祖的联系纽带,国人对根、祖的心理情感是神圣的,表现出敬畏的宗教价值,而“寻根祭祖”是表达敬畏的一种极其虔诚的仪式,其中的程式化行为是“寻”和“祭”。“寻”,即是寻找自己的根――家庭之根、家族之根和民族之根,如自古流传的家谱、族谱的姓氏寻根,寻的是家庭之根、家族之根;历史上各个朝代对炎帝和黄帝的故地的几番考证,寻的是民族之根;“祭”,即是在寻到了根以后,开始对代表根的具象所指(如家祖、宗祖和民族之祖)进行祭祀、祭拜,如对姓氏之祖的祭祀、对炎黄二帝的祭祀;“祭”的时间多数在新年来临、家庭、家族或国家有重大事件发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主持祭祀之人为家族或朝廷中的专职祭师,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寻”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本清源,找到根所在的正确位置,为“祭”做好准备;“祭”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祭祀的仪礼向祖先的魂魄供奉并祈求,祈求得到其巨大力量的庇佑,帮助自己实现某种愿望。此时“寻”体现的话语符号是“敬”,“祭”体现的话语符号是“祈”,“敬”和“祈”的话语符号共同组成的社会价值已是以敬畏为主的宗教系统。

随着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高度工业化、文明化的现代社会已经到来,人们的宗教意识逐渐淡化,对“魂魄”、“鬼神”、祖先的虔诚度已急剧下降,传统魂魄观中对根、祖的神圣之情也转变成亲近之情,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的是浓浓的孝道,宗教系统转变成了伦理系统,与旅游的方式相结合,产生的“寻根祭祖”游已是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寻”和“祭”的行为已被安排在“游”的行为中。此时的“寻”同样是寻找自己的根――家庭之根、家族之根和民族之根,如2005年连战、宋楚瑜到陕西祖坟的寻访,寻的是家庭之根;国人到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寻游,寻的是的家族之根;海外华人到陕西黄帝陵的寻访,寻的是民族之根。“祭”同样是在寻到了根以后,开始对代表根的具象所指(如家祖、宗祖和民族之祖)进行祭祀、祭拜,如连战对祖坟中母亲、亲人的祭祀;国人对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祭祀;海外华人对黄帝的祭祀,“祭”的时间或在所祭对象的诞辰,或依据自己出游的时间来安排,固定性不强,主持祭祀的人有的为普通人所扮演的祭师,有的为地方行政官员。此时的“寻”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的血脉归宿、情感依靠;“祭”主要的目的是寄托对祖的思念、怀念。“寻”体现的话语符号是“访”,“祭”体现的话语符号是“思”,“访”和“思”的话语符号共同组成的社会价值是以“孝”为主的伦理系统。

祭祖仪式范文2

【关键词】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55-02

布依族是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布依人民酷爱唱歌的性格。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歌也亦然。由于布依族没有文字,为了表述万物起源的想象,传授经验和教育后人,只能借助古歌口耳相传,使得古歌成为布依人民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布依族古歌源于古代的布依族神话传说,它既是诗,又是歌,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是布依族的“百科全书”。

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的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长期以来,布依族古歌给当代人们以精神上最根深的滋养和最圣洁的抚慰,是一种具有综合形态的文学载体,不仅有正能量的思想价值,还具有多种学科学术的研究价值,因而探求古歌的生存价值和传承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布依族古歌的生存价值

布依族古歌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的生活土壤中,由特定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孕育而成。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布依先民更多地依赖于对自然、祖先、鬼神、图腾等的崇拜,这种图腾崇拜确立了布依族群体中不同成员的生存角色,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通过布依族特有的古歌这种民俗仪式和民族记忆得以传承下来,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学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少数民族美术,无论是民族性、造型性还是空间性等,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并通过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充分体现出来,音乐亦如此。音乐是非造型性的艺术,体现着一种时间性和间接性,布依族古歌以它独特的韵文形式流传至今。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布依族先民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蒙昧,只能幻想一种超能的力量来改造和征服自然,布依族古歌中有不少这一内容的反映,如《辟地撑天》《混沌王》等。这些古歌的唱词对“开天辟地”虽然是一种幼稚的解释,但这些想法都突出和肯定了人在造物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古歌的传唱,告诉后人要努力实践,勇于探索。

布依族古歌展示婚姻历史内容的有:《葫西姊妹造人间》《洪水朝天》等等。值得关注的是“血缘婚”,《洪水朝天》中就叙述了同胞兄妹可以结婚的情节,反映出了古代先民的血缘婚制及近亲结婚的危害,使得人们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从血缘婚制中解脱出来。

(二)民俗价值

布依族民俗生活非常丰富,古歌不仅能反映出先民积淀下来的种种民俗,还能形象地记录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布依族的各种民俗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价值,通过古歌的传唱,不难发现其中的娱乐价值、交际价值、教育价值等。

民俗价值在婚姻缔结中体现在布依族先民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上。通过布依族古歌的唱述内容,布依族婚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自由阶段,通过布依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即“浪哨”进行自由择偶,表现这一阶段的古歌有《初恋歌》;第二是提亲阶段,由男方请媒婆到女方家提亲,表现这一阶段的古歌有《说媒歌》、《订亲歌》等;第三是结婚阶段,此阶段分迎亲、送亲、婚礼、回门四个过程,表现这一阶段的古歌有《开亲歌》《接亲歌》等。通过这些古歌的传唱,不仅再现了布依族婚礼的习俗,更反映了布依族儿女的婚姻价值观念和婚姻行为规范。

丧葬礼仪的民俗主要体现在远古洪荒时代的鸟葬习俗、明清以前的火葬习俗,以及近代以来的丧葬习俗。古歌《赶戛歌》中反映出乌鸦、阳雀“吃肉”,这便告诉我们布依族先民最原始的丧葬习俗是鸟葬;古歌《咒牛经》中描述出祭祖砍牛的由来,告诉我们布依族先民开始火葬亲属,以牛肉来代替亲属的肉,这便是火葬习俗;近代以来,丧葬习俗一般要经过报丧、沐浴、小殓、大殓、堂祭、开路、出殡、安葬等过程,古歌《嘱咐经》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述。布依族古歌对丧俗礼仪的记述,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它将布依族先民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制度结构都混在一起,形成了综合的文化生态,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

(三)学术价值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布依族古歌企图说明世界起源于物质,这一思想体现在《造万物歌》《盘果王》等古歌中。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通过古歌歌词内容反映出了事物变化从天到地、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过程,而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

其次,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布依族古歌反映出伦理道德观念,注重邻里关系,寨老们往往通过一些集体的活动对村民们进行伦理教化,用以维护村寨的安宁。布依族先民还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崇尚自立自强、聪明能干、尊老爱幼、纯朴善良等价值取向。布依族的孩子们从小就要跟母亲学习古歌,通过古歌的教唱向孩子们施予教育,待人接物、行为规范、生活习俗等都是通过古歌传唱进行施教的。

最后,从美学角度来看。布依族古歌无不显示出无穷的诱惑力。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古歌总是把社会和自然相结合,用自然来比喻人类的生活,如《杂花歌》《布卡和兰莎》《十二个太阳》等,唱词低沉、内秀、婉转,显示出低调之美。布依族古歌采用复沓结构,节奏鲜明,便于口耳相传,具有很高的审美和学术研究价值。

二、布依族古歌的传承与保护

(一)人才是关键。要传承和保护好布依族古歌,必须加大古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从制度上确保古歌人才的成长,给予古歌人才相应的职称和待遇。

(二)教育是基础。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布依族地区的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古歌课程,并在民族佳节时出校表演,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使布依族人在自己的语境中生活,更好地推动布依族古歌的传承。

(三)传帮是动力。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时间的推移增加了人们对古歌传承的紧迫感。鼓励一些古歌传承人,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传承平台,健全和完善古歌的传承体系,将古歌中的优秀基因打造为“精神高地”,使其为现代社会所运用。

在全球化、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下,我们只有重视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不会一味地去模仿和追捧别人的文化。我们应当坚信,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民族文化争奇斗艳,各具特色,才是真正美丽的全球化百花园。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试论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铜鼓艺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65-68.

[2]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2):41-44.

[3]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

[4]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84-88.

[5]苏和平.少数民族美术起源及发展特征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6).

[6]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5,(6):87-90.

[7]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124-127.

[8]苏和平.中西艺术审美比较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6):136-139.

祭祖仪式范文3

春天

把微笑

种在你的心窝

过了夏日

收获的

却是

满载的寂寞

《命运》

拿起

你的微笑

却在

夏日的泪水中

拼命地逃

《三月,我们都在思念么》

三月的风

拭去了冬日的寒

翠绿的草坪上

我把心轻放

是谁

剪开了绿叶的心扉

让微风

拂进了树的矜持

《如果》

如果

那回瞬的那一刻

是别离的温柔

你的离去

便是伴着微风

飘向你心灵的归宿

如果

你的微笑

是结束的殷切

那就让

我沉睡的梦

向黎明的曙光敞开

如果

如果只是一切

祭祖仪式范文4

关键词:民族声乐;科学性;民族性;艺术

一、基于科学性的声乐训练

1.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

美声唱法是世界音乐界都公认的最佳唱法,它的发音和吐字方法对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很有帮助。特别是意大利语歌曲,由于意大利语起源于拉丁语,它是属于多音节语言,其语言特点非常适用于美声唱法。歌唱者在唱意大利歌曲时,他的发音多集中在口腔后部,让口腔整体打开,从而可以演唱出更有情感的声音,让歌曲更有感染力,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唱法,意大利乐曲中的许多经典佳作都已经成为了音乐学习者必学的课程内容。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声唱法才开始流入中国,我国著名音乐家张权的《秋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歌剧作品,剧中的乐曲就是由张权采用的美声唱法演唱的,当时这部歌剧一经演出就引发了很大的舆论,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适合中国音乐的,还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不适合中国语言歌曲的,它的发声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舆论的焦点其实就是汉语发音和美声唱法间存在矛盾造成的,美声唱法是有歌唱优势,但是如何能够实现美声唱法和汉语发音的融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林俊卿作为一名音乐博士,他对美声唱法和中国唱法的研究很深入,他通过分析美声唱法的发声特点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者在使用美声唱法歌唱时,他的喉部和咽部串联成发音管,这种发声特点让歌唱者的声音完全打开,可以自由的进行高低音转换。而我们反过来看汉语发音,由于中国语言都是单音节文字,它的语言特点让歌唱者在歌唱中必须要咬字,这完全影响了歌唱者的声音释放,让歌唱者无法完全用声音来进行情感表达,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美声唱法间发生了矛盾,让中国乐曲采用美声唱法演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歌唱效果。

2.继承民族唱法的优势

虽然美声唱法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并不能说其他唱法就是不科学的,任何发声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只是与美声唱法相比来说,其他唱法的优势没有它更全面、更科学,尤其是在演唱寿命上,美声唱法的优势地位更加显著。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各民族音乐的唱法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习惯,这些民族性唱法也很有科学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也会让我们民族音乐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例如:蒙古族歌曲听起来声音辽阔,曲调高亢;藏族民歌听起来声音高亢、曲调变化很大;维吾尔族歌曲听起来情感丰富、乡土气息很浓。还有很多乐曲呈现区域性特点,有很强的地区特色,但是我们通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些民族唱法的发声特点尽管各不相同,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共性,那就是普遍使用着混合声,例如,我国京剧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叫“脑后摘筋”,它与美声唱法有相似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如:我国黄梅戏尽管是一种中声区唱法戏曲,但是这种戏曲不仅听起来声音委婉,还可以保护演唱寿命,是很有特色的科学唱法。金铁霖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对“混合声”定义的理解更加透彻。他认为:“混合声是一种真假音的融合体,它既有真声的强劲,又有假声的柔和。”在实际教学中,他也把训练混合声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他不管学生原来是擅长唱真声还是假声,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三种唱法并能够自由切换,这可以让学生能够达到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的境界,可见这种发声训练方法是非常科学的。金铁霖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民族传统唱法的继承和发扬。从以上两部分内容中可看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得到发展,就要借鉴美声唱法和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让声音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民族乐音的发展,让中国民族声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基于民族性的声音训练

1.以情带声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朝就已经记载了古人歌唱的目的,歌唱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汉书艺文志》中讲到:“诗言志,歌咏言。”可见,古人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才采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民族音乐一直把情感表达作为考核演唱者的一重要指标,因此,中国民族音乐演唱主要强调“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可看出,情感表达一直是演唱者最重要的表现部分。如中国戏曲、民族歌曲都是把情感表达作为音乐创作的目的。演唱者在平时训练中练习发声吐字,练习调整气息,不断的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让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唱出情感指的不仅需要歌唱者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进行表现,而更需要演唱者对歌曲有深入理解并能表达出来真实的内心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悟力。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演唱中达到“人曲合一,声情并茂”,只有用真情打动听众的歌者才是真正会唱歌的人,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每一名音乐学习者都想达到的歌唱境界。早在清朝时期的戏曲家李渔就讲过:“同一音,同一名,同一曲,无情则死,有情则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以字行腔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要想把歌唱好,首先就要在咬字唱字上下功夫,早在传统音乐发展时期,中国戏曲就强调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以声传情。”这种咬字唱字的方法是受语言影响所产生的,歌唱者通过采用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唱功,让歌声听起来更有美感。在宋代早期,著名在北宋政治家沈括就说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意思就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实,“字中有声”是部分要求,而“声中无字”是整体要求,前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咬字唱字声音悦耳;而后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整曲流畅。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声乐老师不仅要训练学生要做到咬字唱字准确,更要做到以字行腔,以字传情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让真个演唱充满感情。

3.唱出韵味

声乐的“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指的内容包括声音表现、情感表达和语言掌握等三部分,这是对一个歌手演唱的重要评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声乐发展以来,人们对乐曲的韵味就有很高要求,因此,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一直都希望达到唱出韵味的境界,这也是对歌唱艺术境界上的追求。声音表现、语言掌握和情感表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韵味”的三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的不完美都会给歌唱效果带来影响。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介绍了咬字、唱字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做好咬字清晰、唱字准确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歌唱者声音甜美、情真意切。就如古人所说:“唱曲之法,不但声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所以说,歌唱者要想达到韵味境界,就要把咬字、发声、传情这三部分都做好。还有,我国民族声乐还非常注重舞蹈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地区的歌曲表演都是连唱带跳,歌舞相随,这些民族的表演方式之所以有舞相伴,是与歌唱中情感表达分不开的。人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过于高兴、兴奋时,他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唱歌也是如此,当一个演唱者达到了唱情的境界后,她会不由自主的流泪、挥手、跳舞,这是歌唱者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后不自觉的外在表现,这不仅有利于歌唱者抒感,还有利于歌唱者更容易在歌唱中达到“声情并茂、韵味深长”的境界。

三、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上述内容我们探讨了科学性和民族性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要讨论实现中国民族音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许多知名的音乐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实现中国民族音乐科学性和民族行发展的方法。例如:王品素老师是我国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前辈,她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自她开展教育工作以来,她就把“立足于民族,追求完美”当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其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留学生原有的歌唱特色和特长;第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王品素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继续坚持了民族性的唱法和风格,更采用了新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朔造了学生的嗓音,从而让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成功经验,更传授给学生许多科学性的民族唱法,可以说,王品素老师对声乐教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又如:金铁霖老师更是名声在外,他的学生不仅多,而且还一个比一个有名,像、宋祖英、汤灿、董文华等我们熟知的著名歌唱家,可见,他在音乐教育界的地位有多高。金铁霖老师从事声乐教育有50多年,不仅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总结出了新的歌唱训练方法。他在教学中主张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从而让民族声乐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提高歌唱者歌唱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训练方法,让学生的发声方法更加科学;第二,利用母音转换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发声音,让学生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透彻;第三,训练学生的混合声,让学生能够掌握真实唱法、假声唱法和混合音唱法,这可以扩展学生的声域。王品素老师和金铁霖老师都是声乐教育的老一代教育者,他们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说明了中国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像中国年轻代歌手吴碧霞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者,她不仅可以演唱高难度的民族乐曲,还可以演唱著名的高音西洋曲目。她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发展是非常正确的。结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探究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继承传统的民族优势唱法,从而实现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结合,让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在世界音乐行业中发光发彩,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J].大众文艺.2013(15)

[2]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祭祖仪式范文5

这两年冒出的新券商太多,以至于中富证券2002年初在上海认真亮相时,业内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今年夏天,来中富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那些在业内坐头几把交椅的大券商。吸引他们的,是号称全行业第一个成功实现总部级大集中系统于7月28日全部上线。

经过近两年的纷纷扰扰、进进退退,业界的大集中浪潮似乎在今年转成了暗流。而中富大集中项目的顺利竣工,也恰到好处地挑动了众券商的神经:一个立项时间刚刚一年,基于“PC服务器+NT+SQL”这种几无新意的小型系统,绝大部分软件平台都是外包的大集中项目,居然在业界拔得头筹。这种意外,不亚于当年西北证券以400万元实施“小券商的大集中”。

轻资产低成本

大集中项目可以说是和中富证券一起成长起来的,并且在立项之初便目的明确:轻资产、低成本。

2002年初,中富证券在上海正式成立,原国泰君安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毕劲松接过了中富证券的“帅印”。当时,中富只有11家网点。而按照规划,中富网点应该迅速发展到25家左右。在国泰君安时,毕劲松便接触过区域型集中系统,并对其带来的成本缩减以及管理便利印象深刻。于是在中富成立之后,他立刻划定,中富信息化建设要走大集中道路。

“当时决定走大集中,最主要的就是出于成本考虑。我们新建的营业部比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包括搬迁以及新建的营业部,系统成本大约在2700万元左右。”

省钱,这是中富大集中道路最明确的理由。也正是在这一毫无争议的大前提下,毕劲松向全公司提出了“谁不支持大集中就走人”的要求,为项目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4月,经业内人士推荐,原光大证券公司的连克加盟中富,任信息技术总监,领衔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着手进行集中交易系统及其配套的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立项规划。

连克上任后,先是对项目做了全面的成本分析和系统风险分析,并针对营业网点的现有规模和拓展速度,对当前的业务需求以及未来的拓展余地做出初步评估;接着又对原系统技术架构改造的难易程度等做了一番考察。很快中富决定,采用“PC服务器+NT+SQL”的小型IT系统平台,用以支持集中交易、集中行情灾备和集中资讯服务等三大功能。

连克认为:“小型机、UNIX和大型数据库,的确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容错性,但购买成本、专业维护成本过于昂贵;应用方案又不够成熟。这种IT架构对于我们公司的需求来说,性能价格比其实不高。我们的系统要经过一年的调优才能进入成熟期,而一年之后,用同样的价钱购买硬件,系统性能能够提高4倍以上。”

实际上,中富最终用了不到900万元(详见图表),便搭建起了包括本地温备、异地灾备、电子商务平台、集中行情灾备系统、集中资讯系统和数据中心在内的大集中交易生产系统(详见图表二)。“虽然花费不高,但我们的系统结构更加简捷、合理,业务功能也非常完备。”

目前,在中富19个网点,都只保留了行情服务器以及一台用于支持历史数据查询的PC,在总公司实现了天地互备、多席位多通道报盘。因大集中而节省下来的交易通道也并未完全荒废,而是用作正常交易、配售和加速通道等用途报盘的分流之用,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拥堵系数,而且成功实现了多通道间的热备份。

“细节决定成败”

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院长潘辛平指出:大集中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分布为:技术30%,管理30%,业务40%。这一判断体现在中富的大集中项目中,就是30%系统集成式的项目实施以及70%细密的业务规划、灾难备份和风险控制。

或许是因为作过20年军人,连克坚持“不打无把握之仗”,绝不实施没有经过测试评估的项目。在他看来,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导致成功的细节、扼杀导致败果的细节”。

2002年5月初,项目组进行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全系统、全网段和全灾备的系统模拟测试。测试中,项目组侧重实施了对系统压力瓶颈阀值和单点故障冗错等方面的专业评估测定,“经过测试,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而采用什么样的服务器、多大通讯带宽、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手段和系统瓶颈阀值等细节,也是在测试后决定的。”连克说。

在中富看来,大集中项目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系统运营风险 即公司各有关部门对系统的理解和对系统运行维护的组织管理能力;

应用软件强壮性风险 即主控内核、存储处理和数据交互等系统模块对大并发应用浪涌峰值的抗冲击能力和纠错能力;

广域链路风险 比如卫星干扰、地网主干地缆沟施工灾难、电信运营商网管不当、最后一公里故障等;

核心数据系统风险 如互备、温备、灾备、数据中心等存储系统宕机,数据失步;

信息安全,包括内部人员越权操作、外部人员入侵、电脑病毒、数据备份不当;

系统单点故障 如信息系统存在单点隐患、备机备件不足、应急方案失效等。

在以上这些风险中,系统运营风险被界定为最高等级的系统风险。中富强化了对系统运维和业务协调等工作的人员配置和组织架构,给予充分应对和防范;应用软件强壮性风险则通过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变成了选择题,最终将风险转嫁给了此次项目的软件提供商――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其它的风险,则通过系统设计和测试评估等手段得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最让连克得意的,正是他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许多做法。比如在广域链路方面,上海的中心机房内同时引入了两家通信运营商的三条光缆;上海的中心机房和杭州的灾备机房也同时采用卫星和地缆两种方式和交易所连接。

在连克看来,中富灾备系统之严密,虽非铜墙铁壁却也相去不远。

“我们分别在6月21、22日以及7月12、13日进行过几次全灾备演练,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灾难来袭,系统的网络系统恢复时间为9~35秒;业务系统恢复时间为25~208秒。”

在中富,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有4台交易服务器同时运作:上海的中心机房建有2台互为热备的交易服务器;如果交易服务器出问题,可以随时切换到另外一台具有本地灾备功能的温备系统上;如果整个机房都因故损毁,那么建在杭州灾备中心的一台灾备系统可在技术人员手工启动下立即恢复正常交易。就连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也被用来构筑成了大集中交易系统的再灾备体系。“杭州和上海相距200公里,上海出了问题,决不会影响杭州。可以说,即使再次出现9・11,我们的系统也能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交易。”

省了钱,避免了风险,难怪毕劲松举重若轻地指出:“其实只要风险控制得当,管理上讲究落实和执行,找一个好的信息技术总监、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大集中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方立则表示:“券商大集中在今年表现得更务实了。”在他看来,可能是因为前年赚了不少钱,去年还有很多的证券公司要搞大集中,要搞产业通。

祭祖仪式范文6

一个八零后出生的人,一个青春靓丽的丫头,一个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工组织会长,这三者似乎很难让人联系有一起,然而就有这么一个人,就是这样三位的一体,她叫__,是“省级青年文明号”——__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的一名普通护士,曾入围“感动__卫生十大人物”,__义工的发起人,20__年被评为“__县首届爱心市民”。

结缘义工 快乐自我

20__年3月的某一天,__无意间点击了“__义工网”。一进入该网站,她就被义工们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住了,感动之余,她想:我一单身女子,多的是时间,何不做些有意义的事呢?她当即注册加入了该义工组织。

20__年4月15日是__印象里最深的一个日子,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前往__清理城市的“牛皮癣”——非法张帖在街头的小广告,看到清洁后恢复原貌的街道,__由衷地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让她从此无法停止做义工的脚步。

跑温岭、跑路桥、跑椒江……一个多月里,她参加了6次义工活动,而每参加一次活动,就让__对义工有多一份的认识,也更加坚定做义工的决心。

可是,每次活动,__都要跑外地,费时费钱又不方便,这让__萌生了一个念头:“爱心,是没有地域之分的。__也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何不成立一个‘__义工’组织呢?”

于是,__开始忙开了:开通QQ义工群,在论坛消息招募义工;边做义工边学习邻近县市的组建经验;筹备成立理事会各项事宜……准备工作一项项完成了,可等到真要成立时,__却彷徨了。

“当义工,不是光凭一腔热情、一时好奇,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我能坚持吗?领导义工这样一个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我有这个能力吗?……”

“所幸,我最终迈过了那道坎,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候都坚定。”__说。

20__年6月11日,“__义工”组织终于成立了。那天来了30多人,各乡的各镇的,各行的各业的,本地的外地的都有……大家只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服务。大家表示虽然平时都有这种想为公众服务的心,却无从着手,现在有了这样一个组织,就有了归属感;有了飘絮(__的网名),也就有了领头羊。如今,“__义工”已经六岁了,共有注册会员400多名,非注册会员也有600多名。

帮助别人 提升自我

笔者碰见__时,她刚刚从沙门、楚门、沙鳝敬老院回访回来,她说快过年了,去看一下老人们,给他们挂灯笼、贴对联、添喜气,送上新年的祝福。

问及__做义工的感受,她讷讷少言,但当问到__义工组织的情况时,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__说:“我们每年都组织很多公益活动,平均每个月5-6次,敬老院是每月必行的,还有就是随时发现生活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随时组织,像今年,我们组织为玻璃骨男孩应忠彬捐款的“玻璃彩虹,人人有爱”活动、爱心超市捐赠活动及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等等。我们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却收获了很多的感动。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所以不能每次必到,感谢义工组织的其他成员,是他们让义工组织健全起来、发展下去。”

“成立之初,我们没有场地、没有资金。开会的地方都是打游击,活动经费全都是义工们自愿捐出的。”想起以前,__有些黯然,但她转而又很高兴的说“自20__年8月7日挂牌成为__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我们有了专款,场地也有了。很感谢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也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和护士长,他们都给我了不少的支持。”……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语言。

__觉得义工生活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种不同的义工活动锻炼了自我,开发了自身的各种潜能,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充实了。同时,在做义工生活中,__结交上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奉献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份份真情。

__常发动身边的人加入义工组织,因为她想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做义工的乐趣,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弟弟成为了一名义工,她科室的主任也成了义工队伍中的一员。

温暖人间 美丽世界

__是一个有着十二年护龄的护理人员,工作对她来说已是驾轻就熟了。采访过程中,她的护士长说:“__是一个细心又有爱心的姑娘,平时工作很认真,小儿科的工作比较繁琐,但她毫无怨言,常常加班加点;她很有上进心,从一名护理员成长为一名护士就是最好的见证。”

护士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繁忙而又要细致,生活没有规律,休息时间更是珍贵。可__从20__年4月开始步入义工行列,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累计服务时间近1000小时,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休息时间。

当问及是什么原因让她想到要当义工时,她的回答很平淡也很朴实:“因为闲着也是闲着。”而又是什么原因让她这样执著于义工生活,她的回答更为简单:“看见帮助的人的微笑,我很快乐”。

上一篇薪资福利

下一篇听听秋的声音

相关精选